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主要是指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3.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开始进行文学革命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4.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5.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科学时代C.民主共和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6.关于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背景下发起的B.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C.《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始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7.根据下表所呈现的信息,得出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结论,正确的是A.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B.发起人都有外国留学的经历C.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D.《新青年》是主要阵地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3)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章:古代近代史1. 选择题1. B2. A3. D4. C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四大纪律2.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中华民国第二章:现代史1. 选择题1. D2. B3. C4. A5. D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3. 填空题1.五四运动2.五卅惨案3.南京国民政府4.《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3. 填空题1.伟大的跃进2.文化大革命3.邓小平4.四个现代化5.改革开放第四章:现代化进程1. 选择题1. A2. B3. C4. D5. A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资本主义2.高科技产业3.城镇化4.生态文明5.共享经济第五章:世界现代化进程1. 选择题1. C2. D3. A4. B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3. 填空题1.工业化2.文化交流3.科技创新4.全球化5.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节日与传统文化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元宵节2.龙舟赛3.红白喜事4.词人5.鼓楼第七章:地理基础知识1. 选择题1. D2. A3. B4. C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3. 填空题1.经纬度2.自然灾害3.人口问题4.地理信息系统5.古路线第八章:人口与城市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人口老龄化2.城市化3.交通问题4.城市规划5.住房问题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的答案。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包括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中原地区的周文化等。
通过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和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郡县制度等,了解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如何管理国家和社会。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
通过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了解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了解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了解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了解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如王夫之、严复等的思想和贡献,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了解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单元: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了解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了解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变革和演变。
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通过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包括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测试.doc
《作船於壹中的程金住淫》同罗例嵌洒灯是:序情市玲成麻谿中号复掾之至J,艘一、选择题1.(2013年浙江丽水中考)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①人们出行乘火车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是对史实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1917年”这一时间定语。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 年,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都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对于中国妇女的行为属于解放妇女的是()A.女子无才便是德B.树贞节牌坊C.三从四德D.妇女放足【解析】课标要求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本题ABC都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可排除。
正确答案是D。
3.下列行为体现平等思想的是()A.作揖B.下跪C.叩拜D.握手【解析】课标要求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本题ABC都是封建社会的生活行为,可排除。
正确答案是D。
4.跨入20世纪后,悄然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原因是()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B.工业文明的洗礼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解析】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正确答案是B。
5.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人们称呼“先生”“女士”开始于()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解析】考查的是民主思想的影响。
“先生”“女士”是表示平等的称呼,是资产阶级文明的表现。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正确答案是C。
6.19世纪后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A.轮船、飞机B.汽车、火车C.轮船、火车D.汽车、轮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的时间和成果,轮船和火车是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的成就,飞机和汽车是工业革命新阶段的成就。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一单元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第三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
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
这一事件反映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
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
这一现象反映了()A.慈禧厉行节约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C.汽车售价昂贵D.中国不需要汽车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移动电话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案 人教版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4.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
5. 教学准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与反思JIAOXUE SHEJI YU FANSI课前布置学生:采访长辈或当地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和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了解本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调查某种生活物品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音像、图片等资料。
二、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新课教学【活动】1. 缅怀邓小平。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
【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要求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3.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4.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具体事例,领会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结构分析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
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
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而展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册历史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册历史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参考内容:
1. 第一章:中华民族的奋起(1839年-1919年)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章:二战时期的全球性战争(1939年-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 各国参战情况及其战略地位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3. 第三章: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1949年-1978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 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对外关系
-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4. 第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 经济改革和发展成就
- 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发展
5.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2012年至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起点和指导思想
- 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上·丽水期末)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20世纪初的上海市民可能会()①看电视直播了解社会②打电话约朋友去郊游③看《申报》了解时政④乘坐火车去探亲访友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2. (2分)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 两处B . 三处C . 四处D . 五处【考点】3. (2分)下列人物的表述中,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事实的有()①小赵说:前几天,我去博物馆看到了郑和的照片②小钱说:科举考试被废除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③小孙说:近代中国一些勇敢的青年开始冲破家长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④小李说: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②③D . ①④【考点】4. (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 . 服装休闲化、时尚化B . 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C .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D . 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考点】5. (2分)小明同学对“近代社会生活”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以下社会生活场景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阅读各类报刊②乘坐轮船外出旅行③学会了照相和观看电影④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A . ②③④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考点】6. (2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A .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B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C . 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D . 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考点】7. (2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A . 老爷B . 大人C . 先生D . 陛下【考点】8. (2分)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考点】9. (2分)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A . ①②③④B . ①②C . ③④D . ①②④【考点】10. (2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 保国会B . 兴中会C . 同盟会D . 国民党【考点】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5分)11. (10分) (2017九上·台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剧作《玩偶之家》,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为摆脱痛苦的婚娴家庭而出走,成了当时许多男女青年效仿的榜样。
娜拉式的出走一时成为风潮。
这反映了进入20世纪的中国社会()A . 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B . 老百姓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 . 科学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D . 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考点】2. (2分)晚清时期,各大中城市出现了西式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馆”,不少中国餐馆也开始经营西餐。
天津《大公报》也说,“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这些现象说明这一时期()A . 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西洋化B . 中国人崇尚外洋衣食C . 物质生活丰富奢侈D . 东西方物质文化交相混杂【考点】3. (2分)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 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B .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C . 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D . 乘坐地铁出行【考点】4. (2分)“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A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 . 时间观念的增强C . 通讯手段的进步D . 消费观念的变化【考点】5. (2分)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A . 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B .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 .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 .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考点】6. (2分)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新事物和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不断涌现。
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节叩头鞠躬、握手称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A . 大众传媒的发展B . 社会习俗的变化C . 教育观念的更新D . 娱乐方式的丰富【考点】7. (2分)近代中国新式邮政、电信实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 .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B . 促进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 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考点】8. (2分) (2015九上·萧山期中)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道:“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有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2.“从此千里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边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3.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A.慈禧厉行节约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C.汽车售价昂贵D.中国不需要汽车4.与下图反映的剪辫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5.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6.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照相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7.近代中国新式邮政、电信实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B.促进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8.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洗礼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二、非选择题9.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3 九年级社会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填空练习
3 九年级社会第三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填空练习
1、1978年召开的会,使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改革首先从展,实行,开放首先从推行。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2、一国两制就是在原则下,在中国大陆实行制度,在港澳台实行制度。
3、首先回归是,时间是。
4、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是和。
5、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改革开放的影响):1
2
3
4 。
7、年,周恩来提出了,奠定了新中国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
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结束了两国的20多年敌对状态;
年,中美正式建交。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提出了外交新战略。
9、2001年,会议在举行,这是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同年又成立了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10、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
它的作用和意义是
(1)
(2)
请把答案默写在下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第三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解放生产力D、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①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作的政策、决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③公有制经济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奠定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A、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正式建交C、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D、与苏联等26国建立外交关系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进行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B、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D、改革开放5、我国的改革首先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开放了沿海的许多港口6、关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这种生产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户所采用②它是一种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大锅饭形式③农民开始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大大提高④这种制度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200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6周年纪念日,在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在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教新课标版1、31年前我国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会议之后我国进入了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2、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展开,开放首先从推行。
3、被称为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的是,这种责任制最初在省(简称是)的实行。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邓小平成为第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7、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
B、课时练习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我们始终没有动摇这个中心。
这里的“中心”是指()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党的领导D、自力更生2、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设立深圳、广州、上海和厦门为经济特区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经济特区的建立C、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国历史的转折,是因为会议()①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③邓小平成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④提出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A、农村B、城市C、沿海D、南方6、深圳和浦东都是从无到有,从相对落后的地区分别迅速成为南部和东部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它们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③国家优惠的经济政策④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意义?8、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49530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至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课练同步试题全册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课练
同步试题全册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西欧的复兴与联合》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福利国家的出现》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动荡的中东》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殖民体系的瓦解》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聚焦文化软实力》同
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改革开放的推进》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巩固新生政权》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解放生产力
D、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
①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作的政策、决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③公有制经济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奠定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
A、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正式建交
C、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D、与苏联等26国建立外交关系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进行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B、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改革开放
5、我国的改革首先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开放了沿海的许多港口
6、关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种生产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户所采用②它是一种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大锅饭形式③农民开始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大大提高④这种制度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0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6周年纪念日,在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在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的回归-----------()
①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②是中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③意味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的颁布-----------------()
①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反映了我国人
民坚决拥护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④违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⑤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9、20世纪60到70年代,茶余饭后一起听广播是最大的乐趣;改革开放后,全家人围座一起欣赏电视节目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进入21世纪,MP3、QQ聊天成为人们的一大喜好。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现在的人们贪图享受,艰苦奋斗过时了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05年春节,大陆和台湾的航空公司首次实现了台商包机的双向对飞,不经停香港中转站,受到了两岸人民热烈欢迎。
台商包机直航这一事件------------------------------------------()
①有利于台湾与大陆的繁荣和发展②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③说明了台湾当局已放弃了台独的政策④反映了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以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提前铺通”等捷报频传,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党和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利用西部自然资源,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④促使东西部尽快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有----------------------------------------()
①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②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太短④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97年6月30日晚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7月1日零点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为什么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2)、你认为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
(3)、从香港顺利回归这一事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978年与1987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表:
(1)、为什么我国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会从1978年开始发生变化?
(2)、从上表可知,中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农民在这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伟大创造?为什么称之为伟大创造?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首次实现了56年两岸航班的直接对飞,两岸同胞在庆贺之余,又纷纷表示,希望建立起两岸的正常航班,尽快实现“三通”。
材料二: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大陆访问,表示要为营造来年两岸“互惠互利,和平共赢”的未来尽力。
正如热心推动台商春节包机的“台湾民意”代表蒋孝严所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能够改变未来”。
材料三:针对陈水扁的“公民投票”、“宪政改造”等闹剧,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中海峡两岸同胞的希望蕴含的共同心愿是,材料二中的“过去”是指。
(2)、联系材料三说明现在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3)为了海峡两岸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友情提示:可以从我国政府、两岸人民、台湾当局等角度回答)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英国是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占领香港的。
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由此香港岛被英国侵占了;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由此九龙司被英国侵占;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新中国成立初,中共中央作出了“暂不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1997年平稳交接”的战略决策,为保持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香港回归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一国两制”的构想,更为香港的顺利回归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途径。
(3)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首先就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以往共同劳动、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做法,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我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1)、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统一)。
“过去”是指: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2)、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3)、我国政府要推动双方的交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建设;加强人民军队建设;争取国际支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等。
台湾当局必须彻底放弃“台独”。
两岸人民要互谅互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作为中学生,要积极宣传“一个中国的原则”;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