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景深
摄影中的景深掌控技巧
摄影中的景深掌控技巧景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画面的清晰度以及背景的模糊效果。
正确地掌握景深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主体,营造出艺术感和空间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摄影中的景深掌控技巧。
一、光圈的选择光圈是控制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广义上,光圈是决定摄影画面中清晰度范围的因素,小光圈(大光圈值)会使主体和背景都保持清晰,而大光圈(小光圈值)则会产生浅景深效果,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
要根据拍摄主题和画面效果来选择光圈。
在人物摄影中,如果想突出人物,可以选择大光圈,使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
而在风景摄影中,一般会选择小光圈,以保证整个景物都能保持清晰。
二、焦距的选择焦距也是控制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拥有宽广的视角,景深较深;中焦距镜头(标准镜头)广泛应用于人物摄影,能够呈现真实的视觉效果;而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则具有较浅的景深,适合突出被摄主体。
因此,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镜头。
在风景摄影中,使用广角镜头可以将整个景物纳入画面,展现广袤的空间感。
在人物摄影中,使用标准镜头能够更好地还原人物的真实形态。
而在拍摄远处主体时,使用长焦距镜头可以突出主体。
三、与拍摄距离的关系拍摄距离也会影响景深的表现。
当镜头距离被摄主体较近时,景深相对较浅;而当镜头离被摄主体较远时,景深相对较深。
因此,在摄影中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
如果想要突出被摄主体,可以近距离拍摄,以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
而如果想要保持整体清晰,可以适当调整拍摄距离,让景物和主体都能够保持清晰。
四、利用景深来营造效果景深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保持整体画面的清晰度,还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视觉效果。
通过合理控制景深,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突出主题。
一种常见的技巧是利用浅景深来实现焦点转移。
通过将焦点放在画面的某个局部,其他部分都虚化,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被摄主体。
这种方式在拍摄人物或者小品类的摄影中经常使用。
另一种技巧是利用深景深来表现广阔的空间感。
控制景深的方法
控制景深的方法景深,一般是指在照相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能够取得清晰图像时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换句话说,在照相机聚焦完成之后,焦点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景深。
控制景深范围的大小,就如同控制了画面中主体、背景和环境的关系,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获得不同的拍摄效果。
景深是摄影必备技能之一,对照片呈现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浅景深,指画面中焦点前后的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小,在景深范围之内的景象会清晰呈现,而在景深范围之外的物体会虚化模糊,从而让主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让次要的物体虚化隐去。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浅景深带来的虚化模糊效果可以用来简化杂乱的背景,适用于拍摄人像、野生动物、植物、静物或产品等题材。
由于前景和背景景物大都虚化,画面会给人带来一种梦幻的感觉,具有飘渺迷离的表现力。
深景深,即画面中焦点前后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大,画面中的大部分元素都清晰可见,经常用于拍摄风景题材。
前后风景都清楚、真切,给人一种真实、逼真的感觉,具有赏心悦目的表现力。
深景深效果还适用于街拍和集体照等。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控制景深的方式有3种。
第一种是光圈控制法,光圈越大(光圈数值越小,如F2.8),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数值越大,如F22),景深越深。
大光圈的特点就是获得浅景深,虚化背景,令画面朦胧,让主体剥离出来。
而小光圈则会让主体以外的前景和背景保持清晰,不容易模糊,达到深景深效果。
第二种是焦距控制法,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当我们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可以压缩空间的纵深感,填平前后景的距离,使背景虚化,达到浅景深效果。
反之,用广角镜头拍摄,拍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但会夸大前景与后景的空间距离感,使画面四周发生畸变,达到深景深效果。
第三种是拍摄距离控制法,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浅;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当我们靠近拍摄主体时,主体与相机的距离拉近,而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比例变大,导致背景在景深范围之外,会形成浅景深效果。
控制景深的技巧
控制景深的技巧景深是摄影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照片中清晰的范围,通常通过光圈大小和对焦距离来控制。
掌握好景深的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照片。
首先,要了解景深的基本原理。
景深受到光圈大小、焦距和摄影机与物体间的距离影响。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焦距也会影响景深,长焦距会使景深变浅,短焦距会使景深较深。
物体与摄影机的距离越远,景深会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因此,通过控制光圈、焦距和对焦距离来控制景深是摄影中常用的技巧。
其次,要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景深的技巧。
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练习使用不同的光圈和焦距,观察不同景深下的照片效果。
特别是在拍摄肖像和风景照时,不同的景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逐渐积累经验,对景深的把握就会更加自如。
另外,要善于利用对焦技巧来控制景深。
在照片中,选择一个主体进行对焦,可以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从而突出主体。
这是肖像摄影中常用的技巧。
而在拍摄风景照时,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和适当的焦距,使整个景深都保持清晰,呈现出更加立体和丰富的画面。
还有,要注意光线和背景的影响。
光线柔和的时候,景深会显得较深,而在强光的情况下,景深会显得较浅。
此外,背景的选择也会对景深产生影响。
选择具有层次感的背景,可以增加照片的深度,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要不断地尝试创新,挑战困难。
掌握好景深的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式和技巧,挑战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主题,可以帮助摄影师不断提高对景深的把握能力,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照片。
总之,控制景深是摄影中的一项重要技巧,通过掌握好光圈、焦距、对焦技巧以及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可以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照片。
希望以上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在摄影中能够灵活运用景深技巧,拍摄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如何控制景深
如何控制景深一、景深基本理论:通俗地说,景深是用来表示照片中对焦点前后影像清晰范围的术语。
镜头只能聚焦在一个点上,这就是照片中最清晰的区域。
然而,巧妙的利用景深,你可以控制照片中的不同区域的清晰范围以适应你的拍摄主题。
景深的范围在决定照片的最终效果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灵活运用景深可以使背景失焦进而把主题形象突出出来,或者使整个场景从前到后的范围都非常清晰。
无论你使用什么类型的相机,掌握景深的原理以及如何控制景深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
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
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段落中我们就会接触到。
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
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
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
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一张照片,有时候需要远近景物都清楚,有时却不需要。
比如拍摄现场的背景杂乱,又不可能另选背景,这时候就需要把背景拍模糊。
有时为了获取特殊效果,则需要把前景拍模糊,甚至把画面中的主体拍模糊。
这种使画面中远近景物都清楚,或一部分景物模糊一部分景物清楚的做法,主要靠景深控制取得。
景深大,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大;景深小,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小,便于强调有虚有实的效果。
我们估且把被摄场景看作是由距离镜头远近不同的无数小点组成的,在镜头对焦平面的点,可以精确聚焦,形成清晰的影像;不在这一平面上的点,则不能清晰聚焦,它形成的影像不是清晰的点,而是比较模糊的圈。
只要这些模糊的圈不超过规定大小,眼镜还可以将他们看成是一些点,它们所形成的影像,也就算做清晰的。
这个远近清晰范围,在上面提及的景深之内。
摄影中的景深控制技巧与应用大全
摄影中的景深控制技巧与应用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捕捉瞬间的画面,展现出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故事。
而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图像中的前景、中景和背景都能否清晰地呈现。
掌握景深控制技巧可以让你的摄影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摄影中的景深控制技巧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光圈的选择光圈是影响景深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圈的大小影响着透视感和景深的范围。
通常,较大的光圈(小光圈值)能够创造出较浅的景深,使被摄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而较小的光圈(大光圈值)则能够呈现较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清晰可见。
因此,在不同的摄影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是根据需求来决定景深的一个重要步骤。
二、焦点的调整焦点的位置也会对景深产生影响。
在摄影中,焦点是指镜头聚焦的主体或者感兴趣的区域,如果将焦点设置在较近的位置,被摄主体近处将会清晰,而背景则会模糊。
相反,如果将焦点设置在较远的位置,背景会更加清晰,但近处的物体则会变得模糊。
通过调整焦点位置,可以达到控制景深的效果。
三、镜头的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对景深产生不同的影响。
广角镜头通常拥有较大的景深范围,可以在保持整个画面清晰的同时,增加环境的丰富感。
而长焦镜头则由于其较小的景深范围,更适合用于突出主题并创造出背景虚化效果。
因此,在拍摄时选择合适的镜头也是控制景深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前景与背景的布局将前景和背景合理布局也是一种有效的景深控制技巧。
通过在拍摄中加入近处的物体作为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同时,如果背景中有引人注目的元素,也可以将其作为背景构图的一部分,通过适当的调整来控制景深。
前景与背景的布局不仅能够增加视觉上的吸引力,还能够对景深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远景与近景的对比通过巧妙地将远近景物进行对比,也可以在视觉上增加景深的感知。
在照片中,远处的物体通常会呈现较小的尺寸和模糊的细节,而近处的物体则会更加清晰且具有较大的尺寸。
利用这种对比,可以有效地创造出景深效果,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景深控制的名词解释
景深控制的名词解释景深控制是指摄影中的一种技术,用于控制摄影作品中前景和背景的清晰程度。
在摄影中,景深是指在一幅照片中能够保持清晰度的区域范围。
景深控制的目的是使摄影作品中的主体更加突出,同时使背景模糊,从而达到突出主体、凸显主题的效果。
在摄影术中,景深是利用光学原理实现的。
它与三个因素有关: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
焦距是指镜头的焦点到画面上物体的距离,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光圈是指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同时,拍摄距离也会影响景深的深度,距离物体更近,景深更浅;距离物体更远,景深更深。
景深控制可以通过调整上述三个因素的组合来实现。
当需要突出主体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并且尽可能将主体与背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能够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相反,如果希望整个画面都清晰,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并且将主体与背景尽量靠近,这样能够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
景深控制不仅仅是在摄影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影、视频制作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控制景深,导演可以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特定的区域,突出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同时减少背景的干扰,使观众更加聚焦在主要内容上。
这种景深控制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或视频时能够更加专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
此外,景深控制还可以用于创造艺术效果。
通过控制景深的深浅,摄影师可以创造出模糊的背景和清晰的主体之间的对比,从而使作品更加饱满有力。
在人像摄影中,利用浅景深可以突出人物的眼神、表情等特征,增强照片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而在风景摄影中,通过深景深可以展现出整个场景的美感和细节,使得观众感受到宏伟而壮美的自然景观。
总之,景深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摄影技术,通过调整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因素,摄影师能够控制画面中前景和背景的清晰程度,突出主体、凸显主题,在摄影作品中创造出各种艺术效果。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以及控制景深大小的3个因素
光圈不是只有负责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的强弱,它还掌 握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景深”。所谓的景深,指的 就是拍摄主体前后的清晰程度。景深越浅,背景就
会越模糊,而主体就会被突显出来。景深越深,则背景 与主体都会变的清晰。控制景深大小的因素有三个:光 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例如光圈F4 的景深会比F8浅。大光圈能够让背景模糊化, 更加将模特儿突显出来。较小的光圈会使得景深较深, 凌乱的背景会对模特儿造成不必要的干
以画面中第二棵树为对焦主体,由于前景深比后景深来 的浅,所以画面中第一棵树模糊的程度比第三、四棵树 还要来的严重。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前景深较浅的
原理,让观看者的视觉集中在成为对焦主体的第二棵树。 景深的控制往往左右了一张相片的视觉效果,通常我们 拍人像会使用大光圈,以浅景深的方式来突显出
人物的神韵。而拍摄风景则使用小光圈,用较深的景深 来表现出画面整体的清晰感。左图大光圈所造成的浅景 深能够让拍摄主体显得更为醒目,适合用来拍摄人
越浅。利用相同焦距拍摄,当拍摄者更接近被摄物时, 拍摄主体的背景也会更加模糊。 移动机位 即使使用相同的焦段 也有不同的效果此外,在 被摄物前
方的景深,我们称为前景深。而被摄物后方的景深,则 称为后景深。通常前景深会比后景深来的浅,前景深的 范围大约是对焦点前 1∕3部分,后景深的范
围则为对焦点后的2∕3部分左右。所以当拍摄有纵深感的 相片时,对焦点应该要选择较前方的位置。如此一来, 才能连带让对焦点后方的景物也显得清晰。
扰。 左图采用F4光圈拍摄,右图采用F8光圈拍摄焦距:焦距 越长的镜头,所形成的景深也会越浅。此外,就算是相 同的光圈值,镜头焦距越长,所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的景深将会越浅。同样使用F2.8的光圈,并且让拍摄主体 大小相同时,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让景深显得更浅,背景 看起来会更加模糊。 左图采用27-7
摄影景深知识:景深调控,构建画面韵动感
摄影景深知识:景深调控,构建画面韵动感摄影是一种艺术,而景深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
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拍出来的照片的整体感觉和韵动感,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了解景深知识和掌握景深调控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1.什么是景深?景深是指在一张照片中,能够呈现出清晰的焦点范围。
也就是说,在照片中,能够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区域就是景深范围。
在图像中,除了焦点部分,前后部分还有模糊的区域,可以利用景深调控来进行创作。
2.景深如何控制?在摄影中,景深是由光圈和焦距共同决定的。
光圈越大,景深范围就越小,容易体现主题,传达画面信息;光圈越小,景深范围就越大,所以,对于景深的控制,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进行设置。
同时,调整焦距也能够产生不同的景深效果,更远的景深也会更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焦距对场景的远近等条件进行创作和拍摄。
不同摄像机有不同的操作性能。
有些高级摄像机可以使用自动和手动对焦,并提供一定程度的景深预览功能。
此外,还有提供景深参考线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景深。
3.如何构建画面韵动感?景深的掌控会直接影响画面的韵动感。
合理构建画面的韵动感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方法,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画面韵动感构建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视角的选择。
不同的视角对于场景的呈现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比如,站在一个高处拍摄场景,就能够在视觉上放大场景景深、距离感和立体感。
而站在低处拍摄场景,可以透过前景营造一种更具有浓厚动感的效果。
其次,需要注意构图的规律与风格。
一般而言,构图的规律有神秘感、对称感、平衡感和节奏感等。
而风格上可以包括光影、色彩、形状和纹理等方面的呈现。
通过对这些规律和风格的把握,可以让画面在美感和韵动感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和体现。
最后,需要注意画面的运用特效等元素。
比如虚化、磨皮、色调等技巧,他们的运用可以对画面的颜色、清晰度和色调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构建画面韵动感时一定要适度使用,以免失去主题和平衡。
一、景深控制技法
景深范围大 景深范围小
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新兵》
《水兵的丰采》
《佛家弟子》
《初梦人生》
《打鱼归来》
《泛舟》
2.利用小景深使画面产生空间透视感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将焦点对在前景的主体上,让模糊的远景在画面上产 生空间透视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对主体的干扰作用。
利用小景深使画面产生空间透视感
利用小光圈、广角镜(短焦距镜头)使画面景深扩大
《东方明珠》
《上海外白渡桥》
《广西龙胜梯田》
《广西德天瀑布群》
《云南玉龙雪山》 《巍巍长城》
《山村菜花香》 《婺源月亮湾》
《南瓜丰收》
《帝王企鹅》
《看戏》
《欢乐的节日》
(四)控制景深的调焦方式
1.选择性调焦法 选择性调焦是景深运用的一种方法,获得小景深的主要方法就是开大光圈, 并仔细向所要突出的物体调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杂乱的物体变得模糊而不 可辨认,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空间陪衬主体。 2.定点对焦法 定点对焦是对拍摄运动物体对焦的方式。就是事先找准某一替代物作为聚 焦的对象,并确信所想拍摄的运动物体一定会出现在这一物体的位置上,也就 是与欲拍摄的运动物体同处在景深范围之内,等运动的物体一进入需要拍摄的 位置,就可以全神贯注地抓取精彩瞬间,从而省去了对焦的过程。 3.区域对焦法 根据景深的原理我们知道,只要拍摄时的镜头焦距、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 相对固定以后,景深范围也就确定了。区域对焦法主要适合拍摄一些没有固定 规律运动的物体,但这一运动的物体的活动范围是可以把握的,这样就可以利 用确定一定的景深范围的原理,随时将运动在这一范围中的物体拍摄清晰。
《白鸽》
《小伙伴》
3. 利用小景深起引导视线作用 拍摄时也可以将焦点对在中景的主体上,让前景和背景同时模糊,这时给 人带来的感觉就如同看东西时盯着中景上的主体形成对主体的一种明确的视线 引导作用。
有效控制景深的几种方法
有效控制景深的几种方法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的大小与景深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我们在同等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利用光圈来调节景深,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需要减少景深虚化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大光圈,在需要增加景深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小光圈。
2、利用摄距控制景深
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摄距越近,景深越短,摄距越远,景深越长。
有时候我们利用长焦镜头和大光圈来拍摄时,如果希望再缩短景深,就只能在不影响构图的情况下,再通过缩短摄距来达到最理想的景深效果。
3、利用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控制景深
相同光圈和摄距的情况下,主体物与背景的距离越远,景深就会越小,主体物与背景的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大。
4、运用后景深长于前景深的原理控制景深
在摄影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摄影者应针对景深的形成特点充分利用前、后景深,一般可以通过对焦点的选择来充分利用景深,如果拍摄人物的半侧面特写,我们就需要将焦点锁定在靠近镜头的眼睛上了,因为根据后景深长于前景深的原理,我们只有将焦点锁定在靠近镜头的眼睛上,才不会浪费后景深,从而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控制景深的三种方法
控制景深的三种方法
控制景深是在摄影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焦距、光圈大小和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来控制景深。
以下是实现景深控制的三种方法:
1. 调整相机的焦距:较长的焦距可以缩小景深范围,使前景和背景模糊不清,而较短的焦距则可以扩大景深范围,让前景和背景都保持清晰。
因此,通过选择不同的焦距可以达到不同的景深效果。
2. 调节光圈大小:光圈大小可以影响景深的深度,较小的光圈(大F值)可以扩大景深范围,使前后景物都保持清晰;而
较大的光圈(小F值)则可以缩小景深范围,使被摄对象清
晰而背景模糊。
因此,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可以改变景深的效果。
3. 调整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景深的范围。
当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较近时,景深范围较窄,而当二者距离较远时,景深范围较宽。
因此,通过调整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可以改变景深的效果。
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或者结合使用,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创作目的来控制景深,以实现摄影作品中的焦点和视觉效果。
两种控制景深的方法
两种控制景深的方法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设置来控制,以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不同的景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感觉。
本文将会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来控制景深。
1.光圈调节光圈是相机镜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了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大小。
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景深的效果。
一个较大的光圈(较小的F值)会使得景深较浅,只有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而一个较小的光圈(较大的F值)会使得景深较深,主体和背景都可以清晰呈现。
调整光圈的大小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主题是什么,以及他们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如果主题非常突出,并且我们希望突出强调它,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来创建一个浅景深,这样主题就可以与背景分离开来。
相反,如果我们希望拍摄出更多的细节或整个场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光圈,从而创建一个深景深。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镜头的参数。
在低端镜头中,由于设计和技术的限制,远光圈(小F值)往往会导致图像的边缘部分出现模糊和失真现象。
因此,我们在选择光圈大小时需谨慎,避免使用过大的光圈而导致画质下降。
2.焦距调节焦距是指镜头的观察角度,它取决于镜头的具体设计参数。
调节焦距可以改变景深的效果。
一个较短的焦距(广角镜头)会产生较深的景深,使得前景和背景都能够清晰呈现;而一个较长的焦距(长焦镜头)会产生较浅的景深,只有主体部分清晰,背景会出现模糊效果。
选择焦距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拍摄主题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传达的信息。
广角镜头适用于需要表现空间感和环境的场景,如风景摄影和街头拍摄;而长焦镜头适用于需要突出主题和细节的场景,如人像摄影和运动拍摄。
此外,焦点距离(镜头对焦主体的距离)也会影响景深。
当焦点距离较远时,景深较浅;而当焦点距离较近时,景深较深。
所以,在进行拍摄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焦点距离与景深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焦点。
总结:控制景深是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调整光圈和焦距这两个参数,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感觉和效果的景深。
景深的控制技巧
景深的控制技巧
控制景深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光圈的选择:较小光圈(大F值)可以增加景深,可以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而较大光圈(小F值)则会降低景深,使得焦点范围更为窄小,只有一个特定距离的物体能够清晰呈现。
2.焦距的选择:较长焦距可以降低景深,使得背景模糊,前景物体更加突出;而较短焦距则会增加景深,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
3.取景角度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取景角度可以通过改变景深的感觉。
例如,采用低角度拍摄可以使得前景物体更突出,而采用正面或高角度拍摄则可以使得前景和背景都能够清晰呈现。
4.物体的位置选择:将前景、中景和背景物体布置在不同的距离上,可以使得景深更为明显。
将感兴趣的物体放在前景,将不重要的物体放在背景,可以增加景深的效果。
5.使用特殊镜头:一些特殊的镜头,如鱼眼镜头、倒置镜头等,可以使得景深产生特殊的效果。
使用这些镜头可以创造出非常显著的景深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照片效果。
如何控制景深
如何控制景深一、景深基本理论:通俗地说,景深是用来表示照片中对焦点前后影像清晰范围的术语。
镜头只能聚焦在一个点上,这就是照片中最清晰的区域。
然而,巧妙的利用景深,你可以控制照片中的不同区域的清晰范围以适应你的拍摄主题。
景深的范围在决定照片的最终效果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灵活运用景深可以使背景失焦进而把主题形象突出出来,或者使整个场景从前到后的范围都非常清晰。
无论你使用什么类型的相机,掌握景深的原理以及如何控制景深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
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
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段落中我们就会接触到。
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
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
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
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一张照片,有时候需要远近景物都清楚,有时却不需要。
比如拍摄现场的背景杂乱,又不可能另选背景,这时候就需要把背景拍模糊。
有时为了获取特殊效果,则需要把前景拍模糊,甚至把画面中的主体拍模糊。
这种使画面中远近景物都清楚,或一部分景物模糊一部分景物清楚的做法,主要靠景深控制取得。
景深大,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大;景深小,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小,便于强调有虚有实的效果。
我们估且把被摄场景看作是由距离镜头远近不同的无数小点组成的,在镜头对焦平面的点,可以精确聚焦,形成清晰的影像;不在这一平面上的点,则不能清晰聚焦,它形成的影像不是清晰的点,而是比较模糊的圈。
只要这些模糊的圈不超过规定大小,眼镜还可以将他们看成是一些点,它们所形成的影像,也就算做清晰的。
这个远近清晰范围,在上面提及的景深之内。
风景摄影中的景深控制方法
风景摄影中的景深控制方法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可以将美丽的风景永久地定格在画面中。
而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画面中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清晰度和模糊度。
掌握景深的控制方法,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风景摄影中常用的景深控制方法。
一、充分利用光圈光圈是控制景深的重要参数之一。
较大的光圈(小光圈值)可以使景深较浅,背景模糊,突出主体;而较小的光圈(大光圈值)可以使景深较深,整个画面清晰。
在风景摄影中,如果想突出某个特定的景物,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值,将焦点放在该景物上,使其清晰,而其他景物则会模糊起来,形成明暗对比。
如果想要整个画面都清晰,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值,使整个画面都处于焦点范围内。
二、合理选择焦距焦距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短的焦距可以使景深较深,整个画面清晰;而较长的焦距则会使景深较浅,背景模糊。
在风景摄影中,如果想要突出远处的山峰或者建筑物,可以选择较长的焦距,将其放大,同时背景会变得模糊,突出主体。
如果想要拍摄广阔的风景,可以选择较短的焦距,使整个画面都清晰可见。
三、使用远景远景是风景摄影中常用的景深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将远处的景物作为背景,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
远景的模糊度与景深有关,如果想要突出主体,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值和较长的焦距,使远景模糊,从而突出主体。
同时,远景也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四、使用近景近景也是风景摄影中常用的景深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将近处的景物作为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近景的清晰度与景深有关,如果想要突出近景,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值和较短的焦距,使近景清晰,而背景则会模糊起来。
同时,近景也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
五、使用三脚架在风景摄影中,使用三脚架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景深。
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使摄影师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值和较长的曝光时间,从而获得较深的景深。
同时,三脚架还可以帮助摄影师进行精确的对焦,确保画面的清晰度。
控制景深的方法
控制景深的方法控制景深的方法1.何谓景深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机要对焦后才能拍摄,理论上照片中只有被准确对焦的部分清晰,焦点前及焦点后的景物会因在焦点以外而显得模糊。
不过,基于镜头、拍摄距离等因素,在焦点前、后仍然会有一段距离的景物能够被清晰显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带,这个清晰的范围便称为景深。
利用景深是拍摄常用的表现手法,景深可以让平面的画面表现出空间感,从而增强照片的欣赏性和表现力。
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点部分才会清晰显示,景深外的地方显得十分模糊;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显得十分清晰,两者体现在画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样。
控制景深的方法2.光圈大小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光圈大小不仅决定了曝光量的多少,它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对于景深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焦距和摄距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通常我们会采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以展现景物的深度。
在拍摄风景照片的时候,也常常采用小光圈,以突出主题,同时也展示更加清晰和广阔的空间感。
在拍摄风光时,面对广阔无垠的空间,使用小光圈可以让画面的清晰度更高,同时,低角度的拍摄可以提升地平线的高度,亦可以让画面的空间感更加鲜明、立体、生动。
控制景深的方法3.焦距长短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景深的大小不仅和光圈大小有直接关系,焦距的长短也是影响景深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短的焦距能够制造出更大的景深,强调周围环境的特点,并摄入更多的环境元素。
长焦距制造出的景深要比短焦距制造出的景深小,从而捕捉到更清晰的特写。
短焦距镜头具有天生的大景深优势,如果再配合小光圈,则画面的景深会更大。
左图使用24-105mm镜头拍摄,配合F11的小光圈,画面的景深范围非常大,无论是近景的花卉还是远处的树木,清晰度都非常高。
利用短焦距的大景深强调环境,可以得到写实意义很浓厚的画面效果。
长焦镜头的光学原理注定其景深天生比短焦距镜头小。
在左图拍摄中,通过使用镜头的长焦端拍摄,将主体花丛拉近,处于背景中的树木草地自然虚化,小景深效果使得主体花丛更加突出,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花丛的花卉上,从而有效凸显了细节。
单反相机的景深控制技巧和调整
单反相机的景深控制技巧和调整景深是指照片中能够保持清晰焦点的区域的深度范围。
单反相机凭借其可调整光圈和焦距的优势,可以灵活控制景深,创造出不同的摄影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单反相机的景深控制技巧和调整方法。
1. 光圈的选择光圈是控制景深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光圈(如f/16)可以使整个场景保持清晰的焦点,适用于风景摄影或者需要前后景都保持清晰的照片。
大光圈(如f/2.8)可以选择性地对焦主题,将背景虚化,创造出艺术性的效果。
因此,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根据拍摄需求来控制景深。
2. 焦距的选择焦距也会对景深产生影响。
长焦距(如200mm)可以缩小景深,使得背景更加模糊。
这在拍摄人像时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而短焦距(如24mm)可以增大景深,适合拍摄广角风景照片。
因此,根据需要特定景深的拍摄,合理选择焦距是非常重要的。
3. 主题与背景的距离主题与背景的距离也会对景深产生影响。
当主题和背景离相机越近时,景深区域越小;反之,当主题和背景离相机越远时,景深区域越大。
因此,通过调整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来控制景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4. 对焦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对焦点也是控制景深的关键技巧之一。
如果对焦点位于主体的较远位置,景深会向远离对焦点的方向延伸;相反,如果对焦点位于主体的较近位置,景深会向接近对焦点的方向延伸。
因此,在拍摄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对焦点。
5. 使用背景虚化滤镜背景虚化滤镜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中更好地控制景深。
这种滤镜可以帮助减少景深,并使背景更加模糊。
但需要注意的是,滤镜并不能完全取代调整光圈和焦距的效果,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6. 注意光线条件光线条件也会影响景深的效果。
在充足的光线下拍摄,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来获得更大的景深。
而在较暗的环境下,可能需要使用较大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以保持足够的曝光同时控制景深。
总之,单反相机可以通过调整光圈、焦距、主题与背景的距离、对焦点的选择等方法来控制景深。
光圈的作用,摄影小干货
光圈的作用,摄影小干货一、控制景深。
控制画面景深是很多人对光圈的第一认识,所以这里就先说光圈控制景深的事情。
关于光圈控制景深大家记住一句话就行: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背景模糊);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深(背景清晰)。
至于原理嘛大家不用去弄懂,记住结论就行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算知道了原理也没啥用。
摄影基础知识:光圈的作用你知道哪些?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
二、光圈影响光量。
光圈影响着镜头的进光量,当快门速度、感光度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镜头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光圈越小,镜头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这个原理很简单,光圈大表示孔径大,那么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自然多,画面也就亮;光圈大表示孔径小,那么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自然少,画面也就暗。
摄影基础知识:光圈的作用你知道哪些?光圈越来越小画面越来越暗。
三、光圈可以虚化前景。
光圈除了可以虚化背景,还可以虚化前景,关于这个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比如前两天在拍荷花的时候,我不仅要背景虚化,呈现出朦胧的背景,我还需要前景虚化,营造出朦胧的前景,所以我稍微把光圈调大些,就能得到一个非常朦胧的前景了。
摄影基础知识:光圈的作用你知道哪些?大家拍摄的场景中铁丝网、栏杆等遮挡的东西,大家可以用稍微大一点的光圈来虚化前景,这样能减少这些遮挡物的干扰。
四、小光圈拍出星芒效果。
当大家拍摄的画面中有光源点,大家可以使用稍微小一点的光圈拍摄,这样能拍出很漂亮的星芒线。
一般来说把光圈缩小到f11或者更小就能拍出不错的星芒效果了,但是这个也要看光源和镜头,有些镜头即使大一点的光圈也能拍出不错的星芒效果。
五、大光圈拍出梦幻光斑大家在拍摄夜景时可以利用大光圈进行拍摄,如果你的背景中有很多光源,那么就会拍出很梦幻的光斑效果。
因为你用大光圈进行拍摄,光圈越大,画面的景深就越浅,那么画面的背景就会变得很模糊,背景中的光源就会变得很散,从而出现梦幻的光斑效果。
另外,光圈大小的不同拍出来的光斑效果也有所差别,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多试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景深?如何控制景深?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结像。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记录得较为清晰。
超过这个范围就不清晰了。
这就是说,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镜头的这种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还有的画面上是只有被摄体清晰而前后者模糊,这些现象都是由镜头的景深特性造成的。
可以说,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景深,将有助于拍出满意的画面。
决定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1、光圈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
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2、焦距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3、物距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
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
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
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大家好,我是鹰笛,带着俺的C700又来这里看望大家了。
今天想要跟大家讨论一下数码相机景深控制的相关问题。
控制景深的能力可以把抓拍者与高级摄影师区别开来对广大数码相机玩家来说,曝光的控制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因为数码相机利用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强大优势已经可以对曝光控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各位玩家不致在这个问题上犯大错误。
但是在景深控制上就不同了,目前还没有数码相机能够智能到接管景深控制的地步,虽然某些相机提供了场景模式来辅助实现这些目的,但这些目的是否能够很好地实现,还与摄影者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考虑到数码相机普遍存在景深过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景深的控制,大家仍须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和技巧。
景深控制的两个例子这里给出两个景深控制的例子。
第一张是拍摄建筑时使用的大景深效果,从图中可以见到,近处的草地和远处的楼房都是清晰的;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第二张是拍摄花卉时使用的浅景深效果,除了花卉主体,背景得到了很好的虚化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花卉主体。
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
但应当保证主体的清晰成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拍摄场合,对于景深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果你在给女孩子拍照片的时候能够把背景拍得跟“化不开的奶油”似的,一定会大受MM称赞的。
考虑到女孩子的肖像权神圣不可侵犯,这里就不贴人像拍摄中的景深控制实例了。
景深控制的相关概念好了,闲话少述,这就进入正题(上面那些算是闲话吗?好像不算耶)。
先介绍几个概念,希望诸位有耐心看下去,因为这些都是景深控制的基础,在此之后就会给出对景深控制的技巧性的指导。
这里考虑一个极度简化的镜头体系,即单凸透镜系统。
1、焦点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叫做焦点。
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焦距。
2、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
当弥散圆的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模糊的,换言之,影像对应的物体落在景深范围以外。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在数码相机的CCD系统中,一般使用对角线的1/1500为容许弥散圆的大小。
3、景深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这就是说,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景深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前景深:DL1=FdL2/(f2+FdL)后景深:DL1=FdL2/(f2-FdL)景深=前景深+后景深式中F为光圈数值,f为镜头焦距,L为拍摄距离,d为容许弥散圆直径。
我们回过头去计算一下开篇的两幅照片的景深大小。
使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Olympus C700UZ,其CCD的大小约为6*4.5mm,对角线长度为7.5mm,允许弥散圆直径为d=7.5/1500=0.005mm=5*10-6m。
对于第一张照片,有F=5.6,f=5.9mm,L=80m前景深:DL1=FdL2/(f2+FdL)=78.8m后景深:DL1=FdL2/(f2-FdL)=¥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从相机前方1.2米以外的景物是清楚的。
对于第二张照片,有F=3.5,f=45mm,L=1m前景深:DL1=FdL2/(f2+FdL)= 0.008568m后景深:DL1=FdL2/(f2-FdL)= 0.008717m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花卉附近约2厘米内的景物是清楚的。
此时必须注意准确对焦,以保证主体清晰。
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景深控制的几点技巧1、获取大景深的方法A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使用广角端拍摄。
由于一般消费级数码相机广角端焦距很小,在使用广角端时很容易获得大景深的效果;B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额外说一句,光圈的数值愈大,光圈愈小,如8.0的光圈小于3.5的光圈;C增大摄距,远离拍摄主体。
2、获取浅景深的方法A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使用长焦端拍摄;B使用最大光圈;C缩短摄距,靠近拍摄主体;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
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
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
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
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
如果你购买了3倍变焦的机型,也不用太过烦恼,因为如果你有足够强烈摄影欲望的话,总能省下钱去购买增距镜或干脆换一款相机了。
呵呵,这个主意不错吧!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
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在CCD或CMOS上面成像的大小,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原理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
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
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
相对于位置的变化,液态镜头则可以改变镜头的形状来取得变焦效果,如我们人眼的晶状体一样,通过改变形状来变化。
它不存在焦距,形状的变化导致焦距不停的变化,进而它不存在变焦倍数,只要对准景物,一两秒后,镜头就会自动对焦。
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
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
变焦倍数不是衡量数码摄像机效能的根本数据,在距离光线和景物相同的条件下,哪一个照出来的照片更适合我们的需要才是最好的。
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本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可以达到5、6倍。
你先提的问题说起来也很简单,也很复杂,如果可以抛开价格不谈,当然简单,单反什么都可以实现,包括长焦,弄个70-300mm的长焦头,还嫌不够的话,再加个增倍镜,拍月亮去吧~但现实情况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是打劫出身的,此处所说的单反,可以理解为入门低端单反套机,一般套机原配的都是19-55mm的“狗头”,相比之下,单反唯一不如长焦的地方就在于长焦端的拍摄能力,其他一切的一切,单反都比长焦DC强。
但从你举例的两款机型来说,我会选择1000D;单反的镜头贵的可以买一辆“四个圈”A6L都花不完,便宜的也要相当于一台低端消费类DC 的价格,你说是贵还是便宜?都在说:想要一个男人破产,就送他一个单反吧。
此话不是没有道理,但自己的钱和行动终究是自己控制的,我现在就在用套机的“狗头”,虽然我一直也有另购镜头的打算,但我知道现在一直也没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