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017新版)教案+反思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3.实验教学: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科学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月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月球——地球的卫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月球模型,向学生介绍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月球模型,加深对月球形象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实验分析:撞击球的大小不同、速度不同等,可以产生不同的环形山。
由此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形成的。
实验结论:用“撞击法”能撞出不同的“环形山”播放视频《模拟制造环形山》探索四:把我们知道的月球特征写在维恩图中,月球和太阳有些不同呢?探索五:关于月球,我们还关心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型,提出有根据的推测,并尝试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研讨探究研讨一: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地形地貌特点等信息。
1、月球的运动: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即自西向东运行。
2、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月球的直径大约是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月球表面的温度白天最高可达127℃,晚上最低可达-183℃,昼夜温差很大。
3、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和月海。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
研讨二: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小结播放视频《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小结: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氧气,宇宙射根据已有认识对问题展开讨论。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线的辐射毫无遮挡地照射下来,气压太小,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极大,这些条件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会在月球表面建造月球基地,模拟地球的环境,这样的话,在月球居住就不是梦了。
拓展延伸拓展一: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播放视频《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小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拓展二:为什么地球上没有环形山播放视频《为什么地球上没有环形山》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教科版。
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含教学反思)
的汇报会的,效果也非常好。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孩子们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大部
分都是来源于课本字典,这说明孩子们课余学习有局限性,应该适当扩大知识面。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值得继续研究和实行的,它
对培养孩子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学习、如何交流、如何分析归纳都是行之有效的。科学 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好的科学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孩子们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的引导还很欠 缺,这说明自己的知识量还有待加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学习。
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PPT 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 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 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 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 呈 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 多) 3.师总结: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 环形山。 (二)查找月球资料 1. 我们通过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图片,近距离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还有哪些秘密我们能发现呢? 2. 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科学家收集来的“月球情报”请同学们阅读“月 球情报”资料,将你感兴趣的月球信息整理成月球小档案,来进行展示交流 3. 学生阅读资料,整理月球小档案。 4. 交流研讨:月球小档案能让阅读的人迅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与信息,你 的月球小档案与别的同学一样吗?欢迎你来补充交流。 5. 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离 等基本信息。这为我们“地球移民”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三)模拟环形山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 来的呢?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材料,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把我们知道的月球特征填写在维恩图中,月球和太阳有哪些不同呢?
关于月球,我们还关心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生1:我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
生2: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多少年呢?
生3: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会有什么变?
……
研讨: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
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地形地貌特点等信息。
(1)月球的运动: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即自西向东运行。(2)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月球的直径大约是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的温度白天最高可达127℃,晚上最低可达-183℃,昼夜温差很大。(3)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和月海。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
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氧气,宇宙射线的辐射毫无遮挡地照射下来,气压太小,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极大,这些条件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会在月球表面建造月球基地,模拟地球的环境,这样的话,在月球居住就不是梦了。月球的环境虽然恶劣,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必定会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居住。
拓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讨论分享月球的“秘密”。
学生观看照片。
交流资料,查找档案,分享结果。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动手实验,观察结果并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结合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去寻找月球更多的“秘密”。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在该环节可以多展示一些天体(以月球为主)照片,并说明拍摄这些照片的航天器的名称、拍摄时间。例如,科学家通过“嫦娥四号”拍摄的照片,了解到月球的背面是怎样的面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进步推进科学研究的体会。
活动二 找资料识月球
(2)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3)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4)讨论和描述实验过程,理解“撞击”是形成环形山的成因。
4. 画一画。把模拟实验中撞击出来的沙盘“环形山”画在活动手册上。
5. 写一写。把其它对月球好奇的问题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环形山的成因,很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为了验证,只能进行模拟实验,收集相关的论证证明解释。在该环节,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模拟实验整体设计能力,从提出问题到设想原因,再到模拟实验的操作和模拟实验如何证实猜想,都可以让学生去做,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的三个活动都需要提醒学生及时更新维恩图。
2. 讨论探究方法。如何获得更多“秘密”呢?有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秘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前组织“秘密分享会”,可以让学生将课外了解的关于月球的信息充分“暴露”出来,这是一个单元前认知的调查,能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在前面四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在这里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月球有什么办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三 模拟实验识月球
1. 提出探究问题。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环形山”,那为什么月球有那么多的环形山呢?
2. 提出猜想。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不同大小的陨石就会击中月球,从而形成环形山。”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月球表面有许多的环形山。
教学难点:进行月球信息整理汇报。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关于月球的资料(文字、图片和视频)。
学生小组准备:玉米面,托盘,大小、轻重不同的多种球,学生活动手册。
七、教学设计(一)聚焦教师提问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那么什么是卫星呢?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引导介绍:卫星是围绕行星(像地球)运动的天体。
(出示课件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动态照片)教师提问2: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探索的脚步,我们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引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动态照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这一科学概念。
人类一直不断地对月球进行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一:观察月球教师提问1:这是科学家利用先进仪器得到的月球高清的正面和背面照片(PPT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两张照片都有暗的部分,也有亮的部分,月球正面暗的部分较多,月球背面亮的部分较多,还有好多的坑坑洼洼的坑。
教师提问2:这些暗的和亮的部分都代表什么呢?学生:尝试回答,教师介绍:暗的地方是低洼的平原或盆地,也叫作月海,亮的地方是高地或者山脉,也叫作月陆。
总结:随着我国航天领域的不断攻关克难,2019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踏上了月背,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我们来近距离看看月球的背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教学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方法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并学会整理和汇报月球的信息。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整理能力,以及进行信息的汇报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 学生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 学生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能够保持对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以及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如太阳、地球等。
他们对宇宙和天体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
他们还需要培养观察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汇报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培养学生对月球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比较月球和地球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整理和收集知识。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分享月球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准备展示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月球的问题,例如:“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它和地球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以回答月球是一个天体,是地球的卫星。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及反思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和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反思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运动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此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月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结构,知道月球的运动特点,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结构、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月球模型3.实验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月球的基本结构,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内部结构等。
同时,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如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自转等。
学生认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明白月球的运动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3.5 月球——地球的卫星》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月球——地球的卫星》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月球——地球的卫星”。
我们将通过观察月球的形状、位置和运动,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球的关系,探索月球的奥秘。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位置、运行轨道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月球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探究能力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月球的形状和位置,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位置、运行轨道等。
(2)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神秘之处,如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等。
3. 观察与实验(15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和位置,并记录观察结果。
(2)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球体模拟月球的运动等。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就月球的形状、位置、运动等话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奥秘和未来的探索方向。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月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球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和实验结果。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知识理解、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对月亮有过观察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难点: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2.实验法:通过观察月球运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月球仪等。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展示月球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通过地球仪、月球仪等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的运动,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概况和运动规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念,如卫星、轨道等;
2.掌握月球的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3.认识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如潮汐现象、月相变化等;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解析:月相变化涉及到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模拟等手段,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考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思考和交流合作时,可能存在方法不熟练、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这一难点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生动的动画和模型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逐渐消化和理解这些复杂知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月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3.5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宇宙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强。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究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3.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2.PPT、教学课件。
3.实验器材:如尺子、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同时,配合月球模型、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尺子、绳子等器材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月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地球的卫星——月球》。
在一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我发现,班级当中有10多位学生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知识(他们手中有打印稿),有10多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书籍,有2-3位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摘录了他们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有一个同学,整整摘录了6页。
真为这些同学感动。
在充分肯定这些作了准备的同学的基础上,我大力表扬了摘录的学生。
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学习的投入更大,他们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
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介绍认为对他人最有价值的,每位同学的介绍不超过3分钟;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
在每个班级中,我安排了3位左右的学生进行介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很多同学是欢迎搞这样的汇报会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举行这样类似的'活动,更显得有可行性,更有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让学生学会做月球的资料卡片,此外,我突出了一个比较——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
我让学生齐声阅读了美国的登月时间,欣赏了美国人阿姆斯特朗
在月球上的照片;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的登月计划。
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比较中,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我感觉到,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
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知耻而后勇。
不知道这样的教学会不会达到我的初衷。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同时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是对月球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基本知识。
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讲解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内容。
2.月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地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展示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
(5)教师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
3.比较月球与太阳的特征。
(1)教师课件出示太阳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在维恩图中填写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指名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填写的维恩图,教师适当改正补充。
4.教师:关于月球,你们关心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课后查阅资料。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总结月球的特征。
1.教师指名学生根据所学汇报月球特征。
2.教师汇总后修改补充。
提问: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的了解,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月球—地球的卫星
1.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2.成因: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环节上,在了解月球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着重于对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整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许多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我们没了解到,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观察月球并且有计划的记录,多查阅课外资料。
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基本的资料的判断有误,对学生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
这说明自己在备课这个环节上还应该下功夫,驾驭课堂
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将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得失,努力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