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呈现于小学课堂教学中

合集下载

德育如何在课堂中体现

德育如何在课堂中体现

2.有序渗透原则。 “有序” 根据高中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 和完整性,对教学中涉及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 合,优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一个观念、一 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 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比如在英语 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显性内容 进行教育内容的渗透,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形象体验进行感悟,促进自学意识和能力的 形成。包括对于环保话题,同学相处,社会问 题等多个维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去 关心社会,关注他人,也关注自身的健康成。
二、 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展的方法策略
1. 精心构建教学内容,挖掘相关教学资源。 2. 合理联系实际,有效迁移,拓展生成。 3.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教学。
德育在课堂中如何体现
一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渗透原则 1.有意渗透原则。 “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 性和同步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 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 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 征, 在学科中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学科目标,具体明确; 课时目标,落实到位。从而实现德育与“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浑然 一体的关系。
3有机渗透原则“有机”,即选择教学与德育的 最佳结合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 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 德育教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 戴帽,牵强附会。在实施德育的相关教学目标时 ,应该遵守学科的本质属性。每个学科有其本身 的学科特点,除了与德育有关的教材内容以外还 有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一概德育教育为目标,那 必然将导致丧失本学科的学科特色。因此作为任 课教师必须时时注意有机渗透的同时还要注意以 无痕的形式予以呈现,坚持学科教学目标显性化 与学科教育目标隐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三 维”目标与德育目标的渗透相得益彰。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基础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教师应高度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利用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让德育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德育的开展,有益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视角下变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

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德育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希望能为教师带来一定帮助,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助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渗透路径引言:小学是学生学习各项知识的启蒙阶段,是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培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与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1]。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但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放贷风暴”,导致不少学生毁了自己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小学是学生树立健康观念的开端,因此,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使这些仍然处于低认知能力的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要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

教师运用生活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难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有积极意义[2]。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分析(一)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发展小学生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就是学生最常接触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我们的班级”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集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积极维护班级荣誉,热爱集体,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安排新颖的教学活动,协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好奇心、勇于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情境展示、游戏仿真、奥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品质。

二、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在数学学科中,涉及到很多解题方法和原理。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告诉学生虽然有时作弊看似能填补自己的不足,但从久远来看,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成绩和态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诚实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题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等活动,践行“五人成行,十人成队”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数学学科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教育工作者要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尊重。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在解题时采用自己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五、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失误,勇于面对挑战。

引导学生将挫折视为成功的必要阶段和过程,让学生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就,而不是让学生逃避失败,放弃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

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小学生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呢?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上。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的言传身教无形中就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他们的一生。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看教师的言传身教。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

教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编排,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德育教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名人典故、优秀作文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来渗透德育教育;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来渗透德育教育。

这样一来,德育教育就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教师的情感沟通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心灵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教师的情感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会善于沟通的能力,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只有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育人的良好局面,德育教育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意义: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明确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过程。

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品味。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途径:1. 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选取具有道德、人文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学作品,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接受道德和人文的教育。

2. 课堂讨论和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人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 组织相关的德育活动。

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德育活动,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开展社区服务、参与义务劳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通过德育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道德和人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辨别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PPT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PPT

总结
总结
渗透德育教育为小学语文教学 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 学方法和案例
总结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出品德优良、 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反馈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鼓励 他们做出改进
实施渗透德育 教学:通过阅读经典文 言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 道德情操
阅读与写作活动:通过阅读优 秀作品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力
实施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渗透德育教育 的方法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文本选择:挑选有助于培养学生德育的 文本材料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探讨 文本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作文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 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 透德育教育PPT
目录 引言 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实施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 总结
引言
引言
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重要性 目标: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渗透德育教育 的意义
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修养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一系列案例来展示。

下面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有一天,老师讲一个关于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出去卖火柴的过程中遭受冷酷的待遇,最终在寒冷的夜晚中因为寒冷而死去的故事。

故事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 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2. 陌生人的冷漠和不理解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3. 我们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讨论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贫穷和冷漠对他人的伤害,进而体会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善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和讨论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学习诗歌《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同时与学生一起思考以下问题:1.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2. 通过诗中的描写,诗人想给我们传达什么?3. 我们如何理解诗中“欲将轻骑逐”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讨论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诗人通过描绘壮丽景色和骑马逐鹿的场景,传递了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意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正能量的故事和名人事迹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学习中国古代名人孔子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讲述他为人师表、忠诚、孝顺等优秀品质的故事,通过学习和模仿孔子的言行举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孔子为什么被认为是圣人?2. 他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优秀品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进而学习和模仿他的为人师表、忠诚、孝顺等品质,培养学生的崇尚道德、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文以载道,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文以载道,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文以载道,立德树人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其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固定知识,还包含着更为广阔的德育资源与思想天地。

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挖掘汉字、词语背后隐藏的品行、思想、人格等塑造的内容,在文章和作文中体悟书本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观念知识,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构建语文思维,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中值得重点培养的内容,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以下将对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理念的路径进行探究: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特点(一)分散性小学语文教学的道德教育内容不是系统地、系统地呈现在教科书上,而是与教科书内容捆绑在一起,而且在同一年级的教科书中极有可能重复或无主题、无关联地重复出现类似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中收集了《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海伦·凯勒》等存在德育内容高度相似的课文。

此外,在同一学期的同一教学单元中,德育内容反而容易分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同一单元中既有《林冲棒打洪教头》对机智沉稳性格的赞扬,也有《少年王冕》中对勤奋努力、孝敬长辈的精神褒奖。

(二)隐蔽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内容是具有隐蔽性的。

明显的文章例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师恩难忘》和《艾滋病小斗士》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明显可见,然而更多的课文中对于思想道德的教育知识点需要教师自行挖掘,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莫高窟》,其中的德育知识并不明显,学生也很难只看题目而分析其中的内容。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山西省和顺县职业中学冯文清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

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

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

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

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

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

因此,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

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

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学习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 要:教师面对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的状况,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读、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中引发共鸣。

这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在课文教学中实施明礼守信的品格教育,教材中渗透环保理念的教育,课文教学中实现乡情亲情教育,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关键词:明礼 守信 环保 乡情 亲情 爱国由于小学生年龄又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

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

教师面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读、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中引发共鸣。

这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课文教学中实施明礼守信的品格教育。

诚实守信、文明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很大一部分关于尊师重教、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教育内容的课文,这些文章往往图文并茂,故事生动有趣,在每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着良好教育意义的事例。

如《美丽的规则》讲的是作者在澳大利亚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车流中秩序井然,而且没有警察,没有监控器,心中产生美美的感动。

在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教师可以借助本课教会学生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规则,出行注意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谦让、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我不能失信》通过讲述宋庆龄奶奶年幼时对同学诚实守信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教师可以延伸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品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使命。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感,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小学中,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对语文教师德育渗透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2. 教师德育意识不强部分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培养。

3. 教学内容缺乏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更多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少有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对道德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4. 学生自身道德素养不足一些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不足。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建议1. 加强学校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语文教师德育渗透的培训和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德育对小学生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只有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内容通过以下几条来阐述:一、以生命影响生命,提高教师教学德育意识和强化德育课程意识教师的德育意识必须强化。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品德、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分数应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必不可缺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此外,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发扬共同探究、彼此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公正、公平观念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日常中常见的生活事物相结合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意识到公正、公平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公平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一视同仁,注重公正公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公正、公平观念等基本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全面提高获得的技能和品德水平。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当代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的部分。

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其未来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其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对自身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手段进行优化。

本文以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为中心展开分析,详细介绍其应用后产生的效果。

并且,根据其当前教育中所遇见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应用措施前言:近年来,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工作逐渐受到各界重视。

为使其工作开展地愈加顺利,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不仅需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其合理地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对此,教师应该对其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善,并结合生活琐事进行相关教学。

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并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应用效果(一)有助于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落实后,各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尝试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并稍见成效。

小学生在这种优质的德育教学环境下成长,有助于其学生自主性的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学多数较为枯燥,小学生在课堂中很难真正了解其内涵。

这一现状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对此各教师开始尝试基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展开相关教学。

这种优化后的教学手段,使其应用功能愈加完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其表达意思,并能够利用其思想去面对现实问题。

(二)有助于小学生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比以往死记硬背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前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下,能够快速掌握其课堂内容,并真正理解其表达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强调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也点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对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强调。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教学中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大家交流。

一、以人为本,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1.做学生的大朋友,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愁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点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我作为教师的德育功能。

以学生的“大朋友”和学生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同他们一起迎接困难,经受考验,一同感受欢乐和忧愁。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一同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2.做学生的好榜样,以身垂范教师自身就是独特资源,言传重于身教。

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所表露的良好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而深远。

因此教师应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体验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深钻细研的科学态度。

3.创设和谐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课堂上,我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根本上实现“对话”。

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课上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4.利用教材的资源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几个为一个小组,一起动手,使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同学间友好合作的好处,从而接受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1.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以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数学的广泛应用和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及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形成背景: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锐意创新的良好品质。

将科学教育仅仅定位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是不完整的科学教育,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注重渗透德育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

所以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以二年级科学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一课的教学中,从以下几点体现了科学学科特有的德育教育形式:德育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是对课程教学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且目标是基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多维目标。

既要引领学生基于事实,展开探究,培养能力,还要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挖掘学生潜质,内化科学情感,形成科学的德性品质,让科学课堂充实、丰盈。

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身边生活、自然现象入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生成,既培养学生了基于事实证据的归纳、分析的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科学严谨的科学潜质等。

本节课的德育内容包括对大自然恩馈的感激之情教育、珍爱动物和保护环境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目标——本课在实现对大自然恩馈的感激之情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1.动物和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副是植物及其产品;一副是动物及其产品。

两位同学的对话分别指向于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植物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哪些用途,从而认识到动植物于人的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呈现于小学课堂教学中
作者:韩世友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6期
摘要:德育乃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旨,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科教学是进行知识传授及德育的有效途径。

让德育呈现于小学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科教育中的德育传输尤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呈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德育完全依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而展开,完全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一、德育呈现于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便是在课堂,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充分体现学科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使德育寓于学科教学的始终,与学科教学相伴相随。

通过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成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德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地方课教学中的德育
地方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了依据各地区的不同需要,由各个地方依据我国课程管理政策及要求自行开发的一门课程,也就是地方对国家所制定的课程所做的必要补充。

地方课由《成功训练》《家乡》等构成。

在《成功训练》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之中充分体验和感悟成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了解追求成功的方式方法,懂得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给自己将来的成功奠定一个坚实稳固的根基。

如六年级《成功训练》下册中《承诺》单元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没有任何承诺比自我承诺更有力量的道理。

《家乡》课程的内容均为小学生所熟知的内容,大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领悟和掌握,非常适合小学生开展较为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着手,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融爱祖国、爱家乡于各种活动之中去,对学生进行德育。

2.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放于首位,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做事。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要钻研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性,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德育。

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刻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体会做人的又一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王光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09).
·编辑张珍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