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课题1.空气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三维目标1、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3、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重点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教法启发、谈话、演示难点认识空气有质量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关键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空气也有质量教具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饮料瓶等程序一二教学内容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师生活动设计1、猜谜语2、生回答3、谈话4、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它的存在5、学生演示实验方法。

6、用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7、学生演示并说明原理。

8、小结。

1、谈话: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2、让几名学生试着吹一吹。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是否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时间10分10分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三四学生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总结3、提问:气球为什么吹不大?4、学生讨论:制定研究方案5、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6、师小结。

1、谈话:空气是否真的占据空间2、分组实验3、汇报结果4、提问5、学生讨论汇报6、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在实验中觉察到空气的存在。

18分2分板书设计1、空气的性质会流动占据空间课后反思优点:能以学生认知背景为基础去指导他们。

缺点:实验时还不够细化,学生参与不全。

改进: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动手参与实验得出结论。

课题1、空气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并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2体会压缩空气的运用,拓展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教法讲解演示难点压缩空气的运用学法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关键拓展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教具杯子、水槽、注射器等程序一二教学内容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师生活动设计1、提问: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呢?2、讨论: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试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1、实验名称:验证空气的存在实验器材:塑料袋实验过程:用塑料袋兜空气实验现象:发现能兜住空气实验结论:空气存在2、实验名称:探究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线、小木棒等实验过程:把气球套在瓶子内,吹气球;把两个气球挂在小木棒两头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用少许力按气球。

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刺破的那头上升;按气球能按扁,放手由恢复原状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能被压缩3、实验名称: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性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透明玻璃瓶、玻璃片、香、实验过程:把两个玻璃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香点燃放入其中一个,在把他们对接一起,中间隔着玻璃片,抽调玻璃片,观察现象。

冷热玻璃瓶上下调换位置观察,实验现象:热的空气总是上升,冷的总是下降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4、实验名称: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情况实验器材:镜子、凡士林实验过程:把凡士林涂在三面镜子上,放在不同地方实验现象:几天后,观察镜子灰尘多少实验结论:确定空气污染是否严重5、实验名称: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酒精灯实验过程: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无6、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过程:温度计使用过程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无7、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器材:三种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实验过程: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五8、实验名称:热在固体液体中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酒精灯、汤勺、试管夹、三角支架、石棉网、木屑、烧杯实验过程:a、给汤勺不同位置滴蜡烛,给其中一个位置蜡烛加热b、把木屑放入烧杯、并加热实验现象:a、其他位置的蜡烛也会融化b、烧杯中的木屑不断上升下降。

实验结论:热能在固体中传递,从高温向低温传递;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是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9、实验名称:研究同一物质深色和浅色的吸热性实验器材:温度计、深色和浅色液体实验过程:把深色和浅色液体放在阳光下,测量温度实验现象:温度计上册的度数不同实验结论:同物质深色比浅色吸热性能好10、实验名称: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实验器材:水、酒精灯、玻璃瓶、玻璃片实验过程:给玻璃瓶的水加热,并盖上玻璃片实验现象:水变成气体,遇到玻璃片又边液体实验结论: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液体11、实验名称: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器材:尺子、小鼓、豆子实验过程:弹拨尺子、把豆子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实验现象:发现尺子振动;发现鼓面振动,小豆子也跟着上下跳动,同时听到声音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12、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沙子袋、水袋、空气袋实验过程:把他们放在桌面上,分别把耳朵贴在三个物体上。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1.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进度表第一周:教师备课第二周:空气的性质(一)空气的性质(二)第三周:热空气和冷空气(一)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第四周:空气里有什么(一)空气里有什么(二)第五周: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第六周:机动第七周:冷热和温度(一)冷热与温度(二)第八周:热的传递加热和冷却(一)第九周:加热和冷却(二)吸热和散热(一)第十周:吸热和散热(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第11周: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二)单元评价第12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第13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第14周: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第15周:食物的消化我们的食物安全吗第16周:排序分类第17周:考试(一)考试(二)第18周:讲评(一)讲评(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一、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五、教学仪器:教师准备:玻璃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手机一只,水槽一个;学生器材:沙袋,水袋,气袋,纸杯,棉线,牙签。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纸杯、棉线和牙签制作土电话。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就算面对面大声地说话,对方也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探究1、活动1:钟罩里的手机(1)教师演示“钟罩里的手机”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用手机播放铃声,你能听到声音吗?再用钟罩盖住手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它有没有变化?最后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你还能听到声音吗?(2)预测实验的结果。

学生预测声音会变小或消失。

(3)观察实验现象。

刚开始能清晰地听到手机铃声,用钟罩盖住手机后,听到的声音变小了;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玻璃钟罩里空气较多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声音;当钟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直到抽掉钟罩里全部的空气(不可能抽得很干净),相当于真空状态,跟月球上差不多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是声音不存在了?还是只是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听不到?学生讨论、分析。

(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

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

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问。

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空气能被压缩 。
实验
空气是存在的、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具有流动性、压
结论 缩的空气有弹力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
四(2)
实验
执教教
9.8
李荣
班级

时间

实验 目的
1、哪只蜡烛燃得时间长。2、研究空气的成分。3、剩下的空气是 否支持燃烧。4、制取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6、证明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 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截。3、火柴立即熄灭。4、引到
现象 另一瓶内出现气泡,再倒入石灰水变浑浊。5、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
灭。6、小水珠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实验 结论
1、燃烧需要空气支持。2、燃烧用去部分气体,水补充了这部分 空间。3、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4、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二 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 无
现象
实验 结论
备注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实验 班级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
四(2)
实验

时间
10、10
执教教 师
知道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李荣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 、烧杯、木屑、三角架、石棉网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
四(2)
实验
10.10
执教教
李荣
班级

时间

实验 目的
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 器材
酒精灯 火柴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钓鱼第一课:认识鱼类-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的外形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鱼的兴趣。

- 教学活动:-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鱼,并询问学生对鱼的认识和了解。

- 2. 通过观察大屏幕上播放的鱼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性和特点。

-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的鱼缸,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鱼,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鱼类海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

第二课:钓鱼的基本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钓鱼的兴趣,并了解到钓鱼的环保意义。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鱼类海报,引发钓鱼话题。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基本装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装备的分析和实际操作,体验钓鱼的过程。

-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保护鱼类资源?钓鱼的环保意义是什么?第三课: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参与钓鱼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两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上一课的钓鱼体验。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常见技巧,并示范演示。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技巧的模拟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 4. 强调钓鱼的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避免意外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四课:鱼类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目标:通过研究鱼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活动:- 1. 向学生介绍鱼类面临的威胁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和水域环境?-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标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

- 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要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要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2、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3、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实验内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5、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7、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8、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9、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和性;
2. 认识一些常见的爬行类动物,如蛇、龟等;
3. 研究保护和关爱爬行类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爬行类动物的特征;
2. 了解不同的爬行类动物的性;
3. 强调保护和关爱爬行类动物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爬行类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介绍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并通过实物展示进行直观教学;
- 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爬行类动物,如蛇和龟等。

3. 活动设计(25分钟)
-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爬行类动物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动物的特点和性,并制作海报展示;
- 学生海报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海报展示,其他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对该动物的了解。

4. 总结(5分钟)
- 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和关爱爬行类动物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爬行类动物的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展示的质量;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爬行类动物;
2. 鼓励学生进行爬行类动物的观察记录和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

以上是本次《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爬行类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道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道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道客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道客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增强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道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3. 探究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粉笔。

2. 投影仪、PPT课件。

3. 实验器材:道客模型、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与道客相关的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等。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介绍道客的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道客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道客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1. 思考题:思考道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2. 实践题: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道客模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阅读题:阅读与道客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和应用。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道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看,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

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排序和分类。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认识空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这些性质的过程,也就是在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训练的目的。

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

通过认识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实验和感官,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认识空气的基本组成。

在前面几课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的、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下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认识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向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考察的能力。

第二单元《冷和热》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迭,使孩子们对火热、冰冷、清凉、和暖这些不同的气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

而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单元就将带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了解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温度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作曲线图,孩子们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

(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2、学生回答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

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板书课题)(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

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 科学的基本观念1.1 科学是什么- 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基本观念-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科学的国际化特征、科学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观念-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实例分析1.2 科学实验- 目标: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定义、科学实验的意义、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法: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第二章:天气和季节2.1 天气的基本概念- 目标: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天气的概念、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记录、图片展示2.2 季节的变化- 目标:了解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季节的定义、四季的特点、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四季的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季节观察、小组讨论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目标:了解不同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植物的种类(花草树木)、植物的特点(生长、形态、功能)- 教学重点:不同植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图片解读3.2 植物的生长条件- 目标:认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室内种植实验、小组讨论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和繁殖4.1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动物的分类(鸟兽鱼虫)、动物的特点(外观、性、行为)- 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观察记录4.2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目标:认识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长方式(成长、变态等)、动物的繁殖方式(生卵生、胎生等)- 教学重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第五章:身体的保健和健康5.1 身体的组成和功能- 目标:认识人体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身体的组成(头、躯干、四肢)和功能(呼吸、消化、运动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课堂讨论5.2 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标: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障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卫生惯等)、保障健康的方法(预防疾病、定期体检等)- 教学重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障健康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上为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观念、天气和季节、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以及身体的保健和健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器材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烧杯、木屑、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3.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现象
1、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结论
空气是存在的、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具有流动性、压缩的空气有弹力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9.8
执教教师
李荣
实验目的
1、哪只蜡烛燃得时间长。2、研究空气的成分。3、剩下的空气是否支持燃烧。4、制取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6、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发现铅笔的软硬度不同、塑料膜的褶皱、伸拉性、透明度不同
实验结论
根据同一特征不同性排序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把事物的相同或相似进行分类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2.19
执教教师
李荣
实验目的
把事物的相同或相似进行分类
实验器材
果实挂图、动物挂图、指纹挂图
实验步骤
观察相同和不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根据事物相同或不同分类
4、在一只瓶里放入小苏打、醋,把气体引导另一瓶内并倒入澄清石灰水。
5、在烧杯内点燃长短2支蜡烛吧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6、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吧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实验现象
1、小杯中蜡烛最先熄灭,大杯次之,没杯的最后熄灭。2、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截。3、火柴立即熄灭。4、引到另一瓶内出现气泡,再倒入石灰水变浑浊。5、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灭。6、小水珠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
水槽 水 大口塑料瓶 蜡烛 火柴 玻璃片 大小2只杯 3支同样长短小蜡烛 火柴 玻璃片 2个瓶 瓶塞 玻璃橡胶管 小苏打 醋 烧杯 长短2支蜡烛 干燥的玻璃杯 卡片 碎冰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片上点燃三支蜡烛,其中2支分别扣上大小杯,观察
2、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中;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
实验结论
1、燃烧需要空气支持。2、燃烧用去部分气体,水补充了这部分空间。3、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4、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8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实验器材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烧杯、木屑、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3.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现象
1、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3、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再拧开饮料瓶盖,把燃着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
4、在一只瓶里放入小苏打、醋,把气体引导另一瓶内并倒入澄清石灰水。
5、在烧杯内点燃长短2支蜡烛 吧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6、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吧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实验现象
1、小杯中蜡烛最先熄灭,大杯次之,没杯的最后熄灭。2、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截。3、火柴立即熄灭。4、引到另一瓶内出现气泡,再倒入石灰水变浑浊。5、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灭。6、小水珠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10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知道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
1、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液面有上升
实验结论
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三、(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2、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上升。3、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气球鼓起。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气球瘪了。
实验现象
1、温度计的液面上升。2、先快后慢。
实验结论
一杯热水的逐渐变凉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10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
实验步骤
1、在汤勺上分别滴三滴蜡烛。
2、分别在汤勺的前端中端加热。
实验现象
2、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热的方式是对流。
实验结论
1、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2、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热的方式是对流。备注科学 Nhomakorabea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比较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17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知道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器材
1、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2、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3、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过一会儿观察。
4、把气球下部塞入瓶中,逐渐吹气球。
5、把两只充气气球吊在直棍上,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
6、吹大气球,让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
吹大袋子,扎牢口,用手压“气垫”。
实验现象
1、水中出现串串水泡。2、塑料袋鼓胀起来。3、纸团没湿。4、气球吹不大。5、平衡打破,破球浮起。6、气球吹来凉风。7、气垫”被压缩一些 压缩后又回弹
空气能被压缩 。
实验结论
空气是存在的、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具有流动性、压缩的空气有弹力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9.8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1、哪只蜡烛燃得时间长。2、研究空气的成分。3、剩下的空气是否支持燃烧。4、制取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6、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汤勺的前端加热,蜡烛先融化。中端后融化。
实验结论
热从高温的地方传到低温的地方。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10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
酒精灯 火柴
实验步骤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井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8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热水
实验步骤
1、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2、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3、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一、(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二、(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研究空气的性质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9、5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研究空气的存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空气有无质量、空气能否流动
实验器材
水槽 注射器 水、塑料袋、杯 纸团 气球同样两只气球 直棍 线 气球 塑料袋
实验步骤
1、注射器抽如空气,压入水中。
2、打开塑料袋口,在空中逗得几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