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索引基本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acle索引基本分类法分类
逻辑上:
Single column 单行索引
Concatenated 多行索引
Unique 唯一索引
NonUnique 非唯一索引
Function-based函数索引
Domain 域索引
物理上:
Partitioned 分区索引
NonPartitioned 非分区索引
B-tree:
Normal 正常型B树
Rever Key 反转型B树
Bitmap 位图索引
索引结构:
B-tree:
适合与大量的增、删、改(OLTP);
不能用包含OR操作符的查询;
适合高基数的列(唯一值多)
典型的树状结构;
每个结点都是数据块;
大多都是物理上一层、两层或三层不定,逻辑上三层;
叶子块数据是排序的,从左向右递增;
在分支块和根块中放的是索引的范围;
Bitmap:
适合与决策支持系统;
做UPDATE代价非常高;
非常适合OR操作符的查询;
基数比较少的时候才能建位图索引;
树型结构:
索引头
开始ROWID,结束ROWID(先列出索引的最大范围)
BITMAP
每一个BIT对应着一个ROWID,它的值是1还是0,如果是1,表示着BIT 对应的ROWID有值;
=============================================== ======================
Oracle的索引主要包含两类:BTree和位图索引。默认情况下大多使用Btree 索引,该索引就是通常所见唯一索引、聚簇索引等等,Btree用在OLTP,加快查询速度。位图索引是Oracle的比较引人注目的地方,其主要用在OLAP(联机数据分析)方面,也就是数据仓库方面用到,目的是在加快查询速度是,节省存储空间。通常情况下,索引都要耗费比较大的存储空间,位图采用了压缩技术实现磁盘空间缩减。Btree用在高基数(即列的数据相异度大),位图用在低基数列。位图索引的基本原理是在索引中使用位图而不是列值。通常在事实表和维表的键之间有很低的集的势(cardinality),使用位图索引,存储更为有效,与B*Tree 索引比较起来,只需要更少的存储空间,这样每次读取可以读到更多的记录,而且与B*Tree索引相比,位图索引将比较,连接和聚集都变成了位算术运算,大大减少了运行时间,从而得到性能上的极大的提升。
在Oracle中如何合理的使用位图索引?以下的几个事项应该考虑。
*如果要使用位图索引,初始化参数STAR_TRANSFORMATION_ENABLED 应该设置为TRUE.
*优化模式应该是CBO。对于数据仓库的环境中,总是应该考虑使用CBO (COST-BASEDOPTIMIZER)。
*位图索引应该建立在每一个事实表的外键列上。(这只是一个一般的规则.)
此外,对于数据表中的cardinality如何客观的确定也是一个问题,一万条数据中只包含3个值的集和算是低的了,那么一亿条记录中包含3万条记录算不算低的呢?对于这样的情况,建议几行一下数据的模拟测试,一般来说,在数据仓库环境中,位图索引的性能要好于B*Tree索引。还要注意位图索引不是为OLTP 数据库设计的,不应该在OLTP数据库中大量的使用它,尤其是对那些有更新操作的表。
==================================================================== ==========
B*Tree索引
B*Tree索引是最常见的索引结构,默认建立的索引就是这种类型的索引。B*Tree索引在检索高基数数据列(高基数数据列是指该列有很多不同的值)时提供了最好的性能。当取出的行数占总行数比例较小时B-Tree索引比全表检索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但当检查的范围超过表的10%时就不能提高取回数据的性能。B-Tree索引是基于二叉树的,由分支块(branch block)和叶块(leaf block)组成。在树结构中,位于最底层底块被称为叶块,包含每个被索引列的值和行所对应的rowid。在叶节点的上面是分支块,用来导航结构,包含了索引列(关键字)范围和另一索引块的地址,如图26-1所示。
假设我们要找索引中值为80的行,从索引树的最上层入口开始,定位到大于等于50,然后往左找,找到第2个分支块,定位为75-100,最后再定位到叶块上,找到80所对应的rowid,然后根据rowid去读取数据块获取数据。如果查询条件是范围选择的,比如where column >20 and column <80,那么会先定位到第一个包含20的叶块,然后横向查找其他的叶块,直到找到包含80的块为止,不用每次都从入口进去再重新定位。
反向索引
反向索引是B*Tree索引的一个分支,它的设计是为了运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的。Oracle推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在并行服务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环境下索引叶块的争用。当B*Tree索引中有一列是由递增的序列号产生的话,那么这些索引信息基本上分布在同一个叶块,当用户修改或访问相似的列时,索引块很容易产生争用。反向索引中的索引码将会被分布到各个索引块中,减少了争用。反向索引反转了索引码中每列的字节,通过dump()函数我们可以清楚得看见它做了什么。举个例子:1,2,3三个连续的数,用dump()函数看它们在Oracle内部的表示方法。
SQL> select 'number',dump(1,16) from dual
2 union all select 'number',dump(2,16) from dual
3 union all select 'number',dump(3,16) from dual;
'NUMBE DUMP(1,16)
------ -----------------
number Typ=2 Len=2: c1,2 (1)
number Typ=2 Len=2: c1,3 (2)
number Typ=2 Len=2: c1,4 (3)
再对比一下反向以后的情况:
SQL> select 'number',dump(reverse(1),16) from dual
2 union all select 'number',dump(reverse(2),16) from dual
3 union all select 'number',dump(reverse(3),16) from dual;
'NUMBE DUMP(REVERSE(1),1
------ -----------------
number Typ=2 Len=2: 2,c1 (1)
number Typ=2 Len=2: 3,c1 (2)
number Typ=2 Len=2: 4,c1 (3)
我们发现索引码的结构整个颠倒过来了,这样1,2,3个索引码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叶块里,所以减少了争用。不过反向索引又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在所有使用常规索引的地方使用。在范围搜索中其不能被使用,例如,where column>value,因为在索引的叶块中索引码没有分类,所以不能通过搜索相邻叶块完成区域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