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猫 (讲读) 心中的鹰 (自读)人教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 统编版四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 13.猫学习目标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常用的笔名,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我会读。

一类字:忧y ōu 虑l ǜ 贪t ān 职zh í 屏b ǐng 蹭c èn ɡ 稿ɡǎo 腔qi ān ɡ 解ji ě闷m èn 蛇sh é 遭z āo 殃y ān ɡ 盆p én 勃b ó二类字:虑l ǜ 职zh í 屏b ǐng 蹭c èn ɡ 稿ɡǎo 腔qi ān ɡ 殃y ān ɡ 折sh é易错音:解闷 (m èn m ēn ) 开辟(b ì p ì) 屏(b ǐng p íng )息凝视的确(de d í d ì) 折磨(zh é sh é z é) 玩耍(su ǎ shu ǎ y ào)暖和(h é huo) 枝折(zh é sh é)花落 用身子蹭(c ēng c èng )答案:m èn p ì b ǐng d í zh é shu ǎ huo sh é c èng多音字:闷m ēn ①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闷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第16课《猫》一、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⑭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优质课件

③“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 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 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 悔恨。
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运用数量词,可以表示对象的大小、浓淡、 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表达情感。
示例二:“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 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的情态,表达 我们对猫的喜爱之情。
描写猫的句子: ①“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 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三妹逗猫 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②“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 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 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中一系列的动 词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可爱,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 与担忧之情。
③“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 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 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第三只 猫的冷漠与厌恶。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 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 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作用: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 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 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 作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解析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 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 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这一来三妹一部分的注意, 又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 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 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 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 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 方才寻到。 三妹常 指它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我回家吃午饭, 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
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 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 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抱到一只很 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品味】 “查问个好几次”,体现了家人喜欢这只小猫的程度,它比第一只猫更可爱, 并给家人带来快乐。 画线句子说明第二只小猫能给家人作贡献了,是捉鼠的好手。 【段析】介绍第二只猫的来历、颜色、性情,比第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 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品味】 第一只猫的来历。 由画线句子可知:猫生病了。 第一只猫病死了,三妹难过, “我”也感到酸辛,表明了家人对猫的感情。 【段析】第一部分: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 略写 )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 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 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 “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 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着道: “他们看见了, 为什么不 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地,愤.然.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品味】 “我”预感到小猫的丢失。 张妈的话从侧面表现了猫的可爱。 “我”的“怅然”“愤恨”“诅骂”更能说明“我”对这只猫的感情。 【段析】

[名校联盟]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猫》课件

[名校联盟]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猫》课件
的地位
第一 只猫
(1—2)
从隔壁要 来
花白的毛,
很活泼, 如带着泥 很活泼
土的白雪 球似的。
宠物
学·科·网
结局
病死
感情变化
一缕 酸辛
第二
只猫
特地从舅 舅家要来Fra bibliotek(3—14) 的
浑身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宠物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怅然、愤恨、 诅骂路人
第三 只猫
(15—34)
遭人遗 弃, 拾来的
不好看很 瘦、毛烧 脱更难看

污涩
sŏng yŏng 学·科·网 怂恿
chéng jiè
惩戒
chàng
怅然
quán
蜷伏

诅骂
整体感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学这·科·网 几只猫的外形、 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 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 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
学·科·网
郑振铎
作者郑振铎
• (1898—1958),福建长 乐县人,生于浙江永嘉。 现代学·科·网作家、学者、翻译 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 立后,曾担任文化部文 物局局长、中国作协理 事等职。1958年10月率 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 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 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 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中国俗文学史》《欧 行日记》《海燕》《山 中杂记》等
冤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重点品读

八年级语文《猫》、《心中的鹰》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猫》、《心中的鹰》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猫》、《心中的鹰》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猫》、《心中的鹰》《猫》郑振铎(一)学习重点: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二)学习内容和步骤:1. 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3. 学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明确:(1)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忧郁、惩戒、摸透等。
2.课文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感悟。
3.主题思想:探讨猫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是郑振铎先生对猫的观察和感悟的记录,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猫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猫的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重点写作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养猫的利与弊”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来描述一个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写作手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过程中,我应该更注重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此外,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氛围很好,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16课《猫》公开课优秀课件(二课时)(3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16课《猫》公开课优秀课件(二课时)(33页)
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3、躺在露 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这是伏笔手法。
: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死亡;第二只猫街上乱跑, 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 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 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 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沉郁、果决、哀痛
难过、后悔、 自责、愧疚
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选出小组代表回答:
对比
舅舅 家送 的

怅然 愤恨 诅骂
第三只猫 15-34段
蜷伏 在家 门口
毛色花白,不好看 。很瘦,毛烧脱后, 更难看。
忧郁 懒惰
若有 若无
屈死
难过 良心 受伤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 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 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 (5)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ān xiáng ( 安详 ) 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6)我也chàng rán( 怅然 )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 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 (7)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 蜷伏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 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脚穿钉鞋走无声, 不吃素菜吃鱼腥, 日间无事打瞌睡, 半夜三更鼠辈惊。
(打一动物)
谜底:猫
猫是大家熟悉并喜欢的小动物,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鹰的形象和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来表达对鹰的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鹰的形象和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来表达对鹰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鹰的特点。

2.如何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四、教学准备1.课文《心中的鹰》2.投影片或黑板3.写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鹰的印象和了解。

学生分享自己对鹰的认识和感受。

2.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心中的鹰》。

学生跟读并标注出生词和难句。

3.理解鹰的形象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描写,理解鹰的形象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鹰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鹰为什么被称为心中的鹰?课文中描写了鹰的哪些特点和形象?你对鹰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5.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鹰的形象和特点的理解。

2.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鹰的图片或模型,进一步思考鹰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3.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我心目中的鹰”,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描述鹰的特点和形象。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4.分享和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可以自愿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对鹰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该动物的特点和形象。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鹰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写一篇关于鹰的保护的倡议书。

七、板书设计1.鹰的形象和特点2.观察和思考鹰的特点3.学生写作成果展示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心中的鹰》,引导学生理解鹰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心中有鹰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心中有鹰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鹰的形象及其所体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鹰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鹰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心中的鹰》。

2. 与鹰相关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鹰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鹰的印象。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心中的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鹰的形象和精神。

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鹰的象征意义,了解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鹰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5. 分享与展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小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鹰的精神,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鹰的短文。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鹰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鹰的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鹰的精神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听取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文学创作,如写一首关于鹰的诗歌或短篇小说。

2. 邀请有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鹰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

《猫》教案精选

《猫》教案精选

《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猫》。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的散文名篇《猫》,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感悟,体会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猫》,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理解作品的大意,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对猫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猫》的主要内容,体会鲁迅对猫的深厚感情。

难点:分析鲁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对猫的印象。

然后板书课题《猫》,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写了猫的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猫?”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享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5. 朗读感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6.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猫》鲁迅猫的特点:性格古怪、可爱、老实、贪玩、尽职作者感情:喜爱、愧疚、怀念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猫的印象。

答案:示例:我认为猫是一种性格古怪、可爱、老实、贪玩、尽职的动物。

2.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猫的性格古怪,说它贪玩,可它又那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第16课《猫》知识点模板范本

第16课《猫》知识点模板范本

第16课《猫》知识点《第16课《猫》学问点》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关心!1、第16课《猫》学问点一、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公平、共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由于我〃〃没有推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白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公平、公正地待人接物,不损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愁闷:悲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忧或可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似乎有,也似乎没有。

8.凝视: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其次部分(第③一⑭段):写其次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丢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终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怎样的情感?本题可运用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上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上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描绘猫性格特点的散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猫的可爱与灵动。它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培养对生命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展示了猫在不同情况下的性格表现,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语言描绘猫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懒惰、尽职、胆大、警惕、温柔、可爱”这些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猫的性格特点。
(2)掌握生字词:懒惰、尽职、胆大、警惕、温柔、可爱等。
(3)分析课文,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猫的性格。
(4)讨论:你喜欢猫吗?为什么?你认为猫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5)课后作业: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例如: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猫在白天睡大觉,晚上却精神焕发”,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猫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猫性格特点的把握。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提炼出猫的性格特点,如“尽职”体现在猫捉老鼠的过程中,“温柔”体现在与人的互动中。
《猫》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学习课文,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句式描述动物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观念,增强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中考真题] (德阳中考)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关 键作用的三个句子,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考点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章不同位置的作用: ① 在开头: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
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等。 ② 在中间:承上启下;做铺垫,埋伏笔等。 ③ 在结尾: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
[参考答案] 开头句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作用:总领全文,概括了所养的猫的共同命运。 中间句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蓄势。 结尾句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开拓了文意。
返回
默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 态度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 和第三只猫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三只猫的亡失, 知识分子的自省
16 猫
“猫”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本 文的行文线索。标题简洁、醒目。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2.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概括并比
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难点)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 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 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 第5单元第16课《猫》课件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 第5单元第16课《猫》课件

小结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 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 感情。
第二只猫
讲授新课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 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 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 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 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第三只猫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 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 郁”“懒惰”。
芙蓉鸟被害案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 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
若有若 毛色花白,并不 不活泼 更难 被我 无,大 好看,又很瘦, 忧郁 家不喜 打伤 过得 烧脱了好几块毛 多。 欢,不 懒惰 之后,样子更难 大注意 致死 永不 看了。 它。 养猫。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第一只猫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 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 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 生意,懒惰郁闷。 二、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 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导入新课
猜谜语: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 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猫》(讲读)《心中的鹰》(自读)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10课《猫》(讲读)第12课《心中的鹰》(自读)二. 重点、难点:《猫》1.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散文的线索,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动物,描写动物的。

2. 理清文章脉络,并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 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心中的鹰》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

2. 能抓住重点句进行阅读,领悟文章主旨。

3. 培养自己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 学习过程:《猫》(一)文学常识:1.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笔名西谛。

现代作家、学者,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作为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活动。

1920年11月,他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

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文学周刊》、《世界文库》。

1937年写成长诗《芦沟桥》。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17日率我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逝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文学大纲》、《中国通俗文学史》、《欧行日记》、《取火者的逮捕》等。

2. 出处《郑振铎文集》3. 背景:《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一篇。

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

它是郑振铎从事小说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到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不仅表明主人公“我”有知错就改和实事求是之心,也表明了作者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

(二)生字、生词:污涩.()红绫.()相称.()郁.闷()怂恿..()()乞丐.()娱.乐()咕噜..()()怅.然()诅.骂()蜷.伏()惩.戒()畏罪潜.逃()露.台()屋脊.()忧郁:忧伤,愁闷。

郁闷:烦闷,不舒畅。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断语:断定的话,结论。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畏罪潜逃:害怕治罪而隐藏或逃跑。

(三)整体感知: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课文开头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提示下文的内容,表明文章要说的是“我”家里几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

接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猫。

描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课文最后一句话归纳全文,说明三次养猫,给我留下了不愉快的回忆,给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作者按照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线索是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另一条线索是“我”对三只猫的感情。

(四)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我家养的第一只猫及其结局。

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受着生命的新鲜和快乐。

”同时也表达了对猫亡失酸辛的感情。

第二部分(3—13):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领养、丢失的经过,同时也写出了全家人的惋惜。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的遣责和控诉。

第三部分(14—33):“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难过自责。

作者意在警示世人,因为不讨人喜欢,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

即使有良心的人也可能犯错误,一旦发现错误,应该虚心自责。

(五)主题:本文通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表现了作者认真吸取教训,勇于自责的精神,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可补救的过失。

(六)写作特点:1.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以养猫与亡失展开线索,都有发生、发展、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作者首尾的呼应和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密完整。

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新意,呼应篇首。

2. 抓住特征,作细节描写。

作者写了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

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用红带或绳子去逗它,“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例如:“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三只猫懒惰、忧郁,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作者笔下的猫,个性突出,逼真传神,活灵活现,读来历历如见。

3. 把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在叙述第一只猫的经过之后,有一段直抒胸臆的文字;“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同样地,在叙述了第二只猫经历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抒情;“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了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三只猫是作者描写的重点,描写的文字更长,叙述的事情更细,直接抒情的句段更多。

如第30段,沉重的语句,深深的自责,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悔恨之意,这抒情深沉而直率,它把作者那种难过而后悔的复杂强烈的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一泻无余。

《心中的鹰》(一)文学常识:1. 作者:唐敏,中国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心中的大自然》。

2. 文体:散文。

3. 出处:节选自散文《心中的大自然》(《女孩子的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二)生字、生词:翱.翔()桉.树()侥.幸()黝.黑()玛瑙..()()清澈.()颓.然()骨骼.()犀.利()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或免去灾害。

眺望:从高处往远看。

黝黑:黑,黑暗。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悄无声息:形容寂静无声。

(三)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对远观之鹰及近摸之鹰的描绘,写出了鹰的雄姿,显现了鹰的充满生机的庄严和庄严的消失,也将作者的那份希望永驻长空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题目为“心中的鹰”,意在强调本文不是写自然界的鹰,而是写自然界中的鹰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在作者的心目中,“心中的鹰”活得庄严,死得悲壮;永远地翱翔于天空,勇敢地面对死亡。

本文详写了一个小猎人举枪打死老鹰的悲剧。

那时候,人们就知道老鹰是打不得的,孩子们保护老鹰,贺老头怒斥小猎人。

小猎人打猎的动机是给班长治头痛的,说到底,还是人类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使老鹰消失。

在作者心目中,人与自然是共存共荣的,作者谴责捕杀野生动物的野蛮行为,为一种物种的消失而感到悲哀,是在昭示人们,必须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写作特点:1. 语言含蓄隽,富有诗意:本文语言含蓄,像诗句一般凝炼。

许多精辟的独句段,令人回味深长。

写鹰飞翔的姿态洗练而传神;写老鹰带小鹰学飞,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情满天空;写老鹰悲壮的死去,更富传奇色彩。

每说鹰的一个特点,就有一句凝炼的赞赏语。

全文富有诗情画意。

2. 首尾呼应,深化中心。

文章开头结尾相互呼应,反复咏叹又定下了全文的情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自然界的生命本是庄严的,平等共存的,以牺牲鹰的生命来挽救人的生命,是人对自然的生命的豪夺,揭示了作者祈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

【模拟试题】一. 基础知识: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 忧郁.(yù)安详.(qiáng)诅.骂(zǔ)B. 郁闷.(mèn)居.然(jū)绫.(líng)juǎ)断.语(duàn)怅.然(chàng)C. 蜷.伏(ncǒ)惩.戒(chéng)涩.(sè)D. 怂.恿(ng2. 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A. 儒动疙疙瘩瘩悄无声息B. 湛蓝沸沸扬扬无齐于事C. 侥幸迥然不同寡不敌众D. 黝黑略胜一仇一尘不染3. 选出词语注释有误的一项()A.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安详(从容不迫,稳重)B. 怅然(很愉快)蜷伏(弯着身体卧倒)C. 涩(不光滑)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D. 忧郁(忧愁,愁闷)断语(断定的话,结论)4. 下列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症。

B. 那只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了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C.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D. 下雨了,马路上溅起了无数的箭头。

5. 表达方式有五种,下面各段文字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把正确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1)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确距离,还是故意逞能,竞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了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2)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4)一只眼睛看着蓝天,睁得圆圆的。

这是一颗淡紫色的玛瑙,布满细小的蜂窝状棱面,太阳在里面反映出无数亮点,最清澈,最明亮的。

二.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①,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2)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②。

(3)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4)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5)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6)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给①、②处原文选择最佳词语。

① A. 安静 B. 平静 C. 安详()② A. 快乐 B. 快意 C. 惬意()2.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