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队官职

合集下载

盘点:三国所有官职名及职责

盘点:三国所有官职名及职责

盘点:三国所有官职名及职责历朝历代的王朝中都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官职。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三国的各种官职名称及职责所在。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

春秋时有军尉。

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

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

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

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

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

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

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

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

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

吴亦置。

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

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

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

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

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

太子属官。

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

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

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

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

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

三国因之。

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

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

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

三国官职表汇总大全

三国官职表汇总大全

三国官职表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

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

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

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

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

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

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

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

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

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

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

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

三国官制和兵制的部分小常识

三国官制和兵制的部分小常识

三国官制和兵制的部分小常识.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三国官制和兵制的部分小常识一、行政体系:五家为伍,二伍一什,百为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

再上面是乡、乡上面是县,县上面是郡。

1、郡一级名目比较多,从史记开始大家都习惯统称其为2000石,不管职能名称怎么变,2000石始终是太守这个级别的硬尺子。

常设的有:京尹,郡守,国相,属国都尉。

汉末设州牧,是州一级长官,大于郡,很有时代特色。

(郡守,国相,同为2000石。

而河南尹曾经享受中2000石待遇,等于9卿,高于太守。

属国都尉次2000石,这个是给蛮夷小国来附庸的去当政委的,略低一级)豫州部郡国六,冀州部九,兖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荆州部七,扬州部六,益州部十二,凉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九十八。

其二十七王国相,其七十一郡太守。

京都,置尹一人,二千石,丞一人。

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

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王国之相亦如之。

每属国置都尉一人,比二千石,丞一人。

其他临时性的还很多: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

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

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

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刺使只有600石,但是在汉末三国曾经一度很有实权,这个是特殊情况,不可作为固定制度来看。

典型例子:车骑将军李傕以刘表为镇南将军(比二千石)、荆州牧(中二千石),封成武侯,假节。

时大旱,蝗虫起,(夏侯)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转领河南尹(中二千石或二千石)。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

安定太守□丘兴将之官,(曹)公戒之曰:“羌,胡欲与中国通,自当遣人来,慎勿遣人往。

三国官职一览表,看过之后你就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三国官职一览表,看过之后你就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三国官职一览表,看过之后你就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在三国之中,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军职名称,这些名称复杂奇特,也难以地位明白到底谁高谁低,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先看魏国的军职。

魏国官职主要是沿用了东汉的官职,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曹魏的军队最高军职是大将军,后又添加了一个大司马。

二者权力地位相差不多,是除了皇帝以外,军权最高的两个人了,可以总督全国兵马。

名将夏侯惇,以及曹仁就曾担任过这种官职。

由于沿用东汉的官职,曹魏还设有总管军队的太尉一职,然而太尉却只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在大将军以下,就是骠骑将军以及车骑将军。

曹洪曾经担任骠骑将军,郭淮曾经担任车骑将军。

再往下是卫将军,最早由汉武帝设立,能设立将军府,且有军权。

曹洪就是从卫将军升迁到骠骑将军的。

以上五个官职,是在中央的军队官职,而在各个军区,也有单独的最高长官,类似于现在的各军区司令员。

曹魏在地方,有四方将军。

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将,就分别担任四方将军:前将军张辽、后将军文聘、左将军于禁张郃、右将军徐晃乐进。

在理论上四方将军完全平级,不分高下。

但实际上地位排名依次为: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四方将军以下,是四征将军,分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和征北将军。

一般是远征部队统帅,只有在战时才会设立。

四征将军以下,是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

这些是曹魏高级军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军职,类似虎威将军、抚军将军等等。

这些军职高低各有不同,职位高的能仅次于三公,职位低的可能是最下级军职。

这些杂号将军一般是执行特殊任务,以响亮的名号命名。

杂号将军以下,设有两个将军,分别是偏将军和裨将军。

他们是辅佐军职,权力很小。

再往下,就是校尉了。

除此之外,曹魏还设有大都督一职,不过只有战时才会设立。

大都督是战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生杀决断的大权。

蜀国军职与魏国类似,也是沿用了东汉的军职划分。

但又有所不同。

蜀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的是军师将军,后又增加大将军,也是最高军事长官。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三国的官制,可以从中央官员、地方官员、武将三个层面来说明,另外最后说明九品中正制度下每类官员的品级。

一、朝廷官员(一)上公1.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一般无实际职守,东汉及魏、蜀、吴均设,属荣誉性职务。

2.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东汉及魏设有,多属荣誉性职务。

(二)三公1.太尉:三公之一,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2.司徒:三公之一,中央掌民政的最高官员。

3.司空:三公之一,中央掌水利、营建、郊祀的最高官员。

(三)丞相及属官1.丞相:汉末本不设丞相,曹操废三公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其后魏国及蜀、吴均设丞相。

2.丞相长史:丞相府负责综合事务的官员,类似于秘书长。

3.丞相主簿:典领丞相府文书等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

4.诸曹掾:丞相府内设若干曹,类似于处,各曹掾类似于处长。

5.诸曹掾属:丞相府各曹的副长官,类似于副处长。

6.丞相军师: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军事参谋。

7.丞相军师祭酒:祭酒是首席之意,本职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四)九卿1.太常(或称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3.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4.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5.廷尉(或称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6.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王侯封国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7.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家财政收支。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五)宦官1.大长秋:皇后所在长秋宫的宦官总负责人,后宫宦官的最长职务。

2.中常侍:后宫里的高级太监。

3.小黄门:后宫里的中级太监。

4.中黄门:后宫里的低级太监。

(六)尚书台1.尚书令:尚书台长官,掌管朝廷日常运行,原为少府属官,后直接向皇帝负责,品秩虽不高但总揽一切,类似于朝廷的秘书长。

2.尚书仆射:尚书台的副长官,类似于朝廷的副秘书长。

3.尚书:尚书台内设若干曹,各曹负责人为尚书,类似于尚书台内设的各处处长。

三国官职表(详细终结版)

三国官职表(详细终结版)

三国官职表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

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

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

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

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

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

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

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

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

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

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

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

三国官职的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的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时期的官职包括魏国的秘书令、丞相、大司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以及蜀汉的丞相、司徒、太傅、司空等,还有吴国的丞相、大司马、太尉等。

这些官职的具体职责如下:1. 秘书令:曹操为魏王时置,曹丕称帝时改为中书省,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实际上是传达一些机密命令。

2. 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3. 大司马(太尉):掌管全国军事。

4. 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5.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6. 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7. 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8. 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9. 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10. 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11. 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

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12. 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13.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14.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15. 相国:即丞相。

16.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17.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

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三国官职全表

三国官职全表
太官食监 中署监 南军监 北军监
灵芝园监 左国史 右国史 左节度 右节度 小黄门 中黄门
黄门署丞 殿中中郎将
殿中校尉 左都尉 右都尉
武卫司马 左卫司马
从七品下 诸公府掾 诸公府属 诸府记室
右卫司马 武卫司马 左卫司马 右卫司马 京城门侯 散牙门将
部曲督 西曹掾 东曹掾 户曹掾 奏曹掾 辞曹掾 法曹掾 尉曹掾 贼曹掾 决曹掾 兵曹掾 金曹掾 仓曹掾 西曹属 东曹属 户曹属 奏曹属
中护军 护军 监军 武卫将军 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中垒将军 中卫将军 中坚将军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上军校尉 中军校尉 下军校尉 典军校尉 助军左校尉 助军右校尉
左校尉 右校尉 五官中郎将 东中郎将 南中郎将 西中郎将 北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护羌校尉 护戎校尉 护蛮校尉
正五品上
护夷校尉 护越校尉 护乌丸校尉 无难左部督 无难右部督
给事中 给事黄门侍郎
散骑侍郎 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北军中侯 都督护军 西域校尉 西戎校尉 将兵校尉 建威将军 建武将军 振威将军 振武将军 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
扬威将军 扬武将军 广威将军 广武将军 宣威将军 宣武将军 龙骧将军 鹰扬将军 骁骑将军 越骑将军 游骑将军 安国将军 辅国将军 辅吴将军 辅汉将军 明汉将军 安汉将军 抚军将辞曹属 法曹属 尉曹属 贼曹属 决曹属 兵曹属 金曹属 仓曹属 太庙令 东观令 符玺郎 门下郎 中廷御史 禁防御史 三台侍御史 五都侍御史 平东将军长史 平南将军长史 平西将军长史 平北将军长史 安东将军长史 安南将军长史 安西将军长史
安北将军长史 平东将军司马 平南将军司马 平西将军司马 平北将军司马 安东将军司马 安南将军司马 安西将军司马 安北将军司马 中领军正参军 护军将军正参军 中领军行参军 护军将军行参军 平东将军正参军 平南将军正参军 平西将军正参军 平北将军正参军 安东将军正参军 安南将军正参军 安西将军正参军 安北将军正参军 平东将军行参军 平南将军行参军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三国官职一览表及作用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官职一览表及其作用:
1. 皇帝:三国时期的皇帝,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力,掌握政权和军队。

2. 丞相:宰相,最高政府首脑,负责制定政策、处理政务,以及策划军事行动。

3. 太尉:三公之一,掌握兵权,负责领导军队,辅助皇帝决策。

4. 将军:军队最高指挥官,根据其职位的高低,掌握不同规模的军队。

5. 长史:上将军的副官,负责辅佐将军,协助其指挥军队。

6. 司马:武官,负责军队的军令和军纪,监督军队行为。

7. 司徒、司空、太常:三公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礼仪等事务。

8. 太傅、太保、太子太傅:负责辅佐皇帝教育太子,传授政治、军事等知识。

9. 太医令:管理皇宫医院,负责皇室成员的医疗保健。

10. 尚书令、尚书:负责处理政务、起草文件、宣布政令等官员。

11. 刺史、太守: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州郡、维护地方治安等。

以上仅为《三国演义》中常见的官职一览表及其作用,实际上在三国时期,还有很多其他的官职并且名称也有所不同。

每个官职的具体作用和权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和政权也有所区别。

两汉三国分品官职

两汉三国分品官职

大司农
大鸿胪
【三品】
中书令
大尚书
大长秋
执金吾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
侍郎
侍中
御史中丞
【四品】
卫尉丞
太常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少府丞
左仆射
右仆射
光禄勋丞
右将军
后将军
【四品】
征东将军
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北将军
【五品】
安南将军
安东将军
安北将军
安西将军
[从]
平西将军 ;四平,四镇,四安,四征必须由镇守地方意义而封。
【六品】
军师将军
正一品:皇后 侧皇后
从一品:皇贵妃
庶一品: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长公主 公主
正二品:封号+妃
从二品:贵仪 贵媛 贵容 贵嫔
属二品:华媛 容仪
庶二品:婉仪 婉媛 婉容 婉华
正三品:昭仪 昭媛 昭容
从三品:淑仪 淑媛 淑容
庶三品:修仪 修媛 修容
正四品:顺仪 顺媛 顺容
从四品:充仪 充媛 充华
庶四品:芳仪 芬仪 德仪
正五品:贵姬 贵华 贵婕
从五品:顺常 顺成 顺姬
庶五品:良媛 良娣 良仪
从六品:婕妤
正七品:贵人
从七品:美人 才人 良人 佳人
庶七品:小仪 小媛
正八品:常在
护军将军
都护将军
骁骑将军
越骑将军
【七品】
羽林郎将
五官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郎将
[从]

三国(东汉末年)军职古今对照

三国(东汉末年)军职古今对照

三国(东汉末年)军职古今对照三国军队的基层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

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队率(都伯);二队为一屯,共一百人,设屯将;五屯为一曲,共五百人,设曲长;二曲为一部,共一千人,设千人督(或为牙将,或为别部司马)。

在此之上,五部为一营(约5000人),设校尉;两营为一军(约10000人),设将军。

以率领的士兵数量对照现在军队编制,伍长、什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队率相当于排长;屯将相当于连长;曲长相当于营长;千人督相当于团长;校尉相当于旅长;将军相当于军长。

此外,裨将、偏将相当于副军长。

举个例子:曹操刚起兵不久,曹仁带千余人投靠,曹操就任命曹仁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行”为代理、暂代之意),也就说曹仁暂时够不上校尉的级别。

比校尉小一点的是都尉,一般从属于郡太守,比校尉大一点点的是中郎将。

“军”级别之上在现代有集团军、兵团、战区几个说法,由几个军编制而成。

其长官对应的三国时期的军职就是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方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比如曹仁曾经任征南将军,其实就是曹魏南部战区的负责人,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是曹魏西部战区的负责人,张辽在合肥之战后被曹操拜为征东将军,是曹魏东部战区的负责人。

刘备称汉中王时,以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分别为前左右后将军。

再往上还有卫将军(负责首都周边的防卫工作),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等。

刘备称帝时,张飞任车骑将军、马超任骠骑将军,在排位上马超要在张飞之前。

曹魏方曹操本人曾任大将军,后让给袁绍,在曹丕即王位后以夏侯惇为大将军,称帝后以曹仁为大将军。

大将军相当于全国军队的总司令,而卫将军、车骑、骠骑则是元帅级别高级军官,只能有一个而且不常设。

三国官职全表

三国官职全表
中护军 护军 监军 武卫将军 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中垒将军 中卫将军 中坚将军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上军校尉 中军校尉 下军校尉 典军校尉 助军左校尉 助军右校尉
左校尉 右校尉 五官中郎将 东中郎将 南中郎将 西中郎将 北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护羌校尉 护戎校尉 护蛮校尉
越骑校尉司马 步兵校尉司马 长水校尉司马 射声校尉司马 护羌校尉长史 护戎校尉长史 护蛮校尉长史 护夷校尉长史 护越校尉长史 护乌丸校尉长史 护羌校尉司马 护戎校尉司马 护蛮校尉司马 护夷校尉司马 护越校尉司马 护乌丸校尉司马
宜禾都尉 伊吾都尉 度支都尉 典农都尉
骑督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议郎 谒者 尚药监 尚食监
正八品上
辞曹属 法曹属 尉曹属 贼曹属 决曹属 兵曹属 金曹属 仓曹属 太庙令 东观令 符玺郎 门下郎 中廷御史 禁防御史 三台侍御史 五都侍御史 平东将军长史 平南将军长史 平西将军长史 平北将军长史 安东将军长史 安南将军长史 安西将军长史
安北将军长史 平东将军司马 平南将军司马 平西将军司马 平北将军司马 安东将军司马 安南将军司马 安西将军司马 安北将军司马 中领军正参军 护军将军正参军 中领军行参军 护军将军行参军 平东将军正参军 平南将军正参军 平西将军正参军 平北将军正参军 安东将军正参军 安南将军正参军 安西将军正参军 安北将军正参军 平东将军行参军 平南将军行参军
太子侍讲 太子门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常从虎贲督 太子常从司马督 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 车骑将军府从事中郎 卫将军府从事中郎 司金中郎将 典农中郎将 度支中郎将
度支校尉 材官校尉 监冶谒者 屯田都尉 典曹都尉
从六品下
水衡都尉 黄虞都尉 牧官都尉 司盐都尉 司竹都尉 东部都尉 南部都尉 西部都尉 北部都尉 太傅府从事中郎 太保府从事中郎 相国府从事中郎 太尉府从事中郎 司徒府从事中郎 司空府从事中郎 丞相府从事中郎 征东将军从事中郎 征南将军从事中郎 征西将军从事中郎 征北将军从事中郎 镇东将军从事中郎 镇南将军从事中郎 镇西将军从事中郎

三国官职一览表

三国官职一览表

三国官职一览表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

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

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

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

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

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中级太监。

中黄门:低级太监。

侍中: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

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

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

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

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三国官职表

三国官职表

中央官职:文官职:【首品】九锡王侯丞相(可分设左右丞相)【一品】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二品】(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品】(尚书郎)侍郎、侍中、尚书令、中书令、大长秋、执金吾、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四品】(九卿辅官)卫尉丞、廷尉丞、太仆丞、少府丞、太常丞、光禄丞、鸿胪丞、宗正丞、司农丞、【五品】(六部)御史员、御史中丞、长史、谏议大夫、礼官大夫、光禄大夫【六品】东观令、黄门令、太乐令、太宰令、太祝令、太史令、太医令、符节令、太卜令【七品】(五史五掾)左长史、右长史、侍御史、丞相史、廷尉史兵曹掾、东曹掾、西曹掾、文学掾、太常掾【八品】(十辅丞)太史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卜丞、太医丞尚书丞、中书丞、符节丞、明堂丞、灵台丞【九品】(地方级)郡丞、县令、督邮、侯相书佐、侍诏、都伯、尚方向导、主事、御府、县长诸侯/中央武官职:【一品】大将军、大都督、卫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从二品)中军将军、抚军将军、龙骧将军、虎翼将军、【三品】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上将军(从三品)州牧、刺史、太守、右仆射、左仆射【四品】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从四品)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五品】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从五品)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六品】中领军、中护军、中都护、右都侯、左都侯、军师、治中、主簿、参军,别驾、关内侯(从六品)骁骑将、越骑将、荡寇将、虏将、伏波将扬武将、镇远将、中郎将、翊军将、奉义将【七品】偏将军、骑都尉、裨将军、门下督、帐下督左执法、左典军、左节度、左司马、军祭酒(从七品)羽林郎、立武郎、立节郎、绥南郎、五官郎、左中郎。

右中郎、虎贲郎、【八品】(汉武八校尉)从(西园八校尉)长水校尉,屯武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从八品)典军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左军校尉,右军校尉,司隶校尉,京辅校尉【九品】陷阵尉、奉车尉、部曲督、百人将、招信尉讨寇尉、赞军尉、城门尉、奋威尉、长水尉(从九品)都尉、郡尉、都骑、黄门、武库、若胪、仆射、宾赞、监治、郎中、里正、护卫《女官职》朝廷荣誉女官职表:【皇族】长公主、公主、贵妃后宫职:【一品】:郡君、太君、郡主【二品】:大阁领、大作司、大内司、【三品】:县君、县主、美人、尚宫、【四品】:昭仪、婕妤、娙娥、承徽、【五品】:青衣、奚官、中使、贤人、【六品】:尚宫令、尚仪令、尚服令、尚食令、尚寝令、尚工令【七品】:仕女、御女、才女、书女、歌女【八品】:司言、司膳、司藉、司仪、司饰司酝、司舆、司苑、司制、司彩【九品】:典卿、典宫、典簿、典律、典药典灯、典珍、典饎、典记、典闱。

三国志战略版官员职责

三国志战略版官员职责

三国志战略版官员职责一、宰相宰相是三国志战略版中最高的官员,负责国家的决策和治理。

宰相需要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宰相还需要与其他势力进行外交交涉,维护国家的利益,推动国家的合作和发展。

宰相具有极高的智谋和政治手腕,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大将军大将军是负责军队指挥的高级官员,担任三国志战略版中的重要职位。

大将军需要制定军事战略,统一指挥各部队,保卫国家的疆土和安全。

他需要与其他势力的将领进行战略协商和指挥调度,保证军队的作战效果和胜利。

大将军需要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善于分析战局和制定战术,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三、太尉太尉是三国志战略版中负责治安和秩序的高级官员。

太尉需要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处理各种内部纠纷和矛盾,维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他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法律和政策,加强执法力度,打击犯罪活动,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太尉需要具备公正廉洁的品质和高效果的执行力,以及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四、司马司马是三国志战略版中负责情报和谍报工作的官员。

司马需要搜集各种情报和情况,了解其他势力的动态和意图,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他需要建立情报网和间谍系统,保护国家的机密和安全,预防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

司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处理情报信息和应对突发事件。

五、太常太常是三国志战略版中负责宗教和礼仪事务的官员。

太常需要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国家的宗教信仰和传统礼仪。

他需要组织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保持社会风气的稳定和和谐。

太常还需要处理宗教纠纷和争议,协调宗教团体和信徒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宗教和谐。

太常需要具备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善于处理宗教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六、太傅太傅是三国志战略版中负责教育和文化事务的官员。

太傅需要制定教育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他需要推动教育改革,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国军队武将官职

三国军队武将官职

大将军:仪比三司。

东汉在三司上。

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

〔骠骑、车骑、卫将军、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大将军。

〕骠骑、车骑、卫将军:(第二品)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自从文官之列,则位次三司。

抚军大将军:(第二品)中军、上军、镇军、辅国、南中诸大将军:(第二品)皆不常设。

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秩二千石,并第二品)位次三公,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领兵。

{征、镇每不并置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第三品)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第三品)前、后、左、右将军:(官品失记)诸征、镇、安、平将军:(第三品·通典)〔魏:征蜀、征虏、镇军、镇护、安夷、安远、平寇、平虏、平狄、平难等杂号;又有辅国、虎牙、轻军、冠军、渡辽、横海、等号:皆置官属。

蜀:征虏、镇军、镇远、安远、辅国。

吴:征虏、镇军、平虏、虎牙、冠军。

〕中坚将军:(第四品)官属有长史、司马、行正参军。

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将军:(第四品)〔又有: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射、强弩等号四品将军。

蜀有振威、奋威、扬威、扬武。

吴有建威、建武、振威、奋威、奋武、扬威、扬武。

〕诸杂号将军:(第五品)魏:鹰扬、折冲、虎烈、宣威、威远、伏波、凌江、荡寇、昭武、昭烈、照德、讨逆、破虏、讨寇、宣德、威虏、捕虏、殄吴、殄夷、扬烈、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忠义、建节、翼卫、讨夷、怀远、绥边等号。

蜀:辅汉、安汉(班在军师将军之右)、荡寇、讨逆、讨寇、讨虏、昭德、昭文、秉忠、建义、奉义、忠节、建信、军师、执慎、抚戎、绥武、翊军、兴业、副军、翊武、辅军、绥军、牙门。

吴有辅吴、安国、威远、荡魏、平魏、折冲、伏波、虎威、荡寇、昭武、辅义、扶义、横江、绥南、抚边、抚夷、抚越、威南、威北、威烈、厉武、平戎、灭寇。

三国时期的军队编制和战术

三国时期的军队编制和战术

三国时期的军队编制和战术三国时期曹魏军常保持在三十万人左右,最多时近五十万。

其中以陆军为主,水军为辅。

陆军中,又包括步骑两个兵种。

蜀汉军队大约保持在十万人,包含水陆两个军种,以陆军为主,水军次之。

陆军包括步兵、骑兵、弩兵和车兵,以步兵为主。

孙吴军约在二十万人左右。

由水陆军组成,以水军为主,陆军为辅。

三国军队编制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其中,伍辖五人,设伍长;什辖二伍,设什长;队辖五什,设都伯;屯辖二队,设电将;曲辖五屯,设曲长;每部二曲,设千人督,又称牙将。

地位次于大司马.大将军或大都督的军事长官,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镇(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等将军或大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和使持节都督或持节都督诸州军事等,地位再低一些的军事将领,有中领军、中护军、中监军、武卫将军、中垒将军、中坚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诸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监军、护军、典军等三国是允满谋略的时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体现这一效果的最佳形式。

三国时期盛行袭击,曹操夜袭乌巢;吕蒙渡江袭江陵;司马懿奔一千二百里袭孟达固。

邓艾偷渡阴平袭成都。

三国时期的城市攻防采取了里应外合,速战强攻,围城打援的方法。

如曹操攻袁尚的邺城,城市防御战相对于城市攻坚战来说,更难以组织,因为主动权在攻者手中,何时攻,攻何处,都出自攻方。

孙权率兵十万企图夺取重镇合肥。

曹军守将张辽、乐进、李典,仅有七千余人,处于绝对劣势。

张辽乘孙权尚未完成集结,率募来的八百名敢死兵士,攻陷初到的吴军之阵,创造了以绝对劣势兵力成功守城的范例。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吴军立足未稳,以必死之心击其不意,胜而后守。

这不可不谓是守城战术的发展。

三国军制的构成

三国军制的构成

三国军制的构成将军作为官职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逐渐形成制度,并成为武官制度下高级官员的通称。

三国时期是将军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史料缺乏,加之魏蜀吴三家官制各有不同,因而给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本文将对魏蜀吴各国的将军制度做一些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科普的作用。

三国时期将军制度的基本框架来自于东汉,在东汉的将军制度里,以大将军为首,之后依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之后则是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这些将军的名号是常置的。

除此之外则有大量的杂号将军,杂的意思可以是众多、次级、不正等等。

杂号将军在西汉时期就有,为临时设置,名号主要依据于所领的任务,例如武帝派李广利出征贰师城,便设置贰师将军,派路博德出征南越,便设置伏波将军,且都在任务完成后便取消。

在杂号将军之下还有偏将军和裨将军,属于副将官职,是最低等级的将军位。

三国版图武帝和光武帝时期因为征战频繁,设置了大量的将军名号,其中很多都影响到了后世,但其制度和后来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就是绝大部分的将军官职都不是常设。

但在东汉时期仍然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度辽将军,另一个是征西将军,前者负责对东北少数民族的事务,后者负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事务,因为东汉朝廷常年和北方少数民族产生冲突,所以这两个将军便长期设置,属于特别的案例。

而直到东汉末年之前,将军都还是不太容易获得的官职。

曹魏但汉末乱世改变了这一格局,首先是各地起兵的诸侯以及农民起义领袖大量自称将军并设置将军名号,其次东汉朝廷也由于先后被诸多势力所把持,也任其设置了大量将军,并向地方诸侯送出将军官职,将军一职由此泛滥。

在这种情势下,曹操对大量的将军职位进行了初步整合,但仍显得杂乱无序。

因为曹操常年致力于征战,且作为魏王,曹操并不具备完整的行政权力,于是这一任务最后由曹丕所完成,形成了对两晋南北朝影响深远的曹魏将军制度。

曹操这套制度里和东汉相同的部分是顶端仍然由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所构成,大将军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汉初韩信曾担任,后来逐渐成为常设官职,作为武官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国将军 六品官 0
横江将军 五品官 500
破虏将军 五品官 1000
羽林中郎将 五品官 1500
荡寇将军 五品官 2000
讨逆将军 五品官 2500
昭文将军 五品官 3000
昭武将军 五品官 3500
虎贲中郎将 五品官 4000
奋武将军 五品官 4500
奋威将军 五品官 5000
扬武将军 五品官 5500
扬威将军 五品官 6000
北中郎将 五品官 6500
南中郎将 五品官 7000
振武将军 五品官 7500
振威将军 五品官 8000
建武将军 五品官 8500
建威将军 五品官 9000
右中郎将 五品官 9500
左中郎将 五品官 10000
安东将军 四品官 20500
司徒 三品官 21000
镇北将军 三品官 21500
镇西将军 三品官 22000
镇南将军 三品官 22500
镇东将军 三品官 23000
太尉 三品官 23500
征北将军 三品官 24000
征西将军 三品官 24500
征南将军 三品官 25000
征东将军 三品官 25500
大司马 二品官 26000
丞相 二品官 26500
卫将军 二品官 27000
公爵 二品官 27500
车骑将军 二品官 28000
骠骑将军 二品官 28500
大将军 二品官 29000
王爵 二品官 30000
镇军将军 五品官 10500郎 五品官 11500
征虏将军 五品官 12000
安远将军 五品官 12500
卫尉 五品官 13000
后将军 四品官 13500
前将军 四品官 14000
执金吾 四品官 14500
右将军 四品官 15000
三国军队官职
官衔名称 所需官阶 带兵量
布衣
兵勇
十骑长
百骑长
千骑长
裨将军 六品官 0
偏将军 六品官 0
州刺使 六品官 0
威北将军 六品官 0
威西将军 六品官 0
威南将军 六品官 0
威东将军 六品官 0
州牧 六品官 0
军师将军 六品官 0
左将军 四品官 15500
光禄勋 四品官 16000
平北将军 四品官 16500
平西将军 四品官 17000
平南将军 四品官 17500
平东将军 四品官 18000
司空 四品官 18500
安北将军 四品官 19000
安西将军 四品官 19500
安南将军 四品官 2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