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网络作业 (2)
22秋季-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辅导资料-答案02
22秋-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题正确选项】:A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此题正确选项】:A
3.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刘少奇
D.陈云
【此题正确选项】:D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建设和谐世界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此题正确选项】:A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是()。
A.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B.城乡差距问题
C.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D.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
【此题正确选项】:A
6.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A.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促进世界和平
D.实现共同富裕。
毛概作业第二次
毛概作业一.名词解释:1.总路线: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集中表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二、简答题:1.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是什么?答: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什么?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答: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毛概作业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坚持科学发展”和第六章第三节“实现中国梦”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2—16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
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毛概第二次作业
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2)意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毛概作业 2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从理论的角度探讨(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是其具体要求。
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
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更具体地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这是共产党人搞社会主义的优势,但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书本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时代的要求出发。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必然会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特色,并没有也不可能偏离科学社会主义轨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标志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课题;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三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浅入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要求。
毛概第2-3章作业(二)
第2-3章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 )。
A、封建势力B、买办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2、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社会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5、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C、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6.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纲领不同B.革命路线不同C.革命方法不同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A、社会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9、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1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2.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毛概作业(二)
作业(二)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什么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如何坚持?解:为什么……必由之路:①改革开放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
②改革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前句规定根本方向,后句规定实现途径。
为什么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如何坚持: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决定改革成败和性质。
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社会主义初阶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如何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解: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为什么要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柱、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③是社会主义性质根本体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关键。
如何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②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③努力寻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④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何特点?带来哪些机遇,如何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解:特点:①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③要素、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毛概作业2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二
注意看问答题的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D C A D C C C A C A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是把解放生产力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就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等,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2.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三者关系中,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要把握以下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稳定。
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
毛概作业2
第一题:①问:答: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句话阐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此句话说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大发展程度。
②问:答:1.逐步摆脱不发展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所体现的特征的概括。
2.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个特这表明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同时这一特这又印证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使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就成为我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重要因素。
3.第三个特点的这一阶段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得以初步实现的阶段。
是想要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4.第四个特点是从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品来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亦要兼顾社会事业的进步,就要提高大众的综合素质。
5.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以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为基础的。
6.从地区的发展差别状况来看,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所以党和政府确立了发展较快地区带动和帮助发展较慢地区的政策,以此实现共同富裕。
7.从社会主义改革看,我国为初级阶段的理论立论基础就是我国经济、政治等体制的不完善,所以,通过各种改革来完善我国的各项体制就是初级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8.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初级阶段着力搞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使之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9.我们不仅要从社会现代化进程等角度,还要在我国与当代世界比较的角度,来看待社会主义发展所肩负的历史任务。
第二题:答:1.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认识到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
3.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第三题:答: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其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毛概作业2
1、谈谈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认识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011年我国GDP总量上升到第二位,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在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是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来说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
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任命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因此速度仍然十分重要。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亿万百姓的福祉,为此必须锐意改革、政策当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1. 行动的两个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行动是受到两个因素影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行动者自身的意志和动机,而客观因素是指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在行动的过程中,主观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行动者的意志和动机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比如,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革命者的自发性、坚定性和坚韧性是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
然而,主观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客观因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和条件会对行动者产生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比如,在时局紧张的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的行动方式,而在相对稳定的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行动方式。
综上所述,行动的两个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2. 政党的作用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代表意见和利益政党作为各种社会利益集团的代表,可以通过选举等方式获得执政权,进而代表人民的意见和利益,推动改革和发展。
政党通过制定政策、提出议案、参与决策等方式,为人民争取福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权益。
2.2. 谐和社会矛盾政党可以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和协调者,通过政治斗争和讨论来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政党可以代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改革来平衡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动荡和冲突。
2.3. 培养政治人才政党是培养政治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政党组织可以为有能力、有思想、有爱国情怀的人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成为政治家、国家领导人或社会活动家。
政党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4. 促进民主发展政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民主发展。
政党机构可以组织选举、推动选举制度的完善、组织党内民主等,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度。
政党通过政治竞争和政治辩论,为民主决策提供平台和机会。
22秋季-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辅导资料-答案01
22秋-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目标是()。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共同富裕
C.主权在民
D.三权分立
【此题正确选项】:A
2.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A.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促进世界和平
D.实现共同富裕
【此题正确选项】:A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此题正确选项】:A
4.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地是生命共同体
D.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此题正确选项】:A
5.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源泉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世界工人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此题正确选项】:A
6.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革
C.对个体手工业进行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真正科学和现实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发展和理论上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了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了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坚持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这些方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继承的,这个“继承”,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真正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毛泽东思想及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指出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科学
发展观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一系列新的思想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第二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它包含着以下内容:其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唯独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呢?抽象的生产力并没有阶级性,但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是具体的,从来没有脱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力。
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
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其三,中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建立新中国发展了生产力;但现在现存体制的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其次,“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保证。
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最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共同
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
高水平发展的生产,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社会物质财产关系方面的保证,社会成员可能有先富后富之别,但不至于使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
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最终使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