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感受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之美
幻景 更绚 丽 多姿 。 当我们 饱 览胜 景, 分享 岛上人 民的生活幸福时, 作 者 又 出其 不 意 ,一笔 荡 开 ,老 “ 宋 含 笑 … …指 着 远 处 一 带 山 坡
间 :你 看 , ‘ 那是 什 么? ’ ” 骤然把 读
获得 审美体验的重要 途径。文质 ” 兼 美的语 文教 材 为我们展 现 了一 个璀 璨夺 目的美 的世 界 。我 们应 积极 引导学 生通过 文本 阅读 感 受
圜I 研I 馕I 完
在 阅 读 中 感 受 语 文 之 美
◎江苏 / 许海霞
《 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阅读 在 教学的建议 中指 出:阅读是搜集 “
处理 信 息 、 识 世 界 、 认 发展 思 维 、
“ 市” 随 即作者 笔锋 突转 , 海 了。 写 “ 上仙 山 ” 实景 。 绘 长 山 列 海 的 描
一
。
第二, 前后观照, 感受布局 的 跌宕美。 凡是优秀的作品, 总是善 于以出人意料的情节,给人以强 烈 的刺 激 , 以突 出变换 的场 景 。 吸 引人的注意力,由此形成文章整 体 布局 上 的跌 宕美 。如我 国著 名 散文 家杨朔的散 文《 海市》 一开 , 始 回 忆描 述 “ 市蜃 楼” 作者 儿 海 给 时留下的美妙 印象, 重游蓬莱, 本
固然与 它 总体 的艺 术构 筑— — 不 落俗 套 的结构 设计 、独 出心裁 的 布局 营 构、新 颖别 致 的整体 造 型
水乳 交融 而 形成 的具 有 深 遂 、 广 阔、 人神 往 的 艺术境界 。 不仅 令 它 有着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而且 包含 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 在 情景交融中感染读者。在阅读教 学中,应该 引导学生走进 文本 , “ 潜讽 咏 ” 沉 ,欣 赏和理 解作 者所 描 绘 的 特 定 的 生活 和社 会 图景 , 让 学生在 潜移 默化 中受到 美的 熏
感受语文之美——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 一门人文学科 ,教材 中节选 的每一篇文章 都 读鉴赏环节后,再 由读者进行再创造,生发新的意蕴 。
有其特定 的思想 内涵 ,都有 明确的价值取 向,当它进入 阅 来看 待它 ,以悲观 失望的 ,还 是 以乐观希 望的,这对于成
审 美 活动 是 一 种个 性 的 选择 。我 们 在进 行 教 学 时 ,要 珍 住 “ 章 ”这 个 “ 美 ” 的媒 介 , 文 审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内容 。 ”所 以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对 学 生 审美 能 力 的 培养 显 得 极 为 重 要 。
一
感 。 文 章 本 身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此 时 却 被 肢 解 得 支 离 破
语 文课程标准 也 明确 指出 : “ 培养 学生高 尚的道德情 操和 碎 ,了无生气 。文章的气 脉、作者 的思路便埋没在 这些琐 屑的分析 中,学生的思想共鸣 、情感熏陶又从何谈起 呢? 这种 无 视 学 生个 性发 展 的做 法 ,完 全 把学 生 当成 一
感悟 自然美 、评 价社会美 、鉴赏艺术美 ,提 升学生 的审 美 提高 自己的审美和创 美能力 。
品格 。 四 、用 审美 的眼 光看 世 界 当 今 的 世 界 是 一 个 纷 繁 复 杂 的 世 界 , 以什 么 样 的 态度 长 中 的 学 生 类 说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 所 以 ,在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抓 学生共同融入其 中,
尽情 地吸收 不同的文化营养 ,移情化性 ,保 证其个性 与创 受 发 现 的乐 趣 ,感 受 美 的意 蕴 ,提 升 审 美 品格 。
中学教 材 中有 许 多文学 作 品 中的 上乘 之 作 ,因此 ,
现 代教学理念 己发生 了根 本性的转变 ,新 的时代对 学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论文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摘要】语文课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能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受美: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知审美对象。
二、进行美读,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来感悟美。
三、驰骋想象,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感受美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意味隽永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气势恢宏的论说文,感人至深的小说,这些课文不仅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教材,还具有美育功能。
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语文教学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将美学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化学生心灵。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知审美对象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时,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
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那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
学生领略了词中的那种“惆怅之美”,激发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美,发现美的热情。
在讲授《我的空中楼阁》时,我插入一首轻柔歌曲,营造出一个与文章相符的环境气氛。
学生在曲子的伴奏下,听着课文朗读,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
作者的情感和乐曲表达的空灵美相互吻合,学生渐渐地进入了角色,沉浸在语言、乐曲、歌唱的情境中,使课堂教学达到文章情、教师情和学生情的共鸣和交融。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情”与“美”
的。
在 教 学 爱 情 悲 剧 《罗 密 欧 与朱 丽 叶 》时 , 我 决 心 以
这部经 典爱情悲剧感动学生 , 让 学生 的情怀得 以最 大
的触 动 。 为增 强 悲 剧 的感 染 力 , 我 精选 几 个 表演能力 强
的 、 富有 朗读 激情 的 同学 让 , 他们 用 惟 妙 惟 肖的动 作 、
缺乏 沉静的品读和感悟 ,得不 到艺术形 象 的真实感受 ,
学 习情绪躁动不 安 , 思 维活动漂浮在热闹的满堂 问答
上 , 个人 的 内心 感 受泛 化为语 词 的堆 砌 和概 念 的 罗列 ,
呈现 出“ 情感体验简单化 ,情感表现标签 化 ,情感世界
虚伪化 ” 的浮夸现象 。
实 际 上 , 阅读教 学 的情感 教育 源 于 知觉 和 表 象 , 是
i oi ≯ 的形象 , 读 出字里 行 间流
?
动 的诗人 们 青 春 的活 力 与
人 生 的热情 。 如读余光 中的《乡愁 》, 引导 学 生 体会 诗 中
精 选 的 “ 邮 票 ” “ 海 峡 ” 等 意 象 巧 , 妙 地 喻 以 “ 亲 情 ” “ 爱
情 爱 ” “
国之 情 ” 。
如此 洗 练隽永 、 生 动迷人 的诗 中所 流
上 的朦胧渴望 。 作为教 育者 ,我们既不 能遏制他们 的情 感 , 又 不 能 任 由他 们 踏 人 早 恋 的泥 淖 。 我 觉 得 要 , 做 到
维普资讯
这一 点 ,靠苦 口 婆心 的教诲和劝说是事倍功半 的。 有 时
候 ,经 典的爱情文学作品的“ 魅力 ” , 是我们所 不 能忽视
景 观 美 生 、 活 美 、 情 趣 美 的文 本 。 我 在 这 篇 美 文 的 教 学
感受美,提升美——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篇•经验交流感受美,提升美——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王定安(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六中学,甘肃白银)摘要:在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各种美能够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然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审美能力的话,生活中的这些美就会与他失之交臂。
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教育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思想之美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课堂;审美能力;提升途径木心先生说:“缺乏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窃以为,缺乏审美能力固然是一种“病”,但也并非“绝症”,只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那么,一些原本缺乏审美能力的学生就会逐渐具有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让人百读不厌的名篇佳作。
这些名篇佳作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彰显着语言之美、蕴含着意境之美以及流露着思想之美等。
学生以理解这些文章的主旨大意为契机,他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思想之美等。
而学生在感受各种美的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步发展,即学生乘感受文章之美的绝佳时机,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以感受语言之美为契机,提升审美能力语言本就是一门艺术,妙语连珠的语言犹如琼浆玉液,让读者回味无穷;富有节奏的语言好比美妙乐章,让读者心驰神往;结构优美的语言宛如窈窕淑女,让读者如痴如醉……而这些,正就是语言的魅力,正就是语言之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一味地让学生去深究文章的主旨大意、深层意蕴。
深究文章的主旨大意与深层意蕴固然重要,但欣赏文章的语言之美同样不容忽视。
唯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之美,学生阅读文章的浓厚兴趣才会油然而生。
不仅如此,教师让学生以感受语言之美为契机,还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日出》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了一项教学活动,即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500字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500字标题:用心去感受语文之美作文内容:初入小学六年级,揭开了语文学习的新篇章。
在新的学期里,我迎来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我受益匪浅,对语文更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古代诗词。
我们深入学习了《春晓》,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解读,我逐渐明白这首诗表达的深邃含义。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他的诗歌承载了他那深深的人文关怀之情。
通过学习他的《登高》和《月夜忆舍弟》,我更加感受到了他对友情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他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除了学习古代诗词外,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汉字是我国悠久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汉字的基本部件,学会了识别和拼写常用的汉字。
在课堂上,老师还引导我们阅读了一些精彩的散文,如《母亲》和《雁南飞》,这些散文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之于母亲的深深感恩之情和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写好记叙文和写人文。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写人文则通过描写人物的特点和形象,表达了作家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学习这两种文体,我不仅提高了写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语文之美。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开启自己的心灵。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认识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和演变,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记叙文和写人文,我看到了作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去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一、妙用导语——愉悦美一堂课语文课的导入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还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为要想传播美,就必须营造一种美的情景,美的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导语,以用美好的情感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语文学习和思考。
正如心理学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精妙的导语如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勃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并感受愉悦美。
我们语文课的导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也可以是一幅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蕴涵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如在教学《蔺相如》这篇课文时,伴随着音乐,我深情并茂的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驶入公元二千零六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踏上时空的隧道,来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去见识一下赵国的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感受在他们身上发生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领略他们至今还传颂的高尚情怀……这段导语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和对那个时代人物的探究,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伴随着教材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得到了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二、创设氛围之美挖掘出作品的美,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谐和的审美氛围,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装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
感受美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感受美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发布时间:2021-07-14T11:53:42.4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作者:张迎[导读] 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感受美张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 255100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
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在文学领域最早的启蒙途径,更是从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
因此,在现阶段如何挖掘和应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话题,探索几点培养学生初步审美鉴赏能力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美育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逐渐引起老师的重视。
1.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小学语文教材课本中包含的内容众多,唐诗宋词、经典散文、小说,都是重要的美育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品味和欣赏课文,从中发现美,感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一文时,课文中描写的黄山景色秀丽神奇,有“仙人指路”,有“猴子观海”,有“金鸡叫天都”,如何将石头和美景联系起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黄山奇石的壮观景象,从课文字里行间品味和感受美。
再比如,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文章用了好几种颜色,来描绘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成熟时的景象,“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通过这些颜色词汇的描写,学生能够感受到“五光十色”的美。
另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五光十色’这个词是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这个词可以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可以,有的学生说不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让学生翻阅资料查找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区分它们的不同。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探讨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探讨。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以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1.引导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帮助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
在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中,我们选择了古诗《登高》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学习诗歌的内容、结构、意蕴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语文之美的内涵。
在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讲解了“语文之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阅读《登高》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结合,从而感受到语文之美的所在。
2.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感知能力在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之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感知能力。
在《登高》这个素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格律在诗歌中,意象是表现诗人情感和主题的形象,而格律则是诗歌形式的一种规律。
通过鉴赏《登高》中的意象和格律,我们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之美、声音之美和视觉之美。
例如,诗歌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句话,则表现了人类对于进取和不断追求的美好追求。
(2)强化语文语境的重要性在《登高》这首诗歌中,诗人不仅仅描绘了外在的风景,更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对语文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比较强。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语篇分析、语境分析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语言之美和内涵之美的结合。
3.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感知了语文之美之后,我们还需要培养他们对语文之美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登高》这个素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引导学生运用语文之美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登高》这首古诗进行模仿或创作。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诗歌创作的规律,还可以展现自己的语文表达和感性创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初中语文教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含蓄、抽象的意象和表达。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思维,共同探究诗歌的内涵。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几幅富有诗意的图片,如山水田园、春花秋月等。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出诗歌这一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诗歌的定义、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要素,结合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分析。
3、诵读诗歌教师示范诵读一首经典诗歌,如李白的,要求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倾听、指正。
请几位学生上台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赏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王维的、徐志摩的等。
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深入剖析诗歌的美。
5、创作诗歌让学生模仿所学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美无处不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欣赏、多创作诗歌。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
一
三 、 住人 物 之 美
21 2期霉 周刊 o0 0 ; 年第 l
让 学
生 在
语 文 教
赵 兵
学
中 感 受 美
( 大方 县 文 阁 乡 中 心小 学 , 州 大 方 贵
5 10 ) 5 6 2
《 文 课程 标 准》 出 , 语 文 教 学 中应 该 “ 养 学生 健康 语 指 在 培 高 尚 的审 美 观 ” 审美 教 育 不 但 能 培 养 学 生 认 识 美 、 美 和创 。 爱 造美 的能 力 , 而且 能 陶 冶 学 生 的情 操 。 以我 们 应 该 充分 发挥 所 语 文教 学 的审 美 功 能 , 实 加 强 对 学 生 审 美 教 育 , 养学 生 的 切 培 审美 感 受 能 力 、 审美 想 象 及 联 想 能 力 , 他 们在 学 习 过程 中达 使
、
教 学 中 , 们 应 抓住 景 物 部 分 的分 析 ,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能 力 , 我 培 陶 冶学 生 美 的 情感 。同时 可 以灵 活 运 用 多 种 教 学方 法 , 合理 使 用 现 代 化 手 段 来启 发 、 引导 学 生 进 人 特 定 的 教 学 氛 围 , 学 生 使 有 亲 临其 境 的 感觉 。 例 如 , 习《 光染 绿 我 们 双 脚 》 课 时 , 师 可 指 导 学 生 学 春 一 教 通 过 有 感 情 朗 读 ,在充 分感 受 诗 歌韵 律 美 的基 础 上 , 围绕 林 涛、 鸟、 树、 小 松 小兔 、 猴 、 水 等 意象 , 挥 想 象 , 导 学 生 小 河 发 引 身 临其 境 地 领 略 大 自然 的美 丽 及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 如 , 教 又 在 学 《 拣 儿 童 多 处 行 》 , 师 可 以 由 “ 人 不 解 春 何 在 , 拣 只 时 教 游 只 儿童多处行” 入 , 导 引导 学 生 自主 阅读 感 悟 , 住 关 键 性 语 句 , 抓
广开渠道,让学生感受语文美
是水色杂 呈 , 能见 其“ ” 才 绿 。平 平
常 常 的 词 语 , 像 信 手 拈 来 , 有 好 却
一
番 构 思 。 在 教 学 时 , 师 可 结 合 教
书 上 插 图 、 像 来 让 学 生 品味 作 者 录
描 绘 的 风 姿 卓 异 的 自然 美 , 学 生 使 热 爱 大 自然 、 爱 祖 国 大 好 河 山 的 热
的感 知 , 生体 会春 天来 了 , 天 学 春 多 美 好 啊 , 而热 爱 生 活 。 进
苏 霍姆 林斯 基说 :美 是 一种 “
它 的 审 美 因 素 ,让 学 生 感 受 美 、 认 识 美 、 赏 美 , 能 使 学 生 受 到 美 鉴 就
的熏陶。
一
心 灵 的 体 操— — 它 使 我 们 精 神 纯 正 、 心纯洁 、 感和言行端 正。” 良 情 在阅读教学 中 , 们应 多角度地渗 我 透 美 育 ,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能 力 和 以
心 悦 目的 自然 美 、 迪 才 智 的 科 学 启
小学表 学乡考
■ 乞 20 6・ 0 5
的熏陶 。 如教学《 小镇 的早晨》 一课
时 , 选 播 放 柔 美 的 音 乐— — 江 南 可 小调 , 后领 着学生去江南 “ 游” 然 旅 ( 放 水 乡 早 晨 的 录 像 )把 江 南 小 播 ,
他 们 衷 心 乐 意 地 向 求 真 、崇 善 、 爱 美 的 道 路 上 昂首 前 进 。” 见 , 可 阅读
教 学 与 审 美 教 育 是 密 不可 分 的 。现 行 的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审 美 内 容 , 果 我 们 善 于 挖 掘 出 如
让特教学生欣赏和感受学习语文的美
在步 骤过渡 间用精妙 的语言把它连接起 来 ,起 到承上 启下 的
我们在 丰富课堂教 学内容 的同时 , 要根据认 知规律 , 使 后
保持结 构的一致 。 这 作 用 。在教学 时 , 我 总是先让 学生总览课文 , 感知文章 主要 内 学 习对 象与前学 习对 象保持信 息的联 系 , 水 容, 把握文 章概 要 , 初 步了解 作者思 想感 情 , 使学 生跟 教材 的 样就 使增 补的教 学 内容与课 文 的教学 内容达 到互相 辉 映 、 距离 缩短 。 在此 基础上 , 让学 生根据 自己的所得提 出想解决 的 乳交融 的和谐状 态。让学生 把习得 的内容应用 于类似 的新 的 即由课内到课 外 , 促使 学生对学得 的知识 能 力 问题,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 , 筛选有价值的 、 全班学生必须掌握、 学 习情 景 中去 ,
发展 、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学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才 很深 的 印象 , 他问: 如果 曹操不骄 傲 , 这 场 以少 胜多 的战役 他 能欣赏到语文的美, 培养出学习语文的乐趣 , 提高学习语文的 还 会败 吗? 同学们 都觉得这个 问题太幼稚 了 , 纷 纷劝他坐下 别
能 力。
话 的教 学平 台 , 让师 生在率真 、 坦诚 、 互 尊的环境里 一起学 习 , 学 生被 《 望洞庭 》 里 的优 美语 言和作 者饱 含激情 、 乐观 向上 的 以达 到最佳的学 习效果 。
感情 感染 了 , 可 以不失 时机 地引入古 今 中外有 关描 摹春天 的
语文 的学 习是学 生与作者 、 学 生与老师 、 学生 与学 生之问 诗 文 , 孟浩然 的 “ 春 眠不觉 晓 , 处处 闻啼 鸟 , 夜 来风雨 声 , 花落 感情 互相交流 的过 程 。 我们要 认清 自己的角色 , 尊重每 一个 学 知 多少 ” , 作 者以声 写春 , 描 写了春光 、 春风 、 春雨, 表 达了诗人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美”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美”中国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曾提出一种“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的看法,认为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思想、情感或意趣等相融合,便产生一种新东西,即“完整的形象”或“意象”,而美就在这个“完整的形象”或“意象”,是这种“完整的形象”或“意象”的一种特质。
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生成这种“完整的形象”或“意象”,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之“美”呢?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尝试:一、通过美读,体会课文之情感美在阅读课上,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且用口与耳才好,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
”美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够领悟到作品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深刻内容,它的作用有时是教师的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体会李密真挚和笃厚的孝心,感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的情感美。
又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引导学生要读出“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惊讶”,“吕蒙的调侃”。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创造情境,欣赏课文之画面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
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
”在教学中,要运用“美”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片、画面,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让学生看到课文中美的情景,产生美感,激发情感,体会意境,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通过诗歌学习感受美丽的语言韵律
小学语文通过诗歌学习感受美丽的语言韵律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美丽的语言和韵律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受和享受。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诗歌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美和韵律的魅力。
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通过诗歌学习感受美丽的语言韵律。
首先,诗歌是一种凝练的语言形式。
相比于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诗歌往往具有更加凝练、精炼的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古诗词就是很好的例子。
譬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它们通过简练的文字、精确的形容词和名词,刻画出了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小学生们可以领略到语言的精华,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其次,诗歌是一种富于韵律的艺术形式。
诗歌的韵律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与艺术欣赏的乐感相似。
小学生喜欢对韵律的把握和节奏的感受,通过诵读诗歌,他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体验诗歌的韵律,孩子们也会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对音律的把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第三,诗歌是一扇窥探文化的窗口。
诗歌作为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哲理内涵。
小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的诗歌作品,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渊源。
例如,学习《望岳》这首唐代诗歌,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人的壮志豪情,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
通过诗歌学习,小学生在美丽的诗歌世界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另外,诗歌还是一种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小学生能够欣赏到美、善、快乐等各种美好情感。
“诗以言志”,小学生通过诵读、欣赏和体验诗歌的美,可以提升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此外,诗歌还可以开拓思维,激发创造力,培养写作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纽带。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通过诗歌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语言韵律。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它,孩子们可以体验到语言的美和韵律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感受世界之美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感受世界之美感受世界之美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更是第一个接触的学科,因此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让孩子们感受世界之美。
一、感受自然之美自然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身边,有大树、小花、小草、小昆虫,还有美丽的河流和海洋,这些都是孩子们感受自然之美的好素材。
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校园、户外游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观察自然界的美丽,比如观察赏花,可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花卉的颜色、形状、香味等,感受花世界的美好;观察星空,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索星空之旅,认识天文知识,寻找美丽星座,这样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二、感受文化之美文化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文化之美,提升他们文化素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探讨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等,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激发孩子们兴趣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化、思想的精髓。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从小就具备多元文化的视野和素养。
三、感受艺术之美艺术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提升我们审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形式,来让孩子们感受艺术之美,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体验,比如:通过学习小诗、小歌赏析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听到优美的旋律、诗句时,能够感受到音乐/文学的魔力,这对于他们的音乐/文学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感受情感之美小学生身处于成长发育期,情感方面也在不断的塑造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们感受情感之美,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融入集体中。
一年级语文学习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一年级语文学习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词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文字之美和情感之美。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华古诗词所传递的文化之美。
首先,古诗词的韵律美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如音乐般抚慰人的心灵。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段诗以平仄押韵,让人读起来宛如唱歌一般,有一种流水般的抒发情感的感觉。
这种韵律美不仅让人沉浸其中,也增加了古诗词的可读性和记忆性。
其次,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美令人陶醉。
古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将丰富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段诗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壮丽的山河景色和壮阔的气势,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最后,古诗词的语言美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杂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段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思乡之情,令人动容。
古诗词的语言美让人沉醉其中,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瑰丽之美有更深的体悟。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文字之美和情感之美。
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将我们带入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到了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学习,让它成为我们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一扇窗口。
语文与艺术的交融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语文与艺术的交融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语文和艺术是两门相互渗透的学科,它们之间并非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关系。
语文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教授,艺术也可以通过语文的表达来进行展示。
这种交融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语文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
而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通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绘画展示等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演绎,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艺术的表达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文学习强调的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而艺术则强调对形式和表现方式的独立思考和创造。
通过将艺术与语文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进行写景,让学生通过艺术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语文教学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
而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通过色彩、音乐、形式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感受。
通过观看音乐会、欣赏绘画、阅读文学作品等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语文与艺术的交融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教授语文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 小狗包弟》 中又感受到了一个正直心灵的高贵美。 文章中人物的品德美时时荡涤着学习者的灵魂 , 并且潜 移默化地 影 响着 每一 位用心读书 的学子 , 使他 们成为毛泽 东主席在《 纪念 白求 恩》 中写 到的 :一个有道德 的人 , “ 一个 高 尚的人 , 一个 纯粹的人 , 一个
死如归 的英雄形象。虽以一人之力难 以挽 狂澜于既倒 , 但千百年来却 激励 了无数志士仁人赴汤蹈火 , 义无反顾。
往事越千年 , 魏武挥鞭 , I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 了 东l 缶 换
人间 。
再如徐志摩《 再别康桥》
那 河 畔 的金 柳 ,
是夕 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 的艳影 ,
谁边?
《 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 大军压境 , 国危在旦夕 , 之狐 推荐烛之 郑 佚
武 出使敌营。 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烛之武 以国家利益为重 , 不计前嫌 , 放 弃个人恩怨 , 临危受命 , 只身说退秦军 , 维护了国家安全 。 同学们感受到了先 国家 , 后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 《 国策 ・ 战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 ” “ 知其不 可而为之。文 中 刻画了不畏强暴 , 不怕牺牲 , 在国家多事之秋挺 身而出 , 避艰 险 , 不 视
情感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物。
例如戴望舒《 雨巷》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的姑娘” 丁香是古典 中“ 。
诗词 中常见的意象 。常见 白色 、 色两种 , 紫 外形单薄 细弱 , 往往代表孤
高、 美丽和忧愁。诗人 以此象征心中高洁、 美丽 的理想 。 但这种理想又 是稍纵 即逝 , 不可把握 , 给人暂 时的安慰 , 留下 的却是永久 的怀恋和无 限 的惆怅 。但也正好表现 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的迷茫 。 阅读 , 习中不 得不惊叹 、 学 佩服 文人的如花妙笔 , 能生 动 、 逼真地 描摹 自 然之景 。 毛 泽东 《 沁园春 ・ 长沙》 万山红遍 , “ 层林 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 争 流” 。深秋 时节壮丽 的景色 。 “ 月光如流水 一般 ,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 的青雾浮 起在荷塘 里。叶子和花仿佛在 牛乳 中洗过一样 ; 又像笼着轻纱 的梦。” 优雅 , 朦胧 , 幽静。 郁 达夫《 故都的秋》 你也能看得 到很 高很高的碧绿 的天 色 , 中“ 听 得到青 天下驯鸽的“ 飞声 ” 描写 了故都 湛碧高远的秋空。 从槐树叶底 , “ 朝东细 数着一丝一丝漏下 来 的 日 ” 光 又写出了叶子 的错落 细密 , 与林
此二者写景可谓惜墨如金 , 但寥寥几字 , 却景物尽现 , 毫厘。 不漏
古人不仅妙笔写景 , 也工笔写人 , 惟妙惟 肖。 《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的外在形象 。 足下蹑丝履 , 中, “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 明月 。 如削葱根 , 指 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 精妙 世无双。 梳妆细致 , ” 人面桃花 , 体态婀娜 , 举止得体 、 优雅的少妇形象。 同学们 , 习中 , 学 不仅能感受 到音韵 美 、 象美 、 意 景物美 , 还能 挖
在我 的心头荡漾 。
悲壮 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学生澎湃 的爱国主义情怀。 国 , “ 爱 就是 捐
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
再如 《 古诗 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 芙蓉 , 兰泽 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 所恩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
《 史记 ・ 门宴》 鸿 中项庄、 樊哙各为其主的忠义美。
以上三例 , 别押“n, n” a” 分 a” ag, o三韵 。韵脚严整 , 中例一 , ” ” 其 例
三 , 诗歌 一韵到底。 整首 《 古诗十 九首 》 乃东汉末年 文人所作 , 这就 足以说明 , 明的先人 聪
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诗词在读音和听觉上应给人以审美愉悦 , 并且用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诗, 追求其艺术效果。 诗言志。但直抒胸臆者不多。中 国审美 中追求“ 犹抱琵琶半遮面
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中刘和珍 君、 杨德群君、 张静淑君等“ 了中 为 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 同学们在学习 中, 解了“ 理 天下兴亡 , 匹夫有 责” 明 白了“ ; 青年 学 生应具有正义感 和责任感” 懂得 了国难 当头 , ; 应干练坚决 , 甚至殒 身
不恤。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 忧伤 以终老 。
掘、 体悟其内在美一道德美 、 情感美、 哲理美 。
朱光潜 先生说 :文学 须表 现情趣 , “ 而情趣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
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 ~件要事 。 中 国诗词韵脚严整 , ” 节奏鲜 明 , 律和谐 , 旋 读来琅琅上 口, 给人以美 的享受 。
如毛泽东《 浪淘沙 ・ 戴河 》 北 大雨落幽燕 , 白浪滔天 ,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 向 知
修养 、 文化情趣 、 审美 品味。 语文新课改更是重视 “ ” 。学 习语文 , 在“ 的百 花园中 美 育 就是 美”
徜徉 , 百花争艳 , 紫千红 , 万 美不胜收 。 音韵 美 , 意象美 , 物美; 景 品德美 , 情感美 ; 哲学美 , 智慧美 ……
苏轼《 赤壁赋》 清风徐来 , 中“ 水波不兴” “ ,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
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情感美。 《 孔雀东南飞》 中坚贞不渝的爱情。 《 归园 田居》 其一 ) ( 中归隐 田园 , 安适 , 恬静 的 自然之情 。
“ 的含蓄美 , 因而大多诗歌是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这就有了诗歌中的
意象。
意象 , 即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意象 。 顾名思 义 , 意象 , 它是物 , 但又不仅 仅是客观物 , 而是 承载了作者
★ 经 验 交 流
语文 的外延 与生活相 同。 生活就是语文 。观察生活 , 体悟生活 , 就是语 文学 习。
觉民《 与妻 书》 窗外疏梅筛月影 ” 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王羲之《 兰亭 集序》 此地有崇 山峻岭 , 中“ 茂林修 竹 , 又有 清流 急 湍, 映带左右 。”
语文 学习的宗 旨是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 优化思维 品质 , 提高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