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盛有气体的气球放在火上加热,让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气体性质的问题思考。
2.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在荒漠地区生存?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开始思考和发现问题。
3.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包裹音乐盒,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思考。
二、分析问题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1.提供信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鸟类的适应性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鸟类的特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促使学生对于鸟类适应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2.讨论与合作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发问题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问题,并进行集体思考。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条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然后合作讨论,分析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第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
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
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
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
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误解。
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示教学。
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问问答答中充满了大量的是非问和填空问。
不少问题根本不需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好,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思维的效率极低。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过程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传统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
显然,这是和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应少提几个问题,鼓励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知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动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也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的发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总识呢?一、转变观念,增强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要类探索未知的动力,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求知,也就无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课堂中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比较注重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而教师的提问总还是希望引出正确的认识结果,实现教师设计的教师步骤。
提问的作用仍然是带着学生的思路走,尽管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会的发挥,学生还是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现代所提倡的问题教学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学答为问,积极进行探索和思维活动。
教学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要把学生主体参与放在首位,使主体真正地动起来,由教师提问到学生发问,这是质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并引导学生敢问、善问、会问。
二、着眼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一)营造心理安全氛围让学生敢问。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是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主渠道。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者,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把主动权适时、适地地交出去。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气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浓厚、平等的探索氛围。
有了这种民主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思维,才能容忍学生的“出格”的想法,才能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得到发展,才能打破学生上课只有恭恭敬敬地听讲,回答问题也总要揣摩老师的意图的局面。
例如:在教学完“被除数中间带0的除法”新课准备总结解法时,突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在备课中我并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当时一下愣住了,很快我又表扬了他敢于提问,有勇气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当和学生们一起举例子探讨之后,最后达成共识。
二、恰当地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动力积极肯定的评价,及时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是激发学生愿意提问的动力。
在教学中即使学生提出的只是一些简单或根本意义不大的问题,老师也应根据情况作出积极评价,并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那些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同学,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并抓住这些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思考,如: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说:“你真棒!真是善于发现的好学生!你的思路真是与众不同!”这样学生是就会具有提问的动力,学起来就会更专心,更有效果。
三、精心设置问题环境,引导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以前的课堂上学生不想提问,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存在很多,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教师常常把“课堂纪律好”做为好课堂的标准。
其二,就是我自身也缺乏“问题意识”。
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差思考与对策
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差的思考与对策摘要:问题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意识;创设;营造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充满着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差,制约着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现状我的思考与对策如下:一、学生问题意识差的原因1.僵化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无法回答或解释的地方,问题的提出者理所当然是学生。
但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很少有主动提问的机会。
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紧紧捏在手中,学生表面上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也便是顺理成章之势,直至影响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权威的观念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的权威主要表现有:(1)知识传播中的武断行为,不容学生提出质疑;(2)认识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即只传播各种固定的知识、答案,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不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3)滥施权威,凭自身感觉,奖惩学生,利用各种权力手段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的状态;(4)不根据学生的差异加以妥善引导、不因材施教。
在这种权威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谈何发展。
3.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个性差异对问题意识的影响,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
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
爱因斯坦在青年时代,就因为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不断地产生问题和思考,长达7年之久,进而完成了著名的《相对论》。
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者,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敢于提问题。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调查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
%,初中生占5.7 %,高中生仅占2.9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小学生占34.8
教学实践也表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诱导学生提问,能收到特殊的效果。第一,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提问质疑,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作为认识的主体,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解决问题。第二,有益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动脑筋思考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更体现着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如此,学生提问质疑,往往是对某些问题的不同看法或不同见解,反映着他们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第三,可以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的提问质疑,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满足学生的部分给予补充,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类别归属,并由此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讲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与“妨害社会公共秩序”的各种行为时,把这些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类,并提出问题。“法律对这些行为进行制裁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一定能很快回答。但经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能找到答案“维护社会的公共生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
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
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产生问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
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
”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
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
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
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
“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
”“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
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想问。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大胆质疑。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发现。
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
己的悲剧命运 。整堂课 由浅入深 , 如行云流水 , 其 独 特 而 新鲜 的创 意 赢得 了满堂喝彩。 黄 老师用他的课 堂告 诉我们 : 再 经典 的文 本 , 也 可 以常读常新 。即便是《 孔乙己》 , 也 可 以是永 远 的新 故 事 。
2 . 要 以 问促 思 , 学思结合。 子日 : “ 学 而不 思则 罔 , 思 而 不 学则殆” 。 其实 , 问题 意 识 也 是如 此 辩证 的关 系。 如果学生只会 提出问 题 而 不会 思 考 , 更 不 会 自己去 寻 找
关键词 : 语 文 阅读 问题 意 识 反 思 1 .教 师 应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的 阅
.
箭 手 的靶 子 , 只有 有 的放 矢 , 学 生 才会 有所收获 , 如果 是讲 到哪里算 哪 里 ,就 会 使 学 生 迷 茫 而 无 所 得 。 偏 离 了教 学 目标 学 生 再 怎 么 感 兴 趣 也 是 徒 劳 ,学 生 非 但 没 有 收 获 , 甚 至会 失 去 方 向 。 我 听 过 一位 老 师
欲 望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性 思 维 品 质 。” 综上所述 , 学 生 问题 意 识 的培
的 对 话 是 从 一 个 开 放 心 灵 者 看 到 另 一个 开 放 心灵 者之 话 语 。 ” 现 在 “ 你 真 棒 !” “ 你真能干 ! ” 的泛 泛 评 价 已经 无 法 满 足 学 生发 展 的需 要 。 2 .培 养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要 抓 住
学 教育
培 养 学 生 问题 意识 的反 思
圃 陈 希 楷
内容摘 要 : 在初 中语文 阅读教 学中, 确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使 学生在 阅读 的过 程 中有 问题 , 敢提 问、 会提 问、 爱提 问, 是初 中语 文阅读教 学的重要 内容 之一。本文主要从教 师和 学生两个 角度对在初 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培养 学 生的问题意识进行 了反思 , 认为教 师应提 高 自身的 阅读 能力 , 抓 住课 堂教 学的重 点、 难点 , 不 能偏离教 学 目 标 。学生要深化 问题意识 , 以问促 思, 学 思结合 。
如何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关于学生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养成的思考
4 在 解 题 过 程 中鼓 励 学 生 发 散 式 质 疑 . 于 初 中数 学 的 . 对 教 学 , 题 是 教 学 的重 要 环 节 , 别 是 开 放 性 的 数 学 问 题 . 解 特 通 过 问题 的 变化 和 多解 问 题 的 反 思 . 以 使 学 生 不 断 提 出更 新 可 颖 、 高 深 的 疑 问 , 养 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 过 把 问题 发 散 开 更 培 通 去 ,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质 疑 能 力 都 获得 提高 . 使
的状 态 , 出 的 问题 才 有 创 意 . 提
到 心 理 上 的安 全 感 , 之 老 师 的鼓 舞 , 学 生 的 思 维 更 加 活 加 使 跃 , 习 的 主 动性 得 到 扩 展 , 于去 抓 住 “ 的 时 机 。 胆 地 学 敢 问” 大 说 出 自 己的 想法 . 民主 的 课 堂 气 氛 让 学 生 能 自 由地 呼 吸 , 分 发 表 自 己的 充 见 解 . 一名 学 生 提 I 了错 误 的 观 点 .或 上 黑 板 做 数 学 题 解 当 叶 J 错 了 , 师 给 予其 肯定 的 言 语 , 扬 他 的 勇敢 , 于 嘲讽 的 声 教 表 对
、
追 本 溯 源 , 课 堂 问 题 少 的 原 因 找
反思 学 生 少 问 的 课 堂 教 学 . 如 下 两 个 特 点 : 有
取 积 极 有 效 的 激励 措施 , 发 学 生 敢 问 、 为 的 内 在 动 力 , 激 敢 诱
1教师“ . 以学 生 有 问题 为 耻 ” 认 为 是 自 己知 识 结 论 没 有 , 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 于是 . 心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 堂 讲 得 很 精 课 细 、 具 体 、 系统 , 直 讲 到 “ 生 没 有 问 题 走 出 教 室 ”在 这 很 很 ~ 学 .
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的意义----小学生的培养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同时学习过程又可以看成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古至今,国内外的教育家、学者都非常关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又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对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及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大多敢问个“为什么”,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金口难开。
这其实是患了“问题意识缺乏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提出问题。
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教材权威的慑服统一的教材被大部分老师当作金科玉律,进而灌输给学生,学生面对“无可置疑的东西”早已驯服,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否则会被认为“无知”获“叛逆”。
2、教师教学的压制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真理的代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给学生产生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视为容器,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想法和策略。
有些教师甚至视学生的提问为干扰,讥讽、训斥,导致学生不服、不会提问题。
3、应试教育的遏制由于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一贯奉行“一卷定乾坤”,而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纯记忆的知识,所谓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解答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勇敢探索答案。
这些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改进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探索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问题意识, 挑战性活动, 思考问题, 批判性思维, 探索答案, 总结经验, 改进方法, 综合素质1. 引言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概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比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体育活动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问题意识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周围环境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识、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拓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新课标也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形成和谐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常存在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语气、态度要诚恳,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
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与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保护他们积极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问《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图,森林中举办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 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提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授提问技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问并不是随意发问,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增强提问的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5.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提问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教师榜样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7.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究方法,去完成任务,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主动与同伴合作,去探究、发掘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要求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地掌握知识,形成并积累创造性活动经验,形成学习动机,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但无论教师怎么想办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前提都应该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应该是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基础能力。
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自主地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向上、进取的心理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从心理反面看,学生正值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对任何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探个究竟,问个“为什么”,都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且这一时期也是人生中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习惯。
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以上的各项分析,本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各级领导都为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大开方便之门时,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研究工作。
首先选出部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他们是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总有许多的新奇古怪的想法,具有典型性。
明确了研究对象后,开始集中研究的精力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
关于小学生问题意识思考论文
关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摘要:问题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创新精神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的起点是疑问”。
由此看来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发明的基础。
所以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然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
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数学课堂里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既然问题意识对小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又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1、我们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目前,重视知识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活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与教师都产生“唯书至上”的观念,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
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驱使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2、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直接原因“师道尊严”长期统治着思想意识形态。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一)营造自由气氛,使学生敢问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不过,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水准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点,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准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表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 原型创设。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自经历且比较注重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大米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将蚕豆的种子横向一切为二,在适宜的条件下,他们能萌发吗?”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提出“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早餐吃的是面包和鸡蛋,这些食物在身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麦当劳和中餐,你更爱吃哪个?哪个营养更均衡?”等。
2. 实验创设。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构 严 谨 ,松 弛 有 度 , 问 题 富 有 启 发 性 ,环 环 相 扣 。 陪 同 考 察 的教 育部 官 员 和 中 国 专 家 听 完 ,给 以 很 高 的 评 价 。奇
“ 问”的做法 ,扼 杀了学生 的创新 萌芽 ~那 么,应该 怎样
培 养 学 生 的问 题 意 识 呢 ?
一
、
遵照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认 知规律 ,创设合适 的问
案。 中困衡量 教育 成功 的标 准是 :将有 问题 ( 不会 )的学
生 教 育 成 没 问 题 ,使 其 全懂 ( 会 了 ),昕 以 中 国学 生 年 学
在上海 ,他们提 出希望 听一节课 ,于是 ,上海 的一所重点
中学 的一 位 物 理 特 级 教 师 承 担 了 这 项任 务 。
按 照 我 们 的 评 课 标 准 ,这 是 一 堂 精 彩 的 课 ,课 堂 教 学
从 塞北 到 江南 ,差 不 多是一 样 的 : “ 天 的作业 作 完 了 今
人 缺 乏 怀 疑 精 神 、创 新 意 识 。 中 国 的 基 础 学 科 这 么厚 实 , 学 生 学 得 那 么 刻 苦 ,那 么扎 实 ,为 什 么 偌 大 的 中 国 到 目前
还 没 有 一 个 人 获 得 过 “ 贝 尔 奖 ” 呢 ? 大 家 知们放学 回家后家长 们问他们 的第一句 话差不多 也是相 同的 : “ 你今 天在学校 向老师提问题 了吗 ?”如果
怪的是美 国代表团走 出教 室后却一直 没有任何反应 :在 中 方陪 同人员 的一再追问下 ,他们才说 了一句话 ,这堂 课都 是老 师问 ,学 生答 ,答得 都很正确 ,既然这些 问题学 生都
关 于 学 生 问题 意识 的思 考
t 赵 献 民
在 1 9 年 ,美 陶 的 一 个 科 学 教 育 考 察 团 到 中 国 考 察 。 95
袁振 国教授 在他的 《 教育 新理念 》一书中有 这样一段
描 述 : 中 国 的 孩 子 放 学 回 家 后 家 长问 孩 子 的 第 一 句 话 ,
是 :将 没 有 问 题 的 学 生 教 育 得 有 问题 。 如 果 学 生 提 出 的 问
题教师都 回答 不了 ,那算是 非常成功 。昕以美 国学生年级
中一 些具有发散性 、趣 味性 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例如 在教 学 《 相似三角形 的应用一 测高 》这一课之前 ,我首先带
越高 ,越有创 意 ,越会 突发奇想 。美籍华人 、著 名的旅美
育 缺乏 孩 子动脑 筋 的 “ 空 ”是一 大原 『 另外 我们 平 时 人 ]
时 只 注 重 “ ” 的 训 练 而 忽 视 “ ” 的 培 养 与指 导 ,也 是 答 问
一
个原因 :更 主要 的是 ,有 相当一部分教师很 大程度 上缺
的 “ ” 代 替 学 生 的 “ ” , 用 教 帅 的 “ ” 剥 夺 学 生 问 问 问
乏 问 题 意 识 ,缺 乏 民 主 意 识 , 缺 乏 对 话 意 识 。那 种 用 教 师
问题 )走 出课 堂 。我 们 的学生 走 出教 蔓后 是 用练 习 、作 业去验证课堂 匕所解决 的问题。美 国学 ,走 出教室 ,是带 主
着 问 题 走 进 图 书 馆 、实 验 室 学 习 、探 究 、寻 求 问 题 的 答
教育博士 黄全愈先生在研 究 了东西方 教育 比较后 发现 :中
着孩 子们去操场上 采集数据 ,四人一小组 ,分 别测量 国旗
杆在 阳光下的影长 ,某个易洲量 物体 的高度和它在 同一时
刻 阳 光 下 的 影 长 。 学 生 在 记 录 这 些 数 据 时 就 开 始 产 生 问
国人为什 么 “ 赢在起点 , 在终点 ”了呢?结论是 :中国 输
孩子 得意地说 : “ 我今 天 向老 师提了一个问题 ,老师 没有
回答 出来 !”那家 长会 像孩子一 样得意 ,会 喜形 于色。可
是 如 果 中 国的 孩 子 回 来 对 家 长 说 他 提 了 一 个 问题 把 老 师 难
住 了 ,绝 大多数家 长会 斥责孩子 或在孩子面前把 老师批评
题 情 境 , 以便 唤 醒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学 习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 于实践 ,教材 中的问题 大部 分都是 简单化 的问题 ,为 了使学 生更好地 了解思考方 法 ,
提 高学 生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我 善 于 发 现 和 挖 掘 生 活
龄越大 ,年级 越高 ,问题越 少 ;美 国衡 量教育成功 的标准
的一 无 是 处 。
我 们 不 禁 要 问 ,现 在 学 生 为 什 么 不 提 问 了?
堂课确定 的教 学问题解决 了 ,这堂课 的任务也就完 成 丁: 而在美 国呢?美国人认 为 ,教育 的追求 应该是诱发 问题的 教育 ,是学生 问老师答 ,再 问再答 ,再 』 发更多更 深的问 ; 】
题 ,甚 至 是 超 过 老 师 回 答 能 力 的 问题 。 我 们 的教 育是 学 生 带 着 问 号 走 进 课 堂 ,带 着 句 号走 出 课 堂 美 国 的 教 育是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走 进 课 堂 ,然 后 是 带 着 满 脑 子 的 问 题 ( 新 或
造 成 目前学生 不愿提问 的 因是多方面 的。我们 的教
能 正 确 回答 了 ,这 堂 课 还 有 上 的 必 要 吗 ? 为 什 么 你 们 的 课 不 是 学 生 问 老 师 答 ,学 生 问学 生答 ? 从 这 个 不 同 的 反 应 中 ,我 们 应 该 反 思 ,我 们 的教 育 追 求 的 是 什 么 ? 我 们 的 教 育 一 直 都 是 消 除 问 题 的 教 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