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 - V0.1
村镇银行系统建设探析
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moonseamoon目录1.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41.1.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41.2.村镇银行的特点51.3.村镇银行经营范围51.4.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61.5.村镇银行的优惠措施71.6.村镇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81.7.村镇银行的优势91.8.村镇银行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需要有更加敏捷的反映速度102.村镇银行的建设目标103.村镇银行的建设模式113.1.单点建设模式113.2.集中建设模式114.核心业务的建设是村镇银行建设的基础114.1.核心业务系统的演进过程114.2.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向124.3.核心业务系统内部结构144.4.核心业务系统的要素144.5.核心业务系统的服务架构154.6.村镇银行要开办的主要业务165.村镇银行建设的重点165.1.清算平台建设165.1.1.清算平台建设背景165.1.2.清算平台建设目标175.2.资金拆借建设215.2.1.资金拆借渠道225.2.2.资金拆借过程236.村镇银行风险管理247.村镇银行绩效管理、风险监控258.村镇银行运行/维护258.1.运行维护内容258.1.1.业务系统运维258.2.运行及维护模式288.2.1.电话、网上运维模式288.2.2.后台集中运维模式289.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要求291. 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1.1. 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大事。
与城市金融服务相比,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太少、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一些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更是空白。
农村信贷投入过少、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12月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其适用范围和原则、准入政策调整和放宽的具体内容以及主要监管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村镇银行IT系统
批前备份 存款计提利息 贷款匡计/摊销利息 贷款状态迁徙(转逾期,转非 应计) 对帐单、催收书打印 结息(每季末月20号) 账户状态(不动户,睡眠户等) 处理 利息转帐(每季末月21号) 生成业务报表 登总账,总分核对 结帐(期末进行) 外汇买卖、证券投资市值重估 轧帐
审计
反洗钱
权限管理 机构管理 业务规则 柜员管理 帐户管理 工作流
业务管理层
(EAI)
CIF
抵押品管理
额度控管
决策支持
系统控制层
交易 控制
交易 日志
批量
性能 监控
后台应用
核心业务系统—技术
核心系统按所运行的平台分为两大阵营: 即开放式平台系统和封闭式平台系统。前 者以AIX,WINDOWS平台系统为代表,后 者以MainFrame,AS400平台系统为代表。 开发语言:COBOL,PRG,C,PL/SQL, J2EE 中间件:TUXEDO,CICS,WebLogic, WebSphere,MQ,ESB、CORBA技术 数据库:Oracle,DB2,SYBASE,VSAM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MBFE 网银 ATM/POS 电话银行 柜台
EAI数据总线
代收付
票据交换
证券代销
CIF 统一额度 抵质押品 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基础系统
资金 信贷管理 基金托管
卡系统 财富管理 票据
贷款 现金管理 债券代理
业务处理系统
存款 国际业务 企业年金
支付结算
个人外汇买卖
央行征信 系统 信贷登记 咨询系统
财政非税 基金托管 第三方存管业务
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与进展[001]
浅析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与发展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现状1.1 基本情况村镇银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均衡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可以从事银监会规定的各种存款、贷款、同业拆借等业务。
村镇银行在支付业务方面基本情况如下:1、一般是设在县城的单一网点基本没有分支机构和下属网点。
2、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
3、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
4、由于现实情况限制很多村镇银行的规模比较小很多还使用手工方式处理支付结算业务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5、目前只有少数村镇银行通过代理等方式接入了支付系统大部分行由于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因此村镇银行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希望完善支付结算的功能。
2.2 目前接入方式长期以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村镇银行成为人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难度很大。
村镇银行如果想接入人行支付系统目前是采取三种方式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
二、村镇银行发展支付系统的困难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股东母行、代理行的方式接入支付系统。
但目前只有少量村镇银行实现了上述方式主要的原因是:1、股东母行、代理行不愿意让村镇银行占用自己在人行支付系统中的清算账户余额。
2、代理行一般希望能够开拓其它业务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太愿意单独为村镇银行提供支付接入代理服务。
3、代理行行内系统不是专业的支付结算系统无法满足村镇银行在资金流动性、支付业务种类方面的要求。
4、部分股东母行是迫于人民银行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的制度不得以设立村镇银行从主观上没有重视村镇银行的发展。
由于以上原因虽然截止到2010年6月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00多家但大部分仍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支付结算支付操作环节复杂结算速度慢,客户认同度低。
银行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银行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银行系统的更新和优化已成为银行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我们对新的银行系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二、现有银行系统的分析(一)业务流程目前的银行系统在处理业务时,存在一些流程繁琐、环节冗余的问题。
例如,客户开户需要填写大量纸质表格,经过多层审批,耗费时间较长。
(二)技术架构系统的技术架构相对陈旧,难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和技术创新。
部分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不兼容,导致数据传输不畅。
(三)安全性能在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现有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一定的漏洞,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四)用户体验客户在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时,界面不够友好,操作不够便捷,功能不够丰富,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
三、新银行系统的需求分析(一)业务功能需求1、提供更便捷的开户流程,支持线上身份认证和资料填写。
2、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准确性。
3、增加投资理财功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二)技术性能需求1、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和分布式架构,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2、支持大数据分析,为银行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具备快速的交易处理能力,满足高峰时段的业务需求。
(三)安全需求1、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
2、采用加密技术,保障客户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四)用户体验需求1、设计简洁美观、操作便捷的用户界面,提高客户的使用舒适度。
2、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偏好和行为推送相关产品和服务。
四、新银行系统的技术方案(一)系统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便于独立开发、部署和维护。
(二)数据库设计选择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和查询需求。
(三)开发语言和技术选用主流的开发语言和框架,如 Java、Python 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银行系统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系统之一,对于银行的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银行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该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为银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背景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的核心支撑系统,它涵盖了各种业务功能,包括客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贷款管理、支付结算等。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以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 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库选择: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库系统,以满足银行系统对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需求。
3. 安全性: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成本:对系统的开辟、部署和维护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2. 收益预测:根据银行的业务规模和市场需求,预测系统的收益情况,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效率等方面的收益。
3. 投资回报率:通过对投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系统的投资回报率,评估系统的经济可行性。
五、操作可行性分析1. 用户需求:调研银行员工和客户的需求,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
2. 用户培训:建立系统培训计划,对银行员工进行系统操作培训,提高其使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系统集成:与现有的系统进行集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4. 用户体验:通过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优化,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减少操作错误和疑惑。
六、风险分析1. 技术风险:系统开辟过程中可能浮现的技术问题和难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 安全风险: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和应急预案。
建设银行系统调研报告全面提升建设银行网点竞争力的
建设银行系统调研报告全面提升建设银行点竞争力的调研报告第一部分调研报告的编写原则及实现目标一编写原则二、编写说明三、点转型的定义解释一点转型的概念二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点转型的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转型点总体情况和经营成果第三部分点转型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一、点转型项目取得的主要经验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是点转型成功的前提.二实现前后台业务分离落实三个服务机制是点转型成功的保障.三全面落实6大方面32项改进措施是点转型成功的关键.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点转型成功的基础.五坚持机制持续创新和固化标准化流程是点转型成功得以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主要途径.六全力推进标准点转型是实现转型效果最大化的首要选择3七做好推广点转型n代二、点转型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点硬件环境较差的点成为转型的难点.二部分转型点和后续点人员配备不足.三三个服务机制各行落实情况参差不齐.第四部分点转型具体工作实施意见一、建立科学的零售点绩效管理体系一建立科学的零售点业务管理体系的意义二目前我行零售点绩效管理现状三进一步完善零售点绩效管理体系二、进一步完善零售点专业化分工管理体系一零售点岗位设置二零售点岗位晋升渠道三明确中后台服务保障职责点管理中心职责点物品配送中心职责三、构建完整零售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一建立覆盖前、中、后台操作风险控制层级二完善零售点柜面业务操作管理制度三改进零售点操作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四建立零售点操作风险管理培训机制4前言近年来建设银行确立了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而营业点作为零售银行业务主要的服务和营销渠道如何通过生产运营的流程再造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分销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019年建设银行总行和美国银行确定了在零售业务领域开展六个战略性项目的合作而零售点转型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项目运用六西格玛的方法在借鉴美国银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点实际情况组织推进.2019年初总行、省行开始5分批推进点转型工作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点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等措施促进点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从而提高点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增强点销售能力.第一部分调研.报告的编写原则及实现目标编写思路:从2019 年初开始按照总行零售点转型项目总体布署在省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省分行零售点转型项目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分行项目组扎实推进点转型工作第四批转型点于日前顺利通过了总行现场抽查验收得到了上级行的肯定取得了员工拥护、客户满意的良好效果.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持续深化零售点转型成果全面提升我行点竞争力我部就零售点转型的意义、点转型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点转型取6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工作意见等进行编写.一、编写原则统一性原则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调整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科学性原则即建立科学严谨的方法、模型和决策机制以数据支持决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系统性原则点转型是在点经营主导思想转变上的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点的人员配置、岗位设置、职责设定、点物理环境分区、各岗位工作流程、后续配套考核、团队精神建设等方面等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改进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全行实际情况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二、编写说明一通过对内部数据的调查整理客观分析得出结论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提高点转型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划性的思路和办法.二内部数据ERPF系统、个人金融信息管理系统、OCRM客户管理系统、点信息管理系统、省行统计的各项点机构和人员信息、各分支行提供的有关数据.三、点转型的定义解释7所谓点转型零售点转型就是通过重新定位点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塑造点精神、改造点环境等措施将零售点功能由现在的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从而实现点改善服务效率增强点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零售点转型主要是改进点功能解决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点转型的意义从战略高度认识点转型点转型是全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务转型的基础是关系到建设银行成败的大事.持续深化零售点转型成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行点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点转型是全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点转型是建立标准化、差别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建设国际一流零售银行的重要一步是全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点转型的实质是建立流程一致性和服务一致性在管理上变处罚文化为鼓励文化通过点转型使我行零售点实现对同一级别客户提供一致性服务体验达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监管满意、媒体好评和同业敬慕的水平避免出现短板点成为新闻媒体和客户关注的对象甚至成为银行服务水平的象征和标志.2、点转型是业务转型的基础8点转型是建设银行一次革命式的变革就是实现零售点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只有点转型成功业务转型才能成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销售服务能力.3、点转型是关系到建设银行成败的大事点转型不仅仅是个人金融部的事是关系到全行事业的大事.零售点作为全行最主要的服务平台和销售平台点转型工作必须提高到全行的角度转型成败关系到建设银行发展的成败.第二部分点转型的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截至2019年底顺利完成了345家点转型顺利通过了总行四次现场验收占点总量80到明年6月末实现全行零售点全部转型.年初以来我行零售点转型工作着力围绕深化点转型做文章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分行2019年全省零售点转型推广主要工作安排》印发全行指导全省点转型工作.在巩固成果、扩大范围、建立机制、强化保障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全省大部分的分、支行对点转型工作非常重视推广过程中结合实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进措施上线后的点服务效率明显提升点排队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客户满意度大幅提高产品销售指9 标同步攀升在当地同业和客户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点转型极大推动了我行个人业务的全面、快速发展.截至11月末个人业务快速发展系统内和同业排名明显提升.我行个人存款新增105亿元各类理财产品销售250亿元总行系统排名第13 位理财产品销售占比与存款余额占比在系统内排名第6位.基金销售量、特色理财产品销售、国债发行、柜面保险销售量均居省内同业市场第1位.借记卡发卡量较年初新增89万张系统内排名16位点信用卡新增发卡9.58 万张新增系统内排名13 位.随着我行零售点转型深入推广转型成效越来越显著个人业务指标同业和系统内排名大幅度提升、点质量和服务环境持续改进、员工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不断高涨、监管部门和社会媒体对我行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同业纷纷效仿.黑龙江电视台《行风聚焦》、黑龙江广播电台《行风热线》和主要报纸广泛宣传我行点转型的目的和意义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在最新的《哈尔滨日报》记者体验银行服务报道中唯独对我行点服务提出了认可和赞许其他银行点服务状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第三部分点转型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10一点转型项目取得的主要经验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是点转型成功的前提.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点转型工作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点转型内容和措施召开行长办公会推进转型工作落实成立分管行长任组长的点转型领导小组行领导多次在全行工作会议、行长座谈会和工作调研期间向各行一把手强调点转型的战略意义和落实要求强力推进全行零售点转型工作.大部分二级分、支行领导能够从战略高度重视点转型工作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省行点转型工作各项工作部署强化对点转型的人力、财力的配置力度本行点转型效果较为突出.为进一步提高认识须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省分行项目组持续深入各二级分、支行向领导班子和各部门、机构负责人以及点员工讲解宣传点转型的意义、措施和效果同时利用省分行信息媒体宣传优秀转型经验和成果二是向监管部门汇报我行点转型成果进一步取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三是充分利用媒体报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我行点转型的目的和成果.二实现前后台业务分离落实三个服务机制是点转型成功的保障.点转型表象在点但许多制约因素在后台点转11型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后台对前台的支持保障能力二线为一线、一线为客户、全行为客户的服务机制能否落到实处.一是大力推进前后台业务分离切实减轻一线人员负担.9月末全行完成整点清分工作后台集中取消前台整点、条残等事项全行点逐步实现了、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集中配送整点、挑残的事项移交后台处理全行业务已实现有后台集中处理全行离行式和部分二级分行附行式ATM 实现了日常加钞清机、维护、监控、错帐调整等后台集中处理司法查询、协助事项不再返回前台处理取消前台手工登记簿和工前打印报表71种优化前台操作流程14 项基本做到人员和尾箱同步离开点大大减轻了一线员工的负担增加一线员工服务和营销客户的时间.二是落实三个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后台对前台的支持保障.分行系统的归纳了点事务性工作和服务支持工作项目对点日常事务、物资配送和物品收取、费用结算、统计报表、宣传公告、事项传达、会议培训、检查督办等事务性工作事项以及设备设施维修、保洁、配餐服务等后勤服务工作从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范统一由个人金融部管理、组织和协调.三全面落实6大方面32项改进措施是点转型成功12的关键.6大方面32项改进措施是点转型的具体内容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必需全面落实、缺一不可是点转型的具体体现落实的是否全面、扎实是转型的关键所在. 一是重新设计点岗位.构建零售点五个岗位一个角色的岗位配置模式细化岗位职责增设个人业务顾问岗位促进各岗位专业化分工实现销售和交易分离.二是落实大厅制胜策略明确点经理管理大厅职责强化对营业大厅的管理提升客户体验.三是塑造点精神.在全行推进以尊重、鼓励、团队、卓越为核心理念以表扬模型、指导模型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点精神建设体现对客户、对员工的关爱构建点和谐文化氛围提高客户满意度、一线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个人业务顾问销售流程.从迎接客户、交流信息、推荐产品、交易、送别客户等环节规范销售服务行为、合理运用销售工具和技巧促进产品销售.五是优化柜员服务流程.从迎接客户、交易、销售推荐、送别客户等环节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服务标准提升客户体验.六是建立点指标测量体系.自行开发个人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提取点业绩指标数据减轻管理行和点数据统计工作量推广点排队与客户服务评价系统科学统计分析点和柜员的交易和服务状况并实现省行集中监控目前已配置13261台.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点转型成功的基础.建立健全点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从根本上理顺点管理架构、明确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柜面风险控制是实施点转型的基石.一是结合会计营运改革由个人金融部实现对零售点柜面业务的统一管理.为细化岗位分工、优化柜面流程、合理配置人员奠定基础.二是设立三个综合型支行在哈尔滨城区实现零售点二级半管理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统一点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点转型标准的统一.三是全省推广零售点绩效考核办法构建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考核体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点考核指标体系和价格体系采取。
《基于集中建设模式的村镇银行信息化规划方案》范文
《基于集中建设模式的村镇银行信息化规划方案》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村镇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集中建设模式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信息化推进方式,对于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基于集中建设模式的村镇银行信息化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与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村镇银行信息化水平较低,业务系统分散,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村镇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有必要采用集中建设模式进行信息化规划。
三、集中建设模式的特点与优势集中建设模式是指在信息化建设中,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其特点与优势包括:1. 统一规划: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规划方案,确保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2. 统一标准: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
3. 统一管理:通过集中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管理成本。
4. 降低成本:通过集中采购、集中建设的方式,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5. 提高效率:集中建设模式可以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四、村镇银行信息化规划方案基于集中建设模式,为村镇银行制定以下信息化规划方案:1. 明确目标与原则:制定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
2. 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安全。
3. 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根据村镇银行的业务需求,建设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 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5. 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V01
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moonseamoon目录1.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 (4)1.1. 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 (4)1.2. 村镇银行的特点 (5)1.3. 村镇银行经营范围 (5)1.4.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6)1.5. 村镇银行的优惠措施 (8)1.6.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8)1.7. 村镇银行的优势 (9)1.8. 村镇银行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需要有更加敏捷的反映速度 (10)2.村镇银行的建设目标 (10)3.村镇银行的建设模式 (39)3.1. 单点建设模式 (39)3.2. 集中建设模式 (39)4.核心业务的建设是村镇银行建设的基础 (11)4.1. 核心业务系统的演进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向 (12)4.3. 核心业务系统内部结构 (11)4.4. 核心业务系统的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核心业务系统的服务架构 (13)4.6. 村镇银行要开办的主要业务 (13)5.村镇银行建设的重点 (32)5.1. 清算平台建设 (32)5.1.1. 清算平台建设背景 (32)5.1.2. 清算平台建设目标 (33)5.2. 资金拆借建设 (36)5.2.1. 资金拆借渠道 (37)5.2.2. 资金拆借过程 (38)6.村镇银行风险管理 (39)7.村镇银行绩效管理、风险监控 (40)8.村镇银行运行/维护 (40)8.1. 运行维护内容 (40)8.1.1. 业务系统运维 (40)8.2. 运行及维护模式 (43)8.2.1. 电话、网上运维模式 (43)8.2.2. 后台集中运维模式 (43)9.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要求 (44)1. 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1.1. 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大事。
村镇银行新农村建设论文
村镇银行新农村建设论文一、宜城村镇银行建立发展的背景分析(一)农村金融抑制是村镇银行建立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且网点覆盖率低,各大正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市场,缺乏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这造成农村金融资源通过明渠(财政、金融渠道)或暗渠(扭曲的价格机制和其他隐蔽方式)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
以宜城村镇银行所在的湖北省为例,全省金融资源配置充足的县、乡(镇)每万人拥有网点数1个以上,相对不足的每万人拥有网点数0.49个以下。
截至2007年底,宜城市(县级市)设有银行服务网点60个,每万人拥有银行服务网点1.07个,主要为农信社和邮储网点。
仅2002—2005年,全省县域金融渠道净流出资金合计就达1346.2亿元,呈逐年扩大趋势,至2005年达到649亿元,占全省同期县域GDP总量的25.3%。
(二)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是村镇银行建立发展的良好基础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属县级市,全市总人口58万,城镇化率47.3%,整体经济活力较强,2015年初,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
截至2012年末,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7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94亿元。
湖北省明确村镇银行享受国家及地方给予农信社的有关优惠政策,如试点期间减免地方性税费、3年内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组织涉农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推荐投资回报较高项目等。
宜城市政府主动邀请有关金融机构在该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成立筹建工作专门机构参与组建工作,银监部门也积极予以现场指导和支持。
二、宜城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宜城村镇银行经过几年来的稳健经营,已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同台较量,发挥了支农支小的作用,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镇银行分析报告
村镇银行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村镇银行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介绍了村镇银行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然后,我们对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评估。
接着,我们详细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情况。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对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建议。
1. 引言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的一类金融机构,其主要面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村镇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存款、贷款、结算和投资理财等业务。
作为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特点是紧密联系农村经济和居民的金融需求,注重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
村镇银行在存款业务方面主要通过吸收农村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存款来筹集资金。
在贷款业务方面,村镇银行注重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利率政策和贷款担保机制来降低风险。
3. 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尽管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村镇银行面临的融资需求相对有限,导致其规模较小。
其次,农村地区客户的金融知识和意识相对较低,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推广和产品创新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村镇银行还面临监管政策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挑战。
4. 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是评估其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资产规模方面,村镇银行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镇银行的改革创新,其资产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在盈利能力方面,村镇银行的净利润增长较快,但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
5. 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村镇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贷款和投资的审慎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概述:银行系统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对于银行业务的顺畅运作和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银行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技术、经济、法律、操作和市场等多个角度,评估银行系统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一、技术可行性:1.1 系统架构:分析银行系统的架构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数据库和中间件等组成部分。
1.2 技术可行性评估:评估银行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并能够支持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求。
1.3 安全性:分析银行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防止恶意攻击等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二、经济可行性:2.1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银行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以及预期的效益和回报。
2.2 投资回报率:通过对银行系统的预期收益和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投资回报率,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3 风险评估:分析银行系统建设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法律可行性:3.1 法律合规性:评估银行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数据隐私保护、金融交易合规性和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
3.2 数据保护:分析银行系统对客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是否有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3.3 合同和协议:评估银行系统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合同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
四、操作可行性:4.1 人员培训:评估银行系统的操作复杂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具备操作系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2 流程优化:分析银行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支持程度,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4.3 系统集成:评估银行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能力,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业务的协同性。
五、市场可行性:5.1 竞争分析:分析银行系统所处市场的竞争格局,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系统的市场定位和推广提供参考。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本报告旨在对银行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为银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银行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势在必行。
三、目标与范围本次可行性分析的目标是评估银行系统升级和改造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范围涵盖银行系统的各个模块,如账户管理、贷款管理、支付结算等。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 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 数据安全:引入加密算法和访问控制机制,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性。
3. 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4. 技术支持:选择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供应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1. 成本估算: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2. 收益预测: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业务量等方式,预测系统升级后的收益增长。
3. 投资回报率: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和财务指标,评估系统升级的经济效益。
六、操作可行性分析1. 业务流程优化:通过系统升级,优化银行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培训与支持:组织员工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新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3. 用户接受度:进行用户调研和测试,收集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系统。
七、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包括系统安全性、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风险。
2. 经济风险:包括成本超支、收益低于预期等方面的风险。
3. 操作风险:包括员工培训不到位、用户接受度低等方面的风险。
八、结论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银行系统升级和改造是可行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村镇银行组建可行性分析报告
村镇银行组建的可行性分析一、村镇银行发展概况(一)村镇银行的简介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
显然,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
可以说,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农村金融状况也被提上日程,只有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在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孟加拉尤努斯开创的“格莱珉”模式的经验借鉴下,结合本国国情提出设立村镇银行。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
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
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截至2010年末共设立村镇银行349家。
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
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地区分布情况,东部地区的进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集中度相对较高,具体情况见下表: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进度情况2、主发起银行的类型。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变得尤其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银行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其实施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挪移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金融需求,银行系统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供更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
三、目标本次可行性分析的目标是评估银行系统升级的可行性,并确定是否值得投资和实施。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银行系统升级的技术可行性,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2. 评估银行系统升级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效益分析。
3. 分析银行系统升级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方法本次可行性分析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对相关的文献、报告和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银行系统升级的最新趋势和成功经验。
2. 专家访谈:与银行系统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分析:采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投资成本等,以支持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五、可行性分析结果1. 技术可行性:经过对现有技术和系统的分析,我们认为银行系统升级是技术上可行的。
新系统将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
2. 经济可行性: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银行系统升级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估计投资回报率将在三年内达到20%,并且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3. 风险和挑战:银行系统升级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数据安全风险、员工培训难度等。
然而,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培训计划,这些挑战是可以克服的。
六、结论综上所述,银行系统升级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系统将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
然而,银行在实施升级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管理和员工培训,以确保顺利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moonseamoon目录1.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 (4)1.1. 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 (4)1.2. 村镇银行的特点 (5)1.3. 村镇银行经营范围 (5)1.4.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6)1.5. 村镇银行的优惠措施 (8)1.6.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8)1.7. 村镇银行的优势 (9)1.8. 村镇银行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需要有更加敏捷的反映速度 (10)2.村镇银行的建设目标 (10)3.村镇银行的建设模式 (39)3.1. 单点建设模式 (39)3.2. 集中建设模式 (39)4.核心业务的建设是村镇银行建设的基础 (11)4.1. 核心业务系统的演进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向 (12)4.3. 核心业务系统内部结构 (11)4.4. 核心业务系统的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核心业务系统的服务架构 (13)4.6. 村镇银行要开办的主要业务 (13)5.村镇银行建设的重点 (32)5.1. 清算平台建设 (32)5.1.1. 清算平台建设背景 (32)5.1.2. 清算平台建设目标 (33)5.2. 资金拆借建设 (36)5.2.1. 资金拆借渠道 (37)5.2.2. 资金拆借过程 (38)6.村镇银行风险管理 (39)7.村镇银行绩效管理、风险监控 (40)8.村镇银行运行/维护 (40)8.1. 运行维护内容 (40)8.1.1. 业务系统运维 (40)8.2. 运行及维护模式 (43)8.2.1. 电话、网上运维模式 (43)8.2.2. 后台集中运维模式 (43)9.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要求 (44)1. 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1.1. 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大事。
与城市金融服务相比,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太少、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一些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更是空白。
农村信贷投入过少、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12月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其适用范围和原则、准入政策调整和放宽的具体内容以及主要监管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中国银监会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首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先行试点。
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对推动农村金融领域实现整体提升,以及在外资银行已经开始介入的情况下,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占领农村市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村镇银行的特点是独立的法人,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措施灵活、决策快。
在规模上,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
这是由于监管机构对其要求的服务对象决定的。
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在经营范围上功能齐全。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1.3. 村镇银行经营范围(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从事同业拆借;(六)从事银行卡业务;(七)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八)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九)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村镇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
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1.4.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注册资本金小,金融供给不足。
认可度较低,普遍存在不可信赖,不安全的认识,加上其规模远不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而影响了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的开展。
除此之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
原因就在于,村镇银行目前的经营规模太小,金融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项目的融资需求。
而作为小企业和农户,他们又有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共性,从而与村镇银行形成了存款难、放贷同样难的困境。
社会认知度低、吸收存款较难。
虽然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而大部分农民又分布在各乡镇,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
政策扶持不足、利润空间受限。
国家对村镇银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方面仍然有许多不够明确的地方。
一是税收到底能减多少并不明朗。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
三是资金支持上,虽其可享受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及承受能力有限,扶持力度也相应受限。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无扶持政策,加入金融业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成本费用较高,成为村镇银行无法承担的财务负担。
五是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呆账的核销等国家均未明确其优惠政策措施。
因此,村镇银行实质在政策扶持上收益极小,成为影响其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
受经营环境限制,风险控制不加。
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差强人意,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发起行的印迹,在内控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管理上缺乏自我创新意识。
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不足。
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受软硬件环境条件的约束,一般只能办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一些金融业务。
由于村镇银行没有直接参与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受结算瓶颈的制约以及受财力、人力、技术条件的制约,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中间业务尚未开办,代客理财产品等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处于空白。
受经营地域限制,不利扩大经营成果。
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不允许跨县市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
在地域限制下村镇银行面对的只能是局部的客户群体,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筛选优质客户的范围,在业务推广上受到了制约,在贷款业务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村镇银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本区域放贷完成后的剩余资金,只能向央行上存或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而不得向其他县域的优质客户发放贷款。
这部分剩余的资金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
支付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
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人行为分配支付行号,导致村镇银行无法直接参与人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大多数结算类的业务开办还采取手工方式办理,严重的影响了客户的资金周转速度。
这势必给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制约,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
最终使村镇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1.5. 村镇银行的优惠措施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
取消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县(市)、乡(镇)、行政村设立分支机构拨付营运资金的限额及相关比例的限制定向的财政补贴。
对村镇银行应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批发性资金支持。
如中央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资金、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通资金等等。
在税收上给预减免优惠政策。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上,实行差别化管理。
1.6.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专业化的人员少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
村镇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极易偏离办行宗旨。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
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
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
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
在此情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重现。
资本充足率不足1.7. 村镇银行的优势同商业银行来比,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低而市场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