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写事要有点波澜》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
”(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名著名篇在叙事中很注重写出波澜。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中皆不乏其例。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人物的命运发展起起落落,作者的巧妙设置令人叹服。
当然外国文学作品也具有这个特点,《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
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
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
兴波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悬念法悬念法又称关子。
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
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
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
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
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
如《驿路梨花》,当人们正为露宿而发愁时出现了一间神秘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谁呢?猜想间,有人来了,但也不是屋子主人,那小屋子的主人是谁呢?终于知道了小屋是解放军盖的,但为什么要盖这间小屋呢?这样“设悬--释悬--带出新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韵味无穷。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倒叙法。
作文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 2、升格意见:
•
《拐角处的眼神》不能说文笔有多美,但是作者用朴素平实
的语言叙述了父亲在我“受伤”以后的行为态度,较好地表现了
父爱的那一份深沉和独特,情节也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过,同
学们仔细读读,会发现文中尚有须作修改,方能更好地写出事件
的波澜。比如:
• 文章开头可用“因果倒叙法”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
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
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
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
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
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
的感觉流遍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
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
的事情多有波澜曲折,但有波澜曲折的事情未必符合风波 的内涵。要把握好“风波”与“惊涛骇浪”的区别。写作 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层次,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着力点要 在“风波”的发生、发展、高潮上。要运用必要的细节描 写。行为过程应该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千万不能以叙述代 替形象的描写。在关键处要注意精当的抒情和议论。文章 要有鲜明的立意。那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风波也应挖 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
“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 的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 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 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 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 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
对我说: “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 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 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 轮子。”
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波澜的含义,学会通过细节描绘和情感渲染来写出事件的波澜。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波澜的定义与作用2. 细节描绘与情感渲染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运用4. 实例分析与讨论5. 写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波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事件波澜的定义与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有波澜。
3. 讲解细节描绘与情感渲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出波澜。
4. 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知道如何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5. 分析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波澜的效果。
6.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7. 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波澜的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事件波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细节描绘、情感渲染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3.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实例文章:用于分析、讨论和借鉴。
2. 写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3. 参考书籍: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用于学生查找相关信息,拓宽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事件波澜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写作中创造波澜。
2. 写作技巧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和情感渲染来增强文章的波澜效果。
3. 修辞手法解析: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展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4.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中的波澜处理,让学生从中学习并吸收经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6.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写出具有波澜的文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教授事件波澜的理论知识。
2. 示范法:通过展示优秀文章的波澜处理,让学生直观学习。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一,检查阅读效果(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读者的阅读心理。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人胜的境界。
(这点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来。
) 2,事物的客观性。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这点需要教师适当启发诱导。
)(二)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2.了解一些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
(三)教材中提到了哪些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六种方法。
二,结合实例探讨学习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一)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理解六种方法的内涵。
(二)让学生快速搜集课文中学过的、其他书上看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曲折的例子。
如《项链》,《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步骤一,检查阅读效果(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读者的阅读心理。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人胜的境界。
《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备.docx
写出情节的波澜作文指导教案《》作文指导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写出情节的波澜――记叙文写作技巧谈教学目标: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课时分配: 2 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
这一下全场叫好。
短短四句,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出人意料,一波三折,吊足胃口。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我们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学会挑选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比如说我们学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课文。
其次是要还要学习一些兴波澜的方法。
看看别人是怎样运用方法在文章兴风起浪,波澜迭起的?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也让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文章大放异彩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写出情节的波澜1、通过例文评析总结常见兴波澜的技巧并体会其效果。
2、通过自写自评续写片段作文的过程初步掌握常见兴波澜的方法。
(公开课)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作文指导林伟平一、导入简介电影《人在囧途》和《泰囧》。
《人在囧途》简介:主要讲了春节将近,玩具集团老板李成功回长沙过年,同时在情人嫚妮的逼迫下,准备过年后跟老婆离婚。
结果,在机场遇到前往长沙讨债的挤奶工牛耿后,霉运不断。
为了能够回家,二人结伴而行,他们换了各种交通方式奔波,在一辆拥挤的绿皮车上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泰囧》简介:主要讲了徐峥发明了“油霸”,但必须去泰国找股东签合同才能推出,于是徐峥赶去泰国在飞机上与玉王宝强相遇,两人成为伙伴,之后发现公司对头黄渤对其跟踪,中间发生许多搞笑以及无厘头的事情。
电影喜欢情节曲折,文章也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
高分记叙文的评价标准:1、事件清晰,叙述完整;2、人物立体,情节生动;3、紧扣情节,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指导课《写出事件的波澜》。
二、理一理:《散步》的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思维《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快速作文 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快速作文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波澜”的概念,理解其在作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波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波澜理论,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和层次感。
二、教学内容:1. 波澜的定义和作用2. 发现波澜的方法3. 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波澜的定义和作用,发现波澜的方法,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波澜,并将其运用到作文中。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波澜运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波澜的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波澜,并进行作文创作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发现波澜的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波澜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波澜的定义和作用:详细解释波澜的概念,阐述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教授发现波澜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发现潜在的波澜。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发现身边的波澜,并记录下来。
5. 作文创作: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6.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创作心得,分享发现波澜的经验。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的波澜,并进行作文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波澜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波澜理论的情况,包括波澜的发现、表达和层次感。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心得、倾听他人意见和互动交流。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案例:收集一些运用波澜技巧出色的作文,用于分析和示范。
2. 观察记录表: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录观察到的波澜。
3. 作文评价表: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写出事件的波澜(作文教案设计)
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课型:作文指导课授课教师:闫立稳授课年级:初二授课时间:06.12.8材料:例文1·最佳演讲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
”演讲员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
突然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礼堂。
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观众急了,“哪去了?”“怎么还不回来?”“真不像话!”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走上了讲台,再次响起了她甜润的嗓音:“像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又说:“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例文2·卖橘子市场上,吆喝声、车铃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一支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在市场入口处不显眼的地方,蹲着一个年方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她面前放着一大筐橘子,黄澄澄、水灵灵的。
不管周围的小贩们如何直着喉咙吆喝,她只是静静地守着……这时,一个衣着入时的少妇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走过来,随手拿了一只橘子掂了掂。
问了价,说是要先尝尝。
“妈,我也要吃。
”小女孩对着少妇喊道。
“嘻嘻,给……”她把橘子递给了小女孩,又随手从筐里拿了一只……“甜吗?”卖橘子的姑娘微笑着问道。
眨眼间已经吃了一只橘子的少妇,抹抹嘴巴,忽然皱起了眉头说:“哎呀,还是有一点酸……”说着拉起小女孩就要走。
可小女孩不肯:“妈妈,橘子甜,我要买。
”“瞎说!”少妇见小女儿不走,脸也红了,火也大了,照着小女孩的屁股,“啪”就是一巴掌,小女孩哇哇地哭了起来。
卖橘子的姑娘见状,显得既心痛又歉疚,赶忙拿了两只橘子给小女孩。
少妇拉着小女孩的手。
不让接姑娘的橘子:“不要!”少妇的声音,分明迸溅着火星儿。
卖橘子的姑娘轻轻咬了一下下嘴唇,细气软声地说:“不卖就算了,反正橘子是自家产的,树上还有,没有什么。
”她静静地望着少妇,眸子忽闪着,轻轻地理了理被风吹动的几根秀发:“给孩子吃吧。
”少妇脸红了,显得局促不安。
作文课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文课教案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使用适当的文章结构和词汇描写各种事件的波澜。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次课的话题:“波澜”。
波澜通常用来形容事件或情况发生时的激动和紧张程度。
2. 教师展示几个有关事件波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参与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事件有什么波澜?为什么?第二步: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事件描写的基本要素,如事件引起的激动、人们的情绪变化、行动的紧张程度等。
2. 教师示范一篇有关事件波澜的描述,突出事件的发展和紧张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示范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式。
3.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引起关注的”、“激动的”、“突然发生的”、“紧张的气氛”等,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描述语言。
第三步:练习(15分钟)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起激动或紧张的事件,并写下数段文字来描述事件的波澜。
2. 学生们相互分享并讨论自己的写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逐组点评,鼓励学生使用更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第四步: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两到三个小组来分享他们写的描述,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其文笔和描写效果。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写作时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提供更多细节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们被要求撰写关于他们所经历或目睹的一个有波澜的事件,并用150-200个词来描述。
2. 学生们需要注意文中词汇、句式的使用,以及细节的描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描述事件波澜的基本要素。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文章分享,学生们能够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并互相启发,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作文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波澜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波澜的设置,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波澜也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写作目的与意义
写作目的
写出事件的波澜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 脉,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读性和感染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事件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事件可分为社会事件、个人事 件、自然事件等。社会事件如政治变革、经济危机等;个人 事件如成长经历、家庭变故等;自然事件如自然灾害、气候 变化等。
波澜概念解析
波澜定义
波澜原指水面上的波涛,引申为文章的起伏变化。在作文中,波澜指通过叙述 技巧使事件发展呈现曲折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04
波澜表现手法举例分析
叙述角度变化
第一人称叙述
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事件, 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真实感和
代入感。
第三人称叙述
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事件,能够 更全面地展现事件全貌和人物性格 。
多角度叙述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事 件,形成互补和印证,使事件更加 立体和丰富。
描写手法运用
环境描写
捕捉瞬间
关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 键时刻,捕捉那些能够展 现事件波澜的瞬间。
积累素材
将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 ,形成丰富的素材库,为 写作提供充足的材料。
深入剖析,挖掘内涵
分析原因
探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内 在联系。
揭示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事 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或普遍规律。
情节安排要巧妙合理
在安排事件情节时,要注重逻辑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通过设置悬 念、转折等方式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高中作文_写出事件的波澜训练指导
风雨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疚
父亲和妈妈离婚的时候,我选择了父亲,但没 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 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她 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 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 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 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 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 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
四、兴波澜的技巧
A、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 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B、过程复杂法: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期望的结局,但让 它中途发生了种种变故,使过程复杂。
常用方法: 一、运用抑扬法 二、设悬解悬法 法 四、欲擒故纵法 五、伏笔照应法 六、误会掀澜法 八、情感起伏法
写出事件的波澜训练指导
训练目的
• 通过品味有波澜的文章,了解一些生波澜、 生变动的方法。 • 有目的地进行写出事件的波澜的作文训练, 学会由平铺直叙到曲折动人的记叙文写 作。
训练指导
一、解读波澜:波澜”,是个比喻性 的说法。 要说江河上的波澜,大家都很熟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 前浪,景象十分壮观,我们借用“波 澜”这个词,是想说明写文章要富有 变化,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 不要太单调。
举个古代的例子。传说有一个诗人给一个富 贵人家的老太婆题诗贺寿。劈头一句就是:“这 个婆娘不是人”,诗句一出,在座的人全都大惊 失色。诗人笔锋一转写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 凡尘”,大伙听了又不禁转怒为喜。第三句是: “儿孙个个都成贼”,诗句一出,众人哗然,儿 孙震惊。但诗人马上写出第四句:“盗得蟠桃庆 寿辰”。这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不佩服这位诗 人变幻莫测的杰出文才了。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 “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贺寿诗也就 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众的感情。
高中必修1《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必修1】《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评语: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这篇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设立的学习目标明确、集中而有张力。
设计者紧扣“写出事件的波澜”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了感受波澜魅力,探究写作方法,训练构思波澜,讲究辩证思维等环节,由感性到理性,由探究到归纳,由方法到实践,符合学习规律和新的教学理念。
设计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也下了功夫。
一是能联系课内所学提供鉴赏范例,如《鸿门宴》;二是能搜集适合
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开展有效教学。
如同体育训练要有分解动作一样,这堂课的教学
内容主要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更多的是运用于文学创作中)。
当然,如何
处理好写作中的虚构和“本真”的关系是必须要在教学中涉及的,设计者把对这一问
题的讨论放在了学习目标的第4点,并在讲评练习时作了强调:“①事物的复杂性是
叙事波澜的源泉→我们要深入感受生活,叙事时要善于利用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②然后才是恰当运用一些兴波澜的写法。
”
评语:
写出事件的波澜
这堂课无疑是很生动的,课堂设计的选例本身有很浓郁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设计合理,结构严密,可操作性强,从这些方面来看,教师是花了工夫的,也能取得较为生动的课堂效果.可是,太过强调"波澜",则势必削弱"本真"的叙述,教材的提法"写事要有点波澜"比较有分寸.。
作文——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
作文:写出事件的波澜绵阳第三唐绍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的例文分析,掌握设置悬念的方法。
2、运用一定的设置悬念的技巧,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三、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设置悬念的技巧,,加工故事,让生活引人人胜、波澜起伏。
四、教学理念:1、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设想:、对话和表达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表达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2.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下生成新的课堂内容,把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看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八、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出示幻灯片〕“黄河壶口瀑布〞字幕:“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纪晓岚《祝寿诗》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波澜起伏,吊足胃口。
写诗如此,填词如此,作文亦如此。
古人说:“文假设看山不喜平。
〞如果写起文章来平铺直叙,就像在平川上看风景一览无余,知头见尾,那就味同嚼蜡,索然无趣了。
这一观点是前有古人的。
〔二〕引用相关论述:1.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照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结构。
——钱泳《履园丛话》2.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袁枚《随园诗话》3.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用之长篇,比方黄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
然即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水兴波之法。
——刘熙载《艺概》二、切入正题: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波澜:文章的起伏变化。
〔二〕事件的波澜:事件有起伏、曲折,有变化。
有曲折性、复杂性。
〔三〕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1、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2、要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四〕生波澜的方法1、悬念法: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矛盾,或设置疑团,引起作者的关注。
作文教学《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
作文教学《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采访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加强构思故事情节的能力。
2.加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掌握并能够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学生互相配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难点1.构思的故事情节不仅要求有波澜,而且要合情合理。
2.教学活动过程中,语言运用要符合口语交际的要求。
解决办法1.学生互相评点。
2.教师点拨。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分组进行构思故事情节的活动。
2.学生之间进行采访活动。
3.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答记者问活动。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你们认为是曲线富有美感,还是直线更富有美感?曲线更富有美感,因为它是流动的,它是变化的。
写文章也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情节富于变化,波澜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并运用这种方法。
(一)明确目标1.在叙事性的文章中,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哪几点?2.掌握并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1.总结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感知两篇例文的故事情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针对下面的两个问题自读[写作指导]①前人对波澜的重要性有哪些精彩的论述?②在叙事性的文章中,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哪几点?[明确]①《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
中也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
”②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第二,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尤其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2.提问:兴波澜,生变化都有哪些方法?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
“写出事件的波澜”写作指导
尺幅之内掀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写作指导(一)先看如下一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伊丽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这篇小说虽短,却波澜起伏,情节包含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的尸体,不料运回的却是狮尸。
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巴布在狮腹内。
像这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的变化就是事件的波澜。
“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
要说江河上的波澜,大家都很熟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景象十分壮观。
我们借用“波澜”这个词,是想叙写事件,要富有变化,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要太单调。
为何要在叙事中兴波澜,一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二是“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是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二是运用写文章的技巧来兴波澜。
这里主要介绍兴事件波澜的技巧与方法:一、常用技巧:(一)出乎意料法:往往用在文章情节结局上。
作者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艺术区”游荡。
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
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
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
作文指导之五波澜.doc
作文指导之五——写出事件的波澜写作目标: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写作指导: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谙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们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廉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牛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敍文的情节安排,不要一潭死水,无波无澜,而应该如一条流动的小溪,一条飞泻的瀑布,一条奔涌的人河,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方面,现实生活个大量存在着的偶然现彖,意外现彖,反常现彖都是写出事件波澜的依据。
事件的波澜就表现在事件的转折和突变上,如,事件山成功转为失败,人物行为由正确转为错谋,人物处境由顺境转为逆境,人物命运由喜剧转为悲剧等或与上叙情形相反。
我们在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然的情况下浓黑重彩着力涂抹,兴风作浪,就能使文章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鲜明冇力。
另一方曲,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手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着力突转等。
制造悬念。
悬念在行文中具有神奇的魅力,叫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
如果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
制造悬念就是把故事悄节人物命运推到关键处示故意岔开, 不做交代,或说出一奇怪现象而不说原因。
如《你丈夫真好》屮,众人都这么说,为什么呢?文章避而不谈,在结尾处通过妹妹才真和大白,设悬巧妙口然,扣人心弦。
例文《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來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休地坐下來。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冋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最新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写出情节的波澜教案】.doc
作文指导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写出情节的波澜――记叙文写作技巧谈教学目标:1. 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 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课时分配:2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熟悉作品人物和构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
这一下全场叫好。
短短四句,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出人意料,一波三折,吊足胃口。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我们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学会挑选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比如说我们学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课文。
其次是要还要学习一些兴波澜的方法。
看看别人是怎样运用方法在文章兴风起浪,波澜迭起的?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也让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文章大放异彩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写出情节的波澜,来一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
(出示幻灯片)1、通过例文评析总结常见兴波澜的技巧并体会其效果。
2、通过自写自评续写片段作文的过程初步掌握常见兴波澜的方法。
(精编)语文写作专项指导:写出情节的波澜 学案
写出情节的波澜学案――记叙文写作技巧谈教学目标:1. 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 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课时分配:2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熟悉作品人物和构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例文导学该环节以谈话法为主,由学生评析例文,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总结出波澜的常见的方法。
我们探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突出地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情节的波澜,运用这些技巧之后有什么效果。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适当的引导,总结出兴波澜的方法和目的三要点点拨为让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制造悬念:(在文章开头就给读者设置疑问,再进行层层铺叙,最后才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巧设悬念,扣人心弦2情节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情感起伏法:如闲适→惊喜→失望→悲观欢愉→悲观→平静→快乐→伤心→愉快思想反复法:如满怀信心,努力拼搏→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振作奋发,努力进取4倒叙和插叙法: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插叙法: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四实战演练(一)升格作文:待升格作文:拐角处的眼神“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写出情节的波澜――记叙文写作技巧谈教学目标:1. 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 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课时分配:2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
这一下全场叫好。
短短四句,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出人意料,一波三折,吊足胃口。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我们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学会挑选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比如说我们学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课文。
其次是要还要学习一些兴波澜的方法。
看看别人是怎样运用方法在文章兴风起浪,波澜迭起的?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也让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文章大放异彩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写出情节的波澜1、通过例文评析总结常见兴波澜的技巧并体会其效果。
2、通过自写自评续写片段作文的过程初步掌握常见兴波澜的方法。
二例文导学该环节以谈话法为主,由学生评析例文,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总结出波澜的常见的方法。
我们探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突出地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情节的波澜,运用这些技巧之后有什么效果。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适当的引导,总结出兴波澜的方法和目的1. 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
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
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韵致无穷,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开端部分,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于勒是谁?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再如,在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
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这个希望之星究竟发了多大的财?究竟会给菲利普一家带来多大的幸福?为什么一等10年不回来?也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悬念。
设置这些悬念,使得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2.当菲利普一家外出旅游,情节舒缓下来,后来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发现那个卖牡蛎的小贩很像于勒,并惊恐地告诉妻子,从而把故事推向高潮,使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就使情节发生了突然性的转变。
像这种让情节发生突然性的变化的技巧,我们可以称之为“情节突变”。
3.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让菲利普一家改成船只、躲避于勒,事情突然转变,结局出人意料,这是情节的突变。
这样处理,当然,让情节更有波澜了。
大家想想,除此之外有没有更深的用意?——突出了主旨,让我们明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
其实作者的种种技巧的运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揭示这个主旨而服务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兴波澜,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不是为了兴波澜而兴波澜。
4 另外,小说插叙了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形成一个“灾星”和“福星”的对比,作为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铺垫,菲利普夫妇情感变化起伏贯穿小说:希望——紧张——惊恐恼怒——失望,有力的突出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主题。
三要点点拨看来同学们的体会还是比较深刻的,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让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制造悬念:(在文章开头就给读者设置疑问,再进行层层铺叙,最后才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巧设悬念,扣人心弦2情节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情感起伏法:如闲适→惊喜→失望→悲观欢愉→悲观→平静→快乐→伤心→愉快思想反复法:如满怀信心,努力拼搏→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振作奋发,努力进取4倒叙和插叙法: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插叙法: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四实战演练(一)升格作文:1、待升格作文:拐角处的眼神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
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
”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
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
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
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
”“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2、升格意见:《拐角处的眼神》不能说文笔有多美,但是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叙述了父亲在我“受伤”以后的行为态度,较好地表现了父爱的那一份深沉和独特,情节也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不过,同学们仔细读读,会发现文中尚有须作修改,方能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
比如:文章开头可用“因果倒叙法”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独特眼神来引出一段父子之情,使读者看了开头就产生一种悬想和期待。
文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照应,如文中“我”在拐角处看到老爸的身影后,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一种暖流流遍全身的感觉?交待老爸“特别”的行动及其所蕴含的感情,同时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这也能使文章产生波澜。
结尾可用情节突转法,写父亲为我准备疗伤药品等细节凸现父爱,使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化父爱的深沉和浓烈。
原文内容比较单薄,可以插叙一件凸现父爱的童年往事。
文字不要太长,但是对表现父爱能起补充烘托的作用。
可用“眼神”串联穿插的文字,使行文细密严谨摇曳多姿。
3、升格后作文:拐角处的眼神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
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
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
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
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
”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
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
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
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
我当时只知道害怕的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
”“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二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
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
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二)作文训练作文题参考1、从下边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意外风波好事多磨喝彩2、续写结尾: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