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案例分析复习

合集下载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1.案例一:拖欠工资纠纷在一家私营企业中,员工小王在公司工作了半年,但公司一直未按时支付工资。

经过多次催促和申诉无果后,小王决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投诉。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拖欠员工工资,相关法院判决公司补偿小王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违约金和赔偿金。

此案例体现了劳动法对于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强力保护,也警示雇主不能有不按时支付工资的行为。

2.案例二:工伤保险赔偿小李在一家建筑工地工作,因疏忽大意导致受伤,骨折住院治疗。

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并对工伤员工提供相应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

小李按照程序向公司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相关医疗材料。

公司经调查认定事实属实,并按照法规赔偿小李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享有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也展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力度。

3.案例三:性别歧视案件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将男性优先录取,歧视女性应聘者。

一名被歧视的女性应聘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指责公司性别歧视行为违反劳动法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歧视员工的性别,录用应聘者应公平公正且不进行性别歧视。

法院判决公司违法,并要求赔偿女性应聘者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法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雇主对于招聘过程的合法合规要求。

总结起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揭示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劳动法对于保障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合法的工资待遇、工伤保险和性别平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些案例也展示了劳动者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通过投诉和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水平,相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完善制度和机制,确保劳动法的有效实施。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精
荣是XX省XX市XX区XX村的一名劳动者,他因为公司的负担不起,
被迫终止劳动关系。

在解除劳动关系后,荣由于缺乏另一份工作,不得不
面临经济上的困境。

他担心自己在失业的情况下无法支付生活费用,因此
他向当地劳动局申请了失业保险。

但是,荣申请失业保险时发现,他未能获得失业保险的资格,原因是
他入职时未参加失业保险,也没有及时缴纳失业保险,未能满足失业保险
参保的条件。

此时,荣查阅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规定,失业保险参保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失
业的劳动者应当符合法定条件。

因此,荣重新申请了失业保险,而且贴心地补充注明了自己的失业情
况符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最终也得到了失业保险的照顾。

以上是荣由于熟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而得到失业保险的一个案例。

另一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还严格规定了劳动者在失业保险参
保方面的基本要求,如申请失业保险时。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的重要议题。

它关系到人们的福祉、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养老保障面临巨大挑战。

在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依靠农田劳动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因此,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老年人的福祉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措施来帮助老年人过上尊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案例二: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

失业人员往往面临着生计困难、社会排斥和心理压力。

因此,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制度对于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至关重要。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来帮助失业人员度过难关,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案例三: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贫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许多家庭面临着生活困境和基本需求的无法满足。

社会保障对于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贫困救助、住房保障和教育补贴等措施来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食物、衣物和医疗援助等帮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

案例四: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残疾人的权益、社会包容和机会平等。

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残疾津贴、康复服务和就业机会等措施来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宣传残疾人权益和改变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群。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介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本案例分析将围绕社会保障的概念、目标和重要性展开,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的实践和应用。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背景:某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分析: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养老金支出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等社会保障开支增加。

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推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2.2 案例二:失业保险的实施背景:某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生活面临困境。

分析: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提供职业培训等措施来支持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就业市场监管,促进经济发展,以减少失业率,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2.3 案例三:医疗保险的改革背景:某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过高等困扰。

分析:医疗保险是保障公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行药品价格监管等措施来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的效果和公平性。

3. 案例总结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在老龄化社会、失业问题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应用和挑战。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民的福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案例一:对公司工伤赔偿的争议小明是一家制造企业的员工,由于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双腿残疾。

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工伤员工支付一定的工伤赔偿金。

然而,该公司拒绝支付小明的工伤赔偿金,并声称他的伤残是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并没有与工作有任何关系。

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并为工伤员工支付合理的赔偿金。

在此案例中,小明的双腿残疾与其工作中的事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该公司有责任支付工伤赔偿金。

小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公司按照相关法规支付他应得的赔偿金。

案例二:对拖欠工资的申诉小红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拖欠了多个月的工资。

小红多次向公司申请付清工资,但公司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

小红只好求助于相关的劳动保障部门,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在此案例中,公司拖欠小红的工资已经严重侵犯了她的劳动权益。

小红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诉,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根据法律,劳动保障部门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罚款或冻结公司财产等,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违法违规地剥夺劳动者的权益,拒绝履行应尽的义务。

此外,一些劳动者对自己的权益缺乏了解,导致无法及时维权。

因此,对于劳动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劳动者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需要维权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寻求帮助和保护。

1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

1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
【评析】据了解,目前有不少企业没有将职工实际的工资总额作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而只拿职工的部分工资、甚至本市最低工资作为基数来缴纳社会保险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去年经审核确认,有六成多企业存在少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给这些职工今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埋下了隐患。
【案例】某单位职工李某每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左右,可工资条上扣的养老保险费却只有几十元钱。李某心想,单位代扣我的养老保险费少,是不是表明单位给我交的那部分也少了呢?是不是我退休以后拿的养老保险金也会少了呢?李某的担心很有道理。其实,别看用人单位表面上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可是不是没把职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少报、瞒报了工资总额呢?
2、用人单位不得以在工资中支付社会保险费的形式逃避社会保险法定义务
【案例】某市一外商投资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领取货币工资,社会保险费包括在工资之中,由员工自行参加社会保险。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年检中发现这一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后,责令该外商独资企业限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
[讨论]:是找出法律依据证实为何交通事故私了不能享受医保待遇?
【评析】本案涉及工伤保险申请时效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赔偿两个问题。首先,本案中原告李某故意隐瞒了在工作中因交通事故受伤的情节,使原告化工厂不能获取被告受伤的信息,以致于没有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原告及其亲属也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劳动部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十条的规定,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本案中被告化工厂没有在法律规定的15日内提出工伤报告,责任在原告,此外原告自己也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因此,原告李某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超过时效,依法被驳回。其次,本案中李某提出的原告应支付其因工受伤的医疗费用的诉求。经法院审理查明,交通事故发生后,原告李某与肇事司机私下调解,接受了肇事司机给付的5000元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根据劳动部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28条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因此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支付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等项费用的要求。

2022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案例分析题

2022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案例分析题

2022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案例分析题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复习1、2022年5月,15岁的小林不愿意继续上学,就离家出走,到某县城去打工。

小林在一家餐厅找到了工作,主要是帮厨师做一些杂活。

因为小林年纪小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所以餐厅经理与他讲好,比别人的工资要少30%,小林表示同意。

餐厅的工作十分辛苦,并且因为小林年纪小,常常受到欺负,因此觉得难以忍受,于是小林向经理提出辞取.但经理说如果要提前辞职就要交纳违约金500元,小林必须要干满约定的期限。

小林于是给家里写信,叫父母领自己回去。

小林的父母来到县城要领小林回去,餐厅经理仍然不放人,称要放人就先交500元违约金。

试分析:(1)小林能够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吗?(2)小林需要交纳违约金吗参考答案:(1)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一方的劳动者,必须要具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即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

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因此,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

在本案中,小林未满16周岁,因此没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2)在本案中,因为小林未满16周岁,县城餐厅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是违法的,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因此,小林不必交纳所谓的500元的违约金。

2、2022年7月,20岁的刘某在某宾馆招聘中,经考核被录用为服务员,宾馆与刘某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条款之一是:“因宾馆服务业的特殊要求,凡被录用为本宾馆服务员的,不经公司批准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宾馆有权提前解除合同。

”刘某在合同签字时,对该条款比较犹豫,但考虑到找工作不容易,且五年后自己年龄也不大,一般不耽误结婚。

于是刘某与该宾馆签订了该劳动合同。

2022年5月,刘某与其恋爱两年的朋友李某结婚,因李某单位正在分配住房,为了房子能够分得大一点儿,刘某怀了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的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劳动合同的。

小明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未明确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双方关系发生纠纷后,小明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未约定期限,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劳动合同解除时,公司应当支付小明经济补偿金。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工资支付的。

小红在一家餐厅工作,餐厅老板拖欠了小红一个月的工资。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 un正支付劳动者工资。

小红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餐厅老板支付拖欠的工资。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社会保险的。

张三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张三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同时,张三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大家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法与福利保障的案例分析成功经验与教训

社会保障法与福利保障的案例分析成功经验与教训
加强社会保障法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对社会保障法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 力。
完善社会保障法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执行机构
加强社会保障法执行机构建设,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确保 社会保障法的有效实施。
完善社会保障法执行程序
规范社会保障法执行程序,明确执行标准和流程,减少执行 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公正现象。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 同参与的格局。
完善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06
教训反思与改进建议
加强社会保障法宣传与教育
提高公众对社会保障法的认知度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社会保障法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社会保障 意识。
该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精细化、专业 化程度高,能够为公民提供便捷、高 效的社会保障服务,有效保障了公民 的社会保障权益。
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该国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 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保险基金、社 会捐赠等,确保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充 足和稳定。
案例二:某地区福利保障制度创新实践
创新性的福利保障制度设计
案例三:某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计划优化
01
个性化的福利保障计划设计
该企业针对不同员工群体设计了个性化的福利保障计划,如弹性工作时
间、健康保险、子女教育支持等,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02
员工参与和沟通机制
该企业建立了员工参与和沟通机制,让员工参与到福利保障计划的设计
和实施过程中,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02
社会保障法概述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社会保障法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 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题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分析题

工伤保险案例分析张某受聘为A酒店的服务员,一日酒店另一服务员李某不慎将一桶油洒到地上,十几分钟后张某端菜路经此地时滑倒,将脚踝部扭伤,膝盖摔成粉碎性骨折,共花去人民币2万余元。

张某要求酒店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酒店以张某只来酒店工作19天,还未签订劳动合同,且致使张某摔伤的原因在于李某的不小心,主张应由李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拒绝承担责任。

【案例解读】这是一起典型的工伤保险案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本案中虽然张某来酒店工作仅19天,也未签订劳动同,但是张某和酒店之间存在着真实的劳动关系,应当适用我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且张某是在上班时间为客人端菜的过程中摔伤的,属于履行职务期间受到的损害,并且酒店在油洒十几分钟后还没有对地上的污油进行处理,主观上存在一定过错。

酒店主张应由李某承担赔偿责任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张某和酒店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且在上班时间、履行职务期间受到损害已经构成工伤,如果说酒店主张李某存在过错并应当承担责任,可以在对张某进行赔偿后对李某进行追偿,而不能直接将赔偿责任转嫁到李某身上。

综上所述,张某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A酒店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对张某进行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张某和酒店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首先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确定劳动关系,再向工伤鉴定部门申请认定工伤。

福利——该不该砍掉?三晋化肥厂是A市的重点企业,小王是该厂的人力资源部主管。

十年前,他从学校分配到该厂。

当时,厂效益不错,福利也多,不用掏钱可以分到吃不完的粮油,上下班免费接送,有的职工甚至还可以外出旅游度假。

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他觉得荣耀和自豪,并产生一种内在的归属感。

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案例分析复习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案例分析复习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案例分析复习大纲第二章养老保险案例分析1 养老保险的概念⑴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征通常所称得养老保险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部分是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积累起来的,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死亡后可以继承。

但是为了防止劳动者提前支取个人账户资金,导致其退休时不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资金,国家还规定了享受养老保险金的条件。

⑵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的区别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的基础层次,商业养老保险是对它的补充。

但是,商业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也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商业保险是自愿保险,被保险人是否投保,保险公司是否承包都是自愿的;而基本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下强制实行,凡是法律规定的应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本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

2 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⑴ “统账结合”制度实施后养老金的计发①自1998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在新制度下,根据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不同,分为“老人”、“新人”和“中人”。

他们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规定也各有不同。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也有其养老金计算方法。

“统账结合”制度实施之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被称为“中人”。

按照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待遇水平基本衔接的原则,“中人”的养老金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设立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按照职工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统一制度前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一定比例(1.0%~1.4%)计算。

②我国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社会保障号码为标识,建立了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适用范围、编码对象、号码结构、号码的表现形式等五个方面。

2023年国开教育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

2023年国开教育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

2023年国开教育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2023年国开教育与社会保障法案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该法案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内容:1. 提升教育质量:法案要求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普及。

同时,鼓励教育机构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2. 促进教师发展:法案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力量,要求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推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法案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案例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扩大法案还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下为该法案的主要措施:1. 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范围:法案规定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更多人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待遇。

同时,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2. 加强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法案加强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

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金的缴纳和投资,确保养老金的稳定增长。

3.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法案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保障医疗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益。

结论通过2023年国开教育与社会保障法案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法案着眼于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稳定。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这些措施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5案例分析题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5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关系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赫克曼通过研究30个经合组织国家在1960-2006年期间的经济数据发现,政府部门(对积极劳动力市场项目和社会保障)投入占经济总投入比率小于25%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7.5%;政府部门(对积极劳动力市场项目和社会保障)投入占经济总投入比率在25%-29%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3%;政府部门(对积极劳动力市场项目和社会保障)投入占经济总投入比率在30%-39%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5%。

如果这一比率超过60%的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仅为1.5%。

试用本章所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2.【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实力有必然联系吗】在西方经济快速增长的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都迅速扩大了社会保障开支,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但由于各主要西方国家的国情和对社会保障的政策不同,它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高低之别。

各国国民经济规模有大小之分,人口有多寡之别,即使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国民经济资源的比重相同,每个居民平均获得的社会保障金额也会不一样。

所以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更能反映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情况。

1983年主要西方国家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国2411美元、德国2369美元、加拿大1912美元、美国1856美元、英国1387美元、日本1068美元。

从以上各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属于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属于中层次的水平,日本属于低层次的水平。

加拿大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加拿大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所至。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大量移民入境,但另一方面,加拿大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气候寒冷,地广人稀。

这样平均每年有5万人迁出加拿大。

照此速度,若没有移民入境,加拿大人口会越来越少。

所以加拿大试图以社会保障的方式为加拿大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来吸引移民入境。

因此加拿大不得不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来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第一篇: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案例分析题汇编案例一:单位不缴费我该怎么办?张某2003年8月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成了一名失业者。

不久,经朋友介绍到本市某单位开通勤车,但由于张某是失业者,单位不愿意为张某缴纳社会保险费,3个月后,张某被一个“协保”人员替代了。

去年5月在一位热心朋友的引荐下,张某到一家私企开车,可老板还是不为张某缴社会保险费,张某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把参加社会保险的事提了出来,老板要张某自己到外面找地方缴。

张某今年年龄也不小了,怕丢失现在的工作,想暂时不提缴费的事了,等以后离开单位后再说,到时让他们一起“补”。

可张某心里没底,这样做有问题吗?分析提纲: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特征,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违法行为。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缴费单位必须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

本案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私企老板让张某自己解决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这不仅对张某构成了侵权,同时也是一种违法的用工行为。

第二,本市也没有专门接受职工挂靠、帮助用人单位规避履行缴费义务的机构。

第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劳动者随时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举报,来要求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包括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

案例二:不签合同就可不缴社会保险费吗?去年6月张某被本市某公司招用。

进入公司后,他们说要对张某的能力进行摸底,提出试用六个月,满意后再签合同。

由于张某比较喜欢这项工作,再说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自信,所以也就同意了。

社会保障案例分析复习

社会保障案例分析复习

医疗保险相关案例分析(1、2、3)案例分析:他的医药费该不该报销?案例描述:潘强原系骏马橡胶鞋业公司(以下简称鞋业公司)供销科科长。

1985年6月因私自收受回扣被鞋业公司免去科长职务,但仍留在供销科任销售。

1995年春节期间,潘强带着妻儿前往上海探望父母,在此期间,潘强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进医院,住院治疗18天后出院,共花去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

潘强回单位后,持病历、医药费发票等有关单据要求鞋业公司予以报销,鞋业公司以经济困难为由,告知潘强暂缓报销。

同年12月,潘强因累计旷工35天被鞋业公司除名。

1996年1月5日,潘强再次找到鞋业公司,要求鞋业公司报销其在上海住院期间的医药费用,鞋业公司以潘强看病并非在定点医院及其已被除名为由,拒绝报销医药费用。

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潘强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诉人鞋业公司报销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细则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评析:申诉人与被诉人所争议的焦点是:1、职工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能否报销医药费用;2、职工被除名以后是否有权报销其除名以前发生的医药费用。

问题:1、如果你是仲裁委员会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3分)2、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6分)3、简述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立即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在查明上述事实后,经多次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如下:①被诉人鞋业公司报销申诉人在上海期间治病的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②仲裁费用由双方平均分担。

2、教材P202-2033、教材P210案例分析:试用员工也有权享受医疗期吗?案例描述:楚某到某日用化学厂应聘成功后,与该厂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

合同申约定:前3个月为试用期。

刚上班的第10天晚上,楚某和妻子下班后一同前往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案例解析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案例解析

部分案例解析:第一章案例1解析:服刑的人照样依法享受其社会保障待遇,服刑与社会保障没有任何冲突。

我的社会保障权利是我的权利,这和刑法是两回事,是完全区分开的。

服刑期间,缴费是停止的,参加劳动的服刑人员很少,所以缴费的人很少,并且缴费率非常低,这个直接影响到他将来的养老问题。

以前,服刑期间的医疗制度是一项特殊制度,由专门的人单独管理,享受专门的制度。

后来基于人权考虑,服刑人员与一般的人享受一样的待遇。

第三章案例1解析:我国目前社会救助压力巨大。

客观地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保护贫困者基本生活需要、救助受灾群众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年来,民政部门着力推进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灾民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此外,还建立了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通过这些救助制度的实施,有1.5亿多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但从实际工作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应救未救问题。

总体上讲,现有社会救助制度覆盖面较窄,不能涵盖全体贫困人口。

在城市,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相对贫困人群还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在农村,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符合五保条件的五保人员没有纳入供养范围,还有数百万的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缺乏劳动能力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人员没有纳入救助范围。

此外,由于反应机制不太灵活和手段较为落后,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一些受灾群众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是救助水平低的问题。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保障标准仅为169.6元/人、月,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2.1亿元,人均补差也只有82.9元/月;而农村人口享受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仅为33.2元/月。

社会保障 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 案例分析

第1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某市外商投资企业以本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理由,拒绝参加企业的基本社会保险。

问外方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1) 不对。

(2) 城镇企业参加基本社会保险是政府立法规定的,立法范围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3)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参加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是应参保企业的义务,是其职工应享有的权利,因此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社会保险。

案例分析2:某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以及留住人才为由,只为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缴纳了社会保险费,问该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1)不正确。

(2)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为所有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只为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第2章案例分析在云南弥勒县城里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有着12个子女的妇女(其中8人为亲生、4人为继子女),因为中风卧床不能动弹,但12个子女却没有一人前来服侍卧床不起的她。

钱兰英老人的子女中,有的是身价过百万的村里富人,有的是温保有余的小康人士,也有的经济条件十分普通,说起因何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大儿子:有能力,但她已经不是我们家的人了。

二儿子:经济条件差,有心无力。

三儿子:大哥不养我也不养。

七女儿:养老人主要靠哥哥。

继子:她对我们没有养育之恩。

请您说说他们的理由在法律上能站得住脚吗?案例分析:亲生子女都有赡养义务,至于说子女中有的经济条件好一点,有的差一点,在赡养义务进行时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来履行。

但这不表示条件差的就可以不履行这个义务。

第3章案例分析某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于2001年建成投产,招收的均是30岁左右的年轻劳动力。

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该企业按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但该私营企业主以本企业没有退休职工为由,只答应承担与本企业员工相关的社会保险费用,拒绝缴纳社会统筹的其他社会保险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保险相关案例分析(1、2、3)案例分析:他的医药费该不该报销?案例描述:潘强原系骏马橡胶鞋业公司(以下简称鞋业公司)供销科科长。

1985年6月因私自收受回扣被鞋业公司免去科长职务,但仍留在供销科任销售。

1995年春节期间,潘强带着妻儿前往上海探望父母,在此期间,潘强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进医院,住院治疗18天后出院,共花去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

潘强回单位后,持病历、医药费发票等有关单据要求鞋业公司予以报销,鞋业公司以经济困难为由,告知潘强暂缓报销。

同年12月,潘强因累计旷工35天被鞋业公司除名。

1996年1月5日,潘强再次找到鞋业公司,要求鞋业公司报销其在上海住院期间的医药费用,鞋业公司以潘强看病并非在定点医院及其已被除名为由,拒绝报销医药费用。

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潘强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诉人鞋业公司报销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细则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评析:申诉人与被诉人所争议的焦点是:1、职工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能否报销医药费用;2、职工被除名以后是否有权报销其除名以前发生的医药费用。

问题:1、如果你是仲裁委员会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3分)2、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6分)3、简述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立即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在查明上述事实后,经多次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如下:①被诉人鞋业公司报销申诉人在上海期间治病的医药费54785元人民币;②仲裁费用由双方平均分担。

2、教材P202-2033、教材P210案例分析:试用员工也有权享受医疗期吗?案例描述:楚某到某日用化学厂应聘成功后,与该厂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

合同申约定:前3个月为试用期。

刚上班的第10天晚上,楚某和妻子下班后一同前往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天色已黑,加之楼道内的电灯损坏,楚某只能抱着女儿摸黑上楼。

可就在上楼时楚某突然一滑,致使身体重心失控,跌倒后滚落到楼下,造成右腿骨折,怀里抱着的孩子也受了重伤。

妻子赶紧喊来邻居,把楚某和孩子送进了附近的医院。

就在楚某住院治疗期间,日用化学厂以“合同试用期内楚某出现意外,身体状况己不符合工厂的要求”为由,决定解除与楚某签订的劳动合同,并拒绝为楚某负担医疗费用。

楚某得知日用化学厂的这个决定后非常不满。

他认为,厂方在其受伤未愈的情况下,既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又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一气之下,躺在病床上的楚某当即委托了自己的妻子作为代理人,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请求:(1)要求撤销日用化学厂作出的与本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恢复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

(2)要求日用化学厂按照厂内医疗费报销规定为本人报销医疗费。

(3)要求日用化学厂给予本人3个月的医疗期。

日用化学厂的领导对楚某提出的仲裁请求持反对意见,认为楚某在试用期内非因工负伤,造成骨折后需要住院治疗,此时其身体状况已经不符合工厂的要求,所以,厂方有权与他解除劳动合同。

又因为楚某在试用期,不是本厂正式职工,所以也不应当享受医疗期和医疗费报销待遇。

那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3条问题:1、日用化学厂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呢?请说出理由(6分)2、在有关法规中,对医疗期如何规定?(6分)参考答案:1、不对。

本案中,日用化学厂以"楚某在试用期内,"不是正式职工"为由,主张楚某不应当享受医疗期待遇,是不正确的。

该厂应当给予楚某3个月的医疗期,并应根据《劳动法》第29条的规定,在楚某享受医疗期期间不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由于当地还没有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企业还应当负担职工的部分医疗费,日用化学厂应当按照本单位医疗报销制度中的有关规定,为楚某报销部分医疗费。

同时,在楚某享受治病的医疗期期间,还应按照国家规定向其支付病假工资。

2、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劳动部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

"可见,医疗期并不以试用期为否定条件,而是以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其享受的医疗期待遇。

因此,无论是否在试用期内,只要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至少应该享受3个月的医疗期待遇。

案例分析:医生违规,谁来管理案例描述:某农资公司职工康某因患肺炎在定点医院住院,病愈结算时共花费6000多元。

康某没有多想,来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经审核发现:主管医生有“搭车”开药、滥用大型物理检查及重复检查现象。

康某称:这些情况他完全不知道,那么相关责任也应该由医院承担。

相关法律法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问题:1、本案例涉及医疗保险的哪一条基本原则?(3分)2、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6分)3、请结合案例对类似问题提出处理意见(6分)参考答案:1、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管理原则2、教材P202-2033、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该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可视不同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或会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批评或取消其定点资格,对发生的不合理医疗费用应予追回并给予行政处罚。

养老保险相关案例分析(1、2、3)案例分析:这笔养老金应由谁缴?案例描述:刘玉国系某供销社1985年4月招收的亦农亦商的临时工,1994年11月成为农民合同制工人。

在刘玉国1985年4月至1996年12月用工期间,供销社按月收取刘玉国工资总额的3%款项作为离职返家的补助费,并纳入专户管理。

自1996年12月起,供销社开始为刘玉国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

社会保险法律宣传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社会保障意识逐步提高,刘玉国深感社会保障对自身的重要性,想到自己在企业干了十几年,供销社没有给他缴纳养老保险金,到退休时,就少领养老金,这是对自己权益的侵犯,1997年初刘玉国遂要求供销社为其补缴做临工期间的养老保险金。

供销社认为:刘玉国于1996年12月与供销社正式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期限为5年,劳动合同签订后,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在1985年4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刘玉国是亦农亦商人员,整个供销社系统与他同样身份的人都未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其间对其所扣的工资总额3%的返家补助费可以退还,供销社不具有补缴养老保险金义务。

因此,供销社拒绝为其补缴养老金。

双方争执不下,刘玉国于1997年初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要求供销社补缴养老保险金。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驳回了刘玉国的请求。

刘玉国不服,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997年4月,法院对当地首起养老保险民事诉讼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供销社从1986年8月起为刘玉国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

供销社对此判决不服,于1997年10月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案例评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供销社该不该为刘玉国缴纳养老保险金。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按老年保障资金的筹措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投保资助型老年社会保险、强制储蓄型老年社会保险、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

我国过去采用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国家(也通过企业)利用自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而不专门为老年社会保险事业设立专项基金,也不向劳动者个人收缴老年保险费,显然,这种模式是非基金化的。

我国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养老保险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要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针对现行的统筹型养老保险的严重缺陷进行改革,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实现基金化和自我保障。

关于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国务院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基本养老基金由政府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需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措,具体提取比例和积累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际测算后确定,并报国务院备案”。

该法规同时又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项储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8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四)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

该法规第26条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金的来源,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企业缴纳的退休养老金,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缴纳的数额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工资总额的15%左右,由企业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转入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专门机构在银行开设的退休养老金专户。

对逾期不缴纳者,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问题:1、如果你是二审法院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3分)2、养老保险的概念与设计原则是什么?(6分)3、该案例中涉及的是什么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与养老保险金缴费模式?(6分)参考答案:1、正确。

本案中,刘玉国于1985年4月成为供销社的职工,尽管双方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双方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依据《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之第8条规定,刘玉国有权享有养老保险待遇。

事实上,供销社所扣的月工资总额的3%的款项,便是刘玉国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对于单位应缴纳的其余15%。

供销社依法必须缴纳,否则违反了《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26条之规定,因此,本案一、二审法院的裁判是正确的。

2、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因自然衰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按照法律规定,有权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数量的收入补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业社会中,每个劳动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晚年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生活,如果每个劳动者都能对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保障有信心,则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养老保险(也称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3、现收现付式与给付既定模式案例分析:在城镇工作的所有劳动者都能参加养老保险吗?案例描述:河南籍的农村小伙子江之平和他的四个伙伴从2000年到北京某大学的食堂工作已经快6年了,他们分别担任厨师、小工等工作。

2006年6月,该大学的后勤工作进行改革,需要辞退一部分由学校的后勤部门直接聘用的农民工,江之平和他的4个伙伴都在辞退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