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意义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发病率在1%至4%之间,其中约15%的孕产妇死亡是由妊娠合并心脏病相关并发症引起。
在中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例如,2017年上海市因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人数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26.5%,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造成危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
为了规范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国内外已颁布诸多指南,其中2019年XXX发布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是一份重要的指南,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对其进行解读。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会增加。
孕妇自妊娠第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孕32~34周达到高峰,平均血容量增加40%~50%,循环总量大约比妊娠前增加1200~1600 ml。
在孕晚期,孕妇的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同时伴随膨大的子宫挤压胸腔,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分娩时,产妇用力屏气致使其胸腹腔压力短时内急剧增高,肺循环压力与腹压加大,更加重了心脏负担,此时产妇极可能出现发绀、心衰。
分娩后,产妇体液重新分布,48小时内心率和血压先迅速下降,3~6天因组织内滞留的水分重新进入循环系统,使循环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发生产后短期内急性心衰。
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产妇表现为高静水压和低胶体渗透压,此时若合并严重心脏病、子痫前期,产妇极易发生肺水肿。
妊娠期间,心脏结构会随着血容量的增加而出现适应性的调整,表现为左心室心肌质量增加,如足月妊娠时左心室和右心室重量分别较产前增加约50%和40%;同时伴随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约20%的孕妇在足月时发生生理性舒张功能不全。
此外,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生理性高凝状态也增加了孕产妇心衰发生的可能。
因此,早期诊断和分级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非常重要。
2019指南推荐了改良的世界卫生组织风险分级方法和多学科合作分娩管理,以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
大多数孕妇的心脏储备能力较好,即使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合理的药物管理和严密监测下,也能安全度过妊娠分娩过程,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妊娠期的心血管系统变化
妊娠期的心血管系统变化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居重要位置,仅次于产后出血,占第二位。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最多(60%),先天性心脏病次之(25%)。
近年来,由于风湿热的发病率下降,其它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情况相对增多。
心力衰竭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预防和控制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一、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效应人体在妊娠期各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心血管系统改变最为明显,并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 妊娠期(1)血容量变化:孕妇的总循环血量比正常人多,一般于妊娠 6 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平均增加40%〜50%,以后不增加或略增加,产后2〜6周左右恢复正常。
血容量增加与胎儿成正相关。
因此,经产妇或多胎妊娠时血容量增加更为明显,增加的血量中,以血浆的增加较多,可达50〜60%,红细胞增加约10〜20 %,故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降低,呈妊娠期生理性贫血,血粘度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速。
妊娠期血浆增多是由于肾小管钠再吸收增加和水潴留。
母体和胎儿肾上腺生成的雌激素,促进肝内肾素生成,子宫也是肾素的来源之一。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使醛固酮增多,从而引起水钠潴留。
其它激素(如催乳素、黄体酮)则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量。
水钠潴留间接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但由此引起的周围性水肿并非由于心功能不全的结果。
(2)心脏改变:妊娠时由于心搏量加大,心脏工作量多,故心肌可有轻度肥大。
妊娠后期横膈被抬高,心脏被向上向左推移,心浊音界的左缘比正常略大。
第一心音增强并分裂,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妊娠后期90%在心尖区可听到第三心音,10〜15%可听到第四心音。
由于心搏加强,血流加速,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尖区也可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1〜 3 级),多数在收缩早、中期而较短。
有时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舒张期杂音,是由妊娠期肺动脉的生理性扩张所引起,产后即消失。
缺血心肌再灌注不同评价指标的临床意义
CK- MB or Troponin
完整版pt
Troponin elevated or not 8
1、他汀类
2、普利类 或沙坦类
3、+ 抗血栓类
然而,斑块的破裂及PCI后…?
Fibrous cap
T h e U n s ta b le P la q u e
Th rom bus
T h in fib ro u s cap
显影,但血管床充盈不完全。 TIMI 2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造影剂前向充盈和排空的速度均较正常冠状动脉慢。 TIMI 3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够迅速充盈
排空。 随后将TIMI2级3级定义为成功的再灌注。这种方法被多个试
验组广泛用于比较不同溶栓治疗策略对冠脉血流改善的情况及对 临床不利结局的预测。
STEAMI
1、时间窗开通IRA:溶栓、PPCI、CABG
2、再灌注评价:TIMI血流分级、TIMI灌注分 级、TIMI血流帧数计数、经静脉超声心肌 声学造影(MCE )等。
3、 防治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MIRI)
4、缓解期需要时的心肌声学造影、parkCT、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药物负荷超声成像、 超声IDT等
注: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溶栓后冠脉血流的情况能有个客观的评
价标准,1985年由Gibson及其同事提出TIMI血流(TIMI Flow Grades)分级。
完整版pt w ith fis s u r in g
9
L ip id co re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
•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non-ST-elevated-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期的变异程度,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一种生理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并非完全规则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心脏健康与疾病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分析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最简单直观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心跳间期的几何特征和时间特征来评估心率变异性。
常见的时域参数有标准差(SDNN)、均方根差(RMSSD)、总方差(VAR)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状况。
临床意义:时域分析可用于判断人的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状况,对于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监测心脏康复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举例:研究发现,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提高心跳间期的变异性指标。
例如,一个研究将一组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实验组)与一组未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SDNN、RMSSD和VAR 等时域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一种将心率变异性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域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频段内的功率谱密度来评估心率变异性。
常见的频域参数有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比值等。
临床意义:频域分析可以揭示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在不同频段内的贡献,对于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频域参数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疾病风险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举例:研究发现,心脏疾病患者的LF和HF功率值比健康人明显改变。
例如,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康复期间进行频域分析发现,患者的LF和HF功率明显低于健康人,而LF/HF比值明显升高。
高龄孕妇妊娠期ECG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高龄孕妇妊娠期ECG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张雅莉;刁云云;郝文斌;王佳旭;毕胜利【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期ECG异常对妊娠结果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290例孕妇按年龄分为<35岁组,35 ~40岁组和>40岁组.记录心电图,统计妊娠丢失、分娩、足月产、早产发生率,以及剖宫产、自然分娩、治疗性引产率.结果 35~40岁组中异常ECG孕妇妊娠丢失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ECG孕妇(P<0.05));异常ECG孕妇自然分娩率、足月产率显著低于正常ECG孕妇(P<0.05).>40岁组中异常ECG孕妇妊娠丢失率、剖宫产率、治疗性引产率、IUGR发生率和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ECG孕妇(P<0.05);异常ECG孕妇足月产率、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ECG孕妇(P<0.05).结论高龄孕妇伴异常心电图对妊娠结局、妊娠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均有一定影响.【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7(039)024【总页数】3页(P3792-3793,3796)【关键词】高龄孕妇;妊娠;心电图;妊娠结局;分娩【作者】张雅莉;刁云云;郝文斌;王佳旭;毕胜利【作者单位】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科;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龄孕妇孕期心电图(ECG)检查异常有所增多,主要集中在心肌缺血ECG(如ST段异常)、各型心律失常(Arrhythmia)、低电压、电轴偏移等[1,2]。
其中,心律失常类型广泛,轻重不一,但大多集中在窦性心律改变,期前收缩,传导异常等。
各种ECG异常类型,都可能导致孕妇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使孕期循环系统的代偿水平下降[3]。
70例围生期一过性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围生期
心肌 缺血
心律失 常
病理 妊娠
剖宫产 7 O例围生期一过性心肌缺血和 ( )心律失 常的病例 中, 或 2 例合并 “ 1 心肌 缺血 ”心 电图改变 ,其 中下壁 3例 ,前 壁 1 5 例 ,外侧 壁 1 ,下壁 +前壁 2例 ,其 中有心 慌胸 闷 1 例 O例 ( 1 例试产失败后改 剖宫产 ) ,7例心 电图前 壁心 肌缺 血 ,下 壁合
心肌 缺血 和 ( )心律失常 7 比较 ,了解 后者 是否与病 理 或 O例 妊娠有关 ,是否与 选 择 剖 宫 产有 关 ,所 有病 例均 有 心 电 图、
心脏及血 压检测 ,并有 内科 医师 会诊 意见 。
过性心肌缺血和 ( )心律 失 常与 病理 妊 娠无关 。其 中一 过 或 性心肌缺血和 ( )心律失常组病理妊 娠 2 或 5例 ,正常妊 娠 4 5 例 :而心电图正常对照组病理妊 娠 3 3例 ,正常妊娠 3 7例 (
=
心功 能分级根据美 国纽约心脏病 协会 ( Y A)提 出的心 NH
脏病人 的心功能分级 】 ,心 电图心 肌缺 血诊断 是 R波为 主 的
并前壁 2例 ,单 纯下 壁 1例。 围生 期 同时 “ 肌 缺血 ” 和心 心
通过分析 7 O例 围生期一过性心 肌缺血和 ( )心律失常 或
的病例 ,并随机抽 取 7 O例 心 电 图正常 的产 妇病 历与 之 比较 , 重点 了解围生期 一 过性 心 肌 缺血 和 ( )心 律 失常 的 转归 , 或
尹 慧 邢 继政① 金英华① 李 杰① 延边妇幼保健院内 ( 科 吉林 延吉) 130 301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诊治分析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心律失常4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窦性心动过速16例;室性早搏频发12例;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除引产1例外,6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治疗后好转,婴儿全部存活。
结论妊娠期心律失常比较多见。
对孕妇进行心理指导及临床治疗可以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心律失常;心电图;心律失常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为了弄清处理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或者用药给母婴带来的伤害,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心律失常产妇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孕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9岁,孕周为13-40周,平均33周。
有临床症状者20例(41.67%),其中9例心悸,1例胸痛者,2例胸闷者,2例头昏,2例气促者,3例全身乏力。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常规l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甲状腺激素、心肌酶等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诊断按照《实用内科学》第1l版的标准。
1.3病因及诱因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孕妇48例,有病因和诱因者13例(26.67%)。
其中2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妊娠期糖尿病。
2例病毒性心肌炎。
1.4治疗与转归对健康孕妇发生的频发室早和频发房早主要措施是心理辅导,并辅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倍他乐克或普罗帕酮或关西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卧床休息、心肌支持;围生期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强心;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口服丙基硫氧嘧啶。
无病因与诱因者,无需特殊处理予观察。
同时行产科常规检查和治疗。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时间(TT),它们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
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血凝四项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对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以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正常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凝血系统会发生生理性改变,以适应胎盘的形成和妊娠过程中的凝血需要。
正常情况下,妊娠期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会缩短,而血小板计数会略有降低,而凝血酶时间保持不变或轻度延长。
这些变化主要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液稀释的影响。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上升可以促进凝血酶原的合成,从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血浆及红细胞体积的增加也会导致血液稀释,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略有降低。
1. 对妊娠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凝血四项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估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从而预测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缩短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和HELLP 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2. 指导妊娠期的管理:血凝四项的变化可以指导孕妇的管理策略。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子痫前期的管理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的进展和治疗的响应。
3. 指导产科手术:在妊娠期需要进行产科手术的情况下,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于术前准备和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产科手术中出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孕妇的激素水平变化和血液稀释有关,对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以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在妊娠期的管理和产科手术中,了解孕妇的凝血状态可以对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最新ESC指南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的诊疗
最新ESC指南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的诊疗妊娠期间可能会首次出现心动过速,特别是房颤。
而既往存在此类问题的病人可能在妊娠期间变得更加频繁,尤其是年龄较大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妇女。
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25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8)上发布了新版《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指南就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疾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静脉血栓疾病和妊娠期临床用药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介绍其心律失常部分。
母亲风险房颤与死亡率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母亲和胎儿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后果。
对于母亲,首先要明确诊断和治疗。
有任何症状性室上心动过速(SVT)或室速病史的患者应考虑在妊娠前进行导管消融。
心脏性猝死被认为是妊娠期间一个上升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遗传性疾病进行级联筛查非常重要。
患有先天性LQTS 的妇女在产褥期间有发生心脏事件的潜在风险。
新发室性早搏可排除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因其与母亲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增加有关。
心动过缓和传导障碍在没有潜在心脏病的情况下通常有良好的结局。
产科以及胎儿风险在严重的产妇发病率、剖腹产、低体重儿、早产、胎儿窒息和胎儿畸形方面,PSVT 患者的产科和胎儿结局更糟。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妇女入院时更容易死亡,心律失常是最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终止阵发性心律失常的建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管理建议」中概述如下。
推荐使用腺苷作为急性PSVT 转复的第一种药物选择。
除了患有WPW 的病人,β 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除外)或维拉帕米是预防PSVT 的一线药物。
使用预防性药物治疗应与严重程度、心动过速时的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可能与耐药、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相关。
腺苷可能有助于诊断以及终止 30% 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建议长期使用房室节点阻塞药物控制心率。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期的变异性。
正常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间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控制能力。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对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心血管疾病预后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1. 时间域分析时间域分析是最简单和常用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相邻心跳间期的差异来评估心率的变异性。
常见的时间域指标包括标准差(SDNN)、均方根差(RMSSD)和NN50的数量。
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
它把心率变异性分解为不同频率区间的成分,包括低频(LF)、高频(HF)和极低频(VLF)成分。
LF成分反映交感神经活性,HF成分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
3. 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混沌理论,评估心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如混沌指数和自相似性。
二、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1. 自主神经功能评估心率变异性是一种客观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节律的调控情况。
对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往往存在,心率变异性的评估可以提供参考,指导临床治疗。
2. 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心率变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
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存在一定关联。
心率变异性的降低预示着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提前预知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 临床决策指南参考心率变异性作为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指标,已被广泛纳入临床决策指南中。
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协会推荐将心率变异性作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辅助评估指标。
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及相应处理
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及相应处理【关键词】妊娠期;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 921例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按妊娠早、中、晚期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合临床考虑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
结果:自孕早期起心电图即有轻度改变,异常心电图占%,至孕晚期异常心电图明显增多,占%,与早、中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以窦性心律失常,传导障碍、STT改变及期外收缩为主要改变。
结论:妊娠期心电图改变主要与妊娠后生理变化有关,大部分为良性改变,无须特殊处理,部分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需结合临床谨慎给予及时、适当的药物等治疗。
[关键词]妊娠期;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随着社会的进步,孕期保健已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心电图检查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及早发现与早期治疗并预防其并发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孕期心电图改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更正确及时地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作者对本院2004至2005年2 921例妊娠妇女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的初步处理。
1 资料和方法对象选取2004年至2005年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妊娠妇女2 921例,分三组,早期妊娠(孕期6周~12周)452例,年龄21岁~39岁,平均岁;中期妊娠(孕期13周~27周)1 417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岁;晚期妊娠(孕期28周~41周)1 052例,年龄23岁~40岁,平均岁,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例。
其余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内科合并症。
三组病例年龄及内科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按孕期不同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分析2 921例妊娠期妇女安静状态下常规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 mm/s,标准电压为1 mV,采用仪器自动分析加人工分析两种方法判定结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
115.《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妇女合并妊娠,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以及非结构异常性的心律失常等;也可以是妇女妊娠期间新发生的心脏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等。
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增加心脏负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感染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双胎、羊水过多和子痫前期等产科因素可诱使心脏病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恶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心源性休克和栓塞等危及母儿生命的严重心脏并发症。
孕期保健工作中要关注孕产妇的心脏情况。
对所有确诊或疑似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的妇女,尽可能在孕前进行风险咨询和评估;所有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均应接受妊娠风险评估;对孕后新发心脏病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行心脏相关的辅助检查;心脏病高危患者应接受多学科诊治和监测;对心脏病患者孕期应加强母儿监护,应能识别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并及时会诊和转诊;对合并有遗传关联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的患者,有条件时应提供遗传咨询,并关注胎儿心脏的发育状况;对心脏病患者要根据心脏病种类和心功能分级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法;围分娩期要重点保护心功能并预防感染。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分类(一)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病和心脏肿瘤等。
1.先天性心脏病:2.瓣膜性心脏病:3.心肌病:(二)功能异常性心脏病妊娠合并功能异常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各种无心血管结构异常的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三)妊娠期特有的心脏病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围产期心肌病:二、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一)病史1.孕前已确诊心脏病:2.孕前无心脏病病史:包括因为无症状和体征而未被发现的心脏病,多为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和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孕期新发生的心脏病。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波动性,是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率功能的一项指标。
临床上,心率变异的分析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心脏健康状况、自律神经调节情况、精神压力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分析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首先,心率变异可以作为评估心脏健康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呈现高度的复杂度和波动性,说明心脏自律性良好。
而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会导致心率变异降低,表明心脏自律性减弱。
例如,在心脏病患者中,心率变异较低常常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其次,心率变异可以反映自律神经调节情况。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人体内主要的自律神经系统,控制着心率。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对活跃度。
例如,交感神经活跃度的增加会导致心率升高和心率变异减少,而副交感神经活跃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心率降低和心率变异增加。
因此,心率变异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监测自律神经调节的功能状态。
举个例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律神经功能的紊乱常常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率变异分析可以帮助及早发现自律神经功能异常,提前进行干预预防。
此外,心率变异还可以反映精神压力的水平。
精神压力会引起心率的变化,使其变得更加有规律和单调。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揭示这种压力对心脏的影响,从而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慢性压力状态下的体育运动员通常表现出心率变异减少的趋势,而打破个人最好成绩时则会出现心率波动增加。
因此,通过心率变异分析对于了解人们在不同压力下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心率变异分析在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水平与其生存率和预后状况相关。
例如,心脏病患者中心率变异较低的患者往往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标准
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标准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发生的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心脏疾病,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围产期心肌病显得尤为重要。
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等方面。
首先,临床上围产期心肌病的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等症状。
其次,心电图是诊断围产期心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显示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如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
再次,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扩张、室壁运动异常等特征性表现。
最后,心肌酶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升高。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围产期心肌病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除了上述的检查手段外,还应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症状,如高血压疾病、冠心病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围产期心肌病时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能片面依赖某一项检查结果。
除了诊断围产期心肌病外,及时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诊断出围产期心肌病,应该立即停止妊娠,予以充分休息和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洋地黄、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及时使用强心苷类药物,必要时进行血管扩张和利尿治疗。
此外,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起搏、除颤等治疗措施。
总的来说,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酶学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及时准确地诊断围产期心肌病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围产期心肌病时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能片面依赖某一项检查结果。
同时,及时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诊断出围产期心肌病,应该立即停止妊娠,予以充分休息和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起搏、除颤等治疗措施。
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孕期心血管疾病筛查与管理
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孕期心血管疾病筛查与管理妊娠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对于患有MG的妇女而言,怀孕可能带来额外的心血管压力和风险。
因此,对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筛查在确定怀孕后,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心血管疾病筛查。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病史了解应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过去治疗MG的情况。
体格检查主要关注心脏状况、血压和水肿等指标。
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ECG)、心脏超声和血液检查等。
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对于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ECG能够发现存在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病变。
心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心室收缩功能和血流速度等指标。
血液检查可以包括检测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和血脂等指标,以评估心血管风险的程度。
二、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管理管理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全面的多学科团队合作。
这包括神经科医生、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和心血管专家。
下面将从治疗MG的角度和管理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角度进行探讨。
1. MG的治疗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的原则,平衡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抗胆碱酯酶药物(抗AChE药物)是治疗MG的主要药物,但在妊娠期需要谨慎使用。
通常情况下,应选用对胎儿风险较小的抗AChE药物,如氟唑氯胍。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应用其他免疫调节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
2. 管理妊娠期心血管疾病对于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管理心血管疾病应该早期开始,并在整个妊娠期进行监测。
这包括定期的血压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心血管疾病,可能加重MG患者的病情。
孕妇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孕妇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孕妇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因为在孕期对宝宝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该注重了解原因科学的调理,平时也要注意重视休息,切不可
孕妇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因为在孕期对宝宝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该注重了解原因科学的调理,平时也要注意重视休息,切不可盲目用药,因为任何一种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
1、心肌缺血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
2、孕妇在怀孕的情况下
3、与此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诱发心肌缺血
4、生活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孕妇的身体状况,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率变异性在妊娠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心率变异性在妊娠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朱美琳;郑文慧;程莉莉;董有静【摘要】Particula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aternal body during pregnancy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certain diseases,such as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estational diabetes,gestational sleep apnea syndrome,etc.The development of pregnancy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maternal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during pregnancy,for example,the very low frequency (VLF) and low frequency (LF)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in 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high frequency (HF) of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night.The LF/HF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leep apnea syndrome increased.The 24 hours 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HF and LF of the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variation of the mothers with arrhythmia was controversial.HRV connected by safe noninvasive means can monitor the change of autonomic nerve and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regnancy maternal system disease.%妊娠期母体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妊娠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妊娠期母体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先兆子痫产妇的极低频功率与低频功率(LF)显著升高;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夜间的高频功率(HF)下降明显;妊娠期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LF/HF升高;先天性心脏病产妇的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HF和LF明显降低;心律失常产妇的心率变异性变化存在争议.心率变异性可通过安全无创手段监测自主神经的变化,对评价及预测妊娠期母体系统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作者】朱美琳;郑文慧;程莉莉;董有静【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电图中的RR间期变异性,反映心率连续波动的瞬时变化。
心率变异与心脏病心肌缺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与心脏病心肌缺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曾金生【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45)00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心脏病心肌缺血后心率变异(HRV)的变化以及HRV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120例心脏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心肌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产DMI动态心电分析仪,对每例受试者进行24 h连续心电记录,并通过电子计算机专用程序分析处理,得出下列指标: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RR)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两组24 h平均心率和SDRR、HRVI及二者缩小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肌缺血时间越长,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个指标缩小的阳性率越高(P<0.01或<0.05);两组SDRR、HRVI及该2个指标缩小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24 h平均心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RV作为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的最新指标,对心肌缺血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总页数】2页(P86-87)【作者】曾金生【作者单位】佛山市向阳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J], 嵇平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郭丽娟;朱铁年;王彦卿;周学敏3.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监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过性心肌缺血的转归及临床意义 [J], 赵姣娥;王希柱4.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 [J], 谭茗月;余国龙5.心率振荡与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J], 郑菊;洪小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意义
作者:牛丽闵杰张彦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7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45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45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结果,将妊娠早、晚期心电图异常变化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孕早期心电图有轻度改变,至孕晚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发生心律失常也增多。
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不需要特殊的临床治疗,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单纯心律失常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关键词】妊娠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作者单位:518103深圳宝安计划生育专科医院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是产科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孕期保健已上升到非常重
要的地位,心电图是孕期保健最基本的检查,现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450例产前门诊及产科住院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讨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在妊娠期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妊娠妇女心电图450例,妊娠早期(孕期6周~12周)269例,年龄24岁~36岁,平均28.6岁,妊娠晚期(孕期28周~41
周)181例,年龄22岁~37岁,平均27.9岁。
妊娠合并甲状腺亢进2例(治疗控制稳定),妊娠高血
压综合征23例,妊娠剧吐6例,妊娠合并贫血12例。
1.2 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仪描记心电图,按孕期分二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是心电图改变,检查血尿常规、心肌酶及电解质、甲状腺功能,部分孕妇做心脏超声,进一步排除疾病所致的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还观察心功能情况,并有内科医生会诊意见。
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是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0.5 MV。
2 结果
450例孕妇心电图中,正常354例,异常心电图96例(心律失常和ST段改变), 妊娠早期269例,异常45例,其中19例是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为多,心肌缺血13例心电图为前间壁心肌缺血、前壁心肌缺血,2例下壁+前间壁心肌缺血,4例单纯下壁心肌缺血。
26例是单纯轻度ST段改变。
妊娠晚期181例,异常51例,其中42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类型以频发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不完全及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等心电图异常改变,心肌缺血面积较妊娠早期有扩大,心肌缺血均以前壁+下壁心肌缺血,5例单纯前壁心肌缺血,4例前壁心肌缺血伴频发室早。
综上所述随着孕期的增加,孕晚期频发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较孕早期有增加,心肌缺血的范围有扩大,观察心功能情况良好,虽然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心功能来决定,但妊娠期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的产妇强烈要求剖宫产的病例增多。
3 讨论
为了降低妊娠期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孕产妇病死率,产科医师应认真负责整个孕期的产科检查,并需要内科医师协助共同监测。
本文45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分析显示,孕早期心电图轻度改变,至孕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明显升高,主要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膈肌升高,心脏受压偏移及血容量增加,胎儿、胎盘甾体激素等影响,受孕后心排血量即开始增加,自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且孕早期心排出量增加较快[1],血容量随着孕月而逐渐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期间,心输出量急剧增长,最高可比分娩期增加10%~40%,比非孕期增加60%~80%[2],使心脏负荷加大,需氧量增加使机体对缺氧较敏感,部分出现心电图轴心左移或右移而出现非特异性的S-T段T波改变[3],多数妊娠妇女经间断吸氧、休息、镇静后,心电图和心律可恢复正常, 妊娠期对心电图改变要慎重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妊娠期心电图一过性心肌缺血是由于心电图轴心偏移出现非特异性的ST段改变,与心力储备差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剖宫产高于心电图正常孕产妇[4],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心功能良好的孕妇,心律正常,在内科医师监护下可试产,妊娠期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心功能来决定。
由于心血管病专业性较强,出于医疗安全的需要,对于妊娠期出现的心电图改变请内科医师会诊的病例也逐渐增多。
心内科医师也有责任更加深入地掌握妊娠期及围生期生理变化,协助妇产科医师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进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Abbas AE,Steven J,Heidi C.Pregnancy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Int J
Cardiol,2005,98(2):179-189.
[3] 黄承琅、陶寿琪、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20-1122.
[4] 刑继政.妊娠期一过性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10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