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目标,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协助、相互学习,达到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小任务,最后将各自的小任务汇总,完成整个任务。

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项目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项目,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设计、制作,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网页设计、视频编辑或程序编写等。

这种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讨论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或话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最后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汇总呈现。

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除了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外,老师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下面是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1. 确定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老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小组成员。

一般来说,最好是在学生之间能力水平相对均衡、相互之间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进行分组。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内的协作氛围,避免因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而影响学习效果。

2. 设定明确的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给小组成员制定明确的任务,明确任务的目标,时间和评价标准。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

理论基础方面,小组合作模式符合构建主义教育理念。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社会互动与合作来建构知识。

而小组合作模式正是一种社会互动与合作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模式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发展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培养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实践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施策略上。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

这包括组织对等的小组,合理设置小组成员数量,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等。

教师要合理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

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

教师还要明确小组内外的角色与分工。

小组内可以设立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员等职务,以便更好地分工合作。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碰撞和讨论。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许多优势。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与借鉴,促进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

小组合作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一定是均衡的。

有些学生可能会依赖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则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1. 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完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可以让学生分工设计页面的布局、编写代码、收集素材等,最后将各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页。

通过这样的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专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题,例如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应用等。

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兴趣,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书面报告、PPT演示、实验展示等形式向全班展示。

通过专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某一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培养研究和调研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3.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网络攻击案例,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这个案例,讨论如何防范和解决网络攻击。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开阔和深入。

1. 分组原则: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组。

通过合理的分组,可以使每个小组内部的成员在知识、技能和性格上相互补充和协作,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任务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领域,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分工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激励机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设计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较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及实施策略1. 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整理数据,有的同学负责制作PPT等。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实施策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小组分组,并合理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

老师应该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及时指导和检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 问题解决合作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务。

实施策略:老师在设定问题解决任务时,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有参与感。

老师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项目实践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实践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比如制作一个网页、设计一个APP等。

通过项目实践合作,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策略:老师在设计项目实践任务时,应该注重任务的质量和实际性,确保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这种模式存在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情况、优势和影响因素,以及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模式的定义和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帮助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研究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总结,将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正文2.1 小组合作模式的定义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分工,并将各自的贡献整合在一起,达到共同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协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被广泛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析数据、设计解决方案等,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和项目,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共同承担任务,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师开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成为了教师们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总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该围绕着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展开讨论。

研究目的包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分析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以及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成效和技能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可以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评价,旨在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更加有效和有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形式和策略,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教师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1.问题提出初一新学期伊始,我对所任各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发现成绩不理想。

为此,我又专门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整理如下:从问卷中可看出,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80%,各项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效果(成绩)不明显。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从而真正改变这种状况?看来只有改变授课方式,变传统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不如一切交由学生,由他们自主合作,去探究学习。

2.理论探究近年来,新课改在国内如火如荼推广。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而合作学习也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而合作学习恰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途径。

3.试点探索以初一(1)班为试点,依据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把这个班的48个学生按4人一组,每组按高、中、低不同水平合理搭配,全班分成12个小组。

小组内每个成员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学习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责,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小组动态管理,指导学生有步骤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深入探索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切交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以好促中,以优带慢,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过程上,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尝试设计讨论、学生合作设计练习、反馈评价拓展4个环节(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实际应用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浅析。

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而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通过合作来实现创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和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思和评价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互相评价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13-11教学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信息知识、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子女占学校总学生数的1/3,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明显。

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实:这是一条利用学生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愉悦地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含义所谓“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3~4人)在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教学软件中的问题,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同时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研究、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1.分层次,调查摸底学期初进行一次基础水平测验,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接受能力,再结合上一学期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 、B 、C 、D 四个层次。

A 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且学习能力强,自觉性良好,安排在中间座位,定为组长;B 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但学习进取心不够,只求过得去,也安排在中间座位;C 层学生基础知识与B 层学生相差不远,理解接受能力也稍弱,但学习上很努力,安排在边侧座位;D 层学生基础、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安排在边侧座位。

具体位置安排如下:D-A-B-C 。

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利用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实行动态升降,学生的座位也相应进行调整,务必使他们的学习心态保持良好,以积极争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从小组合作模式的定义、优势、实施策略、具体运用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结论部分分析了小组合作模式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决策者来说,深入了解和推广小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模式、定义、优势、实施策略、具体运用、效果评估、积极影响、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们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竞争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文化,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

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和协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小组合作模式是在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更是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来浅析小组合作模式在该领域的探究。

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而这些任务对于个人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困难。

当学生们组成小组并相互合作时,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同时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或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价值观,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诸如编程、网页设计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激励和启发,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放松地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需要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也能够学习和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互相讨论、分工合作等,这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分层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需要掌 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B层学 生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完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技 术任务;C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日常生活中 的基本信息技术需求。
5、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低层次的学 生,评价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评价重 点可以放在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取得了显著 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其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好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 和技能。最后,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互 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 术课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课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分层:首先,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将学 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可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 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 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的基础操作技能和对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对 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二、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 础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合作学习为核心,根据学生的 能力、兴趣和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 位,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小组合作模式则是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等方面,探究其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定义小组合作模式,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互相协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是在课堂授课中进行,也可以是在课堂外进行项目研究和作业完成。

1.注重互动小组合作模式是建立在相互合作和互动的基础上的。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基本要求,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避免了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2.突显差异小组合作模式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视角、思考方式等都不相同,所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使得不同的能力和特长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发挥。

3.鼓励合作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配合和协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了学习效果的达成。

1.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小组内讨论探究的方式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信息技术是一门互动性强的学科,而小组合作模式恰好可以培养学生在互动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学生需要在小组中互相配合和协作,通过分工合作和交流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探究和互动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合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互相配合、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明确任务目标。

教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应当明确任务目标,并将任务目标告知学生。

任务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确定小组成员。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组成小组。

应当注意确保小组成员的均衡性,既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要有一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生,以便在合作中互相弥补。

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目标后,需要进行任务的分工。

每个小组成员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在小组内负责不同的任务。

分工应当合理,既要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也要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资料和资源的查找。

学生在分工后,需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源。

在查找过程中,学生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检索,利用论坛进行交流和讨论等。

第五,实践操作和分享经验。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当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应当保留并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以便提高小组整体的实践能力。

第六,合作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应当进行合作评价和反思,评价小组合作的效果,总结合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案。

通过评价和反思,小组成员可以不断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协商与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通常是在实验课或项目作业中运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负责指导的老师。

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教师提出任务或问题,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其次,学生自由组队,可以是同学之间选择,也可以是教师指派。

然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分工,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最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和汇报,展示他们的成果。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

小组合作模式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小组中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互相启发和激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小组合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小组中需要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共同努力的意识。

最后,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面临各种问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生在小组中可能出现负责任不均、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其次,学生在小组中容易出现意见不统一、交流不畅的情况,影响小组的效果。

最后,对于不善于合作的学生,他们可能无法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影响整个小组的效果。

为了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小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同时,教师需要起到合适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确保小组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小组成员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合作方法。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某个任务或项目。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浅析探究,从小组建立、小组组织和小组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

小组建立是小组合作模式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建议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

小组的建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要考虑到,避免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导致小组合作效果不佳。

建立小组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小组组织是小组合作模式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在小组组织中,教师可以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让小组成员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还可以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和流程,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鼓励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模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和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在小组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设置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估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和贡献。

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和问题。

通过小组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而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需要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巩固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互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信息时代更具竞争力。

背景介绍部分将深入探讨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正文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

【内容已结束,字数约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及效果,分析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技能提升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劣势,找出小组合作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所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小组合作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问题,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最终旨在为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理论。

在社会学理论中,弗洛姆和豪斯曼提出了小组动力学理论,强调了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对于整个小组动态的影响。

图尔门和威尔逊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对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产生了影响,他们认为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育学理论中,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小组合作模式也提供了理论支持。

他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而小组合作正是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建构知识、实现共同发展。

约翰·杜威的体验主义教育理论也强调了学生通过实践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模式正是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
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
形式。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常
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而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可以主动参
与讨论、分享观点和交流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与组员们
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和促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协助、互相补充,弥补个体学习的
不足,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
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
以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对学习任务进行规划和组织,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
成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和教学。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而有些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对于后者来说,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

将学生分组,根据他们的水平分配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在同一小组的学生之间,因为他们的水平相近,互相之间可以进行更充分的讨论和合作。

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由于小组的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更容易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同一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可能不同。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个概念已经很熟悉,可以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线上或在线分组指导,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尽管分层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水平,并设计适合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分层教学需要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支持。

教室中需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但分层教学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组织能力,并且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支持。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分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探究和分析。

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将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尤为重要,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从组织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探究。

小组合作需要明确的组织结构,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并且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角色分工。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操作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和研究操作技巧。

在学习编程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编写代码和合作交流实现程序的设计和编写。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也需要合理的评价方式。

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量,既要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过程,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和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协助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作者:王岚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11期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遵循“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特点。

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它创造了一个相互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使得人人都学有所获。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尝试采用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中阶段学生的信息知识、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子女占学校总学生数的1/3,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明显。

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实:这是一条利用学生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愉悦地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含义所谓“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3~4人)在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教学软件中的问题,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同时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研究、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分层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1.分层次,调查摸底学期初进行一次基础水平测验,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接受能力,再结合上一学期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

A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且学习能力强,自觉性良好,安排在中间座位,定为组长;B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但学习进取心不够,只求过得去,也安排在中间座位;C层学生基础知识与B层学生相差不远,理解接受能力也稍弱,但学习上很努力,安排在边侧座位;D层学生基础、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安排在边侧座位。

具体位置安排如下:D-A-B-C。

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利用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实行动态升降,学生的座位也相应进行调整,务必使他们的学习心态保持良好,以积极争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2.重差异,课堂教学分层(1)新授课讲授分层。

对于新授课的内容,要坚持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由难到易将教学内容分成相应的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程度,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案例]在《各抒己见》(浙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的学习中,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层次:(1)菜鸟:Web页方式链接BBS站。

(2)中鸟:成功注册BBS站账号。

(3)老鸟:在BBS站上发表新主题。

(4)大虾:阅读主题并进行回复。

A层学生要求以自学方式完成菜鸟、中鸟、老鸟、大虾四个等级的“修炼”;B层学生要求以自学方式完成菜鸟、中鸟、老鸟的“修炼”,通过教师讲授、指导、演示的方式完成大虾的“修炼”;C层学生要求以自学方式完成菜鸟、中鸟的“修炼”,通过教师讲授、指导、演示的方式完成老鸟、大虾的“修炼”;D层学生要求以自学方式完成菜鸟的“修炼”,通过教师讲授、指导、演示的方式完成中鸟、老鸟的“修炼”,对于大虾等级则不作要求。

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熟悉的级别进行分层,引导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作为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要充分参与,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被赋予不同层次的成功机会,每次小小的成功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向更高一层迈进,真正达到课堂人人参与,个个主动发展。

(2)实践课操练分层。

针对课堂练习在设计时也尽量分层次。

在作业量上要具有弹性,设计必做题、选做题,让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在作业难度上分为基础题、达标题和综合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和达标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

总之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完成练习来获得成功的体验。

[案例]在《共享网络资源》(浙教版七年级上)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练习题:(1)说一说桌面上“自我介绍.txt”文件的属性;(2)运用“资源管理器”程序把“教师共享资源”文件夹找出来;(3)运用“资源管理器”程序查看“网上邻居”/“教师共享资源”中的“老师自我简介.txt”文件;(4)利用“资源管理器”程序查看“网上邻居”/“音乐图片资料”中音乐、图片文件,并把文件进行分类,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上。

上面四题都侧重方法性的练习。

第1、2题,A、B层学生可以快做、少做,允许跳过,直接做有提高、发展性的后两题;同时鼓励C、D层学生试着做难度较大的题,在尝试中获得提高。

此外练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具体细节可由学生自行灵活安排,不论操作程度熟练与否,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不论知识水平高低,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抓特点,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A层:引导为主,指导为辅。

课堂上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鼓励优秀,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全体争当优秀。

B层:课堂关注,目标递进。

上课时多提问,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A层学生的活动,同时让他们定一个学习目标,引导学习热情,激起上进心,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C层:采取帮辅的办法。

参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给予及时帮助,查漏补缺;进行个别化辅导,交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操作,帮助树立自信心。

D层:重视情感,循循善诱。

引入“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唤起学习热情。

4.看过程,测试和评价分层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完一单元后,给学生发放自测练习题。

这些练习分成难、中、易三个档次,要求A、B层学生三档题都做,C层学生必须做基本题、提高题,努力做拓展题,D层学生必须做基本题,尽可能做一部分提高题,并将每次的测试结果都做好记录。

这样的练习要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又有针对性。

此外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练习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纳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最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辅导与交流:课堂上学习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引入竞赛机制。

在竞争的氛围中部分学生会就较难的“任务”多次向老师提问,而其他学生多处于“无助”状态,这时组长及时的指导犹如雪中送炭,而组员间的相互帮助既然加强了组内协作又体现了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对各组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鼓励,然后组织组间交流,总结方法经验。

在教学中我也常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献计献策,参与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课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对各组进行点评。

点评可以从“任务”的完成情况、各组的协作意识以及组员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鼓励为主,指出不足予以改进,并展示优秀作品。

在实际课堂中,更多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旨在画龙点睛。

1.学生互评在中学生眼中同伴的肯定与认可往往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因此课堂中“互评”必不可少。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评价与被评价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弥补了不足,使自己获得了成功经验,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使本课设计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

2.小组合作评价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要使评价更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就必须把多个学生的看法综合起来。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同伴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思路共享,在反思中激发无穷灵感。

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激发再创作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学习参与度调查在教学过程中以调查表的形式动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调查,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情况。

附:【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调查】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A.积极思考并参与问题讨论,能独立完成任务并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B.积极思考并参与问题讨论,遇到困难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努力完成任务;C.喜欢独自思考、探究完成任务,有困难时不愿意和组内同学讨论交流;D.自己不会做,也懒得和同学讨论交流。

四、体会与感受1.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严密,形式要多样化在实施分层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都感觉新鲜有趣,能够积极参与,但这种浅层次兴趣很难维持较长时间。

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使全体学生学有所获,能够体会成就感,这种深层次的兴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长期维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要多样化,而且各环节要科学设计、严密组织,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达到互动、互补,有效学习的目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平时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自卑、怕出错,通常不会主动参与,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知道每个组员的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

这样在教师、组员的关怀和集体荣誉感驱动下,这些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重视学生间的互动互学,使之各得其所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学生之间多向、及时的信息交流,创造性地应用互动理论,加强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学生互助、讨论的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帮助他人解决疑难,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加深巩固了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获得帮助的时候也获得了再次学习的机会,认知上的错误、缺漏得到及时纠正和补救,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逐渐消除,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