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总体把握, 为新课做铺垫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归纳 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通过 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分 小 组 讨 论 让 学 生 自 己 尝 试 制 作 表 格 或 方 位 图,培
1
探讨交流, 解决问题 (体 会主动学习的乐趣, 学会 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 习)。 利 表 形 对 用 格 式 比
《第 20 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资料准 备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 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 知识与能 战” ,说 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 力 对 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法 阅读课文,找出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 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 价值观 解曹操、诸葛 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 起的重要作用 。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辩证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 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自 备 集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补充 思考 回答 引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积极参与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力
效 果 更好
养 动 动 的 力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北师大版【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学习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2、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3、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合作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你的疑点、难点:【自我测试】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A.曹操 B.周瑜 C.刘备 D.诸葛亮3.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①魏②蜀③吴④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回答: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巩固提升】B、选做题一、非选择题历史谜语(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课后反思】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D二、非选择题1.汉献帝;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3、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在小组内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展示给全班同学。
4、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出示“三国鼎立示意图”学生指图回答。
5、教师简单介绍。
质疑答难
学生针对本课内容提出疑问
两分钟时间通览全文,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题,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
这时,曹操控制黄河流域后,想要统一全国,就挥师南下,与孙、刘决一雌雄。
刘备自知实力较弱,积极谋求与孙权联合,于是爆发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局面?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1、教师介绍刘备、孙权集团的情况。
2、提到诸葛亮,可能很多同学喜欢。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更是忠心耿耿。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把他描绘的不一般,颇具传奇色彩。那么,谁给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口述目标,
将重点词在黑板一边列出。
学习新知
1、曹操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州郡长官和豪强地主趁机扩充武装,蓄积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有占据黄河以北冀、青、并三州的袁绍,有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
师生活动
课前综艺
开学以来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路前行,谁说一说,我们都游历了那些朝代?
学生回答: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
导入新课
话说这天下大势,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头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北师大版)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探索篇•课题荟萃【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学会对比、分析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培养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要了解并评价一个人物:曹操;讲述并分析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知道并识记三个国家:魏、蜀、吴。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欣赏影视、文学作品等,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内容比较杂乱,因而培养其对比分析、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尤其重要。
【教学策略】一、设计思路: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一直在思考:除了告诉学生或他们早已经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外,还能教他们什么?最后,我决定以曹操这个人物为主线,展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再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思辨,增强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寻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科学、客观、敢于探索的治学精神,感受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
二、教学方法:讲述、分析、对比、讨论。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课前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烘托气氛,整节课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四、板书设计:1.官渡之战———(曹操胜)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赤壁之战———(曹操败)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3.三国鼎立———(曹操死)魏、蜀、吴先后建国五、教学过程(一)感知历史———课前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里有哪些历史人物【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他们所知道的那个年代,走近他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
(二)探究历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第一个大问题“官渡之战”,并完成课件上的表格,掌握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役特点、结果及其作用。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理解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学会收集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预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序言,了解并掌握从220-589年,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收集有关曹操的材料,思考教材P101《想一想》3、末年,政局混乱。
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集团。
4、在政局混乱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有利地位。
5、年,曹操打败了,取得了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二】课堂研讨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起来的?此后西汉、东汉相继建立,历时400多年,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情况如何?2、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三】拓展延伸〔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怎样,你的愿望是什么?〔2〕东汉末年,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3.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 、巨鹿之战B 、长平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发生在〔〕A 、200年B 、202年C 、220年D 、208年5.有关官渡之战的正确表达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二】非选择题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三、情感目标(1)明确曾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实用文档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板书设计一、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二、三国鼎立1、赤壁大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三国鼎立奠定2、形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壮观的战争场面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通过众多的历史故事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应充分运用历史材料,突出教学实用文档的生动性和历史性。
提问:“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引导学生回忆:东汉衰败时有关官僚大地主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方割据的形势,进而导入“董卓之乱”之后呈现出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一首歌词《赤壁怀古》导引出新课。
板书[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问:东汉末年的情况怎么样?(学生思考)政局混乱。
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乘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他们相互攻战,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请同学们看东汉末年形势图,并显示一句话让学生加深影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特别形象的描绘出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危害以及民不聊生的真实场景。
东汉末年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188年(中平五年),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对地方控制,先后把一些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领兵治民之权。
这样,各州牧便成了各霸一方的军阀。
那些没有改为州牧的刺史以及郡太守们,也纷纷乘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
196年(建安元年)以前,割据一方的军阀主要有: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一带),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袁术先后占据南阳、扬州(今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以北),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董卓、李先后占据司州(今陕西东部、河南西部),马腾、韩遂占据凉州(今甘肃)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学习目标: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二、预习导学:(一)曹操统一北方1. 末年,政局混乱。
在军阀混战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的有利地位。
他, ,实力日益增强,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2.200年的之战,曹操打败,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鼎立1.208年的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1、为什么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四、达标训练:1.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最主要的特点是()A.宦官专权B.军阀割据C.大一统局面D.外族侵扰频繁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3.杜甫在一诗中写到:“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其中的“老臣”指()A.刘备B.诸葛亮C.周瑜D.曹操4.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5.赤壁之战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使东汉灭亡B.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C.使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使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6.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7.在一部连环画中有这样一个画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
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
请你说说这幅画面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误在哪里?8.你认为,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在进步吗?如果是在进步,谈谈你的理由。
五、课外天地:收集和讲述三国历史故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流程时间导入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教师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总结: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么,三国时期究竟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讲授新课(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其中最为著名的军阀有哪些?师: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
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2、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发展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难点:辩证的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三、知识要点梳理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2、三国建国年表3、263年,魏国灭()。
266年,魏国权臣()-废魏帝自立,定国号为(),仍以某某为都,史称( )280年,西晋灭( ),统一全国。
四、合作展示1、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军阀最终统一北方?2、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获胜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五、当堂练习一、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A 项羽B 诸葛亮C X备D 曹操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 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 奖励农耕,得到农民的支持D 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A 淝水之战B 赤壁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4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 北方军队不习水战B 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 北方军队流行疾疫D 南方军队战术得当5,关于赤壁之战的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B 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时期C 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D 赤壁位于长江边上6三国时,吴国位于东南,其京都建业就是今天的()A 某某B 某某C 某某D 某某7、三国之前是()A 东汉B 西汉C 东晋D 西晋8、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是()A 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B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的评价A X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 220年B 221年C 222年D 230年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 曹操B X备C 孙权D 诸葛亮12、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役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巨鹿之战D 淝水之战13、阅读材料题:材料二:毛玠与太祖(曹操)“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备,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龙岗中学张永春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三国的主要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树立对国家分裂与统一的正确认识。
学情分析1、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
语文课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
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2、初一学生年龄小,善于思考,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
同时这年龄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本课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属于知识掌握的识记层次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3、认识并能绘制三国示意图,提高识图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要求下和指导下,学生查阅和收集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资料和历史小故事等。
2、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为评说三国人物创设情境。
3、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三国示意图,掌握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认识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白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理解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预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序言,了解并掌握从220-589年,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收集有关曹操的材料,思考教材P101《想一想》3、末年,政局混乱。
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集团。
4、在政局混乱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有利地位。
5、年,曹操打败了,取得了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二】课堂研讨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起来的?此后西汉、东汉相继建立,历时400多年,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情况如何?2、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三】拓展延伸〔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怎样,你的愿望是什么?〔2〕东汉末年,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是〔〕A 、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D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 、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 、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3.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 、巨鹿之战B 、长平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发生在〔〕A 、200年B 、202年C 、220年D 、208年5.有关官渡之战的正确表达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二】非选择题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东汉末年著名军阀的名字;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复述,提高学生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复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方法。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示意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正确认识一个人的品质与成败的关系。
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以“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和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
本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之间的关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为以下几点:1、历史背景。
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2、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实际形成。
主要由学生复述战争过程,并通过谈论分析战争成败的原因及影响,并且在对比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一胜一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利用学生制作示意图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三国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三国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三国关系的相关题目,由一位“小老师”讲解完成。
本课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较充足因此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同时注意历史与文学、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新部编本[北师大]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教学时数〗一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生回答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4.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三国鼎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
主要介绍了我国封建社会从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还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
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和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不仅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开发的序幕。
因此,本课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一是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人才意识;二是在区别历史真实人物和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说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四、难点:曹操在两次战役一胜一败原因、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五.说教法。
讲述法,音频视频结合教学,多媒体教学。
六、说学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2)、启发诱导原则;(3)、分层教学原则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目的: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目的: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明白本课学习要求2、教学环节二:展示教学目标3、教学环节三:讲授新课(1)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提出问题:东汉末年的形势是怎样的?(生回答:军阀割据混战)假设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生回答:安定,和平,统一)(2)引导学生再看这幅形势图,图上哪位军阀具备统一的能力?(生回答:曹操和袁绍)表面上袁绍更有能力统一北方,而实际上是曹操,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曹操统一北方”这一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东汉末年著名军阀的名字;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复述,提高学生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复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方法。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示意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正确认识一个人的品质与成败的关系。
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以“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和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
本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之间的关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为以下几点:1、历史背景。
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2、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实际形成。
主要由学生复述战争过程,并通过谈论分析战争成败的原因及影响,并且在对比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一胜一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利用学生制作示意图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三国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三国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三国关系的相关题目,由一位“小老师”讲解完成。
本课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较充足因此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同时注意历史与文学、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曹操》
尽管漫长的岁月已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但是却无法抹去这段尘封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至今令人惊心动魄的年代。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新课: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
师:东汉末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腐朽的东汉政权无力镇压,便号召各地豪强地主组织力量镇压农民起义。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趁机扩大军事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在各支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是哪两支呢?
生:袁绍、曹操。
师:军阀们为扩张势力,彼此争战。
军阀混战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对当时战争造成的社会残破景象的生动描写。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
用人上:招贤纳士,唯才是举;
展示曹操的《求贤令》
师:公元200年,袁绍发动了对曹操的进攻。
官渡之战爆发了。
课件显示“200年官渡之战”
师:下面,请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官渡之战示意图》,结合教材和你们课前所了解的相关知识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官渡之战的精彩过程。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示意图》
生:袁绍军队有10万人,曹操军队只有3-4万人;两军相遇于官渡;后曹操用少量部队奇袭乌巢,焚毁袁绍的军粮,袁绍军心大乱,曹操大败袁绍。
官渡之战后,袁绍一蹶不振,曹操又用几年的时间彻底消灭了袁绍集团的势力和北方其它的割据势力。
(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演示课件,或者由学生边讲述边自行演示课件。
)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师:(视学生讲述情况进行补充、修正和点评。
)谢谢刚才这位同学对官渡之战的精彩重现。
那么,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上第81页的小字内容和旁边的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
课件显示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生:A、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B、曹操奖励农耕,实行屯田,既赢得了民心,又保证了军粮;军事才能出众。
C、曹操"招贤纳士",使他得到文武人才的辅佐;得到了北方人民的支持。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
曹操不仅个人军事才能出众,也能听取他人意见,比如他听取许攸建议偷袭乌巢。
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几年的时间肃清袁军的残余势力,到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打了胜仗的曹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留下一首豪情满怀的诗——《龟
虽寿》。
课件显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全班齐读)
师: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3岁了,那么他还有什么“壮心”呢?
生:南下统一全国。
师:对!这时,南方主要的势力是刘备和孙权。
孙权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刘备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但他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在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草屋隐居的诸葛亮,并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联吴抗曹。
第二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下面,请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赤壁之战形势图》,给大家讲解一下战争的过程。
课件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
生:(赤壁之战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可视课堂情况进行删减对战争过程的讲述。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述。
赤壁之战曹操败了,惶惶如漏网之鱼,急急如丧家之犬。
合作探究: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在赤壁之战中占有优势却败给孙刘联军,为什么?(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生:讨论3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课件显示曹操:骄傲轻敌;官兵不习水战……
孙权、刘备:结成连盟;采用火攻;利用地理条件……
师: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先据有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后又进入益州。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实际形成。
课件显示赤壁之战——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实际”两字用红色突显,便于和后面的“正式”形成区别开来。
)
师: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是在什么时候呢?下面请大家看书上第83页到84页的内容,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并思考刚才的问题。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生画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老师巡视。
)
生:(展示自己所画的三国鼎立局面示意图。
)
师:大家画得都很不错,那么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三国建立的图表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开始于220年曹丕建立魏,正式形式于229年孙权建立吴。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图》)那么,曹操到底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呢?
生:不是!
师:对!曹操应该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谈论一下自己是如何认识曹操这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的。
三、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
课件显示你怎样评价曹操?
生:(各抒己见,可以利用争议性的评价形成冲突展开小的辩论,视课堂情况而定。
)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管是精彩还是朴实,我们都为自己的观点喝彩。
百姓眼里的曹操:
曹操眼里的曹操:
史家眼里的曹操:
名人眼里的曹操:
设问: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呢?
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220年曹丕建魏西晋灭吴,重归一统
221年刘备建蜀
222年孙权建吴
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板书设计
第1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实际形成
二、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