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典雅 灵秀雄健——潘锡林画作赏析
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潘天寿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典范,对自己选择的题材每每进行变体创作。
他对艺术的思考既全面深刻,又独辟蹊径。
他经常使用的四个图章是“一味霸悍”“强其骨”“宠为下”“不雕”,他反具有叛逆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突破。
看潘天寿的画,我们会感到有很强的现代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姜宝林感。
潘天寿既是最后一位文人画大师,也是把古老形态的中国画向现代形态转轨的一面旗帜。
对潘天寿的画,一定要细细地读、细细地研究。
时代变,观念变,意境变,形式变,语言符号变,笔墨也要变。
潘天寿崭新的图式语言就是通过不断的变而结出的丰硕成果。
一、《江山如此多娇》与《青绿山水图》《江山如此多娇》是潘天寿1959年为国庆节献礼所作的以毛泽东诗句为题的作品。
此作继承了大青绿山水的传统,但以生宣代替绢素,以写意的手法代替古人的工细双钩,空勾无皴,加以敷色,开创了一种写意青绿山水新样式。
山石用双钩填彩法,秋叶、坡岸用写意的没骨法,山石的石青与秋叶的胭脂冷暖对比明快、强烈,语言简洁。
前面有石、坡,秋树呈向上的势,坡岸用赭色横拖而成,加苔点、小路,后面有远山,非常清新悦目,让人心旷神怡。
秋树左边一丛较密,右边一丛较疏,两丛中间的空白处画一只小船,把这两组秋树联系起来,也可以说是一个开合。
画面中间是空白的江面,有近树远山上下脱节之嫌,于是潘天寿在江面题横款,把两者联系统一起来。
两组秋树的秋叶用胭脂点成,呈三条接近平行的条形块,为打破条块平行状,潘天寿在横款的左下方加了一个重色的“潘天寿”白文印,这样就打破三条平行条块,形成三角形,使画面上下和谐统一。
潘天寿讲,在中国画的平面风格里,线与线的穿插呈不等边三角形为最美。
这是中国画的构成规律,潘天寿在画中无不体现此规律。
这幅画青山红叶的秋景,其手法宛如套色版画,大块整体对比效果明确、强烈,充分构筑了秋高气爽的意境,从而以极简约的语言体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情画意。
《青绿山水图》与《江山如此多娇》相隔三年,于1962年冬天创作,此幅题款“日色与·美术史论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6 06 .总第 期80潘天寿 江山如此多娇图 72×30cm纸本设色 1959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69×54cm 纸本设色 1962年 潘天寿纪念馆存朝霞,花光艳如绮。
清新雄强 雅俗共赏
曾分别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银、 铜奖,并被内蒙古书画院聘为签约书 画师,北京书画院聘为特约书画家, 书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等机 构和众多国际友人收藏。多次参加各 种公益活动,其作品《百鸡图》在四 川赈灾拍卖时以41.8万元成交,善款全 部用于青川学校重建。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年代郑贺强先生一手创建的廊坊地区第 含和善勇敢和怜悯之美德。而飞禽中最
一家画廊,这个平台曾为他和许多的画 勇猛的动物就是鹰,它象征着自由、力
坛才俊展示了才华。如今郑贺强先生把 量和胜利,这种精神更是许多人梦想的
这里作为自己的创作室,仍然使用“万 追求。郑贺强先生把这两种老百姓喜闻
泉阁”这个名字。郑贺强先生是一位容 乐见的动物入画,其备受大gallery
《雄风万里大展宏图》
癸巳岁末,我和朋友一起拜访了霸
郑贺强先生以鸡、鹰入画,首先选
州美协副主席郑贺强先生。这位以画鸡、 中了一个好题材。国人对鸡文化情有独
画鹰闻名于京南的画家在“万泉阁”接 钟,鸡最显著的象征意义是守时、守信。
待了我们的来访。“万泉阁”是上世纪 90 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鸡隐喻大吉,亦
国 画 是 画 作 者 情 感 和 才 思 的 表 达, 郑贺强把对生活的观察加以理想的艺术 再创造,将理想和生活的感悟融入创作 中,其作品呈现给读者清新雄强、雅俗 共赏的艺术格调。他正是用自己的生花 妙笔展示出国画的魅力,继而传达了一 个画家的理想和追求!
(编辑 李天骄)
《 福 禄 吉 祥 》
90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易沟通且健谈的人,作画花鸟皆能,擅 因之一就是他的作品注重传神,注重对
画鸡、鹰。
“形”的准确把握和“神”的自然流露,
潘锡林
挥毫洗野逸落墨铸花魂——品味潘锡林花鸟画的笔墨、章法和意境■本刊记者邵妙苗在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
首先,花鸟画创作对于笔墨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以小观大的特性,容不得笔墨的半点含糊和迟疑;其次,花鸟画,对于章法布局、艺术处理手段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一花一草,题材看似简单,但如何将简单的题材通过高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含量和精神境界,这需要画家的大智慧和大手笔;再次,人物画有客观形象束缚,山水画要千笔万笔反复皴擦,而花鸟画寥寥数笔就要表达出画家的情怀,若没有相当的人文学养,很难画出好的花鸟画来。
细读著名花鸟画家潘锡林老师的花鸟画,其亮点、风采和真趣,恰恰就在于笔墨、章法和意境这三味上。
潘锡林的作品大气磅礴,笔墨凝重,构思新颖。
他以花鸟画见长,也擅山水,他的手指画更是独树一帜。
潘锡林在笔墨技法上善于借古开今,他常常以“大痴山水”所惯用的“披麻皴”笔法融入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造成苍茫、野逸的视觉效果。
一幅幅笔墨苍茫淋漓酣畅的大写意作品,给人展示着一个独特的水墨世界。
传统笔墨,当代神韵花鸟画艺术根植于潘锡林青年时代打下的艺术基础,根植于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潘锡林自幼受家学熏染,喜爱舞文弄墨。
早岁时就开始临习《芥子园画谱》,临习书法名帖,打下了深厚的线描造型基础。
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等名师,接受了系统的绘画训练,为花鸟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名师指导下,潘锡林从学习传统入手,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他勤奋执著,积极进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深入生活,苦练基本功。
他学习任伯年的没骨画法,笔、色、水三者相济,各得其趣,在古雅中稍增艳丽。
他学习八大山人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高旷纵横的野逸画风。
在他看来,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赞美别人画画好的古诗词
赞美别人画画好的古诗词
在古代诗词中,赞美他人画艺高超的诗句不少,以下列举几例:
1. "画手如有神,下笔如有神。
墨落生万象,图成见天真。
"(这里采用了古诗的形式,而非直接引用某首古诗)
2.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其二》中赞颂画家吴道子的画艺:“穷丹青之妙巧,夺造化之天工。
吴生虽妙绝,犹能仿其踪。
”
3. 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称赞戴嵩画牛之技艺:“竹石枯藤一挥洒,牛羊飞鸟皆传神。
世人谁识戴嵩画,栩栩如生真绝伦。
”
4. 文徵明《题沈周画山水歌》中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画图忽展观,疑是山中人。
”虽非直接赞美他人画画好,但足见对高超画技的赞美。
以上诗句或创作、或引申自古人的诗词,均体现了古人对高超画艺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戴哲1
卢旷怡
王佩
演讲 制片
演员 后勤
翁佳琪
沈程铭 莫婵妙 潘晓洁
鉴赏 后勤
PPT制作 导演 剪辑 后勤 鉴赏 后勤
潘晓洁鉴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膝斋图》 倪瓒的画作在构图方式和笔墨情调上崇尚简括明净,并 有自己典型的框架——三段式。上面的《容膝斋图》是倪 瓒的代表作之一,也很好的体现了倪瓒的“三段式”。全 画分近、中、远三景,近处一个小小的土坡,上面高高矮 矮生着几棵小树,稍远处有一个亭子;中景为一片湖光, 但未着一笔,不仔细体会去看的话难以分辨;远处是荒荒 凉凉的几片山丘。山石树木用淡墨轻拂画出。在倪瓒其他 的作品中,这种“三段式”构图和淡墨的风格被作者反复 使用,形成了一种倪瓒特有的模式。
《六君子图》 《六君子图》构图依然是典型的倪画“三段式”: 近景土坡,挺立着六株古木,据后人辨析是:松、 柏、樟、楠、槐、榆树,树木背后,也就是中景河 水茫茫,与《容膝斋图》中景一样,未着一笔。远 景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远。 从倪瓒的画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空灵之美。 倪瓒的画中(尤其是中景)往往有大面积的空白, 画面空疏简远。后人点评倪瓒的绝妙之处更在于其 空灵中暗示着无限的现实。空白处虽未着一笔,却 分明能感觉到那是一片冷寂的江水,或是明净的天 空。景物稀少却意境深远,让人浮想联翩、耐人寻 味。 潘晓洁鉴赏
倪瓒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 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墨竹,师法 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 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 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 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 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扇面美人——潘家仕女扇面绘画作品欣赏
扇面美人——潘家仕女扇面绘画作品欣赏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雅声,自称冰壶琴主,晚署纳钝老人,又署钝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大临子。
工书、画,仕女法费丹旭,清轻淡雅,洁净无尘。
花卉师恽寿平,书法亦似之。
间作山水,法近文征明。
传世者以仕女居多,与沙三春,吴嘉猷并称为三绝。
ShanMian潘振镛▲清光绪四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盈盈碧浪荡垂杨,花片纷飞水亦香。
舟过银塘轻打桨,莫教惊起睡鸳央。
戊寅秋日写赠蒙叔尊丈大人教正,潘振镛。
钤白文方印“潘”。
▲清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杨柳岸晓风残月。
甲午春二月写以嗣帆仁兄大人鉴正,雅声潘振镛,时客黄歇浦。
钤朱文方印“亚笙”。
▲清光绪七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社日踏青南陌去,闺中针线停才。
寻巢新燕又归来。
乌衣双宛转,红裹独徘徊。
小径泥融春渐透,文莺点换弓鞵。
谢娘池馆旧亭台,斜阳芳草地,多少野花开。
临江仙。
辛巳中秋节仿玉壶外史法应渔庄如弟大人属即正,雅声潘振镛。
钤白文方印“振镛”“潘”。
▲清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光绪三年丁丑春二月下干拟华秋岳老人笔法于楳泾寓中,即应渔庄如弟大人清属,雅声潘镛。
钤白文方印“振镛”。
▲清光绪二十九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仿玉壶山人本,癸卯蒲夏之吉鸳水雅声潘振镛写于海上客次。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待燕归来始下簾。
丙戌中秋节写为伯英仁世兄大人清赏,雅声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振镛”,朱文方印“亚笙”。
▲清潘振镛仕女图团扇页款识:渔庄如弟大人清属,雅声潘振镛写。
钤白文方印“潘振镛”。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柳湖春泛图团扇页款识:柳湖春泛图。
摹新罗山人笔意,于梅泾寓舍之栽花,馆中丙戌暮春下干,雅声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亚笙”。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仕女图团扇页款识:如花丰貌破瓜年,寐寐春阴倦欲眠。
拟倩丝桐诉心事,手掀红裹露双缠。
丙戌夏五,奉彦威仁兄大人教正弟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亚笙”。
潘振节ShanMian潘振节(1858-1923),字叔龢,号颂声,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徒居浙江平湖,振镛弟。
披沙拣金圣手,高风峻节当年
披沙拣金圣手,高风峻节当年.doc原无锡博物馆馆长,现无锡市人大常委委员、无锡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无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重文化、爱艺术是梁溪古风。
无锡历代所出文化艺术名家俯拾即是,私人书画收藏更是蔚然成风。
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清?s 阁”,所藏名画法帖众多。
明代华夏有“江东巨眼”之称,其“真赏斋”贮藏古物金石书画极富。
清代秦祖永不但家藏丰厚,而且以过眼之作,撰写《桐荫论画》一书行世。
近代的无锡籍收藏家就更多了,他们为古代书画文物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也大多成为了无锡博物院书画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心华先生,正是近代锡邑鉴藏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澈怀馆,陶心华先生藏画斋。
陶老与我有忘年之交。
我第一次拜访?j怀馆,品赏?j 怀馆藏画,已是30 年前爽秋时节。
江南陶氏乃无锡望族,和无锡的其他名门望族一样,有着雅好丹青、精于鉴藏的传统。
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陶老从小就喜爱备种字画。
青年时代恰逢战乱兵变,亲眼目睹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流离失散,陶老痛心疾首,由此更矢志于搜集散落于世的古代书画。
此后,陶老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都花在搜集购买精品剧迹上,以一己之力,甚至不惜临时变卖衣物,广掇珍秘,披沙拣金,积50 年之心力,终于庋藏了一大批珍品剧迹。
知我喜爱丹青,有志于古书画的研习,陶老特邀我去?j 怀馆观画。
彼时的陶老虽年逾古稀,然神奕气爽,谈锋甚健。
他将所收藏精品列于案几,如数家珍,一一介绍。
这批古代大师的法书名画,风格各具,奇辉异彩,令人目眩神移,至今忆起仍回味无穷。
?j 怀馆藏画以明清两代作品为主。
其中,不仅有流传有绪、甚至曾为清内府收藏过的珍品剧迹,而且体现出一些鲜明的个性特色。
由于?j 怀馆的珍品目前绝大多数藏于无锡博物院(原无锡市博物馆),因此,仅从无锡博物院藏陶老听捐作品,就可大致了解?j 怀馆藏画的主要特色。
一、明清书画作品流派纷呈,名家荟萃,依稀体现明清两季书画发展脉络明清两季,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在书画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家和流派。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1
【赏析】 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 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 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 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 别具一格。
11
【赏析】 《自叙帖》是怀素晚 年草书的代表作。通 篇为狂草,笔笔中锋, 如锥划沙盘,纵横斜 直无往不收;上下呼 应如急风骤雨,可以 想见当年豪情勃发, 一气贯之的情景。称 为中华第一草书。
12
【赏析】 阳朔景色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 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 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 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白派山水”。
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他勤于政务,整顿改革,为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赏析】 以近乎墨黑的背景来突 显菊花,首先打破向来 讲究留白的文人诗画传 统,林风眠在此采用了 “计黑当白”的原则,在 黑色背景中刻画出白色 的菊花与花瓶,观者除 了明亮的主体外,无法 掌握确实的空间感,因 而创造了画面幽深莫测 的感觉,塑造出深沉、 静谧的氛围。
21
【赏析】 “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远离诸妄想, 随顺於众生。”此联为李叔同出家后的典型 书体。圆润含蓄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 稚拙中带些赢弱,蕴藉和谐、兼疏淡远,是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
22
【赏析】 张大千画荷画得出色,得 益于他爱荷、养荷、赏荷。 他画的钩金荷花富丽堂皇, 没骨荷花清娇秀丽,写意 荷花水墨淋漓,他画的荷 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被世人誉称为“大千荷”, 画出了荷花的神韵。
笔落画境逸心境——品析潘锡林花鸟画作
- -
: ¨ - -
-
又 曼 艺 术
笔 落 画境 逸 心 境
— —
品析潘 锡 林 花 鸟 画作
黄 兆楠
( 湖南师范大 学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作者 简介 :黄兆 楠 ( 1 9 9 2 一) ,女 ,汉族 ,黑龙 江 ,研 究生 ,湖南 师范 大学 ,研究 方 向 :艺术 学理 论与批 评 。 摘要 :花 鸟画是 中国画的 一种 ,尽 管绘 画 的主体 多为动植 物 ,其立 意却往 往关 乎人 事 ,集 中体现 了 中国人 - 9作 为 审美 主体 的 自然 生物 的
换染 成 了秋 E l 背景。
纯粹 的高 度 ,并 通 过 自己 的生 活实 践 与 精 神 修 炼 悟 得 了 “ 野逸” 之趣 的 内涵所在 。于 是他运 用 这 种 自己所 发 掘 出 的 情感 画 出 了一 种具 有沧 桑感 的大文 化 ,更 是一 种兼 有悲 壮意 识 的大文化 。
野 风堂 主人潘 锡林 是 当代 很 富有 创 造 力 的花 鸟 画 家 中 的优 秀 制 的美感 。 ”潘 锡林 将大 自然 给予 的恩 赐转 化 为创 作 主体 精神 的物 代 表 ,并 享有 “ 2 l 世纪 最 具有 收藏 潜力 的中 国花 鸟 画 1 0 0家 ” 的 化 表现形 式 ,画 中几 株 醒 目亮 丽 的荷 花 在 经受 过 风 雨 的 “ 摧 残 蹂 称 号 。其 花鸟 写意 画 重视 形 似 却 又不 拘 泥 于形 似 ,构 图注 重 凸 显 躏 ” 之后 显得更 加娇 嫩欲 滴 ,惹 人 怜 爱 ,好 似 是 一 个 个 倾 国 倾 城 主体 ,较 之古 代花 鸟 画更 渲 染 设 色搭 配 ,追 求 气 韵 生 动 ,不 囿 于 的女子在 向观 者挥 手 ,诱 人不 自觉 地走 入 画境 。潘锡 林 的 “ 野逸 ” 对 物像 细枝末 节 的勾 勒 ,主 张通 过 对 花 鸟 画 的创 作 与 欣 赏 来 丰 富 画风 在荒 寒淡雅 的基 础之 上 略施 粉 黛 便 使 得 整 幅 画 神气 纵 放 、苍 、 现代 人 的精神 生活及 审美 志趣 。 劲玲 珑 ,在运 墨 的干 、润 、浓 、淡 之 间流 露 出 可 贵 的 自 由放 达之 1 潘 锡 林对古 代花 鸟画 的继 承 气 ,在虚 与实 、绚彩 与 黑 白之 间将 “ 野逸 ” 的 精神 推 向 了一 个更 1 .1 写意 画法 。写意 ,“ 就是 强调 以 意为 之 的 主导 作用 ,就 是追求 像 中国 书法艺 术一 样 淋 漓 尽致 地 抒 写 作 者 情 意 ,就是 不 因 对物 像 的描头 画脚束缚 思想 感情 的表 达 。 ” 潘锡 林 的花 鸟 画擅 用笔 法线 条勾 勒鲜 活 的生 命 ,具 有一 定 的装饰 性 。他 的用 笔 和构 图搭 配 的很好 ,笔到 之处 ,空 间甚广 ,虚 中有实 ,自成 一派 画境 。 潘锡林 借用 元代 倪 瓒 的 “ 逸 笔 草草 ,不求 形 似 ,聊 以写 胸 中 逸气 ” 的说法 ,将 写 意 风 无 限放 大 ,不 仅 局 限 于画 中立 意 ,更 追 求 画外寄情 。 自古 以来 花 鸟 画本 是 画 微 观世 界 的花 花 鸟 鸟 ,而潘 锡林 却将丛 林一 隅的 花 草 鸟兽 的种种 神态 通 过 画笔 传 神 地 表 达 了 出来 ,形成 了一 派祥 和之 气 ,使 人 不 自觉 地 融 入场 景 之 中 ,仿 佛 自己变成 了蜻蜓 停 歇 的那 株 草 。构 图 上少 见 留 白,个别 留 白也 被
清韵笔笔真率意,逸气草草大性情
清韵笔笔真率意,逸气草草大性情打开文本图片集元代立国90年,时间并不是太长,但在我国书画史上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元代书画一改前朝工丽精致,怒张燥露的风气,形成了萧适恬淡。
清新雅正的风格。
涌现出赵孟頫、柯九思和时称“元四家”的倪云林、黄公望、吴镇、王蒙等一一大批书画大家,开创了我国书画史上光彩四溢的新高峰。
其中倪云林以其炉火纯青的书画境意显得尤为突出,创立了一代文人画风。
倪云林,名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闲仙卿、曲全叟等10余个。
亦自称倪迂、东海瓒、懒瓒。
江苏无锡人。
元大德辛丑年(公元1301年)生,明洪武甲寅年(公元1374年)卒,享年74岁。
倪云林所作书画,山水不着色,枯木平远,竹石以天然幽淡为宗+时称“逸品”;攻词翰,诗作皆及古意;书从隶入手,翰札熠熠有晋人风气。
他诗书画皆佳,只是诗书之名为画名所盖,而少为人所知晓。
性格狷介、好洁,一生所作诗书画无数,皆以自娱为乐。
倪云林书画以自娱为乐依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段文字之中: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近迂游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
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
讵可责夺人以不髯也。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
真没奈览者何。
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这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倪云林的绘画思想。
其立论的着眼点是认为绘画是抒发自身的思想,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自我娱乐。
这一绘画理论荡涤了前朝画风中的求形风气。
“宋人论作画,注重物理,而神韵气趣副焉。
元人则讲神韵气趣,其合物理与否,若不屑顾及之,云林所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盖无人深恶作画近形似,甚至不屑称作画之事为画,而称为写”。
这是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对宋元画风的分析,可渭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所在。
元四家倪瓒绘画作品赏析
元四家倪瓒绘画作品赏析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江苏无锡人。
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
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 1355年作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题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七十二岁时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裱边有董其昌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宋旭题跋。
解析秦锡麟现代民间青花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
nXi
l
i
n
'
sf
o
l
kb
l
ueandwh
i
t
epa
i
n
t
i
ngs.Thr
oughs
o
r
t
i
ngandsumy
ma
r
i
z
i
ngQi
nXi
l
i
n
'
spa
i
n
t
i
ngs,i
tc
anbec
onc
l
udedt
ha
t:l
i
nef
o
rma
ll
anguage,i
nkf
o
rma
ll
anguage,abs
t
r
a
念,不仅长期从事民 间 青 花 的 理 论 研 究 而 且 进 行 大 量
现代民间青花的创作实践活动。秦锡麟对现代民间青
花的贡献使民间青花 又 一 次 进 入 到 人 们 的 视 野 中,并
成为青花绘画领域的新亮点。
2 对秦锡麟作品中形式元素的分析
2.
1 线条的运用
秦丽婷(
* 作者简介:
1999-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绘画创造与理论研究。
造型则突破了传统的 器 型 样 式,光 洁 的 釉 面 上 横 亘 者
一道粗糙的未上过釉 的 胎 体,形 象 地 表 现 出 了 沙 滩 的
颜色以及闪烁的沙粒,与光洁的釉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领悟。图 2 中《芦苇深处》为秦锡
麟“芦苇”系列作品 之 一,有 大 雁 从 芦 苇 之 中 穿 滑 翔 而
倚风娇无力
倚风娇无力作者:***来源:《收藏家》2020年第02期平湖市博物館藏仕女画,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这个时段,其中以潘氏家族成员潘振镛、潘振节作品为大宗。
晚清,在书画逐步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嘉兴产生了三大书画世家,潘振镛家族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潘氏一族,自晚清嘉道以来,代有习绘事者,最初以花卉闻名,到潘振镛、潘振节兄弟以仕女人物独步画坛,声明远扬,为个中翘楚。
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亚笙,又号雅声,别名冰壶琴主,晚年被称为讷钝老人、钝叟、钝老人。
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潘振镛画仕女师法清代画家费丹旭(晓楼),用笔道劲挺秀,设色淡雅,清丽绝俗。
花卉师法恽寿平,书法亦似之。
其人物画与沙山春、吴嘉猷(吴友如)称为“三绝”,是一位影响广泛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
潘振节(1858-1923),振镛弟。
工人物,尝重摹太平欢乐图刊以行世。
又善写真,十不爽一。
尝写寒灯授传图,须眉逼肖。
仕女亚于乃兄,花卉亦写意入神。
光绪三十年(1904)尝为张玉珊写像。
笔者以平湖市博物馆藏潘氏兄弟二人仕女画为例,简述清代仕女画的特点。
虽已是晚清作品,但风格并无例外,依然袭承着清代的仕女画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仕女画的定义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但由于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其肇始、成熟、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不全与人物画同步,因此,它已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
其实在古代,“仕女”与“士女”是通用的。
在绘画中,最早使用“士女”一词是在唐代朱景玄所著的《唐朝名画录》,书中提到陈闳、张萱、程修已、高云、谭皎、萧溱、乐峻、张涉、张容、李凑等皆擅长画“士女”。
一直到宋朝中期,“士女”一词才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一门固定画科的称谓。
“士女”的含义,也随之变化,逐渐成为美人的同义词。
浙里有好画丨蓝瑛《暮山凝紫图》
浙里有好画丨蓝瑛《暮山凝紫图》蓝瑛(1585-约1666),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擅画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宗法唐宋元诸家,尤以习元黄公望、明沈周最有心得,笔致工整细润,墨色清淡妍静。
中年于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笔墨苍劲雄浑,于疏简粗犷的线条组合中表现高峻突兀的江南葱郁之景。
蓝瑛暮山凝紫图明(1658年)181.2×57.7cm 国画中国美术馆藏钱塘又称武林,后人将蓝瑛和从其学画的刘度、蓝孟、蓝深等合称“武林画派”。
蓝瑛工书善画,长于山水、竹石、梅兰、人物、花鸟等,技法全面,尤以山水画著名,是明末清初颇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
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有师承渊源。
他的绘画特点比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
后受董其昌的影响,十分倾心于黄公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贯穿其整个绘画生涯。
在其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等,实则所画均为他自己的面目。
他的山水绘画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青山、红树、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绘画作品。
从蓝瑛传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画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为其五十岁以前。
从现存蓝瑛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临习古人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
在艺术成就的取得上,他主要得益于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助力。
元四家的笔墨虽不尽相同,但蓝瑛在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时却能择良而取,并注意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藉以丰富个人的表现能力。
博采众长,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取得成就的途径之一,这也是我国艺术史上久经证明的成功经验。
此时蓝瑛作品呈现出的面貌基本是以中锋运笔,皴法以长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为主。
山石的画法润泽浑圆,没有过多的棱角,苔点圆润。
树木的画法则是多种多样,体现了他绘画技法的娴熟。
林之蕃生平及其绘画艺术
林之蕃生平及其绘画艺术林之蕃(1895-1972),原名林守炯,字之蕃,号咏庵,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
他被誉为中国20世纪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绘画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元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艺术。
下面将从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两方面来介绍林之蕃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林之蕃出生于一个文化丰富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优良的教育熏陶。
他的祖父是清代著名画家,父亲也是文人,林之蕃在家庭的熏陶下自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早年就读于苏州的名门学校,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熟悉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他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6年,林之蕃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系统学习西方绘画艺术。
在校期间,他受到了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启发,被誉为“中国画坛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具慧眼,善于吸收西方绘画的先进技法和创作理念,将之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毕业后,林之蕃一直从事绘画创作和教学工作,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主题,风格典雅、清新、含蓄,颇具诗意和意境。
他尤其擅长用笔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动,赋予作品以浓厚的文学气息。
他所作的山水画中,既有南方的秀丽风光,又有北方的雄浑气势,给人以别样的审美体验。
林之蕃的人物画同样引人注目,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特点,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深刻的构图,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他的花鸟画也别具一格,以纯熟的笔法和独到的构图,刻画出了花鸟的生动神韵,赋予了作品极高的审美价值。
林之蕃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绘画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
他参与了《百年中国画史》的编纂工作,对中国画史的研究和整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还参与筹办了中国国画院,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展览中获得荣誉和奖项,深受业内和观众的好评。
除了在绘画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林之蕃还是一位聪慧睿智的思想家,他笔下的文章和诗词同样博大精深。
国画名家:潘絜兹百幅工笔重彩画欣赏
国画名家:潘絜兹百幅工笔重彩画欣赏潘絜兹(1915.9—2002.8),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
原名昌邦,浙江宣平人。
曾任台湾台北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后得于右任先生资助,从事敦煌艺术研究。
历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组长,《美术》月刊编辑,《中国画》主编,北京画院专业画师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笔画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岳飞抗金图》、《白居易场面炭翁诗意》等。
1932年,潘絜兹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师事吴光宇、徐燕孙,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
从此便初衷不改,一生都在为工笔重彩画的繁荣与发展奔走疾呼。
1937年入伍,在张自忠将军部下做宣传工作。
曾在四川临摹蓬溪梵明寺壁画。
1945年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古代壁画的临摹研究工作。
他对敦煌石窟壁画的研究和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皇皇巨制,对他心灵的震撼终生难忘。
1951年调北京参加筹备敦煌文物展览,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组长。
1956年到1957年访问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考察文物保护和壁画修复工作。
1958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56年调北京画院工作,同年主持山西永乐宫迁建後的壁画修复工作。
1978年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10月15日,潘絜兹艺术馆在他的家乡柳城龙山公园建成开馆,潘絜兹亲赴开馆仪式,并捐赠了代表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及尹瘦石、刘勃舒、刘春华、何海霞等书画名家的作品400余件。
2002年8月10日,潘絜兹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潘絜兹画传》摘录一天,潘絜兹和伙伴们去洞窟里临摹。
洞里黑黢黢的,点着煤油灯也就只能照亮一小片墙,壁画又很大,上去看,上来画,有时要反复好几次,才能画好一笔。
有的壁画在天花板上,仰头时间长了,脖子都酸了,还要趴在地上画。
由于当时物质匮乏,加上研究所的经费少得可怜,他们几乎得不到起码的工作条件,只好自己动手。
董希文好研究,他创造了许多土办法,像矾纸,就是用热水化开胶,加矾化在一个木槽子里,一张纸一张纸地过,使生纸变为熟纸;修笔,就是把毛笔改为适用的笔,坏了的笔也可以修出尖来再用;制色,就是把黄土、白垩、红土放到碗里研磨;裱褙,就是把画托纸加固。
选临川派的作品进行鉴赏
选临川派的作品进行鉴赏
临川派是明代文人画的流派之一,以其清新淡雅、笔墨细腻而著名。
以下是一些临川派代表作品供您鉴赏:
1、文徵明的《水松山居图》:
这幅作品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宁静景致,运用淡墨和轻柔的笔触将山、树、云雾等元素细腻地表达出来。
2、陈洪绶的《花鸟》系列:
陈洪绶擅长描绘花鸟,在他的作品中常能感受到生动的鸟兽和细腻的花卉,色彩明快、构图精妙。
3、仇英的《洛神赋图》:
这幅作品是仇英为唐代文学作品《洛神赋》所绘制的图画,以女性美为主题,运用柔和的颜色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优雅的氛围。
这只是其中一些临川派的作品,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值得一看,我们可以在空余时间多了解一些其他临川派的作品,去探索、去研究、去感受。
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创作.ppt
新型美术学校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 代艺术”的目标。对模特写生是其重要内容,也是革新之处。
《血衣》 油画 王式廓
《在激流中前进》 油画 杜键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詹建俊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生活给了美术一个新的色彩, 充满了新的、生活的气息。
苏天赐
油画 《早春》
二十世纪的中国油画
潘玉良 《自画像》
高更 《自画像》
徐悲鸿
林风眠
刘海粟
留学归来的青年美术家门,通过兴办新型美术学校、组织美术社团、举办美 术展览等活动,推动了油画在中国画坛的迅速发展
1912年刘海粟等 人创立了中国现代美术 教育史上最早的专业美 术学校 ——— “上海 图画美术院”
• 1928年林风眠 在西湖畔成立了“ 国立艺术院”
喻红
张晓. 珂勒惠支:
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她的早期作品以尖锐的 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 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 出来。
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 版画的倡导人。
他倡导新美术应直面现实人 生,为穷苦的劳动人民和抵御 外部敌人而宣传呼喊。
关于南京浦口的名画
南京浦口的名画是指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一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
这幅画是由中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1959年合作创作的,作品表现了南京市浦口区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这幅画作表现了浦口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江、浦口火车站、狮子山、浦口码头等。
画面中,壮丽的山水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展现出浦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
《江山如此多娇》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
画面构图巧妙,笔墨淋漓,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浦口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这幅画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这幅画在创作过程中,傅抱石和关山月深入浦口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
他们通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将浦口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入到画面中,创作出了这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画作。
总之,《江山如此多娇》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画作,它展现了南京浦口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这幅画已成为南京浦口的标志性艺术品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恬淡清雅娴静天成
恬淡清雅娴静天成任何一件成功的书画作品,首先让读者感受到的是艺木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往往表现出艺术家才智与个性的多侧面,从而在艺术作品的背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艺术家自己。
就艺术语言而言.初看时,大同小异,仔细品味,却又各自迥异。
正像我们平时讲话交流,虽然用的词句一样,但音调各异,熟悉的人单凭声音也能辨别出张三李四。
而喜欢用什么腔调讲话的人往往是本人修养气质的自然流露。
读陶佛锡先生的书画作品,我能感受到他那种谦谦君子、恬淡静雅的艺术风韵。
我与陶先生同事多年,并未听他对自己的名字“佛锡”有何含意作过解释,但从其艺术作品中,总还能品出一种淡淡的禅意。
陶先生生于京都,幼承家教,喜好书画,绘画师从其舅父——当代著名国画家任率英先生.书法受教于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
这种师出名门的艺术成长过程,决定了陶先生走的是一条较为传统的艺术道路,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
而在传统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正是众多艺术家的成功经验。
陶先生书法以小篆见长,兼通隶、楷,这在当今书坛尚属“少数派”。
尽管古人认为“古大书家,必通篆籀”。
(明代丰坊语)但当今识篆者仍是寥寥,即使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篆盲者也屡见不鲜。
陶先生独辟蹊径,甘愿在篆书上下苦功夫,也实属难能可贵。
篆书自秦以来,在中国书坛日渐衰减,这也是中国文字发展遵循“以趣约易”原则演化的必然,由繁到简的结体,由慢到快的书写技法,是和社会进步分不开的。
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者说是艺术语言,它自有它的生命力。
篆书自“二李”(李斯、李阳冰)之后,确实有过冷寂,但并未绝迹,特别是清代邓石如“开一代书风”,曾让篆书再度辉煌。
清包世臣曾有诗曰:“斯冰骨既折,千载绝妙迹。
吾皖产布衣,壮观顿还昔。
”陶先生正是追随邓石如,孜孜以求,志在篆书领域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石如篆法,以二李为宗,纵横捭阖,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为近”(《清史稿:艺术传》),陶先生在学邓氏方面,注重在他的“玉箸”风格基础上,再参以自己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锡林作品欣赏
成功书画家网6月20日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长市书画院院长潘锡林与成功美术馆有过多次合作,曾参加由成功文化集团主办“当代书画名家雪域梵音圣境之旅采风活动”,且被评为“2013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花鸟画家”之一。
潘锡林作品欣赏
潘锡林擅长花鸟画,以写意为主,笔墨奔放,酣畅淋漓,挥洒自如,富有变化。
画家善于将写意花卉与奇花异鸟巧妙结合,造型质朴自然,色彩鲜明强烈,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帜。
在创作中,潘锡林注重师法自然,在自然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并能把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倾泻在作品中,使得其情感诉求与自然完美糅合,故其作品多显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自得天趣。
潘锡林作品欣赏
潘锡林,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
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张立辰工作室。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扇子艺术学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手指画研究会艺委会委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画院花鸟画艺委会副主席,民革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指墨书画院副院长,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长市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记者/苏娜)
潘锡林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