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二语文最新知识点归纳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

2、搭配不当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

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

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③向全世界表现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成果。

改正:将"表现"改为"展示"。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当的词语,改换搭配得当的词语。

3、语序不当①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改正:将"改正并认识"调换为"认识并改正"。

②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海宝"为吉祥物。

改正:将"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调换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

③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

改正:将"发射并研制"调换为"研制并发射"。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知识点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初二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2《芦花荡》尖利jiānlì: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倾斜。

央告yānggà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和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别,词语的语义变化等。

2. 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的分类和含义。

3. 修辞手法: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丰富文章表达的效果。

4. 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如基本语法规则、时态、语态、单复数等。

5. 阅读理解: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找准关键词、推理判断、概括归纳等。

6.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如诗歌、散文、小说的特点,名著作品的作者和内容等。

7.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技巧,如写作思路的拓展,段落结构的安排,逻辑推理的表达等。

8. 古文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了解诗经、楚辞、唐诗等的特点和内涵。

9. 文字修饰:学习文字的修饰,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字体的选择等。

10. 文化常识: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如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等。

以上只是初二语文知识点的一部分,具体还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要求来确定。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以下是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1. 古代文学与文言文阅读:-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 学习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 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和改写技巧,将古代文学作品转化成现代语言表达。

2. 现代文学与阅读:-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 学习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如鲁迅、莫言等,了解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3. 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学习不同类型写作的技巧,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了解结构和表达方式。

-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升写作的表现力和文采。

4. 古代诗词鉴赏与作文:- 学习欣赏古代诗词作品,如唐诗宋词等,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 学习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写作形式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能力。

5. 阅读理解与写作素材:-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观点。

- 学习积累并运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事例、引语、典故等,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手法。

6. 修辞与修辞手法:- 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反问等,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7. 文字表达与修辞运用:- 培养准确、流畅和有逻辑性的文字表达能力,注意修辞运用的恰当性和效果。

- 学会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或作文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以上是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文背诵:《登鹳雀楼》、《古朗月行》、《静夜思》、《将进酒》等。

2. 古文背诵:《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文言文篇目。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名句和片段。

4. 现代文学作品:《边城》、《茶馆》、《家》等现代文学作品的名句和描写。

5. 文言文知识点:句子成分、基本语序、修辞手法等。

6. 词语和成语:常见的词语、成语及其用法和意义。

7. 古代诗歌常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诗体的特点和韵律。

8. 古代文学史:唐代、宋代、元代等不同时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9. 文化常识: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历史传说、文化人物等。

10.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背诵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在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1. 修辞和修辞手法
修辞是指用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运用修辞的方法达到艺术效果的手段。

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2.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是对诗歌内容、形式及意义的领悟和理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学习到古诗、近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的句式,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文章。

4.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辩论或争论某一问题的文章,包括立论、论据、反驳和结论四个部分。

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对不同主题进行分析、如何论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反驳和回应其他人的观点。

5.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是培养我们文学鉴赏能力的一种途径。

我们需要能够分析小说的结构、角色、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并写出精彩的读后感和评论。

6. 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是将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的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等方面。

以上就是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不断提升我们的语文能力。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一、文字的表达方式1.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2. 描写的方法:描写的对象、手法和方法3. 议论的方法:议论的对象、手法和方法4. 叙事的方法:叙事的对象、手法和方法5. 表达情感的方法:表达情感的对象、手法和方法二、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古代文学的特点3. 古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和内容4. 古诗词及其特点5. 古文的特点及其名篇选段的鉴赏三、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和内容4. 现代诗歌及其特点5. 现代散文及其特点四、作文1. 写作的基本规范2. 叙事和描写的技法3. 议论和说明的技法4. 作文的语言风格5. 作文的写作方法五、语言运用1. 词语的意义及辨析2. 语法的基本知识3. 句子的成分及结构分析4. 文字的逻辑关系5. 写作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六、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换喻4. 夸张5. 对偶七、文学常识1. 文学名词的理解和应用2. 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3. 著名作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4. 文学流派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5.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八、经典作品解读1. 古代经典名著及其内涵2. 现代经典名著及其内涵3. 经典诗歌及其鉴赏4. 经典散文及其鉴赏5. 经典文学理论及其应用以上就是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全总结,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相信初二语文考试将不再是难题。

希望大家在备考时能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业有成!。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语文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文学、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初二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初二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言文常识: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读、对仗、修辞等。

2. 文言文翻译:学习如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和词汇的转换。

3. 文言文理解: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理解其内容和思想。

4. 文言文背诵: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章结构分析: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文章内容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文章鉴赏:学习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文章写作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写作基础:学习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2. 写作技巧:学习如何构思、组织材料、表达思想。

3. 文体训练: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4. 写作创新:鼓励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

2. 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文学理论:学习文学的基本理论,如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五、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习俗、礼仪等。

2. 现代文化:了解现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3. 跨文化交流: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初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和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初二语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习初二语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习初二语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2023年将要到来,这个时候,初二的语文学习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项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学科,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化和思想等多个方面。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

一、语言文字基础1、字形、字音和字义:初二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构造,学会基本的笔画和字形,同时需要能够正确地读音和理解字义。

2、词语的记忆和运用:初二学生需要掌握词汇量的积累,并学会正确运用词语的用法和语境。

3、语法知识:初二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包括句型造成、语法分析、句子成分、语法关系等。

4、修辞手法:初二学生应该了解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二、文学常识和写作能力1、文学常识:初二学生需要了解文学类型、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特点、创作背景、历史地位等。

2、写作能力:初二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清晰、连贯、具有文学特色的文章。

同时对于常见写作类型,如记叙、描写、论述、议论等,也有基本的掌握。

三、阅读能力1、阅读理解:初二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风格和文化内涵。

2、课外阅读:初二学生应该保持阅读习惯,能够读懂或了解各种文学类别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四、文化素养1、文化知识:初二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文化现象、文化名人、文化事件等。

2、综合素质:初二学生应该培养多重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人际交往、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以上就是初二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初二年龄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想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必须在语文学科上打好基础,奠定厚实的文化底蕴,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更大的挑战。

初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大全初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

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古文观止、诸子百家-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 现代文学- 诗歌:新诗、现代诗歌- 散文:现代散文、随笔- 小说:现代小说、网络小说3. 外国文学- 古典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古希腊悲剧- 近现代文学:欧洲文学、美洲文学二、语言知识1. 词汇- 词语的意义、用法- 成语、俗语、谚语2. 语法-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三、阅读理解1. 文章结构- 引言、正文、结尾- 段落结构:主题句、支撑句、过渡句2. 阅读技巧- 略读、精读、扫读- 推理、判断、总结3. 文章类型-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写作技巧1. 文章构思- 主题明确、材料组织、结构安排2. 写作方法- 描述、叙述、议论、抒情3. 文章修改- 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标点符号五、古诗文鉴赏1. 诗歌鉴赏- 诗歌形式:韵律、节奏、对仗- 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哲理2.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六、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态度2. 细节理解- 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七、语言运用1. 口语表达- 语音、语调、语速- 表达清晰、连贯、得体2. 书面表达- 书信、报告、总结-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媒体语言- 新闻报道、广告文案、网络语言八、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九、思维品质1.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估、反思2. 创造性思维- 想象、联想、创新3. 合作与交流- 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十、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 有效记忆、复习策略2. 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3. 自我评价- 定期自我检测、反思进步以上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整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重要的子类别和关键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总结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总结,包括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阅读1. 掌握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掌握虚词:如“之”、“以”、“而”等。

3. 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

4. 文言文翻译:学会用“留、换、补、删”的方法进行翻译。

5. 理解文章内容:包括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 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手法、语言行为等,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鉴赏语言艺术: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4. 探究文章深层意义:挖掘文章背后的社会意义、文化内涵等。

三、写作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说明文写作:学会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说明事物特点、性质等。

3. 议论文写作:掌握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 修改作文:学会修改作文中的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 学会倾听:集中注意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情感。

2. 口语表达: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

3. 组织活动:根据活动目的和要求,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4. 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五、名著导读1. 《红星照耀中国》: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昆虫记》: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作者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3. 《傅雷家书》:通过书信的形式了解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观,理解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语文初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初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初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1. 词的概念: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符号。

2. 词的分类:a. 按词义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虚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b. 按构词法划分:简单词和复合词。

c. 按用途划分:实词和虚词。

3. 词义的组成:a. 词素:构成词义的最小单位,包含词根、前缀和后缀。

b. 构词法:有义和无义词素的组合形成不同词义。

二、句子1. 句子的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一组词,包含主语和谓语,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句子。

2. 句子的分类:a. 简单句: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

b.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的句子。

c.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d. 独立成分:独立主格结构、独立谓语结构和独立分句。

3. 句子成分:a.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的核心,说明句子的主体;谓语是对主语进行说、施、动或发生意义的部分。

b. 宾语:句子中接在及物动词后、表示动作承受者或指向的对象的成分。

c. 定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d. 状语:对动词、形容词、副词进行修饰,说明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原因等。

e. 补语:在句子中补充说明或具体化主语或宾语。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形象来说明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达到传达意义的目的。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感情。

3. 夸张:特意放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感来产生强烈的效果。

4. 对仗:在诗歌或韵文中,前后或左右两个句子对仗、呼应。

5. 排比:连续使用相同结构的句子,使整个句子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修辞语言1. 比喻句: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意义的句子。

2. 修辞问句:通过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陈述的意义。

3. 拟人句: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感情。

4. 反问句: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散文的分类与特点- 记叙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描写性散文3. 小说的基本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二、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2. 虚词的用法3. 句式结构分析4.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三、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的把握2. 段落大意的提炼3. 作者观点的分析4. 文章结构的识别四、写作技巧1.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事件的选择与组织- 人物描写技巧2. 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 论点的提出-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3. 描写文的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 比喻与拟人五、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2. 排比与对偶3. 夸张与反问4. 设问与借代六、古诗词鉴赏1.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2. 诗词的格律与韵律3. 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七、语言知识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与反义词- 成语的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谓宾结构- 定状补成分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八、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2. 问题意识与关键词定位3. 文本推断与批判性思维九、名著阅读- 介绍初二阶段推荐阅读的名著- 名著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 名著的人物形象与情节概述十、考试技巧1.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2. 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3. 考试心态与复习策略结语- 总结初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附录- 重要知识点汇总表- 推荐阅读书目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和示例内容。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您可以使用Word 文档格式来组织这些内容,并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编辑性。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意志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

2.文学的分类:史诗、传说、寓言、戏剧、小说、诗歌等。

3.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4.文学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幻想题材等。

二、语言文字1.语言的特点:语言具有交际功能、符号性、规范性、可变性。

2.语言文字的关系:语言是以口头方式表达的,而文字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

3.语言文字的发明:母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早掌握的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形式。

三、修辞手法1.比喻:写作中通过明喻、暗喻等方式用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现力。

2.夸张:写作中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夸张的效果。

3.对偶:写作中使用类似词句或句子结构进行对称处理,以产生对比、平衡的效果。

4.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形象、性格和行为。

四、语法1.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

2.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3.时态语态: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补语等。

5.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是修饰词和修饰短语的成分,它们用来对名词或动词进行修饰和限制。

五、阅读技巧1.字词理解: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字词的意义。

2.语句理解: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段落理解: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段落的中心思想和结构。

六、写作技巧1.材料收集:收集、整理文章所需的材料和素材。

2.构思写作:根据材料和素材,进行构思和写作计划的制定。

3.写作素材: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4.语言规范: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楚。

5.文体掌握: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和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一、词语辨析 1. 同音词:音相同,形状不同的词语。

如“洲”“州”,“魔”“摸”等。

2. 同形词:形状相同,音不同的词语。

如“靠”“考”,“领”“令”等。

二、古诗词鉴赏 1. 了解古代文化:通过鉴赏古诗词,了解古人的思想、生活、风俗等内容,拓宽视野。

2. 学习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学习这些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 诗词欣赏与背诵:通过欣赏和背诵古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理解 1. 阅读技巧:学会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关键词,帮助理解文章;运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等。

2. 理解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3. 识别修辞手法:文章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识别修辞手法,帮助理解文章的意义。

四、写作技巧 1. 语言准确性:注意语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表达清晰连贯:文章的段落结构要清晰,句子之间要有连贯性,使读者容易理解。

3. 注意篇章结构:文章的开头要有吸引力,中间要有重点论述,结尾要有总结和展望。

五、古代文学作品 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学习名句佳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句佳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 阅读与分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语法知识 1. 词性分析: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句子结构:了解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句子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语法规则。

七、修辞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名词。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形象生动。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台阶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凹凼dàng2.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2)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台阶》的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老王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取缔dì伛yǔ翳yì愧怍(zuò)骷髅lóu2.解释下列词语。

(1)凑合:将就。

(2)滞笨:呆滞笨拙。

(3)愧怍:惭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王》的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学者、作家(称谓),是小说《围城》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河中石兽走近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

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

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

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

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字词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

(河:指黄河,历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人教语文八年级期末知识点

人教语文八年级期末知识点

人教语文八年级期末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期末考试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下面就是人教语文八年级期末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的构成部分:汉字的结构通常由左右、上下、内外、左中右、上中下五个部分组成,掌握部首和笔画可以更好地写好汉字。

2. 常用字量:八年级学生应该掌握至少4000个汉字,这些汉字都要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造字:其中的偏旁部首不仅是对汉字的解释,还是造字的基础。

二、语言表达1. 词语的灵活运用: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汉字、词汇量,并且要能够合理运用词语,做到充分表达。

2. 口语表达:掌握应用口语和书面语,熟练掌握口语表达常用句型,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来理解其语言的含义,熟练掌握注记技巧和朗读技巧。

三、语言运用技能1. 语言的基本语法:语言的正确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应掌握汉语词法的基本知识。

2. 写作技巧:学生应熟练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能写出优美的句子和完整的文章。

也要有较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3. 翻译技巧:语文翻译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要运用灵活的汉语或翻译工具进行翻译。

四、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学生应该掌握创作方法、文学史上的作品以及文学名著的常识,了解各种文化背景。

2. 文艺理解: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学习阅读、理解、表达和创作方法,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3. 诗词歌赋: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现代诗歌和民歌等各种文学作品来掌握诗词歌赋的基本功,提高文学素养。

以上是人教语文八年级期末知识点的全面介绍,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同音词、同音义词的区别与应用。

2. 近义词、近义短语、反义词的理解与运用。

3. 词义辨析,分析词义的内涵、外延及衍生含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对联、描写手法、排比等修辞形式的鉴赏与运用。

3. 修辞手法对语言的美化、感染力的增强及修辞意义的把握。

三、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及特征。

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角色塑造。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及表达方式。

四、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

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象征的运用。

3. 现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五、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中的主旨理解、细节提取及推理判断。

2. 阅读中的名句名篇、名段名章的鉴赏与赏析。

3. 阅读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及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评价。

六、写作技巧1. 写作中的选材、构思及组织结构。

2. 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文体特点。

3. 写作中的修辞方法、立意与个性特征。

七、修辞方法1. 设问、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 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与效果分析。

3. 修辞方法对语言的美化与情感表达的作用。

八、阅读与鉴赏1.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的解读。

2.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联分析。

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的领会与欣赏。

九、写作与表达1. 创设情境、展开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写作技巧。

2. 运用修辞手法、构建情节与组织结构的写作方法。

3. 表达自我情感、传递信息与交流思想的写作目的与效果。

十、古代诗词1. 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流派特点。

2. 古代诗词的形式结构与音韵格律。

3. 古代诗词的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

初二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一、语法1. 名词:人称、数、格的变化;名词的所有格;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等。

2. 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的形式及用法;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用法等。

3. 动词:动词的变化规则;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情态动词的用法等。

4. 形容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修饰名词的位置等。

5. 副词:副词的种类及用法;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等。

6. 连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种类及用法;连词的位置等。

7. 介词:介词的种类和在句中的作用;介词短语的位置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实物之间的异同关系进行巧妙的类比使原文意思得到深化和拓展。

2.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3. 对偶:在表达意思时追求对称、韵律的效果,增加语言的美感。

4. 排比:同类事物以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语句排列,用以强调、反复和增强修辞效果。

5. 夸张:为了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者强调感情色彩而进行言过其实的庞大修饰。

三、文学常识1. 古诗词鉴赏:初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描写手法和美感体验。

2. 小说鉴赏:初步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人物刻画、情节推进等方面的知识。

3. 戏剧鉴赏:初步感知戏剧的表演特点和剧本结构。

4. 作文技巧: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行文逻辑等基本写作技巧。

四、文学常识1. 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唐诗宋词的韵律、描写手法、意境等方面的知识。

2. 古代文学名著: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现当代作家及作品:初步了解现当代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初步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五、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初步了解古文的读法、理解古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2. 现代作品阅读:初步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6.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7.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9.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3.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②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3.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4.结构:(1)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5.方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

说明文一般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1.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诠释法、作比较、摹状貌、做引用、分类别、列数字❖考题剖析(一)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与实际相不符,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表达方式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三)语段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种:(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怎么样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