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开发区书写“新时代西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开发区书写“新时代西游记”
作者:严维新
来源:《华人时刊》2010年第05期
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后发先至”,是连云港开发区人的新追求。
2009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视察时,对连云港今后发展提出殷切希望:“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新时代的西游记。
”
时隔一年时间再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居上的势头更加迅猛: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4亿元,同比增长22.4%;工业总产值457亿元,增长35.7%;财政总收入42.1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增长12.5%。
特别是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增势强劲,产值同比增长48.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
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该区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已居22位,连续4年跃升10位。
“后发”也是优势,思路一变天地宽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发展一度处于滞后状态。
2005年以来,针对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该区新一任领导班子把“后发”作为“优势”,坚持用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创新思维谋划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大胆创新发展模式,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努力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作为后发地区,在加速工业化方面具有特殊有利条件,使我们一开始就可以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借鉴和汲取先发地区的经验教训,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避免或少走弯路。
面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是要高起点引进核心技术,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先至。
”连云港市委常委、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国海反复强调。
为此,该区确定了“立足于好、致力于快”的发展主基调。
“立足于好”,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特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发展质量的逐步提升;“致力于快”,就是要在好的基础上,能快则快,努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大提速和大突破。
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在新一轮开发建设中跨越式发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规划这个建设之纲和开发龙头,突出“生态、滨海、和谐”城市特色,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依据《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开发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等,以及区域环评和环保规划,实现了规划超前覆盖,为园区实现科学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一流规划的引领下,近5年时间,该区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构建全国一流的生态产业园区,在临港产业区76平方公里盐田上已累计完成场地回填、安置房建设、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100多亿元,全面具备了项目入驻条件,为项目进区提供了优质载体,大大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如今,一个规划面积达126平方公里的生态型都市型高科技国际产业园区,已经展现在黄海之滨。
今年,该区将突出工城并进,园当城建,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启动连云新城基础建设,确保完成市政设施投入5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8.6亿元,再掀新一轮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高潮,使区域形象真正体现国际化标准,充满现代化气息。
发展新兴产业,与苏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9年6月,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为连云港开发区带来了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作为连云港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核心区域,连云港市优质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和精华所在,该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掀起主攻产业项目新热潮,已越来越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亮点,国际、国内资本纷纷抢滩开发区。
“后发地区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绝不能不加选择地一概接收,而应该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拓展’和‘延伸’,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唐国海如是说。
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方面,该区突出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的路子,坚持“以城市总规为引领,以产业布局为指导,以投入强度作控制,以环境标准作限制”,按照“一主导四新型两促进”的产业发展定位,即: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着力培育和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促进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编制了《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分别明确鼓励类、允许类、控制类和禁止类产业,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分类,引导新项目进区入驻,既有效地防止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又避免未来“腾笼换鸟”。
开发区秉承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理念,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相结合,突出招引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四新”产业,全力加快特色产业集聚。
2009年,新引进的“四新”产业项目同比增长40%。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连云港开发区和苏南实现了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
“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
谁能想到,在苏北欠发达地区的连云港开发区,汇聚了恒瑞、豪森、康缘等居中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排头兵”的龙头企业,医药创新领跑全国。
目前,全省10个在研原创一类药有6个在连云港开发区。
目前,该区已拥有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企业100多家,产出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0%。
“四新”产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开发区已尝到了甜头。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该区“四新”产业增势强劲,产值同比增长48.5%;今年首季,“四新”产业完成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全区产值增长23.8个百分点。
为迅速突破后发地区观念、人才、资金等制约瓶颈,近年来,连云港开发区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大胆探索,争创优势。
一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加快打造投融资平台。
三是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近年来,该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设立科技扶持基金,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做强做优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以创新带动转型升级。
全区先后获得国家有效专利63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19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达136个。
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
区内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70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2个“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在新建“双十”研发平台,即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等10个公共研发平台,国电风电技术研究中心、中蓝连海科研实验基地等10个企业自用研发平台。
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及科技转化基地落户连云港开发区,今年将形成研发能力,承担的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这里将建成能源与动力重大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和中试平台,使连云港市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能源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国内外先进发电和联产领域工程咨询和服务的重要输出地。
高扬创新大旗,推进三次创业
回眸历史,建区25年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走过了两次创业期。
第一次创业期(1984-2004年)以该区成为国家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起点,开发建设6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和宋跳高新区,开发区在启动摸索中前行;第二次创业期(2005-2009年)以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连云港为龙头加快苏北振兴为起点,全面拉开76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建设框架,打造广阔的发展平台,开发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当前,随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站到了第三次创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次创业的主要目标是,全力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机遇,以丰满园区形象为标志,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创造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规划分三步走,即,“三年率先见效,五年大步跨越,十年冲刺一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年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发和三次创业的首战之年,该区将在落实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始终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取向,高扬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主旋律,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在发展中谋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抢占发展先机,更好更快地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先行区、创新发展试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东部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水平,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示范作用。
一是加快从单一功能开发向多功能开发转变;二是加快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加快从广种薄收招商向特色主导产业招商转变;四是加快从单纯工业发展向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为此,该区将在继续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力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