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产业园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大连调研报告

大连调研报告

大连调研报告1. 引言1.1 调研背景及目的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经济基础,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大连市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旅游业、环境保护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期为大连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收集并分析大连市的相关数据。

调研范围覆盖大连市的地理位置、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主导产业、旅游业、环境保护和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

1.3 调研时间与地点本次调研于2023进行,地点设在大连市,包括主城区及部分重点发展区域。

2. 大连市概况2.1 地理位置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沿海,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营口市接壤。

作为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

2.2 人口与民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大连市常住人口约700万,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另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大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2.3 经济发展状况大连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大连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19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0多亿元,经济总量持续位居辽宁省首位。

2.4 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大连市在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医疗设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底蕴深厚,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大连市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大连市产业发展分析3.1 主导产业及其发展状况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尤其是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模板【篇一: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遵照县委的部署,结合审议县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的需要,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7月下旬前往璧山、荣昌、忠县等地考察学习。

现将调研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自20XX年1月县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以来,特别是20XX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工业强县”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园区管委会等县乡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实现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园区征地拆迁较为顺利。

南宾工业园区1、89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基本结束,完成征地2080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14户,占应拆房屋239户的89、5%。

拓展区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实物勘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

启动区现已完成基建投资1、96亿元,竣工场平工程12个,园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设施基本达到企业入驻需求;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楼已面向社会招商;3、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万平方米。

三是入园企业渐成规模。

现已累计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建成厂房11、7万平方米(其中南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

园区投产企业20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

在建企业11家,主要包括电解锌、沃特矿业、火电、复合肥、氧化铁、中药饮片等项目。

待建企业4家,其中升达地板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一区三园”协调推进。

除南宾工业园外,西沱临港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园均有较大项目落地,带动全县工业投入提速提档。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认识尚未统一,配合不够默契(二)建设资金断链,园区运行受阻(三)土地指标紧张,项目推进困难(四)区位劣势明显,引资到位较少(五)体制机制不顺,办事效率不高三、对发展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议(一)统一认识,形成抢抓机遇大办园区的强大合力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于我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调研报告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5~6月,由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财经工委、城建环资工委相关成员组成的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驭洪率领下,对我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聚焦“11+12”创新政策落实、今年全区2万亩改造任务分解落实情况、拆除整治与招商引资有机衔接三方面,与区村改办、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科技局、区经促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容桂、陈村、龙江、均安4个镇(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视察了容桂的顺德南入口新兴产业园(容桂·细滘)、均安新华永丰工业区、陈村仙涌工业区、龙江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4个改造项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举措和成效自从2018年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被列为区委区政府“头号工程”,尤其是今年省委深改委印发《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以来,我区先行先试,敢破敢立,强力攻坚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村改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较好开局。

截至6月30日,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108个园区161个项目启动改造,76个园区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9030亩(其中今年完成4518亩)、复垦复绿740亩、新建厂房396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2774家。

得益于村改工作成效,顺德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一)全区资源倾斜村改“头号工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村改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科学调配资源,加强对村改工作的领导统筹。

各镇(街道)抽调精干力量参加村改办工作;今年5月,区委区政府又从区属部门再选派10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镇(街道)直接参与执法、拆除、招商、宣传等村改工作,村改一线队伍周六日加班成为常态,日以继夜推进改造。

二是规划先行引领连片改造。

神木经济调研报告

神木经济调研报告

神木经济调研报告神木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神木的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产业、园区建设、旅游业以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神木的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GDP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神木的GDP达到了30亿元,同比增长10%。

这主要得益于神木市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主要产业1.煤炭产业神木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煤炭产业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

神木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高质量的煤炭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近年来,神木市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力度,致力于将传统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环保的现代化产业。

2.农业产业神木的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和果蔬养殖为主。

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增加投入,采用科学种植技术。

目前,神木的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了国内外市场,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三、园区建设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神木市政府积极引进和扶持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加大了对园区建设的投资。

目前,神木已建成了几个高新技术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

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进步。

四、旅游业神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

目前,神木已成为陕西省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五、发展潜力尽管神木的经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神木的产业结构仍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多元化水平。

其次,尽管煤炭资源丰富,但面临环境压力,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

绿色园区调研方案

绿色园区调研方案

绿色园区调研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理念(Green Development)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

在中国,中央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战略,号召各地加快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区也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快转型升级。

因此,开展绿色园区调研工作,探索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环保性等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提高园区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1.深入了解城市园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研究绿色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各地绿色园区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研究绿色园区建设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4.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推进绿色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调研内容3.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方法主要包括:1.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案例分析、资料搜集、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充分获得园区参与者的意见和经验;2.运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方法,分析园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3.利用专家咨询、论坛交流等方式,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城市园区绿色建设的现状和趋势;3.绿色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4.绿色园区建设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模式;5.绿色园区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6.绿色园区建设案例研究与现场考察。

四、调研计划4.1 调研时间本次调研预计耗时2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内容第1周至2周背景介绍和调研目的,确定研究范围、对象和方法第3周至4周资料搜集和相关文献阅读第5周至6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第7周至8周案例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第9周至10周研究结论和建议的形成,撰写调研报告4.2 调研地点本次调研将选择如下几个城市园区进行考察:1.上海市临港新片区2.北京市绿色园区3.广东省清远市华南绿色产业园区4.3 调研人员本次调研的人员将由我公司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鉴戒。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

从2019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匀水平。

2019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是2019年的2.4倍,年均增长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进15.05亿元,是2019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进2969元,比2019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长10.4%。

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产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进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26.4%,其中财政收进增长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产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

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进1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

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

2019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19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19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19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进步。

2019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9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

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进二、三、一阶段。

县域产业结构趋向产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进快速增长。

园区开发建设情况汇报

园区开发建设情况汇报

园区开发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和完善,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园区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再次,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推进园区绿化工程,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园区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
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园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园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加强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了社区管理体系,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园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园区的综合竞
争力。

同时,园区将继续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推动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园区还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

同时,园区还将继续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园区的软实力。

园区还将继续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开发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园区建设投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服务园区企业的能力,推动园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园区纳入统计报表企业**家,其中规上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工业企业***家,住宿餐饮企业**家,批发零售企业**家,服务业企业**家,房地产企业**家。

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等四大行业。

2020年,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7.63%;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二、主要特点近年来,**聚焦各类要素,依托地区优势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县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一)总体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经开区经济快速发展,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6-2020年,开发区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比“十二五”增长78.16%;工业总产值**亿元,比“十二五”增长68.7%;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016-2020年,开发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占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65%。

2021年1-5月,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5.02%;完成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41.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1.05%;完成招商引资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4.94%。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农产品深加工业特色鲜明。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重点突出地方特色,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目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带动农户的集约化生产,并通过强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带动了**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了农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成为**经开区主要产业集群之一,其中以**、**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成长迅速,品牌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实行“一区多园”模式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天水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实行“一区多园”模式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天水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实行“一区多园”模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天水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为全面贯彻落实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全市各类园区高质量发展,按照天水市人民政府领导安排,由天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牵头、会同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各县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甘肃(天水)国际陆港等,通过实地了解、座谈交流、统计调查等方式,对全市各类园区基本状况、发展思路、工作设想等进行全面调研。

一、全市各类园区发展现状天水产业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天水开发区及秦州区东十里工业园区、麦积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设立为标志,开启了园区建设的热潮。

此后,农业科技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等各类园区风起云涌。

近年来,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把园区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和“出城入园、搬迁改造”的思路,大力推进各类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园区经济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共有各类园区3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省级15个、市级5个,按园区种类分,有工业园区18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2个、县区级8个)、农业园区15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2个、县区级5个)、物流园区5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建成1个,拟建1个)。

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国际陆港以及县区产业园区的创建和发展,为推动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及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三新一高”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园区快速发展势头相比、与天水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目标相比,全市园区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与不足,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机制还需理顺。

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国际陆港及县区各类园区自建立以来,经过多次调整完善,目前已建立了与实际基本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但与国家对园区管理体制的要求和外地实践相比差距较大。

关于园区调研报告

关于园区调研报告

关于园区调研报告
《园区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经济成为了各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园区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园区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园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各类企业纷纷入驻,推动了园区的经济活力。

同时,园区也大力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源。

园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园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园区管理、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同时,园区内部的协同合作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也需要加强,以形成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园区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建议园区管理部门在发展规划中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和资源的集聚,推动园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报告,能够为园区的未来发展提
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为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质量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学习考察上海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的报告

高质量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学习考察上海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的报告

目前,生物医药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

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额高达217亿美元。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在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加持下,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创新能力急速提升,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二梯队,并全力向第一梯队挺进。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依托产业园区聚集化发展的特性。

因此,近两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井喷之势。

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经验,2023年11月,北京空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空港开发”)赴上海市、苏州市,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简称“生命蓝湾”)和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简称“BioBAY”)进行考察,总结分析园区建设运营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质量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议。

一、实地调研情况(一)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1.产业园概况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2019年以来,上海1类创新药累计获批17个,约占全国1/4;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注册获批23项,约占全国1/6,涌现出一批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发细胞治疗新药、国际一流医疗器械等,实现了从“创仿结合”转型到“首发引领”。

作为上海市5个授牌的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之一和临港新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蓝湾位于上海市临港奉贤区,建设和运营主体是临港集团所属的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上海市奉贤区国资委全资子公司。

生命蓝湾于2020年4月28日正式获批,首期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17平方公里,后期扩区后将达45平方公里。

生命蓝湾以建设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1+5+X”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目标,重点打造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三大板块,现已拥有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相关健康外延服务4个一级产业领域、12个二级子产业和33个细分领域。

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_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_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三元区围绕落实“培育三产、搞活三产”的思路,突出做好“育、活、聚、实”的文章,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了以批发和零售业、现代物流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柱,其他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第三产业格局。

在第三产业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增长处于历史最快和最好的发展时期。

据调查,2019年,三元区第三产业登记注册户数达4320家,从业人数l0600人,实现地税收入6110万元、比增5.33%,占全区税收收入的52.28%,税收贡献稳居三次产业的第一位。

其中,发展较好、税收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

一、影响三元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三元区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处于历史最快和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就总体而言,三元区的第三产业还是不够发达。

其经济总量、发展层次和活跃程度等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一)产业层次低一是与一、二产业的联动性差。

三元区的物流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依然是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

新兴服务业中,旅游、会展和动漫等行业所占比重较低;与一、二产业联动性较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

多数第三产业服务领域狭小、层次不高,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特别是餐饮住宿方面,三元辖区还没有一家三星级以上酒店,餐饮业的服务水平、菜肴质量等方面尚难以满足中高端客户的需求。

三是企业规模小。

第三产业企业规模小,缺乏有影响、规模大、高层次的骨干企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对整体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

至2019年底,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仅39个,其中,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19个,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13个,全区限额以上(200万元营业收入)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仅7个。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生产性服务企业“散、小、弱”,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无法满足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要求,对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智力、生产环境和消费环境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与企业内部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差距更大,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要求。

基地建设调查情况汇报

基地建设调查情况汇报

基地建设调查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汇报情况:
一、基地概况。

经过调查发现,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适宜进行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

基地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储设施等,整体环境较好。

二、基地资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

此外,基地周边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地建设情况。

基地建设情况良好,各项设施齐全,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人员素质高。

基地内部秩序井然,生产运营有序,环境卫生良好,安全生产措施完善,为基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基地发展规划。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基地管理层已经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方面的规划,并已经开始实施。

同时,基地管理层也在不断寻求合作伙伴,希望能够引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推动基地的发展壮大。

五、基地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基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员流动性大、市场营销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

但是,基地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基地建设调查情况汇报完毕。

我们将会继续密切关注基地的发展情况,为基地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基地管理层能够继续努力,克服困难,推动基地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产业园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中国航天集团(原航空航天部066基地)是曾驻的中央直属大型军工企业,从1969年开始筹建至今,历时38年。

自1994年以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集团及下属各单位陆续外迁至孝感、武汉和厦门等地,实现战略性转移,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存量资产。

依托这些宝贵的存量资产,我县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四大产业为发展方向,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效。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产,加快工业园的建设步伐,是当前我们在实现“园区突破”目标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县利用存量资产概况(一)资产移交情况集团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模式,下属集团机关1个、科研机构1个、9个分厂以及建筑、学校、医院、水厂等一系列配套功能齐全的分支机构,总占地面积13131.11亩,总建筑面积90.2万平方米,除9个分厂中的红阳、集团机关和后勤保障机构在县城边外,其余8个分厂均分布在我县不同乡镇的山沟之中,水、电、讯等设施齐全,工作区、生活区、娱乐区建设规划有序,每个厂都有数量不等的标准化车间和良好的植被环境。

随着集团各分厂的陆续搬迁,年9月县政府与集团共同商定,集团将搬迁后留下的闲置资产委托县政府管理,并原则上按30年期限分别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并由县国资公司牵头接管这些资产。

年5月开始,县政府陆续接管了集团16家企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接管土地面积5170.26亩、占总土地的39.37%,有地上建筑物房屋400余栋、建筑面积70多万平米,标准化建设厂房、车间230多栋,其中1000平米以上的标准化厂房70余栋,资产范围内的水、电、讯等设施同时移交。

(二)我县利用存量资产情况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团闲置资产的管护、开发和利用。

我县于年5月向市人民政府提交《关于设立工业园的请示》(政文[]35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工业园为市级开发区的批复》(宜府文[]51号),赋予工业园以市级开发区的权限,经审核后的工业园批准总面积为400公顷。

XX年3月省政府又在清理整顿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发布了保留工业园等开发区的公告。

年4月,工业园通过上级国土部门审核,原规划面积由400公顷核准确定为280公顷。

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年第23号公告,工业园正式被国家发改委确立为省级开发区。

此次公告,标志着自年国家对全国各开发区开展的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开发区规划审核和设立审核、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等阶段清理整顿工作的结束,为工业园区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县在加大对集团存量资产开发利用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四年多来,工业园在由市级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园区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园区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年,县委以发[]14号文印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园规范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年县委又以发[]5号下发《关于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的意见》。

根据集团闲置资产的分布和我县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将包括集团闲置资产在内的工业园划分为四大产业带和7个功能小区,采取“政府引导、分类入园、业主开发、引资建设”的工作措施,加快了园区资产的利用速度。

目前实际利用集团搬迁后的闲置土地面积4188.38亩,闲置土地上的固定资产同时得到有效利用,江苏绿陵、湖北祥云、湖北稻花香、辽宁盼盼、万山轻客等国内一批知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相继落户园区,形成了以利用原集团江北厂为主的磷化工产业区、以万山厂闲置资为依托的机械加工工业集聚区、以集团万里厂和长征厂以及红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的新型建材工业区、以集团机关闲置资产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聚集区。

园区内现有企业18家,其中规模内企业13家,占全县规模内企业总数的45%,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引进内资额1.1亿元,其中利用存量资产的企业8家;园区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逐年增长。

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8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长28%;完成工业增加值2.99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长19.78%;实现销售收入 4.3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长9.76%;实现税收0.32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长16.72%。

可以说,工业园的发展壮大,对我县工业立县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瞻瞩、果断决策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表现出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二、当前在利用存量资产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集团整体搬迁后留下的大量资产,对我县经济发展而言,既是财富,是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目前工业园在利用存量资产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仍然不高。

除红阳、江河两个保留的军工企业外,因种种原因,集团所属红峰厂、万山和集团机关在迁走多年后一直未能移交给我县托管。

其中红峰厂交由旅游公司代管,但旅游公司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利用;万山厂虽说与目前的万山轻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除460亩土地被利用外,还有4300余亩的土地及其资产闲置;集团机关目前由红阳厂接管。

另一方面,在接管的5170.26亩土地面积上,目前也还有未利用面积981.88亩,其中标准化车间1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江北、万里、红林、计量站的部分区域。

二是入园企业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按照我县对园区划分的四大产业带,机械加工业的现有企业有万山和永安车桥,磷化产业有绿陵、东圣和楚原化工,新型建材有宏业陶瓷、盼盼门、星球和武星公司,农副产业深加工有森源集团。

这些企业多为我县的支柱企业,也是支撑园区发展的优势企业,虽然近几年来这些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不同程度地表现也后劲不足的问题。

万山轻客一季度生产客车96台,比去年呈下降趋势,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市场价格偏低;宏业陶瓷长期受招工不足的影响,自建厂以来后期投资一直未能跟上,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盼盼门同样遭受员工不稳定的影响,加上原材料需要从外省购进,产品运输成本高,利润率仅能维持在2%左右;绿陵、楚原化工、东圣这些磷化工企业当前或今后可能面临市场冲击的压力较大,星球和武星面临资源短缺的难题。

核心企业发展不够,也就形成不了有效的产业集群,影响了园区工业企业下游产品市场的培育、人才和劳动力的富集和整个产业链的形成。

三是存量资产上的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勿容置疑,招商引资是实现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外地很多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措施上往往是先完成“四通一平”,再引进企业。

而我们所接管的存量资产所面临的情况是:原有电力供应系统年久失修,集团撤走后,电力供应系统基本无法使用;原有供、排水系统建于60~70年代,考虑的供水量及排水量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园区的要求,且使用年限较长,破坏程度较大,管网系统现基本不能使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园区内也缺少污水处理系统;无与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标准级公路,园区内道路也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仅有少部分道路经过维修改造后可投入使用;无通讯服务设施,无燃气系统,没有配套的办公及服务设施,基本上就是一个“空壳”。

而原有的大多数分厂又都散落在不同的山头和山沟。

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对我县是一个工业基础差、底子相对薄弱的山区小县面言,改造起来难度大,投入太,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存量资产的开发利用和招商引资工作。

三、创新思维,加快对存量资产的利用步伐对存量资产的利用程度,关系我县工业立县战略的实施,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是开发现有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一项举足轻重、关系全局的创新工程,需要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根据当前我县利用存量资产的现状,我提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1、加强与集团的协调。

集团在存续的三十多年,与之间建立了一种难于割舍的情感,尤其是对很多的中老年同志而言,曾是他们奉献青春的地方。

基于这种独特的情感文化,我们可以多方面加强与集团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争取更大程度的支持。

一是想办法打破资产的移交方式,变“托管”为“交付”。

集团迁走后,之所以将资产交由“托管”,多半是出于对上要有个说法的缘故。

这种所谓“说法”的存在,对来说是不公平的,在的三十多年,是人民奉献国防事业的三十多年,既然迁走又抱着不放,不把本属于的土地归还给,致使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不利的位置。

我们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奔走呼吁,争取理解,改变目前这种在资产移交方式对己不利的局面。

而在移交方式没有突破之前,可以灵活利用这些土地和资产。

二是对已经迁走而没有移交的集团分厂,包括红峰厂的665.82亩、万山厂的4763.42亩和基础水厂的83.92亩土地和资产,需要进一步做工作,争取能够尽快移交给我县。

三是加强与集团之间在技术、资金、人才之间的合作。

集团作为国家大型军工企业,技术和资金雄厚,人才济济,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是我县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怎样利用这些资源,我认为可以借鉴县内各部门与农村和企业挂点帮扶的形式,通过做工作,让集团各分厂与县内重点企业定点对接,并将这种机制固定下来,使县内企业逐步建立起与集团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甚至于包括市场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取得各方面支持。

2、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

园区要发展,投入是关键。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政府在园区的投入能力上有所增强。

去年政府出资100多万元为绿陵化工解决进厂道路问题,今年又出资几百万元解决石头店建材小区的供水问题,这些事情在过去是没有能力办到的。

但政府投资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解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方面,我们还没有那样的财力,所以要寻求多种投入的途径。

大致上讲,是要坚持“四条腿”走路。

一是政府的引导性投资。

对关系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政府可以在解决发展环境和公用设施上投入适量的资金,促使项目建设。

日前,市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从XX年起,市(县)政府每年从市级科技三项经费工业部分中,按不低于50%的额度用于开发区内企业的科技项目。

支持开发区自主发展,开发区内的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外,全部返还给开发区用于滚动自主发展。

我县在科技项目上可以参照上述作法,逐步提高用于科技项目的资金扶持。

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如果能在集团资产移交的方式上取得突破,那么我们在土地出让金上取得的收益将极大地推动园区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国债发行将逐步淡化,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发放的方向性将更强,但对我县而言,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中部崛起政策出台后将对我县争取项目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