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W SILK ROAD HORIZON
陆桥经济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政府通过行政、市场化
等手段,划出的一块区域,并
在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
规划、政策,创造适于工业企
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
以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
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
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
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的有效载体。工业园区作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担当了主要角色。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园区内产业由集中到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
一、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态势
连云港市目前基本形成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和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2个市级和25个其他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的布局,园区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集约发展态势也更加明显。总体来看,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板块形成
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了特色产业集聚,促进了主导产业崛起。国家级园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装备制造业;海州开发区的纺织、机电产业;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区的钢铁,石化产业;东海经济开发区的硅材料产业;灌云临港产业区的船舶制造、精细化工产业;灌南化工产业园区的精细化工、船舶制造产业,有的已经初具规模,有的正在逐步集聚并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园区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加强硬环境建设是实现园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园区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努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2008年,
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214.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连
云港市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96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总投资的45%。全市工业园区累计
完成开发面积19325公顷,其中国
家级工业园区完成4279公顷,省级
工业园区完成7125公顷,市级工业
园区完成1788公顷,其他工业园区
完成6133公顷,为更多优秀项目的
引进提供了承载平台。
3.土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2008年,全市已建成投产企业土地面积达8127公顷,同比增长46%,每公顷的工业总产出为787万元。全市工业园区每公顷实现利税9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1万元/公顷,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产值48.5万元,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和其他工业园区的单位面积利税达到了286万元、65万元、68万元和30万元。
4.园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园区经济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40亿元;10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5.9%。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涉及新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等各个行业。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有效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大大地提升了地区就业水平。
二、连云港市工业园区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快速发展,连云港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功能的发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仍然存在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工业园区数量过多,产业布局较散
目前全市工业园区的数量达到了30多个,其中县以下工业园区有20多个,存在数量过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等问题。此外,未进园区的工业项目数量还比较大。同时,许多
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马红
82
大陆桥视野·2010/05(上半月刊)
园区规划不够合理,存在土地资源分配不均、项目建设进度不快,投资环境较差以及招商引资的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调控手段上,还缺乏科学标准和相应的产业政策来鼓励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
2.各类工业园区发展不平衡
从工业园区的土地产出水平看,2008年的平均水平仅为787万元/公顷,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失衡日趋严重,国家级工业园区达到2087万元/公顷,市级工业园区达到1864万元/公顷,在全市工业园区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他工业园区则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的产出水平分析,省、市及其他工业园区的平均水平更低。
3.入园项目规模小,缺乏大项目支撑
截至2008年底,园区共有建成投产企业147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单个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20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近百家。另外,部分工业园区由于建区时间较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相对较小、入园项目投资强度较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尽管近几年省级、市级、县级和其他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但因建设时间短、资金实力有限、规划起点低等因素,其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级开发区相比仍显滞后,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减弱了投资吸引力,妨碍了产业链的形成。
5.缺少服务支撑体系
许多园区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如企业需要协调和约束市场行为的自律性组织同业公会、商会;需要保证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机构,如会计师事物所、律师事物所、资产评估机构;需要促进市场发育提高交易效率的机构,如信息中心、咨询中心、物资配送中心等。另外,目前工业园区的人才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不发达,阻碍了各类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
6.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不少园区在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方面与苏南的一些园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一些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借工作之便或牟取私利,或吃拿卡要,或办事拖拉,常常令投资者不满。
三、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动力因子分析
工业园区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特征的复杂系统,其产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创新的内在动力源于工业园区发展的各种动力因子。工业园区发展动力因子主要包括政策因子、区位因子、技术因子、文化因子等。
一是政策因子。政策因子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初始动力。除自组织型园区外,其他类型的园区都是在政策引导下产生的特殊“政策作用空间”。政策因子对于工业园区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政策主导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三是政策因子通过影响区位因子来影响工业园区发展活动。
二是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既是工业园区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布鲁诺和狄柏基把园区区位因子概括为邻近大学、交通便捷、接近雇主与市场、思想解放、服务业发达、具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马立基和尼卡波概括为研究机构、高素质劳动力、政府对新公司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持、空间差异的风险资本、刺激与激励企业家的环境、廉价的房地产市场6个方面。总之,区位因子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最基础的动力因子,从园区诞生之日起就决定着它的前途和命运。
三是技术因子。技术因子已成为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环节。技术因子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园区的发展:一是技术因子通过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来影响园区企业集聚;二是技术创新是工业园区创新体系的主体;三是技术创新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生命力。
四是集聚因子。企业向某一区域集中的集聚因子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自发形成;二是规划引导;三是人为引导和自发形成二者结合。对于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学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四个方面:资源集聚、分工与协作、区域集聚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以集聚因子为导向,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上,要结合资源禀赋情况,选定优势产业,以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五是文化因子。园区文化是园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及文化环境的集合体。世界园区发展历史表明,园区内特有的文化因子,作为一种隐含经验类知识,深深影响着工业园区的发展。现在的园区竞争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显性资源存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创新思想、创新知识等隐性知识的竞争。
政策、区位、技术、集聚、文化这5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有机协作,共同推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四、推进连云港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具体路径
根据以上5个因子的分析,笔者认为,连云港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应遵循以下路径:
1.合理规划园区布局
建设园区必须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与经济集聚建设相结合,与发展港口经济相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规划先导原则。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建设园区必须符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园区规划更要纳入所依托城镇的总体规划,成为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特色优势原则。建设园区必须利用和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把优势变成园区的特色。三是分类指导原则。园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不搞一刀
83
大陆桥视野·2010/05(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