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训练讲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0 河流地貌
主题10河流地貌真题体验(2018・全国文综I)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丁3>丁0>丁2>片。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
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A正确。
由于片、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这三处沉积。
B、C、D错误。
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故选A。
第3题,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故选Do(全国文综II)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4〜6题。
Hk^E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4.C5.B6.B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河流地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难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河流地貌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学习河流地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河流是如何形成地貌的吗?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理论讲解(1)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流侵蚀、沉积等。
(2)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
(3)讲解河流地貌的类型:河谷、河漫滩、三角洲等。
3.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黄河等河流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河流地貌类型,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3)小组分享: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实践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边河流地貌,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河流地貌的知识。
2.结合所学,分析家乡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六、教学反思1.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难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平时看到的河流,它们不仅仅是水流那么简单,它们还能塑造出独特的地貌。
你们知道河流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地形地貌的吗?生(齐声):不知道,老师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师:当然可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1精讲之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p 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p 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一样吗?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p 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此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开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讨论后答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侵蚀。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河流地貌的发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河流地貌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河流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河流地貌的图片、实物等教具;3. 测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对话引入: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学生对河流地貌的了解程度,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河流地貌。
2. 导入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如「什么是河流地貌?」「你们听说过哪些有名的河流地貌?」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河流地貌的特征:通过PPT等教具,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和特征,如河谷、冲淤平衡、气候、地质等。
2. 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结合具体地理实例,讲解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冲积平原、峡谷、三角洲等。
3. 河流地貌的演变:简要讲解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河流的侵蚀、冲淤平衡和沉积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河流地貌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2. 全班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组的汇报提出补充和互动的问题。
四、巩固与延伸(15分钟)1. 教师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化重点知识点的记忆,解答学生的疑惑。
2. 拓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材料或自主学习任务,如阅读一篇相关的地理杂志文章,撰写一份针对某个地理问题的报告等。
高中地理1.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答案 (1)盐度由小变大;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 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
(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 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等。
(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 地势低平;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 口三角洲。
(4)泥沙淤积增,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 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
B 组·能力提升练 (2019·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 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 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 此完成 8~10 题。
5.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解析 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 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黏粒,来源 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故选 C。
答案 C
7.(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也是该 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 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 世纪 70 年代, 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 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 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2023年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作业训练
2023年高考地理《河源地貌的发育》课后作业训练一、选择题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
据此完成1~3题。
1.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2.图中河段( )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3.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1.B 2.C 3.B [第1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第2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
第3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
](2019·太原模拟)下图示意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
读图,完成4~6题。
4.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D.中下游5.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6.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农业用地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D.住宅用地4.D 5.A 6.C [第4题,该图西侧较浅,多沉积物,东侧较深,无沉积物,可判断其河漫滩的河床剖面图,河漫滩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高中地理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叫下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侧蚀。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发育初期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横剖面呈槽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它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4)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2)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多呈条带状。
(3)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冲积平原,因为此处不仅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疑难突破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剖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相同点:都属于河流地貌;他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的具体过程不一样: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共同作用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是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形成的典型的地貌类型不一样: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来。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堆积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自上而下由三部分组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2.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剖析: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的在集水面积和横剖面上存在着差异,主要差异如下表4-5:表4-5 不同发育时期河谷的特征发育时期集水面积横剖面发育初期河谷小“V”字形成熟期河谷大槽形3.三种类型冲积平原剖析:三种类型冲积平原的比较如表4-6:表4-6 三种类型冲积平原的比较位置形成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坡度较大较狭长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多个废弃河漫滩连接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处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广阔4.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条件剖析: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条河流共同冲积而形成的。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C.冰川堆积D.海浪侵蚀2.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B.平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1题,河流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
由图可知,河流阶地的物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形成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与风力、冰川、海浪等外力侵蚀作用无关,B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南岸阶地地势高,主要是南岸地壳抬升作用较强,南岸阶地沉积层厚度略小于北岸,故南岸的堆积作用较弱,A项错误。
平水期流量稳定但流速较慢,对河岸冲刷相对较弱,B项错误。
洪水期过后,因大量泥沙淤积使得河漫滩增高,C项正确。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河水流向,且河水东流可能会造成南岸侵蚀后退,D项错误。
2.C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是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
读天然堤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A.黄河中游B.黄河下游C.长江上游D.长江三角洲4.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B.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C.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D.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3题,天然堤应分布在地势平坦,流速小,有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
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多形成河口三角洲,不易形成河漫滩;黄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最容易出现天然堤。
第4题,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天然堤。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等,但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较为陌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
1.对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了解;
2.掌握一定的地图阅读和解析能力;
3.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河流地貌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河流地貌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2.教学难点:
(1)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针对某一河流地貌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2.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他们的进步和不足;
(2)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河流地貌的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河流地貌的短视频,展示河流地貌的美丽和壮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地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河流地貌的欲望。
学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训练讲义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号120200761读图甲和图乙,完成第1~2题。
1. 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 •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 图乙中示意的河谷形态出现在河流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第1题,初期河谷呈“ U'型,地质作用为冰川侵蚀作用,后来经流水下切作用形成“ V'型 谷。
第2题,河谷较宽,两侧有冲积平原,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对应④处。
答案:1.C2.D3. 在图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4.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3题,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
在河流弯曲处 ,凹岸受河水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图中②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第 行。
答案:3.B 4.C 读图,完成第5~6题。
5. 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5 0004题,①④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 ,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图甲 R 河流某处河谷横剖面示意图H/m 图乙 R 河流纵剖面与河谷形态示意图A. 甲一a—侵蚀一兴建深水港B. 乙一a—堆积一种植农作物C. 甲一c—堆积一兴建仓库D. 乙一c—侵蚀一修筑防护堤6. 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应走的航线是()A.a线或b线B.b线C.c线D.a线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乙对应a处,甲对应c处。
乙岸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明显,可种植农作物。
甲岸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第6题,从下游往上游航行,为逆流,应选择水流速度较慢的一侧。
答案:5.B 6.D(2013 •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特别提醒]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
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但是,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因此自上游到下游,堆积物的颗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细。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在河流的上游,以侵蚀搬运为主,因而没有堆积地貌发育。
(×) 2.干旱地区几乎没有河流堆积地貌出现。
(×) 3.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流水侵蚀无关。
(×) 4.山区的聚落选址多选在河谷中高于洪水位的平地上。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的地貌名称为V形谷,它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或河流发育的初期,其特点是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2.图C为槽形河谷,它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河谷特点是宽而浅。
3.D的地貌名称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它一般分布于山前。
4.E的地貌名称是三角洲,它一般分布于河流入海(湖)口处。
5.图F中河流的侵蚀和堆积规律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G中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黄河为什么在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提示]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水的含沙量和水的流速等因素有关。
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水含沙量大,在流速减缓时泥沙容易淤积下来;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黄河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2.歌曲中的“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试分析为什么汾河平原成为村庄密集地区。
[提示]汾河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例1](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解析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解析4.3 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以下图 ,比拟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 ,答复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cC.①—c ,②—b ,③—aD.①—c ,②—a ,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D 2.A解析:在河流上游 ,由于水流速度较快 ,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 ,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 ,水流速度下降 ,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 ,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 ,水流速度最慢 ,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 ,河谷最浅最宽。
3.扇三角洲(如以下图)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下面对扇三角洲特征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河流入海口 ,地势落差小 ,没有推动冲积物由高处向低处的动力 ,所以扇三角洲一般不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以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河流的()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 ,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而成。
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④①答案:C解析: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 ,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 ,凹岸为侵蚀岸 ,凸岸为堆积岸;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以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
据此答复6~7题。
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 ,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受断层的制约 B.侧蚀作用明显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这里山高水深 ,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 ,不易发生洪涝C.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答案:6.B 7.D解析:第6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区地势平坦 ,水流速度很慢 ,故侧蚀作用强烈 ,导致河流曲折多弯。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教案讲义:河流地貌的发育(解析版)
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的发育0102预习导学1.西津渡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邻长江,形成于三国时期,至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
西津渡曾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长江与大运河在此交汇,但从明末清初开始,镇江段河道受地质水文变化的影响,渡口被泥沙淤埋,逐渐变成陆地,曾经喧嚣的古渡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
京杭大运河与滚滚长江在西津渡不远处交汇,造就了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功能。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都是因渡而生,记录了镇江城市靠江而兴的历史文脉。
走在西津渡的小码头街,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辙痕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
历史的木门被 " 吱呀 " 一声推开,承载着江南古韵和津渡繁华的岁月记忆,好似被时光流水里一句响亮的 " 上船喽 " 陡然唤醒。
" 这里就相当于候船室。
" 在待渡亭前,原西津渡文化发展公司文史办主任张峥嵘介绍," 曾几何时,江水就从下面流过。
清代以后,因淤泥上涨,河岸逐渐北移。
如今,这里距离长江 300 多米。
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还有一所救生会旧址。
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古代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
张峥嵘介绍,西津渡的救生会比世界创设最早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救生组织提前了 84 年,较英国皇家救生会要早出188 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救生组织。
走进救生会旧址,庭院中放置着一艘救生船,通体都被涂成醒目的鲜红色。
船头上金锣高悬旗帜飞扬,还悬挂着一面造型独特的虎头牌。
这是参照原貌缩小比例仿制的,依稀可见当年的威武壮观。
直到民国时期,大型汽轮取代传统木船以后,救生会才逐渐完成了历史使命。
时光荏苒,江水远去,如今的西津渡口,已不见当年人来货往红船如梭的景象。
但以济渡救生为内核的慈善文化,却一直传承了下来。
2.虎跳峡蜿蜒曲折的硕曲河在崇山峻岭中向南流淌,与定曲河在古学乡汇合后,终于在奔子栏汇入了金沙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高中地理.河流地貌
的发育课后训练讲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导学号12020076读图甲和图乙,完成第1~2题。
图甲R河流某处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图乙R河流纵剖面与河谷形态示意图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示意的河谷形态出现在河流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第1题,初期河谷呈“U”型,地质作用为冰川侵蚀作用,后来经流水下切作用形成“V”型谷。
第2题,河谷较宽,两侧有冲积平原,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对应④处。
答案:1.C 2.D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读图,完成第3~4题。
3.在图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4.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
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河水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图中②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第4题,①④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行。
答案:3.B 4.C
读图,完成第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堆积—种植农作物
C.甲—c—堆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应走的航线是()
A.a线或b线
B.b线
C.c线
D.a线
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乙对应a处,甲对应c处。
乙岸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明显,可种植农作物。
甲岸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第6题,从下游往上游航行,为逆流,应选择水流速度较慢的一侧。
答案:5.B 6.D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完成第7~8题。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第8题,金刚石堆积物是由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甲地上游,排除A、D两项;金刚石是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7.B8.B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0.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9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状分布在山脚下,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
第10题,根据聚落选址的原则,聚落应选在河流上游、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的地方。
导学号12020077牛轭湖是因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而得名,是随着河流河曲的不断发育而形成的。
,完成第11~12题。
11.牛轭湖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地壳抬升
C.流水堆积作用
D.地壳下沉
12.下列地理事物与牛轭湖形成最相似的是()
A.“V”型河谷
B.槽型河谷
C.冲积扇
D.沙丘
解析:第11题,受流水惯性的影响,一般河流的凹岸容易被侵蚀,牛轭湖的形成和流水的凹岸侵蚀有关。
第12题,“V”型河谷体现流水的下蚀,槽型河谷主要体现为河流的侧蚀;冲积扇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沙丘主要体现风力的堆积作用。
答案:11.A12.B
(2016·江苏南京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
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14.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①紧邻矿产资源②沿河流建设③紧邻农业区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3题,从题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很容易选择A。
第14题,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13.A14.D
15.关于聚落分布与河流地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冲积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冲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解析:平原虽然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
答案:A
16.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完成下列问题。
(1)A处谷地,是型谷,由作用形成。
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
补给。
(2)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作用,C地为作用,D地为
作用。
(3)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4)河口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答案:(1)“U”冰川侵蚀冰川融水
(2)侵蚀搬运沉积
(3)D
(4)与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受侵蚀,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最终与左侧相连。
17.(研究性学习)“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结合某同学搜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指出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意义。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
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
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
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
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地势平坦,适宜居住。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利于生产、生活取水;交通运输便捷。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