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是一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
请阅读: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本、也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这既是对国内外长期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更是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有一种广为流行且影响较大的观点,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并用强弱或多少加以表述,如强政府、弱市场,政府少一点、市场多一点,等等。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看到的两者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看成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指标,则在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这一比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的规律性现象,这就是有名的瓦格纳法则。
以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均值,19世纪后期为10.7%,1920年为18.7%,1937年为22.8%,到1980年上升到43.1%,此后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其中的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等,这一比重高达50%左右。
尽管政府的介入程度上升,但在全球范围,这些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和竞争力是最强的。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欧国家,在政府支出比重高达GDP一半的情况下,其经济高度开放,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高于许多其他OECD 国家。
数百万人口的小国,涌现出了诸如诺基亚、爱立信、马斯基等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多年来在全球竞争力排序中名列前茅。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如何正确理解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思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当前经济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优模式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是社会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变化,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
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大国不同于小国。
即使同样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法人垄断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瑞典的福利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模式。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
不过,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二是国情和发展阶段。
现实的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受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经济体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之中。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_郑新立
·国企党建2013年2月号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高端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这既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一、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经过34年的改革,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而释放出潜藏于十几亿人口中的巨大发展能量,创造了中国奇迹。
整个改革历程围绕着调整和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进行。
旧体制以政府包揽一切为主要特征:在物资上统购统销,在人力上统包统配,在资金上统收统支,投资权集中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由于否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窒息了微观经济活力,实践证明阻碍了经济发展。
改革从简政放权、培育市场关系开始。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率先打破了旧体制的束缚。
紧接着又向工业、商业领域进军,出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城市改革从破除国有企业的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开始,并引发了计划、投资、人事、工资、财税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和建立市场经济的四大支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制体系,改革进入了快速、有序推进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开始形成。
计划、财税、金融之间相互制衡、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抑制通胀、扩大内需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体系迅速建立,对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之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公务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务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当今信息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复杂而密切。
公务员身为政府的一员,既要维护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又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公务员应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下面从政府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从政府的角度看,公务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明确其角色定位。
政府既要承担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还要充分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市场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2.优化法规和政策环境政府应积极制定和完善法规和政策,为市场提供健康、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政府应推动减少政府管制,让市场在竞争中迅速调整和发展,促进市场的活力和创新。
3.加强监管与服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政府也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创业和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繁荣。
4.提升政府效能政府要不断提高效能,优化行政管理,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政府要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和行政纪律,加强自身监督和约束,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二、从市场的角度看,公务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倾听市场需求公务员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了解市场主体的诉求和困难,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公务员要学会倾听,并将市场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公务员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坚决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公认的竞争规则。
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公务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沟通。
公务员要主动倾听企业的诉求和问题,为企业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和帮助。
4.推动市场监管的改革与提升公务员要积极参与市场监管的改革,推动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和提升。
公务员应提高专业素养,增强监管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市场风险。
总之,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一员,应积极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市场经济从诞生到发展的260多年的时间里,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就产生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篇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摘要:市场和政府是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主体。
市场调节不是完全有效的,政府干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正确认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市场调节;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市场的优势在于它能保障效率的快速实现,政府的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强制和社会动员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坚持“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的理念,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不断摸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政府开始放权,市场成为主要的调节方式,两者形成一种有机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市场应主要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主要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配合的一个关键所在是两者极强的互补性:政府失灵的地方往往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官僚主义和公共决策方面;同时,市场失灵的领域却恰恰政府可以发挥优势,比如当面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等问题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协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互补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高效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了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们应当理智的加以抉择,只有当市场调节出现失灵或者比政府干预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政府干预;只有当政府干预出现低效率或者比市场调节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市场调节。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报告组员:张静、陈诚、张凌豪、陈张春胡颖、王曦、邹丽兰、王美林农业经济管理1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摘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政府调控、市场配置、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价值规律、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型政府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经历着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整体、由表象到实质的阶段。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倾注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三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的跨越都是思想认识和市场化改革实践的质的飞跃,都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幅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每个阶段的跨越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
每跨越一个阶段都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提高,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
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政府与市场矛盾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政府与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
在我国,由于市场体制和政府体制各自都不够完善,都存在天生的缺陷,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制约和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市场方面的问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存在多年计划经济留下的顽疾恶症,又难以有效及时克服市场竞争带来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简单地让市场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问题,而是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
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现问题。
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
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_成思危
2013·125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改革方向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但是近几年曾出现了一些质疑改革开放的声音。
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认为,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很好地说明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即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我[作者简介]成思危,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七、八届民建中央主席。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思危[摘 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来,在任何时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度,就能够实现1+1大于2的结果。
如果政府对市场的干涉过度,那市场就会丧失效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度的把握问题。
[关键词]政府;市场;依法行政;鼓励竞争;非公有制经济[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2013·126们现在进一步明确是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为此我们要大胆学习国外在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出来好的经验、做法、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并根据国情来加以运用。
如何正确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2019-09-20经济体制改⾰是全⾯深化改⾰的重点,核⼼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式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定发展阶段内,相对于⼈们的需求⽽⾔,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对相对稀缺的资源进⾏合理地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产出尽可能多的满⾜社会需要的产品是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
资源配置的⽅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是政府计划,由政府计划部门以计划配额和⾏政命令等⽅式进⾏资源配置。
⼆是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
三是社会规范,⼈们根据长期形成的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来配置资源,如尊⽼爱幼、先来后到等。
从经济体制的层⾯,资源配置的⽅式主要是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段,社会主义可以采⽤,资本主义也可以采⽤”,这是邓⼩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个重要思想。
党的⼗四⼤报告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段。
计划多⼀点,还是市场多⼀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党的⼗⼋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全⽂22次提到“市场”,3次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全会主张深化经济体制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设和完善统⼀开放、竞争有序、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从“基础性作⽤”提升到“决定性作⽤”,这是对市场认识的新的理论突破。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法⽬前世界最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哈佛⼤学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提出著名的“经济学⼗⼤原理”,其中⼀个原理指出:“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种好⽅法”。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在组织经济活动⽅⾯⾮常成功,⼏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采⽤的都是市场经济体制。
论述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论述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核心议题,各种理论观点相互碰撞,常谈常新。
经济自由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主张经济的完全自由,政府只要做好“守夜人”的角色;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萧条,凯恩斯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是政府干预主义;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出现了滞涨现象,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新经济自由主义迅速崛起,重申要以经济自由为主,但是承认经济自由不是不限度的自由,认为政府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对经济进行一些干预。
将上述历史演变过程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各学术流派的争论可以归纳为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之争,但一般讲来,各学派的理论均包含了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的思想,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自由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并在各自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
明确市场和政府的关系:1市场是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选择。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发明的社会制度中最接近大自然的运作机理的制度,因为符合趋利避害,计算得失的人类本性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且有无可比拟的长期效率、整体效率。
世界范围内各国现代化经验也表明,对市场价值的尊重,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往往是一国取得长远发展的基础。
2政府干预保障现代化的秩序和速度。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分析,原则上讲,市场能够解决的事应全部交由市场去办,但问题是能够体现高效率资源配置的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纯理论化的抽象,现实的市场机制无法提供完全符合的样本,也就是说,市场理应在价格的引导下提供各种劳务,但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市场不一定做得到。
此外,市场还存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社会分配不公平等固有的缺陷。
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时期当市场的诸多缺陷暴露无遗并联合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秩序混乱,经济衰退的时候,应辅之以适度的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市场确实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二是政府的干预确实矫正了市场失灵而不是加剧了配置失效的程度。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5、政府倡导精神文明、爱心工程和慈善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市场主体理应秉承“大局观念”自愿出资投入公益事业,并不断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维护生态平衡。
总而言之,唯有两厢友好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经济,才能富国富民。
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
1、市场能解决的事情,政府不的干预。
2、市场难以解决的事情,政府责无旁贷,不得推诿。
3、政府负责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的运作秩序,打击触犯市场规则的行为,甚至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供求、竞争等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使社会更有效率;落实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不要去干预;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市场决定性政府职能和作用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一、市场的作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的来龙去脉;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和排斥市场作用,资源配置完全由政府通过计划来进行;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使我们对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随后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之后一直到十八大,我们一直是在强调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基础性”改为“决定性”,虽只两字之差,但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更为科学;因为原来“基础性”上面必然要有一个决定性,那就是政府干预;政府就可以借着这个名义对市场实施不合理的干预,这就为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或政府干预型经济模式找到借口;决定性代替基础性,是我们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决定性”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实现效率最大化;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和市场两种;计划分配资源,行政力量特别强大,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配置资源就是靠市场价格去指引资源分配;一种商品价格有高有低,那么它一定会从低价流向高价去获利,资源流动也一样,一定是从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以赚取更多的要素回报;亚当斯密叫做是用“看不见的手”,马克思叫做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引导资源流动和分配;当然这个价格,要完全由市场决定,受政府干预就会扭曲价格;比如电力、成品油等重要商品价格、存贷利率、汇率等多种要素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变化,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这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一大进步;“决定性”的内在机制;包括“三大决定机制”和三大“自由”或“自主”;三大决定机制”,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的一大准则是价格准则;价格由什么决定呢,由供求决定;物以稀为贵,无论哪种商品和资源,供不应求,价涨,供大于求,价跌;供求决定价格,价格高低引领资源流动,资源流动或配置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竞争力;所以,三大机制决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三大自主包括,一是企业自主决策、公平竞争;二是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三是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让企业,个人、商品和资本等各种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自由进入,自由退出;把握了这三个决定机制和三大自由或自主,就能清楚地理解市场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尊重市场规律,让价值规律、供求、竞争等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对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束缚,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整个人类三次伟大工业革命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整个世界上发达的地区都是市场经济地区,整个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到位的地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不合理、不少行业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积累、生态环境恶化等等;究其原因,都与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监管不到位、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市场决定作用的关键;二、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管理和服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就无所作为了吗不是;发展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二者作用不同;决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作用主要是管理和服务,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将重点转到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平正义上来;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当下,我们政府与市场功能边界不清,政府缺位与越位并存;一方面政府将过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审批项目、招商引资等微观经济事务上,造成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缺位;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事务包揽过多,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越位;行政干预过度、审批过多过滥;不仅影响政府社会管理效率,也会制造权力寻租的机会,滋生腐败的温床; 行政干预过度,影响政府社会管理效率;亚当斯密:在谈到把资本用在什么产业上,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时强调,“千万不能把投资的权利交给大言不惭的国会议员”,意思是国会议员缺少这方面投资的知识,国会议员花的不是他的钱,所以不可能最有效率;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 官员无贪欲人民自然会淳朴,官员不干预人民自然会富有;法国谚语:“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动机铺成的”;好的动机不一定带来好的效果;四万亿投资所向的很多领域,重复建设严重、加剧了过剩产能;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盲目竞争会造成产能过剩,我们的产能过剩除了市场盲目性外,更有政府干预的原因;比如光伏产业,补贴了过剩产能;还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热衷的招商引资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以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财政补贴、降低资源价格、甚至不惜放宽环境标准去招商引资,扭曲要素价格、干扰市场机制,误导资源配置,所以一定是低效的;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制造权力寻租的机会;因为有一级审批就可能会有一级腐败;决定提出: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企业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对企业,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无禁止即可为;简政放权措施,做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只不过是政府改革的冰山一角;政府职能转变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首先来自政府自身观念的改革;角色观念: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服务观念: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中心;法制观念:法律不授权,政府无职权;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无授权不可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难题,是排除三大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审批制度改革的阻力;抑制部门利益的阻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府改革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这是最深层次的改革,也是改革的难点;三、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政府和市场的功能边界在哪,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不要去干预;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也就是凡是市场能解决的事情都由市场去做;政府只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去做市场做不好的事情;用李克强的话说,就是要:放开无形的手,用好有形的手;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场“无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在政府,落实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效配合,协同发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到十八大正式改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上的不断深入。
一、历史证明完全的自由放任或是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鼓吹自由放任,认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应该伸入市场,做好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让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但1929年的经济危机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完全的市场经济存在很多弊端,如垄断、违法、过度竞争、缺乏秩序性等现象,久而久之,会对经济产生严重的阻碍。
但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之后的计划经济也是不成功的。
完全的公有制以及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缺乏活力,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经济处于危险的边缘。
由此可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处理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掌控好两者的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国家战略进行考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政府与市场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是市场也离不开政府。
他需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力量界定和保护产权,建立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扩展市场体系,履行市场合约,反对垄断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没有这些条件,市场不可能正常运转。
可以说,有效的市场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政府。
在此基础上,从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缩小收入和发展差距、保护生态环境,到宏观调控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其立足点都应是维护和促进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如果政府这只手伸得过长,试图替代市场的作用,甚至搞大一统的集中计划体制,表面看起来政府很强,但市场必定受到严重伤害,是不可能强的。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做到:(一) 要尊重市场规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一些关键的要素价格还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
核心资源、要素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与进展仍比较有限。
正确处理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现代经济信息正确处理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刘康利 北京科技大学摘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
本文主要围绕市场和政府的基本概念,二者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概念;发展历程;必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06-0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这不仅表明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表明了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们要更加正确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市场和政府的基本概念“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层面上来说,“市场”是指人们交换商品和劳务的场所。
广义的市场则是交易行为的总称,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2]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三方面: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交易。
“政府”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层面上来说,“政府”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用来管理国家事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
从广义层面上来说,“政府”是指一切国家政权机构,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机构和一切公共机构。
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公共性、合法性、强制性、非营利性。
二、我国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经济形式主要以封建落后的自然经济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
(一)改革开放前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个阶段,我国主要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市场和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角色。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合理的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呢?一、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健全的法制体系是市场经济和政府管理之间的重要桥梁。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而市场则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合法经营,维护自身的权益。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才能保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稳定运作。
二、强调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政府的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
强调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有效遏制官员腐败,促进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
政府应更加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和民众需求,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政府应当积极主导市场公平、透明和竞争的发展,通过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等方式,推动市场规范化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合作的市场环境。
四、平衡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执政关系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度倾斜。
政府需要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掌控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监管机制,确保市场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同时,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给予市场自我调节的机会,避免过度干预和引导市场竞争,让市场回归本质,发挥其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功能。
五、建立政企分开的制度政府承担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任务,但其主要职能应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当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定位,让市场经济体系更加独立地运行。
政企分离制度的建立可以防止政府行政职能的滥用,营造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自我调节和健康发展。
总之,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中国人民同各 国人民的友好合 作发挥了 重要作 用 。我们将一 如既往地 坚持 “ 以
人为本 、为侨服务 ”的侨务工 作宗旨 ,
重 ,服务业 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比重 ,外贸增速降低后 内需 比重相应上升 ,劳 动 力总量减 少 ,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经济增长将 更多地依靠生产率提升 和创新驱动 。与这种经济发展的 “ 新常态 ”相适应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
做 出相应调整 。
关心海外 侨胞在住在 国长期生存发 展 , 依法维 护海外侨胞和 归侨侨眷正 当合法 权益 ,最 大限度地 团结凝聚海 内外 中华
儿女的 力量 ,共 同致 力于国家现代 化建 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量
首先 ,以法治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 。第二 ,把国有资本改造成实现政府 政策 目标的有效工具 。第三 ,立足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 。第 四 ,形成有利于效率提升 、创新驱动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支撑 体系 。第五 ,宏观调控要顺势而为 ,保持增 长阶段转换过程基本平稳 ,并为
7
最大 限度地 团结凝 聚
海内外中华儿女
的力量
“ 新常态 ”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
长期 以来 ,广大侨胞为中华 民族发 展壮 大 、促进祖 国和平统一 大业 、增进
在经历 了高速增长后 ,我 国经济正 在进入 中高速 增长阶段 。在增速放
缓 同时 ,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消 费比重超过投资比
组 织 、有预 谋的攻击造谣 ,借题发挥 ,小题大做 ,在否定我们 的社会制度 、
办 好 新疆 民族 干 部培 训I 班 ,涉 及
意 识形态的同时 ,传播他( r ] l l I 价值观 。对此 ,应当 “ 以彼 之道还施彼身 ”, 对 发生在西 方的一系列弊i i  ̄ : I 1 丑闻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剖析 。比如 ,围绕金融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营自主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 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05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原 则与方法
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尊重市场规律
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避免 过度干预。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 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作用 • 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功能
目录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原 则与方法
• 当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 状及问题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达到一种平衡,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需要从过去的全能型角色转变为服务型角色,更加注重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 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场机制的完善
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等,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在党的领 导下逐步推进的。
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 建立,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 战略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原则。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③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的驱动力。
④科技创新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提 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然举措。
2021/5/27
2
二、怎样推进科技创新?
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优化创新环境。 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④鼓励人民积极探索,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⑤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
2021/5/27
3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价格、供பைடு நூலகம்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自由 流动和合理配置。
2、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赋予
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 主体作用。
2021/5/27
1
一、为什么要推进科技创新?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加 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如何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
这种认识推广到政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
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
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
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
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
这其实就是我们从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学到的基本东西。
大概在同时,我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
有很多人说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
很遗憾,这样的观点至现在也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我们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
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
“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指导思想可以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说,现在的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应该是参与人,不应该是一个球员,而应该是个裁判和规则制定者。
说政府不应该是参与人,不应该是一个球员,这没有错。
但说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的裁判和规则制定者就过高地估计了政府的作用。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首先要破除这个观点。
首先,说市场经济下,政府就是裁判,就是规则制定者,不符合现实的情况。
现实中,市场经济的秩序主要是由“看不见的手”来维持的,多数情况下,竞争中的胜负并不需要政府来判决。
比如我们俩签订了一个合同,难道我们是害怕政府惩罚我们才执行这个合同吗?不是。
我之所以愿意执行这个合同,是因为我害怕不执行这个合同,言而无信,以后就没有人愿意与我做生意了。
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会求助于政府。
我们俩之间签了合同,由政府监督我们来执行,这在市场经济下占得比例非常少。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一个新的概念――其实不新了。
亚当·斯密讲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这时候本身已经排除了政府是一个规则制定者和裁判员,否则,市场经济就不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了。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亚当·斯密的书,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意思,市场不只是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看不见的眼睛”(an invisible eye),这就是“声誉机制”。
市场经济只所以能正常运转,不是因为有一个政府在监督你做什么,而是因为“声誉机制”这只隐形眼在监视着每个人。
第二,说市场经济下,政府是裁判,是规则制定者,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
人们之间的交易并不是有了政府以后才开始的。
国际贸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十一世纪的时候,地中海的贸易开始复苏。
地中海的贸易就是国际贸易,没有统一的政府,怎么发展起贸易的?就是靠商人自己发展起来的,他们有一个私人的法律系统(law merchant),不是政府的。
这个法律系统至今仍然是国际间商业仲裁的基本框架。
即使在法律最发达的美国,大部分商业纠纷也不是由法院裁决的,而是由私人仲裁机构裁决的。
因此,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都不能理解为市场经济下只有政府是一个法官,是一个规则制定者。
当然,有些规则需要政府制定,有些纠纷需要政府裁决,但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则的制定者不是政府,而是商人自己。
第三点,如果政府是一个规则制定者,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提出以下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方,政府在处理企业问题上花得精力越多,企业在处理与政府关系上花得精力越多,这个国家就越落后。
外企来中国以后,他们多少精力花在跟政府打交道上?我们政府官员很自豪,说我成天关心外国企业,老在接见外国投资者,大老板。
我们在电视上几乎每天都看到这样的镜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我们去美国办企业,需要看总统、州长、市长吗?不需要。
深圳康佳集团老总自豪地说他已经半年没进市政府的大门了,
这是好事啊,十年不进才好呢。
本来公关在国外是与媒体的关系,在中国变成了与政府的关系。
任何进入中国的大企业,都要有一个与政府的关系部。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就是专门安排外国投资者见中国政府官员的产业,有很多是外国人办的,也有中国人办的,生意很好,收费很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很好地深思。
政府不要说我花了多少时间在企业上面,这是落后的表现。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们的审批制度,干什么都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我认为,必须废除办企业的审批制。
现在讲西部开发,西部有没有优势,关键是制度有没有优势,一定要废除审批制。
有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分别在美国、香港和深圳注册了一个公司,在美国注册花了十几分钟,在香港花了半天,在深圳花了两周多。
我想在北京至少要两个月,在西安可能要四个月。
注册的时候,公司的名字上带有一个网字就必须得到信息产业部的批准。
而且工商局有权决定你这个可行性报告不可行。
为什么?说你的盈利前景不好。
这就像两个人去婚姻登记,登记人员可以拒绝你,说你们俩感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回家去吧。
看看我们国家,企业界的人士多少精力浪费在这里?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必须废除办企业的审批制。
办企业是个人的权利,不是国家的权利,不是国家有权垄断的东西,必须明确这一点。
在西方,立法的精神、政府管理的精神是首先假定你们是好人,允许你自由地创业,如果你干了坏事,再处罚你。
我们是首先假定你是坏人,先把你管住,你要证明自己是好人我才给你创业的机会,这就是审批制。
有人会说,现在有这么多骗子,如果不审批不是骗子更多吗?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是全世界审批最严的国家,也是唯一的在所有的行业实行审批制的国家,而也是全世界骗子最多的国家?
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命题:政府管得越多,市场中的骗子越多。
我们国家为什么骗子这么多?就因为政府管得多。
在市场经济下,靠声誉机制。
所谓声誉,就是牺牲今天的利益以换取明天更多的利益。
我今天不骗你,因为骗了你以后,明天就没有做生意的机会了。
就像老百姓借钱一样,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我只有还你钱了,才能再借。
要使人们有积极性建立声誉,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一个社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越稳定,这个社会的人们就越讲信誉。
政府管得越多,政府的政策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就都去干一锤子买卖。
比如说,我今天办这个企业,可能明天政府就说违法了,让我搬走了,我干吗不干一锤子买卖?这就形成了骗子。
国有企业的骗子不讲了,为什么私营企业也要骗?就是政府部门创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政府随意进行干涉,导致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我们的政府部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几乎有不受限制的制定法律的权利。
这个制定的法律可能叫政策,但是所有的政策都有法律的效力。
所有的政策制定的时候,有关部门都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但仔细分析一下,90%都是为了增加该部门的权利,而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我们在北京感受很深,北京对汽车收什么停车场占地费,外经贸委、信息产业部争夺对信息产业的管制权等等,都是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这些规则模糊度太大。
你要管那么多事情,肯定说不清楚,所以就要模糊。
或者是政府官员有意制定得模糊,原因很简单,政策越模糊,官员的权利越大,因为解释在他。
因为你们都搞不清楚,政府部门再成立各种的咨询公司向你们提供收费服务。
你搞不清楚,到咨询公司交几百块钱一问就都清楚了。
所以,必须废除政府具体部门的立法权,立法权应统一收归于人大,政府部门只有执行权,没有立法权。
第三个命题,政府如果作为裁判,最可能不讲信誉。
我们应该好好研究英国革命以后的作法和经验。
英国提出要由一个不受限制的政府变成一个受限制的政府。
之后,英国政府发行债务的能力增长了几十倍,打败了法国。
原因是,原来政府权利不受限制,老百姓不相信你,不会给你借钱;变成了受限制的,老百姓相信你说话算数,反倒信誉提高了。
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同样。
国有企业的问题不解决,政府的职能不可能转变。
在另一方
面,政府职能不转变,国有企业不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因为国有企业一办,政府就不自觉地由一个裁判变成了一个球员。
现在我们的大部分法律,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如《公司法》规定无形资产占的股权不能超过20%,世界上哪有这个道理?政府考虑的是国有企业,担心国有企业资产流失。
政府是完全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制定各种保护国有企业的方法,再用这个方法套用整个社会。
另外,我最近在谈一个观点,政府官员应该学什么?其实很简单,政府官员应该人手一册《国富论》,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写的,默读三个月,比学任何东西都有效。
为什么?《国富论》就是针对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写的,我们很多的所谓的审批制跟英国那时候差不多。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