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美版三年级下册跳舞的点和线1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等奖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等奖《《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等奖一、设计思路点与线是美术基本美术造型语言,点与线条的韵律、节奏感,决定了它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而新课程下,美术、音乐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同学的全面发展,健康生长,培养其发明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对这节课来说,音乐对点与线的想象,是同学感受线条表示力的一大途径。
本课通过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资料作多种尝试,运用玩、看、听、唱、讲、议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让同学音乐涂鸦、欣赏绘画、参与评议等教学活动,分散学习难度,让同学在游戏中感悟、发现,在游戏中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身的创作欲望。
展示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江版美术三年级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是一节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示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
同学在第四册教材中学习过《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同学对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和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布置了《我爱大熊猫》一课,是水墨画教学的延续。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校三年级同学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不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资料,对水墨画技法没有初步认知。
同学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等环节,丰富同学的听觉、视觉、触觉,协助同学学会观察,从而使同学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示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欢乐。
四、优秀教案⑴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水墨画基本常识。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对点和线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点和线的定义及特点2. 点和线的关系3. 点的运动与线的4. 生活中的点和线5. 数学美的欣赏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
2. 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和线,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点和线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 准备生活中的实例,展示点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准备数学美的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点和线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点和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点和线的定义及特点:简要介绍点和线的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3. 点和线的运动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点的运动可以线,线的运动可以面,从而加深对点和线关系的理解。
4. 生活中的点和线: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点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5. 数学美的欣赏:展示数学美的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培养他们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点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操作等,了解他们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在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对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和设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发现点和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点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线是由点延伸而成的。
2. 点和线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欣赏和分析名作,了解点和线在作品中的作用和美感。
3. 点和线的规律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点和线在不同组合和排列方式下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点和线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绘画和设计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欣赏名作,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点和线的作用和美感。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纸张、画笔、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设计工具。
2. 教学资源:名作欣赏图片、PPT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名作,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点和线,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名作,分析作品中点和线的作用和美感,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点和线进行绘画和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交流与分享: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意,提高绘画和设计能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点和线完成一幅绘画或设计作品,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跳舞的点和线
跳舞的点和线我说课的题目《跳舞的点和线》,是浙美版三年级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
学生在第四册教材中学习过《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是水墨画教学的延续。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初步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水墨画技法已经有初步认知。
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环节,从而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学习的欢乐。
说说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水墨画基本常识。
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
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练习,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充分感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水墨画中锋、侧锋运笔和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方法的掌握。
说说教学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毛笔、墨汁、宣纸、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2.教师的教学准备:毛笔、宣纸、墨汁、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四人小组排列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作品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上课开始,由于学生对点和线的认识停留在造型上,所以我出示了各种点线面的这些图片的出示重在引导学生感知点线面所表达的情感与节奏。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概念,认识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3.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点和线在不同形状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点和线的定义及特征。
2. 点和线在不同形状中的变化规律。
3. 运用点和线创作有趣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概念,认识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基本特征。
难点:让学生掌握点和线在不同形状中的变化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趣的几何图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点和线的特征。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点和线在不同形状中的变化规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有关点和线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几何图形模板、彩笔、剪刀等操作材料。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4. 准备课堂作业纸,用于学生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点和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点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点和线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基本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点和线在不同形状中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点和线创作有趣的几何图形。
七、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作业纸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有趣的几何图形作品。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创作作品:欣赏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
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F面是,仅供参考!、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
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
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
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
《跳舞的点和线》说课,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
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
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
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
提高动手能力,进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学习,这是教法问题。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教案标题: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通过跳舞的方式体验点和线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点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跳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教学准备:
1. 准备好教学PPT,包括点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准备好音乐和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舞蹈中的点和线是什么。
2. 探究:通过PPT讲解点和线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理解点和线在舞蹈中的表
现形式。
3. 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段舞蹈,要求其中包括点和线的元素,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4. 展示:每个小组表演他们设计的舞蹈,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点和线在舞蹈中的表现形式,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设计舞蹈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看不同风格的舞蹈视频,分析其中点和线的表现形式,拓展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可以邀请舞蹈老师来学校进行舞蹈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跳舞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点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发和指导。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预案10跳舞的点和线一、教材分析《跳舞的点和线》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初步了解中国画简单的基本常识,从“无法”走向“有法”,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形成中国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点、线、面是平面绘画最基本的语言,如同句子的基本语言是文字,音乐的基本语言是音符,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为强化学生的绘画语言,应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的联想,如画面上画几个小点,代表河面上露出的小石块,用波浪线或曲线画出水的波纹及流动的走向,并使线条重复排列出现,线产生面,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
引导学生运用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式的点、线、面对比统一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
本课教学分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体味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第二课时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小学美术教育教案-跳舞的点和线
一、美术跳舞的点和线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
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究。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
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
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展一展:让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
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
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材料。
跳舞的点和线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2、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使用点、线、面实行有节奏的造型,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3、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对点、线的造型实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感受点和线的节奏美。
难点:启发学生使用创造性的点、线,实行有节奏的造型。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组织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水墨课,老师提个要求,动手画得时候速度要快,不动手画得时候要坐正,能不能做到?一、师生交流点和线:1、今天钱老师先来画一根线条,(纸贴高,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中锋画一根直线)请你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思考一下,我画得是一根怎样的线条?(中锋画的、很浓、很细、很直)谁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2、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画一根与老师不一样的线吗?看谁画得最快最有意思?画完后把你的画举起来。
你画得与我的有什么不同?(1)、形状(长线、短线、螺旋线、曲线、折线、锯齿线---)a(我画的是曲线/折线/-)画曲线的同学举着你的画站起来,同样是曲线有什么不同呢?(种类不同,有弧线、波浪线、电话线;长短不同,粗细不同),原来,线条是千百万化的。
b 你是怎么画出细细的线的?/你是怎么画出粗粗的线的?(中锋用笔,笔垂直于纸面,用笔尖画的/笔倒下来,侧锋用笔)我们变换用笔的方法,就能够画出粗细不同的线。
(示范)(2)、墨色(浓淡干湿)a、我们看到他画的墨色怎么样?(淡淡的)有比他画得更淡的吗?还有吗?你还画出了墨色的哪些变化呢?(我画得墨是干干的/我画得是湿湿的)墨色仅仅概括地分为焦浓重淡轻五色,其实墨色是变幻无穷的。
小学美术《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创意实践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和线进行创意构思,鼓励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从美术角度欣赏跳舞的点和线作品,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动态感和情感表达。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和线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得较好。但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们充分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点和线在美术中的抽象意义:学生往往难以从抽象的角度理解点和线,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场景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情感表达的细腻度: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心情感细腻地通过点和线表达出来,是教学难点。教师需通过示范、讨论和反复实践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点。
-创意的发掘与实现:学生在创作时可能会面临创意匮乏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启发性的指导,如通过提问、展示相关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小学美术《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
1.点和线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点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跳舞的点和线,了解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和表现。
2.点和线的情感表达: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点和线在跳舞时所传达的情感,学会运用点和线表达自己的情感。
3.创作跳舞的点和线作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现跳舞的点和线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和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和线的定义及特点2. 点和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点和线4. 点和线的创意画5. 小组讨论和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点和线的定义及特点,了解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2.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和线,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
2. 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和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创意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物模型和图片3. 画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4. 小组讨论记录表5. 教学视频或动画资源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和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点和线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点和线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理解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点和线,加深对它们应用的理解。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些点和线,并尝试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创意实践: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利用点和线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点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堂小结2. 强调点和线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兴趣。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点、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点、线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点、线的分类和应用3. 点、线在绘画、设计等领域的运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点、线的分类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点、线进行创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点和线。
2. 讲解:讲解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展示点、线的分类和应用。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点、线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点、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学生运用点、线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点、线的相关图片和案例,创作纸张、画笔等工具。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适合学生创作的空间。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点、线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点、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和线,引导学生关注和描述。
2. 讲解:详细讲解点、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展示点、线的分类和应用。
3. 示范:示范运用点、线进行创作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创新和合作。
5. 展示: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
6. 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延伸1. 点、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点、线应用,如设计、建筑等。
2. 点、线的创新运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如数字绘画、装置艺术等。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绘画和设计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探索点和线的组合规律,提高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点和线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3. 点和线的组合规律及创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点和线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点和线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绘画和设计作品实例。
3. 画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舞蹈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点和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如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线的粗细、方向、曲直等。
3. 实例分析:展示点和线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如点的排列形成图案,线的交织形成纹理等。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点和线的组合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或设计作品。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互相学习。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点和线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点和线的组合规律,创作一幅更加精美的作品。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舞蹈演员进行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舞蹈中点和线的运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艺术家作品中对点和线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践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线则是由点延伸而成。它们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动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舞蹈动作中如何运用点和线来表达情感,以及著名艺术家米罗、康定斯基等如何将点和线应用于作品。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我看到他们在小组内积极交流,努力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可以更多地走到他们中间,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另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的成果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们完全有能力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具体地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外,对于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我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点和线的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点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点和线表达特定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验。学生用点和线表现舞蹈动作,观察不同组合带来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跳舞的点和线》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舞蹈动作、分析艺术家作品时都非常投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在运用点和线表达情感时遇到了困难,这说明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
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写好说课稿有利于老师把课上好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欢迎借鉴小学美术说课稿:《跳舞的点和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说课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二、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三、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四、教学难点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五、教法、学法分析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五、教学流程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5、总结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六、板书设计: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跳舞的点和线》说课稿设计
跳舞的点和线用笔:中锋、侧锋、逆锋用墨:焦、浓、重、淡、清染色:薄而透三、试教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教材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探究中得到满足,获得成功。
1、激发兴趣方式多,体验探究中领悟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只有使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活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猎取知识。
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多采取游戏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水墨语言;多采取儿歌的方式,促进儿童对水墨技法的记忆;多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答疑解惑;在本课中,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对水墨技法的领悟、学习与学生对水墨语言的探索、创新结合起来,设计五个步骤来分解教学目标,尝试多样化表现手法的拓展:(1)通过直观形象的水墨画作品展示和尝试练习(现有审美层面的展示)(2)欣赏名家水墨作品和优秀学生水墨作品,谈谈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跳出自我意识,感悟水墨意韵)(3)教师通过教学演示引导学生借鉴优秀的绘画元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水墨表现技法学习)(4)学生表现创作(结合感知与情感,用自己学到的水墨语言“说话”)(5)小组合作交流及作品展示(挖掘学生创新表达方式)并且,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分析,不能肤浅的把“体验、探究”理解成学生涂涂玩玩的快乐和激动,而是要他们在自我体验后产生疑惑,产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学生的渴望,只有这样,多方面的探究活动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的行为与需求了。
三下美术
【三下美术】《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桃园小学陈媛教材分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学中国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也有利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
要帮助初学中国画的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真正喜欢中国画,兴趣盎然地用中国画形式表情达意,就必须摈弃机械地讲解笔墨技巧,机械地传授中国画表现程式,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
《跳舞的点和线》就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新发现”,初步了解中国画简单的基本常识,从“无法”走向“有法”,运用原生态原则,在音乐节奏的快慢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形成中国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点、线、面是平面绘画最基本的语言,如同句子的基本语言是文字,音乐的基本语言是音符,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为强化学生的绘画语言,应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的联想,如画面上画几个小点,代表河面上露出的小石块,用波浪线或曲线画出水的波纹及流动的走向,并使线条重复排列出现,线产生面,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
引导学生运用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式的点、线、面对比统一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
本课教学主要通过音乐节奏的快慢尝试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欣赏名家名画及体味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音乐节奏中发现墨色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构成探索。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课件、多媒体、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舞的点和线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究。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
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
(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
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展一展:让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
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
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材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
(教师)课件、相关国画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激趣。
评一评:展示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赏一赏:展示点线组合的图片资料。
谈一谈: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喜欢哪种组合?为什么?。
3.教师点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作完成“点线乐园”的制作。
说一说:每小组派代表陈述课前的设想——点、线在干什么?在哪里?让同学互评,教师再点
评。
4.作业要求。
表现主题的要求:有节奏、快乐。
学生大胆表现: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表现形式不限,并添加适当的色彩。
5.评价:先分组展示,小组自评,陈述创意的得与失。
再学生互评,相互启发、指正,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若干。
最后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可以看出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