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龄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老龄化
我在收集一次作业的资料时发现一篇讨论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论文,在论文中作者提出“成功老龄化的概念”。
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2014) 》显示,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2. 02 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 9%。据预测,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 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 /4。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老年群体本身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有关老龄化的讨论也应由以往的聚焦于困难老年人的福利和医疗救助转向至面向老龄人群的普遍的公共服务。作为这一转化的理论反映,有关老龄化问题研究的议题、内容、导向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以往关于老龄问题的讨论大多聚焦在老年服务、福利照顾方面,在政策层面常常涉及政府的星光计划、社区老年服务和医疗照顾等内容,但当我们把老龄化作为一个社会宏观现象来看待时,这些议题的讨论就显得十分有限。我们应该进而讨论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理念、导引、战略和发展方向等宏观问题。
在涉及老龄化社会的讨论中,学者们提出过种种战略、措施和方案设想。支持这些讨论的理论基础和政策理念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健康老龄化( healthy aging) 理念。这一理念关注的焦点是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态、社会支持、医疗服务体系等,把老年人健康( 不仅指生理,还包括心理、社会等方面) 作为老龄化的核
心议题,而与之相应的政策则倡导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协调发展,针对的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医疗服务和物质生活条件以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幸福感和生活方式的适应问题。健康老龄化的政策倡导促使人们注重老年人的主观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而不再像以往养老服务研究那样视老年人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将其定位为弱势人群。在这一研究维度下,老龄化问题的讨论聚焦在个体的生活方式上,特别重视对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和生活方式的描述。其次是积极老龄化( active aging) 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强调老年人的健康与活动能力,而且更强调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张创造条件与机会使老年人能够不断地参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区公益服务,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激发老年人的活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此,老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资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负担。如果说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倡导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方式联系了起来,那么积极老龄化理念倡导则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其社会参与的状态联系了起来。
再次是生产性老龄化( productive aging) 理念。这一理念与积极老龄化理念十分相近,但更强调老龄群体作为社会资源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它认为老年人所具有的社会资本、经验传达、文化传承和时间使用等方面的优势,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体系有效运行的生力军。生产性老龄化理念不再仅仅把老年群体看作依赖者、服务的对象或消费者,而是认为老年群体也是家庭的“支持者”和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在社会层面上,这一理论要求充分挖掘老年人群体作为社会资
源的“产出”功能,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社会贡献。
什么是“成功老龄化”:
“成功老龄化”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出现的老年社会适应性研究。在当代的研究中,美国学者Rowe 与Kahn 把成功老龄化界定为: 在外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的老化过程的积极影响下使老年人各方面的功能很少下降,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并在社会参与中逐步实现自我。这些认识转变了以往老龄化研究中对老年疾病或老年功能缺损的关注,或者过多强调老年人疾病、孤独、依赖等消极的一面,而把关注点放到强调老龄化的可塑性和积极性的一面
为了测量一个社会的“成功老龄化”程度,我们需要采用各种客观的指标,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保障以及医疗服务设施和体系的发展程度,也需要采取各种主观指标,因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物质生活条件,也取决于他们对于生活的感知。这使幸福感成为反映成功老龄化状况的关键指标。一个成功老龄化的社会应该是老年人感觉到幸福的社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镜像,能够综合反映社会体系的运作、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空间、生活历程的特点以及服务体系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衡量一个社会中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对成功老龄化的重新界定,并从社会维度和政策维度来拓展对于这一理念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反映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状态及其条件的新范畴。作为社会现象,成功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作为一个群体在这个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及所具有的生活条件,这
些社会条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来反映并进行测定。在以往的生活质量研究中人们也常常采用幸福感指标,但仅把它作为主观指标来衡量个体的生活状况。而在此,我们通过幸福感的指标力图反映一个社会对老年人友好的程度。
老年友好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参与,不仅涉及老年人,也涉及中年人和青年人以及全体社会成员。为此,我们要倡导并建构代际共享、代际和谐的价值理念,使老年人、青年人都具有发展空间,都能够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一方面要防止把老年群体边缘化、排斥老年群体、剥夺老年群体社会权利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向老人社会( 老年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控制社会权力从而使整个社会失去活力) 。成功的老龄化过程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其所建构的社会既不应该是一个老年人垄断社会资源的社会,也不应是排斥老年人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强化公民意识,因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是处于生命历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公民。对于老龄群体的“常态化”理解为我们制订老年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把老化看作每一个正常人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当老年群体退休之后,仍然需要有能够对社会继续作出贡献的社会空间和发展余地。据此,我们在政策制定中要能够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赋予每个群体一定的社会空间和发展空间。
本文围绕成功老龄化概念展开探讨,并力图在新的社会视角上来界定成功老龄化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发展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但其视角主要限定在生理、心理的角度来展开讨论。通过倡导成功老龄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