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汇编
劳动法律法规汇编1. 劳动法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平等就业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劳动者权益优先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综合防护原则:通过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劳动合同原则:鼓励使用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时间原则:限制加班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利。
•工资收入原则:确保劳动者合法收入,及时支付工资。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劳动者权益。
2. 劳动合同制度2.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2.劳动合同的期限;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4.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5.社会保险、福利待遇;6.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7.违约责任和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
2.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双方应共同遵守。
劳动合同可以变更,但变更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况包括:1.双方协商解除;2.劳动合同期满;3.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4.企业经营需要或劳动能力下降解除;5.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
2.4 劳动合同的补偿和赔偿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和赔偿。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加班费、年假等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3.1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措施预防事故、避免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劳动条件。
3.2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同时,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婚假、病假等休假权益。
最新《劳动法》相关法规整理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第一章:劳动合同管理1.1 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1.1.1 劳动合同的订立1.1.2 劳动合同的解除1.1.2.1 解除原因及程序1.1.2.2 经济补偿与赔偿1.2 用工形式与用工期限1.2.1 劳动关系的确认与解除1.2.2 用工形式的种类与特点1.2.3 用工期限的设定与变更1.3 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1.3.1 薪酬制度设定与调整1.3.2 社会保险的缴纳及权益保障1.3.2.1 养老保险1.3.2.2 医疗保险1.3.2.3 失业保险1.3.2.4 工伤保险1.3.2.5 生育保险第二章:劳动权益保护2.1 劳动时间与休假2.1.1 劳动时间的安排与调整2.1.2 法定假期与休假制度2.1.3 调休与加班工资2.2 劳动条件保护2.2.1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2.2.2 职业病防护与赔偿2.2.3 特殊工龄者保护2.3 工会与劳动关系协调2.3.1 工会的设立与组织2.3.2 工会的权益与职责2.3.3 劳动争议解决与仲裁第三章:用人单位责任与义务3.1 用人单位的行为规范3.1.1 就业歧视与平等待遇3.1.2 员工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3.1.3 禁止虚假招聘与欺诈行为3.2 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3.2.1 培训与职业发展3.2.2 绩效评估与晋升制度3.2.3 人员调动与裁员3.3 劳动纠纷处理与诉讼3.3.1 内部纠纷解决与仲裁3.3.2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3.3.3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及结果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劳动合同范本附件2:劳动报酬计算表格附件3:社会保险缴纳明细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双方订立的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合同。
2. 经济补偿:雇主因解雇雇员而向雇员支付的一定金额作为经济上的赔偿。
3. 薪酬制度:用人单位为员工工作所支付的报酬或者薪水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4. 社会保险: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及因工作受到损失时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违反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选)(1995年8月4日)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2003年7月31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9月18日)一、法律部分1. 《职业安全与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国际公约1981年第155号公约) 2006年10月30日人大批准2. 《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07月05日3. 《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4.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5. 《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06月29日6. 《中华人民共与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主席令第40号2005年08月28日7. 《中华人民共与国公司法》主席令第42号2005年10月28日8. 《中华人民共与国企业破产法》主席令第54号2006年08月27日9. 《中华人民共与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主席令第60号2006年12月29日10. 《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2007年06月29日11. 《中华人民共与国个人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6号2007年06月29日12. 《中华人民共与国就业促进法》主席令第70号2007年08月31日13. 《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席令第80号2007年12月29日14. 《中华人民共与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主席令第3号2008年04月24日15. 《中华人民共与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35号2010年10月28日二、行政法规与规范性文件部分(一)综合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08月04日)2. 《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535号(2008年09月18日)(二)就业1.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力字33号(1992年06月09日)2.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社部令第6号(2000年03月16日)3.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劳社部令第10号(2000年12月08日)4.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2年08月24日)5.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5年03月22日修正)6. 《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 号(2006年06月19日)7. 《关于规范人才招聘会管理改进人才招聘服务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4号8. 《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2007年02月25日)9.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社部令第28号(年11月05日)10.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6号(三)劳动合同1. 《违反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481号(1994年12月03日)2. 《集体合同规定》劳部发485号(1994年12月05日)3.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223号(1995年05月10日)(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与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02月20日)2.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03月14日)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991年06月15日)4.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46号(1995年03月25日)6.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03月25日)7.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271号(1997年09月10 日)8.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2007年12月14日)9.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3号(2007年12月16日)10.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与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3号(2008年01月03日)(五)工资1.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统局令第1号(1990年01月01日)2.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社部令第9号(1994年12月06日)3.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4.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第9号(2000年11月08日)5.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157号(2001年09月10日)6. 《最低工资规定》劳社部令第21号(2004年01月20日)7.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与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国务院令第452号(2005年12月09日)8.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与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国务院令第519号(2008年02月28日)(六)劳动保护1.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07月21日)2.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01月18日)3.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09日)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年04月23日)5.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2002年10月01日)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01月09日)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04月09日)(七)社会保险1.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06月02日)2.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06月02日)3.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504号(1994年12月14日)4.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第26号(1997年07月16日)5.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12月22日)6.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7.《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1999年01月22日)8.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1999年01月22日)9.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令第1号(1999年03月19日)10.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令第2号(1999年03月19日)1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1999年09月28日)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42号(2000年12月25日)13.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社部令第8号(2000年02月26日)14.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13号(2001年09月28日)15.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16.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0号(2006年06月27日)(八)工伤与职业病1.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08月12日)2.《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03月15日)3.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04月27日)4.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社部令第19号(2003年09月23日)5.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社部令第18号(2003年09月23日)6.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年2006》劳社部发第8 号(2007年03月06日)7. 《工伤认定办法》人保部令第8号(2010年12月31日)8.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保部令第9 (2010年12月31日)(九)劳动争议与监督检查1. 《中华人民共与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1993年07月06日)2. 《劳动监察规定》(1993年08月04日)3. 《违反<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532号(1994年12月26日)4.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劳动部令第1号(1996年09月27日)5.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年09月27日)6.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03月19日)7. 《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年11月23日)8.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劳社部令第13号(2001年05月27日)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2004年11月01日)10.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劳社部令第25号(2004年12月31日)(十)其他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6年09月15日)2.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1999年10月31日)3.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2002年03月24日)4.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第12号(2003年05月30日)5.《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号(2007年09月21日)6. 《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2007年04月24日)三、司法解释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04月30日)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06月25日)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08月14日)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09月13日)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意见征集稿)(2012年06月27日)。
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汇编
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汇编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汇编1. 前言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中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维护员工的权益和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本文将以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为主线,对其进行汇编和介绍。
2. 劳动法劳动法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平衡劳动双方的利益关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劳动法:劳动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
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条例》: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方式、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3. 人才招聘和用工管理人才招聘和用工管理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获取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几个与人才招聘和用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规定了人才市场的经营、招聘活动的规范等内容。
国际人才交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人才交流管理办法》:规定了国际人才交流的程序、权限等内容。
用人单位劳动力派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人单位劳动力派遣管理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派遣劳动力的条件、权利义务等内容。
4. 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组织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与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计算等内容。
员工福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员工福利条例》:规定了员工福利的种类、范围等内容。
职工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职工工伤保险的范围、待遇等内容。
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人力资源是指用于企业或组织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直接影响着雇佣和劳动力管理的法律义务、权益和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以规范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内容。
双方在就业关系解除时,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
劳动法劳动法主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公正的待遇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劳动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需要遵循的程序与要求,以保护员工的就业权益。
劳动保障政策劳动保障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根据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缴纳工伤保险,确保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时得到合理的赔偿。
劳动保障政策还规定了在劳动争议解决方面的程序和要求,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个体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也适用于临时工、实习生和劳务派遣人员等劳动者群体。
人力资源政策除了法律法规外,人力资源政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政策是一系列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旨在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包括激励政策、培训政策、绩效考核政策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1.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它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劳动关系领域中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内容、签订、履行、解除等各方面的问题。
它强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禁止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权益,并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和要素,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和条件,包括双方一致解除、提前解除、违反劳动合同等情况。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它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防止了用人单位滥用权力、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发生。
3.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是一项专门用于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首先应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
如果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独立公正的仲裁程序,仲裁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它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公正的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4. 劳动保障监察法劳动保障监察法是为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而颁布的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监察法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强化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劳动保障监察法强调了劳动条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法规/标 准编号
相关条款说明
适用 部门
国务院
国发 (2010)23
号
4.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 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5.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 现场带班。 6.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 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 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 同。
卫生防护管理措施,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
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
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
费。
《工伤保险条
国务院令
10
例》
2004.01.01
2002.05.01
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
60 号
各车 间部 门
委员会
序号
法律法规及其 他要求清单
生效日/ 最新修订
日
颁布部门
法规/标 准编号
相关条款说明
适用 部门
第十五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
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
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
安全使用和管理。
安环
第二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 科、仓
《危险化学品安
中华人民共 国务院令
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企业注册管理1.《公司法》2.《企业法人登记条例》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企业违法行为程序规定》4.《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二、劳动用工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4.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5. 《职业病防治法》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税务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五、总结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企业注册管理:指对公司法律地位等相关法律法规。
(2)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指对员工的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
(3)税务法律法规:指对企业税务申报、税务纳税等相关法律法规。
(4)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指对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地位:指公司在法律上的承认和认可,包括公司的成立、股东权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法律地位。
(2)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薪资待遇、劳动时间等内容。
(3)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4)知识产权: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著作权等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知识资产。
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人合法合规。
以下是企业用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
用工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在雇佣劳动者时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续签、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使用季节工、劳务派遣、短期用工等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符合用工合同法的规定,不能违法违规。
劳动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依据,其中规定了劳动时间、休息时间、工资、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对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依照劳动标准法制定详细的工资标准,并及时、公平地发放员工的工资,从而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社会保障权利的法律,企业必须依法组织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障。
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业务,保证员工在发生意外或疾病等情况时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安全。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主要是为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开放和有序发展,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和水平。
企业必须依法经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办理相关许可证件,合法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并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员工的用人正确合法。
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为促进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提供保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制定的。
企业必须依法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促进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总结企业用人相关法律法规是企业用人的基本准则,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用人行为,而且可以让员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企业必须依法用人,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赢。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文件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文件清单一、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 《劳动法》2. 《劳动合同法》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5.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法》6. 《工伤保险条例》7.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8. 《最低工资规定条例》9. 《社会保险法》10. 《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规定》二、招聘与录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书面就业条例》2.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法》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争议调解规则》4. 《就业服务机构管理条例》5.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6. 《用人单位劳动者就业服务规范》7. 《用人单位劳动者工资支付管理规定》8.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规则》三、劳动关系协商和谈判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 《集体劳动合同条例》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规则》4.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5. 《合同法》四、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 《安全生产法》2. 《劳动保护监察条例》3.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4. 《职业病防治法》5.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6. 《劳动卫生监督管理条例》7.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分类》8. 《职业病职工工伤认定办法》9. 《用人单位应履行的劳动保护义务》五、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 《社会保险法》2. 《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3. 《失业保险金发放暂行办法》4.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5.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计算办法》6. 《职工医疗保险办法》7. 《大病保险办法》8. 《生育保险办法》以上为人力资源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清单,为了保证企业的合规运营,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1. 劳动法:即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其规定
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
护等。
2. 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
止等事项。
它强调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协商原则,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员工福利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提供的各项福
利待遇,如工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4. 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缴纳的社会
保险费用,并规定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条件。
5. 婚育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的婚育保险待遇,包括计划生育手术费用、产前检查费用、产前、产后护理费用等。
6. 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劳动保护、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职业病事故报告等。
7. 员工培训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费用,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8.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规定:该规定规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管理、服务内容、经营行为等方面的事项,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请注意,以上法律法规只是提供了一些例子,并非详尽无遗。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守更多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还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建议及时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信息。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将主要讨论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究其对劳动者权益保障与劳动关系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以规范劳动关系为目的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实施以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平稳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规定是,公司招聘员工时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规定劳动合同应有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以保障。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遵守的法律制度,对违反法律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惩罚性规定。
二、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法律,适用于劳动跟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
该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条款,规定了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应首先通过调解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调解无法解决的劳动争议,应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的实施,能够迅速化解劳动争议,防止争议演变成社会矛盾。
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我国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法律之一,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主要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遵守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劳动标准,对用人单位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了制约和惩罚。
四、社保法社保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法律,该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的实施。
社保法的实施,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保障水平的提升,同时提高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五、劳动合同法解释劳动合同法解释是我国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时所参照的重要依据。
该解释中详细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形成、变更、解除等问题,同时对涉及劳动保护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
劳动合同法解释的出台,为劳动法的实施和劳动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总之,以上所列法律法规是对于我国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部分,在夯实劳动法制基础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提醒企业要注意法律监管,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员工的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文档模板范本: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一、劳动合同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劳动合同法解释二》4.《劳动合同法解释三》注释:1.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等劳动条件约定的协议。
2. 用人单位:指依法设立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组织等,招用劳动者提供劳动。
3. 劳动报酬: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津贴等。
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2.《劳动法实施条例》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释:1. 劳动保障:指国家对劳动者享有的权益进行保护和维护的制度。
2. 劳动法基本原则:平等就业、选择职业自由、合理工作时间和休假、限制短期和暂时用工、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禁止用工歧视等原则。
三、社会保险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2.《社会保险法实施细则》3.《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注释:1. 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应对风险所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
2. 社会保险费: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规定缴纳的用于社会保险的费用。
【附件】:1. 《劳动合同范本》2. 《劳动保障监察申诉表格》3. 《社会保险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劳动条件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劳动报酬:指劳动者为完成雇主委托工作而应得的薪水或者报酬。
3. 劳动保障:国家对劳动者享有的权益进行保护和维护的制度。
4. 社会保险: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应对风险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5. 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规定缴纳的用于社会保险的费用。
【实际执行艰难及解决办法】:1. 艰难: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争议处理不当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一、劳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方面内容。
3. 《劳务派遣管理规定》: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和劳务派遣工作进行了规范。
4.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带薪年休假,保障员工的歇息时间。
5.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办法,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6. 《最低工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工资待遇,规定了最低工资的标准和调整机制。
二、人事管理法律法规1. 《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式。
2. 《员工福利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和管理办法。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条例》: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并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4. 《人力资源管理规定》:规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包括用工岗位设置、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内容。
5. 《职务任免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职务任免的程序和管理方式。
6. 《劳动纪律与奖惩规定》: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员工违纪违规行为的惩罚方式和程序,以及对员工优秀表现的奖励。
三、培训管理法律法规1. 《企业培训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2.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定》:规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
3. 《职业培训经费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职业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
四、用工形式法律法规1. 《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完善用工制度。
2. 《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对《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3. 《聘用制度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聘用制度的程序和管理方式。
4. 《暂时工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对暂时工的用工方式和管理办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作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员工权益和企业合规,各种法律法规被制定出来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探讨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一、劳动法律法规1. 《劳动合同法》:该法规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各个环节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劳动报酬的支付、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2. 《劳动用工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规定了对职工的招聘、录用、试用期、福利待遇、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权益平衡。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为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纠纷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1. 《社会保险法》:该法规明确了社会保险的范围、参保条件、缴费和待遇等各个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2. 《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赔偿标准和责任等,为工伤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
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该条例明确了企业应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职工在退休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养老金。
三、劳动用工监管法律法规1. 《劳动合同法》:前文已经提到,劳动合同法不仅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2. 《劳动法》:该法规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提供的劳动条件和保护措施,例如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劳动保护等。
3. 《劳动监察法》:该法规规定了劳动监察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劳动关系的公平公正,并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四、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除了法律法规的制约,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1.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行为规范:该规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2. 行业协会的自律规定:各个行业协会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自律规定,规范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行为,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素质和形象。
劳动用工与用人单位法律法规制度
劳动用工与用人单位法律法规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劳动用工行为,并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企业应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明确用工程序和用工规范,确保用工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劳动用工程序第五条企业用工需经过招聘、录用、签订劳动合同等程序。
第六条招聘程序应包含发布招聘信息、面试、考核等环节,招聘过程应公平、公正。
第七条录用程序应依据招聘流程,经过综合评价确定录用人员。
第八条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福利、劳动保障等关键条款,保障劳动者权益。
第九条企业应为劳动者办理入职手续,包含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用工档案,记录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薪资发放等相关情况。
第三章劳动权益保障第十一条企业应依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供应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酬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合法权益保障。
第十二条企业应保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超出法定标准,并支出超时工作的加班工资。
第十三条企业应依照劳动合同商定及时、足额支出劳动者工资,并供应相关的工资明细。
第十四条企业应保证劳动者享有法定的休假权益,禁止非法扣除或延迟支出劳动者的休假。
第十五条企业应供应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六条企业应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劳动者投保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确保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第四章劳动合同管理第十七条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应认真履行合同商定的权责,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均应在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前提前30天进行书面通知,如无书面续签商定,劳动合同自动停止。
第十九条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并支出相应的经济弥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规。
第二条本法规合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从事合法、安全、健康的管理活动,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和福利待遇。
第四条国家支持并鼓励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第二章员工招聘和录用第五条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和录用时,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得歧视或者限制任何合格的求职者。
第六条企业应当发布岗位信息、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工作环境等相关信息,接受求职者的查询和咨询,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
第七条企业在选择录用人员时,应当依据应聘者的择优条件,参考其学历、工作经历、应聘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第八条企业在录用人员后,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提供必要保险和福利待遇,落实执行国家劳动法规。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发展、福利保障等管理制度。
第十条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员工自身发展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绩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结果对员工进行薪酬、晋升、调整等激励措施。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严格遵守薪酬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员工的薪酬合理、及时、公正。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年金、生育保险、带薪休假等。
第四章劳动关系和解决劳动争议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通过公开透明、平等商议的方式处理劳动关系纠纷。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依法接受职工代表的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签订,认真落实达成的协议内容。
第十六条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应当优先采取调解、仲裁、举报等和平解决方式,尽量避免采取诉讼等极端手段。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本法律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第三条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公平正义、合理合法和依法保障。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第五条国家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
第六条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
第七条每一个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完整的工资制度,明确工资结构和计算方式,公开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并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建立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合同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2.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3.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4.劳动者的工资标准、计算方法和支付时间;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6.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7.劳动纪律和违约责任;8.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和途径。
第十条劳动合同应当经劳动者本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违反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终止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可以因为以下原因终止:1.经双方商议一致;2.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提前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期满;4.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5.违反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6.用人单位浮现严重艰难;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致残,不能从事原工作,并经过劳动者所在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经申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的。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在下列情形下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提前告知和商议的;2.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需要裁减人员的。
第四章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场所良好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降低事故率,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权益。
用人合法的公文说法
用人合法的公文说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根据国家有关用人法规和公司用人管理制度的要求,我公司决定对用人合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以进一步确保用人合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现将研究结果和建议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如下:一、用人合法的重要性用人合法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依法经营的核心要求。
合法用人不仅是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员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
只有在用人合法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实现稳定发展,员工才能得到公平待遇,劳动关系才能健康与谐。
二、合规用人的法律依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用人合法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用工操作。
具体包括:明确用工目的和期限、签订劳动合同、合理安排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报酬、保障员工休假权益、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保劳动安全与健康等。
三、加强用人合法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用人合法,我公司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加强用工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用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类用工方式的操作规程,确保用人合法从源头上得到保障。
2. 加强用工合同管理。
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保障双方权益。
3. 加强劳动关系和谐管理。
建立健全员工代表大会、工会等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4. 加强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
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设施,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
5. 加强薪酬福利管理。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确定薪酬水平,确保员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
四、用人合法的风险与挑战在用人合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与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比如,虚假用工、违规解雇、违法竞业限制等问题。
为此,我公司将加强用人合法的法律宣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用人合法风险的产生。
五、用人合法的评估与监督为确保用人合法的落地实施,我公司将建立用人合法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选)(1995年8月4日)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2003年7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9月18日)一、法律部分1. 《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国际公约1981年第155号公约) 2006年10月30日人大批准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07月05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06月29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主席令第40号2005年08月28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主席令第42号2005年10月28日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主席令第54号2006年08月27日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主席令第60号2006年12月29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2007年06月29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6号2007年06月29日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主席令第70号2007年08月31日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席令第80号2007年12月29日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主席令第3号2008年04月24日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35号2010年10月28日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部分(一)综合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08月04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535号(2008年09月18日)(二)就业1.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力字33号(1992年06月09日)2.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社部令第6号(2000年03月16日)3.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劳社部令第10号(2000年12月08日)4.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2年08月24日)5.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5年03月22日修正)6. 《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 号(2006年06月19日)7. 《关于规范人才招聘会管理改进人才招聘服务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4号8. 《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2007年02月25日)9.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社部令第28号(年11月05日)10.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6号(三)劳动合同1.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481号(1994年12月03日)2. 《集体合同规定》劳部发485号(1994年12月05日)3.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223号(1995年05月10日)(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02月20日)2.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03月14日)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991年06月15日)4.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46号(1995年03月25日)6.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03月25日)7.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271号(1997年09月10 日)8.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2007年12月14日)9.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3号(2007年12月16日)10.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3号(2008年01月03日)(五)工资1.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统局令第1号(1990年01月01日)2.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社部令第9号(1994年12月06日)3.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4.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第9号(2000年11月08日)5.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157号(2001年09月10日)6. 《最低工资规定》劳社部令第21号(2004年01月20日)7.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国务院令第452号(2005年12月09日)8.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国务院令第519号(2008年02月28日)(六)劳动保护1.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07月21日)2.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01月18日)3.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09日)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年04月23日)5.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2002年10月01日)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01月09日)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04月09日)(七)社会保险1.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06月02日)2.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06月02日)3.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504号(1994年12月14日)4.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第26号(1997年07月16日)5.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12月22日)6.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7.《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1999年01月22日)8.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1999年01月22日)9.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令第1号(1999年03月19日)10.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令第2号(1999年03月19日)1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1999年09月28日)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42号(2000年12月25日)13.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社部令第8号(2000年02月26日)14.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13号(2001年09月28日)15.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16.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0号(2006年06月27日)(八)工伤与职业病1.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08月12日)2.《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03月15日)3.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04月27日)4.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社部令第19号(2003年09月23日)5.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社部令第18号(2003年09月23日)6.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年2006》劳社部发第8 号(2007年03月06日)7. 《工伤认定办法》人保部令第8号(2010年12月31日)8.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保部令第9 (2010年12月31日)(九)劳动争议与监督检查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1993年07月06日)2. 《劳动监察规定》(1993年08月04日)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532号(1994年12月26日)4.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劳动部令第1号(1996年09月27日)5.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年09月27日)6.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03月19日)7.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年11月23日)8.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劳社部令第13号(2001年05月27日)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2004年11月01日)10.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劳社部令第25号(2004年12月31日)(十)其他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6年09月15日)2.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1999年10月31日)3.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2002年03月24日)4.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第12号(2003年05月30日)5.《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号(2007年09月21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2007年04月24日)三、司法解释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04月30日)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06月25日)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08月14日)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09月13日)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意见征集稿)(2012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