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确立》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确立》优质课教学设计_0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五年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82年
4.“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①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性质?
(1)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它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根据中央国家机构系统图示,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地位:是全国人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大选举和决定中央各级领导,并对其监督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1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②人民群众第一次享有政治权力,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中共为何要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各民主党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美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美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完美版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年级下册)执教⼈:张⼆华连云港市新坝中学⼿机号码:139********点评⼈:刘俊利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学出版社《历史》⼋年级下册第4课)共有⼆个⼦⽬,分别是:第⼀个五年计划,“三⼤改造”⾼速进⾏。

第⼀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三⼤改造”是完成国家“⼀五”计划中社会主义⼯业化的必要条件,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我国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执教对象:连云港市新坝中学⼋年级(1)班授课时间:2008年3⽉12⽇⼀、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的标志⼆、教学⽬标了解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的标志;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字、图⽚、声像等资料,并对其进⾏分析整理,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为辅,通过课本剧、辩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进⾏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教学流程)导⼊新课:新中国诞⽣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下⼀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的?讲授新课:模块(⼀):⾃主探究,建⽴知识结构(达成知识与能⼒的⽬标)⼀、第⼀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化三改造):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我国还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难点:一五计划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史料分析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具体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学生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会分析新中国工业化的政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2. 掌握各个时期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困难;3.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探究和讨论为主,结合“四有”教育,发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理论课讲授(20分钟)讲解新中国工业化政策(计划经济),以及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主要成就,其中包括:第一阶段:恢复建设时期。

第二阶段:军民合一时期。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

第四阶段:“三线建设”时期。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图片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阶段的政策、成就和困难,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意义。

3.探究学习(3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A.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B. “大跃进”带来了哪些成功和失败?C. “三线建设”策略的实行有哪些意义?D.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书本、网络和其他资源,调查相关资料,理性讨论,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4.巩固练习(35分钟)让学生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部分进行阅读,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并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构建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5.拓展延伸(1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作为小组,自主寻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阐述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认识和感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指导学生绘制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化三改”的特殊性,认识到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高手社会主义制度创建的艰辛,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重点
难点
重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
难点:理解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的内在关联。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1.指导自学:找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等概念的具体含义;
2.探究延伸: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3.出示地图:直观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1.出示数据表:直观展示农业及手工业改造的完成情况;
2.指导阅读:找出工商业改造的特殊之处,延伸补充;
3.补充史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评价。
这为有计划地开展国民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引入新课。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感受新课。
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是指什么?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哪些基本任务?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哪些成就?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作业
布置
《同步导练》P12-15
板书
设计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重工和社会主义改造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1.农业及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重要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通过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工业化进程,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认识工业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认识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3.通过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工业化起步的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掌握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史实和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4课,本课共有两个子目,分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是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明白我们国家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国家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途径、结果、历史意义、存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教学难点】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作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先来看屏幕上这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代表着什么?谁来告诉我。

(学生回答)它代表着我国现在最高的工业水平。

那么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的工业水平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毛主席的一段话了解。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屏幕显示)。

那么我们的工业是如何起步的?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了解这两个问题板书: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过渡时期的含义、总路线的内容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3、三大改造的途径、结果、历史意义、存在的问题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北师大版
9.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四、教学反思: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北师大版
编号
课题
课型
编写人审核人时间Fra bibliotek004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
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教学重难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
8.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4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4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打算的大体任务。

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成立的标志。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线路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打算的大体任务;明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大体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熟悉我党制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②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熟悉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进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在学习三大改造时把学生分成农业工作组、手工业工作组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工作组,分组讨论各组如何展动工作和假想工作中碰到问题及制定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分析我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线路和第一个五年打算的联系使学生弄明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突出第一个五年打算所取得的成绩以突出我党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重点。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明白得总线路的“相当长时期内”与三大改造的“高速”相较较,充分加以想象,培育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I. 温习提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进展经济别离采取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讨论后齐读25页材料阅读,加深明白得。

Ⅱ. 导入新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打算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的确立。

Ⅲ. 教学新课: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系统地进行有打算的经济建设。

第一个五年打算第一个五年打算是国家依照过渡时期总线路而编制的过渡时期总线路(教师总结)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大体方针。

1952年当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终止时,党中央依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线路。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发布了总线路的内容,1954年将其载入宪法。

八年级下历史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案

八年级下历史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收集等方式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三大改造”等情况,学会用多种渠道学习、了解历史的方法;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了解读图学史的方法。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等史实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收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提纲式 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时间及性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等。

二、导入新课(中心问题式 2分钟)我国现在处于第几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任务是什么?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称为“三大改造”。

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举例讲解、小组讨论式 20分钟)(一)第一个五年计划(9分钟)1.过渡时期总路线。

学生阅读归纳时间、内容,教师举例解释学生不易理解的名词。

2.第一个五年计划。

首先,教师从当前的五年计划引入,讲明制定“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让学生讲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情况即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北师大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北师大版]1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学习目标: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学习重点: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过程:温故知新: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什么?哪次会议制定的?5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有哪些表现?目标自学:1、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互动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当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三个五年的时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简称“一化”;二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

(3)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含了哪几方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二是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一些代表性的成就?(学生看书,总结)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1)根据过渡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哪些行业进行改造?其核心是什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核心是改变所有制,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如何。

1955年,全车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4课,本课共有两个子目,分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是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明白我们国家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国家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途径、结果、历史意义、存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教学难点】
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作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来看屏幕上这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代表着什么?谁来告诉我。

(学生回答)它代表着我国现在最高的工业水平。

那么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的工业水平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毛主席的一段话了解。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屏幕显示)。

那么我们的工业是如何起步的?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了解这两个问题板书: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过渡时期的含义、总路线的内容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
3、三大改造的途径、结果、历史意义、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根据客观现状,我国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什么叫过渡时期,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课件展示:
1. 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
“一化”: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通过一段视频我们思考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课件展示:
把中国
农业国工业化建设工业国
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私有制改造公有制
师:“一五”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课件展示图片
师: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自主学习:
师: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途径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农业的改造
对手工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改造
课件展示图片
合作探究(一)
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例,谈谈为什么“三大改造”能够高速进行?
(学业上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合作探究(二)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学业上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课件展示: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剥削阶级消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课后小结:课件展示
作业:说一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板书: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二、“一五计划”
重点:重工业
成就
三、“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