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国家级、省级、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3个):海阳大秧歌(海阳市)胶东大鼓(烟台市)蓝关戏(莱州市)第二批(10个):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烟台剪纸(烟台市)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长岛渔号(长岛县)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螳螂拳(莱阳市)渔灯节(开发区)八卦鼓舞(栖霞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16个):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烟台剪纸(烟台市)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长岛渔号(长岛县)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海阳大秧歌(海阳市)八卦鼓舞(栖霞市)胶东大鼓(烟台市)蓝关戏(莱州市)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招远市)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螳螂拳(莱阳市)渔灯节(开发区)第二批(13个):徐福传说(龙口市)丘处机传说(栖霞市)黄县窗染花(龙口市)福山雷鼓(福山区)棒槌花边技艺(栖霞市)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黄县民居雕刻技艺(龙口市)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长岛县)胶东花饽饽习俗(烟台市)吴氏太极拳(莱州市)戚家拳(蓬莱市)省第一批扩展名录胶东大鼓(栖霞市)螳螂拳(栖霞市)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共计31个)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招远市)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芝罘区)姊妹易嫁故事(莱州市)姑嫂塔的传说(莱州市)长岛渔号(长岛县)蓬莱烧纸调(蓬莱市)蓬莱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胶东道教音乐(烟台市)海阳大秧歌(海阳市)福山雷鼓(福山区)芝罘咯鞭(芝罘区)八卦鼓舞(栖霞市)只楚庙鼓(芝罘区)蓝关戏(莱州市)胶东蹦蹦戏(莱州市、蓬莱市)胶东大鼓(市群众艺术馆)戚家拳(蓬莱市)螳螂拳(莱阳市、海阳市)吕村年画(莱州市)莱州玉雕(莱州市)烟台剪纸(市群众艺术馆、蓬莱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烟台抽纱技艺(烟台嘉亿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莱州毛笔制作工艺(莱州市)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东海神庙祭祀活动(莱州市)渔灯节(开发区)登州海市文化(蓬莱市)第二批(共19个):徐福东渡传说(龙口市)丘处机的传说(栖霞市)玲珑的传说(招远市)蓬莱的传说(蓬莱市)栖霞民歌(栖霞市)栖霞穿花舞(栖霞市)胶东大鼓(栖霞市)螳螂拳(栖霞市)吴式太极拳(莱州市)烟台面塑(市艺术馆)烟台绒绣(烟台绒绣厂)黄县窗染花(龙口市)棒槌花边(栖霞市)福山大面(福山区)蓬莱小面(蓬莱市)“黄县房”的特色建造技艺—石雕、木调、砖雕(龙口市)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长岛显应宫妈祖祭祀大典(长岛县)祭海(海阳市)。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名录
目录
01 信息简介
02 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省 +市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 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名录
感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名录,其中包括:自贡井盐深钻汲 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苗族古歌等。
信息简介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省 +市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 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 县”共4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包括许多不同的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
1. 传统音乐:例如崖州民歌、宜昌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瑶族蝴蝶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瑶族自治县、马山县羌族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四川省松潘县、雅安市苗族多声部民歌等。
2. 传统舞蹈:例如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彝族阿细跳月等。
3. 传统戏剧:例如汉剧、湘剧、川剧、京剧等。
4. 曲艺:例如苏州评弹、四川清音、湖北渔鼓等。
5. 传统体育和游艺: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6. 传统美术:例如剪纸、皮影戏、刺绣等。
7. 传统技艺:例如景泰蓝制作技艺、宣纸制作技艺等。
8. 传统医药:例如中医学、针灸等。
9. 民俗: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以上仅为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如需获取完整的名录,可以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进行查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表现,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和传承性,并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庆典、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多种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本文将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3 结束语":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作者将通过概述来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什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的重要性,同时探讨这些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结论部分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并通过结束语来结束整篇文章,强调读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结构,文章将全面而有条理地阐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讨论,旨在引起社会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留存与传承。
同时,也希望激发更多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正文2.1 什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具有代表性和较高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家文化部门认定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口头传统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习俗、民俗和传统知识等多个方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等形式,它们代表着中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下面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精湛的舞蹈技艺和卓越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音乐、唱腔、演奏、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评剧评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多见于北方地区。
它是以曲调为基础,以演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具有表现力强、情感饱满、形式多样的特点。
3. 黄梅戏黄梅戏源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已有几百年历史。
它以清新、悠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和与众不同的音乐为其特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传统文艺形式。
4. 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
具有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在表现四川文化、民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
5. 晋剧晋剧是中国山西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它的唱腔高亢激昂,充满热情和激情,表现出华北地区的精神风貌。
6. 二人台二人台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地方戏曲之一,多以爱情、家庭、生活为主题。
表演形式以两个演员对唱、对戏为主,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
7. 元剧元剧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是由蒙古族人发明的。
它具有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元朝的文化艺术成就。
8. 古琴艺术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雅的音乐风格、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9.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用中国特有的字体书写文字,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10. 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最复杂、最高深的智力运动之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
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
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
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
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名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漫长的发展中,各民族人民创造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并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使命。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目前非遗名录已录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共计361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总计3057人。
2023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3个,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厉害了我的国!。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递性的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艺等。
它体现了人类在世界各地特定历史时期的智慧、创造力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口头传递方式传承,容易受到时代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同年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动和保护,中国于2011年和2014年又分别发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名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并对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项目,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其中之一是《庐剧》,这是一种源自安徽省的传统曲艺,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庐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
庐剧的表演以唱腔为基础,加上各类表演技巧和化妆服饰,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庐剧的连台或销子(也被称为打手子)表演更是充满了激情和张力,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曲艺的瑰宝。
另一个项目是《黔剧》,黔剧源于贵州省,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黔剧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唱腔而闻名,是贵州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黔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说、板、打、弹、拉、笛、箫等各种艺术技巧。
黔剧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古装剧目,也有具有现代主题的剧目,展现了贵州地区特色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 什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指我国国家文物局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全国范围内申报、认定并给予资金支持的一项特殊项目。
它包括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表演和口头传统等多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传承。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重要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设立,对于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逐渐失传,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项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保护措施。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每一个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都是我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责任。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为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4.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展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设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仅传承了传统,也为当代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结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深入探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特殊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危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传统的方式传承和保护、通过口头传统或习俗进行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实践,以及相关的器物、文化空间。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出当地文化和传统的独特魅力。
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认定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这个名录汇集了众多传承人的信息和代表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是由文化部门负责认定的,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习俗的传承人。
这些传承人在特定领域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们是守护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通过对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可以帮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保护,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我国戏曲、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饮食等。
这些传承人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的建立和保护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传承,让世人更加了解和接触到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得到继承和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也为传承人提供了一个评台和机会,在这个名录中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技艺,也可以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保护。
这对于传承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资助,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的建立和保护,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是对传承人的认可和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中国传统戏曲:京剧、昆曲、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河南坠子戏、川剧、秦腔、陕剧、湘剧、粤剧、花鼓戏、瑶族歌舞等。
2. 中国传统体育活动:跳高、跳远、拔河、抛掷、摔跤、空翻、蹴鞠、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3. 中国传统民俗习俗:婚俗、祭祀、斗鸡、踩高跷、龙舟竞渡、花灯节、抛硬币等。
4. 中国传统舞蹈:象棋舞蹈、火把舞、蝴蝶舞、马头琴舞、藏族舞、绣花舞、火炬舞、葫芦舞等。
5. 中国传统音乐:汉族古乐、藏族古乐、维吾尔族古乐、壮族古乐、回族古乐、苗族古乐等。
6. 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刺绣、陶瓷、雕刻、编织、漆器、皮影戏、竹编、木雕、刻章等。
7. 中国传统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墨画、素描、水彩画、绢画、蜡笔画等。
8.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佛教建筑、佛教文物、佛教书画、佛教音乐、佛教经文等。
9. 中国传统典籍:《诗经》、《楚辞》、《书经》、《周易》、《春秋》、《礼记》、《左传》、《易经》等。
10.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形意拳、长拳、螳螂拳、八卦拳、空手道、拳术、跆拳道等。
2023年中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我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是具有历史、传统、创新等特点的文化遗产。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积淀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编制并公布了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3年,我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十分完善,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级,每一层级均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级别,包括了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包括了诸如昆曲、土家大歌、传统木版年画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个省份均有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各省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和工艺。
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湘剧、湘绣、岳阳楞子鼓等具有湖南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各地市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市纷纷编制和公布了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也有沉淀了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囊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表作。
具体分类如下: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
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
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
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
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是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我国自古就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技艺。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习俗、传统节日等,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得到了重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来说说京剧。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武戏、文戏、丑角等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特殊的表演技巧和表演风格。
京剧以其独特的音乐、服饰和化妆等元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
让我们来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是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包括广东音乐、苏州民乐、梆子、评话等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
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来说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
中国是一个手工艺大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和文化传统。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中国结、剪纸、刺绣、扎染等多种形式,每种手工艺都有其独特的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示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认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书法、昆曲、古琴、篆刻……有哪些中国文化“代表作”,你可曾了解?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当选理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5、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资产之一,由中国文化部联合国家文化遗产局共同颁布,它的目的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
1. 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表演艺术,它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剧种。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华夏艺术瑰宝”,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形式,讲究“琴棋书画”之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
2. 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它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品之一,以其高超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昆曲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巅峰,是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最为显赫的时期之一。
3.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至宝之一。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包括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4. 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传承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乐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琴、箫、笛、胡、丝等乐器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的琵琶、二胡和古筝更是被誉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三大乐器。
中国传统舞蹈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服装、器物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舞蹈表演艺术,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舞蹈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追溯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它以中国优美的姿态、动作和音乐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美情感和风貌。
总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包括了中国传统戏曲、昆曲、中国书法、中国民间音乐、中国传统舞蹈等多种文化形式。
这些项目不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与文化意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代一代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符号和实践,涵盖了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实践等多个领域。
2006年5月20日,批准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518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国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包括了京剧、昆曲、评话、山歌等多种形式。
京剧被誉为我国传统戏曲之花,是我国戏曲中的翘楚。
它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段,融合了古代音乐、舞蹈、文学、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昆曲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也在保护名录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2. 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还包括了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如刺绣、我国结、景泰蓝、丝绸编制等。
这些手工艺技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特点。
我国刺绣作为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巧的刺绣工艺和丰富多彩的刺绣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3. 我国传统的节庆和民俗活动除了上述内容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还包括了我国传统的节庆和民俗活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以及舞龙、舞狮、社火等民俗活动。
这些节庆和民俗活动贯穿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综合评估,可以看出这些遗产在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入第三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概述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我国国家文物局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对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定,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情况。
2. 入选概况2011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XXX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我国广袤的地域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涉及了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民俗等多个方面。
其中,有的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有的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精神的传统表演艺术,有的是与民族风情紧密相连的传统民俗活动。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 代表作品3.1 传统技艺我国传统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景泰蓝、扎染、剪纸等。
这些传统技艺在我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代表着我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
景泰蓝作为一种传统的烧制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扎染作为一种古老的染色技艺,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和鲜艳的色彩在民间流传已久。
剪纸则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以其精湛的刀法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著称。
这些传统技艺都是代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入选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传统。
3.2 传统表演艺术我国的传统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秧歌、木偶戏、皮影戏等。
秧歌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除了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的也承载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木偶戏和皮影戏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它们通过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故事和文化精神。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黎族竹乐,黎族竹乐是黎族人民在劳作、生活和宗教仪式中
使用的一种传统乐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包括
竹筒琴、竹筒鼓、竹管笛等乐器,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2. 黎族竹编手工艺,黎族竹编手工艺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手
工艺技艺,包括竹编筐、竹编箱、竹编椅等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竹编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具有浓厚的
民族特色。
3. 黎族古歌,黎族古歌是黎族人民口头传承的古老歌谣,反映
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这些古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4. 黎族服饰,黎族服饰是黎族人民的传统民族服饰,具有独特
的图案和工艺特色,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被列
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同
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政府、社会和民族本身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锦鸡舞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是一种古老民族文化娱乐活动。
也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
锦鸡舞来自丹寨县。
舞台上在8名苗族小伙的芦笙伴奏下身着锦鸡服饰的24名苗族姑娘双脚按芦笙曲调节奏变换出优美姿势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加上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超短裙脚边的“羽毛”银浪翻飞翩翩曼舞中舞者步履轻盈酷似锦鸡在行乐觅食。
每跳一步舞者双膝同时自然向前颤动下肢动作多上肢动作少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悠然摇摆。
锦鸡舞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在方圆50多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的苗族村寨中流传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传说在当地苗族人民迁徙进程中是锦鸡帮助先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也是锦鸡为先祖们带来了稻谷、小米的种子和创造欢乐的飞歌所以锦鸡就成了他们的命运吉星。
在丹寨定居后苗族的祖先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度日。
于是这里的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放牯子牛斗角以
纪念先祖和怀念锦鸡。
传说相传苗族祖先迁徒时只有三样东西:水牛、谷种和芦笙。
定居后带来的谷种没田种他们一边开田锦鸡舞
一边打猎摘野果捞鱼虾充饥渡日。
有一位老人套到了只锦鸡在清理时将锦囊包丢在草棚前的灰堆旁谁知便长出小米次年他又把小米作种子烧荒播撒长出了满坡小米小米救了苗族祖先的命。
于是为了感恩便仿照锦鸡美丽的头饰装扮自己在芦笙舞蹈中模仿锦鸡的求偶奇态、神情跳舞。
锦鸡舞最初的功能是与祭祖有关在十二年一祭的祭鼓活动全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芦笙所演奏的曲目有着严格的定制其曲目传递了苗族远古的信息如蝴蝶妈妈等锦鸡舞在现实生活中为青年男女架起了爱情的桥梁在“吃新节”等大型民族活动中让青年男女跳舞交心以乐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