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食源性疾病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医学课件

食源性疾病医学课件

01
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完善的食源性疾病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
责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02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03
强化监测和预警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食源性疾病的挑战,分享经验
和最佳实践,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THANK YOU.
广泛。
03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医疗资
源的消耗、旅游业的损失等。
社会公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与应对
1 2 3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社会公众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加工 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和有害物质,从而避免 食用不安全食品。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生食 、减少外出就餐等,有助于预防食源性疾病的 发生。
04
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
01
微生物学检测
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等微生物学方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
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
02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免疫学检测方法,如ELISA、免疫荧光
等,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或毒素。
03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DNA探针、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或其基
皮肤型
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等 皮肤过敏反应。

食源性疾病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对饮用水的抽样监测无异常。
食源性疾病知识讲座
3
菠菜洗三次碘131可洗掉九成
• 2011年04月12日09:33 人民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
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
心主任苏旭11日说,目前我国牛奶和饮用水中尚未
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的菠菜经过清 洗后食用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 指锝、钷和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钋以后的所 有元素。
• 放射性元素中毒会让你感到恶心,呕吐,难受, 减少生命
食源性疾病知识讲座
13
(一)、基本介绍
• 原子序数在84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 数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43号元素锝 Tc、61号 元素钷 Pm等也具有放射性。
• 放射性元素分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 素两类。 放射性元素(确切地说应为放射性核素)
14
锝 [dé]
• 锝元素符号Tc,为银白色金属,原子序数43, 原子量98.9062。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ⅦB族。 密排六方晶体。1937年佩里埃(C.Perrier)和 塞格雷(E.G.Segré)用回旋加速器以氘核轰击 钼发现锝。它是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 所以按希腊文technetos(人造)命名为 technetium。用作原子能工业设备的防腐材 料.
• 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被定义为 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 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 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 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 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 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常见食源性疾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应急处置与报告制度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中
的应用 •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认识和防
范意识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和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相关课 程,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食堂和配餐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食堂和配餐管理,确 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食品留样等制度得到有 效执行。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贝类海鲜、 生菜等食品。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多发生在 婴幼儿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感染
由贾第鞭毛虫引起,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污 染的饮用水而感染。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 化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成为未 来研究的热点,为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 新的手段。
06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 疾病认识和防范意 识

食源性疾病防控讲座

食源性疾病防控讲座

毁灭天使——白毒伞
辨别毒蘑菇,民间传言不可信

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 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说 法错误。
剧毒——“毁灭天使”白毒伞
无毒——橙盖鹅膏菌

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 毒的,说法错误。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
豹斑鹅膏(剧毒)
红绒盖牛肝菌(对果蝇有毒, 人类可食)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 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 大蒜同煮后可去毒;说法错误。


临床表现:胃肠炎型,菌痢型,腹痛以脐部阵发 性绞痛为特点。 预防措施:和沙门菌预防措施基本相同。
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毒

1.诺瓦克病毒 常见于海、水产品,临床表现与感冒相似, 60%左右的患者发生腹泻、呕吐。 2.甲型肝炎病毒(1988甲肝爆发) 可通过蚶类食品传播,引起甲型肝炎(简 称甲肝),发病急,有发烧、饭后恶心、呕吐、 乏力、小便色似浓茶、部分病人可伴有黄疸和 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注意进餐卫生 (2)选择新鲜食品 (3)食品加热彻底 (4)入口食品要洁净 (5)保持厨房清洁 (6)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7)剩菜剩饭加热后食用 (8)饭前便后洗手 (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5、其它有毒动植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预防措施:芽眼少的可以挖 去,烹调时加醋。 b、四季豆(扁豆);预防措施:煮熟煮透至失 去原有的绿色。 c、新鲜黄花菜;预防措施:用开水焯一下或者 炒熟后食用。 d、白果:中秋临近,正是银杏果成熟的时候, 建议大家在烹调的时候一定要烧熟,使有毒物 质挥发掉;
食源性疾病防控

食源性疾病讲稿

食源性疾病讲稿

食源性疾病知识讲座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1.过早的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三、避免食源性疾病十不要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撒包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品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要冷藏(冻)保存,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制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新马头镇公共卫生服务站2019年02月30日。

食源性疾病专业知识宣讲讲义

食源性疾病专业知识宣讲讲义

食源性疾病监测类型
? 食源性疾病监测按工作能动性可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模 式。
? (1)主动监测是公共卫生人员定期(每天、每周、每两周等) 到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店、学校等责任报告单位搜索疾 病报告。
? (2)被动监测是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暴发发生单位等) 按照既定的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疾病数据和信息。
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II级预案
? 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联合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 2008年9月11日,三鹿集团召回产品 ? 2008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I级
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 据不完全统计,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共造成全国近 30万名婴幼 儿发生泌尿系统结石, 6名婴儿死亡。
案例1: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监测
2016年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广东、湖南、 上海、北京、四川、福建10省市的150家哨点医院通 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横纹肌溶解征病 例1414例,无死亡病例,其中,安徽710例,江苏 455例,湖北92例,浙江62例,广东29例,湖南28例, 上海26例,北京9例,四川2例,福建1例。
食源性疾病
专业知识宣 讲
食源性疾病概念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 性等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 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 病。
食源性疾病三要素
? 传播载体——食物 ? 致病因子——食品中的致病因素 ?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世界范围内频发的
案例2:渤海海域贝类毒素中毒病例监测
秦皇岛3个病人

营养与膳食指导-食源性疾病

营养与膳食指导-食源性疾病

(2)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 微生物变异产生新病原体
2 食物世界性贸易,快速传播
3 生活方式转变:在外进食 5 交通旅游业发展,快速传播 7 影响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工业化产品增长,食物受 4
污染几率增大
6 技术发展,对原有病原产生 新认识,并发现新病原体
1. 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3)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
弓形虫等。
3.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谢谢聆听
食源性疾病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 了解食品中的三大危害。
能力目标
• 能积极践行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 能在生活中积极防食物中毒。
思政目标
•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 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病。
民以食? 为天, 食以安? 为先。
目 录
致病因子
食物中的 病原物质
传播媒介
食物
临床特征
急性中毒性或感 染性表现
2.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细菌性
病毒性 寄生虫性
化学性 有毒动如:霍乱、伤 寒、布鲁氏菌 病等。
其是由食物或 其 是 进 食 生 鲜 其是因食入化 某些动植物源 其主要是毒蘑 饮水中的病毒 或 未 彻 底 加 热 学性中毒食品 性食物本身含 菇中毒、霉变 所致。如:病 的 含 寄 生 虫 虫 所引起的食物 天然毒素,可 甘蔗中毒、脱 毒性肝炎肝炎、卵 等 食 品 而 感 中毒。如:有 导致食物中毒。 氧雪腐镰刀菌 诺如病毒病等。染 的 疾 病 。 如 : 机磷农药中毒。 如:河豚毒素。 烯醇中毒。
01 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02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03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食源性疾病演讲稿范文

食源性疾病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

在这个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时代,了解食源性疾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化学性等类型。

其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有诺如病毒、肝炎病毒等;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有绦虫、囊虫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则是由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引起的。

那么,食源性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食物本身携带病原体:如生肉、海鲜等食物在未充分加热或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3. 食品从业人员的不当操作:食品从业人员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洗手、不戴口罩等,也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 食品包装和储存条件不达标:食品在包装、储存过程中,如果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适宜,容易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有害物质。

为了预防食源性疾病,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源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选择安全的食品:购买新鲜、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

3. 食品加工要规范:生熟食品分开处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卫生。

4. 注意食品储存:保持食品储存环境的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食品变质。

5. 个人卫生要重视:食品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6. 饮食习惯要良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不新鲜的食物。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预防食源性疾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谢谢大家!。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要讲课课件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要讲课课件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要讲课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 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 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 何疾病。
生态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或地区在疾病发生率上的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或地区在疾病发生率上的差异,来 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大样本数据,但需要谨慎解释结果,避免出现偏 倚。
03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内 容
THANKS
02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 法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 联。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在暴 露因素上的信息,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队列研究
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追踪两组的健康状况,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
案例三: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结词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流行 病学调查需要关注食品中病毒的种类、数量和来源,以 及病毒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存活情况。
详细描述
在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需要对食品中可 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来源和污染程 度。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 果等信息,以便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防控。此外, 还需要对病毒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存活情况进行研 究,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疾病发言材料

食源性疾病发言材料

食源性疾病发言材料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品中存在的病原菌、细菌、寄生虫或毒素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它们可以通过食入污染食物或饮水而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食源性疾病对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的基础。

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包括从生产和加工到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污染。

因此,环境卫生和卫生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其次,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合理储存和烹饪食物的习惯。

食品的加热处理和储存时的温度控制也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关键。

食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并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公众应该更加关注食品的原产地和生产过程。

购买和食用来自正规渠道、有质量保障和认证的食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同时,加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要及时进行召回和处理,确保公众食品消费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宣传和教育也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各级卫生部门和媒体可以加大对食源性疾病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增加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需要各个层面的努力。

从监管部门到食品生产者和公众都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讲义

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讲义

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经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含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含常有的食品中毒、肠道传得病、人畜共患传得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惹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种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目前生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疾病概括世界卫生组织以为,凡是经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样致病因子惹起的,往常拥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

食源性疾病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即指经过食物流传的方式和门路以致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从这个观点出发当不包含一些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但是国际上有人把这种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围。

顾名思义,凡与摄食相关的全部疾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 年 WHO 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 (包)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取代历史上使用的“食品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经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样致病因子惹起的往常拥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疾病病原食源性疾患能够有病原,也可有不一样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可是,这种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种疾病供给了一个有效的门路:增强食品卫生监察管理,倡议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升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疾病情况由食品污染而惹起的疾病是现在世界上最宽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种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世界粮农组织 (FAO) 报告,仅 1980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 岁以下的小孩,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此中有 500 万小孩死亡。

英国约有 1/5 的肠道传得病是经食品流传的。

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均匀迸发 300 起以上。

年至 1978 年美国因为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 80 例,此中 1972肉毒中毒死亡30 例。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典案例。
LOGO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7页
食品安全—全球关注热点
❖ 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 “一个巨大并不停扩大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据汇报,食源性疾患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第二位。
❖ 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40-60亿例食源性腹泻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汇报,仅1980 年一年,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 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输。
2)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企业自律
引入GMP、HACCP
3)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降低家庭、机体食堂传输食源性疾病机会
O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3页
食源性疾病预防
❖ 1.防止在没有卫生保障公共场所进餐。 ❖ 2.在有卫生保障超市或菜市场购置有安全系数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 4.防止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清洁。 ❖ 7.尽可能每餐不剩饭菜。 ❖ 8.吃剩饭菜尽可能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 9.夏季防止食用家庭自制腌渍食品。 ❖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良好卫生习惯。
❖ 每个人都面临患食源性疾病危险!!
LOGO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8页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经济损失
▪ 美国:每年约72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损失$3500亿 ▪ 英国:1987-1999证实病牛达17万头
禁止进出口: 每年损失$52亿 病牛宰杀: 损失$300亿
▪ 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 动物性食品禁止上市并销毁损失达:3.55亿欧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病原物 :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 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最为多见。
(1)生物性:由于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 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和天然有毒 动植物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的人类 或人兽共患的疾病。
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繁多,在全世界所 有的食源性疾病案例中最为常见。
(2)化学性因素:主要包括农药兽药残留、环境污 染物或激素、重金属以及食品加工储藏中产生的 有害因素等。目前关注较多的有二噁英、氯丙醇、 丙烯酰胺、激素(如瘦肉精或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和兽药(如抗生素类、驱虫 类药)等。
②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监督 员和被检查人的签名。采样应出具采样单。对经 营者或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应制作询问笔 录。对某些环节样品不能出具采样单的也应在检 查笔录上注明,以保证实验室结果与本案件的关 联性。
4)调查资料分析
①绘制流行曲线:将调查数据分别绘制成统计图, 以便直观和形象地进行描述。根据统计分析要求, 绘制潜伏期、不同症状变动趋势的分布及频率。
2)报告时限:食物中毒报告人应当在了解到食物中 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规定指出: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h内报告 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超过100人以上或有死亡1例以上的,应于6h内报至 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 龄、地址单位等;
二是24h、48h或72h内的膳食史,如进食 时间、食谱、同餐人员情况等;
三是发病情况,如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 体征,治疗和服药的情况等。
②对可疑中毒食品生产经营现场的调查: 又称卫生学调查,主要内容有: 一般食品卫生状况 可疑中毒食品的调查 调查食物中毒发病期间可疑中毒食物单位的行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称为“有毒食物”, 是指可食状态、正常数量、经口摄入而使 健康人发病的食物。
2.发病特点
(1)有共同食物史: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 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 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也很快停止。
(2)发病潜伏期短而集中:一般潜伏期在24-48h内, 短期内大量用食者突然发病,来势急骤,呈暴发过 程,一般病程亦较短。
(3)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食物中毒的流行曲线常 于发病后突然急剧上升又很快下降,呈一过性暴发, 只有一个高峰,无传染病所具有的尾端余波,无二 代病人出现。
(4)中毒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似:这与中毒病人有相同 的致病因素有关。
3.分类:依据病原物可将食物中毒分为4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
②潜伏期计算:潜伏期是指摄入被病原菌或毒素污 染,其数量足以引起发病的食物至出现疾病最初症 状和体征之间的间隔时间。潜伏期时间应按人进行, 以小时为单位,潜伏期平均数计算多采用中位数、 众数等(偏态分布),一般不采用均数。
③确定中毒餐次:根据餐次,可用频数分布图来描 述。以不同日期的餐次为横坐标,以进餐和不进餐 者发病人次数为纵坐标,以频数分布集中或居多者 确定为中毒餐次。
为以及保护现场 停止食用和出售剩余的可疑食品 剩余的可疑食品及工具不得清洗、消毒和销售 协助搜集病人的排泄物和呕吐物。
3)调查方法
①个案调查: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登记表》, 应有两名监督员签字,被调查人必须签字,如果 中毒患者是未成年或重症病人不能自己签字,则 应由法定监护人签字。尽量收集病人就诊的记录、 病史等资料。
3)报告内容: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 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 称、地址等。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时应尽量多加询 问,为组织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提供线 索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取证器材、 采样器具等。
(2)调查和分析原因 1)调查内容:
第五节--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 细菌和病毒性肠道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营养不平衡性慢性退行性疾病 食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
为主的疾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以及酒精中毒等。
2.特征 (1)经食物传播: (2)暴发性: (3)散发性: (4)流行性: (5)地区性: (6)季节性:
素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2)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指食用含有产毒 霉菌污染并产生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中 毒。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是由于摄人含有有毒 成分的动植物性食品引起的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指食用了化学性有毒食物引 起的中毒。
4.调查与处理 (1)食物中毒的报告: 目的是尽快明确中毒的原因和性质,尽快
(3)放射性因素:来源于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 科研和生活使用时的废物不合理的处理和意外泄 露的核素及其杂质,可以通过食物链污染或直接 污染食品。
(二)食物中毒
1.概念: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 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 急性、亚急性疾病。
减少和控制中毒的再发生,合理抢救病人, 提出有效而可行的预防措施。
1)我国《食物中毒处理办法》规定
法定报告人:是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包括造 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中毒病人发生单位)和接 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包括接收病人进行治 疗的单位是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如工 厂的保健站和各级医疗单位)。
法定接受单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
5)确定中毒食品及原因:确定中毒食品时, 可根据患者吃剩食物的检验结果和动物急 性毒性试验结果;食物产运贮销或饲养种 植过程的卫生学调查,用对比方法比较所 吃食物种类、数量与发病的关系或用统计 分析的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共同 进食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3)食物中毒诊断和事故处理
1)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