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泄泻
泄泻中医辨证论治
泄泻中医辨证论治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七.泄泻泄泻是因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古人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所见,难以截然分开,一般合而论之。
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脏腑虚损等均可导致泄泻的发生。
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最易困遏脾阳,影响脾的运化,水谷相杂而下,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引起泄泻;凡饱食过量,宿滞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湿热内蕴,或恣食生冷,寒湿交阻,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均可致脾胃运化失健,传导失职,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导致肝脾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泄泻;脾胃虚弱,中阳不健,运化无权,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受限,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夹而下,遂成泄泻;久病之后,肾阳损伤,或禀赋虚弱,先天肾阳不足,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为泄泻。
泄泻的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病机关键。
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因湿盛而致脾病,病属实证;慢性久泄则以脾虚为主,因脾虚而生湿浊,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急性暴泻,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身疲肢冷,多属虚证。
2、辨寒热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
3辨证候特征寒湿泄泻,泻多溏薄;湿热泄泻,泻多如酱黄色;食滞肠胃之泄泻,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肝气郁滞之泄泻,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脾气亏虚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肾阳亏虚之泄泻,多发于晨起之时,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为特点,有时又称五更泻。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32例临床观察
参蒲益 胃汤 正是针 对 上述脾 胃生理 与病 理 特点 而设 。 本方主要 以 四君 子汤 和 失笑 散加减 而 成 , 以期 达到 益气 扶 脾 , 胃化瘀之效 。李 东垣 在 《 胃论》 和 脾 中明确 指出 : 甘温 “ 以补其 中而 升其 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 理研 究证实 , 用甘 ” 使 温益气之药 , 能恢复脾 胃生化气 血运 行水谷 之能 , 能增强 细
平滑肌收缩反应 , 阻止 胃黏 膜细胞 钙离子 的 内流 , 而保护 从 胃黏 膜 , 进 溃疡愈 合 , 促 枳实 宽 中下 气 , 则能 调整 胃肠蠕
在 胃为标 , 与仲景“ 虚则太 阴, 阳明” 实则 之论相符 , 因而临床 治疗时 , 应针对上述特点 , 以辨证为 主 , 证病结 合。用 药不宜 过分偏寒、 偏热 、 壅、 偏 偏塞 , 应宜疏 、 宜和、 宜通 , 不可妄用 亦 攻伐。用药宜平 补平 泻 , 药轻灵 , 用 刚柔 相济 , 温相 益 , 寒 以
愈。临床上把腹 泻病程达 2周 一 2个月 的称迁延 性腹泻 , 腹 泻病程超过 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 , 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 两 者无 明显概定的 区别故 习惯上 统称迁延 性慢性 腹泻 病。迁 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 , 感染 、 营养物质过敏 、 营养治疗 酶 12 诊疗标准 . 西医诊断符合 19 94年方鹤松 等《 中国腹泻
・
1 4・ 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 o年 2月第 4卷第 3期
C i JMo mgA p 。e 0 0 v 1 N . hn dD p !Fb2 1 , 0. o3 4.
中医内科学之泄泻
脾虚泄泻:表现 为泄泻日久,大 便溏薄,腹胀纳 呆,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
3
寒湿泄泻:表现 为泄泻清稀,腹 痛肠鸣,脘闷食 少,舌苔白腻。
6
肾虚泄泻:表现 为泄泻日久,大 便溏薄,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
舌淡苔白。
泄泻的病因
01
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0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不洁、食物中毒等,损伤脾胃功能
附子理中汤: 适用于脾肾 阳虚型泄泻
05
痛泻要方: 适用于肝脾 不和型泄泻
06
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气虚
型泄泻
07
玉屏风散: 适用于表虚
型泄泻
08
六君子汤: 适用于脾胃 虚弱型泄泻
09
保和丸:适 用于食积型
泄泻
10
乌梅丸:适 用于寒热错
杂型泄泻
泄泻的预防与
3 调护
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生冷食物
和焦虑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 态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放松心情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与家人、朋友 保持沟通和交流
1
2
3
4
泄泻的现代研
4究
现代医学认识
01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消 化系统疾病,主要表 现为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等。
辨表里:表证表现为腹痛、泄泻、恶寒发热, 里证表现为腹痛、泄泻、口渴便秘。
辨气血:气虚表现为腹痛、泄泻、乏力气短, 血虚表现为腹痛、泄泻、面色苍白。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根据患
1 者的症状、体征、 舌脉等综合分析, 确定病因病机,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慢性泄泻治验
第3 煎外洗患处 1 mn d .酌情减量。忌食辛辣刺 5 i, xL i 激、鱼腥海味,禁热水 、盐水烫洗。治疗期间,停止 其他 相关性 治疗 ,治疗均 以 1 5d为 1个疗程 .观察 2 3 疗程 。 个
—
13 疗 效判 定标 准 痊 愈 :皮 损 恢 复 正 常 ,瘙 痒 完 . 全消失 ;显效:8%皮疹处于正常 ,余下皮损 渐愈, 5
轻度瘙痒 ;好转 :7 %皮疹恢复正常 ,余下皮损略有 5 肥厚 或极少 渗 出 ,痒感 尚能忍 受 ;无 效 :连续 治疗 2 w ,病情不见好转 ,皮损无变化。 k 14 治疗 蛄果 治疗 2个 疗 程痊 愈 8 . 4例 ,显 效 3 l
皮 、苦参 、地肤子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 :甘草调和诸
补脾 阳涩肠 止谒 .续方 5剂 。四诊 :诸证 皆除 .病告 愈 ,嘱 上方 再进 5剂 以巩 固之 。 例 3 女 .4 r 19 - .6初 诊 。腹 痛 泄 泻 1 9y。 93 42 0
行 1 2 .食 欲渐增 .肛 门灼热 已除 ,舌质尖 红 . — 次
作者单位 扛苒耆连云港 市第三^l 医院 2 0 1 乇 2 0 2 收藕 日期 2O -1 8 謦 回 日期 2 2 11 1l - 1 12 0 -4 00 6
药 。另外加外洗使药力直达病所 ,内外兼治 ,相辅相 成 。诸药合成共奏健脾 渗湿 、清热凉血 、祛湿止痒之 效 . 以取 效甚捷。又因此疗法 药物见 效快 .疗程 所 短、 治愈速 、使用简便 经济 ,临床 实践深 受病 人欢
迎。
例, 好转 9例,总有效率 10 0 %。未痊 愈的 4 o例患
蚕砂 、槟 榔 。用 法 :1 ・ ~,每 剂 药 前 2煎 内服 , 剂 d
中医辨证治疗泄泻病
中医辨证治疗泄泻病发表时间:2009-08-03T17:33:12.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忠孝 (海伦市中医院黑龙江海伦 152300) [导读] 泄泻是指凡外感淫邪,内伤情志,饮食所伤,损及胃肠道,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14-02【关键词】泄泻辨证治疗泄泻是指凡外感淫邪,内伤情志,饮食所伤,损及胃肠道,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日数十行等症,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样而直下者称为泻。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发。
1 病机分析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因素,导致“湿”胜,出现腹泻;或多种原因的作用,但脾胃功能障碍是主要的。
1.1 感受外邪六淫之邪皆能引发泄泻,外邪致泻,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尤以湿邪最为多见。
1.2 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
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引发泄泻。
1.3 情志失调情志所伤,五脏功能失调,尤其脾胃损伤为最。
一般多因脾胃易受肝气侮逆,侮则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作泄泻,这种原因不能忽视。
1.4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降一升,主宰消化吸收,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1.5 肾阳虚衰久病及肾,或年老体衰,肾之阳气不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助脾胃以腐熟水谷,则水谷不化而为泄泻。
盖肾主大小二便,又司开阖。
大便之能开能闭者,肾操权也。
2 辨证要点辨缓急轻重,急性泄泻(暴泻)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常以湿盛为主;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为主或久病及肾。
刘沈林教授辨治慢性泄泻经验
• 708 •光明中医2021 年3 月第36 卷第5 期CJGMCM March 2021. Vol 36.5【薪火传承】刘沈林教授辨治慢性泄泻经验$崔洋1刘沈林2A摘要:慢性泄泻临床十分常见,诸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直肠炎、克罗恩病、胆囊切除术后以及胃肠道肿瘤化疗后都会有腹泻的临床表现。
刘沈林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病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学验俱丰,精于辨证,擅用古方化裁,在泄泻的寒热虚实辨治中提出“久泻脾必虚”的病机特点,临证多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治法多为健脾祛湿、酸甘敛阴、升阳降浊、疏 肝祛风、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寒温并治等,组方用药严谨细腻,贴合病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久泄;慢性泄泻;刘沈林;名医经验doi:10. 3969/j. issn. 1003-8914.2021.05.012 文章编号:1003-8914( 2021) >05-0708-04慢性泄泻是一种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的常见肠道 疾病,中医学称为“久泄”。
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 综合征、克罗恩病、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结直肠炎以及 胃肠道肿瘤化疗后都常有泄泻的临床表现,其原因与 菌群异位、短链脂肪酸生成障碍、食物过敏、胃肠激素 分泌紊乱、寄生虫、基因调控等因素相关[1],中医药对 治疗该类疾病具有明显优势。
刘沈林教授为全国名中 医,师承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受孟河、吴门医派学术 影响较深,从事脾胃病及消化道肿瘤临床及研究40余 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泄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上,常选经典名方加减,组方用药细腻,药性平和,配方 精巧,有平中见奇之效。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 多,兹将其临证经验阐述如下。
1脾虚湿胜者化湿和中运脾为先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中提出“湿胜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W。
程国彭《医学心悟•泄 泻》则云:“湿多成五泄,泄之属湿也,明矣”[3]。
故慢 性泄泻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则运化不健,清浊不分,相夹而下,发为泄泻。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
参照 《 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
则 》 ( 行 ) 中 泄 泻 的疗 效 标 准 拟 定 。 临床 痊 愈 : 试 大 便 次 数 、 量 及 性 状 恢 复 正 常 , 伴 随 症 状 及 体 征 消
1 1 一般资料 .
所有病 例均 系我科 门诊慢 性腹泻 患
临 床 研 究
(i ia Ree r h 1n c l s a c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 e J u n lo h o dcn n h o h r c hn s o r a fEt n me iie a d Etn p amay ・1 O9 ・
健 脾 化 湿 、 温 阳 止 泻 法 治 疗 慢 性 腹 泻 5 例 8
柳 州 5 50 40 1 广西柳州市中医 院肿瘤科 ;柳 州市中医肿瘤研究所 ,广西
2 3 至 7 8 不 等 , 于 生 冷 油 腻 饮 食 及 受 凉 后 加 、 次 、 次
随症状及 体征 总积 分较 治疗 前减少 7 % 0 以上 ,与 泄泻 相 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 复查显著改善 ;有效 :大便 次数和质有所好转 ,伴 随症状及 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
重 ,中医辨证 为脾虚寒湿 内阻型,证见:脘腹 隐痛 ,
仁 ( 后下 )l g O 、陈皮 l g O 。寒邪较 重加 肉桂 1 g 附 上 的腹泻或 间歇 期在2 周 内的复发性腹泻 。脾虚湿 O、 —4
作者简介 :张大军 ,男 ,现供职 丁江苏省如皋市石庄 中心 医院。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临 床 研 究
C iia l c lR∞∞ n
失,与泄泻相关 的西 医疾病 理化检查正常 ;显效 :大
名老中医谢昌仁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谢 昌仁 主 任 医 师 是 全 国首 批 五 百 位 名 老 中 医专 家 之
一
,
擅 长 内科 杂症 ,尤 其 是 对 脾 胃系统 疾 病 的 中医 治 疗 颇
有 心得 。谢 老对慢 性 泄 泻 一病 辨 证 细微 ,用 药精 当 ,在 临 床实践 中遵 而用 之 ,收效颇 佳 。今 总结 如下 。以飨 同道 。
脘腹 痞 满 、呕 恶下 利 ,或 见 腹 冷 口干 ,证 属 寒 热错 杂 、气
泻 病理 因素在 “ 湿 ,脾喜 燥恶 湿 ,湿 困则脾 运失 健 ,胜湿 即健 脾助 运 ,利小 便则 实大 便 。胜 湿之 法 有 二 。一 为 以风
热邪 上攻 ,配轻 宣 之 品 ,如 咽喉 肿 痛 配 桔 梗 , 目赤 肿 痛 配
名 老 【 医 谢 昌 仁 治 疗 瞳 性 泄 泻 经 验 l 】
周玉麟
宜 兴市人 民 医院感染 科 ( 江苏 宜兴 2 4 0 ) 12 0
提 要 :本 文 整 理 了谢 昌仁 主任 医师提 出的 慢 性 泄 泻 的 临床 特 点 及 辨 证 要 点 ,整 理 归 纳 出祛 风 胜 湿 法 、 升 阳益 胃法 、调 和 肝 脾 法 、 补脾 温 肾法 等 治疗 慢 性 泄 泻 的 四 大 法 则 ,临 床 应 用 收 效 颇 佳 。 关 键 词 :慢 性 泄 泻 中医 药 疗 法 老 中 医经 验 谢 昌仁
32 炙 用温 中补 虚 < 农 本 草经 > 载 本 品 可 “ 肌 肉 , . 神 长 倍气 力 ” 。脾 胃为 后 天 之 本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主 腐 熟 、运
化 ,主 四肢 、肌 肉 。若 中气 不 足 ,脾 胃虚 弱 ,运 化 失 司 ,
泄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泄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症状。
主要见于西医学之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亲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清浊不分,相夹而下。
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发病的关键为脾病湿盛。
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并可涉及肾和肝。
【诊断】1以大便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
2 .常兼腹胀腹痛,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腹痛,旋即泄泻,经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多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3 .除外某些生理习惯性的便次增多,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泄泻症状。
4.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X线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暴泻以邪实为主,治疗重在化湿;久泻以正虚为主,治疗重在健脾。
1寒湿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脱闷食少,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举例:蕾香正气散加减。
蕾香、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厚朴、大腹皮各IOg,紫苏、白芷各6g。
加减:若表邪较重,可加荆芥、防风各6g。
2 .湿热泻下急迫,势如水注,便色黄褐而臭,腹痛,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葛根苓连汤加减。
葛根10g,黄连3g,黄苓10g,泽泻12g,马齿宽15g,六一散(包煎)12go加减:若湿邪偏重,胸腹满闷,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加苍术、厚朴各10g。
若夹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各10g。
3 .食滞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脱腹痞满,泻下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暧腐吞酸,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味。
神曲、麦芽、山楂、莱腋子、法半夏各:1Og,陈皮6go加减:若食积化热,湿热壅阻肠间,脱腹胀满,泻而不爽者,可加枳实、制大黄各IOg o4 .脾胃虚弱面色萎黄,食少神疲,腹胀不舒,大便稀澹,或夹有不消化食物,甚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濡缓。
以大黄为主辨证治疗慢性泄泻279例
( ) 脾 肾阳虚衰 型 : 四神丸合理 中汤加减 。 方选
根据 积滞 的程度 和寒 热虚 实决定 大黄 的用量 、 制 、 炮 配伍 。
一
中, 祛邪即为扶正 , 通过恰 当的配伍 , 损其 弊而 留其利 。大 黄可 清可温 , 可消可补 , 可升 可降。 以大 黄配 乌梅 、 子、 诃 罂粟壳 等 , 临床验证有下不伤 正 , 不 留邪 , 制互济 , 反相成 之效 。但 敛 互 相 对泄泻急性发作 , 泻下无度的虚证应慎用。 ( 收稿 日期 :0 0— 9— 5 编辑 : 21 0 1 冀振华 )
4 讨 论
共 治 疗 观 察 2 9例 , 中男 13例 , 16例 ; 龄 1 7 其 5 女 2 年 7—6 8 岁 , 均 4. 平 5 8岁 ; 程 2—5年 15例 , 病 3 5年 以 上 14例 , 长 2 4 最 3 年病 史 。全 部 病 例 均 有 持 续 性 或 反 复 发 作 腹 泻 , 日 3—6次 , 每
[ 】 韩梅 , 3 马天容. 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 理中的应用 研
究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6,2 1 ) 9 J. 20 2 (2 :
[】 王惠贤. 4 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 患关系 的重要 环节 c] 实用护理 . J
杂 志 ,0 1 1 ( )5 20 ,7 3 :4
・
6 2・
湖北 中医杂 志
21 00年第 3 2卷第 l 2期
以大 黄为 主 辨 证 治 疗慢 性 泄 泻 2 9 7 例
唐 健 ( 湖北 省黄 石市 中医 医院肛 肠科 , 湖北 黄石 450 ) 30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泄泻84例疗效观察
对照 组 给予诺 氟沙 星胶 囊 ( 康美 药业 股份 有 限 公 司 ,国药 准字 H 4 4 0 2 4 1 2 3 , 0 . 1 g / 粒) 0 . 2 g , 3次/ d 。
王 晓斌 , 闰建玲 , 李 向 东
( 1 . 山西省平定县 中医医院 , 山西 平定 0 4 5 2 1 0 ;2 . 山西 中医学 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1 3 )
摘要 目的 : 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 泄泻的临床 疗效 。 方法 : 1 6 8 例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 , 每组 8 4例 。 对照组给 予诺 氟
( 3 . 6 8 + 1 . 2 4 ) d ;伴 有 高 血 压 者 1 6例 ,低 血 压 者 1 8
例, 糖尿病者 8 例;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 : 脾 胃虚 弱型 4 6 例, 肾阳虚衰型 l 3 例, 肝气乘脾型 2 5 例。 两
组病 例在 性 别 、 年龄 、 病程 等方 面 经统 计学 分析 差 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 具 有可 比性 。
学杂志 , 2 0 0 5 , 2 0 ( 2 ) : 4 6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泄泻 8 4 例疗效观察
S y n d r o me D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r e a t me n t o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o f Ch r o n i c Di a r r h e a
1959年资料5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和治疗天津市中医研究班学员金长垲泄泻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个症候,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反应,主要是肠管功能的失调。
所谓泄泻不外是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结核等疾患。
古书中所记载的霍乱症,实际上可能把急性肠胃炎也包括在内。
近代医学认为肠炎的发生,主要是细菌的感染,使肠粘膜发赤肿胀分泌增加,肠管蠕动增强而成泄泻。
其次就是饮食所伤,如粗糙硬固的食物或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等,但是在发病机制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中枢神经系。
祖国医学远在二千年前,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饮食和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如内经灵枢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巢氏病源:“冷热不调,饮食不节,使人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于肠胃之间。
”饮食的不节,可以损伤肠胃,而成为致病的因素,这种认识和看法是很正确的。
又难经五十八难,把泄泻分为五种:“有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
”叙述五泄的症状云:“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圑而不能便,茎中痛。
”前三节是对泄泻的描述,后二节的症状显然不是泄泻而是痢疾。
虽然难经把痢疾包括在泄泻范围内,但对症状的叙述,还是有很大的供献。
古书中所说的濡泄、飧泄、洞泻等,是对泄泻的分类,所谓肠澼,即今之痢疾。
如内经太阴阳明篇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飱泄,久为肠澼。
”金匮要略下利篇概括的叙述了泄泻和痢疾两种疾病,并分为虚寒,实热两类,出以不同的治法。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泄泻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肠吸收功能紊乱、胃肠型感冒等。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腹泻为主症者,辨病泄泻。
1.以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为主症,可伴腹胀、腹痛等症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之季。
2.急性泄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慢性泄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3.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1.腹痛、腹泻,一日数次至 10 余次,呈黄色水样便,一般无粘液脓血,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可伴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
2.可有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体征。
3.便常规、便培养、纤维肠镜检查、X线腹平片、肠道钡剂检查有助确诊。
【治疗方案】一.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病论治(1)实证:①寒湿证:证候:泄泻稀薄多水,有时如鹜溏,脘腹胀满,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主方: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证: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多见于夏秋季节。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
③伤食证:证候:腹部疼痛拒按,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或泻后不畅,胸脘痞闷,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而数,或见沉弦。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
④肝气乘脾:证候: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恼怒、紧张等情绪波动而致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
(2)虚证:①脾胃虚寒:证候: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治法:补脾健胃。
主方:参苓白术散。
②肾阳虚衰:证候:黎明泄泻,腹中隐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35快乐养生 2019.08传统养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徐伟祥慢性腹泻多由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克隆恩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大便不能成形或次数增多,餐后马上需要排便,正是脾虚丧失运化功能的表现。
若是大便溏烂,并夹有不消化食物,又伴有疲乏无力,舌边有齿印等症,即是脾虚泄泻,在治疗方面要运用健脾止泻的方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如炒白术、茯苓、焦山楂、焦六曲等药,并配用涩肠的石榴皮、五倍子等。
但是,慢性腹泻还有其他类型或兼夹症状,又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例如,长时间腹泻,晨起即需大便,甚至急促难忍,或伴有畏寒肢冷,是脾肾两虚型腹泻,需运用健脾温肾的方法,方用四神丸加味,如补骨脂、肉豆寇、吴茱萸等。
精神紧张而腹痛腹泻是肝气乘脾,治疗上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方用痛泻药方加减,如白术、白芍、陈皮、防风、青皮等。
另外,若是兼有口腻,舌苔厚腻,是为脾虚盛湿,常用健脾渗湿的方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如藿香、苍术、茯苓、白术等。
大便中伴有黏冻脓血,是为兼有湿热,常用清化湿热的方法,方用白头翁汤加减,如黄连、黄柏、白头翁、苦参等;伴有肠鸣、腹痛,可加木香、芍药、香附等理气止痛的药;伴有里急后重,可加葛根、黄苓、黄连等涩肠止泻的药。
慢性腹泻患者平时饮食以易消化、少纤维、富有营养的为主,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摘自《上海老年报》)王夫人厥心痛未治而愈⊙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胡献国《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中写道:王夫人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担)忧。
如此连三接二,那里搁得住,便有些心口疼痛起来。
又因贾政外放,宝玉病着,林黛玉又“魂归离恨天”,诸事缠绕,“更加心痛难禁”。
像王夫人这种“心口疼痛”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绞痛,中医名厥心痛、猝心痛。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痛,位于胸骨后上中段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左颈部,疼痛多为绞痛并有压迫感或窒息感,或为针刺痛、刀割样痛,疼痛一般仅3~5分钟,常伴面色苍白,重者出冷汗,呼吸困难,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泄泻的辨证与治疗
22保 健医疗保健2019.05周满茹中医所说的“泄泻”,泛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的一种病症。
古人将大便溏泻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多是由湿邪过胜,留聚肠道和脾胃升降功能发生障碍,运化失职所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尤以夏秋两季最为多见。
其病因有多种。
感受外邪泄泻。
有的是感受寒湿或风寒,症见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腹胀满少食,兼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呕吐。
治宜采用解表散寒、芳香化浊之法,用藿香正气散为主调之。
方用藿香解表祛湿和胃为主药;紫苏、白芷发散风寒,陈皮、厚朴行气祛湿、宽中,半夏降逆止呕和胃,共为辅药;茯苓、苍术健脾止泻,大腹皮行气利水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解表、化湿、和中之功效。
有的是感受湿热或暑湿,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便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
治宜采用清热利湿之法,方选葛根芩连汤治之。
方用葛根为主药,清热解表,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痢;辅以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甘草清热解毒,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使药,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还有一种为饮食停滞泄泻。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胀,不思饮食。
治宜采用消食导滞之法,方药选用保和丸调之。
方用山楂消食化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主药;辅以神曲消酒食陈腐之积,麦芽消乳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宽利胸膈,四药合用,可消各种饮食之积;佐以陈皮、半夏行气导滞、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利脾,连翘清热散结,共奏消积和胃、清热利湿之功。
《古今医鉴》在保和丸处方的基础上,增减化裁为“越鞠保和丸”,方中增加黄芩、黄连、木香、当归、白术等药味,进一步增强和胃化滞的功效。
再有一种为脾胃虚弱泄泻。
症见大便溏薄,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治宜采用益气健脾之法,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调之。
方用党参、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为主药;辅以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渗湿健脾;佐以甘草益气和中,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醒脾;以桔梗为使,宣肺,载药上行,共奏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本次选取某院 9 O 例慢性泄泻患者进行研究 , 对 比分析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 , 报道如下。
1 3 例, 占比 2 8 . 8 9 %; 对照组患 者治疗总有效率 为 7 1 . 1 1 %。由此 可见 , 治
选 取某 院 2 0 0 8 年 4月 一 2 0 1 4 年4 月 收治 的 9 O 例慢 性泄泻患者 为 研究 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 表法 将患者分 为对 照组和治疗 组 ,每组各 4 5
例 。对照 组患者男 2 5 例, 女2 0 例, 患者年 龄 1 6 — 7 l 岁, 平均 年龄 ( 2 9 . 1 6 ±1 3 . 1 0 ) 岁; 治疗组患者男 2 8 例, 女 1 7 例, 患者年龄 1 7— 7 2 岁, 平均
义(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 者采 用诺氟沙星进行治疗 。 口服 0 . 2 次 , 3 次, d 治疗组患 者在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对 患者 采取中医辨证疗法 , 以脾 胃虚弱型患者
采 取纯西药疗 法 , 治疗 组在西药 疗法上加用 中医辨证治疗 , 结果显 示治 疗组 患者显效 2 8 例, 无效 2 例, 治疗总有效 率为 9 5 . 5 6 %; 对照组 患者显 效l 8 例. 无效 l 3 例。 治疗 总有效率为 7 1 . 1 l %。治疗组 患者 的治疗 总有 效率显著 高于对 照组 , 两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由此可
中益气丸. 若出现久泻不止 、 肠鸣腹 胀 、 五更溏泻 、 食 少不化 、 面黄肢冷 , 为 肾阳虚衰症状 , 此时患者应采用温 肾健脾 、 固肠 止泻疗法 , 用 四神丸为主 方加减化裁治疗 。 配方为 : 吴茱 萸 6 g 、 补骨脂 1 2 g 、 五昧子 6 g 、 肉豆蔻 6 g 、
泻, 拖延 治疗或者治疗 不当均会 造成病情不愈 , 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 活质
经过治疗 , 治疗组 患者显效 2 8例 , 占比 6 2 . 2 2 %; 有效 1 5例 , 占比 3 3 . 3 3 %; 无效 2例 , 占比 4 . 4 4 %; 治疗 组患者 治疗 总有效 率为 9 5 .
年龄 ( 2 s . 4 2 ±1 2 . 9 7 ) 岁。 患者病程 1 5 天一 2 月, 平均病程 一 d ; 根据 中医辨 证分型将患者分为 : 脾 胃虚弱 5 O 例, 肾阳虚衰 1 2 例, 肝气乘脾 2 8 例。 两 组患 者在性别 、 年龄 、 平均 年龄和病程 等一 般资料对 比差异无统 计学 意
大枣五枚 、 生姜三片。对于因脾虚肝 旺之泄泻 , 症状为肠鸣腹 痛 , 大便泄 泻, 泻必腹痛 , 泻后痛缓。 此时对患者宜采取补脾柔肝 、 祛湿止泻法 , 采用
疗组义( P<0 . 0 5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3 讨 论
慢性泄泻 属于临床 常见病 ,患者 临床症状通 常表 现出排便 次数增
多、 粪便稀溏 , 严重者甚至泻出类似水样的大便。 慢性泄泻具有反复发作 的特点 , 且不易治愈 ,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 困扰 。 通 常慢性泄泻
的用方 为基础方 , 采 取健脾益气 、 化湿止泻疗 法 , 用参苓 白术散 为主方 。 中医配方为 : 莲子 9 g 、 砂仁 6 g 、 慧苡 仁 9 g 、 白扁豆 1 2 g 、 桔梗 6 g 、 茯苓 1 5 g 、 炙甘草 9 g 、 白术 1 5 g 、 党参 1 5 g 、 山药 1 5 g 。若 患者气虚症状 明显可加服补
2 0 1 5 年 1 O 月
第 1 4 卷第 1 O 期
今日 健康
J I NR I BA N K AN G ・ 3 8 7・
Oc t o b e r 2 01 5 V0 1 . 1 4 No . 1 0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 泄泻
仇景花 ( 来龙医 院, 江苏 宿迁 , 2 2 3 8 0 0 )
与西医慢性 肠炎 、 肠 易激综合症 、 吸收不 良综 合征 、 炎症 性肠病 、 肠 结核 和肠道肿瘤 等有关 , 临床对于慢 性泄泻患者 较多采取西 药治疗 , 但 单一
的西药 治疗 , 无法 对患者起 到显著地效果∞ 。 本 次通过对 比研究 的方 式 , 对两组 患者进行 药物治疗 对 比, 对 照组
【 关键 词 】 中 医疗 法 辨证 治疗 慢 性 泄 泻
2 结 果
泄泻 同时被称为腹 泻 , 通常泄 泻患者 的病 因包括外感六 淫 、 饮食 不
规律 、 情志有较大波动 、 生病后身体虚 弱和禀赋不足等 , 造成患 者脾 胃运 动功能失调 , 引发腹泻[ 1 ] 。 通常患者的急性泄泻会随着时间转变为慢性泄
【 摘 要】 目的: 研究 中医辨证 治疗慢性 泄泻的临床 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自2 0 0 8 年4 月 ~2 0 1 4 年4 月期 间门诊 治疗的 9 0 例慢 性 泄泻患者 为研 究对 象, 按 照随机数 字表 法将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 每 组各 4 5 例 。对照组患者给 予诺 氟沙星治疗 , 治疗组在对 照 组 治疗的基础上采 用中医辨证疗 法进行 治疗 , 对 比两组 惠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 治疗组 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为 9 5 . 5 6 %, 对 照组 患者 治疗总有效 率为 7 1 . 1 1 %。治疗组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 比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结论 : 对慢 性泄泻患 者采取 西药联合 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 , 临床效果显著 , 具 有临床推 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