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

合集下载

公考:巧用主题词,速解中心理解题

公考:巧用主题词,速解中心理解题

巧用主题词,速解中心理解题主题词——即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

在做中心理解题时,准确把握文段主题词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首先,把握主题词的四个识别标志:(1)一般高频出现,或者用指代词进行高频出现的替换,遇到时要学会识别。

(2)多为名词:普通名词、主体名词都有可能作为主题词。

(3)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4)形式上可能有双引号等特殊标点符号的提示。

其次,掌握解题的必会技巧。

(1)正确答案须包括文段主题词,若主题词有两个,正确答案中必须同时包含这两个主题词。

(2)警惕选项中对主题词的扩大、缩小或者偷换。

最后,注意区分“主题词”与“高频词”。

所谓“主题词”应是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所以主题词一般会高频出现,但主题词≠高频词。

当题目简单时,主题词会很明显,出现频率很高;当题目较难时,主题词有可能比较隐蔽,出现频率较低。

所以要判断主题词还需结合行文脉络,主题词通常出现在文段的中心句中。

例1.(2020 国考)不久前,“水电费纳入征信”的传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从现有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细程度看,征信这种数字式指标性评价,未必能穷尽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

疏忽、出差、留学、搬家、住院乃至因纠纷而暂停缴纳,均有可能造成水电费的拖欠,显然,这些突发状况未必就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

倘若将这些指标以一种窄口径列入统计,就有可能造成误伤。

正因为突发情况多,作为社会服务部门,更要尽到足够的提示、通知责任,并提供充足、便捷的补救渠道。

在相关准备不充分时,水电费纳入征信理应审慎推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选取征信指标应做到谨慎合理B.当下水电费不宜纳入征信系统C.服务工作的精细程度有待提高D.征信系统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题目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水电费纳入征信”的话题,之后通过具体分析指出“水电费拖欠”未必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可能会造成“误伤”,“社会服务部门”应尽到责任,提供渠道,最后强调,“在相关准备不充分时,水电费纳入征信理应审慎推进”,即目前准备不够充分,不适合将水电费纳入征信,对应B项。

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张伯江一 前景信息与及物性问题

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张伯江一  前景信息与及物性问题

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张伯江一前景信息与及物性问题1(1 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在一般的叙述性话语片断里叙述者都遵从这样的表达策略:标定一条表达前景信息(foregrounding)的叙述主线,同时把背景信息(backgrounding)作为副线穿插于叙述之间。

像下面这个例子:我从吴胖子家出来,乘上地饮。

地铁车厢很暖和,起王主敲良臣旦芝些童堡责工,列车到站也迭事翠,过厂好几站才延楚鲎更l鱼七工王车。

我跑上地面,站在街上烂Cb担芋。

来往的出租车很多,但没一辆停下来。

我走过两个街口,看到路边停着几辆出租车就七煎归。

几个司机是拉包月的,唯一拉散座的说他睾些外汇粪:-选送二担逗些虐I竺工七越屿旦皂七当旦主苏勰庐。

字下加浪线的部分是前景信息,其余的是背景信息。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背景信息和前景信息的区别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如斯瓦希里语中,在叙述主线上表示前景信息的动词都要加前缀—ka,表示背景信息的动词都加前缀—ki;英语里背景信息成分主要是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如不定式、分词等表示。

Hopper(1979)对这个问题有详尽的讨论。

他同时指出,动词时体标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前景信息的突出。

我们想要指出的是,背景信息和前景信息的区分既表现在主句和分句之间,也表现在结构内部。

汉语连动式问题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谁为主谁为次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结构中间哪个成分为前景信息的问题。

1(2 及物性假说人们常说汉语缺乏形态标记这个特点给语法分析带来了困难。

其实如果我们明白形态标记的根源在于话语表达功能的驱动,再广泛考察其他语言的情况以后就会发现,没有哪一种语言最完美地具备了所有表达功能的外化形式;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形式化地反映了人类语言普遍的功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平静地把汉语放到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之内来考察,从功能的视点出发,寻找各种形态的或类形态的表现形式。

Hopper,Thomp~n(1980)基于对话语中突显前景信息策略的认识,揭示厂语言结构中及物性的一系列普遍特征,这种及物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动词带宾语”的狭义理解,而是对语言中表示事件中心的基本功能的系统性概括。

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

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

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含主旨)“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2讲 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2讲  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义解析版)

第02讲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目录信息性文本第一题的要求往往是判断“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加工转换形式有三种:信息增删改、信息整合概括、关系错位。

也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迷雾项”。

信息性阅读中,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项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材料呈现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具体分析等。

题干常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表述形式呈现,常设于现代文阅读Ⅰ第1题的位置。

准确解答信息类阅读题的3道客观选择题,要明确了解命题的方式和命题的陷阱,其基础功夫当然是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要了解这类试题所出题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读懂文本的能力,依据抓住关键词语或者文本的具体说法的方法有助于读懂原文。

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这个题目就暗示它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我们依据关键词“工匠精神”,可以在文章中勾画标注相关语句,去体会“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课文第二段)中“《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课文第三段)“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专注,“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从这句话中告诉我们“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创新,“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它强调了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

在(第四段)我们还会发现关键句,“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专题一第二类小说阅读(考点一二三四五六)

专题一第二类小说阅读(考点一二三四五六)

题型1:思维导图型 (2021杭州)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题型2:情节推理型 (2019杭州)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 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题型3:读题推测型 (2019衢州)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 阐述。 (2021嘉兴南湖)(神像)小文:读小说要关注小说的叙述。我 发现这篇小说是双线并行展开叙述的。两条线索分别是 (1)________,(2)________。 小语:嗯,是的。这样的叙述在小说中有这样的好处: (3)________。 小文:小说还运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进行叙述,比如:(4) ________。
正面 描写
语言 描写
对人物的独白 和对话的描写
袒露人物的内 心世界,展示 人物性格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 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 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 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 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 的相貌!”
正面 描写
动作 描写
神态 描写
心理 描写
《范进中举》中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
对人物举止、 展示人物性格、的两锭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
动作、行为 推动情节发展、紧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
的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推辞。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
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对人的面部 表情进行刻 画
《蒲柳人家》中“何满子的爷爷虚荣心 突出人物的性
先写结果或把 事情发展过程 中的某一突出 情节提到前面 来写,然后从 头来记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导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导学案(含答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考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考点解读】高考对该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

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准确,指语言表达要确切符合规范;鲜明,指语言表达要分明而确定,不含糊。

生动,指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准确”“鲜明”是基础,“生动”是升华,“简明、连贯、得体”则是承上启下。

能力层次为E级,占3~6分。

【知识梳理1】一、表达简明题解题方法用语简明,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解答语言表达简明题,宜从两方面入手:l.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换;注意修饰成分使用是否适当,有无滥用。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表意是否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

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顿消除法、重音消除法、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等。

二、表达连贯题解题方法表达连贯客观题有两种基本题型:主观排序题,择句归位题。

(一)主观排序题解题方法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对题目所给的一组文句,作整体通读,求得两个大体把握:①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

如:沿着①的印象去审视,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根据该句子是领起句还是总结句进一步确定中心句的位置。

沿着②的印象,一般能确定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先说什么,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接着说什么。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

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

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

《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

)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

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答案里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

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

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其他答案说得很充分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

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倒金字塔体: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

(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

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

(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

2412《基础写作》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2412《基础写作》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耽思:所谓"耽恩",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皮、调整、反思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斯、具体市露于创造性的文本患葱。

2.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站将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在巨资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幸运序,其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段落:所谓“段落”,就是白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

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⑥..过渡:过渡是使文本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

结构安排要求做到布局严密,衔接自然,前后贯通,形成有机整体,离不开过渡的有效而巧妙的安排。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它在文本结构安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关的两个层次或段落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天衣无缝。

需要安排过渡的情况主要有这么三种:一是由开头部分进入主体部分,或是由主体部分转入结尾部分,都应有过渡衔接,才能使全文结构严密而完整。

二是当文本内容转换时,例如由一个材料、一个事件、一个我点的叙述或论证,转入下一个材料、事件或观点的叙述或论证时,一般要用过渡来衔接。

三是当表达方式或表现方法变化时,例如由抒情转入叙述时,或者由叙述转入议论时。

通常也应当安排过渡,以使读者的理解眼上写作者思绪的变化。

不至于造成阅读理解上的混乱。

常见的过渡方式主要有这么三种: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4.诗歌: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炼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5.考辞:所谓“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布局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

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11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清不清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11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清不清

易错题11 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解不清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易错原因——不理解叙事特征范畴、找不到答题切入角度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叙事线索”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二】从“叙述人称”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三】从“叙述视角”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四】从“叙述方式”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五】从“情节技巧”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六】从“其它技巧”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是就小说的叙事特点进行评析。

叙事特征是个大范围,实际上考题切入比较小。

叙事特征主要包括: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

★易错原因——1.不理解叙事特征范畴2.找不到答题切入角度(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汉语政府通知语篇篇章零形探析

汉语政府通知语篇篇章零形探析

汉语政府通知语篇篇章零形探析概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通知语篇中出现的零形回指的情况,并结合研究者提出的篇章回指确认的原则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由于通知语篇的特殊文体特征和交际特征,它其中包含的零形回指语在分布上也呈现出普遍性、长距性、概括性的特点。

当然,由于分析的语料有限,而影响篇章回指理解的因素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因此这只是初步的研究。

要找出影响回指理解的各种因素,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符合各种文体认知过程的回指确认模式,仍将是篇章回指研究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陈平明确地提出了“主语”的重要性,从而将话题、同话题推进语篇和他本人提出的“强连续性”从句法形式表现出来。

许余龙[1]主要采用汉语中典型的叙述文——民间汉语故事作为分析研究的语料,探讨了汉语篇章中回指现象体现的认知机制,并明确提出了篇章回指的确认原则。

1、篇章回指及汉语中的零形回指语篇中往往会接二连三地提及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物。

这种现象称为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语法认为:回指式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回指某个前面已提到的单位或意义。

”[2]。

在这种定义中,“一个语言单位”即是回指词,而“某个前面已提到的单位”即是先行项。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回指词的所指是一个心理表征,而不是语篇中语词的表达(verbal expression)。

无论是内指还是外指,回指词的所指都是指表层语言之外的心理实体[3]。

根据先行项的不同形态和句法特征,回指可以被分为八大类型[4]:名词回指、名词短语回指、动词回指、动词短语回指、形容词短語回指、副词短语回指、小句回指、语段回指。

汉语中的回指主要有三种形式: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 [5]。

零形回指在汉语中使用和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

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是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通过零形式从先行项(antecedent)那里获得指代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6]。

专题28 掌握叙述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8 掌握叙述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作用:①明确涉及的两个概念;②分析二者的关系
02
及在文中的体现;③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技巧、
主旨等分析表达效果。
(8)时空集中
01
含义:含义:故事发生在具体的某一时间地点。
作用: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时间),……(概括
02
具体事件),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情节更加紧凑。
高考真题考点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4)重复式
含义:所谓重复叙述是指“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
01
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
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
02
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循环往复之美,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强艺术感染力。
(5)片段式(横断面式)
含义: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
清楚明了。
07
叙述方式
(1)对话式
含义: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
01
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 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
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
作用:①以对话为主体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
紧凑;②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
全知视角 (上帝视角)
优点:①视野无限开阔,适 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
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史
诗性作品)
②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 事件。
缺点:①真实可信性遭到 质疑②叙事形态封闭,结 构呆板,时空基本按照自 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 缺少腾挪迭宕;③限制读 者的再创造
叙述视角之有限视角

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一)

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一)

1.主题的涵义。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内容: (1)主题是作者在⽂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意思。

它渗透、贯穿于⽂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2)主题是⽂章内容的凝聚点,决策着⽂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3)主题是读者对⽂章中⼼内涵的⼀种独特理解。

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度,往往与读者的⽂化背景、⽣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

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主题的表达⽅式因⽂体⽽异,不同⽂体的⽂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

⽂学作品中,主题⼀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答为“主题”。

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格调、氛围等。

⼀般记叙⽂中,主题被称为中⼼思想或中⼼意思。

说明⽂中,主题可称为中⼼内容或中⼼意思。

议论主题,主题⼀般被称作中⼼论点或基本论点。

2.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答:标题是⽂章的名称。

它可以暗⽰⽂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理解⽂章内容,探索⽂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题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章中的⼩标题、副题相对⽽⾔。

主要⽤于直接或间接揭⽰主题、点明⽂章主要内容、暗⽰⽂章体裁,是⽂章标题的基本形式。

(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章整体⽽⾔。

主要⽤于补充正题的不⾜,或拽出⽂章的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

(3)⼩标题,也称分题、插题。

是篇幅较长的⽂章中每⼀⼩部分的标题,它同⼤标题是纲与⽬的关系,⼆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于概括⽂章中每⼀相结独⽴部分的中⼼内容,使⽂章条理分明。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标题同主题关系⼗分密切。

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形象的⼿法间接暗⽰主题;有的揭⽰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彩等。

论文《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 汇报文档

论文《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  汇报文档

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汉英)
“篇内句”: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小句”——突出其作为篇章内部结构基本单位的特点
汉语——块状性和离散性英语——勾连性和连续性
Eg:
汉语——省略主语英语——“主+谓”的完整结构
空白
20年来汉语二语篇章教学研究,多借鉴国外的篇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轻忽了汉语篇章结构的独特性。

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篇章衔接的视角研究各种衔接要素,主要涉及九个方面的内容:①关联成分,②省略,③回指(指称、照应)④词汇衔接,⑤替代,⑥连贯,⑦小句顺序,⑧句式选择,⑨以上各种要素单个、多个或综合的偏误分析
真正从篇内句视角研究汉语篇章习得的目前仅有马文津、施春宏(2016),该文以“整句-零句”①结构为视野探讨了日语背景学习者篇章建构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汉英篇内句差异
本文发现,从篇内句角度来看,两者的差异表现主要有三:
第一,就篇内句数量而言,汉语多英语少;
第二,就篇内句结构而言,汉语可以是“主+谓”结构完整的单句,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词,而英语多为结构完整的“主+谓”句子;
第三,第三,就显性衔接成分而言,汉语少英语多。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篇内句的习得情况
汉语二语教学中应至少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一、应该在汉语二语研究者和教师的头脑中树立这种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上升为教学理念,融入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
二、篇章构建规则的教学应当是所有课型的任务之一
三、就篇章构建规则而言,篇章教学应通过语言对比,突出汉语自身的特点。

篇章回指与话语衔接

篇章回指与话语衔接

篇章回指与话语衔接从总体来看,在2009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中,关注篇章衔接和连贯仍然是各地命题的重点。

多套试卷继续以小句排序或补充关联词的方式对此进行考查,两套全国卷除保留衔接排序题之外,又别出心裁,推出了新的题型。

题型之“新”在于第一次将测试重点放在了篇章回指形式所具有的话语衔接功能上。

本文以高考语文试题为例,首先提出回指语在篇章结构中的表达和确认原则,然后分析影响回指形式的语用、语体等因素,最后探讨相关分析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篇章回指的表达和确认原则本文讨论的回指是一种篇章现象,关注重点是语段内部的回指问题。

具体来说,所谓篇章回指就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回指语)称代篇章上文里引入的人、事、物等对象(先行语),并在两者之间建立同指关系。

如果把衔接理解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语义依存关系,即一个部分的理解以另一部分为参照,那么回指就具有话语衔接功能——通过同指关系建立语义联系,从而使小句、句子、段落等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根据语文试题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先行语限定为指人名词语。

回指语相应的就有三种形式:专有名词(包括绰号)或有定描述语,如“三仙姑”或“小芹娘”;代词,如“你、我、他”;零形式,即名词语的省略形式。

从表达方面看,在没有特殊修辞或语用意图的前提下,作者应依据合作原则尽量向读者提供最具有关联性的指称形式,避免指称歧义,以便于信息读解。

合作原则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三种回指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

从形式来看,专名和有定描述语最复杂,代词次之,零形式最简单。

从负载的信息量来看,专名或有定描述语高于代词,代词高于零形式。

而三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则与信息量成反比。

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制约回指语选用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章上文中出现的名词语的数量及其在小句中所处的结构位置:句首还是非句首。

第三,回指语和先行语所在小句或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结构关系主要指这些单位之间的距离远近,语义关系则指这些单位之间的语义疏密程度。

2020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2020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预测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预测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预测1、单选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OO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正确答案:B2、填空题叠音又称O,指相同字O的重叠。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江南博哥)叠字;音节3、单选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OoA、单音节化B、双音节化C、三音节化D、四音节化正确答案:B4、单选属于事务语体的是()A.广告B.新闻C.论文D.诗歌正确答案:B5、单选1963年,张弓先生的O出版,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修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理论制高点。

A.《修辞学习》B.《修辞学发凡》C.《现代汉语修辞学》D.《修辞学研究》正确答案:C6、多选解放后我国出版的修辞学专著有OoA、《现代汉语修辞学》B、《修辞学发凡》C、《语法修辞讲话》D、《修辞概要》正确答案:A,C,D7、问答题什么是语体色彩?它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正确答案:语体色彩:指各种语体在运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时所呈现的不同特点。

体现: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等语言因素以及一些伴随语言的非语言因素。

8、多选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

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

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正确答案:A,B,C9、问答题某人对一个西方人说:“你太好了,就像一条狗。

”该老外很高兴。

可他对一个中国人说了相同的话,却引起了此人的反感,这是什么原因?正确答案:由于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词义引申、词义象征、词义联想与词语禁忌等,所以言辞选择考虑民族心理也很重要。

在该例中,西方人爱狗,中国人对狗的形象多带贬义,就是很明显的不同的民族心理。

10、名词解释整句正确答案: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请参阅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五、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cea对于篇章的理解 -回复

cea对于篇章的理解 -回复

cea对于篇章的理解-回复中括号内的内容是“cea对于篇章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回答如下:Cea是一种用于提升篇章连贯性的修辞手法,其全称为“主题句的重复与呼应”。

它帮助作者通过重复和呼应主题句的方式,使篇章更加连贯、有层次感,并突出篇章的中心思想。

首先,主题句是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概括了该段落的中心思想。

主题句通过简洁清晰的表达,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篇章的导航。

然而,如果篇章中各个主题句之间没有连贯性,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扰,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

Cea通过重复和呼应主题句的方式,帮助作者增强篇章的连贯性。

重复主题句是指在不同段落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表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句的核心意思。

这种重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记住主题句,并建立起篇章的内在联系。

例如,如果一篇文章的主题是“环保”,那么重复使用类似“环保是我们的责任”这样的主题句,可以使整个篇章更加有连贯性。

呼应主题句是指在不同段落中使用相关的表述,以便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句的意义。

这种呼应可以增强篇章的多样性和深度。

例如,在一篇关于健康的文章中,主题句可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后续段落中,可以呼应这个主题句,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比如“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等等。

这种呼应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主题句。

Cea有助于提升篇章的层次感。

通过重复和呼应主题句,读者能够感受到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题的发展。

这种层次感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整个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然而,使用Cea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重复主题句过多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使用Cea时需要适度把握,以免重复过多。

其次,呼应主题句需要在延展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平衡。

过于离题的延展可能会让读者迷失在篇章的内容中,无法理解主题的要点。

总结起来,Cea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和呼应主题句的方式提升篇章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语言学》第7卷2005年第2期122-131页,北京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许余龙上海外国语大学提要 本文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探讨了在以汉语民间故事为代表的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示的主要句法和形态手段。

我们发现,将一个新引入篇章的实体标示为潜在的篇章主题的最重要手段是存现结构和无定名词短语,两者常结合使用,后者有时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无定指示形容词“这么”,来进一步强调所引入实体的主题性;而将一个已引入篇章的实体标示为当前篇章谈论的主题的最常用手段是句子的主述题结构,在句子的主语/主题位置上使用一个指示词语可以进一步标示该主题的重要性;前置副动词短语则用于标示一个重要的副主题。

关键词 回指确认篇章分析语篇主题主题标示1.主题与主题标示1.1句子主题与语篇主题主题(或称话题)是话语谈论的对象。

根据Gundel(1988)的研究,笔者(许余龙1996, 2002)提出,从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将语篇中句子(主要是陈述句)的主题定义如下:(1)一个语篇实体E是小句S的主题,当且仅当听话者在处理S时,他可以推测说话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向他进一步提供关于E的信息。

而主题的识别可以遵循如下一个原则:(2)在一句小句中,动词前任何一个表示句中述谓结构所描述的动作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即某个具体或抽象的认知实体)的名词短语,都是句中的一个主题。

虽然主题可以定义为一句句子或小句所谈论的实体,而且这一主题实现为、从而也可以识别为句中的一个成分,但是从语篇回指确认的角度来说,语篇实体的主题性更主要的是体现为在语篇中作为一个过程参与者的属性,而不仅仅是体现在实现为句中的一个主题成分,因为主题的这一语篇属性与语篇中的指称跟踪(reference tracking)和理解直接相关。

正如Givón(1990:40)所指出:“主题性并不是指称对象依赖小句而获得的一种属性,而是依赖语篇而获得的一种属性”(着重号原有)。

因此,一个句子主题要成为一个语篇主题,必须满足如下一个语篇条件(许余龙2002):(3)当且仅当小句的主题是语篇(片段)描述的动作过程中的一个明确的参与者时,它才能成为一个语篇主题。

1.2语篇中的主题标示那么,主题的语篇属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属性又是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段来表达的呢?在书面语篇(即篇章)中,作者通常会提到许多不同的实体,有的是作者想谈论的221本刊网址:htt p:///chinese/s18yys/dangdai/index.ht m重要主题,有的是次要主题,有的则只是提及而已。

语言也为作者提供了不同的表达手段,使作者有可能向读者暗示篇章中不同实体的不同主题性。

因而,作者在篇章组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主题的管理(t op ic management),以便为读者正确理解篇章中意在表达的回指关系提供必要的提示;而作者为此采用的语言手段便构成了读者理解篇章回指的语言提示(linguistic cues)。

主题管理至少包括如下两项工作:(1)在实体首次引入篇章或其后再次提及它们时,将某些实体标示为(潜在的)重要主题;(2)随着篇章的展开,向读者提示主题的维持或转换。

而对于读者来说,理解作者在篇章中运用的主题管理方式,对于理解篇章中表达的回指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着重讨论汉语叙述体篇章中主题管理的第一个问题,即主题标示(t op ic marking)问题。

我们将利用自建的汉语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并利用报刊语料,来分析和讨论篇章采用的主题标示手段及其在篇章回指确认中的作用。

语言中的主题标示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句法手段,另一类是形态手段。

作者可以在篇章中利用这些手段来向读者提示,某个实体将成为或已经是篇章某一部分谈论的主题。

根据Givón(1990:第17章)对世界上许多不同语言的研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说,句法主题标示手段有:(1)存现结构(existential2p resentative constructi on);(2)Y移位(Y2 move ment);(3)左偏置(left disl ocati on);(4)右偏置(right disl ocati on);(5)与格转移(dative2shifting);(6)提升(raising)等。

形态主题标示手段包括使用指示词、冠词和代词来表明篇章中某个主题的引入或重新引入,以及表明所引入主题的相对重要性。

下面我们将着重讨论那些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使用的主题标示手段。

2.主题标示的句法手段2.1存现结构语言中的存现结构典型地用于将一个新的重要实体作为主题引入篇章。

存现结构中表达存现意义的动词包括以下四种主要类型:(1)存在动词“有”;(2)表示某人或某物出现或消失的动词,如“出(了)、来(了)”;(3)表示某人或某物所在处所的动词,如“住(着)、坐(着)”;(4)表示作为某一事件或经历的结果,某人或某物出现于情景中的动词,如“养(了)、生(了)、娶(了)”(Huang1987)。

下面是四个存现结构的例子,分别包含了上述四类存现动词中的一个(加下划线的是存现动词)。

(4)a.含有存在动词的存现结构从前有个泥水匠叫刘善,……(八哥)b.含有出现动词的存现结构正在这个时候,出了个汉子叫二郎,……(二郎捉太阳的故事)c.含有处所动词的存现结构鲁家湾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

(鲁班学艺)d.含有作为事件的结果而出现动词的存现结构春天里娶了个媳妇,叫玉花,……(红泉的故事)存现结构在篇章中不仅用于引入一个新主题,而且特别用来说明所引入的实体是一个重要的新主题,即那些最有可能在其后的篇章中重点谈论的主题。

这一点可以从用存现结构和321 2005年第2期非存现结构引入的新主题,在其后的篇章中提及的次数对比中看出。

提及次数多的主题说明是作者重点谈论的主题。

为此,我们用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统计分析了18个民间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参与者和那些至少在篇章中提及两次的非人物参与者。

我们的数据库共含有154个这样的参与者,在其后的篇章中,这些实体共提及1,235次。

我们按这154个实体在引入篇章时所采用的句法结构,分类统计了它们在其后篇章中提及的次数。

统计的结果见表1。

句法结构引入主题数量其后提及次数提及总次数平均数存现句 4191922.4非存现句1133162.8合 计1541,2358.0表1篇章中主题引入采用的句法结构分类统计表1显示,在故事里提到的154个篇章实体中,41个是由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

这些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共提及919次,平均每个实体提及22.4次。

而其余用非存现结构引入的113个实体,平均每个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只提及2.8次。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实体是采用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那么这一实体非常有可能会在篇章下文中详细描述与谈论,成为篇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相反,如果一个实体是用非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那么很有可能那只是一个次要主题,在篇章中只是过渡性地简单提及一下,为发展主要主题服务。

2.2Y 移位如果说篇章中的存现句是典型地用于引入新的重要主题,或者说将新引入的主题标示为重要主题的话,那么Y 移位①,或称主题化,则是篇章中典型地用于将某个通常已引入篇章或至少可以假定是可推测的实体,标示为重要的、通常是对比性的主题的一种句法手段。

如下例:(5)这,笔者是清楚的。

(《人民日报》1990年1月13日)在此例中,经过Y 移位的名词短语“这”是句子的有标记主题。

这个主题指称的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即某种说法或断言。

这一说法在篇章前一句中已经作了交代。

在篇章中,Y 移位典型地用于选择一个新近引入的主题作为重点谈论的对象,并暗示,这个重点谈论的实体与同一语义场中其他可能的实体形成对比。

在上面的例子中,所隐含的对比双方是“这”一说法和其他说法。

该句表达的大意是,“我对其他的说法或许了解得不多;但对于这一说法,我是很清楚的。

”Y 移位虽然也用于书面篇章中,但在口头话语中用得更多一些,常用来标示一个(新的)对比主题。

Y 移位的这一功能与另一个句法手段———左偏置十分相似。

试比较下面一对例句:(6)a .小王,我还没有通知过。

b .小王,我还没有通知过他。

421当代语言学①这一术语通常认为是Paul Postal 首先使用的。

他将这种主题化移位视为母语为依地语(Yiddish,犹太人使用的一种国际语)的人所说英语的一种特征,因而称之为Y 移位(Giv ón 1990:754)。

在上面的一对例句中,句(a )采用的是Y 移位;句(b )则是采用左偏置,其中的重复代词(resu mp tive p r onoun )“他”占据了左偏置的名词短语“小王”原先所处的位置。

这两种句法结构都用来标示一个对比主题。

由于左偏置和右偏置大多用于口头话语中,因此我们不把它们列为(书面)篇章中主要的主题标示手段。

2.3主述题结构将一个已引入篇章的实体标示为主题,最常用的句法手段是句子的主述题结构(t op ic 2comment structure )。

这一结构虽然也包含了那些经过Y 移位后产生的“特殊”句子结构,但是大多数篇章中句子的主述题结构是“自然”的句子结构,是自然表达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篇章功能而采用的结构。

因为这里所说的主述题结构大致相当于Halliday (1994)所说的主述位结构(the matic structure ),其中的主题大致相当于Halliday 的主题性主位(t op ical the me ),可以按照前面例(2)中所列的原则加以识别(许余龙1996)。

篇章引入一个实体后,如要继续谈论这个实体,这一实体通常实现为句子主述题结构中的主题。

在前面例(4)中用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四个实体,在后一(小)句中都以主述题结构中的主题标示为在该篇章片断中谈论的实体,下面是其中的一个例子:(7)从前有个泥水匠叫刘善,他养了一只八哥。

(八哥)2.4前置副动词表达式与副主题有时,篇章除了标示一个正在谈论的主题之外,还标示了一个正在谈论的(重要)次主题(secondary t op ic,Tsao 1987,1990)。

汉语中,标示次主题的句法手段是采用一个副动词表达式(coverbal exp ressi on )②,将动词的宾语从动词后移到动词前。

这些前置的宾语不但可以是一个与格(dative )或受益格(benefactive )名词短语,即通常是指人的名词短语,也可以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短语。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8)a .有这么一家有钱的,他白价黑夜的光打算怎么会发财,总想占人家的便宜。

b .天长日久,谁也不敢靠近他,背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三刀子”。

(元宝)(9)a .第二天,他妈妈又偷偷地给他一块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