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机器人教学中力求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导,讲求创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上开设智能机器人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整个完成的教学效果看,这节课改变了课堂的一惯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
我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通过让机器人走直线学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朱慧;
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应以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精神愉快为前提,不仅是教学的严师,而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人师。
.智能机器人的选型与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挖掘它的教育功能。
由于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图形化编程界面,学生可以用画流程图的方式进行程序设计。
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并学会转向模块的参数设置。
通过调试两个模块的参数,让学生体会运用两分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第一篇:《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教学设计中卫市第六小学陈菊香一、案例背景信息1、学科:小学信息技术2、年级:小学六年级(下)3、教学内容: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4、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二、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六年级上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LOGO语言已经进行了基本的语句学习,可以使用命令进行简单图形的绘制操作,现在只是更换了一种操作窗口和环境下,让学生迁移学习的LOGO语言知识,运用到新的窗口环境下,感受新系统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LOGO语言下传过程名这一操作是在后期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仿真窗口的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熟悉,逐步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理解操作机器人的方式,感受计算机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学编写让机器人左转和右转的LOGO语言命令,并且会使用LOGO语言中的重复命令,让机器人走出各种各样的正多边形路线。

2、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以致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采用1、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任务驱动法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通用机器人程序、幻灯片、Flash动画。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请学生欣赏《兔子舞》flash动画,请说说这首歌的歌词中出现最多的英文单词是什么?(left right repeat)2、请说出这三个英文单词的意思。

3、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认真观察说说它们都做了哪些精彩的表演。

用logo指挥机器人课堂拓展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 (1)

用logo指挥机器人课堂拓展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 (1)

第六课用LOGO指挥机器人课堂拓展《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滘小学范浓根科目:顺德区教学研究室编写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课题:机器人走正方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

2、学会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编写正方形程序并运行。

3、掌握机器人走正方形编程方法和机器人调试的一般方法,进而编写调试出程序让机器人走正方形。

能力目标1、了解VJC程序设计和调试机器人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利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

4、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创新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利用VJC1.5仿真软件编写程序让仿真机器人画正方形。

2、使用VJC1.6开发版编写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里运行。

3、利用VJC1.6开发版编写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程序并进行调试,最终使机器人走正方形。

教学重点:1、利用VJC1.5仿真软件编写程序让仿真机器人画正方形2、使用VJC1.6开发版编写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里运行3、调试能力风暴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难点:1、利用VJC1.5仿真软件编写程序让仿真机器人画正方形2、调试能力风暴机器人走正方形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教材机器人教学课,是对前面机器人的硬件软件知识和VJC1.5仿真软件的深化和应用。

熟练运用VJC1.5仿真软件编写程序的同时,也向学生提出了高一层次的要求,也就是VJC1.6开发版编写程序并下载运行,其重点在于修改程序不断调试去解决机器人走正方形问题,在这部分中,要求动脑思考不断尝试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内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编写程序和调试机器人的方法和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调试出机器人能够走类似于正方形的图形就可以了。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了解机器人沿线的基本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对机器人沿线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难点:如何解决机器人沿线行走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

2.准备沿线行走的示例程序和任务。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沿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清扫机器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实现沿线的呢?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讲解沿线的基本方法,如红外线、超声波等。

并通过示例程序,展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实现简单的沿线行走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沿线原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编程心得,分享沿线的技巧和方法。

第6课机器人画正多边形

第6课机器人画正多边形

第6课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条件循环结构的特点;了解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区别。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看流程图中程序流转;通过用循环结构编写机器人走正方形,初步学会条件循环结构的应用情感目标:通过程序简化与优化,培养学生优化程序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条件循环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方式。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练一练中机器人走正三角形内容安排本课中。

●教学准备:1.学生机上安装、机器人走正方形顺序结构示例程序、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执行方式动画2.前一节课中先让学生编写完机器人走正方形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演示:上节课我们教机器人走正方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用了哪些模块?二、学习(一)指导:分析原程序,认识循环结构1.提问:数一数,共是多少模块?如何要使机器人走2圈,应怎样编写程序?演示:打开走2圈的程序,看看需要多少模块?提问:如走3圈、4圈、8圈、10圈,甚至是100圈呢?将有多少模块?程序将会变得非常长。

2.提问:有没有简化程序的方法呢?仔细观察,机器人走方形程序中,哪些部分是重复的?演示:课件用红色边框圈出重复部分。

讲述(板书):从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出,①②③④部分中的模块一模一样,而且里面的参数设置也是一样的。

同样的部分重复了4次。

这样,程序中如果出现重复执行某种模块的情况,可以简化程序。

我们可以将重复部分提取出来,然后加上一个特殊的结构,告诉程序该执行几次就行了。

这种特殊的结构,我们称它为循环结构。

3.提问:对于“循环”二字在哪里遇到过,一般指的是什么意思?(反复、周而复始,从头开始)程序中的循环意思和生活中的循环意义差不多。

演示(板书):请同学们观察程序的箭头方向,如果把程序执行看作是一点水滴跑动的话,小水滴从循环前面开始落下来、落下来,结果会到哪里去呢?课件动画演示。

讲述:按照这样下去,这个循环将使程序永远地跑动下去。

直行和右转模块也将被反复地永远执行。

第四册第13课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新矸小学徐军辉)

第四册第13课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新矸小学徐军辉)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教学目标:1、学会“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走正多边形。

2、理解多次循环在程序中的执行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多次循环”的程序结构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具体任务的循环结构分析。

教学准备:90度转向的几组数据,正方形(顺序结构)的程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教会了机器人走路,你在教它新本领前先来考考它,让它走一个数字7吧。

2、学生操作,反馈,请学生上台演示。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

3、不错,今天的新本领就从这个数字7开始,请让你的机器人画的这个7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成为90度直角。

4、学生操作,反馈评价,教师也提供几组90度转向的数据。

二、探究一1、刚才老师巡视了一边,我想我们的机器人是否也可以学学老师,来走一个正方形巡视一下,请你在这个程序基础上继续编程,注意,是正方形。

2、学生操作,反馈评价,请学生演示,指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正方形的顺序结构编程。

3、不错,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当保安了,想一想:它能重复巡逻两边就是一个正形走两遍吗?请学生说说。

巡逻10遍可以吗?一直巡逻呢?4、学生说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程序太长、不能这样编程。

三、探究二1、出示程序,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程序,你看:前进、右转、前进……,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进行引导:前进、右转因为参数一样,所以重复了4次。

2、出示正方形图片,指出机器人的确每次都在当前位置重复了这两个动作。

引导学生理解“当前位置”,阅读书45页知识林,得出结论:要让机器人学会做重复的事情。

3、出示控制模块库图片,循环模块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多次循环、永远循环和条件循环,都在控制模块库中。

那么我们刚才的这个正方形任务应该让机器人用哪一种循环模块呢?请大家自学书46页的知识林,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4、学生自学、讨论、反馈。

5、用循环模块对程序进行改造,让机器人学会做重复的事情。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对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学会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编程和调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难点:如何解决机器人沿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实际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3.讲授法:讲解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机器人设备、编程软件、线路道具等。

2.软件: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器人沿线行走。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机器人沿线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智能导航、清扫机器人等。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优势,为后续操作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和调试。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操作心得,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

老师总结规律,强调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机器人沿线的路径?如何使机器人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教案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教案

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梁辉小学鲁钿航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的原理,并能计算出正多边形内角外角度数与机器人转动参数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机器人旋转角度与参数设置的关系,并能使用“多次循环“模块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和正五角星路线。

情感目标:通过设置机器人指点路线行走任务,体验机器人仿真程序设计的乐趣,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多次循环“模块熟练掌握和常见正多边形内角外角度数观察计算。

三、教学难点:计算掌握机器人旋转角度与运行时间速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出示机器人行走课件(未出现运动轨迹),学生观察两组机器人行走路线。

看一看,说一说,它们各自走的是什么图形的路线?生回答:是正方形是长方形是三角形……(预设,学生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是不是正方形上,教师不在此时说明确切图形名称)师再次播放两组机器人行走视频,并出现运动轨迹,显示为□和△。

课件出示:□正方形△三角形接着出现正五边形课件出现小结,并由全班学生念读:像上面这样,图形里每个内角一样大,边长一样长的封闭图形,叫做——正多边形。

教师出现课题:机器人画正多边形二、教学新授出示任务一:机器人画正方形要求:机器人顺时针画正方形,画边长的时间是2.5秒速度是50 并且运行时显示路径。

提示:可以用到“循环”模块。

教学活动:由学生代表上台操作演示讲解完成,其他学生观察过程。

根据情况指出设计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1、“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正方形图形的话循环次数为42、正方形内角90度,旋转90度,旋转电机参数为时间X速率= 25师提示概况要点,学生回忆并全体完成操作。

学情预设:这部分操作内容是学生已经在前一次课中完成过,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几乎没有。

教师演示学生作业,完成任务一环节。

出示任务二:机器人画正三角形要求:机器人顺时针画正三角形,画边长的时间是2.5秒速度是50 并且运行时显示路径。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第一篇:《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第二课时《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2节第4课中的内容。

首先,依据教材,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我将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分解成两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侧重讲授“转向”模块的使用方法;第二课时,侧重“转向”模块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让机器人画出比较复杂的图形。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考虑: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的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本课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和“引导”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最后,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机器人程序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机器人课上所讲授的新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新的任务。

二、教学思路:机器人绘图这节课是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绘图为主线,在课上设计3个研究任务。

1、复习引入(画正方形)。

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编写程序中的两种结构。

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

知道机器人绘图要根据图形的特点。

例如: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画正三角形。

在画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画正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都是60度来编程。

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采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120度不是60度。

为了减低难道可以把120度看成90度加30度,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的编写程序。

3、机器人画正六边形。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设计泰河学校王赛凤一、设计思路本课是以机器人仿真系统软件为平台,通过图形化编程形式降低学生对算法和编程的难度,利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可视化运行界面,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编程的兴趣,降低学生对计算机算法和编程的恐惧心理,给学生提供无限的创造空间。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机器人舞蹈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任务驱动、成功评价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可体验成功的编程空间。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机器人仿真软件2、了解机器人转弯的实现方式。

技能目标:1、会编写机器人走直线和转向的程序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和编程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创新的精神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转弯的实现方式教学难点:机器人转90度时命令参数的确定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刚刚大家看到的是2006年国际机器人舞蹈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弯身、曲轴的动作,在今天这个课中我们也将学习与“弯”这一词类似的内容,请大家打开书本第二章第三节《机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课题。

2、温故以知新俗语说:温故以知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师:“当左右电机功率怎样设置时,机器人走直线?”生:“相同的时候。

”介绍机器人走直线电机功率的设置:当机器人左右电机功率相同时,机器人走直线。

若直线前进,机器人左右电机功率相同,且均为正数;若想直线后退,机器人左右电机功率相同,且均为负数。

指出特例“当左右电机均设置为零,机器人停止。

”3、探索中提高听完同学的回答,老师有一个疑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师:“当电机如何设置时,机器人就会转弯”生:“不相同的时候。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机器人是如何实现转向的?”依次出示机器人“左右电机设置”的图片,让同学们探知是左转还是右转。

4、观察中预知观察三幅左转图中左右电机的特点,得出结论:“当右电机功率大于左电机功率时,机器人左转”观察三幅右转图中左右电机的特点,得出结论“当左电机功率大于右电机功率时,机器人右转”出示两幅图,找出左右电机功率值的特点“互为相反数”,猜测他应该怎么转呢?得出结论“当左右电机功率值为互为相反数时,机器人原地转”5、实践中求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能够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是否准确?出示任务:分析设计思路:先前进,后转弯,再前进,到达。

《走花样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走花样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走花样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相关编程的方法,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路线。

2、过程与方法:设计机器人行走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路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自己编写好的程序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路线,喜欢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重点:利用程序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利用程序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路线。

教学准备:能上互联网的计算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顾一下机器人如何走正方形?打开保存的程序,我们来设计更多的行走路线。

二、新授
能走五边形的机器人
利用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程序,让程序看起来更简洁
1、设置直行:速度5,时间 3
转向:速度8,角度90
2、试一试
改变直行模块的“值”和转向模块的“值”,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机器人走六边形
3、想一想:机器人走完每一条边后,转过的角度是多大?
4、计算公式:机器人转向角度=360÷正多边形边数
5、试一试:
还能让机器人走出什么样的形状?
三、实践评价:
这次实践,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活动中自己表现如何?
四、拓展研究:
让机器人走出多样的形状。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单元中难度较大的一课,综合性很强。

本课要用到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综合使用的一节课。

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需要两课时。

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1课时,程序的完善和调试作为第2课时。

具体而言,第1课时讲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及变量的使用;第2课时讲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从整体上看,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即通过灰度传感器来不断地判断行走时的状态,并通过修改电机参数实时进行调整。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结合本节课设计的三个任务,要求明确,较难的环节有自学提示卡帮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完成任务时,提倡邻近的同学互相帮助,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沿线追踪比赛规则、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的情况。

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2)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2. 难点: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理解max变量的含义。

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七、教学准备主题器材、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视频导入播放“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视频。

教师:机器人沿线走比赛比的就是沿着地图上的轨道竞速行走,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机器人沿线走比赛吧!引出本课课题——机器人沿线行走。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花样的机器人交大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花样的机器人交大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花样的机器人交大版第1课走花样的机器人教学内容:机器人走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参数设置。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和顺序结构。

2、学会设置机器人走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教学重点:1、训练程序的编程。

2、学会设置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

教学难点:机器人转过角度与速度和角度有关,学生如何进行调整。

教学准备: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前面我们的小机器人已经能走正方形了, 还记得是怎么实现的吗?打开保存的程序, 回顾一下.学生:进行发言。

学生回忆走正方形的流程:开始——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结束在编程语言中,我们把这种步骤一步一步地实现流程的结构叫做顺序结(1)、速度不变,改变时间;(2)、时间不变,改变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原来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值,来影响我行走的速度和远近!(2)、机器人转过的角度,与它转动的速度和转弯的角度有关。

调整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和角度值,在仿真环境中运行并观察变化。

2、改变转向模块的“值”,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速度不变,改变角度;(2)角度不变,改变速度。

学生思考:速度会影响机器人转过的角度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原来我的转动受到了转向模块中“速度”和“角度”值的影响!二、机器人走正六边形教师:我们知道了程序中模块的“值”可以影响机器人行走的快慢和转动的角度,那我们来试试让机器人走正六边形。

学生思考:机器人走完每一条边后,转过的角度是多大?想一想,机器人转过的角度是角1还是角2?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计算角度:机器人转向角度=360÷正多边形边数学生实践:分组完成设置走六边形的参数并进行交流经验。

教师:你还能让机器人走出什么样的形状?学生:正三角形、正八变形等小知识:程序中的角度、速度等对机器人的运行状况有重要影响,我们管它们叫做“参数”,而参数的具体取值,称为“参数值”。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教学反思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教学反思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知识,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因此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善于动手实践,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技能。

本节课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同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

体现在:①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②创造学习,温故知新,巩固所学的知识,贴近生活,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还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上课时的声音过于平淡,没有轻重、缓和,声调平淡,没有通过声音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有些学生上课感觉无趣,进而不认真听讲;还有我课堂上讲的有点多,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学习软件的操作,在这个课堂上,教师者应该是一个完全的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表述,进而通过学生的演示、表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与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多模仿他们的课,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当然,我们不能一直是一个模仿者,当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再着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础知识,通过沿线行走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能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运动。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设计机器人行走程序。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任务,提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以便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引入机器人编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机器人编程又是怎么回事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编程案例,让学生对机器人编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机器人编程方法。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教学背景在机器人领域,沿线行走是一个非常基础、却又很重要的技能。

机器人的沿线行走能力往往影响着其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本教学内容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机器人编程领域中,逐步提升对编程知识和软件应用工具的理解。

此外,本教学方案还将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沿线行走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mBlock编程软件,学会图形化编程。

3.训练小学生学习设计问题的能力。

4.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由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

本节课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实例。

第二步:学习使用mBlock编程软件让学生们了解mBlock编程软件的基本功能,并讲述mBlock软件如何应用于机器人编程。

由老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步骤。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在黑线上,使用mBlock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沿着黑线移动。

让学生自己完成系统的设计,观察系统的运行效果。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设计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

第四步:分享成果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设计成果,让所有人一起欣赏和交流。

老师可以指出一些创新点,鼓励小朋友们多尝试,多创新。

教学反思机器人的沿线行走是机器人编程的最基本的应用之一,这个课题的难度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教会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

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来传达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

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挥出自己的灵感,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体验到编程带来的乐趣,也能为孩子们今后编程、机器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第二课时《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2节第4课中的内容。

首先,依据教材,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我将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分解成两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侧重讲授“转向”模块的使用方法;第二课时,侧重“转向”模块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让机器人画出比较复杂的图形。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考虑: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的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本课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和“引导”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最后,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机器人程序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机器人课上所讲授的新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新的任务。

二、教学思路:机器人绘图这节课是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绘图为主线,在课上设计3个研究任务。

1、复习引入(画正方形)。

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编写程序中的两种结构。

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

知道机器人绘图要根据图形的特点。

例如: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画正三角形。

在画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画正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都是60度来编程。

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采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120度不是60度。

为了减低难道可以把120度看成90度加30度,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的编写程序。

3、机器人画正六边形。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分析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角度转向,引导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画正六边形还是正八边形。

最后让学生画正多边形的图形。

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4、通过机器人绘图让学生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本课,在任务1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画正方形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画正方形要根据正方形的特点来设置程序模块的参数。

在任务2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三角形。

通过画正三角、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到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正多边形的设计,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运用两种程序结构的优势。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

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

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及其运行环境。

2、学会用直行、转向两个模块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直行、转向模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根据需要设置模块中的参数,学会如何在机器人仿真系统上实施机器人任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2、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直行”和“转向”模块编写程序教学难点:对“直行”和“转向”模块中参数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任务-画正方形先出示课件,课件展示一个正方形。

教师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机器人画正方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让机器人画正方形的?学生回答问题。

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那么你们为什么要设计让机器人转向4次转向90度呢?因为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同学2~3人说的时候展示正方形的特点。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说的特别的好,画图的时候要根据图形的特点来画。

为了简化程序还可以使用循环模块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这节课我们来让机器人走更多的图形。

板书课题机器人绘图。

环节2:新授任务-画三角形课件展示出示正三角形,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是正三角形,你们说一说正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正三角形课件展示正三角形的特点。

三条边一样长,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

谁能来说一说你的编程思路是什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询问学生我们都要使用哪些模块。

教师询问学生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多少呢?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就追问为什么是120度而不是60度呢?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用课件展示,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

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1号角还是2号角。

现在都没有疑问了,请同学们来自己尝试着画正三角形吧,学生们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当学生完成后,让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

你们谁成功了,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编程过程。

当同学们演示的时候,教师强调。

我们来听一听他们都是怎么设计的?如果你设计的和他设计的不同,等他讲完后,你来补充好吗?让学生来描述他们的编程过程。

当学生说完自己的程序设计后,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设计?环节3:新授任务-画六边形、八边形教师说同学们已经会用机器人绘制三角形和正方形了。

出示一个正六边形,它的特点是什么?你们能试着画一个正六边形吗?如果不能,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在哪里有疑问。

然后问学生让机器人绘制六边形转向的角度是多少。

出示下面的表格,然后问学生根据下面的表格你能知道画正六边形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多少吗?图形名称边数转向的角度正三角形 3 360÷3=120 度正方形 4 360÷4=90度正六边形 6 360÷()=度正八边形让学生回答补充完整表格里面的内容。

那么请同学们来让机器人画一画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吧。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

完成后教师找学生来说一说他们的编程思路。

同学们都使用哪些程序结构?为什么你们在画正八边形的时候不使用顺序结构。

因为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使用顺序结构就越繁琐。

我们使用循环结构可以提高编程的效率。

教师说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的好,那么下面老师让你自己设计一个你喜欢的正多边形然后让机器人绘制出来可以吗?学生绘制,教师找学生来说明设计过程。

教师填写完整表格。

环节4:拓展任务-总结规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画正三角形、正六边形等等图形。

谁能来说一说机器人画正多边形的时候,你都发现了哪些规律?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什么有关?机器人转向的角度和什么有关?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板书:循环次数=正多边形的边数转向角度=360÷边数环节5: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会画正多边形、会使用循环模块。

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知识。

在我们学习的学科当中都是互相联系的,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往往都需要用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只有平常的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才能加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正三角形 3条边 3个角相等都是60度循环次数=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转向角度=360÷边数六、教学反思:课前,我依据教材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复习导入、利用旧有知识进行迁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教师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以研究机器人绘图为本课的主线,共设计了3个研究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成功的,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通过实施让机器人画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多边形等等不同层次的任务,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完成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突出的特色有以下几点:1、本节课在机器人画图的编程过程中,应用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并且进一步将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多边形特点与利用相应模块编写程序的方法结合起来,领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个规律来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走出正多边形,在此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象直观地体味编程的乐趣。

机器人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工具,为信息技术课带来了新的生机。

2、将智能机器人引入程序设计教学,避免了以前编程的枯燥、乏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体味编程乐趣的同时,还给了他们发挥创造的空间。

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与机器人教学的结合,创设了一个情景化的、高智能的计算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延伸了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范围。

3、在机器人教学中力求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导,讲求创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践证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开设智能机器人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应以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精神愉快为前提,不仅是教学的“严师”,而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人师”。

改进之处:在教学的环节设计上有些细节处理还不是很好,教师的小结提升不够高。

由于本节课中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在数学知识的谨严性还应进一步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