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S_IgA的相关性探讨_曾倩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及诊治研究进展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及诊治研究进展摘要】PID(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组女性生殖道上感染性疾病,包括输卵管炎症、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等。
一般临床上分为盆腔炎性疾病症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两种,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上行到子宫内膜、输卵管、宫旁组织等引起组织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数是急性炎症未得到正确的治疗,导致的后遗症[1]。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病因;诊治;研究进展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
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诱发疾病的原因包括产时、产后感染、各种宫腔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佳、邻近组织炎症蔓延等[2]。
临床诊断检查以分泌物涂片、病原体培养、后穹隆穿刺、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为主要参考,临床治疗则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为主。
本文就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盆腔炎性疾病发病原因1.1 发病原因关于盆腔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生殖道,而引起盆腔炎症的微生物也有很多种,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阴道厌氧菌群、生殖器支原体以及消化链球菌、加德纳尔菌、需氧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埃希氏大肠菌等,将其归类为性传播微生物和内源性微生物。
内源性微生物基本类似于阴道细菌性疾病,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在感染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后极易引发衣原体宫颈炎、淋病奈瑟宫颈炎[3]。
腹膜炎及阑尾炎等靠近宫颈其他部位的炎症还会引起宫腔感染。
过早性生活以及不注意清洁卫生、经期性交等也是细菌经阴道上行至盆腔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性生活越早者盆腔炎发生概率越大[4]。
目前,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对性有了态度上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提高了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
除此外,刮宫术、输卵管造影、人流、放置节育器等妇科手术操作、生产等也会带入致病菌,引起感染[5]。
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进展【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免疫功能细胞因子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82-02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症瘕”“不孕症”等范畴,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失调,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见证,病因多由素体虚弱,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房事不洁,盆腔手术创伤及卫生不洁,致使寒湿、湿热、湿毒之邪乘虚而入,与血相结,蕴结于盆腔,湿热邪毒日久生瘀,瘀血内阻,脉络不通,致湿热瘀血结于胞中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情缠绵难愈,累积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病变部位因炎症的长期刺激,盆腔组织黏连,病程缠绵,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
1 cd4+、cd8+t淋巴细胞是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各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会导致病理变化。
cd4+/cd8+比值是估计体内免疫调节平衡最有意义的参数,其维持一定比例,机体便处于稳定的免疫状态中;当两者比例失衡时,机体免疫功能便发生紊乱,出现疾病。
马宝璋等[1]认为在慢性盆腔炎中, 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和反映着局部的免疫功能, t细胞一方面参与调节免疫反应过程,另一方面参与调节粘膜中各类抗体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增生。
冯光荣[2]等应用妇乐维康胶囊(香附、乌药、桃仁、蛰虫、莪术、鳖甲、鸡内金、败酱草、桂枝等)治疗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的变化。
实验显示:妇乐维康胶囊能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数量,抑制cd8+亚群数量,调整cd4+/cd8+比值,进而推测该药物可能是通过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章勤[3]等以自拟芪竭颗粒(黄芪、血竭、制军、桂枝、茯苓、红藤等)施治于实验慢性盆腔炎小鼠,于环磷酰胺造模后小鼠cd4+异常升高,cd8+明显下降;经芪竭颗粒大、中剂量组治疗,能明显提高其cd8+水平,使cd4+/cd8+比例趋于正常,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急性盆腔炎患者CRP、IL-2及T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
西南 国防医药 2 0 o9年第 1 第 2期 9卷 有 着密 切关 系 。患 者通 常 是 不 止 一 种 病 原 体 的 混合 感 染 , 中以大肠 埃 希 菌 、 炎 克 雷 伯 菌 或 铜 绿 假单 其 肺
胞 菌与 真菌混 合感 染 常见 。
有外源 性 。造 成该 现象 的原 因 与气 管 切开 插 管 、 繁 频 吸痰 、 一次性 吸 痰 管重 复 使 用 、 吸机 侵 袭 性 技 术 操 呼
部感染 , 特别是真菌感染 的发生率。加强陪护人员基 础 知识和基本 护 理技 术 培 训 , 日常用 品也 应 清 洗 消 对
毒 。加强对 颅脑术后患者 抗生素管理 , 感染早期尽快 在 获得病原学 诊 断及 药敏 结 果 , 理 选择 敏 感 的抗 菌 药 合
脑 外伤及 脑 血管病 等重 症患 者 气 管切 开术 后 , 肺 部感染 率高 于其他 住 院患 者 , 气 管切 开术 后 常见 的 是
管 , 气管切开 的患者定期 更换 气管 切开 导管 , 持切 对 保 口敷料清 洁 、 干燥 ; 持 口腔 清 洁 , 以降低 医源 性肺 保 可
并发症 , 感染菌大多数为机会致病菌, 既有 内源性 , 也
c 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 2测定采用 E A法 , 巴细胞亚群采用 A A P法 。结果 : 照组 比较 , R I L一 us T淋 PA 与对 急性盆 腔 炎患者血清 c P水平 显著升高( < . 1 , 2水平和 c R J 00)I D L一
关键词
、D 及 c 4 c4 D /c 比值明显降低( OO ) D P< . 1 。结论 : 急性
急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的感染疾病。血清 c一 反
应蛋 白( R ) C P 是炎症 反应 的一种敏感 性指标 , 体 的 而机 免疫功能与抗感染能力直接相关 。本文检测急性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与盆腔痛主要内容
盆腔炎性疾病与盆腔痛主要内容盆腔炎性疾病(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PID未及时治愈,易引发盆腔的后遗病变。
慢性盆腔痛作为PID的后遗病变之一给患者身体及精神上均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盆腔炎性疾病与慢性盆腔痛的最新进展做一阑述。
1盆腔炎性疾病的特性PlD是育龄期非妊娠妇女最常见、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
2010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性传播疾病诊治规范中指出,目前PID的主要病原体仍是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相关的其他病原体还包括:阴道菌群(如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阴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巨细胞病毒、人型支原体、解眼版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
PID临床特性是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表现迥异,重者表现为典型症状,如持续性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轻者则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因此,由于PID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常常为混合感染,症状、体征又轻重不一,使其诊断存在不确定性,临床治疗中也存在着选用抗生素抗菌谱覆盖不全面、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导致PID往往不能及时治愈,易引发盆腔的后遗病变,包括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发作等。
2 PID是慢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慢性盆腔痛(CPP)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是指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与月经、性生活和妊娠无关的间断或持续的下腹部或盆腔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
CPP临床症状除持续盆腔痛外,还包括排尿痛、排便痛、性交痛等,可以表现为局限性疼痛、放射性疼痛和牵涉性疼痛。
CPP是PID的常见后遗症之一,长期严重困扰女性,可以引起社会行为和家庭生活障碍,过去临床诊疗中常把CPP看作为〃慢性盆腔炎〃进行诊治。
PID 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时,炎性细胞浸润致组织破坏,周围组织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输卵管增粗、积水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主、t氐韧带增生、变厚,使子宫活动受限淡症致盆腔充血等,引起CPP o3PID致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特点PID所致CPP有其特殊性。
117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状况分析_曾倩
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盆腔炎机体免疫状况,寻找其免疫失调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方法: 对 117 例慢性盆腔炎湿 热瘀结型患者疗前体液免疫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整理统计得出结果。结果: 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机体免疫指标 存在显著异常,其病程、孕产次数及月经周期与免疫指标异常有相关性。结论: 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免疫失 衡现象; 伴随病程的增加、孕产次数的增多免疫失衡机率增加,且经期较平时更易发生免疫失衡。
IgM
C3
C4 CD3+ CD3+ CD4+ CD3+ CD8+ CD4+ / CD8+
2( 1. 71) 23( 19. 66) 19( 16. 24) 24( 20. 51) 15( 12. 82) 13( 11. 11) 25( 21. 37)
115( 98. 29) 94( 80. 34) 98( 83. 76) 93( 79. 49) 102( 87. 18) 104( 88. 89) 92( 78. 63)
Key words: Heat and blood stasis; Th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Humoral immune; T lymphocyte subsets; correlation
慢性盆腔炎(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 现 多趋向称为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即为盆腔炎症后 遗留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 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 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 等[1]。一般可分为 近 期 和 远 期 后 遗 症 两 种,近 期 后 遗 症包括肝周围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远期后遗症主 要包括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 反复发作[2]。本研究拟通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疗前体 液免疫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索慢性盆腔炎患 者机体免疫状况并寻找其免疫紊乱规律,现总结报道 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病例来源
盆腔炎患者血清Th1/Th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
院进行诊 断 与治 疗 的 5 6例 盆 腔 炎 患者 为 观 察 组 ,另 选 取 同期 5 6名体 检 健 康 的 同龄 妇 女 为对 照 组 。对 照 组 年龄 2 1 ~ 5 6岁 ,平 均 ( 3 4 . 7 ± 5 . 4 ) 岁 。观察 组 年 龄2 0~ 5 7岁 ,平均 ( 3 4 . 5 ± 5 . 7 ) 岁 ,严重 程 度 :轻 度患 者 1 4例 ,中度 患 者 2 3例 ,重 度 患 者 1 9例 ;疾 病 分类 :急 性盆 腔炎 患者 2 6例 ,慢性 盆 腔炎 患 者 3 0 例 。两组 妇 女 的 年 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具 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取两组 妇女 的晨 起空腹 静脉 血进行 检 测 , 采集 的静 脉 血 标 本 于 采 集 后 3 0 m i n 内送 检 ,离 心 后
取血 清部分 进行 血清 T h l / T h 2的检测 ,T h l 检 测指 标 包括 I L 一 2 、I F N一 T N F — p ,T h 2检测 指 标包 括 I L 一 4、I L 一 5及 I L 一 1 O ,检 测 方法 为 E L I S A法 ,另 以 流式 细胞 仪 检 测 两 组 的外 周 血 T淋 巴 细胞 亚 群 ,检 测 指 标包括 C D 4 、C D 3 C D 4 及 C D 8 。分别 统 计 两组 妇 女血 清 T h l / T h 2指 标及 外 周血 T淋 巴细胞 亚 群指 标 , 并 将 两组 的统计 指标 进行 比较 ,同时 比较观 察组 中不 同严 重程度 与疾 病分 类盆腔 炎患 者 的检 测结 果 。 1 . 3 统计 学分析 本研 究 中的计量 资料 为年 龄 、 血清 T h l / T h 2及外 周血 T淋 巴细 胞 亚 群 指 标 , 以t 检 验 分
基于CNKI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知识图谱研究分析
[17] 张亚奇,张红梅,宋葆云.河南省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21,35(4):734-736.[18] 林惜君,尤黎明,郑晶,等.广东省二级及三级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环境现状及变化调查[J ].护理研究,2018,32(8):1224-1229.[19] S H A H M K ,G A N D R A K O T A N ,C I M I O T T I JP ,e ta l .P r e v a l e n c eo f a n d 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n u r s e b u r n o u t i n t h eU S [J ].J AMAN e t w o r kO pe n ,2021,4(2):e 2036469.[20] 刘微,郭亚楠,冯新荣,等.天津市三级甲等综合儿科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J ].天津护理,2021,29(1):16-19.[21] 王守仓.精神科护士执业环境的调查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8,31(2):117-121.[22] 刘小敏,王婧,辛霞,等.陕西省护士执业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1):44-48.[23] 杨慧,曹淑殷,朱世超,等.河南省I C U 护士护理工作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32-35.[24] C H E N X ,T A O Z ,T A N G Y ,e ta l .S t a t u s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so fn u r s i n gp r a c t i c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i n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 s :ac r o s s -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 i n C h i n a [J ].J o u r n a lo f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2022,30(7):2897-2905.[25] 朱云飞,吴惠平,许士海,等.深圳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状况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4):23-26.[26] P O G HO S Y A NL ,S T E I NJH ,L I UJ ,e ta l .S t a t e -l e v e l s c o p eo f p r a c t i c e r e g u l a t i o n s f o r n u r s e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i m p a c t w o r k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s i x s t a t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J ].R e s e a r c hi nn u r s i n g &h e a l t h ,2022,45(5):516-524.[27] 庞舒娴,李成林,汪莉,等.磁性医院理念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S WO T 分析[J ].循证护理,2020,6(12):1333-1337.(收稿日期:2023-08-29;修回日期:2023-12-05)(本文编辑蒋尔丹)基于C N K I 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知识图谱研究分析樊其亮,张立环,张誉馨,李艳平R e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k n o w l e d g em a p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e n e m a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di s e a s e b a s e d o nC N K I F A N Q i l i a n g ,Z H A N G L i h u a n ,Z H A N G Y u x i n ,L IY a n p i n g (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 ,G a n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G a n s u730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v i s u a l l y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t r e n d s ,h o t s p o t s a n d t r e n d s o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T C M )e n e m a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 :T h e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h e 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b y T C M e n e m a p u b l i s h e d i nC N K I f r o mJ a n u a r y 1,2012t oD e c e m b e r 31,2022w e r es e a r c h e d b y c o m p u t e r ,a n da n a l y z e d b y C i t e S p a c es o f t w a r ea n dt h ek n o w l e d g e m a p w a sd r a w n .R e s u l t s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p u b l i s h e dt h e m o s t p a p e r s ,a n dt h e r e w a sl e s sc o o p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s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w i t hat o t a lo f275k e y 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e n e m a ,n u r s i n g ,a n d p e l v i ci nf l a mm a t o r y di s e a s e a p p e a r e dm o r e f r e q u e n t l y ,f o r m i n g 9c l u s t e r s i n t o t a l .C o n c l u s i o n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n u m b e r o f p u b l i s h e d p a pe r s o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f 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w i t hT C Me n e m ah a s d e c r e a s e d ,a n d 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 f u r t h e r s t r e n gt h e n t h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 a u t h o r s a n d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n t h i s f i e l d ,m a i n l y f o c u s i n g o n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i e s ,a n d t h e r e l e v a n tm e c h a n i s mo f a c t i o n n e e d s t ob e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d .K e yw o r d s 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e n e m a ;C i t e S p a c e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摘要 目的:对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动态㊁热点㊁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C N K I )的有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并借助C i t e S pa c e 软件进行分析及知识图谱绘制㊂结果:共纳入589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稍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共纳入研究机构285个,作者302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各作者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共275个关键词,中药灌肠㊁护理㊁盆腔炎出现频次较多,共形成9个聚类㊂结论:近年来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文量有所下降,需进一步加强该领域内作者与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主要集中于临床研究,相关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㊂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药灌肠;C i t e S pa c e ;可视化分析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4.004基金项目 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㊂作者简介 樊其亮,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张立环(通讯作者)单位: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誉馨㊁李艳平单位: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㊂引用信息 樊其亮,张立环,张誉馨,等.基于C N K I 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知识图谱研究分析[J ].全科护理,2023,21(34):4767-4771.㊃7674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4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 e q u e l a e o f p e l v i c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S P I D)也称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病理改变为盆腔组织增生㊁结构破坏及粘连,经久不愈㊁反复发作而引起的一系列女性生殖道后遗症疾病[1-2]㊂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㊁阴道分泌物异常㊁带下量多㊁下腹坠胀感及腰骶酸痛等[3]㊂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或慢性盆腔炎病名记载,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 妇人腹痛 带下病 症瘕 等病证范畴中[4],其发病率较高㊁病程长㊁易复发,长期困扰女性身心健康[5]㊂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6]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成效,病人易于接受㊂中药灌肠使药物在肠壁吸收,盆腔组织血液循环丰富,药物直接渗透到盆腔周围组织[7]㊂研究证实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良好疗效[8-9]㊂相关研究文献较多,但是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较欠缺㊂美国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 i t e S p a c e软件,被广泛用于文献数据计量分析,为研究趋势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10],近年来在医学领域较为常用[11]㊂故本研究使用C i t e S p a c e6.1.R6(64-b i t)软件对2012 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C N K I)上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关研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检索C N K I,设置检索类型为 期刊 ,检索条件为 主题 ,中文检索词主要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 灌肠 保留灌肠 ,语言限定为中文㊂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㊂初步检索共获取737篇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后,删除不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89篇文献㊂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期刊文献㊂2)排除标准: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个案报道㊁会议通知及报纸文献㊂1.3数据转换与处理将从C N K I中筛选出的文献以 R e f W o r k s 格式导出,导出后将文件重命名为 d o w n l o a d_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t x t ㊂利用E x c e l软件统计发文量年度分布后绘制折线图,再将文件导入C i t e S p a c e6.1.R6(64-b i t)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和分析[10]㊂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 2022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修剪方式为p r u n i n g s l i c e dn e t w o r k s,其他设置均为默认参数㊂2结果2.1发文量2012 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文量总体呈稍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存在波动㊂在2012 2014年发文量稍增加,说明该领域得到研究者更多关注,2015年以后发文量下降,且2020年发文量仅19篇㊂详见图1㊂图12012—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的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图2.2作者和机构分析借助C i t e S p a c e,设置节点为a u t h o r,得出作者合作共现图谱㊂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作者间合作用连线表示[12]㊂共生成节点302个,连线127条,网络密度为0.0028的作者合作共现图谱,详见图2㊂27名作者发文量ȡ2篇,其中韩丽㊁樊晨璐㊁刘波等;崔文㊁李亚萍分别形成小的合作网㊂作者之间合作较多的是2人或3人,其余研究者合作较分散㊂共涉及285所机构,连线数为42条,网络密度为0.001㊂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㊁山东中医药大学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㊂多为学校与其附属机构之间的合作,大部分机构与其他地区机构无关联㊂详见图3㊂㊃867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4图22012 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的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32012 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的机构合作关系图谱2.3关键词分析2.3.1关键词共现分析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共纳入275个关键词,其中18个关键词出现频次ȡ10次㊂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见表1㊂其中中药灌肠㊁护理㊁盆腔炎出现频次分别为283,57,51次㊂2.3.2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共生成#0中药灌肠㊁#1中药㊁#2盆腔炎㊁#3临床疗效㊁#4红藤汤㊁#5疗效㊁#6抗生素㊁#7治疗效果㊁#8临床效果9个聚类㊂网络模块值(Q值)为0.4942(>0.3),轮廓值(S值)=0.8504,提示此聚类显著㊁合理㊂在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基础上绘制时间线图,见图4㊂2.3.3关键词突现分析2012 2016年主要集中于灌肠疗效观察㊁灌肠联合口服药物及理疗等方面研究,2018 2020年主要在于观察临床疗效㊁炎症因子等方面研究㊂突现强度前15位的关键词见图5㊂㊃9674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4期表12012 2022年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序号频次(次)关键词序号频次(次)关键词1283中药灌肠629疗效257护理729保留灌肠351盆腔炎829灌肠436中药924临床疗效531抗生素1019理疗图42012 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排名前15位的关键词时间线图图52012 2022年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领域的关键词突现图3讨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遗留的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6]㊂发病率为30%~60%[13],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严重者手术治疗㊂随着中医发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明显效果㊂中药灌肠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用的外治法之一,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14]㊂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通过C i t e S p a c e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㊂3.1发文量分析从图1可看出,总体发文量较少,发文量总体呈稍上升后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逐渐下降,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研究热点,转换研究方向㊂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较少,未来在重视文献量的基础上也应更加重视质量㊂㊃077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43.2作者和机构合作分析通过作者和机构合作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大多数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多为1篇,且仅有27位作者发文量超过2篇,未形成密切的作者合作网络,未来需要扩大作者合作范围㊂天津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且发文量仅3篇;各机构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主要是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需加强各机构间的彼此联系,推动该研究领域发展㊂3.3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出,2012 2022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药灌肠的护理及中药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疗效等方面㊂中药灌肠是临床常见的辅助治疗,药液直接被肠黏膜吸收,可避免首关效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应用中药灌肠疗效显著[15]㊂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时优于单一应用,有助于降低其复发率㊁改善生活质量[16-17]㊂关键词突现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突现强度越大前沿趋势越明显[10]㊂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可以看出,2012 2016年除了保留灌肠疗效观察外,中药口服㊁理疗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综合护理等是当时的研究热点㊂中药汤剂口服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疗法,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常与外治法联用㊂研究发现,逍遥舒坤汤灌肠联合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细胞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汤剂口服治疗[18]㊂其他中医外治法如艾灸㊁穴位按摩㊁刮痧也能改善病人症状[19]㊂2018 2021年逐渐倾向于艾灸㊁中药热敷及炎症因子的监测㊂从上图可知,关于中药灌肠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面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作用原理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逐渐倾向于作用机制的探讨及联合其他中医疗法的疗效㊂因此,今后该领域的热点逐渐在于发掘探索药物作用机制㊁炎性因子及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对于该病症的疗效㊂4小结综上所述,目前该领域发文量总体较少,不同团队及不同地域间缺乏合作,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㊂注重临床疗效研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欠佳,还需深入探索㊂本研究仅检索了C N K I,未检索其他中文数据库,可能遗漏其他期刊的文献㊂纳入的文献未考虑文献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要扩大数据来源㊂参考文献:[1]李京桦,陈燕.蒿芩清胆汤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22,17(20):2901-2904.[2]杜惠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60-162.[3]权玉巧,秦丽莉,王世艳,等.化瘀止痛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㊁复发率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0):2067-2071.[4]贾利平,刘玉珠,周小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4):939-941. [5]张晓南.清热利湿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3):449-451.[6]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2-63.[7]饶优花,张喜凤.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10):19.[8]胡永学,王延闽.观察加味红藤败酱汤并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9):94-96.[9]盛磊磊.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7,30(5):1066-1068.[10]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11] C H E N C M,HU Z G,L I U S B,e ta l.E m e r g i n g t r e n d si nr e g e n e r a t i v em e d i c i n e:as c i e n t o m e t r i ca n a l y s i s i nC i t e S p a c e[J].E x p e r tO p i n i o no nB i o l o g i c a lT h e r a p y,2012,12(5):593-608.[12]李杰,陈超美.C i t e S p a c 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78-80.[13]石雪芹,关成毅,高荣荣.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虚湿浊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体会[J].基层中医药,2022,1(11):62-66. [14]刘金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112-114. [15]张宗英.红藤汤保留灌肠辅治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0):1736-1737.[16]甘丫琴,李赟.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2): 86-90.[17]朱小贞,秦秀芳.温宫消癥方穴位贴敷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2, 40(9):167-171.[18]方艳.逍遥舒坤汤灌肠联合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101-103.[19]王碧云,秦琴.雷火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及对血清C a s p a s e-3㊁s F a s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587-590.(收稿日期:2023-02-24;修回日期:2023-11-29)(本文编辑蒋尔丹)㊃1774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4期。
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研究
• 临床研究 •57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 )已成为妇科临床中常见病,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或者阴道分泌物量多,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是困扰医患双方共同的难题。
据以往的研究,免疫功能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炎症性疾病,T 淋巴细胞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免疫系统,而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体液免疫系统,共同维护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笔者通过对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了解其是否参与RVVC 的发病,为治疗本病提供免疫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RVVC 患者全部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平均年龄(31.45±6.44)岁,病程8~48个月。
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做对照组,平均年龄(30.78±7.35)岁,与RVVC 组无统计性差异(P >0.05)。
纳入标准:根据《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诊断标准诊断为RVVC 。
排除标准:无性生活史者;合并生殖系统其他炎症;治愈后超过3个月复发或1年复发次数小于4次;入选时近3月内服用抗真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孕期及哺乳期患者;不能全程配合者。
1.2 检测方法与试剂1.2.1 T 细胞亚群采用FACSCanto Ⅱ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标记法,按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验室检测CD 3、CD 4+、CD 8+,计算CD 4+/CD 8+比值。
1.2.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厂家芬兰orion 诊断试剂公司)。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见表1。
76例盆腔炎性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76例盆腔炎性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曾倩;靳素萍;肖修平;张珞;朱乐章;江长勇;陈孟君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10(041)001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盆腔炎性疾病诊断且辨证属湿热瘀结证的7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整理、总结.结果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显著,且有多种类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孕产次数均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异常呈正相关性;且其月经周期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异常有相关性.结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现象,且经期此现象更为明显.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曾倩;靳素萍;肖修平;张珞;朱乐章;江长勇;陈孟君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6;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R446.113
【相关文献】
1.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J], 刘春玲
2.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 [J],
3.康妇消炎栓+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J], 佟
颖
4.盆腔炎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J], 莫一超
5.盆腔炎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J], 莫一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杨惠芬;施望琼【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15(022)006【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疗程1周;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之7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免疫功能是丹参注射液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总页数】2页(P662-663)【作者】杨惠芬;施望琼【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妇科千金片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孙建荣;徐琦2.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J], 赵俊娟;裴颖3.静滴丹参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观察 [J], 池人昌;欧阳八四4.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4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J], 费红梅5.丹参注射液联合阿法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bA1c、TGF-β、α1-MG水平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郑骏;马成坚;蒋卉;章红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刘春玲【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1(015)005【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盆腔炎性相关疾病患者84例,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发生率、治疗效果和孕产次与T淋巴细胞失衡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对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8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率为73.81%;异常组患者孕产≤1次患者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者,异常组患者孕产=2次及孕产≥3次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异常组患者经7d治疗后,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其总有效率为93.5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治疗该病时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总页数】3页(P882-884)【作者】刘春玲【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相关文献】1.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 [J], 林蔚2.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患者的近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J], 皇甫保国3.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老年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分析 [J], 谢明;王连芳4.女性盆腔肿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J], 陈洁;张志毅;周决;陈根余;曹世龙5.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变化分析 [J], 陈子安;陈金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胡宗海;吴丽娟;谢静;刘毓刚;彭燕;陈莉;栗群英;李继红【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32)020【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中各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56例Ⅰ、Ⅱ、Ⅲ活动期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中总CD3+、CD3+CD4+、CD3+CD8+、CD3-CD19+(B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Ⅰ活动期各亚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Ⅱ、Ⅲ活动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3+CD4+/CD3+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B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NK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3+CD8+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对SLE患者的治疗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页数】2页(P2304-2305)【作者】胡宗海;吴丽娟;谢静;刘毓刚;彭燕;陈莉;栗群英;李继红【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宋锴;金东华;姜山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J], 张玉玲;朱芸;李明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邹光美; 黄朝任; 陆颖; 陈武; 吴博文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亲环素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怡;谭静雅;卿红梅;周彬5.淋巴细胞亚群及自身抗体联合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黄宝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盆腔肿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女性盆腔肿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陈洁;张志毅;周决;陈根余;曹世龙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1994(3)3
【摘要】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96例女性盆腔肿块患者的外周血T淋
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结果表明,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T亚群分布在正常范围内。
卵巢癌T4淋巴细胞亚群下降(P<0.01),T8亚群明显上升(P<0.001),T4/T8值下降(P<0.001)。
提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T亚群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3页(P215-217)
【关键词】卵巢肿瘤;流式细胞术;T细胞亚群
【作者】陈洁;张志毅;周决;陈根余;曹世龙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0.4
【相关文献】
1.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的临床分
析 [J], 周红梅;文惠方;赵斌斌;潘道刚;同重湘
2.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J], 刘春玲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J], 纪爱芳;苏丽萍;郭晓军;朱镭
4.检测乙肝患者Th1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达的临床意义 [J], 许琴;郑水华;郑建鹏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5+T淋巴细胞亚群评估患者病情的检测意义分析[J], 何其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吴静;刘芡伶;谭晓语【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4)5【摘要】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1个月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54例)。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以及T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
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CD3^(+)、CD4^(+)、CD8^(+)、IgA、IgM及IgG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敏感性为90.3%(95%CI:0.757,0.954),特异性为78.8%(95%CI:0.654,0.819),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678,0.912)。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检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敏感性为71.1%(95%CI:0.657,0.873),特异性为96.2%(95%CI:0.751,0.984),AUC为0.801(95%CI:0.707,0.894)。
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高[OR=1.536(95%CI:1.118,2.110)]、CD3^(+)[OR=1.797(95%CI:1.122,2.878)]、CD4^(+)[OR=1.751(95%CI:1.121,2.735)]、CD8^(+)[OR=1.886(95%CI:1.075,3.309)]、IgA[OR=1.967(95%CI:1.142,3.388)]、IgM[OR=1.945(95%CI:1.145,3.304)]及IgG[OR=2.132(95%CI:1.176,3.865)]均为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
T淋巴细胞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T淋巴细胞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令歌;刘晓茜;李露
【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
【年(卷),期】2022(22)3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下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 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因。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严格调节,以确保抵御病原体并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已知T细胞亚群与SLE的系统性自身免疫及器官炎症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T细胞的自身免疫耐受以及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肾脏浸润T细胞在LN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5页(P248-252)
【作者】张令歌;刘晓茜;李露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
【相关文献】
1.T淋巴细胞在骨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B淋巴细胞瘤-xL蛋白及其在肿瘤耐药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lncRNA在肿瘤发展中作用的研
究进展4.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5.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检测价值
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检测价值张灿强;何继宏;张芳娣;郭劼琳【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1)005【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T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7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中CD3~+、CD4~+、CD8~+不同亚群T细胞以及CD4~+/CD8~+水平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D8~+比较及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内各不同癌症T淋巴细胞水平不受肿瘤类型影响。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不同指标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从而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381-383)【作者】张灿强;何继宏;张芳娣;郭劼琳【作者单位】[1]惠州市惠城区慢性病防治站,广东惠州516001;;[2]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惠州市惠城区慢性病防治站,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3【相关文献】1.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检测的临床意义2.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价值3.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4.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检测价值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卵巢、子宫组织TGF-β_1、TβRⅡ蛋白的影响
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卵巢、子宫组织TGF-β_1、TβRⅡ蛋白的影响张秋慧;匡继林;李萍【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50)2【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盆腔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雌性大鼠子宫组织、卵巢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Ⅱ,TβR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机制。
方法将1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后造模,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盆炎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妇科千金胶囊组各15只。
药物干预21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卵巢、子宫组织TGF-β1、TβRⅡ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卵巢组织TGF-β1、TβRⅡ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模型组比较,盆炎方各剂量组和妇科千金胶囊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子宫组织、卵巢组织TGF-β1及TβR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盆炎方各剂量组中,以高剂量组的疗效最佳,且与妇科千金胶囊相当。
结论盆炎方可能通过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大鼠子宫组织、卵巢组织中粘连修复相关指标TGF-β1及TβRⅡ的表达,缓解和消除局部炎症过程,从而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总页数】5页(P84-88)【作者】张秋慧;匡继林;李萍【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3【相关文献】1.盆炎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组织TNF-α、EGF蛋白表达的影响3.盆炎康方灌肠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4.盆炎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5.自拟盆炎方汤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体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曾倩主任医师治病助孕治疗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症经验撷要
曾倩主任医师治病助孕治疗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症经验撷要谢佳;胡晓;夏宛廷;曾倩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40)4
【摘要】子宫腺肌病是由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
其发病率渐有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缺乏非创伤性诊断手段和特效药物治疗,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之一。
目前子宫腺肌病尚无根治性的有效药物,曾倩主任医师针对本病,对经期、非经期、孕后的不同病机,适时采用不同治疗原则,结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灵活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解决了患者及其家庭对于生育的渴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74-76)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腺肌病;名医经验;曾倩
【作者】谢佳;胡晓;夏宛廷;曾倩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骨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711.6
【相关文献】
1.曾倩主任医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经验总结 [J], 王楠;徐银静
2.曾倩主任医师临床应用太子参撷要 [J], 邓霞;冯凌燕;靳素萍;江长勇
3.曾倩主任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撷萃 [J], 何玲;李蕴璐
4.曲安平主任医师自拟助孕汤治疗不孕症经验 [J], 郭华丽; 曲安平
5.曾倩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经验撷菁 [J], 李进梅; 夏宛廷; 李宛静; 曾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和分析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和分析
周丽娜;候娜娜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3)7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文献,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检索符合RCTs纳入标准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8篇,均为中药灌肠组与西药组比较。
Meta分析结果示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优于西药组。
结论:中药灌肠方法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总有效率方面比西药有优势(P<0.00001)。
但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和低质量研究的定量综合分析基础上的。
【总页数】2页(P102-103)
【关键词】中药灌肠;盆腔炎性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
【作者】周丽娜;候娜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文献评价与Meta分析 [J], 陈志霞
2.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分析 [J], 何世雁
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J], 张桂英
4.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文献评价与meta分析 [J], 高艳华
5.分析整体护理同时中药灌肠治疗对盆腔炎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性疾病与T 淋巴细胞亚群及S-IgA 的相关性探讨曾 倩1,靳素萍2,曾庆秋3,董 婷4,张 珞5(1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5;21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6;31成都市武候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41;41成都武候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41;51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075)摘 要:盆腔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反复发作常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症、慢性盆腔疼痛和月经不调等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因其缠绵难愈,已成为妇科同道关注焦点。
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除与病原体直接侵害有关外,还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现从T 淋巴细胞亚群及S -Ig A 两方面来初步探讨其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性。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 淋巴细胞亚群;S -IgA中图分类号:R 71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2-0211-02收稿日期:2009-03-02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技进步课题(07Z A027)作者简介:曾倩(1965-),女,四川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主要从事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中西医诊治。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类属于中医/腹痛0、/带下病0、/癥瘕0等范畴。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在我国,近年来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明显增加,已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尚缺乏大宗流行病学资料。
其反复发作常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疼痛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生殖健康及家庭和睦。
目前许多妇产科学者已发现盆腔炎患者在反复发作阶段多数没有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但病情仍缠绵难愈。
其原因已不是单纯感染性炎症所能解释,症结何在值得探索。
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除与病原体直接侵害有关外,还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抵抗力低下,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从T 淋巴细胞亚群及S -Ig A 两方面来初步探讨其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关系。
1 病因病理盆腔炎性疾病可由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通常由上行感染通过宫颈进入子宫、输卵管或腹腔。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1)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仅为厌氧菌、但以混合感染多见,常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
(2)外源性病原体。
主要为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其他如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据西方国家报道,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
部分盆腔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盆腔炎急性期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
病理主要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脓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2 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女性生殖道系统是一个与体外相通的系统。
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可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球蛋白,并表达一系列黏附分子,参与局部免疫调节,从而防御感染。
正是在各种免疫因子的协调作用下,才能保障机体局部微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盆腔炎性疾病大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
而女性在此期间多有不同频次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或其他妇科手术等,均可增加或诱发病原体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及盆腹腔。
此时,病原体可潜伏在宿主细胞中,当机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如经后、产后、不洁性生活及妇科手术后,引起组织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及免疫功能抑制,为病原体的再次感染提供帮助,如此长期的复发感染或持续感染则会进行性加重盆腔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水肿、变性等损害,以致造成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能否致病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是一个感染与抗感染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11 T 淋巴细胞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作用 机体抗感染免疫离不开细胞免疫的参与,而决定细胞免疫强弱的主要是T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
T 淋巴细胞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60%左右,在人体免疫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各类T 淋巴细胞亚群间相互协作或相互制约,以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使之既能清除异物抗原,又不致损伤机体自身组织。
外周成熟的T 细胞按表型不同分为CD +4T 细胞和CD +8T 细胞,CD +4亚群主要是辅助性T 细胞(T h),CD +8亚群为细胞毒性T 细胞(T c)或抑制性T 细胞(T s)。
正常情况下,T 细胞各亚群的数目在周围组织中相对恒定。
T h /T s 比值的动态平衡,决定着机体免疫调控状态及免疫水平,一者的升高与降低,均可使两者的比例失调而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紊乱[1]。
就细胞免疫而言,CD+4和CD+8的相互诱导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T细胞网络,对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自稳有重要意义,CD+4和CD+8比值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异常,则B细胞不受CD+8细胞抑制而大量增殖,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机制病理的损害[2]。
有学者[3]对盆腔炎模型大鼠的T细胞亚群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认为盆腔感染时存在CD+4/CD+8比值的下降。
CD+4百分比细胞减少势必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的值可部分反映细胞免疫功能[4]。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或CD+4/CD+8比值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可靠指标。
在盆腔炎中,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和反映着局部的免疫功能,T细胞一方面参与调节免疫反应过程,另一方面参与调节黏膜中各类抗体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增生[3]。
90年代初,M os m ann和Co-f m ann根据CD+4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将其分为T h1细胞和Th2细胞,两者有着不同的功能。
有报道,盆腔炎症区可产生Th1样细胞因子,局部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聚集,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虽能有效地杀伤和清除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有助于抑制病毒感染,但同时也促进炎症损伤使之发生纤维化和瘫痕形成[5]。
T h2细胞分泌的I L-4、10活化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同时可抑制Th1型反应的发生、发展,与感染的慢性化有关[6]。
Th l、Th2细胞亚型相互制约,决定着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导致疾病的发生[7]。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实现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良好的反应机体细胞免疫状态。
212S-Ig A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女性生殖道的整个黏膜如同肠道、呼吸道一样,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组成了女性生殖道防御机制的第一道防线。
黏膜免疫是免疫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S-I g A是黏膜分泌的重要的体液免疫分子,它由黏膜伴随淋巴组织的B细胞产生,占黏膜免疫球蛋白的80%[8],涵盖大部分黏膜面,使所有黏膜均充盈能清除各种抗原的分泌性抗体。
S-Ig A参与黏膜局部免疫,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结合,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6]。
S-Ig A含量的多少与局部免疫能力的大小直接相关。
陈利芳等[9]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组局部S-Ig A含量明显较正常组少,而其炎症评分最高,大体形态观察可见明显的宫腔积液和炎性包块,炎症状态明显而且呈加重趋势。
在对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与S-Ig A有关研究显示了S-I g A的减少与生殖泌尿道炎症的易感性密切相关[10]。
有研究发现,在阴道、宫颈均可见到合成Ig A的浆细胞,Ig A穿过黏膜时形成S-Ig A,后者分泌到阴道黏液之中发挥中和病毒、抑制微生物黏附、活化补体等作用,在溶酶体和补体的协助下杀抑病原菌[11]。
当人体宿主面对特殊病原体时,皮肤黏膜部位活跃的免疫机制无疑对预后起重要的作用。
如果免疫机制能促进快速和有效的清除入侵病原体等,他们可能是保护性的;如果炎症作用的结果可能使组织损伤和拖延感染,就将使炎症反复发作。
这是导致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3讨论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仅与感染因素有关,且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
盆腔感染时,机体T 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4、CD+8T细胞及黏膜系统分泌的S-Ig A的数量和功能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但目前对两者在盆腔局部感染时的功能变化了解较局限,深入研究其在抗盆腔局部感染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明确其对机体如何提供保护作用,亦可对阐明某些慢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的发病机制有所裨益。
目前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尚无根治办法,抗生素治疗在急性期的使用具有较好疗效,但在疾病反复发作阶段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由于耐药性的产生而使患者更容易菌群失调。
中医药的各种疗法对于缓解或消除症状有一定的帮助,但我们只能从中药的药理研究推断其治疗作用,但对其具体调节机制和作用环节尚不清楚。
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对盆腔局部环境主要调控因素如各种免疫因子的含量与活性的影响作用,以明确中医药是否有改善盆腔局部环境、激活局部免疫的功效。
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揭示中医药对盆腔炎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
盆腔炎性疾病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缠绵难愈,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
因为患者众多,且盆腔炎及其后遗症相关的治疗费用甚高,积极地进行防治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从提高盆腔的区域免疫功能,增强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功能入手,可以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1]Xu L Y,Zh ang Y H,X i n G W,et a.l S i gn ificance of T l y m phroeytes ubset erythroeyte i nmunef un cti on and Ag-NORs i n nueleolarorgan iz errei g i on i n patients w ith earei no m a of endom etri um[J].D i-si J uny iDaxue Xu ebao(J Fourt h M i1M ed Un i v),2001,22:353-355.[2]林娜,刘运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6:866-867.[3]马宝璋,王树林,方凤奇,等.炎克宁冲剂对大鼠慢性盆腔炎局部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1):20.[4]尚惺杰,朱尤庆,陈光兰,等.急性胰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6):403-404.[5]郭延荣,韩素萍,赵丹梅,等.人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4):91-92.[6]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Y i n Z,B raun J,Neure L,et a.l C r u cial role of i n terl euki n10/i nterleuk i n12balance i n t h e re gulati on of the t ype2T hel per eytoki ne res ponse i n re-acti ve arthri ti s[J].Art hritis Rheu m,1997,40:1788-1797.[8]冯江敏,周希静.黏膜免疫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4):209-210.[9]陈利芳,蔡雪芬,王樟连.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大鼠S-Ig A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21-2324.[10]李燕,刘全忠.女性生殖道S-Ig A和IFN-C水平与非淋菌尿道炎临床过程的相关性研究[J].Ch i n ese Jou rnal of S exuall y Tran s m i-tted Infecti on s,2005,5(1):37-39.[11]林其德.生殖免疫学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