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51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相互作用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相互作用

• 【提示】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 静止;可能静止,可能运动. • (4)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在 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 (5)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总是与物体 相对运动趋势 的 方向相反. • (6)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 2.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 •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 时产生的摩擦力. 相对运动 • (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 的作用. 挤压 • 相对运动 (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 ;②有 接触面粗糙 ;③ . 压力 • (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成正比, µFN 即:Ff= . 相对运动方向 • (5)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 相反.
• 二、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 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 • 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与自身(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 •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 由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 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 程,确定弹力方向.
• 要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相对”的 含义:“相对”既不是对“地”,也不是 对“观察者”,“相对”的是跟它接触的 物体,即把其中一个物体作参考系,分析 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
题组演练
• 4.1粗糙水平面上有一斜面体A,在A的 粗糙斜面上放一小物体B,如右图所示, 已知A、B静止,则水平面对斜面体 ( )
• 3.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 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 别为 • ( ) • A.L0=0.02 m k=500 N/m • B.L0=0.10 m k=500 N/m • C.L0=0.02 m k=250 N/m • D.L0=0.10 m k=250 N/m

2011届高考物理学科热点问题:讲座3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1届高考物理学科热点问题:讲座3 万有引力与航天

加速度
Mm 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G 2 = ma 得 a = G 2 , r r 离地球越远加速度越小
近地卫星的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近地卫星的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大于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两个主要思路】 【两个主要思路】
(1) (2) 引力提供向心力 引力等于重力
引力提供向心力 行星和多数卫星的 运动可以看做匀速 圆周运动 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析:已知条件:弹簧测力计,质量为 的物体 解析:已知条件:弹簧测力计,质量为m的物体 可以测量重力
Mm 引力等于重力 G 2 = F M、R均为未知数 、 均为未知数 R
已知条件:贴近月球表面做圆周运动, 圈 用时t, 已知条件:贴近月球表面做圆周运动,N圈,用时 , 即T=t/N =/ Mm 4π 2 引力提供向心力: 引力提供向心力: G 2 =m 2 R R T F3t 4 F t2 三式联立求得 M = , R= 4 4 3 16π GN m 4π 2 N 2 m
已知 T2 = 1 , 联立解得速度之比为
T1
1
3.39
v1 : v2 =
− 1 正确。 = 3.39 3 。A正确。 3.39
练习3.2007年 练习3.2007年4月24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 3.2007 24日 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liese581c。 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liese581c。这颗 Gliese581c 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 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 Gl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 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 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 20光年 地球的1.5倍 质量约为地球的5 绕红矮星Gliese581 地球的1.5倍 ,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Gliese581 1.5 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 13 面附近轨道, 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运动的图像、追击相遇问题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运动的图像、追击相遇问题

• 【解析】 在0~66 s内图象的斜率越来越 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 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选项错;海盗快艇 在96 s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 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 船最近,B对C错;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D选项错. • 【答案】 B
• 【解析】 速度图象在t轴下的均为反方 向运动,故2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 错. • 2 h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 移为30 km,甲车位移为30 km,相向运动, 此时两车相距x=(70-30-30)km=10 km, B对. • 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 车加速度在4 h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 对. • 4 h末,甲车运动位移120 km,乙车运动
• (1)v-t图象斜率为正(即向上倾斜)不一定 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即向下倾斜)不一 定做减速运动. • (2)无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都不表示 物体的运动轨迹.
• 四、追及、相遇 • 1.追上与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时常是能追上、 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 2.追及、相遇的特征 •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他们之间的距 离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 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这类问题称 为追及、相遇问题.
• 【提示】 1.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 体从记时开始过一段时间从参考点出 发.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时物 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
• 1.物体沿x轴运动,观察者在O点,在x轴 上有A、B、C三个点,它们到观察者的距 离分别为4 m、4 m、8 m,如下图甲所 示.请在下图乙中做出观察者看到的下列 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 1-1:某质点运动的v-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质 点做 ( ) • A.来回往复运动 • B.匀变速直线运动 •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 • D.不能确定

【与名师对话】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1 新人教版必修1

【与名师对话】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1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一)(分钟: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7分)1.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解析] 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故只有C正确.[答案] C2.(2011·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下列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含有以流水为参考系的是(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 A项是以水流为参考系,故有桥流水不流,A对;B、C、D都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答案] A3.(2011·镇江一模)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答案] A4.2010年1月11日20∶58∶46,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的成就和意义可与“两弹一星”并论.假设敌方导弹发射t0时间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发射经时间t将其摧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相同B.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t0C.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t0D.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解析] 根据曲线运动规律可知,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不相同,A错;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分别为t+t0和t,所以B错C正确;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D正确.[答案] CD5.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解析]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路线长度,s=5 m+2 m=7 m;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末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方向为起点指向末点,大小为有向线段长度Δx=3 m,方向竖直向下.A选项正确.[答案] A6.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下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0.25 m/s B.0.2 m/sC.0.17 m/s D.无法确定[解析] 由于此过程小球的位移为5 cm,所经时间为t=3×110s=0.3 s,所以v=5×10-20.3m/s≈0.17 m/s,故C项正确.[答案] C7.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位移不同 [答案] A8.(2011·临沂期中)2009年10月14日,在山东威海举行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的女子决赛.本届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采用奥林匹克标准竞赛距离,包括一点五公里游泳、四十公里自行车和十公里跑步三部分,总距离为五十一点五公里.东道主选手王毅在最后一圈加速冲刺,以领先9.24秒的优势获得冠军,总成绩是2小时16分02秒77.假设王毅在三项中各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对应行程为x 1、x 2、x 3,三项中各段的平均速率分别为v 1、v 2、v 3,总平均速率为v .则(计算中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A .v 1<v 3<v 2B .v =v 1+v 2+v 33C .v =6.3 m/sD .v 可能比x 2t 2大,也可能比x 1t 1小[解析] 游泳平均速率v 1最小,自行车平均速率v 2最大,选项A 正确;平均速率v =x t=51.5×103m8162.77 s≈6.3 m/s,选项C 正确.[答案] AC9.(2012·福建六校联考)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 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A 错误B 正确;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位移将随时间继续增大,选项CD 错误.[答案] B1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 .速度变化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C .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解析] 1 s 后的速度与原来的速度同向时,有Δv =10 m/s -4 m/s =6 m/s ,a =Δv Δt =6 m/s 2,选项A 、C 错误;1 s 后的速度与原来的速度反向时,有Δv =(-10-4) m/s =-14 m/s ,a =Δv Δt=-14 m/s 2,选项B 、D 正确.[答案] BD11.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 .10-3s B .10-6s C .10-9 sD .10-12s[解析] 在曝光时间内,子弹的运动可简化为匀速运动,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对应在该时间内的位移.子弹长度的数量级为10-2m ,故子弹位移的数量级为10-4m ,而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故曝光时间估算为t =s v =10-4500s =2×10-7s ,最接近B 选项.[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3分)12.(11分)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下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0.030.30m/s =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0.030.10m/s =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0.067 m/s 2(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答案] (1)0.067 m/s 2(2)0.6 m13.(12分)(2011·福建省泉州七中第一次月考)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 司机第二次鸣笛,3s 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 1,声速为v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x .由题意可知,在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应有:2x -v 1×5=v 2×5;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x ′=x -v 1×15,同理有2x ′-v 1×3=v 2×3,即2(x -v 1×15)-v 1×3=v 2×3.得v 1=v 214=24.3 m/s =87.5 km/h ,小于120 km/h ,故客车未超速.[答案] v =87.5 km/h ,未超速 拓展题:(2011·宁波八校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 ,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 )A .甲先到达终点B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 .乙先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解析] 百米赛跑中甲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 m 与乙跑完90 m 所用时间相同,则有100 m v 甲=90 m v 乙,得v 甲=109v 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 而乙仍在起跑点,则甲跑110 m 到达终点的时间t ′甲=110 m v 甲=99 m v 乙,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 ′乙=100 mv 乙>t ′甲,所以甲先到达终点.[答案] A。

2011届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模拟试题

2011届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模拟试题

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物理试卷1.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 .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B .两个物体同时落地C .质量小的物体先落地D .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2.如图所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F 1 、F 2,将F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至和F 1重合,则A .合力在减小,但方向不变B .合力在减小,同时方向在改变C .合力在增大,但方向不变D .合力在增大,同时方向在改变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 内的位移是20m ,第9s 内的位移是50m ,其加速度是A .6m/s 2B . 5m/s 2C .4m/s 2D . 3m/s 24.吊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将集装箱由静止吊起,集装箱获得大小为a 的加速度,现改用2F 的拉力吊起这个集装箱,则集装箱的加速度大小(不计其它阻力)A .大于2aB .等于2aC .大于a 而小于2aD .小于a5.在利用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套、木板等器材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两个弹簧秤和只用一个弹簧秤拉细绳套时,橡皮条的形变量应相同 B .作分力和合力的图示时,分力和合力所选的标度可以不同 C .在拉细绳套时弹簧秤可以与木板表面不平行 D .实验时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等于90° 6.下列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 .牛顿B .厘米C .焦耳D .秒7.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A .牛顿B .开普勒C .卡文迪许D .伽利略 8.万有引力常量的单位是A .kg 2/N ·m 2B .N ·kg 2/ m 2C .m 2/N ·kg 2D .N ·m 2/ kg 29.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当加速度减小时A .物体的速度也减小B .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静止10.下列x -t 图象中,表示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的是ABCDF 1 F 2 O11.为了实现全球快速便捷的通信,人类发射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关于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步卫星在太空中是静止不动的 B .以地面为参考系,同步卫星是静止的C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一定的D .同步卫星的轨道和赤道在同一平面内 12.关于“万有引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3.如图所示,一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球绕竖直轴线O 1O 2做匀速圆周运动,绳与竖直轴线间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球受到重力,绳对球的拉力和向心力B .球受到重力和绳对球的拉力C .球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为mg sin θD .球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为mg cot θ14.质量为0.5kg 的小球,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如图所示的路径从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高度差为1m ,g 取10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做了5J 的正功B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JC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5JD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量大于5J 15.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可能不变B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可能不变C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在不断变化的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16.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为F ,若它们的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小为原来的21,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为 A .F 21B .4FC .8FD .16F 17.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紫外线能够灭菌消毒B .紫外线是紫色的C .紫外线能够用来透视人体器官D .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 18.银行自动门、家电遥控器等都使用了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红外线传感器D .声波传感器19.下列有关运动电荷和通电导线受到磁场对它们的作用力方向正确判断的是mIABCD20.一个50匝的闭合线圈,穿过它的磁通量在10s 内由0.8Wb 减小到0.2Wb ,则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A .6VB .4VC .3VD .1V21.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 ;若在该点放入电荷量为+2q 的试探电荷,则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A .大小为2E ,方向和E 相反B .大小为2E ,方向和E 相同C .大小为E ,方向和E 相反D .大小为E ,方向和E 相同2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A 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拉力F 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 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斜面体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平面对斜面体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 的重力之和B .弹簧伸长量为mg sin α/kC .物体A 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 sin αD .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零23.甲、乙、丙三个小球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甲、乙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甲、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水平面上的P 点在丙的正下方。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

• 1.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的夹角判断,此 法常用于恒力功的判断. • 2.根据力和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判断, 此法常用于判断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变力的 功.夹角是锐角力做正功,钝角力做负功, 直角力不做功.
• 3.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进行判断.若有 能量转化,则应有力做功.此法常用于判 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
快慢 • 1.功率的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 . 的 • 2.公式 平均功率
• • • •
(1)P= Fvcosα ,P为时间t内的 平均功率 (2)P= ,α为F与v的夹角. 瞬时功率 ①若v为平均速度,则P为 . ②若v为瞬时速度,则P为 .

•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正常工作 • (1)额定功率:机械长时间 而不损 坏机械的 输出功率. 最大 时的输 • (2)实际功率:机械实际工作 出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 额定功率 . • 特别提醒:功和功率都是标量,其中功的 正负仅说明能量的转化方向.
• 判断力做功的正负问题,关键要明确判断 哪个力做的功,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 的方法.
• 1.利用功的定义式W=Flcosα求功 • (1)公式中F、l必须对应同一物体,l为物 体相对地面的位移,α为F、l的夹角. • (2)此式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求恒力的 功. • 2.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参见章末《方法 规律探究》
• • • •
(1)拉力F做的功. (2)重力G做的功. (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做的功. (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f做的功.
图3
解析: 将圆弧 解析:(1)将圆弧
分成很多小段 l1,l2,…,
ln,拉力在每小段上做的功为 W1,W2,…,Wn,因拉 大小不变, 力 F 大小不变, 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 37°角, 角 所以: 所以: W1=Fl1cos37°, 2=Fl2cos37°, , n=Flncos37°, W , , W … , 所以 WF= W1 + W2+… + Wn=Fcos37°(l1+ l2 +… π +ln)=Fcos37°· R=20π J=62.8 J. = = = 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解析(5)一、选择题1.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提出的B.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通过实验测出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伽利略提出的D.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的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5.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6.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7.下列有关物理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B.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8.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山东省2011年高考基本能力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1年高考基本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0小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队形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生命的摇篮,孕育着万物茁壮成长。

1.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上如画,景象万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C.“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C.今晨寒风凌烈,气温骤降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3.画家常常用画笔表现神奇的自然。

优化《黄山云海》生动描绘了黄山的秀美景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山地处热带地区B.黄山是“五岳”之首C.该画运用了散点透视中的高远法D.作品表现出山色苍茫、云海弥漫的意境4.美丽的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高B.金刚石是一种金属单质C.金刚石是可再生资源D.在金刚石被琢磨成钻石的过程中,金刚石发生了化学变化5.大理石引盛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耐酸碱腐蚀B.大理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石灰石相同C.选用大理石作为建筑材料时应考虑其放射性D.大理石可用于艺术雕塑6.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利互惠”。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

• 3.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如:将一物 体斜抛出去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 动. • 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之一,我们就称物体的 ( ) 运动状态(即速度)发生了改变.
• 1.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一样是由 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 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 •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 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 3.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的一条规律,绝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 注意: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 (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 在两个物体上. • (2)看产生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 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 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而平衡力具有 同体性,是指物体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 态时,该方向才会有平衡力.
• 解析:甲用拳头打乙胸口时,甲的拳头打 乙的胸口的力是作用力,乙的胸口对甲的 拳头产生的力是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 律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但乙受伤,甲 未受伤是因各自部位能承受的外力是不同 的,且甲主动伤人,其行为是错误的,应 负致人伤害责任.所以法院的判决正 确.A、C、D选项对判决依据的说法错误, B选项对判决依据的说法正确.答案为B. • 答案:B
•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这里所说的“力”是指物体所受的 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该同学推不动物 体,是由于物体还受到摩擦力作用,其合 力仍为零的缘故,故选项A错误. • 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惯性大小与 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时间长短无关,故选 项B也错. •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 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能继续上升是由于 物体具有惯性的缘故,而不是抛出后物体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相互作用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相互作用

• 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止或匀速),利 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 • (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摩擦力,则Ff =ma,例如匀速转动的圆盘上物块靠摩 擦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若除摩 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 先求合力再求摩擦力.
• 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f=μFN来计 算,但应注意: • 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 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 间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 力. •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 关,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也无关.
• 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 • 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与自身(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 •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 物体所受弹力方向必须与运动状态符合,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确定弹力方 向.
• 3.弹力的方向
类型 方向 图示 面与 垂直公共接触面 面 接 触点与 方 面 式 点与 点 过点垂直于面 垂直于切面
•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 • 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求 解. • ②若物体有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 受力分析结合起来求解.
• 1.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弹力; (c)有相对运动趋势. • 2.静摩擦力的方向 • 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 • 说明:(1)静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 相同、相反、垂直、成一般角度.
• (2)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一般是采用 化“静”为“动”的方法:假设研究对象 与被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 相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便是原先的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它们之间不发生相 对滑动,则说明它们之间原先并无相对运 动趋势.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

1.先确定是Q还是U不变:电容器保持与电源连接,U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Q不变。

2.据平行板电容器C=εr S/(4πkd)来确定电容的变化。

3.由C=Q/U的关系判定Q、U的变化。

要点一电容器的动态问题分析方法4.动态分析如下表1.如图6-3-2所示电路中,A 、B 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 是一只静电计。

开关S 合上充电完毕后再断开开关,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哪些做法可使指针张角增大( )A.使A 、B 两板靠近一些B.使A 、B 两板间加绝缘介质C.使B 板向右平移一些D.使A 、B 正对面积错开一些C D *体验应用*图6-3-22.物理模型(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如图6-3-3)由动能定理得:qU 加=1/2mv 2得:。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如图6-3-4)v x t =v 0t =L 1/2at 2=y y =1/2at 2=qU 偏L 2/(2mdv 20)v x =v 0v y =at 要点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6-3-3图6-3-42qU v m =加222200x y qU L v v v v mdv ⎛⎫=+=+ ⎪⎝⎭偏①位移→v y =qU 偏L /(mdv 0)②速度:20tan y x v v mdv ϕ==偏1.求解方法(1)从力的观点出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从能的观点出发,应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要点三带电体在重力场、电场中的运动1.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带电体在重力场、电场中受到的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可用正交分解法。

处理这种运动的基本思想与处理偏转运动是类似的,可以将此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两个互相正交的比较简单的直线运动,而这两个直线运动的规律我们是可以掌握的,然后再按运动合成的观点去求出复杂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用能量的观点处理从功能观点出发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时,在对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恰当的规律解题。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专题复习 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 计时器. •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 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 3.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 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 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
• 4.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 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 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 • 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 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 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 6.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 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 以减小误差.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 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可编上序 号G、H„„)________.
•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 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 电源 •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 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 D.取下纸带 •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 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 •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限位孔
• (3)画v-t图象,如下图,描点、拟合得到 直线,由图象可得a=2.0 m/s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的常见方法有:Δx=aT 2和Δv=aT的方法

(2010年南通市高三检测)某同学利用 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 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 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 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 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 11.28 cm,x7=12.84 cm.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 弹簧左端固定, 如图所示.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 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 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 长到 点并系住物体 .现将弹簧压缩到 点,然后释 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 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 恒定, 恒定,则( ) A.物体从 到O先加速后减速 .物体从A到 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 到O加速运动,从O到B减速运动 加速运动, .物体从A到 加速运动 到 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 到O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物体从A到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 量分别为m和 的四个木块 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 的四个木块, 量分别为 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的 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静摩擦力是 现用水平拉力 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 的木块, 的木块 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 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的最大拉力为( ) 绳对 的最大拉力为 A. C. B. D.3μmg .
经过受力分析, 、 之间的静摩擦力给 之间的静摩擦力给B、 、 经过受力分析,A、B之间的静摩擦力给 、C、 D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度,加速度达到最大值的 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度, 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度 临界条件为A、 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临界条件为 、B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am= ,而绳子拉力FT给C、D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 而绳子拉力 、 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 因而拉力的最大值F 度,因而拉力的最大值 Tm=3mam= ,故选B. 故选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直线运动的研究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直线运动的研究

• ►变式1:河岸上有甲、乙两地,一汽艇顺 着河流由甲到乙需要时间t1=3 h,逆流返 回需要时间t2=6 h.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 顺流由甲地漂行到乙地需要时间t为多少?
• 解析: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漂行,即是以 水流的速度.求时间t,需要求出甲、乙 两地的距离和水流的速度. • 设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u,水流的速度 为v,汽艇顺水航行时其运动速度为(u+ v),逆水航行时其运动速度为(u-v),所 以有(u+v)t1=(u-v)t2=vt. • 整理后有t=2t1t2/(t2-t1)=2×3×6/(6-3) h=12 h. • 答案:12 h
• (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 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 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它是静止 的. •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 (5) 择同一个参考系.
• 2.选取参考系的原则 • 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 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一般应根据研究 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例如 研究地球公转的运动情况,一般选太阳作 为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 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研究物体在运动的火车上的运动情况时, 通常选火车为参考系.在今后的学习中如 不特别说明,均认为是以地球作为参考 系.
• (1)不管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 可以被选作参考系,但是,一旦被选为参 考系后均认为是静止的,这也说明静止是 相对的. • (2)当以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物体为参考系时,这样的参考系叫惯性参 考系,牛顿第二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 系.
• 1.三个物理量的对比
物理量 物理 意义 公式 单位 关系 速度 v 表示运动的 快慢和方向 速度的变 化量 ∆v 表示速度 变化的大 小和方向 加速度 a 表示速度变化的 快慢和方向, 快慢和方向,即速 度的变化率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测试题附答案(5)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测试题附答案(5)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测试题附答案(5)一、选择题1.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 L,质量之比为m1:m2=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3:2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2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 5 L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 5 L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B.卫星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 h3.如图所示,“天舟一号”处于低轨道,“天宫二号”处于高轨道,则()A.“天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B.“天舟一号”的角速度等于“天宫二号”的角速度C.“天舟一号”的周期大于“天宫二号”的周期D.“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向心力都由万有引力提供4.电影《流浪地球》深受观众喜爱,地球最后找到了新家园,是一颗质量比太阳大一倍的恒星,假设地球绕该恒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到这颗恒星中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的2倍。

则现在地球绕新的恒星与原来绕太阳运动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是原来的1 2B.万有引力是原来的1 4C.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2倍D.周期是原来的2倍5.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F vt,2v RGB.F vt,32v TGπC.F tv,2v RGD.F tv,32v TGπ6.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0g,物体在距离地球表面3(R R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为()A.1B.19C.14D.1167.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卫星的( )A.速率变大,周期变小B.速率变小,周期变大C.速率变大,周期变大D.速率变小,周期变小8.研究火星是人类探索向火星移民的一个重要步骤。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训练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训练讲义

第一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福建龙岩调研) 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路标,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 .110 km/h 是平均速度,100 km 是位移B .110 km/h 是平均速度,100 km 是路程C .110 km/h 是瞬时速度,100 km 是位移D .110 km/h 是瞬时速度,100 km 是路程答案:D2.(2011年杭州学军中学检测)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 ,测速精度0.2 m/s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 .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 .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解析:选A.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 错、B 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 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即速率,D 正确.3.在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100 m 决赛中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58 s 和19.19 s 的成绩打破他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s 解析:选C.200 m 决赛的跑道有一段弯道,所以200 m 决赛的位移小于200 m ,所以A错;2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200 m 19.19 s =10.42 m/s ,故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100 m 9.58 s=10.44 m/s ,故C 对.由于不是匀加速运动,所以最大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的2倍,D 错.4.(2011年鲁迅中学调研)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解析:选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质点的速度变化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A 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即为加速度,B 正确;质点在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其速度可能为零,如自由落体的物体在开始下落的瞬间,故C 错误;质点的速度变化Δv =a ·Δt ,即速度的变化由质点的加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D 错误.5.(2011年江苏南莫中学高三期中测试)一架直升飞机以加速度a 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的耗油量V 0=pa +q (p 、q 均为常数).若直升飞机欲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A.p qB.q pC.p +q pD.p +q q答案:B二、不定项选择题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3 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解析:选D.(1)若初、末速度同向时:v =v 0+v 2=4+10 2m/s =7 m/s ,x =v t =7 m ;a =v -v 0t =10-41m/s 2=6 m/s 2. (2)若初、末速反向时:v =v 0+v 2=-4+102m/s =3 m/s x =v t =3 m ;a =v -v 0t =10-(-4)1m/s 2=14 m/s 2. 因此可得出D 正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 .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 .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D .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解析:选BD.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A 错误,B 正确;地球的公转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C 错误;但在研究跳水运动员身体转动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 正确.8.(2011年黑龙江大庆一中质检)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秒内经过的位移是x ,它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x tB.v 0+v t tC.v t -v 0tD.v t +v 02解析:选AD.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 t ,适用于一切运动;v =v t +v 0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运动停止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ABCD.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是加速,也可以是减速,加速度不断减小到零表明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至速度不变,故A 、B 、C 、D 都正确.10.在山东威海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女子决赛中,采用了奥林匹克标准竞赛距离,包括一点五公里游泳、四十公里自行车和十公里跑步三部分,总距离为五十一点五公里.东道主选手王毅在最后一圈加速冲刺,以领先9.24秒的优势获得冠军,总成绩是2小时16分02秒77.假设王毅在三项中各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对应行程为s 1、s 2、s 3,三项中各段的平均速率分别为v 1、v 2、v 3,总平均速率为v .则(计算中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A .v 1<v 3<v 2B .v =v 1+v 2+v 33C .v =6.3 m/sD .v 可能比s 2t 2大,也可能比s 1t 1小 解析:选AC.游泳平均速率v 1最小,自行车平均速率v 2最大,选项A 正确;平均速率v =s t =51.5×103 m 8162.77 s≈6.3 m/s ,选项C 正确. 三、计算题11. (2011年杭州二中月考)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911 GT3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只需4.2 s.(1)求保时捷911 GT3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 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解析:(1)末速度v t =100 km/h =1003.6m/s =27.78 m/s 平均加速度a =v t -v 0t =27.78-04.2m/s 2≈6.61 m/s 2. (2)所需时间t =v t -v 0a =27.78-03s ≈9.26 s. 答案:(1)6.61 m/s 2 (2)9.26 s12.(2011年温州八校联考)2010年6月、7月间,为反对、威慑美韩军演,我国在东海、黄海海域进行了密集的近海实弹演习,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 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 0=2 km 时,以60 m/s 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 1=50 s 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 2=30 s ,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 1、v 2分别为多大?解析: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为v 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 0=2 km 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t 1=50 s 击中敌舰,则有(v -v 1)t 1=L 0,即:(60-v 1)×50=2000,解得v 1=20 m/s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L0-(30-v1)t1=1500 m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v-v2)t2=1500,即:(60-v2)×30=1500,解得v2=10 m/s.答案:20 m/s10 m/s第二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18大黄蜂”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 ,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 .30 m/sB .40 m/sC .20 m/sD .10 m/s解析:选B.由v 2-v 20=2ax 得:v 20=v 2-2ax所以v 0=40 m/s.2.(2011年东阳中学模拟)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选B.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s ,则经过时间t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3. 2010年4月17日是青海玉树震后第三天,中国空军日以继夜加紧进行空运抗震救灾,当天上午6时至10时又出动飞机4个架次,向玉树地震灾区运送帐篷540顶(约合57吨),野战食品24吨.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运输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如图,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选C.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因惯性在水平方向物体与飞行的运输机始终有相同的速度.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错;从飞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A 、B 错.4.(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 停止,刹车距离为9 m .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 )A .4.5 mB .4 mC .3 mD .2 m解析:选B.汽车刹车反过来可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 =12at 2,可得其加速度大小为a =8 m/s 2;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x ′=12at ′2=4 m ,选项B 正确. 5. (2011年江苏淮阴中学摸底)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的两段位移之差为一块砖的厚度,由Δx =d =aT 2可得,a =d T2;位置“3”是位置“2”和位置“4”的中间时刻,由v t 2=v 得,v 3=7d 2T ;故只有选项A 判断错误. 6.(2011年杭州二中摸底) 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 ,某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B 相距35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 m/s 2B .10 m/s 2C .5 m/s 2D .无法确定解析:选B.设超声波往返的时间为2t ,根据题意汽车在2t 时间内位移为12a (2t )2=20 m ,① 所以超声波追上A 车时,A 车前进的位移为12at 2=5 m , ② 所以超声波在2t 内的路程为2×(335+5) m ,由声速340 m/s 可得t =1 s ,代入①式得,a =10 m/s 2,故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物体的( )A .平均速度的大小可能是7 m/sB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C .速度变化量大小可能小于4 m/s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10 m/s 2解析:选ABD.(1)若为匀加速,v 0=4 m/s ,v =10 m/s ,则v =v 0+v 2=4+102m/s =7 m/s ,故A 对. a =v -v 0Δt =10-41m/s 2=6 m/s 2,故D 对. (2)若先减速再反向加速,v 0=4 m/s ,v =-10 m/s ,则v =v 0+v 2=4-102m/s =-3 m/s ,x =v t =-3 m ,故B 正确. 若为匀加速时Δv =10 m/s -4 m/s =6 m/s先减速再加速时Δv =-10 m/s -4 m/s =-14 m/s.故C 不可能.8.(2011年嘉兴一中检测)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v 02g B.v 0gC.3v 0gD.3v 02g解析:选BC.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故B 、C 选项正确.9.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解析:选ABC.由x 23-x 12=x 34-x 23可求x 23,故C 正确;由Δx =aT 2可求a ,故B 正确;由v 2=x 132T 可求v 2,再由v 2=v 1+aT 可求v 1,故A 正确,但物体原来的初速度无法求出,故D 错.10.(2011年湖北黄冈模拟) 如图所示,传送皮带的水平部分AB 是绷紧的.当皮带不动时,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 所用的时间为t 1,从B 端飞出时速度为v 1.若皮带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滑块同样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 所用的时间为t 2,从B 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 2,则t 1和t 2、v 1和v 2相比较,可能的情况是( )A .t 1=t 2B .t 2>t 1C .v 1=v 2D .v 1>v 2解析:选AC.若皮带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速度不大于v 1,则物体m 由A 到B 一直匀减速,到B 端的速度为v 1,通过AB 的时间也为t 1;当皮带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速度大于v 1时,物体m 在AB 上先减速到与皮带速度相等,再与皮带一起匀速,或物体m 由A 到B 一直匀速或匀加速,到B 端的时间t 2≤t 1,速度v 2≥v 1,故A 、C 正确,B 、D 错误.三、计算题11.(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 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以s 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以m/s 为单位),则有12v t +(9.69-0.15-t )v =100① 12v t +(19.30-0.15-t )×0.96v =200② 由①②式得t =1.29 s ,v =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t=8.71 m/s 2. 答案:(1)1.29 s 11.24 m/s (2)8.71 m/s 212.(2011年永嘉抽测)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 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取g =10 m/s 2)求:(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解析:(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着地时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则有v2-v20=-2ah,即52-v20=-2×12.5×h又v20=2g(224-h)=2×10×(224-h)联立解得h=99 m,v0=50 m/s以5 m/s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即2gh1=v2所以h1=v2/2g=52/20 m=1.25 m.(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则有v0=gt1,t1=v0/g=50/10 s=5 s,t2=(v-v0)/a=5-50-12.5s=3.6 s,故所求时间t=t1+t2=(5+3.6) s=8.6 s.答案:(1)99 m 1.25 m(2)8.6 s第三课时: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 0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 0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A .①②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③④解析:选C.图象是x -t 图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 0,甲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 0.甲、乙运动的速率用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由图可知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2.(2011年北京海淀区模拟)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 .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t 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0到t 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A3.(2011年金华模拟)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 =7 m 时,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正以v B =10 m/s 的初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则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是( )A .7 sB .8 sC .9 sD .10 s 解析:选B.物体B 减速至静止的时间为t则-v B =at ,t =102 s =5 s. 物体B 向前运动的位移x B =12v B t =12×10×5 m =25 m. 又因A 物体5 s 内前进x A =v A t =4×5 m =20 m ,显然x B +7 m>x A .所以A 追上B 前,物体B 早已经静止,设A 追上B 经历的时间为t ′,则t ′=x B +7v A=25+74s =8 s ,B 正确. 4.(2010年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0.25 m/s 向右B .0.25 m/s 向左C .1 m/s 向右D .1 m/s 向左 解析:选B.由图象面积计算0~3 s 内质点的位移x 1=2×3×12 m =3 m ,方向向右,3~8 s 内位移为x 2=2×5×12 m =5 m ,方向向左,所以前8 s 总位移x =x 1-x 2=-2 m.v =x t=-28m/s =-0.25 m/s ,即大小为0.25 m/s ,方向向左.B 正确. 5.(2011年湖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 )—时间(t )图象和速度(v )—时间(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 .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C6.(2009年高考山东卷)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 :受力;x :位移)( )解析:选B.根据v -t 图象0~2 s 与6 s ~8 s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合力方向相同;2 s ~6 s 内加速度方向未变,合力方向不变.但0~2 s 内的合力与2 s ~6 s 内的合力方向相反,因此选项B 正确.0~4 s 内物体位移不断增大,4 s 末达到最大值,接着反向运动,8 s 末返回出发点,故C 、D 错.二、不定项选择题7.(2009年高考广东卷)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正确;由v -t 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可知,C 、D 错误;0~1 s 内甲的位移大,B 错误.8.(2010年高考上海卷)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 、B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 )A .在t 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 .在t 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 .在0~t 时间内质点B 比质点A 位移大D .在0~t 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解析:选BCD.根据v -t 图的意义可知t 时刻A 、B 两质点的速度相等,B 项正确.再结合动能定理可知D 项正确.v -t 图中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由图可知0~t 时间内质点B 比质点A 的位移大,C 项正确.由于两质点的初始位置不确定,故不能确定t 时刻两质点的位置,故A 选项错误.9.(2011年温州八校联考)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解析:选BD.A 中表示物体在x =0到x =1之间往复运动,B 中物体做变速运动,各时刻的速度v ≥0.所以物体只沿正方向运动;C 中物体在0~2 s 内沿正方向运动,2 s ~4 s 内沿负方向运动;D 中物体的速度图象与B 项相同.综上分析可知B 、D 正确.10.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 、B 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B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A 、B 两个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 .A 、B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v 1+v 22答案:AC三、计算题11.(2011年湖南教育考试院调研测试)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500 kg ,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如图所示是探测器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由图线可判断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 m 为多少?发动机的推动力F 为多少?解析:由图线可知,探测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即是横轴上方图线所包围的面积,H m =24×402m =480 m.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4016m/s 2=2.5 m/s 2, F =m (a +g ′),a =Δv Δt=5 m/s 2, 所以F =m (a +g ′)=11250 N.答案:480 m 11250 N12.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 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 1=102.5s =4 s x 货=(5.5+4)×10 m =95 mx 警=12at 21=12×2.5×42 m =20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x 货-x 警=75 m.(2)v 0=90 km/h =25 m/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 2=252.5s =10 s x ′货=(5.5+10)×10 m =155 mx ′警=12at 22=12×2.5×102 m =125 m 因为x ′货>x ′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Δx ′=x ′货-x ′警=30 m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Δt 时间追赶上货车,则Δt =Δx ′v 0-v=2 s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 =t 2+Δt =12 s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 m (2)12 s第四课时:重力 弹力 摩擦力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止靠在墙边,然后释放,使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已知m A>m B,则物体B()A.只受一个重力B.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C.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一个D.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弹力两个解析:选A.物体A、B将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A、B之间无相互作用力,物体B与墙面有接触而无挤压,所以与墙面无弹力,当然也没有摩擦力,所以物体B只受重力,选A.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A.kx B.kx+GC.G-kx D.以上都不对解析:选B.设球在A处时弹簧已压缩了Δx,球平衡时弹力F A=G=kΔx,球在B处时,弹簧又压缩x,球再次达到平衡时弹力F B=k(Δx+x)=G+kx.故选项B是正确的.3.用手握住一个油瓶(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瓶中油的质量增大时,手握瓶的力必须增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论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摩擦力大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解析:选C.因为油瓶处于平衡状态,故摩擦力与油和瓶的总重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静摩擦力,根据其特点,大小与压力无关,故C正确,B、D错误.而最大静摩擦力F fmax 与正压力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一定.若平衡时,静摩擦力未达到最大值,当适当增加油的质量时,若G≤F fmax,不增加压力仍可平衡,A错.4.(2011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如图所示,质量为m=20 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同时还受到大小为10 N,方向向右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g取10 m/s2)()A.大小是10 N,方向水平向左B.大小是20 N,方向水平向左C.大小是20 N,方向水平向右D.大小是30 N,方向水平向右解析:选C.物体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F N=μmg=20 N,与外力F无关,故选C.5.(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3-1 B .2- 3 C.32-12 D .1-32解析:选B.当用F 1拉物块时,由平衡条件可知:F 1cos60°=μ(mg -F 1sin60°);当用F 2推物块时,又有F 2cos30°=μ(mg +F 2sin30°),又F 1=F 2,求得μ=cos30°-cos60°sin30°+sin60°=2-3,B 正确.6.(2011年杭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 的半球体上,小物块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物块与球心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sin θB .小物块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C .小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D .小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cos θ 解析: 选D.分析小物块受力如图所示,因小物块静止在半球体上,所以有F N =mg sin θ,F f =mg cos θ,故有D 正确,B 、C 错误;因小物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不能用F f =μF N =μmg sin θ来计算,故A 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7. 某同学用传感器来探究摩擦力,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再连接到计算机上;②将一质量m =3.75 kg 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绳将木块和传感器连接起来;③打开计算机,使数据采集器工作,然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细绳,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拉动;④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0~6 s 内木块一直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 .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C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8D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1答案:BC8.(2011年北京四中检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已知m A =2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绳对A 的拉力将增大B .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A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 .A 受到的合力将增大解析:选B.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得:F N-G cos θ=0,G sin θ-F f -F =0,F =G 2。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二单元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1.串联电路的特点
• 2.并联电路的特点
• 3.几个有用的结论 大于 •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任意 变大 一个电阻,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 串联总电阻 . 小于 •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变大 电路中任意 一个电阻,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 . • (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消耗 的电功率P总等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之和.
3.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UI=EI-I2r=P 总-P 内 .电源的输出功率: = - = 若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 若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则有 E2 R E2 P 出=I2R= . = 2= 2 (R+r) (R-r) + - R +4r 由上式可以看出: 由上式可以看出:
图2
• (1)当R=r(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 出功率最大,Pm=. • (2)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 越小. • (3)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 越大. • (4)当P出<Pm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 可能的外电路阻值R1和R2,且R1·R2=r2. • (5)P出与R的关系如图2所示.
, 其功率 P=I2R=22×0.5 W = =
答案: 答案:A
• 【例2】 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 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 和R3的阻值都相同.在开关S处于闭合状 态下,若将开关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 S 1 2 则 ( )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 B.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 C.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 图7 • D.电池的效率变大
• 1.电动势 转化为电能 • (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 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 C电荷量时电 电压 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 入电路时两极间的 ;在闭合电路中等于 内外电路电压 之和,即E=U内+U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热学

2011届高考物理单元考点总复习课件 热学

• 本专题概念、规律繁多,但要求较低.考 纲对给定的知识点全部是Ⅰ级要求.因此, 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强化概念 和规律的记忆,明确以分子动理论、热力 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为核心的热学规律; (2)理解以温度、内能和压强为主体的热 学概念.要能从微观角度,从分子动理论 的观点来认识热现象和气体压强的产生;
• 1.温度 冷热 •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 程度; 的大 在微观上反应分子的 平均动能 小. • 2.两种温标 •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 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 的数值不同,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相 同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即∆t=∆T. • (2)关系:T=t+273.15 K.
• 2.分子势能的理解 •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宏观表现为物 体的体积)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随距离 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 (1)当分子力为零时,即r=r0时,分子势 能不是为零,而是最小.
• (2)当r>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随着分 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需要不断克服分子 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 • (3)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 距离减小,分子需要不断克服分子力做功, 分子势能增大. • (4)分子势能的数值和其他势能一样,也 具有相对意义.由图可知,选无穷远处为 零分子势能时,分子势能可以大于零,可 以小于零,也可以等于零.
• 如果选r=r0处为零势能点,则分子势能只 能大于等于零.但是无论选哪个位置为零 分子势能点,r=r0处分子势能都最小. • 物体体积改变,物体的分子势能必定发生 改变.大多数物质是体积越大,分子势能 越大;也有少数反常物质(如冰、铸铁等), 体积大,分子势能反而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河南泌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振动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内容分析)一、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的振动图象(1)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2)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3)求该波速v=?(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时的波形图(5)求再经过3.5s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解析:(1)甲图中AA/表示A质点的振幅或1.0s时A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乙图中AA/’表示P质点的振幅,也是 P质点在 0.25s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2)甲图中OA/B段图线表示O 到B之间所有质点在1.0s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看出P质点在1.0s时向一y方向振动,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间各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B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3)甲图得波长λ=4 m,乙图得周期 T=1s 所以波速v=λ/T=4m/s(4)用平移法:Δx=v·Δt=14 m=(3十½)λ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 轴负向平移½λ=2m 即可,如图6——28所示(5)求路程:因为n=2/T t =7,所以路程S=2An=2×0·2×7=2。

8m 求位移: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 质点经T/2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s 质点P 的位移仍为零.【例2】如图所示,(1)为某一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2)为参与该波动的P 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该列波的波速度为4m /s ;B .若P 点的坐标为x p =2m ,则该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该列波的频率可能为 2 Hz ;D .若P 点的坐标为x p =4 m ,则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解析:由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可知该列波的波长λ=4m ,周期T =1.0s ,所以波速v =λ/T =4m /s . 由P 质点的振动图象说明在t=0后,P 点是沿y 轴的负方向运动:若P 点的坐标为x p =2m ,则说明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若P 点的坐标为x p =4 m ,则说明波是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的.该列波周期由质点的振动图象被唯一地确定,频率也就唯一地被确定为f = l /t =0Hz .综上所述,只有A 选项正确. 点评:当一列波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时,它的波长和振幅就被唯一地确定,当其媒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已知时,这列波的周期也就被唯一地确定,所以本题中的波长λ、周期T 、波速v 均是唯一的.由于质点P 的坐标位置没有唯一地确定,所以由其振动图象可知P 点在t =0后的运动方向,再由波动图象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二、波动图象的多解波动图象的多解涉及:(1)波的空间的周期性;(2)波的时间的周期性;(3)波的双向性;(4)介质中两质点间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5)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1.波的空间的周期性沿波的传播方向,在x 轴上任取一点P (x),如图所示,P 点的振动完全重复波源O 的振动,只是时间上比O 点要落后Δt ,且Δt =x/v=xT 0/λ.在同一波线上,凡坐标与P 点坐标x 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许多质点,在同一时刻t 的位移都与坐标为λ的质点的振动位移相同,其振动速度、加速度也与之相同,或者说它们的振动“相貌”完全相同.因此,在同一波线上,某一振动“相貌”势必会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机械波的空间的周期性. 空间周期性说明,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多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2.波的时间的周期性在x 轴上同一个给定的质点,在t+nT 时刻的振动情况与它在t 时刻的振动情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相同.因此,在t 时刻的波形,在t+nT 时刻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是机械波的时间的周期性.波的时间的周期性,表明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整数倍周期时,其波的图象相同.3.波的双向性双向性是指波沿正负方向传播时,若正、负两方向的传播时间之和等于周期的整数倍,则沿正负两方向传播的某一时刻波形相同.4.介质中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就会形成多解,解题时若不能联想到所有可能情况,易出现漏解.5.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联系,若某一质点振动方向未确定,则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这样形成多解.说明:波的对称性:波源的振动要带动它左、右相邻介质点的振动,波要向左、右两方向传播.对称性是指波在介质中左、右同时传播时,关于波源对称的左、右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例3】一列在x 轴上传播的简谐波,在x l = 10cm 和x 2=110cm处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s ,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 cm .【解析】由两质点振动图象直接读出质点振动周期为4s .由于没有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本题就有两种可能性:(1)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也就x 2一 x 1=(n 十1/4)λ,λ=400/(1十4n )cm(2)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x 2一 x 1=(n 十3/4)λ,λ=400/(3+ 4n )cm点评:由于波在媒质中传播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其波形图每经过一个周期将重复出现以前的波形图,【例4】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 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频率)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 ,求波的传播方向 ⑤若0.2s 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解析: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 λ+3λ/4=(4n +3)m (n=0、1、2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 λ+λ/4=(4n+1)m (n=0、1、2 …)②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3T /4得:T =4t /(4n +3)=0.8 /(4n +3)(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T /4得:T =4t /(4n +1)=0.8 /(4n +1) (n=0、1、2 …) ③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

v =x /t 或v =λ/T向左传播时,v =x /t =(4n +3)/0.2=(20n +15)m/s. 或v =λ/T =4 (4n +3)/0.8=(20n +15)m/s.(n =0、1、2 …)向右传播时,v =x /t =(4n +1)/0.2=(20n +5)m/s. 或v =λ/T =4 (4n +1)/0.8=(20n +5)m/s. (n =0、1、2 …)④若波速是35m/s ,则波在0.2s 内传播的距离为x =vt =35×0.2m=7m=143λ,所以波向左传播。

⑤若0.2s 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s 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

则: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 =3λ/4=3m ;传播的时间t =3T /4得:周期T =0.267s ;波速v =15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m ;传播的时间t =T /4得:周期T =0.8s ;波速v =5m/s. 点评:做此类问题的选择题时,可用答案代入检验法。

【例5】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t 1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质点P 在该时刻的振动速度为v ,t 2时刻质点P 的振动速度与t 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t 3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与t 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t 2-t 1=t 3—t 2=0.2秒,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解析:从振动模型分析,若质点P 从t 1时刻开始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从t 1时刻到t 2时刻,从t 2时刻到t 3时刻,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则有: t 2—t 1=(n +1/4)T n =0,1,2……周期为:T=(t 2一t 1)/(n 十1/4) n =0,1,2……由公式:v =λ/T 得出速度v 的通解为:v =20(n +l /4) n=0,1,2……方向向左.若质点 P 从 t 1时刻开始背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从t 1时刻到t2时刻,从t 2时刻到t 3时刻,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则有:t 2—t 1=(n +3/4)T n =0,1,2……周期为:T=(t 2一t 1)/(n 十3/4) n =0,1,2……由公式:v =λ/T 得出速度v 的通解为: v =20(n +3/4)n=0,1,2……方向向右.答案:v =20(n +l /4)(n =0,1,2……) 方向向左.或v = 20( n + 3/4)( n = 0,1,2,……)方向向右【例6】已知在t 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 2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t 2-t 1 = 0.02s 来求: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 t 2-t 1<2T ,且图中P 质点在t 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T <0.02s ,且从t 1时刻起,图中Q 质点比R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解:⑴如果这列简谐横波是向右传播的,在t 2-t 1内波形向右匀速传播了λ⎪⎭⎫ ⎝⎛+31n ,所以波速()1231t t n v -÷⎪⎭⎫ ⎝⎛+=λ=100(3n +1)m/s (n =0,1,2,…);同理可得若该波是向左传播的,可能的波速v =100(3n +2)m/s (n =0,1,2,…)⑵P 质点速度向上,说明波向左传播,T < t 2-t 1 <2T ,说明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是向左传播了5/3个波长,所以速度是唯一的:v =500m/s⑶“Q 比R 先回到平衡位置”,说明波只能是向右传播的,而0.01s<T <0.02s ,也就是T <0.02s<2T ,所以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向右传播了4/3个波长,解也是唯一的:v =400m/s【例7】一列横波沿直线在空间传播,某一时刻直线上相距为d 的M 、N 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且M 、N 之间仅有一个波峰,若经过时间t ,N 质点恰好到达波峰位置,则该列波可能的波速是多少?分析与解:本题没有给定波的传播方向,仅告诉我们在某一时刻M 、N 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且M 、N 之间仅有一个波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处在直线MN 上的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能会有以下四种情况,即波的图像有以下四种图形(如图中A 、B 、C 、D 图,各图中均为左端为M ,右端为N ):若波的传播方向由M 到N ,那么:在A 图中,经过时间t ,N 恰好到达波峰,说明时间t 内波向右前进的距离24d S λ==,/mA CB D且4T t =,所以波速2d v T tλ==. 在B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峰传到N 点,则波在时间t 内向右前进的距离3344d S λ==,且34T t =,所以波速3434d d v T t t λ===. 在C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向右前进的距离44d S λ==,且4T t =,所以波速4d v t tλ==. 在D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向右前进的距离324d S λ==,且34T t =,所以波速2d v T tλ==. 若波的传播方向从N 到M ,那么:在A 图中,质点N 此时要向下振动,经过时间t ,N 到达波峰,则时间34T t =,在时间t 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3324d S λ==,所以波速32d v t=. 在B 图中,经过时间t , N 到达波峰,则时间4T t =,在此时间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44d S λ==,所以波速4d v T tλ==. 在C 图中,波在时间t 内向左前进的距离3344d S λ==,且34T t =,所以波速3434d d v T t tλ===. 在D 图中,质点N 经过4T 变为波峰,所以4T t =,在时间t 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64d S λ==,所以波速6d v T tλ==. 所以该列波可能的波速有五种6d v t =、4d v t =、2d v t =、34d v t =、32d v t=. 其实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程序化,如果能够判断出八种情况下该时刻波形图上的波峰在传播方向上到N 点的距离S ,波速v 就等于s t.例如:最后一种情况中,波峰在传播方向上到N 点的距离6d S =,所以波速6s d v t t==.其它情况读者可自行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