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学老师版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教案

1、国外学者对概念的界定 2、港台地区对概念的界定
事实上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即 事实上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 内地学者对概念的界定: 3、内地学者对概念的界定:郑功成 使在一国内不同历史时期、 使在一国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者亦有差 要想在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异,要想在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相 当长时期内是很难实现的。 当长时期内是很难实现的。
3
社会保障学简介
一、学习的基本方法:将理论研究的目标引导到实践当中 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篇章结构: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篇章结构: 《社会保障学》共十二章,框架结构如下: 社会保障学》共十二章,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有关定义和概念介绍; 定义和概念介绍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有关定义和概念介绍; 历史发展研究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内容介绍; 体系和内容介绍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内容介绍; 第四章:社会保障立法和管理 立法和管理; 第四章:社会保障立法和管理; 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从第六章开始具体介绍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开始具体介绍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开始具体介绍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4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 社会保障的功能:
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 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 减震器” 或“减震器”。 四大基本功能: 政治上,党派竞争的重要议题;经济上, 四大基本功能: 政治上,党派竞争的重要议题;经济上,调节公平与 效率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效率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调节着 1、稳定功能 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领域, 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领域,有效地调节着社 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并非只有单纯的维系 2、调节功能
社会保障学电子教案

这些方法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一般将退休年龄提高到男65岁、女60岁。
对于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讲,从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向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制转变有很大的困难.在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体制已经完备,法律制度相对齐全,即使如此,仍然难以避免从完全的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体制向多元化体制过渡中出现的混乱.对于这些转轨国家来说,问题更加复杂,不仅法律和政策不够完备,而且政策执行者的能力和水平、职业道德等都可能使变革出现问题.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调整起源于当时石油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经济衰退。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使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害,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一些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有些建议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的建议,造成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使社会保障基金贬值。
结果,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将个人账户引入社会保险的大趋势下,这些国家却不得不将无法运行下去的个人账户体系回归到社会统筹之中。
这就是不正确的货币政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组织还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解雇冗员、降低工资等,结果使失业进一步上升。
这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保障中缴费工资总额的下降,另一方面又使社会保障中失业津贴支出增加,加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
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在实施经济调整政策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否则其结果将与初衷背道而驰。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人数非常多,如何将他们容纳进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大问题。
尽管有许多困难,有些国家还是开始了种种尝试,取得了不少经验。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半个世纪以来,拉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该体系的正常运转。
社会保障学课堂讲义

社会保障学课堂讲义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社会保障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社会保障有不同的定义。
二、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由于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葡萄牙占领,回归后亦实行“一国两制”,台湾则与大陆分割而治已达半个多世纪,致使中国一国四地不仅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在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认知亦存在着分歧。
三、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郑功成) 这一定义所包括的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受益者的所得一定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中间团体来承担组织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二是服务保障;三是精神保障。
第一章导论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一、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社会保障通常不是一个独立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均可以研究的领域。
在中国,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社会保障归入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鉴于社会保障独特的性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任何一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的分支均非合适,而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来发展。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社会保障学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十六届六中全会:2020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核心)A、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B、为什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劳动者最多最重要、风险最多、周期最长、占用资金最大部分C、自身特点:强制性;互济性(风险共担,互助互济);储备性;补偿性(给付≠工资)D、社会保险包含老年社会保险(年金制度)、医疗社会保险(缴费最多,时间跨度大)、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不实行个人缴费,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生育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生育补偿)、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4、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因意外灾害降临而暂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PS:20世纪80年代,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农村地区为扶贫地区。
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
C、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紧急救助、灾害预防、灾害预警。
社会保障学串讲

《社会保障学》串讲2011-7-3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保障的定义P12、社会保障产生的理论基础P23、社保保障制度的类型P44、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率……P165、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主要内容:(1)-(11)P17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的缴费比率:个人2%,单位6% P17-185、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P186、生育保险制度P20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1、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三个主要流派,注意每个流派的体表人物、著作和主张什么?P24P24第二段话2、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1、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
P462、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P46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4个P474、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P495、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P496、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P55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三大类P60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三种模式P63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险的含义、内容、特征P74-P75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P763、社会保险的功能P774、社会保险的发源地——德国,《疾病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保险立法。
P785、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P816、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P83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P858、社会保险的商业保险的同一性P879、社会保险模式四大点P89-9010、“统账结合”的内涵的特色P9411、中国特有的筹集模式——部分积累制P96第五章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概念、三层含义、基本原则P98-992、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P1023、养老金的计算方法P1034、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p1045、退休待遇,退休和离休P105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P1077、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五个方面P1088、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P111第六章失业保险1、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保险规定》P1152、《条例》在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对原制度框架在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关键性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5点P1163、失业保险的类型、基本框架P118-120第七章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概念、产生背景P134 意义P136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与区别P137-1393、补充医疗保险定义;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P1404、全国范围内实行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P1415、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原则、管理原则P142-1436、医疗保险的特点、功能、形式7、了解美国、新加坡的医疗保险体系P152-153第八章工伤保险1.1884年德国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
社会保障学(PPT老版本)

《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思想
(1)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应是普遍而非选择性的(即只 针对穷人)。 (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社会保障应旨在维持生存所需的
最低限度的收入并防止贫困。
(3)充分就业原则。贝弗里奇认为,一个没有维持充分就 业以防止大规模失业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他
一再强调,社会保障必须与充分就业联系起来。
(4)费用共担原则。社会保障计划实行由雇员、雇主和财 政三方承担社会保障费用的原则。
三、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从国际范围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 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 就我国而言,(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保证。(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 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只有建立健全了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获得有效的支撑,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 展为目标的保障形式。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 福利与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这种制度主 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实行并在新加坡
等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据社会保障给付费规模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
我们将主要发达国家分为两大类:
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市场失效方面的各种消极现象,才能避
免经济社会秩序的混乱。(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 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一、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 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 遇到各种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而不致于陷入
三、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1.社会保障的定义
1.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 济贫法》)的问世。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 度的国家。 1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时期《社会保障法》,首次提 出社会保障概念。 1938年,新西兰使用社会保障的概念。 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26界国际劳工大会发表《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保障”概念。 1952年,第35界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 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4.社会保障的原则
1.普遍原则 2.公平原则 3.适度原则 4.统一原则 5.对应原则 6.多重原则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 5.社会保障的功能
1.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2.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4.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2.3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的社会福利 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 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 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 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 的制度。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社会福利的形式: 1.货币形式 2.服务形式 3.实物形式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3.社会保障的特征
1.国家主体性 2.强制性 3.再分配性 4.基本生活保障性 5.社会性 6.互济性 7.储存性 8.福利性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出品人:林勇(老师)导演:胡东雷监制:黄展涛主演:欧秀菊(04秋)、葛春艳、刘翠华、胡东雷、黄展涛感谢以上同学们的努力付出!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二、《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思想四条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
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的。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2、个人帐户和社会保障基本问题;3、就业与失业问题;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5、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
六、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社会福利津贴;6、其他福利津贴。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道路学派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1、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2、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3、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4、阐释社会保险的功能;5、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社会保障第一章

二、教学内容
《社会保障》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及模式 社会保障的管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作和管理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及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 发展历史,系统掌握社会保障的理论演变,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模式及管理, 探讨当前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达到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一)社会保障所要解决的基本 问题 1、人生各阶段的风险、需要及 其保障方式 (1)人生各阶段的风险及需要
诞生—— • 疾病 • 意外事故 入学—— • 疾病 • 意外事故 • 教育资源
就职——
• • • • 失业 工伤 疾病 意外事故
民政系统 教育卫生系统 司法系统 劳动部门的就业服务领域 工会 共青团 妇联 老龄委系统 民间组织系统 民族系统
四、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目标有某些共同之处,二者 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共同目标,并互为补充。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共同目标: 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 帮助弱势群体 解决社会问题 实现共同目标的途径: 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采取和建立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 和制度提供经济、物质帮助及服务;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发掘与整合资源,把社会工作的 价值、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服务中,通过参与社会福 利政策的制定及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输送社会福 利; 二者可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互为促进、互相补充。
(三)社会保障的定义
本课程采用吴中宇在《社会保障学》一书中 提出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和建立的一系列 有组织的措施和制度的总称。通过提供经济 和物质帮助及服务,帮助因年老、疾病、伤 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丧失劳 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并增进全 体劳动者和公民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以期使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1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3、受保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以包含社会保障在内的劳动报酬最大化为其行为目 标。
义务: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 权利:享有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到自然灾害及丧失劳
动机会、失去生活来源时,按照法律规定向社会保障机构 申请领取社会救助及其他待遇的权利;享有要求提供社会 保障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等等。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 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 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 统治的。”
“铁血宰相”俾斯麦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德国产生。 ——“福利国家论”
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 险法。这三个社会保险计划都是强制性的,其 权利和义务有着法律保证。。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欧美各国先后在工伤、疾病、养老、失业保险等 诸多方面通过了立法,它们大部分以德国社会保险计划为典范,同时又相 互参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在两次大战之间,欧
只有对出现裂痕的社会 VS 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
进行修补和加固,才能
的重点是失业保险和
制止社会走向崩溃。
社会救济。
扩展:福利国家的兴起与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
内容 及主 要观 点
对英 国社 会保 险进 行调 查应 该遵 循的 三项 指导 原则
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碍。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 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本章就从宏观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讲解,使 你对社会保障制度既熟知也真知。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国内学者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
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 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学辅导一

社会保障学辅导一第一章绪论本章是全书的基础,主要阐述了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揭示了不同国家与不同学者对社会保障的不同理解;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阐述了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概括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阐述了社会保障的意义。
一、学习提纲(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1、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2、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3、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二)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2、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三)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1、社会保障的目标2、社会保障的功能(四)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1、社会保障的特征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五)社会保障的意义二、重点名词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救助、社会互助的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三、学习重点(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1、国外对社会保障的概念的界定(1)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2)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英国:在贝弗里德《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的报告中,社会保障被首次赋予了普遍性原则和类别原则,被认为是代表社会进步的可理解的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被界定为消除贫困,并将其概括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4)美国:在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编写的《全球社会保障》一书中,社会保障被界定为“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意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 3.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一、 社会保障模式的概念
• 定义: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制 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概 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 国际上社会保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种模式
• 1.投保资助模式 • 2.福利国家模式 • 3.强制储蓄模式 • 4.国家统筹模式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 没有积累的企业保险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责任主体,企 业支付给员工的保险金最终都是由国家承担 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社会保险实质上 就是前苏联模式下的“国家保险”,只不过 表现为待遇由企业发放的。
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表1-1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家 基本特征 类型
费用来 源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个人、单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位、政府 平与效率兼顾
• 贝弗利奇计划的出台。
• 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调整 和改革阶段。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开端的 经济滞涨宣告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结 束,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了困境,福利国家的弊 端也日渐显现。在这种形势下,新一轮的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ecd52f80e53a580216fcfecf.png)
22
归纳各种观点和注释对社会保障制度概念的表述如下: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以法律、规章形 式确立的,对遇到患病、伤残、生育、年老、 死亡、失业、灾害或其它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 相应经济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 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社会经济制度”。
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 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属经济立法范畴。
12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社会保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的建立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德国社会保险法案的出台确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德国颁布多部社会保险案.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由此劳动保障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由此确立。
3
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远 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分阶段性地改革,其 目的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 符合生产力进步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学习社会保障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将现 代社会保障学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能力。
2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 及改革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教材19P (二)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职工企业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3.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观点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 商业保险组成。 • 还有的观点认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当然也 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题: 1.商业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可以从商业保险中借鉴哪些方面的东西 ⒊若将一部分社会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管理, 是否就可以认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社会保障的三要素
• 社会保障是各种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 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三要素
经济福利性 社会化行为 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一些常用的概念
社 会 保 障 管 理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法规
社 对会 象保 障
社 范会 围保 障
小案例
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是 城镇职工还是全体国民?
(多数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 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社 会 保 障 的 四 大 构 成 体 系
社会福利 社 会 优 抚
最高层次
社会保险
核心
社会救济
最低层次
社会救助
内涵: 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 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 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
农民:农场价格支持,信贷,保险,农业雇用劳力 印第安人:教育保障,就业保障,健康保障
保险 私 人 项 目 慈善转 移支付 私人社 会服务
人寿保险,补充失业福利金,年工资担保,职员抚恤计划,健康保险
慈善事业,赡养费和儿童支持 咨询服务(包括家庭服务协会、儿童福利团体,各教会分支的社会服务等),娱乐服务(主要 是宗教团体组织的青少年服务),训练和重修(如戒毒治疗中心等),健康照顾,代理服务 (如红十字会和上门福利服务等),社区协调项目等
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
以德国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 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系统
养老金
失业救济金
工伤津贴
疾病津贴
儿童津贴等
国民健康 服务体系
个人生活 照料系统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人津贴 、疾病照顾津贴 、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 法定疾病津贴 、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 等 特点: 体系完整覆盖面广,与福利制度相联系; 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 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
大社会保障概念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精神保障
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 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
互济性
社会性
福利性
公平性
强制性
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的: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 实施,强制性 目标: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公平性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性 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 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变动性、发展性 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 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
思考题: 1.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究竟是谁?是全民?还是仅有城镇? 2.如何看待中国现在农村和城市差距悬殊的社会保障状况? 3.在中国目前阶段,哪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最值得关注?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体系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 保障体系; •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发端于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令
。
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 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保险金以假定的需要为基础; “一层楼保护”概念; 个人公平性和社会充分性的平衡; 与收入相关的保险金; 以自我支持的捐献为基础
•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 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 • —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 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
• —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
– 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
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 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 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 本质:经济福利性 社会化(开放式) 供给:服务保障 目标
社会服 务项目
公共援助中的社会服务,儿童福利,邻里服务中心,职业补习,社会卫生服务,雇员服务,地 区重建,邻里青年俱乐部,人力发展和训练,工作俱乐部
退休军人:退休军人补偿金,生活津贴,生活保险,健康服务,职业补习,未成年儿童教育援 助,军人教育和训练议案 特别团 体保障 军人:住房保障,消费保障,保险与抚恤,一般社会服务
使用教材
张琪主编《社会保障概论》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精品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8
第一节
社会保障界定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美国、德国、英国、日 本等不同国家以及国际劳工 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掌握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 位;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特 征
“法国大罢工”的背后
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
━━━━┯━━━━┿━━┯━━━┯━━━━┯━━━━┯ 组成部分│ 对 象 │目的│ 特征 │ 资金 │ 重要性 │ │ │ │主要来源│ │ ━━━━┿━━━━┿━━┿━━━┿━━━━┿━━━━┿ │失去生活│保障│ │国家以及│ │ 社会救助│来源者、│最低│ 扶贫 │社会群体│最低保障│ │遭遇不幸│生活│ │ │ │ │者、贫者│ │ │ │ │ └───┼────┼──┼───┼────┼────┼ │工资劳动│维持│ 补偿 │用人单位│ │ 社会保险│者、个体│基本│ 收入 │和劳动者│基本保障│ │自营者 │生活│ 损失 │ │ │ └───┼────┼──┼───┼────┼────┼ │ │改善│ 增进 │国家及其│ │ 社会福利│全体公民│生活│ 福利 │社会群体│最高保障│ └───┼────┼──┼───┼────┼────┼ 社会优抚│军人及其│优待│ │ │ │ │家属 │抚恤│ 优待 │ 国家 │特殊保障│ │ │安置│ │ │ │ ━━━━┿━━━━┿━━┿━━━┿━━━━┿━━━━┿
社会保障学
(本科层次)
学科性质
• 《社会保障学》课 程是劳动经济学院 各专业的学科基础 课,本课程注重教 学内容的基础性, 突出社会保障的基 本理念、理论,构 建支持学生未来发 展的知识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 体系;掌握社会保障 的基本理论,明确我 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 的基本要素;通过相 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 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保障的保护对象,尽管用词上略 有不同,如有的用“公民”、“国民”、“社会成员”等,但其实质都是泛指一个 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工人和农民,也 不分干部与群众。只要是合法的居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 但是,纵观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⑴重城市轻农村。⑵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冲突。 时至今日,我国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人员只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几十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水平偏低这一客观原因,占 人口大多数的9亿农民长期以来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概念界定的多样化
制度的多样化
制度实践的差异
研究视角的差异
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 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 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要点
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实施依据: 社会立法 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 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 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
公务员 社会保障
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的社会 保障体系
雇主责任制
其他保障计划
储蓄保险模式
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创立于1955年7月。 保障功能: 养老保障功能——最主要功能 医疗保障功能——支付个人或家人的住院费用 购买住房功能——一大创新 中央公积金特点: 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 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 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采取以福利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原则; 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可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 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 护,其目的是: 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 外出现; 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 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 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 复提供便利; 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