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金字塔数学游戏
【引言】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讲解金字塔数学游戏的。
金字塔数学游戏是一项非常有趣且有益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快速地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将带领孩子们一起体验金字塔数学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美好。
【正文】一、游戏目的金字塔数学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加强对于数字的认知,同时发掘数学规律,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游戏规则1.游戏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由数字组成。
教师将金字塔上的数字向下隐藏,让孩子们通过推理和计算的方式猜测隐藏在金字塔下方的数字。
2.游戏过程(1)第一步,孩子们需要把最下层的两个数字相加,并把结果写在旁边。
(2)第二步,孩子们继续对上一步的结果进行相加,把结果写在旁边。
(3)以此类推,直到金字塔的最顶层。
孩子们需要把所有的数字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3.游戏反思金字塔数学游戏并不难,但对于孩子们而言,它强调的是对数字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孩子们通过游戏的过程,发现了数字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三、游戏分析金字塔数学游戏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加深数学概念,同时锻炼逻辑思维。
另外,这个游戏也可以增强小朋友的数学兴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四、游戏实践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体验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进行金字塔数学游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出金字塔的数字,让孩子们用笔在纸上计算出数字,再通过整个小组的合作来共同完成全部数字的计算。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享受整个计算的过程,并且练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总结金字塔数学游戏是围绕数学学习而展开的有趣游戏,能够提高小朋友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
游戏规则简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数学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游戏,我们应该注意指导并鼓励大家一起合作,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百分数计算实际问题;–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运用课外实际情景,让学生深入了解百分数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百分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讲解(20分钟):–讲解百分数的定义和性质;–示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和小数;–演示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与讨论(3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4.拓展应用(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四、课堂练习1.将13%、0.38和4/5分别转换为百分数。
2.在购买商品时,商家打八折,实际支付了多少钱?3.用百分数表示:已经买入的股票占总额的3/5。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将答案整理到作业本上。
2.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展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对百分数定义理解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复习和实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1课题利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1、储蓄的意义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1)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
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5000×3。
75%×2=375(元)5000×(1+3。
75%×2)5000+375=5375(元)=5000×1。
075=5375(元)四、实践应用第11页做一做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 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我国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比例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2.7∶4.56∶10自学感悟:阅读课本P16主题图,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合作探究:1.请分别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2.阅读课本第16页认一认3.交流:说一说什么是比例?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汇报点评:(1)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2)尝试写一个比例,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我们写出的比例,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巩固练习:独立完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课本第18页第7题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12×4=6×8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请写出一个比例,并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是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起看看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欢迎查阅!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一.复习导入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表示出班级〝_〞同学的位置?指一生说.(这位同学是用数对表示的)2.以学校为参照点点,说一说旗医院的位置?指一生回答.(旗医院在学校的西北方向)(这位同学用方向表示,为什么不用数对表示了?反之,第一问为什么没有用方向表示?)3.师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二.新课探究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习.)2.我们理解了题意,把不明白的问题也解决了,考验大家的时刻到了,(教师出示只有4个方向的方位图,学生每人一份)你能用方位图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完成.3.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在展台展示,并说一说这幅图能不能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预设:1.没标名称的;2.没标度数,距离的;3.东偏南30°画错的;4只有方向没有距离的等等)4.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了吗?5.修改自己的图,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6.展示两个组的图,并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7.小结:怎样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二.巩固练习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四.我的收获与思考五.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导学)课前两分钟一.旧知铺垫.导入复习课1.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出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前置学习(自学)(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互学)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台风中位于A市东偏南30度方向,距离A市600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向A市移动,(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5)图例要弄懂.(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全班交流展示学习(展示)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3.复习教学例2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3)互相讨论方法.4.完成_页中的做一做.1)你是怎样做的?2)集体订正.5.学生自学教材第_页例题3.(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完成教材_页的〝做一做〞.P23第2,4,6,7题集体订正.挑一道典型的求平均数的题目进行练习,如求平均速度;复习一下画角的过程,会描述小林家在小强家什么位置,小强家在小林家什么位置?拓展检测学习(测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3这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我觉得这一单元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会根据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把握好了观察点,然后熟练的掌握几个方位和角度偏向,就能够顺利的描述了.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方向感没有形成或者很不熟练;(2)理解不到位.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经过讲解和联系后,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把学习位置与方向限制在课堂上,还是缺乏实践,不利于加深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实践于生活,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提高!所以以后的教学还要争取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下数学第二单元《正比例》教学设计
(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表格,并做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地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教师: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2.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①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
②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路程也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路程也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牛奶盒数和天数)他们的什么是不变的?
小老师组织预学检测
三、
探究新知 精准释难
(15-20分钟)
1.多媒体课件展示:
住户
张家
赵家
李家
周家
刘家
吴家
用水量(m)
6
8
14
10
9
7
水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28
49
35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
(1)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事物是充满运动与变化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百分数(二)第四课时 利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教学目标1.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2.通过计算利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利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深入家庭、银行做的调查表。
2.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算式。
(1)300×5%(2)700×4%+700(3)9000×(1+3%)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1100……二、导入新课方法一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老师有1000元钱,暂时不用,应该怎么更好地管理这笔钱呢?预设生1:可以用来买保值产品,防止贬值。
生2:可以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
师:我想把钱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那么银行是怎么给我们计算利息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做的关于2015年5月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调查表。
(PPT课件出示调查表)项目年利率(%)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0.35(二)定期存款1.整取整存三个月1.85六个月2.05一年2.25二年2.85三年3.5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1.85三年2.05五年2.403.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利率打6折师:观察这个表,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预设生1:存款的时间可以分好多种。
生2:不同的存款种类,存款的利率是不同的。
师:那么什么是利率?我们存入银行的钱又怎么来计算利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存款的内容,也就是学习利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的文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作为儿童认知世界的桥梁,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而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数学基础中相对难度较大,但又很实用的一部分知识。
本文将进行系统的讲解。
一、排列组合初步探究1.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排列和组合是涉及到一个“选数问题”的概念。
而“选数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考虑顺序的,另一类则是要考虑顺序的。
排列和组合正是解决这两类选数问题的方法。
排列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次序不同即为不同的排列。
组合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不考虑它们的次序,就是一种组合方式。
与排列不同,组合中的元素次序并不影响组合的结果。
2.排列和组合的计数公式(1) 排列的计数公式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元素的排列总数,记作A(n,m)。
A(n,m)=n * (n-1) * (n-2) …… (n-m+1) = n!/(n-m)!例如,从8个人中挑出4个人排队,按不同次序排列的方案数是A(8,4)=8*7*6*5=1680种。
(2) 组合的计数公式n个不同元素中取m(m≤n)个元素,不考虑其顺序,共有Cn,m种组合方法。
Cn,m = n!/ m! (n-m)!例如,从5个字母中选择3个字母的组合方法有C5,3 =5!/(3!×2!)=10种。
二、排列和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排列和组合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和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具体如下:1.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1)考试考号: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生的考号一般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如果需要从一部分同学中随机抽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并且需要将他们的考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就需要用到排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成数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成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成数的概念。
- 能够运用成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对成数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成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 成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教具(如计算器、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小数等概念。
-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成数吗?”2. 新课导入:- 讲解成数的定义和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成数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 举例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成数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成数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 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课堂讲解”部分,特别是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细节对于学生理解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兴趣。
详细补充和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商业交易中的应用:成数在商业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打折、提价等。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商家进行打折,打8折,即商品的售价为原价的80%。
2023年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优质教案
2023年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2. 能够理解和应用发现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2. 运用学到的方法找规律,巧妙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2.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师和学生双方用于互动合作的小组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播放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引入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举例说明什么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
步骤二:研究两个数的倍数规律1. 引导学生分析2、3、4、5数的倍数的个位和十位数规律,进而找出一些不规则的情况,形成新的规律;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倍数的规律;3.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发现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交流研究,找到规律的相似和差异,进一步推广规律。
步骤三:游戏互动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形式,设计“连连看”、“找规律”等游戏,加强研究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四:巩固练教师设计一些课堂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过程中运用刚刚学到的找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通过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磨炼;2.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和研究。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餐厅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餐厅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折扣,研究使用百分数表示折扣;
2. 能够解决在餐厅中遇到的折扣问题;
3. 帮助学生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折扣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情境问题的拆解和解决。
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研究折扣的定义和百分数表示;
2. 餐厅中的折扣问题;
3. 情境问题的拆解和解决。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介绍什么是折扣,如何使用百分数表示,引出餐厅中的折扣问题。
第二步:折扣问题练
1. 列举餐厅中常见的折扣计算;
2. 安排小组活动,提供餐厅菜单和不同折扣方案,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计算和比较,加深理解。
第三步:情境问题解决
1. 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分享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第四步: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手段
1. 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PPT展示;
3. 小组合作。
教学评估
1. 课堂问题解答;
2. 情境问题解决能力评估;
3. 小组合作评估。
参考资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置了多种手段,将传统的讲授方式与现代的小组合作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情境问题解决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拓展解决方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1-分数与除法-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1-分数与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除法》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在除法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运算等。
但是,学生对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分数与除法之间联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进行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进行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进行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化对分数与除法之间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除法运算,呈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1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方法之一。
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样求存款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2、活动1: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课本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分组交流,老师选取几份调查表全班展示。
(2)问: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设计意图】通过对附近银行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利率情况和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1、活动2。
师:我们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生活与百分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生活与百分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3.学会根据实际情境解决问题,并应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百分数的能力。
•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板书:记录下重点知识和实例。
3.教具:计算器、数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展示某商品打折的实际案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出打几折,引导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举例将分数和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步骤,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总结1.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2.强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使用中灵活运用百分数知识。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分析其中的百分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的转化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后掌握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教案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费税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费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消费税以及其作用。
2. 能够计算含有消费税的价格。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消费税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税的定义和意义。
2. 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税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购买糖果时,价格会因为含有消费税而增加,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
步骤二:理解消费税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解释什么是消费税以及其作用。
让学生明白消费税是为了调节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平衡和社会公平。
步骤三:消费税的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以简单的例子来介绍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以购买某件商品为例,先计算商品原价,然后根据消费税率计算消费税的金额,最后将原价和消费税相加得到最终价格。
步骤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
例如,购买一台电视机的最终价格是多少,如果消费税率上调了10%,价格会有什么变化等。
步骤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复消费税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培养对更复杂消费税问题的解决能力做准备。
四、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
2. 图书、练册等相关教材。
3. 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案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在课堂上解决教师提供的消费税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消费税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讨论,再向全班呈现结果。
3.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消费税计算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消费税知识。
另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消费税问题和例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板书:底面 侧面
2 个完全相同的圆 1 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 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 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 现什么?
学 情 分 析
教材选取了冰淇淋盒、饮料盒、纸筒等一些学 生感兴趣的并且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的物品作为情 境,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 生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 在自己的身边,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重 点 难 点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 算方法的推导。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教 学 方 法 单元教学进度授课安排 时间
3.73.8 3.93.10 3.14小组合作 信息窗 1——圆柱、圆锥的认识 信息窗 2——圆柱的表面积 信息窗 3——圆柱、圆锥的体积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 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随着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
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高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 来测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第〔 二 〕单元
总( 1
主备老师
)课时
刘燕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准备( )% 5 是 4 的( )%
(2)8 比 7 多几分之几?
预习设计
(3)1 比 5 少几分之几? 二、调差我班学生,完成下面的题。 1.男生()人,女生()人。 2.男生比女生少()% 3.女生比男生多()%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检查预习: 1、你对”增加百分之几” 或”减少百分之几”是怎样理 解的? 2、解决这类问题应该重点
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 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 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1.
复习百分数的意 义、回顾线段图画 法;通过预习正确 理解题意、画出线 段图。
2、(1)4 是 5 的 ( )% 5 是 4 的( )% (2)8 比 7 多几分 之几? (3)1 比 5 少几分 之几? 3、调差我班学生, 完成下面的题。 1.男生()人,女生 ()人。 2.男生比女生少 ()% 3.女生比男生多 ()% 2.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 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
侧面
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 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 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预习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 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 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 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做什么? 3、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找出单位”1” 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调整: 1.注意引导学生找准单位 “1”,体会用分数解决问题和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很类似。 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是 哪两个数在相比,哪个数是单 位“1”,哪个数与单位“1” 相比,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 识迁移的准备。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提炼 和归纳,使学生明确:该问题 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了 百分之几的问题,解题思路还 是要分清是哪两个量在比较, 谁是单位“1”,不同之处是其 中一个比较量未知,必须先求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 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 展空间关键。 4、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 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于发展的过 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 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侧面 高
1个 1条
曲面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 15、16 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 17 页第 1 题。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 P17 页第 2 题) 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 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 无数条高,它是谁?……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教学内容
信息窗 1——圆柱、圆锥的认识
课时
2
信息窗 2——圆柱的表面积
2
信息窗 3——圆柱、圆锥的体积
3
3.15 3.16
3.17 3.18
整理和复习
综合应用——水与冰 测试与讲评
1 1 2
磁窑镇宁阳六中数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刘燕 课题: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学课时 (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科: 数学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冰淇淋盒有多大 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圆柱和圆锥
本单元是以学生已掌握的平面图形圆、立体图
教 材 分 析
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生 活中常见的生活物品为情境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 段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 学习几何知识(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基础。本教材 中的圆柱指的是直圆柱,简称圆柱;圆锥指的也是 直圆锥。本单元教学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 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综合应用 四大部分内容。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④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 价、质疑。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 2 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 有: ①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②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 完全重合。 ③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 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 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底面 侧面 底面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设计:
底面
侧 面
底面
高
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 成的。
底面 高
2 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无数条
1 个曲面
限时作业 配套信息窗 1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