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实验项目

合集下载

第二次遥感地质实验课指导书(新)

第二次遥感地质实验课指导书(新)

《遥感地质学》第二次实验课指导书实习题目:初识遥感影像时间:2010年05月17日,星期一,第5~6节地点: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遥感实验室实习序号:第2次指导教师:吴虹助教:贾志强实习小组成员姓名、学号:使用的计算机编号:评分:一,目的:通过对陆地卫星Landsat-5 TM单波段遥感影像的显示观察,了解卫星遥感数字图像的构成、外观形态及不同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

二,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用ENVI软件完成TM影像1~7个波段遥感图像数据的输入、显示和输出,用文字标识出所识别出的地物,并对不同地物影像特征作分析,加深对遥感和遥感影像概念的理解。

三,技术依托:(1)微型计算机;(2)桂林市TM 1-7波段数据;(3)Photoshop软件(ver.6.0以上)和ACDSee软件(ver. 4.0以上)。

四,实习步骤:第一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实习专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夹。

为查找方便,文件夹定名最好采用实习组编号或人名命名。

第二步数据输入。

将实验室提供的“第一次实习数据”文件夹,拷贝到自己名下的实习文件夹中。

第三步打开图像:点击ENVI软件图标后,按下面步骤依秩操作:(1)打开TM 1- 7波段影像的单波段影像:File/Open Image Files/,找到存放TM 1- 7波段影像数据的文件夹,鼠标点击TM 1- 7波段数据文件(只选无后缀的1、2、。

、7文件,不选带HDR后缀的文件),按住Ctrl键可一次选完,然后点击“打开”键,则7个波段数据全部进入“Available Bands…”窗口中。

(2)在“Available Bands…”窗口下方,光标选“Gray Scale”(使小白圈中出现黑点),然后,在大窗口中,光标选所希望打开的波段号(如打开TM1波段,就在“1”的子目录中选“Band 1”,不要选Map Info),选中后,下方的Dims框中出现该波段图像的维数(大小),如1024X1024,即该图像有1024行,1024列。

《遥感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性质《遥感地质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注重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一系列典型图像的解译实例的剖析和解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一般原则、方法及步骤,启发学生根据图像的不同特点展开解译思路,提高地质解译的能力。

2、实验的目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基本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基本理论和图像地质解译方法,提高地质解译的能力。

3、实验的任务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遥感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的特点及效果,学会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深对《遥感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实验一航空摄影像片的注记及立体观察实验要求:1、了解航空摄影像片的种类,注记及意义;2、掌握立体观察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人文现象的影像特征。

实验二光机扫描图像的注记意义及多波段影像特征分析实验要求:1、了解光机扫描图像的种类;2、熟悉陆地卫星MSS、TM图像注记特征及多波段图像的影像特征。

实验三遥感图像数字增强处理实验要求:1、了解图像增强处理的原理;2、掌握常用的遥感图像数字增强处理方法。

实验四遥感图像分类实验要求:1、了解图像分类的原理;2、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

实验五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各种地貌类型的影像特征;2、重点掌握流水地貌的影像特征及解译方法。

实验六沉积岩和岩浆岩图像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沉积岩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2、初步掌握岩性地层分析方法。

3、初步掌握侵入岩及火山岩的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

实验七变质岩图像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变质岩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2、初步掌握变质岩层影像的分析方法。

实验八褶皱构造解译实验要求:1、掌握褶皱构造的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实验九断裂构造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2、运用各种标志解译断裂构造,判断断裂构造的性质,并进行力学分析。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本次遥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2. 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基本操作;3. 学习遥感图像的分类和提取信息的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和监测的技术。

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反映地表物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分类、提取信息等步骤。

四、实验内容1. 图像获取实验中,我们使用了ENVI软件,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和信息(EOSDIS)中下载了北京市的Landsat 8卫星影像。

2. 图像校正首先,我们对下载的遥感图像进行了几何校正,以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

通过选择地面控制点,将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应。

3. 图像分类接着,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的分类。

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利用ENVI软件中的分类器,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分类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地物特征明显的区域作为训练样本,以指导分类器进行分类。

4. 信息提取最后,我们利用遥感图像提取了北京市的地物信息,包括水体、植被、建筑等。

通过对提取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北京市的地表环境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图像校正通过几何校正,我们成功地将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应,消除了图像中的几何畸变。

校正后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地表物体的真实位置。

2. 图像分类在遥感图像分类过程中,我们共分为三个类别:水体、植被和建筑。

经过分类,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分类结果。

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水体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区和郊外,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

3. 信息提取通过对遥感图像提取的地物信息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市的地表环境状况。

遥感地形地物分类实验

遥感地形地物分类实验

一、实验目的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动手完成实践工程的能力二、实验设备1.输入计算机的未经处理的卫星影像2.计算机、ENVI软件三实验结果要求: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各类过程图和结果图;并写明生成土地利用分类图的步骤;上述步骤中生成的过程文件和结果文件和数据均需打包提交。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打开一幅长沙市的影像图,生成八种不同地物类型的ROI文件,并用中文名字输出不同的地类名称对应的ROI,最后输出ROI文件保存;(1)首先打开原始卫星影像。

ENVI:File>>Open Image>>Available Bands List(ABL)中选择RGB Color模式点击“Load RGB”,以把选定的波段导入选定的显示。

(2)运用ENVI: Basic Tools >> Region Of Interest>> ROI tool,依次建立各类地物的训练区。

最后训练区的保存:ROI Tool:File>>Save ROIs…2.矢量3.加载预定义ROI进行分类,输出分类图JPG格式。

训练区的加载:ROI Tool: File>>Restore ROIs…,然后监督分类ENVI: Classification >> supervised >>Maximum likelihood >> Classification Input File 选择分类的图像>> Maximum likelihood Parameters。

再- 2-将得到的分类图保存为JPG就可。

Image:>>Save Image As>> Image File…4计算出分类后,八种不同地物的总面积,输出成EXCEL格式保存并打印出来。

5分别采集上面的八种不同地物的波谱曲线图并保存成JPG输出。

高光谱遥感项目二实验报告

高光谱遥感项目二实验报告

高光谱遥感项目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谱分析方法;
2、分析样本数量对相关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绘制光谱曲线,分析不同波段光谱特点。

2、根据样本数不同计算并绘制相关系数图。

三、实验方法
1,制作不同土壤的反射率谱,把数据按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把同一土壤的多个样本在同一波长下的反射率进行平均,得到平均数列,然后将平均数列和波长列制作成图表。

2,制作黄棉土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反射图谱,把黄棉土的样本按有机质含量多少进行排序,按一定规则把样本分成几块,对每一部分样本进行上述操作,最后将得到的数据制作成图表。

3,制作不同数量样本有机质相关系数图,将有机质含量数据转置复制到样本数据里面,通过correl函数来计算不同样本数量的相关系数,然后将得到的数据与波长列制作成图表。

4,制作不同数量样本含水量相关系数图,方法与制作有机质相关系数相同。

四、结果与分析
表1,不同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图像。

表2,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黄棉土的光谱反射率。

表3,不同数量样本有机质相关系数图。

表4,不同数量样本含水量相关系数图。

遥感专业实训报告

遥感专业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专业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遥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我校与某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遥感工程实训实习。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专家讲座实训期间,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企业的遥感专家进行讲座。

专家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成果,向同学们展示了遥感产业和无人船产业的前景和发展,介绍了倾斜摄影在地形图测绘、电力线勘测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在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典型应用。

讲座内容丰富、讲述生动,使我们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无人船实操训练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无人船实操训练。

训练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无人船的工作原理和作业流程,分别练习了无人船的操作,并获取了玉龙湖水下地形等数据。

通过实操训练,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波段组合、图像增强等技术,并对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进行了分析,了解了遥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团队协作与沟通本次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项目实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实训成果1.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们掌握了无人船的操作技巧,学会了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拓宽视野实训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遥感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此页不打印
姓名:田海燕
班级:测绘14-2班
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从哈尔滨市遥感影像图上截取某一部分影像,用K-mean和Isodata法对建设物、植被、水体等主要地物进行分类。

2、简述遥感图像Isodata分类的原理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体会及建议]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以哈尔滨市TM影像为例,进行真、假彩色合成。

2、对哈尔滨市TM影像进行密度分割。

3、以TM7(R)、4(G)、1(B)组合进行HLS、HSV色彩变换。

4、简述密度分割、HLS色彩变换的原理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体会及建议]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实验数据处理及成果]
1、以哈尔滨市TM影像为例,求出植被指数影像。

2、求哈尔滨市TM影像绿度分量及亮度分量影像图。

3、简述K—T变换的原理、意义及在ENVI中的操作步骤。

[体会及建议]
[实验成绩]。

地质类 虚拟仿真 实验项目

地质类 虚拟仿真 实验项目

地质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常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地质现象和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质学。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地质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1. 地震模拟:模拟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和反射,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成因和影响。

2. 矿物和岩石的形成与变化:模拟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在地壳中的变化和转化。

3. 地质构造模拟:模拟地壳中的构造运动,如板块运动、断层和褶皱等,帮助学生理解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

4. 地下水模拟: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5.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模拟:模拟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和开采。

6. 地质灾害模拟:模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的形成和演化,帮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灾害防治。

这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质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团队在遥感地学项目的开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项目的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项目背景。

遥感地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在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项目旨在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信息,结合地学原理开展相关研究,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进展。

1. 数据获取与处理,我们团队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了目标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激光雷达数据等,并利用遥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地表覆盖类型、数字高程模型等地学信息。

2. 地学参数提取,在获取的地学信息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地表覆盖类型分类、地形参数提取等工作,为后续的地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3. 地学分析与模型建立,基于提取的地学参数,我们开展了地表变化分析、地形特征分析等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地学模型,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支撑。

三、项目成果。

1. 学术论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团队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涵盖了遥感地学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

2. 应用成果,我们团队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等合作,将遥感地学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自然灾害监测等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和社会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入研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遥感地学在气候变化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撑。

2. 技术创新,我们将不断探索遥感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成果推广,我们将积极推动项目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遥感地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五、结语。

遥感地学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合作努力,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遥感地学项目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为推动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

遥感地学项目开展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团队在遥感地学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现将项目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团队在项目启动初期,对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规划。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明确了项目的研究重点和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项目组织架构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安排。

其次,我们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我们通过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对目标区域的地表覆盖、植被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监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并在相关领域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

再次,我们团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加强了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共同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通过合作交流,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我们团队在项目总结阶段,对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归纳。

我们深入分析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遥感地学项目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加强合作,不断完善项目,力争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为遥感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也期待各界朋友的关注和指导。

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简述项目来源、任务、选区依据、工作时间、提交成果内容及有关要求。

二、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
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

第二章工作区地质概况
一、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简述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调查和研究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矿产特征
简述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规律及地质问题
三、遥感地质特征
简述区内遥感图像、数据分布,可解程度。

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一、总体部署
按照任务书要求、区内以往工作程度和地质概况,确定合理的部署原则,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

二、工作方法及实物工作量
1、图像处理与制图(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依据、制图比例尺确定原则,处理机时计算依据);
2、野外踏勘与解译(踏勘路线、取样点的确定与工作量);
3、野外检查验证(野外检查验证路线、检查点数)。

三、质量控制要求
说明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技术(精度)指标。

第四章预期提交成果
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成果类型(图像、数据、报告、图件)及时间。

第五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件: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第六章组织管理
说明项目组人员组成、进度计划、技术装备。

第七章保证措施
组织措施、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等。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2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2-6班学生姓名:岳建男学号: 20127024指导教师:刘江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图2-1 定义地球椭球体图2-6 波段选择列表图(4)点击Change Proj按钮,在弹出的Projectionbeijing54 6D 117E,点击OK(图2-8)。

(5)点击OK完成投影定义。

定义坐标后的图像投影信息如图图2-8 选择地图投影图(6)显示影像查看投影信息图图2.14 地面控制点选择对话框图2.16 自动选点设置(8)在Automatic Tie Point Method Parameter对话框中。

这里设置Number of Tie points):60;其他选择默认参数(图图2.18 RMS排列图2.20 MODIS数据)ENVI可自动对MODIS数据定标,分别定标为反射率数据Radiance、发射率数据Emissive(热红外数据)。

可通过主菜单System Preferences对话框,对Miscellaneous ASTER/MODIS选择NO,来关闭自动定标。

图2.21 Input MODIS File对话框(3)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在Input MODIS File对话框中,选择Spatial Subset 按钮,弹出Select Spatial Subset对话框,选择Image方法,在Subset by Image 话框来确定校正图像的大小,点击ok。

图2.22 Subset by Image对话框(4)在Input MODIS File对话框中,选择Spectral Subset按钮,弹出File Spectral Subset对话框,选择所需波段,点击ok。

♦图2.23 File Spectral Subset对话框Input MODIS File对话框中,点击ok,弹出Georeference MODIS 对话框,设置输出的投影参数(由于MODIS宽幅大,所以选择地理经OK。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报告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基于环境小卫星的湖泊水质遥感监测实验项目性质:课程设计计划学时:两周所属课程名称:遥感地学分析课程设计开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指导教师:王建芳一、实验目的根据环境小卫星CCD数据,反演太湖的叶绿素a浓度,并且初步掌握环境小卫星的数据读取、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反演模型的建立、遥感反演过程、反演结果验证等操作技能及原理。

二、实验要求根据环境小卫星CCD数据特点及太湖水质反演技术要求,先对环境小卫星CCD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大气校正、太湖区裁剪,利用波段比值法对实测的叶绿素a 浓度数据建立反演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太湖水面区域影像,反演出整个太湖区的叶绿素 a浓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一)预处理1、安装环境小卫星数据处理补丁:将ENVI_HJ1A1B_Tools.sav补丁放在 C:\Program Files\ITT\IDL\IDL80\products\envi48\save_add目录下。

(若ENVI安装目录不是在C 盘,则将补丁放入安装目录下的IDL\IDL80\products\envi48\save_add中)2、数据读取和定标:主菜单->File->Open External File->HJ-1A/1B Tools,打开环境小卫星数据读取补丁。

在HJ-1A/1B Tools V2.0面板中,选择 CCD,点击 Input XML输入原始数据的.xml文件,点击 Output Path设置数据的输出路径,勾选“Calibration”“Layer Stacking”两个选项,单击 Apply 按钮。

3、几何校正(图像配准):下面以TM作为基准影像对环境小卫星图像进行图像配准。

(1)打开基准影像TM_baseimage.img。

(2)选择主菜单-> Map-> Registration ->Automatic Registration:Image to Image,选择基准影像第4波段作为匹配波段(TM_baseimage.img)。

遥感地质学 实验2 指导书

遥感地质学 实验2 指导书

遥感地质学(A) 项目二实验指导书(1)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安装及基本操作方法。

(2)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几何校正及图像增强。

实验内容:(1)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实现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2)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图像预处理及增强。

详细处理过程1 ENVI 4.7软件的安装获得的ENVI软件,包括ENVI软件安装包和许可文件两个文件(envi4701winx86_32.exe,envi47.lic)双击envi4701winx86_32.exe 文件开始安装,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注意安装路径千万不要含有中文字符,这会造成软件无法使用。

选择第三项,安装收到的许可文件。

点击导入许可文件,指定许可文件envi47.lic 的存放目录,导入后结果如图至此,ENVI软件可以正常启动。

若系统曾经安装过ArcGIS、Autodesk CAD等,有可能对系统产生影响,时期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参考网上资料。

2 遥感图像基本操作打开安装好的ENVI 软件,在屏幕上出现ENVI主菜单工具。

电极 File-》 Open External File –》 Landsat-》 GeoTIFF with Metadata,打开自glovis上下载的遥感图像,例如L5122035_0352*******_MTL.txt。

注意,该MTL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包括对各个波段说明等。

若同时存在*******_MTLold 文件,选择 MTLold文件可以顺利打开。

打开后出现Available Bands List ,可用波段列表,列出了当前图像的波段信息。

每个目录下Map Info表示该数据的空间信息,包括投影、分辨率等。

每个波段后的数字,表示该波段中心波长,如0.79199下部位单选按钮选中Gray Scale时,表示使用灰度模式查看波段,一次仅能查看一个波段;选中RGB Color时,使用红绿蓝模式查看波段,需要指定红、绿、蓝通道分辨使用哪个波段的数据。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训实践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训实践报告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实践报告课程名称:___遥感应用与原理________实践项目:__遥感应用与原理实训_______实践地点:____闽江学院__________姓名:__田冰__学号:3110503224__专业:资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班级:二实践时间:2012年12月24日至2012年1月13日同组学号:_3110503224____________遥感原理与应用实训实践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R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习原理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监测就是从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中,定量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特征和过程的技术。

变化监测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分类的变化监测,即根据变化前后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变化监测,称为后分类法,这种方法对分类的精度要求较高;另一类是基于像素的变化监测,对于不同时期图像的像素灰度变化进行比较,或在灰度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分析,实现变化监测,称为逐个像元比较法,这种方法需要消除不同时期影像之间的由于成像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这两种方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常见的变化监测算法主要有:(1)差值法(直接差值法,窗口均值差值法,归一化差值)图像差值法是使用最广的变化探测方法,它是将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按波段进行逐像元相减,从而生成一幅新的代表二时相间光谱变化的差值图像,差值图像中接近于零的像元就被看作是未变化的,而那些大于或小于零的像元表示其覆盖状况发生了某种变化;变化区域的提取:利用模型,选取3倍中误差作为阈值。

(2)图象比值法比值处理被认为是辨识变化区域相对较快的手段;与差值法不同,它是将多时相遥感图像按波段进行逐像元的相除;显然,经过辐射配准后,在图像中末发生变化的像元其比值应近似为1,而对于变化像元而言,比值将明显高于或低于1;变化区域的提取:利用模型,选取3倍中误差作为阈值。

(3)回归系数法图像回归法则是认为同一地物在不同时相的变化应该是线性的,根据样本点,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这个线性函数的参数,然后由时相1图像根据这个线性函数算出估计的时相2的图像,再与真实的时相二的图像比较,这两者光谱信息差别大的像元则认为是变化信息。

推荐-遥感综合实验报告 精品

推荐-遥感综合实验报告  精品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姓名学号404专业_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_班级11 _实验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的综合实验指导教师及职称付磊讲师开课学期20XX 至_20XX 学年_下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二、实验内容、步骤和结果(要求:详细写清楚本次实验的完成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和实验结果。

纸张不够可以自行添加。

)实验一:第三章数据输入/输出一、数据的输入/输出主要内容:ERDAS IMAGINE的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允许用户输入多种格式的数据供IMAGINE使用,同时可以将IMAGINE的文件转换成多种数据格式。

具体实施步骤: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中单击Main/Import/ Export命令,打开数据输入/输出对话框。

在数据输入/输出对话框中,通常需要设置下列参数信息。

1、确定是输入数据(Import)还是输出数据(Export);2、在Typ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的类型〔Type);3、在Media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的存储介质(CD-ROM、Tape、File )。

4、确定输入数据文件路径和文件名5、确定输出数据文件路径和文件名6、单击OK按钮,进入下一级参数的设置,随数据类型而不同。

(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二、波段组合(一)、单波段组合主要内容:首先需要将各波段依次输入,转换为ERDAS IMAGINE的IMG文件。

具体实施步骤: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中单击Main/Import/Export命令,打开输入/输出对话框;1选择输入数据操作:Import;2、选择输入数据类型(Type)为普通二进制:Genenric Binary。

3、选择输入数据介质(Media)为文件:File;4、确定输入文件路径和文件名;5、确定输出文件路径和文件名;6、单击OK按钮(关闭数据输入/输出对话框)重复上述部分过程,依次将多个波段数据全部输入,转换为IMG文件。

遥感实验报告四

遥感实验报告四
【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Envi qq截图word文档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设计】
1.打开并显示TM影像文件
2.选择影像到地图的配准并恢复控制点坐标
3.使用矢量显示的数字线划图(DLGs)来添加地图控制点
4.RST和三次卷积校正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
Zone:13像素大小:30m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3.使用矢量显示的数字线划图(DLGs)来添加地图控制点
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open vector file—USGS DLG;
打开bldr_rd.dlg文件;
在inport optional DLG file parameters对话框中,选择Memory单选按钮,点击OK,读入数字线划图(DLG)数据;
在新的display中观察校正结果。
【结论】(结果)
【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进行了影像到地图的配准。我感觉到遥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选取地貌控制点比较有用,选取地貌控制点以前不会,现在基本上可以熟练操作了,以前没有注意到每个地方的地貌特征,现在看遥感图片就会注意观察它的地貌特征。选取地貌控制点需要耐心和细心。我还感觉选取控制点的技巧有待提高。希望老师以后多讲一些具体操作的技巧。
在可用矢量列表中,选择ROADS AND TRAILS:BOULDER,CO文件,点击load selected;
在load vector对话框中,点击New vector window,把该矢量加载到一个矢量显示窗口中
在vector window#1中,点击并拖曳鼠标左键,激活一个十字形光标,光标处的地图坐标会在窗口的底部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5※<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遥感地质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察、水文工程、灾害地质及其它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数字化图像计算机处理和智能识别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完成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课程基础上进行。

学会常规遥感图像目视地质解译,初步了解数字图像地质识别方法,遥感地质工作方法程序及综合编制遥感解释地质图件。

5※<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1、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类型和立体观察及多波段效应1)实验内容:遥感图像的种类和注记,立体观察和立体模型的建立。

多波段数字图像及多波段效应。

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演示设备下演示各类遥感图像的观察内容,并作必要的讲解。

②利用TM卫片,观察分析不同地物(植被、岩石、城镇、水体等)在不同波段图像上的波谱特征,深刻理解多波段效应的概念。

并认识各种注记。

③利用H86、H87(涪江地区)航片,识别航片的各种注记;利用H29、H28(祁连山某地冰川)航片,建立立体模型,观察立体效应;。

3)实验要求:了解遥感图像种类,熟悉各类遥感图像的注记符号和含义,掌握立体镜的使用方法和立体模型的建立、航空像对的立体观察及立体效应。

不同波段遥感图像地质体的多波段效应及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时间效应。

根据实习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实习报告。

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2、实验项目名称:数字图像处理(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数字镶嵌)1)实验内容: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增强处理,主要进行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数字镶嵌处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演示设备下演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讲解所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②利用相邻的两幅TM/ETM或SPOT卫星图像在计算机上通过Erdas软件进行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数字镶嵌处理的实际操作,并理解假彩色合成的原理。

2)实验要求:通过实验学会数字图像处理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基本会用一种或两种处理软件。

了解图像的地理信息内容和投影性质。

要求作假彩色合成图像、数字镶嵌(拼接)图像作为实习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3、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的地貌解译1)实验内容:各类地貌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在航片或卫片上勾绘不同地貌单元的分布界线,编制地貌解译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

分析地貌形成的岩性和构造条件。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①利用航片H86、H87(涪江某段1∶5万航片)观察分析软硬相间的水平沉积岩层分布区的地质地貌影像特征,同时观察山区各类河流地貌、人造梯田的地貌及影像特征。

②利用航片H128、H129(祁连山某地山岳冰川1∶5万航片)观察分析山岳冰川地貌的影像特征。

主要视别的冰川地貌单元要素有:悬谷、冰舌、冰斗、角峰、刃脊、终碛垅和侧碛垅等。

③利用航片H150、H149(海南某地海岸1∶5万航片)观察分析火山熔岩发育区海岸地貌的影像特征。

主要地貌单元要素有:海蚀崖、海蚀柱、岬角、砂堤、火山口、隐伏火山口、火山丘及火山岩层。

④利用航片H—X1(陕北黄土分布区1∶2.5万航片)观察分析黄土地貌的影像特征。

主要地貌单元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涧和黄土陷穴(漏斗)。

⑤利用航片H—X2(贵州某地碳酸岩分布区1∶2.5万航片)观察分析岩溶地貌的影像特征,主要观察峰林、暗河、溶蚀坑及天生桥等地貌。

利用航片H—X13(陕北黄土分布区1∶2.5万航片)观察分析滑坡地貌的影像特征。

⑥利用陆地卫星MSS图像银川幅观察分析基岩分布区、沙漠分布区、平原区在小比例尺卫片上的影像特征,并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银川幅图像数据在计算机上利用Erdas等软件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提取所需信息,然后再分析以上地貌的影像特征2)实验要求:掌握各类地貌解译的方法,熟悉各类地貌的影像解译标志,学会地貌解译图的编制方法和地质分析思维。

作航片H86、H87地貌解译图,并总结各类地貌的解译标志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4、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沉积岩解译1)实验内容: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类的解译标志,沉积岩的产状、遥感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岩层接触关系类型判释及其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建立和描述。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①利用航片H86、H87(涪江某段1∶5万航片)解译水平沉积岩层。

②利用航片H102(贵州某地1∶5万航片)解译褶皱的灰岩、砂岩、泥岩、页岩岩层。

③利用航片H33、H29(贵州西部某地1∶5万航片)解译三叠纪—早石炭世陡倾斜地层不同岩性段(砂岩、粉砂岩、灰岩、泥岩、砂泥岩含煤地层、大陆喷发的玄武岩等),总结其影像特征(色调、地貌、水系、人文地质环境等方面)。

④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巢湖幅(我院实习基地)解译不同岩性(砂岩、粉砂岩、灰岩、泥岩、砂泥岩互层)的分布范围,总结不同岩性在TM图像上的解译标志,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提取岩性解译信息。

2)实验要求:利用遥感图像熟悉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的影像特征,掌握解译标志,学会勾绘岩层,岩性地层单位的界线,确定其产状、接触关系及上下层序并编绘解译地质图。

作航片H102岩性解译图,总结各类沉积岩的解译标志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5、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岩浆岩解译1)实验内容:各类岩浆岩、喷出岩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形状产状、期次及生成先后顺序的解译。

具体内容如下:①航片H103:我国江苏北部一花岗岩体影像特征;②航片H21:为我国甘肃北山地区海西期花岗岩侵位于中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它们之间接触界线明显,中部为侵入接触西部为断层接触,局部地段被第四系洪积物覆盖。

③航片H56、H55:是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某地。

浅灰色、树枝状水系、地形平坦的是海西期灰白色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色调均匀、网状水系的是第四系洪积、冲积物,由砂和亚粘土组成;深灰色零星分布,呈团块状和直线形垅状地貌的是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受北西向节理控制。

④利用陆地卫星MSS卫片吉林天池幅,观察火山岩在小比例尺卫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西安幅,观察南部秦岭山区花岗岩体在中小比例尺卫片上的影像特征。

⑤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西安幅南部图像数据作计算机增强处理,提取花岗岩体信息,并进行解译成图。

2)实验要求:通过典型遥感图像的解译,熟悉各类岩浆岩,喷出岩的影像特征。

掌握影像解译标志,学会勾绘不同性质、不同期次岩体的界限,分析其产状、接触关系及侵位先后并编绘解译地质图。

作航片H21岩性解译图,总结各类岩浆岩的解译标志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6、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变质岩解译1)实验内容:各类变质岩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产状及变形特征。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①航片H86:我国北方某地元古宇变质岩系和侏罗—白垩系碎屑岩,它们之间呈不整合接触。

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类,其中的条纹、条带状影像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面理褶皱变形,航片上变质岩系具有副变质岩系影像特征,注意对比副变质岩与沉积岩影像特征上的差异。

②航片H109:位于我国青海省不冻泉附近,出露的主要岩性为上三叠统的硬砂质长石砂岩与板岩互层,岩层近于直立。

在图像上条纹条带明显,发育丰字形水系。

③航片H64、H63:我国山西某地下震旦统(Z1)与下元古界阜平群上段不整合接触影像特征。

阜平群以片麻岩为主,浅灰色、灰色和暗灰色条带状色调,平行树枝状水系;下震旦统(Z1)主要为石英岩,深灰色调,岩石坚硬,色调均一,树枝状水系,密集羽毛状冲沟发育。

④陆地卫星MSS图像银川幅:观察贺兰山北部地区区域变质岩系在小比例尺卫星图像上的的影像特征。

并总结归纳与岩浆岩和沉积岩影像特征的差别。

⑤陆地卫星TM图像银川幅:观察贺兰山北部地区区域变质岩系在中小比例尺卫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并总结归纳与岩浆岩和沉积岩影像特征的差别。

⑥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西安幅南部图像数据作计算机增强处理,提取变质岩解译信息,并进行解译成图。

2)实验要求:通过典型遥感图像的解译,熟悉各类变质岩的影像特征。

掌握影像解译标志,学会勾绘不同岩性层、岩性组合层的单元界线,初步了解变质岩区地层变形样式和变形特征,并编绘解译地质图。

作航片H186岩性解译图,总结主要变质岩(区域变质岩)的解译标志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7、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褶皱解译1)实验内容:褶皱的解译标志,褶皱类型、形态及标绘的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①航片H163:是青海西部沙漠半覆盖区背斜构造的影像特征,图像上背斜的外形清晰,呈椭圆封闭环形。

转折端呈外倾转折,其枢纽向西北倾伏。

②航片H24、H23:我国甘肃西北部某地叠加褶皱的影像特征,可见早期褶皱核部岩层被后期褶皱叠加改造,再次弯曲,中部有一扭性断裂,使褶皱发生平行位移。

③航片H66、H65:为青海省天峻县阳康乡,阳康曲梁来步褶皱与断层,由下三叠统(T11)之砂岩,中三叠统(T12)之灰岩和同生角砾状灰岩组成连续背斜和向斜。

像片南部岩层三角面清晰,指示地层向北倾斜。

④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巢湖幅图像数据作计算机增强处理,提取褶皱构造解译信息,并进行解译成图。

2)实验要求:熟悉褶皱的解译标志,学会解译褶皱构造,判断褶皱类型,组合形式及标绘方法,编制褶皱解译图。

作航片H65褶皱构造解译图,陆地卫星TM图像巢湖幅褶皱构造解译图。

归纳总结褶皱构造的解译标志,不同类型的褶皱的图形特征,叠加褶皱的图形特征,不同组合样式褶皱的图形特征。

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件数8、实验项目名称:遥感图像断裂解译1)实验内容:各类断裂构造,线性构造的解译标志,断裂产状、性质的判断,组合方式及力学分析。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①航片H24、H23:我国甘肃西北部某地叠加褶皱及断裂的影像特征,可见早期褶皱核部岩层被后期褶皱叠加改造,再次弯曲,中部有一扭性断裂,使褶皱发生平行位移。

②航片H66、H65:为青海省天峻县阳康乡,阳康曲梁来步褶皱与断层,由下三叠统(T11)之砂岩,中三叠统(T12)之灰岩和同生角砾状灰岩组成连续背斜和向斜。

相片南部岩层三角面清晰,指示地层向北倾斜。

在图像的中部可见两条断层,在褶皱的核部断层效应非常明显。

③陆地卫星MSS图像博斯腾湖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可分三组,最为发育的一组为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沿断裂有花岗岩体等出露。

博斯腾湖的形成与几组断裂的交汇有关。

④解译陆地卫星TM图像西安幅的断裂构造.2)实验要求:熟悉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掌握解译断裂构造及判断断裂构造的性质、产状、组合方式的技能,编制地质图。

作航片H65褶皱及断裂构造解译图,陆地卫星MSS图像博斯腾湖幅断裂构造解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