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下数学思维(五)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练习五-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练习五-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练习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五的相关题目。

2. 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练习五的相关题目。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针对练习五的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与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五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

3.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是否能够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以上就是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练习五-北师大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展示与练习五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测量活动第三课时:比大小第四课时:练习一第五课时: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运算)第六课时:量体重第七课时:歌手大赛第八课时:练习二第一课时:图形分类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第四课时: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第六课时:图案欣赏第七课时:数图形中的学问第一课时:文具店第二课时:小数点搬家第三课时:街心广场第四课时:包装第五课时: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第六课时:手拉手第七课时:练习三第八课时:整理与复习(一)第一课时:节日礼物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第二课时:参观博物馆提出问题,并解决呈现情境图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共同总结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尝试练习1、呈现情境图——五一假期,淘气和笑笑等4位同学相约一起去参观了博物馆,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

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又想知道什么呢?(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提出问题: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1)估算根据图中信息你能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吗?让学生估一估并说出理由。

因为(6)×4=24,(7)×4=28,所以每人6元多一些。

也可以这样想:26看作28,28÷4=7(元),得数不超过7元,还有24÷4=6元,所以得数也应在6元和7元之间。

(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并介绍一些估算的方法。

)(2)笔算①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学生算式:26÷4前面我们刚学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是一道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算式,这其中有什么不同呢?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全班,特别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解决当余数是2时的处理方法。

③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④讨论:为什么在余数2的后面可以添0 ?⑤共同总结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A、从高位除起。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等量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等量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等量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等量关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学会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概念,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等量关系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字母表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便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量关系,并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践,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量关系,并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等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等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并解释其含义。

3.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量关系和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学生汇报、讨论,总结等量关系和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思维导图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关系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乘数的小数位数和1.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2. 积和乘数的大小关系1. 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小数混合运算的简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方法1:根据乘法的意义,把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计算(比较麻烦)方法2: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方法3:根据小数的意义借助直观图形计算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转化成整数乘计数单位的形式进行计算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得到的数就是它的1/10,1/100,1/1000....1)求一个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就是用它分别乘10、100、1000...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得到的数就是它的10倍、100倍、1000倍...2)求一个数1/10,1/100,1/1000....是多少,就是用它分别除以10、100、1000...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1. 在小数乘法中,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2.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m(m≠0)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n(n≠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m✖ n倍。

3.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来的1/m(m≠0),另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来的1/n(n≠0),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m✖ 1/n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2)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位数不够时,先在乘得的整数积的前面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4)积的末尾有“0”的,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1)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0除外)2)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3)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0除外)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位数不够怎么办?用“0”补足多简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认
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三角形分类 认识三角形
四边形分类 图形分类
分类 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平面图形 圆(由曲线围成) 三
角形,四边形
(由线段围成)
三角形(3条边) 四边形(4条边)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类 根据三角形变得特点分类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教室钝角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相
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叫底;两个腰的夹角叫
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
角相等
特征: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每个角都是60°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内角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已
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根据内角和180°,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读
数,从而判断出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
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只要较短的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
条线段的长度,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反之不能。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一般的四边形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以及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理解方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如纸张、笔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意义。

同时,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教学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

北师大四年级下数学思维拓展题

北师大四年级下数学思维拓展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思维拓展题一、单选题1.甲数与乙数的和是10.01,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是()。

A.10B.0.1C.0.91D.9.1【答案】C【知识点】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解析】【解答】解:10.01÷(1+10)=10.01÷11=0.91故答案为:C。

【分析】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相等,说明乙数是甲数的10倍。

甲数是1份,则乙数就是10份。

用两个数的和除以份数和即可求出每份数,也就是甲数。

2.小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

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分钟。

A.21B.25C.26D.35【答案】B【知识点】时间优化问题:沏茶问题【解析】【解答】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同时可以扫地,擦家具,然后晾衣服用5分钟,20+5=25(分钟)故答案为:B。

【分析】在沏茶问题中,要统筹安排时间,使事情能够顺利完成,但又不至于相互干扰,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可以扫地、擦家具,然后再晾衣服,据此解答。

3.一个数先乘100,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7.02 ,这个数原来是()。

A.7.02B.0.702C.70.2D.702【答案】C【知识点】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解析】【解答】解:7.02×1000÷100=7020÷100=70.2。

故答案为:C。

【分析】这个数原来=得到的新数×1000÷100。

4.锐锐在计算6.34+82时,错算成63.4+8.2,这样的计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相差()。

A.43.7B.26.7C.32.7D.16.74【答案】D【知识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析】【解答】解:(6.34+82)-(63.4+8.2)=88.34-71.6=16.74。

【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实录-方程

【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实录-方程

“方程”教学纪实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

教学理念: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更应是数学思维的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4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作用,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从生活语言描述事件到用数学语言描述等形式,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进程,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数学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用。

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具备用天平或台秤称物体的生活经验,能够正确描述生活中的等量情境。

2.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描述等量关系时有困难,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解法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一定的干扰作用。

四下数学思维训练知识点

四下数学思维训练知识点

四下数学思维训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包括括号的使用,理解运算顺序。

2.代数初步知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加减法,认识代数式的括号。

3.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4.图形与几何: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5.量的计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等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能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能解决与概率有关的问题。

7.实践与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思维训练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代数初步知识的理解、分数运算的实际应用、图形与几何的认识与运用、量的计量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够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质量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的估算等。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认识方程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等。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数量关系和运算定律,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本教材旨在通过具体情境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该单元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教具的结合,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分类活动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综合应用”领域中,教材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和难点包括小数意义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游戏中的规律,探索出等式的两个性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等。

全册六个单元共计67课时,其中第一单元占据了一定的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教案

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的活动中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方程,了解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然后,通过天平的游戏,让学生发现,原来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在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接着,通过游戏导入,让学生自己列方程,并且引出如何解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段,教材十分关注让学生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式与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它们是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方程是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维体系,对基础数学思维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引入了方程思想并作为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

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学习本章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方程入门的基础知识。

2.结合简单的实际生活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且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方程。

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掌握方程的意义。

4.能解简单的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利用方程知识,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方程的应用。

1.要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需要大量的经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用字母表示数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教师的要求不要过高,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还将逐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右边起第五个数位是万位,单位是10000,读作:万,右边起第六个数位是十万位,单位是100000,读
作:十万,右边起第七个数位是百万位,单位是1000000,读作:百万,右边起第八个数位是千万位,
单位是10000000,读作:千万,右边起第九个数位是亿位,单位是100000000,读作:亿,右边起第
十个数位是十亿位,单位是1000000000,读作十亿,右边起第十一个数位是百亿位,单位是
10000000000,读作百亿,右边起第十二个数位是千亿位,单位是100000000000,读作:千亿
先将数字相乘,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两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两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
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度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长方形
时间单。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和计算技能,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思考、探索和解决。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有关体积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然后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菜市场等地方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购物、比较、计算等实际操作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和整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性活动,比如数学与科学、数学与技术、数学与语文等结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来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比赛和数学竞赛,在比赛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1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勿勿而过,空闲的人总觉得时间走得很慢,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

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述。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

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

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

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

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

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二、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四年级下数学思维(五)
1、解方程。

8a÷4=32 10+5 x=35 3 x+5 x=48
3x-1.4=1.6 6x-3=27 x-2.4+3.5=4
2、如果方程ax+8=42的解是x=4,那么a+1的值是()
A、5
B、34
C、9.5
3、老李今年a岁,小王今年(a-12)岁。

再过8年他们相差()岁。

A、8
B、12
C、20
4、每本笔记本x元,小红买了8本,付出50元,找回32.5元,下列方程不正确的是()。

A、50-8x=32.5
B、8x=50-32.5
C、8x+32.5=50
D、8x-50=32.5
5、a×b×5.5用简便写法表示()。

A、5.5×a×b
B、5.5×(a+b)
C、5.5ab
D、5.5×ab
6、简算
① 0.47×499+0.47 ②2.5×0.975×40 ③ 24.8-(14.8+3.4)
④86×10.1 ⑤ 2.5×7.4-3.4×2.5 ⑥3.56+1.9+4.44+5.1
7、妈妈今年50年,女儿14岁,( )年前妈妈的年龄刚好是女儿的5倍。

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b,那么这六个数的和是()。

10、奇思上期语文、科学、英语平均成绩为90分,数学成绩为98分,那么奇思
上期这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分。

11、已知☆+△= 28,☆—△= 4,求△×☆=()。

12、小熊表演节目。

(1)如果只有第1只小熊,有4条腿着地;
2只小熊有()条腿着地;3只小熊有()
条腿着地;4只小熊有()条腿着地…
a只小熊有()条腿着地。

(2)如果共有36条腿着地,那么有多少只
小熊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