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孔子做春秋,别华夏夷狄,民族精神开始并逐步演进为民族凝聚力。
两汉之际发展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天朝大国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表明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现代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开端,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民族文化精神开始觉醒。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庄严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从1978年到2010年30多年间,中国从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一跃提升为世界第二位。
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与奇迹,激发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成长带来了社会的急剧转型,凸显了复杂的多重矛盾。
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的培养 和发展 。《 定》 出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 决 指 “
视 运 用 文 化 引 领 前 进 方 向 , 聚 奋 斗 力 量 . 结 凝 团 带 领 全 国 各 族 人 民不 断 以 思 想 文 化 的新 觉 醒 。 理 论 创 造 的 新 成 果 , 化 建 设 的 新 成 就 推 动 党 和 人 文 民事 业 向前 发 展 。” …也从 作 为 人 类 社 会 的精 神 财 富 的总 和 的文 化 视 角 来 看 , 国共 产 党 9 中 0年 的历
条件 下 , 努力培养 高度 的文化 自觉和 文化 自 信是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 大繁荣 大发展 的迫切 需要 。 应 该从 文化 对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地 位 作 用 的 认 识 上 、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发展 规 律 的思 考探 索上 、 从 从
社 会 主 义先 进 文化 的 坚定信 念 上 培 养 高度 文 化 自觉和 文 化 自信 。
一
化相结 合 , 中国革命 面貌 焕然一 新 。中国共产 使
收 稿 日期 :0 2 0 - 6 2 1- 2 2
作者简介 : 阳国亮(9 0 ) 男, 15 一 , 广西桂 林人 , 西大学商学院教授 , 广 主要研 究方 向: 马克思主 义理
论 与 思 想政 治教 育 , 民 经 济 学 。 国
21 0 2年 6月
J n 2 1 u ,0 2
建设社会和文化 自信
阳 国 亮
( 西大 学 商学 院 , 西 广 广 南宁 5 00 ) 304
[ 摘 要 ] 以 高度 的 文 化 自觉和 文 化 自信 引领 前进 方 向 , 中 国共 产 党 的优 良传 统 。 的 历 史 是 新
领 导 中 国 革 命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党 — — 中 国共 产 党 。 中 国共 产 党 以 中 国 革 命 和 民族 解 放 为 己 任 。 将 马克 思 主 义 同 中 国实 际 相 结 合 . 中华 民 族 文 同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谢谢观赏!
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
文化自强就是要加快发展我们的 文化,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 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使我 们的文化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 和竞争力,真正使我们把一个资源的 大国转变为文化的大国和强国。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文化 自强。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 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文化发展问题就 是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 的过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自强 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保证。只有充分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 化,怎样建设我们的文化,从而实现文化自强。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 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让我 们的中华文化逐步自觉、增强自信、实现自强!
思考:如何不忘本?
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要辩证地认 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其 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中不 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 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取其精华,取其 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 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 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 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也确实 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 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 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 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 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 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而当代的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一个 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 觉醒、传承、实践,包括对文化 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 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 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对 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气 度 ,正是有 了对 民族 文化 自信心和 自豪 感 ,才 能在漫 长 的 历史长 河 中保 持 自己,收获 未来 ,形成 了独具特 色、辉 煌灿 烂的 中华文 明。 ”我 们有理 由相信 ,随着 中 国国力的不 断增 强 ,中国画一 定会走 出 国门,为全世 界 民众所接 受 ,成 为世
使 中 国文 化 饱 尝 断 梗 之 痛 和 断 根 之 忧 , 使 得 部 分 年 轻 人 对 数
中 国 是一 个 有悠 久 历 史文 化 的国度 ,上 下 五千 年 创造
了璀 璨 的文 化 。世 界 历 史 上 有 四 大 古 文 明 ,但 只 有 中 华 文 化
绵延 不断 ,一 以贯 之地发 展到今 天 ,五 千年而 不灭 ,其强大
只有克服 民族在 文化 上的 自卑感 ,才 能有 一个 民族 文化 的繁 荣和发 展 。文化 自卑 的要害 是不 能正确对 待 自己的文化 ,使 自己的民族成 了无根 之木 ,无 源之水 。曾有学者 指 出: “ 文 化 自信 是一个 国家 、一个 民族 、一个 政党 对 自身文化价 值 的 充分 肯定 ,对 自身文 化生命 力的坚 定信念 。只有 对 自己的文 化有 了坚定 的信心 ,才能 获得坚持 坚守 的从容 ,鼓起 奋发进
竞争 的重要 因素 、越 来越成 为经 济社会 发展 的重要支 撑 ,丰 富精 神文化 生活越 来越 成为我 国人 民的热切 愿望 。”这 四个
“ 来 越 成 为 ”充 分 概 括 了 文 化 发 展 对 我 国 各 方 面 发 展 的重 越 大 意义 。
倒孔家店 ”,泼脏水 也泼掉 了盆里 的孩子 。新文化运 动使 中 国人开放 了心态 和视野 ,不 再坐井观 天 、妄 自尊大 ,使文 化 封 闭走 向 了多元 文化 的交融 。但 全盘 否定传 统的 同时 ,也 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简篇)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从文化自身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和本质所决定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流动的血脉、民族的基因;文化是温馨的家园、精神的寓所。
从国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决定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说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它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内它包括文化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它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历史和未来则表现为文化的辐射力和生命力。
我们来看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100本图书,85本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是第一文化大国,文化产业规模在GDP中占比排第二,美国电影占全球电影10%,却占有全球50%的观影时间;日本仅次于美国,文化产业规模比电子、汽车业还要大,其动漫产业占世界市场63%,游戏领域占世界市场1/3;而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不足4%。
美国有一个关于国力的L.S克莱因评价方程:即 P=国力=硬实力软实力其中C 资本 S 目的 E 经济 M 军事 W--意志在一个国家硬实力一定的条件下,软实力越强,综合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决定的: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所谓引领风尚,是指文化的引领导向功能;教育人民,是指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服务社会,是文化服务社会各方面功能;推动发展,是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的功能。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培养高度的认同、文化自信、文化
培养高度的认同、文化自信、文化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这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基石。
中华文化虽然有其灿烂辉煌、无与伦比的优点,但也包含着封建落后、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糟粕。
只有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点和糟粕所在,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但是,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内容复杂、形态丰富的巨大系统,要准确把握其精髓,辨别其糟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争论乃至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追求,也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都明确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培养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如何甄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解决的前提问题,也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当前,传统文化虽然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以实用、庸俗的功利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大肆宣扬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东西,良莠不分,沉渣泛起,这应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警惕和重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如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以便形成国家层面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安排,整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来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
这对培养和树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文论述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要培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标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安全;对策闻一多先生在其诗作《祈祷》中写到: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这首诗的中心意义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表现了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中就涉及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
闻一多先生早已有思考,我们还当继续努力,认真审视,提出对策。
《决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决定》还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为摆脱物质贫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之为“中国奇迹的制造”。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管仲所言的命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而在中国广大国民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说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打破隔膜、多元文化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
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从生产者看: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干整合]1.走进文化生活【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作者:金海燕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一、提高文化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文化自觉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
纵观中国的历史,由于近代国人饱尝屈辱,国人对这段2000多年的“文明史”进行了反省和批判,对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革命”。
应该承认,这是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一次觉醒。
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文化社会价值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先进文化的选择还处于朦胧探索阶段,缺乏本质的认识,也就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文化自觉才真正得以显现。
从1921年7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首次把一个政党的本质同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价值所在。
这标志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了一种文化自觉。
放眼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最大的特性品质就是靠文化自觉来引领前进方向,并且使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文化自信自觉自强-1
•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 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 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 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过百家争 百花齐放,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鸣、百花齐放,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凝聚 文化共识。 文化共识。
•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迫切性 的迫切性: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迫切性: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奋斗目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 革发展。 革发展。 •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决定》的重要意义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决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重要时期(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重要时期(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 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极为重要的会议, 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全会完成了两大任务; 全会完成了两大任务 • 一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 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 二是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二是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提出了关系党 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党和 国家各方面工作、 国家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明确 要求。 要求。 •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1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文化强国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坚定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使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人深入了解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展示给世界。
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理念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加深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增加对外影响力。
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培育和壮大国内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的创作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推进这一任务过程中,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首先,要加强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
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要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其次,要加强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个活的、不断变化的东西。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这包括在文艺创作中表达新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文化产品等。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从业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工作中。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对话,我们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理解。
总之,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觉,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任务。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机局王云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强盛。
文化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选择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古代中国,秦朝之所以一匡天下,汉唐之所以成为雄风盖世,就是因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回顾世界近代史可以看到,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才使得欧洲人告别愚昧和专制,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也才有今天西方国家的发达。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创造和繁荣着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全球化大格局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抉择,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应对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锋、融合趋势的正确选择。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流派的交流和碰撞,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消融、文化冲突、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也需引起我们的警惕与深思。
当今世界,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已由理论设想变为现实,并愈演愈烈,不断冲击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而某些处于强势文化地位的国家,往往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运用其优势地位,有意识地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强制,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随之摆在人们面前。
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新问题,消极回避和抵制都是不可取的。
积极和正确的态度是采取措施,应对冲击,正确处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战略。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我们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既突出中国特色又保持先进性质,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正确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成员中的思想多元、思想困惑、精神焦虑、心理失衡现象增多,统一认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工作和任务艰巨而繁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缓和并消除社会矛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基础、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总结文化事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的正确战略。
90年来,党领导的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文化事业也由此获得了巨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过深刻教训。
特别是一段时期内,偏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原则,致使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难以保障,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严重滑坡。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是不成功的,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或集团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推进文化发展、发挥文化效能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或集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这种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奉和深层依赖。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源泉,没有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文化的发展进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深厚根基。
要想文化崛起,离不开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从汉代到明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领先长达十四个世纪以上。
在这一时期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发明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时代的淬炼更显示出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养分。
比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思想以及战略目标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文化中小康与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创造、丰富中华新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渊源,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深厚根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
这一根本指针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并不矛盾,即是在统一指导下的多元,多元发展中的统一,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大特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占主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
失去这一根本指针,建设文化强国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再次,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独特优势。
我们应从广义的意义上来理解“革命文化”,它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密切相关的一切积极向上、勇于奋进、敢为天下先的时代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新创造。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共产党人强调的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移山精神;建设时期,面对千头万绪的繁重任务,共产党人发扬的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积极进取精神;改革时期,面对传统观念和体制的障碍,共产党人展现的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创新精神。
这种反映主流价值观的精神,与中华民族历来所尊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总结归纳各个时代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并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所认同。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重视这种反映时代精神革命文化的独特优势,以此来凝聚人心和共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第四,开放包容、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应有的胸怀。
世界文化缤彩纷呈、各有所长,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
以更豁达、开明、宽容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面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
为此,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积极的东西,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二是认为传统文化至善至美,西方文化一无是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具备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必须具备这种充分的自觉、自信。
三、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突破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现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处方位和应持态度的清晰判断,这是建设文化强国所必须具备的思想认识基础。
而以文化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则是我们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路径。
第一,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臵。
当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缺位”、“错位”现象,没有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臵,没有尽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
因此,应按照《决定》要求,落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适合本地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并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进一步厘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界限。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
结果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在进一步厘清两者界限的基础上,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自主经营,公益性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凸显“公益”,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臵中的积极作用。
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其大都通过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机制,使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部分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最终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占据国际文化市场份额。
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培育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的市场化配臵,并结合世贸组织的框架原则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国际规则和惯例实现良性对接,为中国文化产业真正走出去、产生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第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不能见物不见人。
建设文化强国,人才是关键,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择其要者:一是按照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管齐下、多元发展,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二是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三是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不拘一格,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