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 同源盒基因家族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胰腺β细胞的发育和再生研究现状
胰腺β细胞的发育和再生研究现状史文超【摘要】综述了胰腺β细胞的发育、增殖及影响其发育、增殖的重要因子,并提出了胰岛移植的相关问题.%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of pancreatic β cells as well 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n points out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islet transplantatio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9【总页数】2页(P11359-11360)【关键词】β细胞;发育;再生;分子机制【作者】史文超【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2胰腺细胞由来源于内胚层的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细胞两种主要细胞类型组成。
胰外分泌腺占胰腺的大部分,主要负责合成消化酶及其运输。
内分泌腺只占胰腺不到2%,由α、β、δ、ε和PP细胞组成的胰岛是胰腺的功能单位,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在葡萄糖动态平衡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
因此,绝对或相对的β细胞的缺乏可能最终分别导致Ⅰ型和/或Ⅱ型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了解胰腺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也包括成人胰腺损伤的再生机制。
虽然补充胰岛素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控血糖水平,但是糖尿病患者仍然遭受长期血糖变化的副作用,如许多器官的功能严重改变。
来自器官捐赠者的胰腺移植可以缓解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同时为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胰岛的寿命较短,因此替代细胞的来源值得进一步探讨。
人类胚胎干细胞(hE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发育潜能可能代表了体外生成β-细胞的无限来源。
然而,已有的体外培养β细胞的效率和β细胞来源的hES的功能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残余的干细胞形成的畸胎瘤可能存在着潜在危险[1-3]。
与神经生长相关的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一)
与神经生长相关的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一)关键词:神经再生神经发育神经生长摘要与神经突起生长相关的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是指神经系统特有的在发育或再生中能够促进神经突起生长,或能够决定和诱导神经突起沿正确方向生长的蛋白质因子。
该文对已知的该类蛋白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神经再生;神经发育;神经生长神经细胞是一类分化程度最高的细胞,具有神经系统特殊的功能。
执行这些功能的蛋白质可能是酶、受体以及酶和受体的调控子或其他一些蛋白质因子。
因此把仅在神经系统中出现而其他组织中没有或含量甚微,并且担负神经组织特异性功能的蛋白质称为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
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在神经组织中分布广泛,种类较多,功能各异。
这些蛋白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特异的神经组织中含量一般较低;分布在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两大部位;担负同一或相近功能的往往是具有很大的保守性的一类家族性蛋白质;通常是在神经系统发育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病理状态下才表达出来。
1发展概况对与神经损伤修复有关的特异性蛋白质的探索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的发现成为这一探索中的里程碑。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相关的蛋白质被相继克隆和表达,并进行了功能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类蛋白质:一类是在神经损伤中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蛋白质,如围绕被切断的神经突起远端的雪旺细胞内发现的促神经生长的蛋白质——神经损伤诱导蛋白质(nerveinjury-inducedprotein,Ninjurin)〔1〕;另一类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决定神经突起沿正确方向生长的蛋白质,又可以分为诱导性蛋白质或抑制性蛋白质,如哺乳动物发育中诱导联合神经元生长锥突起向脊髓腹侧线的底板生长这一现象中起作用的netrins蛋白〔2〕等。
这些发现提示,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这样一些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再生中能够促进神经突起生长,或在发育中能够决定和诱导神经突起向靶的方向生长。
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家族是指在基因组中存在多个相互关联的基因集合,它们具备类似序列和功能的特征。
基因家族的形成和演化与基因重复、拷贝和变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压力的适应和优化。
本文将从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它们对生物体遗传特征和生命功能的影响。
一、基因家族的结构与演化基因家族是由一段共同的DNA序列(核苷酸)所组成的,这段序列在多个不同的基因岛或位置上出现,形成了相似的基因群落。
基因家族的结构和演化可以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基因家族是指由基因本身或由其剪切变异演化而来的基因家族。
这种基因家族通常存在于同一基因组内部,其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基因结构和功能,但在基因序列中具有不同的或部分相似的DNA序列。
内源性基因家族的生成模式主要有三种:基因重复、重编码及引物序列。
基因重复是指因转座子或畸变等因素导致基因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重复出现于同一基因组中,进而形成生成家族。
一些暴露在病理性压力下的基因会被不断重复演化,在有利条件下可能会继续保存并发挥自身特殊的功能。
人类血小板素受体基因家族、Hox基因家族等都是典型的基因重复的例子。
重编码是指靶基因在细胞内发生剪切或序列再组合,进而产生新的剪切变异体并生成家族。
重编码家族在启动子区、外显子2和外显子3等区域通常会发生序列再组合或剪切事件,形成多种不同的剪切变异类型。
芳香化酶基因家族、肝细胞计数变异体等都是典型的重编码家族,它们通常在肝脏、肺、小肠等组织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模式。
引物序列是指由有保守序列和边缘区组成的DNA片段,其导致的基因组序列重复通常比较短,从而形成基因家族。
例如,转座数目相对较少的PAX基因家族就是通过由引物序列进行转座而形成的。
外源性基因家族是指由外源性DNA(如病毒、转座子等)的插入和整合造成的基因家族。
它们通常来自于其他物种,进入到一个新的宿主中并开始扩增。
外源性基因家族的多样性主要来自于基因座中的重复事件以及基因替换和基因丢失等变异。
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基因与糖尿病及肥胖的研究进展
上海医学2009年第32卷第5期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基因与糖尿病及肥胖的研究进展・赵蔚菁刘丽梅转录因子对于胰岛B细胞的分化和胰岛素的分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确定的6种青少年成人发病型糖尿病(MODY)基因中,5种为转录因子,分别为肝细胞核因子(HNF)-4a/MODYl、HNF-la/MODY3、胰岛素启动子因子(IPF)-I/MODY4、HNF-1t3/MODY5和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p细胞E盒转录液活因子2(BETA一2)/M()DY6[1],因此确立了转录因子在单基因突变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MODY中引发致病的重要性。
由于MODY的种族遗传异质性,研究表明以上6种基因不是中国人MODY主要的致病基因,因此寻找中国人所特有的MODY基因即所谓MODYX是今后中国人M()DY研究的现状及任务‘2。
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即islet-1(ISLl)是LIM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发育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它与胰岛素基因的增强子区域结合,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胰岛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ISLl与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相关,并且参与调节胰淀素基因、胰升糖素原和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
Shimomura等[3]对一日本人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研究表明,位于ISLl基因转录激活区的Q310X突变引起该蛋白羧基末端40个氨基酸缺失。
使用胰淀素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体外研究的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携带突变的质粒荧光素酶活性下降50%,提示Q310X突变携带状态影响了该家系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分化和发育,影响基因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022)、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6zRl4051)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基础研究基金(02DJl4052一I)资助项目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通信作者l刘丽梅。
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家族是指一组功能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具有共同的起源,并由基因重复产生或演化而来。
基因家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影响生物个体的发育、适应和进化。
基因家族的结构通常由大量的基因副本组成。
这些副本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可能在一些位点上存在差异。
例如,一个基因家族可能由一组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组成,但其中的一部分副本可能在一些位点上有突变或插入/缺失。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基因之间的功能变异,从而使得基因家族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家族的功能多样性很大,部分基因副本可能发生突变,使其功能与其他基因有所不同。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一些副本具有新的功能,从而增强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组成免疫系统的基因家族如免疫球蛋白基因家族和T细胞受体基因家族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这使得生物能够产生广泛的免疫反应以对抗各种病原体。
基因家族的功能还包括参与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在多细胞生物中,基因家族可以调控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组织功能。
例如,奥利维尔家族基因在果蝇中调控了眼睛的形成,该家族的不同成员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从而产生视觉系统的多样性。
另一个重要的基因家族是转座子基因家族。
转座子是一类能够自主移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改变其插入位点上的DNA序列。
这类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可以在基因间的区域或内含子中插入。
转座子基因家族的功能包括调控基因表达、增加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参与基因跳跃等。
转座子基因家族在物种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和新基因的产生。
基因家族的起源和演化通常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实现:基因复制和基因互换。
基因复制是指一个已经存在的基因发生复制或重复,从而产生多个功能相似的副本。
这种复制可以是局部的,即只复制基因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基因的复制。
基因互换则是指两个不同基因之间的基因片段的互换,从而导致两个基因的相似性增加。
这两种机制都可以导致形成基因家族。
总结起来,基因家族是由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副本组成的。
05-同源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背景在果蝇发育过程中发现同形异位作用,对几种同形异位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他们都有一个长180bp 碱基对,可编码60个氨基酸的区域,被称为同源盒,相应的蛋白质序列称为同源盒结构域,同形异位基因也称为同源盒基因。
同源盒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180bp 长的同源盒1.蛋白质序列保守型高2.结构单位组成:①保守的氨基末端,通常以MSSLYYXN 开始,保守区可延伸45个残基;②富含Ala、Ser 、Gly、Pro和G1u的可变序列;③位于同源盒N端的保守5肽IYPWM,常被称为同源盒肽(homeopeptide);④同源盒结构域;⑤偏酸性的羧端区域。
功能同源盒蛋白是一类转录调控因子,所有的同源盒蛋白都定位与细胞核。
同源盒结构域有较好的保守性,通过螺旋-转折-螺旋的结构模式与启动子或增强子的序列相结合,同一种同源盒蛋白可能识别多种DNA 序列,统一DNA 序列也可能结合多种同源盒蛋白。
同源盒基因的区域特异性表达文献补充同源盒基因同源盒基因的表达调控在结直肠癌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1]任辉. 同源盒基因的表达调控在结直肠癌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同源盒基因简介同源盒基因是一族含有共同的183个核苷酸序列,即同源盒的调节基因,所编码的同源盒蛋白用作转录因子1.同源盒序列自身编码一种61个氨基酸的同源功能屈戌,形成螺旋-转角-螺旋的结构,作为识别和结合序列特异的DNA 单元域2.同源盒基因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岁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作用3.L ewis 认为同源盒基因是生物发育的主控基因,对DNA 合成的转录过程起调控作用4.同源盒基因分类I 类同源和基因(A-P 型):哺乳纲中成为HOX 基因1.非I 类同源盒基因(非A-P 型)2.05-同源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March 4, 202111:09人HOX分类1.A(位于染色体7p15.3)2.B(位于染色体17p21.3)3.C(位于染色体12q13.3)4.D(位于染色体2q31)。
基因编辑技术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引言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改造工具,在生物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
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控制中心,是各种疾病的主要发生部位,基因编辑技术也开始在神经系统领域中发挥作用。
综述1. 基因编辑技术简介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精确的基因编程来修改或删除人体、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中的某些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TALEN和CRISPR/Cas9等技术。
其中CRISPR/Cas9因其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在基因编辑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 基因编辑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1 脑部肿瘤治疗脑部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人类生命的危险。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肿瘤细胞失去其致病性,并使其在体内被免疫系统所清除。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使肿瘤细胞对特定类别的化学药品产生敏感性,从而增强药品的治疗效果。
2.2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不可逆转的进展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氏病等。
基因修改可以通过修复或削弱致病基因,达到治疗和预防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可以基因编辑来削弱Dopamine D1和D2受体的某些基因,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
2.3 脊髓损伤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永久性、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但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损伤神经细胞中的基因,使其再生并修复。
例如,基因编辑可以将促进神经再生的基因注入损伤的神经细胞中,以增强神经再生的能力,从而实现脊髓损伤的治疗和预防。
结论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基因工具,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在神经系统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健康和福利做出贡献。
神经发育中的关键基因调控
神经发育中的关键基因调控神经发育是人体发育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神经发育中的关键基因调控,对于保证神经系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神经发育中的两类基因神经发育中的基因主要分为两类:发育基因和行为基因。
其中,发育基因是在胚胎发育和婴儿期发育时产生的,它们决定了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功能。
在神经系统形成后,行为基因将会掌控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响应。
对于人类的生命过程而言,这两类基因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关键基因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神经发育中的关键基因,也就是控制神经细胞增殖、迁移、定向延伸、分化和成熟等过程的基因。
它们的表达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功能。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几个重要的关键基因。
1.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STKs)STKs这类蛋白质酶与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相关,其中有一些STKs参与了神经突触的发展和调控,有一些则在神经元的分化和细胞走向成熟方面发挥作用。
在STKs家族成员中,摄食素受体激酶家族尤其值得关注。
这个家族包括数十个成员,其贡献了在神经内分泌学、细胞分裂、细胞生存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2. 神经极化神经极化是指神经元在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两极的分化,即树突和轴突。
这个过程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形态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神经极化的过程中,重要的基因包括不对称分裂基因、调控轴突方向的基因、轴突聚集蛋白等。
3. 突触再生突触再生是指在正常神经元死亡、受损或缩小后,新的突触代替原有的突触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触形成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而突触再生的损伤则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控制机制发生紊乱。
在突触再生中,活跃的细胞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分泌介质和生长因子家族等。
三、基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包括神经退化症、精神疾病在内的疾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的异常性质所引起的。
生物同源性家族成员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生物同源性家族成员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生物同源性家族成员是指同源基因家族中具有相似序列、结构和功能的多个成员。
这些成员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同的突变和选择,导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差异。
通过研究这些同源性家族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同源基因家族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源自于同一个先
祖基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基因复制、基因剪切、基因重组等生物学遗传过程的改变。
这些改变导致了家族成员间的序列变异,以及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同源基因家族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和
保守性。
在家族成员间存在进化关系时,它们往往有着相似的功能。
当家族成员保守性较高时,它们的序列间相似性较高,而功能也会类似。
这些保守性高的基因往往具有重要的功能,在不同物种间可能会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和遗传控制机制。
同源性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化和适应性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
例如,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家族成员的序列和结构,并根据不同的分子进化模型推断它们的进化历史和适应性。
此外,可以通过基因敲除、转基因表达等方法验证不同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物种基因组的测序和广泛的基因组分析,许多新的同源
基因家族被发现并研究。
这些进化新产生的家族成员往往具有与旧成员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在不同物种的生物学过程中可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和理解这些同源性家族成员的分化和功能,以揭示进化过程和生命起源中的基本机制。
神经元发育调控的多层次机制
神经元发育调控的多层次机制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发育和生长过程是我们理解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前提。
神经元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
在神经元发育调控过程中,多层次的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神经元的分化、迁移、成熟和修复。
下面将分别探讨神经元发育调控的多层次机制。
基因调控层次神经元发育的最重要驱动力是基因调控。
在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基因的表达、功能和交互调控着神经元的特性和功能。
例如, Ngn2基因是促进神经元分化的关键基因,而Pax6则关注神经元的分化和终末分化过程。
此外,许多转录因子如REST、Tbr1、Hoxb1等也对神经元发育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在神经元发育中,基因调控是最基础和重要的层次。
信号传导层次除基因调控外,另一个重要的机制是信号传导。
神经元的发育和去分化过程需要外部信号的指导,并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密切协同,从而实现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形成。
例如,N-Cadherin、ROCK分别存在于神经元移动和纤维突伸出时的黏附结构上,与细胞质骨架结构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神经元移动和连接。
Neurotrophin和其受体Trk,则在神经元初始分化及其连接发育时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因此,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是重要调控层次之一。
代谢调控层次在神经元发育和运行的过程中,代谢途径对于维持神经元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
以神经元突触发育为例,葡萄糖的代谢在突触连接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神经元突触连接发育时,与突触连接相关的各种蛋白质就会因协同作用而产生各种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包括ATP、酸、氧分子、钙离子等,共同维持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和功能。
因此,在神经元突触发育中,代谢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骨架层次在神经元的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细胞骨架对于神经元形态的变化和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管在神经元轴突发育中起着重要的框架支撑作用,而微丝在神经元前体质量和形态的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
神经系统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神经系统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神经系统是人类发展漫长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
它负责着人类的感觉、运动、思维和情感等各种生理功能,并且在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多个遗传信号和调控机制的相互协同作用来完成。
下面将从细胞发育、分化到神经元网络建立等方面,探讨神经系统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1、神经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定位神经系统中的各类细胞都来源于胚胎神经管的上皮细胞。
当这些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时,就需要遵循一个严格的定位和分化方式。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分化和定位主要受到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调节。
例如,早期胚胎发育时,Wnt与Notch信号分子可促进顶板细胞的分化,同时抑制焦板细胞的分化,从而使得神经系统前后部分分化产生差异。
而在神经系统的后部,Hox家族转录因子从头部到尾部表达的不同水平,影响神经系统细胞的定位,使得不同的神经结构形成。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调控细胞凋亡和形态发育等。
2、神经元的迁移和永久化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负责着信息传递和治疗等重要功能。
神经元的发育涉及到多种细胞迁移和分化过程。
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车轮细胞和截锥细胞从胚胎神经管向外移动,逐渐形成神经胚叶。
随后,神经胚叶上的神经细胞由基底板较浅的区域向上缩小,并形成脊髓、脑干和脑等神经结构。
这个过程中,多类分子信号都在发挥作用。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Semaphorin、Netrin和Eph/Ephrin等信号都会影响神经轴突的迁移和方向性增长,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神经网络。
3、神经元网络的建立就像建立一张复杂的电路板一样,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网络的建立也需要非常严格的过程和机制。
在神经系统成熟后,大量的神经元会形成非常复杂的连接和交织,这是因为它们所产生的突触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和转录因子的调控,来实现自然的分化和定位。
神经系统的线粒体转运机制
神经系统的线粒体转运机制神经系统中线粒体的转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线粒体动态平衡神经元中的线粒体需要在细胞内进行动态平衡,包括在轴突、树突和细胞体之间的双向运输。
这种平衡有利于满足不同区域的能量需求,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Ca2+稳态,从而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信号传递。
线粒体的双向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主要通过微管上的动力蛋白进行。
kinesin家族的蛋白负责线粒体向轴突末端的运输,而dynein家族的蛋白则负责向细胞体的逆向运输。
这些动力蛋白通过与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如Miro、Milton等)结合来实现线粒体的定向运输。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线粒体的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发生融合和分裂,以调节其形态和功能。
线粒体的融合主要由OPA1、Mfn1/2等蛋白介导,这些蛋白位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通过相互作用促进膜融合。
而线粒体的分裂则主要由Drp1介导,Drp1可以结合到线粒体外膜上并引起膜的收缩和分裂。
线粒体的融合有利于维持完整的功能,而分裂则可以产生独立的线粒体单元以满足局部的能量需求。
这种动态平衡对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和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胞质Ca2+对线粒体的调控Ca2+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对线粒体的转运和功能也有重要调控作用。
当神经元兴奋时,细胞内Ca2+浓度会上升。
这些Ca2+可以通过Miro蛋白结合到线粒体表面,促进kinesin和dynein蛋白与线粒体的结合,从而调节线粒体在神经元内的双向运输。
同时,胞质Ca2+的升高也会促进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从而调整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此外,线粒体内膜上的Ca2+uniporter可以将细胞质的Ca2+吸收进入线粒体基质,参与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信号传递。
这种Ca2+的双向转运在神经元的兴奋-抑制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
神经营养因子的调控神经营养因子如NGF(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也可以调节神经元中线粒体的转运和功能。
基因家族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基因家族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嘿,你知道啥是基因家族不?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一个大家族
里有好多兄弟姐妹一样,基因家族就是一堆有着相似结构和功能的基
因凑在一起啦!比如说血红蛋白基因家族,它们就像是一群齐心协力
为身体运输氧气的小战士。
想象一下啊,身体这个大王国里,基因就是一个个小小的角色。
基
因家族呢,就是一群关系密切的角色组成的团体。
比如那些负责编码
各种酶的基因,它们在身体的新陈代谢中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就如同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
咱再打个比方,基因家族就像是一个乐团,每个基因就像是乐团里
的不同乐器,它们协同合作,才能演奏出美妙的生命乐章。
有的基因
负责高音部分,有的负责低音,共同构成了复杂而又美妙的生命旋律。
基因家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哟!它们的形成往往有着各种各
样的原因。
可能是基因复制啦,就像复印机一样,一个基因变出了好
几个相似的。
也可能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呢。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基因家族,那生命得多单调啊!正是有了它们,生命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我觉得啊,基因家族就是生命的奇妙密码,它们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和惊喜等待我们去探索。
它们是生命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
我们对生命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所以呀,一定要好好了解基因家族,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神奇的生命世界呢!。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LMX1A和PAX1基因甲基化的定量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LMX1A和PAX1基因甲基化的定量分析陈蔚;杨慧娟;徐军;朱昊平【摘要】Background and purpose:DNA methylation is a common epigenetic alteration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LMX1A and PAX1 gene methylation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ursors and to identify their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Cervic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121 female patients including 27 case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ICC), 34 cases with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CIN), 32 cases with low-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CIN) and 28 cases with chronic cervicitis as normal controls (NLM). DNA methylations of the LMX1A and PAX1 gene were quantified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nest PCR and pyrosequencing. The mean methylation values of the 6 gene loci on the LMX1A gene and the 9 gene loci on the PAX1 gene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for a given sampl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gene methylation analysis to discriminate the cervical diseases. Results:The mean methylation value of the LMX1A gene in ICC was 14.3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G-CIN (4.70%), LG-CIN (5.05%) and NLM (4.53%) (P<0.01). The mean methylation value of the PAX1 gene in ICC was 41.9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G-CIN (10.21%), LG-CIN (5.55%) and NLM (4.92%) (P<0.01).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 was 0.603 forLMX1A gene methylation, and was 0.883 for PAX1 gene methylation, to discriminate ICC from HG-CIN, LG-CIN, and NLM (P=0.104 and<0.001,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for PAX1 gene methylation was set at 20.50%with the sensitivity of 81%and with the specificity of 93%. If the cut-off value was set at 9.58%,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PAX1 gene methylation were 89%and 84%respectively. Conclusion: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AX1 gene methylation in cervical tissue might be helpful to differentiate invasive cancers from precursors, whil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MX1A gene methylation was limited.%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常见的表观遗传改变。
同源盒基因与神经系统发育分化
同源盒基因与神经系统发育分化
刘又铭;刘卫平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0(9)3
【摘要】@@ 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s) 是一类含有共同的183个核苷酸序列(即同源盒)的调节基因,它所编码的同源盒蛋白作为转录因子,对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类基因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是生物发育分化的主控基因,对DNA合成的转录过程起调控作用.
【总页数】3页(P280-282)
【作者】刘又铭;刘卫平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同源盒基因B簇在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J], 冯静乔;刘文君
2.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启动子在肝干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J], 金彩霞;李文林;朱吉;张南;田棣;胡以平
3.同源盒基因及其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研究进展 [J], 宫雁冰;钟鸣
4.BMP4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分化影响研究进展 [J], 杨辉;刘柏炎;蔡光先
5.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神经生成素3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洪洋;杨开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CDKL1(Cyclin-Dependent Kinase-Like 1)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位于染色体X上。
它编码的是一种蛋白激酶,属于CDK家族成员之一。
CDKL1蛋白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CDKL1基因的命名来源于其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CDK)相似的序列。
然而,与其他CDK类似,CDKL1蛋白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相反,CDKL1主要在神经细胞中表达,并参与神经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
CDKL1蛋白是一个细胞质定位的激酶,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
它的活性受到特定的信号分子的调节,包括神经元中的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钙信号的调节。
CDKL1激酶通过磷酸化调节多种下游靶标蛋白的活性,从而参与神经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
研究表明,CDKL1基因突变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CDKL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相关疾病——CDKL5缺陷型重型儿童失语症(CDKL5 Deficiency Disorder, CDD),这是一种早期开始的遗传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障碍。
此外,CDKL1还与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CDKL1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
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是CDKL1通过与CREB(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相互作用,调节CREB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转录调控。
此外,CDKL1还与CaMKII(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和NMDAR(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等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突触可塑性的调控。
研究CDKL1基因的功能和突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为发展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