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队官职

合集下载

三国军队武将官职

三国军队武将官职

大将军:仪比三司。东汉在三司上。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骠骑、车骑、卫将军、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大将军。〕

骠骑、车骑、卫将军:(第二品)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自从文官之列,则位次三司。

抚军大将军:(第二品)

中军、上军、镇军、辅国、南中诸大将军:(第二品)皆不常设。

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秩二千石,并第二品)位次三公,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领兵。{征、镇每不并置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第三品)

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第三品)

前、后、左、右将军:(官品失记)

诸征、镇、安、平将军:(第三品·通典)〔魏:征蜀、征虏、镇军、镇护、安夷、安远、平寇、平虏、平狄、平难等杂号;又有辅国、虎牙、轻军、冠军、渡辽、横海、等号:皆置官属。蜀:征虏、镇军、镇远、安远、辅国。吴:征虏、镇军、平虏、虎牙、冠军。〕中坚将军:(第四品)官属有长史、司马、行正参军。

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将军:(第四品)〔又有: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射、强弩等号四品将军。蜀有振威、奋威、扬威、扬武。吴有建威、建武、振威、奋威、奋武、扬威、扬武。〕

诸杂号将军:(第五品)魏:鹰扬、折冲、虎烈、宣威、威远、伏波、凌江、荡寇、昭武、昭烈、照德、讨逆、破虏、讨寇、宣德、威虏、捕虏、殄吴、殄夷、扬烈、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忠义、建节、翼卫、讨夷、怀远、绥边等号。蜀:辅汉、安汉(班在军师将军之右)、荡寇、讨逆、讨寇、讨虏、昭德、昭文、秉忠、建义、奉义、忠节、建信、军师、执慎、抚戎、绥武、翊军、兴业、副军、翊武、辅军、绥军、牙门。吴有辅吴、安国、威远、荡魏、平魏、折冲、伏波、虎威、荡寇、昭武、辅义、扶义、横江、绥南、抚边、抚夷、抚越、威南、威北、威烈、厉武、平戎、灭寇。{吴蜀将军品秩无考,以类记}偏将军、裨将军、部曲将:(第五品)

三国官职表汇总大全

三国官职表汇总大全

三国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三国时期官职一览

三国时期官职一览

三国时期官职一览

文臣官职:

【一品】丞相:可分设左右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二品】(九卿)

卫尉太常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光禄勋

大司农

大鸿胪

【三品】

侍郎(尚书郎)

侍中

中书令

大尚书

大长秋

执金吾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

【四品】(九卿辅官)

卫尉丞

太常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宗正丞

少府丞

大司农丞

大鸿胪丞

【五品】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丞相主薄

丞相长史

光禄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礼官大夫

黄门侍郎

从事中郎

【六品】

议郎

郡史

赞飨

食监

祭酒

御史员

右都侯

左都侯

左仆射

右仆射

【七品】(五史五掾) 左长史

右长史

侍御史

丞相史

[从]

五官掾

东曹掾

西曹掾

文学掾

太常掾

【八品】(十辅丞) 太史丞

太乐丞

太祝丞

太卜丞

太医丞

[从]

中书丞

符节丞

尚书丞

明堂丞

灵台丞

【九品】

县尉

县丞

县史

县长

县令

钟官

导官

主事

御府

尚方

[从]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仓曹,主仓谷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侍曹,主通报事

※文臣除一品4(5)位、九品20位外,四品以上9位,以下10位

武将官职

【一品】

大将军

大都督

[从]

左都督

右都督

卫将军

【二品】

骠骑大将军

车骑大将军

中军大将军

抚军大将军

[从]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辅军将军镇军将军【三品】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四品】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从]

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五品】安南将军安东将军安北将军安西将军[从]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平西将军【六品】

军师将军: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决断。荀攸、朱然、诸葛亮曾为。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高级将军名号。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并掌禁兵。

三国官职表(详细终结版)

三国官职表(详细终结版)

三国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的官制,可以从中央官员、地方官员、武将三个层面来说明,另外最后说明九品中正制度下每类官员的品级。

一、朝廷官员

(一)上公

1.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一般无实际职守,东汉及魏、蜀、吴均设,属荣誉性职务。

2.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东汉及魏设有,多属荣誉性职务。

(二)三公

1.太尉:三公之一,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2.司徒:三公之一,中央掌民政的最高官员。

3.司空:三公之一,中央掌水利、营建、郊祀的最高官员。

(三)丞相及属官

1.丞相:汉末本不设丞相,曹操废三公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其后魏国及蜀、吴均设丞相。

2.丞相长史:丞相府负责综合事务的官员,类似于秘书长。

3.丞相主簿:典领丞相府文书等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

4.诸曹掾:丞相府内设若干曹,类似于处,各曹掾类似于处长。

5.诸曹掾属:丞相府各曹的副长官,类似于副处长。

6.丞相军师: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军事参谋。

7.丞相军师祭酒:祭酒是首席之意,本职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四)九卿

1.太常(或称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3.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4.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5.廷尉(或称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6.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王侯封国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7.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家财政收支。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五)宦官

1.大长秋:皇后所在长秋宫的宦官总负责人,后宫宦官的最长职务。

三国官职全表

三国官职全表
中护军 护军 监军 武卫将军 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中垒将军 中卫将军 中坚将军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上军校尉 中军校尉 下军校尉 典军校尉 助军左校尉 助军右校尉
左校尉 右校尉 五官中郎将 东中郎将 南中郎将 西中郎将 北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护羌校尉 护戎校尉 护蛮校尉
越骑校尉司马 步兵校尉司马 长水校尉司马 射声校尉司马 护羌校尉长史 护戎校尉长史 护蛮校尉长史 护夷校尉长史 护越校尉长史 护乌丸校尉长史 护羌校尉司马 护戎校尉司马 护蛮校尉司马 护夷校尉司马 护越校尉司马 护乌丸校尉司马
宜禾都尉 伊吾都尉 度支都尉 典农都尉
骑督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议郎 谒者 尚药监 尚食监
正五品下
都护将军 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中典军 前典军 后典军 左典军 右典军 执金吾 骑都尉 太子中庶子 太子庶子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太子卫率 太子仆 冠军将军 绥军将军 镇远将军 安远将军 绥远将军
威远将军 宁远将军 征虏将军 破虏将军 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 讨虏将军 讨逆将军 讨寇将军 灭寇将军 荡寇将军 殄寇将军 平寇将军 平虏将军 平戎将军 平狄将军 平难将军 昭烈将军 昭武将军 昭文将军 昭德将军 扬烈将军 威烈将军
正七品上
镇北将军从事中郎 黄门冗从仆射 公车令 督守殿内将军 千人督校尉 殿内典兵 太常卿丞 光禄勋卿丞 卫尉卿丞 太仆卿丞 廷尉卿丞 大鸿胪卿丞 宗正卿丞 大司农卿丞 少府卿丞 太傅正参军 太保正参军 相国正参军 太尉正参军 司徒正参军 司空正参军 丞相正参军 太傅行参军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官职一览表及其作用:

1. 皇帝:三国时期的皇帝,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力,掌握政权和军队。

2. 丞相:宰相,最高政府首脑,负责制定政策、处理政务,以及策划军事行动。

3. 太尉:三公之一,掌握兵权,负责领导军队,辅助皇帝决策。

4. 将军:军队最高指挥官,根据其职位的高低,掌握不同规模的军队。

5. 长史:上将军的副官,负责辅佐将军,协助其指挥军队。

6. 司马:武官,负责军队的军令和军纪,监督军队行为。

7. 司徒、司空、太常:三公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礼仪等事务。

8. 太傅、太保、太子太傅:负责辅佐皇帝教育太子,传授政治、军事等知识。

9. 太医令:管理皇宫医院,负责皇室成员的医疗保健。

10. 尚书令、尚书:负责处理政务、起草文件、宣布政令等官员。

11. 刺史、太守: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州郡、维护地方治安等。

以上仅为《三国演义》中常见的官职一览表及其作用,实际上在三国时期,还有很多其他的官职并且名称也有所不同。每个官职的具体作用和权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和政权也有所区别。

三国志11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志11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志11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在《三国志11》中,官职是游戏内的重要设定,不同的官职拥有不同的效果。以下是部分官职及其作用:

1. 太傅:掌管教育,负责国家的文化事业。

2. 太保:掌管宗室,负责国家的宗族事务。

3. 太常:掌管祭祀,负责国家的宗教事务。

4. 大司马:掌管军队,负责国家的军事行动。

5. 大将军:掌管军队,负责国家的军事行动。

6. 大司徒:掌管民政,负责国家的治安和法律事务。

7. 大司空:掌管工程,负责国家的建筑和公共事务。

8. 尚书令:掌管文书,负责国家的文书和档案。

除了上述提到的官职外,还有丞相、司空、太尉、司徒、大都督、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光禄勋、大司农、廷尉、卫尉、征东将军、征西将军等官职。

每个官职都有相应的功绩、指挥和俸禄。功绩用于提升武将的功绩,指挥用于部队的指挥力,俸禄则代表了该官职的待遇。例如,丞相功绩为36000,

指挥为15000,俸禄为60,政治+5;司空功绩为36000,指挥为15000,俸禄为60,政治+5等。

请注意,《三国志11》中的官职数量和效果可能会随着游戏版本的不同而

有所变化。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前往《三国志11》官网进行查询。

三国官职列表

三国官职列表

三国官职列表

三国官职介绍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

捕亡等事。

安南四安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四安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三国时杂号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

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

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汉制,仅次于大、骠骑,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三国志11——官位一览

三国志11——官位一览

三国志11——官位⼀览

官职爵位

爵位指挥⼠兵数获得条件

皇帝1500024个城市以上

废掉汉帝或汉帝死亡

若是玩家⾃创武将可直接选做皇帝

王1400020个城市以上

公1400018个城市以上

⼤司马1300014个城市以上

⼤将军1300012个城市以上

五官中郎将120008个城市以上

⽻林中郎将120006个城市以上

州牧110004个城市以上

州刺史110002个城市以上

官职功绩指挥俸禄效果

丞相、司空、太尉、司徒360001500060政治+5

⼤都督、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55统率+2

光禄勋、⼤司农、廷尉、卫尉32000900050政治+5

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14000统率+1 尚书令、太仆、太常、⼤鸿胪28000900045政治+4

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13000统率+1 中书令、御史中丞、执⾦吾、少府24000800040政治+4 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12000

秘书令、侍中、留府长史、太学博⼠20000800035政治+3 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11000

谒者仆射、都尉、黄门侍郎、太史令16000700030政治+3 军师将军、安国将军、破虏将军、讨逆将军10000

郎中、从事中郎、长史、司马12000700025政治+2

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9000

太乐令、⼤仓令、武库令、卫⼠令8000600020政治+2

⽛门将军、护军、偏将军、裨将军8000

主簿、谏议⼤夫、侍郎、中郎400015政治+1

三国时期官职与爵位详解:将军篇(上)

三国时期官职与爵位详解:将军篇(上)

三国时期官职与爵位详解:将军篇(上)

战国中后期,各国领兵的将领几乎都已经被称为将军。像战国后期的四名将“起翦颇牧”,李牧、廉颇为赵国的“大将军”,白起为秦国的“上将军”,王翦为秦国的将军。(名号皆见于史记,大将军应该是确有的军职,而上将军可能指全军的总大将,而非专有的军职。)战国末年,还出现了前后左右将军。【《汉书·百官公卿表》:“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高祖刘邦建汉朝后,设置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汉武帝征讨闽越、东瓯(古王国,位于今浙江、福建一带)、朝鲜、大宛(中亚古国)之时,又设置了伏波、楼船、横海、度辽等杂号将军。汉武帝之后,前后汉还设置了其他名号的将军,但常规的将军号就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其余的将军史书中都统称为“杂号将军”。

“杂号将军”在汉朝和三国之时,只不过是史书中对常规将军号以外将军号的称谓,而非正式的官方称谓。而与“杂号将军”相对的“重号将军”则是南朝梁以后才出现的称谓。【《隋书·百官上》:“天监(五零二-五一九)初,(梁)武帝命尚书删定郎济阳蔡法度,定令为九品。……又诏以将军之名,高卑舛杂,命更加厘定。于是有司奏置一百二十五号将

军。以镇、卫、骠骑、车骑,为二十四班。四征、四中,为二十三班。八镇为二十二班。八安为二十一班。四平、四翊,为二十班。凡三十五号,为一品。是为重号将军。”】《三国志》和其他有关三国的史书中,有些不知道名号的将军,就统一用杂号将军来称呼。如【《裴注三国志·魏书三》引《魏略》:“(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馀年,民夷畏服。”】又如【《三国志·吴书七》:“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张)休、(顾)承(顾雍子)并为杂号将军,(全)绪、(全)端偏裨(将军)而已。”】上文的史料也可以证明杂号将军高于偏、裨将军。又【永安元年(二五八年)冬十月壬午,(吴景皇帝孙休)诏曰:“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授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孙)干杂号将军、亭侯。……】上面引文中的这个杂号将军不是孙干的将军号,应该是陈寿所采用的史料中有脱字,故以杂号将军补之。有人说重号、杂号的区别在于常置和不常置,其实不对,所有将军包括大将军在内都不常置。太平之时,天下间少有战事,自然将军也就无用武之地;而战乱之时,兵祸四起,以常规的将军号不够封有军功者,所以出现了诸多杂号将军。三国时,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应该都属于常规将军号,不属于杂号将军。

三国志战略版能发法令的官职

三国志战略版能发法令的官职

三国志战略版能发法令的官职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战略类游戏,它的玩法丰富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发法令。玩家可以通过任命官职来发出不同的法令,这些法令能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能够发法令的官职,并分享一些指导意义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能够发法令的官职之一——太守。太守是一个地方性的官职,担负着管理城池和地区的重要职责。作为太守,玩家可以发出法令来提升城池的治安、发展农业、增加税收等等。通过合理利用法令,太守可以使城池的发展更加稳定和繁荣。

接下来,是能够发法令的官职之二——将军。将军是一个军事性的官职,负责指挥军队作战。作为将军,玩家可以发出法令来训练士兵、调动军队、扩展疆土等等。通过正确发出法令,将军可以使自己的军队更加强大,同时还能够扩大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除了太守和将军,还有其他一些官职也能够发出法令。比如,丞相是一个高级政治官职,担负着协助君主制定重大政策的职责。作为丞相,玩家可以发出法令来推动国家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等等。通过明智地运用法令,丞相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繁荣和稳定。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官职如司马、司空、司徒等,它们各自有着特定的职责和权限。不同的官职能够发出不同类型的法令,这为玩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策略选择。

在玩三国志战略版时,如何正确使用法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当前国家的发展需求和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官职。不

同的官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能力,正确匹配官职和任务可以发挥最大

的效益。

其次,要合理安排发法令的频率和时机。发法令需要消耗一定的

三国群英传3官职

三国群英传3官职

三国群英传3官职

名称等级带兵数名称等级带兵数校尉140 裨将军260

偏将军260 牙门将军260

军师将军260 安国将军480

伏波将军480 横江将军480

横野将军480 秉中将军6100

折冲将军6100 武威将军6100

武卫将军6100 虎翼将军8120

虎威将军8120 虎烈将军8120

平狄将军8120 讨逆将军10140

荡寇将军10140 鹰扬将军10140

绥远将军10140 昭义将军12160

昭德将军12160 昭武将军12160

昭文将军12160 破虏将军14180

平虏将军14180 威虏将军14180

征虏将军14180 抚军将军16200

护军将军16200 镇军将军16200

龙骧将军16200 扬武将军18220

扬威将军18220 奋武将军18220

奋威将军18220 振武将军20240

振威将军20240 建武将军20240

建威将军20240 威远将军22260 安远将军22260 辅汉将军22260 辅国将军22260 右将军24280 左将军24280 后将军24280 前将军24280 平北将军27300 平南将军27300 平西将军27300 平东将军27300 安北将军30320 安南将军30320 安西将军30320 安东将军30320 镇北将军33340 镇南将军33340 镇西将军33340 镇东将军33340 征北将军36360 征南将军36360 征西将军36360 征东将军36360 卫将军40400 车骑将军40400 骠骑将军40400 大将军40400

三国官职一览表

三国官职一览表

三国官职一览表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三国群英传1官职

三国群英传1官职

三国群英传1官职

关键字三国群英传1官职

10级和20级各升一次官

①安国将军:飞矢=>②鹰扬将军:乱飞矢=>③镇西将军:飞矢烈震

①横江将军:半月斩=>②荡寇将军:三日月斩(-14)=>③骠骑将军:日月轮斩(-16)

①司隶校尉:突石=>②伏波将军:突石剑(-12)=>③安南将军:突剑四方(-14)

①牙门将军:旋龙=>②扬武将军:龙旋合璧=>③征东将军:旋龙天舞①典军校尉:神剑=>②讨逆将军:神剑闪=>③平北将军:神剑闪华

①骁骑校尉:八面火=>②昭文将军:八面火转▲③征虏将军:八门金锁①越骑校尉:冲车折=>②折冲将军:四冲车▲③龙骧将军:分身斩(-30)①偏将军:落日弓▲②辅国将军:回天术(+40)▲③车骑将军:神鬼乱舞(-50)

①裨将军:鬼戟▲②虎威将军:伏兵班阵=>③卫将军:伏兵连阵

①军师将军:落石▲②镇军将军:巨石轰=>③前将军:巨石炼狱

①羽林监:地雷=>②中常侍:地雷震=>③大司农:地雷震爆

①黄门令:火箭=>②御史中丞:火箭烈=>③大司马:火箭天袭

①郎中:炎龙=>②侍中:炎龙无双=>③太尉:炎龙杀阵

①太使令:雷击=>②尚书令:雷击闪=>③司空:五雷轰顶(-41)

①议郎:落月弓=>②太使大夫:御飞刀(-18)▲③司徒:黄龙天翔

①博士:命疗术▲②长史:伏兵组阵=> ③太傅:伏兵排阵

武将官职升迁大致遵循同类递增原则,即:火箭=>火箭烈=>火箭天袭;神剑=>神剑闪=>神剑闪华。但不绝对,例如颜良:半月斩=>三日月斩=>无日月轮斩。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时期的官职包括魏国的秘书令、丞相、大司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以及蜀汉的丞相、司徒、太傅、司空等,还有吴国的丞相、大司马、太尉等。这些官职的具体职责如下:

1. 秘书令:曹操为魏王时置,曹丕称帝时改为中书省,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实际上是传达一些机密命令。

2. 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3. 大司马(太尉):掌管全国军事。

4. 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5.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6. 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7. 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8. 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9. 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10. 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11. 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12. 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13.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军队官职



官衔名称 所需官阶 带兵量


布衣
兵勇
十骑长
百骑长
千骑长
裨将军 六品官 0
偏将军 六品官 0
州刺使 六品官 0
威北将军 六品官 0
威西将军 六品官 0
威南将军 六品官 0
威东将军 六品官 0
州牧 六品官 0
军师将军 六品官 0
安国将军 六品官 0
横江将军 五品官 500
破虏将军 五品官 1000
羽林中郎将 五品官 1500
荡寇将军 五品官 2000
讨逆将军 五品官 2500
昭文将军 五品官 3000
昭武将军 五品官 3500
虎贲中郎将 五品官 4000
奋武将军 五品官 4500
奋威将军 五品官 5000
扬武将军 五品官 5500
扬威将军 五品官 6000
北中郎将 五品官 6500
南中郎将 五品官 7000
振武将军 五品官 7500
振威将军 五品官 8000
建武将军 五品官 8500
建威将军 五品官 9000
右中郎将 五品官 9500
左中郎将 五品官 10000
镇军将军 五品官 10500
辅国将军 五品官 11000
五官中郎 五品官 11500
征虏将军 五品官 12000
安远将军 五品官 12500
卫尉 五品官 13000
后将军 四品官 13500
前将军 四品官 14000
执金吾 四品官 14500
右将军 四品官 15000
左将军 四品官 15500
光禄勋 四品官 16000
平北将军 四品官 16500
平西将军 四品官 17000
平南将军 四品官 17500
平东将军 四品官 18000
司空 四品官 18500
安北将军 四品官 19000
安西将军 四品官 19500
安南将军 四品官 20000
安东将军 四品官 20500
司徒 三品官 21000
镇北将军 三品官 21500
镇西将军 三品官 22000
镇南将军 三品官 22500
镇东将军 三品官 23000
太尉 三品官 23500
征北将军 三品官 24000
征西将军 三品官 24500
征南将军 三品官 25000
征东将军 三品官 25500
大司马 二品官 26000
丞相 二品官 26500
卫将军 二品官 27000
公爵 二品官 27500
车骑将军 二品官 28000
骠骑将军 二品官 28500
大将军 二品官 29000
王爵 二品官 3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