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a4f99b59eef8c75ebfb34a.png)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万州响水中学的后操场有大量的庄稼地,庄稼地里生长的农作物和各种杂草,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农作物和各种杂草属以下什么关系A.种内互助B.种间竞争C.种内斗争D.种间捕食2 . 谚语“清明麦子窜三节”,不是主要影响小麦“窜三节”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C.空气D.温度3 . 在实验室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是()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B.配制培养基——接种——恒温培养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高温灭菌——恒温培养4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5 . “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寄生者D.分解者6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竞争C.合作D.捕食7 .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改变生物8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应当选择尾鳍色素浓的小鱼B.“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部位C.“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需要加碘液染色以看清细胞的各结构D.“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中,薄荷茎段只保留两个节且上下方切口都是水平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生物因素只有动物和植物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D.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10 . 以下谚语或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B.大雁南飞﹣﹣﹣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C.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其周围的环境D.鱼儿离不开水﹣﹣﹣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11 .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潮湿环境中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D.左右两侧的光照可以不同12 . 下列实例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仙人掌叶进化为刺B.小树林空气湿度比裸地大C.蛇进入秋季后冬眠D.竹节虫体色、形态与竹枝相似二、填空题13 .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练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821999e76eeaeaad0f3302c.png)
图1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是( )A.蚜虫B.田鼠C.阳光D.蚯蚓2.图1中的植物最可能分布的环境是 ( )A.农田中B.池塘边C.树荫下 D 沙漠里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猫和老鼠B.水稻和杂草C.螳螂和蝉D.七星瓢虫和蚜虫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A.寄生B.竞争C.捕食D.合作5.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6.某同学设计表1探究 “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B.统一用稻草浸出液体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增设一组用清水作为培养液形成对照7.表2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时在不同地点发现的鼠妇数量,可推测适合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B 高温干燥C.空气混浊D.阳光充足8.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较凉快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表2C.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D.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9.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葵花朵朵向太阳C.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二、非选择题11.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1)蚯蚓能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同时,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缝隙增加,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变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环境。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会影响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030acab4daa58da1114a00.png)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B.风吹草低见牛羊C.大树底下好乘凉D.葵花朵朵向太阳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用m表示)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6.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B.BC.CD.D二、实验探究题7.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通过本实验可知,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e1026eff00bed5b9f31dab.png)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8db52a6f1aff00bfd51e95.png)
1.从 2010 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域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没关2.近几年,因为我市鼎力推行植树造林,不停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类现象主要表现了()A.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要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要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致使部分地域山体滑坡,很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 年贺州市遭到稀有的冰冻灾祸,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类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生殖6.生活在北极地域的北极熊拥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以下不可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散、肥饶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神仙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淡色的多8.生物的构造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以下对不一样动物的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季呈白色,春季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以下现象与此不相近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神仙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饶10.西藏野牛歇息时,体态与岩石相像,有益于捕食和御敌.这类现象表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靠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消散;变色龙体色跟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益于防守.以上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没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适合的解说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靠环境13.以下不可以表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响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靠近白色D.草蜥碰到敌害自动断尾第1页共3页14.以下哪一项说了然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纳凉B.神仙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旌旗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亲密,以下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松散B.秋季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鱼儿离不开水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好多1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够从岩石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可以适应环境,也不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17.以下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神仙掌的叶变为刺B.画饼充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荒漠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二.解答题(共 4 小题)18.资料①: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计有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而细,浑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体形在急水中游泳时大大降低水对鱼的阻力,使它运动自如.资料②: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旌旗的“旗树”.资料③:热带雨林在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批水分汲取到体内储存.而在日光激烈照耀下,树木经过蒸腾作用蒸发大批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添.当空气湿度增添到一准时,惹起降雨.从资料①、②、③中,说了然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如何影响?.19.在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停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停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剖析以下现象:(1)大树在秋季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蚯蚓能松散土壤并能给土壤增添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 米之内的水层中,而 150 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计.请你剖析:没有植物的原由是;没有动物的原由是.(4)长久生活在灰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20.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a.生物适应环境②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沙化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b.生物影响环境④生活在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成刺⑤走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21.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热带丛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生物适应环境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生物影响环境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荒漠化.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互换.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试卷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试卷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339f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单选题,每个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水分解析:“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目的是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爬山虎就生长不好。
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2. 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A. 阴暗、明亮B. 潮湿、干燥C. 明亮、潮湿D. 阴暗、干燥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所以A正确。
3. 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C)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 “雨露滋润禾苗壮”C. “草盛豆苗稀”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解析:“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该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D错误。
4. 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D)A. 这是鼠类的本能B. 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C. 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D. 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解析:白天沙漠地面温度极高,出来活动会损失体内的大量水分,而沙漠又十分干旱,为躲避高温不得不在夜里活动,将洞口堵住是为了避免外面的高温空气进入洞内,降低洞内温度,这是鼠类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7d1f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B 森林能净化空气C 蚯蚓能疏松土壤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 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B 竹节虫形似竹节C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D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4、“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适应生物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依赖环境二、填空题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______环境。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3、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
5、在自然界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例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这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是对______环境的适应。
三、简答题1、请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方面?3、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请阐述这种相互影响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表现。
四、综合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 46℃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材料二: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 60 毫米。
材料三: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1)上述材料中,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下面是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所示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5f85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0.png)
一、单选题1. “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这句农谚说的是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会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2. 有鹰、蛇、鼠三种动物,鹰和蛇均以鼠为食,鹰又以蛇为食,鹰和蛇的关系是()A.竞争和合作B.合作和捕食C.竞争和捕食D.竞争和寄生3. 欲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尽量减少光照强度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尽量减少二氧化碳D.适当增加氧气4. 有些植物可以吸收甲醛等有毒气体。
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5.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能改良土壤B.大树底下好乘凉C.枯叶蝶形似枯叶D.雨露滋润禾苗壮6. 滨海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浅海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造成这种藻类植物在海洋中颜色不同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气体B.温度C.盐度D.阳光7. 近年来,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的热潮正在兴起,反季节、大棚蔬菜等多个关键词进入了人们的脑海,农民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限制因子是()A.水B.温度C.空气D.光照8.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鲫鱼的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毛为白色D.蜣螂能改良草原环境9. 如图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物种间关系依次是()A.互利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10.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能自主运动B.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能制造有机物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二、填空题11. 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但是南极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而煤的形成需要温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
这一奇特现象可以支持_____学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ce06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0.png)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精练一、单选题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会影响环境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
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4.环境影响生物,下列反映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是()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春江水暖鸭先知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中属于保护色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B.毒蛾体色鲜艳C.羚羊奔跑快速D.蚱蜢颜色翠绿6.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较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A.温度对生活分布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8.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C.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9.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C.春天来了,一片绿色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某班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许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中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A.湿土和干土B.光照和阴暗C.温度和食物碎屑D.20°C和40°C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用多只鼠妇做一次实验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B.实验变量是光照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一致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e343b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e.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 “春来江水绿如蓝”,该诗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2.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 果蔬种植者经常采用塑料大棚,体现了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农林害虫体现了生物间竞争关系D.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 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
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D. 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4. 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
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B. 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D. 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5. 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
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温度B. 阳光C. 水D. 土壤6. 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
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
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B. 水分C. 空气D. 温度7.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 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8. 现将有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的载玻片安放在载物台上,在右边一滴边上放一粒食盐,如图,若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滴培养液连通处,可见草履虫()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无明显移动D. 没有特定的移动方向9. 药用植物肉苁蓉常生活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并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习题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212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e.png)
牛 三叶草
3、(1)
农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粉
猫 田鼠 土蜂
(2)答: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 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 和幼虫为食,并破坏
他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 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 响三叶草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 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 食物缺乏
4、答: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它的体色与 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 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下去的机 会。
5、答: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 生长。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 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
![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f59e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a.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片草原、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B.草原C.湖泊D.生物圈2.下列各项中,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A.猪和猪肉绦虫B.七星瓢虫和蚜虫C.蜂王,雄蜂和工蜂D.水稻和稻田杂草3."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分C.空气D.温度4.生物小组欲"探究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当设计的一个变量是()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B.不同的水质C.不同的饵料D.不同的温度5.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雨露滋润禾苗壮C.大树底下好乘凉D.风吹草低见牛羊6.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B.变温动物的冬眠C.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D.仙人掌的叶变为刺7.下列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C.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净化污水D.枫树在秋天落叶8.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B.土壤C.温度D.阳光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反映了哪种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10.陶渊明在《归田园居》曾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锄禾归。
”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A.非生物因素B.寄生者C.争夺者D.生物因素11.民间有“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光照B.温度C.水分D.土壤12.下列实例中,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旱灾使农作物减产B.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D.各地的雾霾天气的产生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关系是()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14.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空气B.阳光C.湿度D.温度15.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C.蚊子吸人血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二、判断题16.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只需要阳光和营养物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2c63f603d8ce2f0166239c.png)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2.对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因素B.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因素C.A和B的总和D.A和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4.下列各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血吸虫和人B.蛇和田鼠C.蚊子和青蛙D.稗草和水稻5.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河心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D.大树底下好乘凉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热带森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C.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比较疏松D.雷鸟在冬天时羽毛是白色的,夏天时是棕褐色的7.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的关系B.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9.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A.鼠妇躲避天敌B.鼠妇喜欢潮湿C.鼠妇厌恶取食D.鼠妇怕见强光10.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11.在同学们熟悉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B.光C.空气D.温度12.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B.错过季节播种,小麦减产C.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D.大雁南飞1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 )A.鼠妇的数量B.土壤的干湿度C.温度的高低D.光线的明暗1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梯度练习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梯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f0c097b307e87100f696a1.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3.(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4.(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较大的叶片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二、非选择题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f588e84254b35effd3445.png)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9d48ee0ba1aa8114431d9eb.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夏为灰色.下列现象中与此类似的是()A。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 B.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C。
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D。
池水污染使鱼儿死亡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生物的生活存的是复杂多变的,只有适应得了环境,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才能继续。
【分析】:雷鸟根据周围的环境更改羽毛的颜色,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能更好地躲避敌害,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能减少水分蒸发,是适应沙漠环境的表现.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为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牛羊过多会使草原退化,池水污染会使鱼儿死亡,这两项说明的是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多B。
青蛙有适应水陆两栖的呼吸系统C。
枯叶蝶的翅膀像枯萎的叶片D。
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有适应得了复杂多变的世界,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许多生物能够通过保护色和拟态适应环境。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桦尺蠖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体色使之更接近环境的颜色,以此来躲避追捕。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生活在水里能够用皮肤获取水中的氧气,生活在陆地上时能通过肺部获得氧气,以此来适应水陆两栖的习性。
枯叶蝶的翅膀就像枯萎的叶子,这是它利用拟态来躲避天敌,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是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表现.3、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
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对鱼来说,它所在的这个池塘里面,水位的高低、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到它是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
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14.下列哪一项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A.大树底下好乘凉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C.鱼儿离不开水D.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1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
17.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望梅止渴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沙漠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8.资料①: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存有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而细,全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体形在急水中游泳时大大降低水对鱼的阻力,使它运动自如.
资料②: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旗子的“旗树”.
资料③:热带雨林在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量水分吸收到体内贮存.而在日光强烈照射下,树木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大量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加.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时,引起降雨.
从资料①、②、③中,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影响?
.
19.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没有动物的原因是.(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20.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
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
a.生物适应环境②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逐渐沙化
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疏松
b.生物影响环境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⑤走在行道树下比在烈日下凉爽.
21.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
热带森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
生物适应环境在行道树下比在烈日下凉快.
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疏松.
生物影响环境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逐渐沙漠化.
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