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传播者、传播制度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传播学先驱者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
传播过程:传播组织、传播技术、把关者自身、信息内容、受众的因素。
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媒介专业主义原则指的是媒介从业人员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使命和社会责任,公认的媒介理念。
媒体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必须服从于公共利益,不仅限于服务政治和经济利益集团。
新闻从业者是事实报道者,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利益冲突的参与者。
新闻从业者受制于专业规范和专业自律,不接受此外任何权力和权威的控制。
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把关人”,采纳主流社会价值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捍卫公众权利,对舆论负责。
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大众媒介作为“守夜人”和“社会雷达”,肩负着监视社会、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重要职责,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社会真实信息的正常流动,与大众的观点和行为乃至社会稳定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1、“有偿新闻”,权钱交易,“受贿无闻”,如对山西矿难的报道;2、虚假新闻,如“纸馅包子”事件;3、“媒介事件”频繁,遮蔽了人们了解真实世界的视野;4、“媒介审判”,即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等结论;5、传媒栏目或节目与企业合办,意味着该栏目或节目自动放弃了对该企业的监督权;6、侵犯当事人的著作权、公民隐私权,偷拍偷录成风,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7、电视虚假广告道德缺失的原因体制转型:中国传媒长期以来是党政权力机关的一部分,从业人员“公权力”意识明显。
传播者
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 大众传播者是随社会的发展才逐渐出现的职业化角色。 大众传播者是随社会的发展才逐渐出现的职业化角色。 1、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专职化的传播者。 、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专职化的传播者。 2、在奴隶社会兴盛期和封建社会早期,以传授学说、知 、在奴隶社会兴盛期和封建社会早期,以传授学说、 方略为职业的传播者大量出现。 识、方略为职业的传播者大量出现。 3、从封建社会中期开始,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专职传播 、从封建社会中期开始,随着印刷术的发明, 机构大量出现。 机构大量出现。 4、资本主义阶段,工业革命和科学、民主思潮开始兴起。 、资本主义阶段,工业革命和科学、民主思潮开始兴起。 5、在现代社会、政治家、宣传家、教育家、记者、编辑、 、在现代社会、政治家、宣传家、教育家、记者、编辑、 导演、歌唱家、舞蹈家、广电工作者、出版家、电信工作者、 导演、歌唱家、舞蹈家、广电工作者、出版家、电信工作者、 网络工作者等等都是职业传播者。 网络工作者等等都是职业传播者。 大众传播者,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播者,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 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他们是分布在印刷和电子媒介, 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他们是分布在印刷和电子媒介, 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等等。 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等等。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济命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只 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传播者的行为
1、编码、译码、释码 2、“守门/把关” 3、搜集、过滤、制作、传播
“把关” (1)卢因
1947《群体生活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 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 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 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7——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媒介使用者 媒介控制
媒介禁忌 媒介所有权 与其他理论
诽谤、亵渎、无礼、 对公认的个人权利和重要 战时煽动叛乱 的社会利益严重侵犯 主要为私有 私有;除非政府为了保证 为公众服务而接管媒介 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果
批评党的宗旨和目标 (与批评策略技巧不同) 公有
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监督政府或满足社
国有并严格控制,媒介
大众媒介的四种理论——四大控制观念
集权主义理论
产生发展 16、17世纪的英 国;现在很多地 方仍被采用 君主和政府绝对 权利的哲学思想
支持、推进现政府的 政策;为国家服务 取得皇家专利权或相 应特许的阶层 政府特许、行业公会 管理办法执照;有时 会进行新闻检查 批评政治机器或在任 官僚 私有或者公有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政治、法律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技术因素 信息自身因素 组织自身因素 受众因素 传播者个人因素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
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 • • • • 权威性 可信性 接近性 熟知性 悦目性
传播制度 •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 分,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的复杂性。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制 度体现的是上升的统治地位的规范体系。 美国学派的控制研究理论来源主要目的
告知、娱乐、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 相、监督政府 任何有经济手段可 以使用媒介的人 依靠“思想自由市 场”实行“真理的 自我修正过程”, 依靠法庭
告知、娱乐、销售-但主 要用于讨论冲突 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 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 媒介职业道德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 和发展作贡献,特别要 服从政党的专政 忠诚和正统的党员 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 监督部门
《传播学》第三章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4)约翰· 米尔的新闻自由观 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 米尔更为深入地论述了自由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米尔这样说:“如果全人类除了一个人以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一个人持有 相反的意见,那么全人类要压制这一个人的意见,并不比这个人如果有力量来压 制全人类更为合理……如果这种意见是正确的,他们(指全人类——引者)就被 剥夺了用错误来换取真理的机会;如果是错误的,他们就失去了几乎同样大的好 处,那就是通过和错误意见的斗争,真理会被理解得更明确,印象也会更生动。” 弗雷德· 赛伯特对米尔的观点这样进一步解释:米尔就“表达思想的自由”提 出了四大论点。首先,如果我们压制某种意见,那么……就等于压制真理。其次, 错误意见可能包括含着为发现整个真理所必须的那一点点的真理。第三,即使大 家接受的意见是全部真理,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作为一种先入之见而不是在理性 的基础上掌握的,除非他们被迫来维护这种真理。最后,如果大家接受的意见不 是常常和别的意见发生争执,就会失去活力。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续三)
2、传播者的责任 传播者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所承担的社会 责任不一样。不同的传播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 一样。传播者所承担的责任也具有历史性、有限性、 与权利的对称性等特征。例如,新闻工作者、电影 工作者、教师等所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续三)
邵培仁先生把传播者的责任分为四个方面:契约性责任、社 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国际性责任。(邵培仁著:《传播学》, 第78-80页)。 契约性责任如记者承担的某新闻机构的报道任务;社会性 责任如一定的道德责任;法规性责任是有关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如: 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能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国际性责任, 例如 “在1967年和1972年,联合国分别通过了关于卫星电视直播 问题的公约和决议。其主要原则是:电视直播应该建立在尊重国家 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相处、合作和互利的基础之上;不允 许进行战争宣传和种族不平等宣传;不允许播出唆使性节目、道德 败坏和暴力的节目;电视一概是巩固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的舞台,而不应变成国际冲突和民族纠纷的根源” (邵培仁著: 《传播学》,第79-80页)。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三章第三章传播者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1、传播角色:①定义: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②分类:普通传播、职业传播2、传播者的特点:代表性、自主性、专业性、集体性、复杂性、3、传播者的权利:一般性权利、专业性权利专业性:①采访权:传播者的首要权利。
②报道权:是指记者有传送,报道公众所关心的消息情报的权利。
③批评权:这一权力意味着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
④专业保密权:又叫新闻来源守密权。
⑤安全保护权4、传播者的责任:①契约性责任:采集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搜集反馈②社会性责任③法规性责任④国际性责任5、传播者的赢效因素:①权威性: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
权利和地位上体现资历和威望上专业特长上能力和才华上②可信性: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承认和信赖的一系列特质。
包括诚实、信誉、骨气及公正无私③接近性:指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等方面与受众接近或相似的特质。
愈接近、愈相似,就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
④熟知性:在传播活动中,增加与受众接触的次数和信息互动的频率,就能使受众产生“熟人”印象,形成亲近的倾向⑤悦目性:一般认为,传播者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传播者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二节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①定义:媒介组织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②独特地位:⑴首先,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
⑵其次,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
⑶第三,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机构。
2、对媒介组织的质疑与批判①媒介组织与意识形态(富兰克林学派)对传播内容的左右和控制⑴操纵性对媒介语言的规范与约束对传播过程的控制与操纵⑵虚伪性和欺骗性制造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虚假统一制造虚假需求美化、幻化现实②媒介组织与文化产业③媒介组织与媒介文化3、媒介组织的运作:①媒介组织与信源的关系:分离、合作、同化②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支配、疏离、圈层、服务③传播者心目中的受众4、守门人和守门理论(“把关人”)①来源:是由库尔特·勒温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传播制度名词解释
传播制度名词解释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制度在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度是社会规范和规则的体现,是影响社会运行的基本框架。
而传播制度名词解释的任务就是要对制度中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展开探讨,从不同角度深入讨论传播制度名词的含义和作用。
传播制度概述传播制度是指一套规范和规则,用于指导传播活动的进行。
它包括传媒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道德规范等。
传播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信息传播的健康有序。
传播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传播制度保障的法律最重要的是宪法。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对传媒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它规定了媒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信息权利和言论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广告法对广告的内容、发布和传播进行了规范。
它要求广告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广告的传播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规定了著作权的内容和范围。
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人的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著作权法对于传播媒体的内容创作和转载行为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传播行业规范1.新闻行业•《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是传媒行业中的重要一员,它担负着信息传播的重大责任。
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客观、公正,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2.广告行业•《广告行业自律公约》•广告行业的自律公约规范了广告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强调广告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广告商必须依据公约要求,进行广告的发布和传播。
3.网络传媒行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传媒行业是传媒行业中新兴的领域,它对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发布和传播进行了规范,要求内容必须合法、健康,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传染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传染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制度及应急预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相应的防控措施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直接传播给另一个人。
常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为了防止空气传播病例的增加,相关机构已经建立了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其中包括:1. 建立密切接触者监测制度,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2. 提高公众对流感等空气传播疾病的认知度,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勤洗手、咳嗽时遮掩口鼻、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3. 加强医疗机构的防控管理,设立专门隔离病房,并合理分流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二、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通过飞沫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直接或经过物体、空气悬浮传播给他人。
常见的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水痘、麻风等。
为了阻断飞沫传播的路径,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制度和应急预案十分重要:1. 加强感染病例的隔离治疗,确保患者不会向他人传播病原体;2. 随时监测飞沫传播疾病在社区的传播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暂时关闭学校、停工停产等;3. 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减少疫情的发生。
三、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通过与感染者或者带有病原体的物体直接接触而传播给他人。
常见的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霍乱、肺炎等。
为了遏制接触传播的蔓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非常关键:1. 高风险行业和场所要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教育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 建立及时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3. 普及使用消毒剂和洗手液,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四、食物传播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引起感染。
常见的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肠道传染病、痢疾、沙门菌感染等。
我国关于传播的制度
我国关于传播的制度
我国关于传播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出版制度:我国实行新闻出版管理制度,新闻出版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出版业务相关手续,遵守出版物的内容审查、经营管理、发行销售等规定,保障新闻传播的合法性和秩序。
2. 互联网信息管理制度:我国实行互联网信息管理制度,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承担信息审核、管理和公共安全责任,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等处理。
3. 媒体立法和监管制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媒体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等,对媒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对媒体进行监督和管理。
4. 言论自由的边界:我国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但同时对一些具有危害性、虚假性、违法性的言论进行限制。
建立了一套明确的法律体系来界定言论自由的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封建迷信、宣扬恐怖主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行为属于违法犯罪。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传播的制度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制度、互联
网信息管理制度、媒体立法和监管制度以及言论自由的边界等方面,旨在保障传播的合法性、秩序和社会稳定。
传播学概论-第四讲几种主要的传播类型及传播制度传播媒介
• 群体与组织的区别:
组织实际上是社会群体的一种。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 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或管理系统,即是否存在着一个“管理主 体”。因此,凡是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 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 社团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
布里德与“潜网”
• 传播者研究的经验案例。经过对美国几十家报社 的调查,布里德在《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一文中 描述了报社内部存在的一张十分微妙又非常强劲 的控制网络。这个网络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 播意向得到顺利贯彻,另一方面防止不懂规矩的 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布里德认为 潜网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 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尤其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 暗存在媒介组织中的这种控制网络,实际上是特 定社会环境中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这一观点是对传播者把关行为研究的发展,揭示 了更广大范围内的、制度化的传播控制状况。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 第一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哭) • 第二种,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打砸日本车
和车主) • 第三种,流言传播
• 流言(rumor)传播:流言是集合行为中主要的 信息形式,也是当下危机传播中的核心范畴。传
播学中的“流言”是指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
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
群体规范group norms,包括1,协调成员的 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 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 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 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4,为成员个人 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管理制度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管理制度第一篇_XX年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职责XX年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职责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围绕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1、提供内容稿件。
收集整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先进事迹等内容,编发相关文字、图片及音视频材料,提供给中国文明网及文明志愿者有关网站。
2、组织评论文章。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撰写评论文章,供中国文明网、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相关网站刊发。
3、传播重要内容。
通过电子信箱、qq、ms n、微博等方式向相关网民发送文明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各文明网站、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知名商业网站的博客、论坛等公共空间传播文明。
4、参与网上讨论。
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参与中国文明网、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的网上讨论,倡导文明风尚。
5、组织推广活动。
动员相关文明志愿者员,积极参与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二篇_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及文明上网规范要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组长:xx组员:xx、xx文明上网规范要求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恪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
自觉遵守有关保守国家机密的各项法律规定,不泄露党和国家机密,或传送有损国格、人格的信息;禁止在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不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及社会公德和有伤社会风化的信息。
不得发表任何诋毁国家、政府、党的言论,不得发表任何有碍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言论。
不得擅自复制和使用网络上未公开和未授权的文件;不得在网络中擅自传播或拷贝享有版权的软件,或销售免费共享的软件。
网络上所有资源的使用应遵循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
不利用网络盗窃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受法律保护的资源。
不得使用软件的或硬件的方法窃取他人口令,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阅读他人文件或电子邮件,滥用网络资源。
《新闻传播学》课程笔记
《新闻传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传播的定义及特征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信息的传递、分享、接收和理解。
以下是传播的几个关键要素的详细解释:1. 传播者(Sender):信息的发起者,负责编码信息并将其传递出去。
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他们的目的、意图和知识水平都会影响信息的传播。
2. 信息(Message):传播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可以传递意义的符号。
信息必须被编码,以便通过特定的媒介进行传递。
3. 媒介(Medium):信息传递的渠道或工具,如空气(口语传播)、纸张(书面传播)、电子信号(数字传播)等。
媒介的选择会影响信息的传播速度、范围和效果。
4. 受传者(Receiver):信息的接收者,负责解码和理解传播者发出的信息。
受传者的背景、经验和态度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解读。
5. 反馈(Feedback):受传者对信息的回应,它返回给传播者,有助于传播者评估传播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传播的特征1. 社会性(Sociality):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它存在于人类的所有社会互动中,是连接个体和集体的纽带。
2. 互动性(Interactivity):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涉及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互动。
有效的传播往往需要双方的参与和响应。
3. 心理性(Psychology):传播不仅是信息的物理传递,还包括心理层面的交流,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
4. 目的性(Purposefulness):传播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为了教育、娱乐、说服还是其他目的。
5. 文化性(Culturalism):传播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传播活动也会塑造和反映文化特征。
1.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涉及多个层面的研究:1. 传播的本质和特征:探讨传播是什么,它的基本要素和过程,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媒介体制和媒介规范(精)
J.A.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B.H. 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 信息化使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大 媒介垄断使信息资源越来越集中 任何公民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 媒介应为广大民众所存在,而不是为媒介组织、宣 传家和广告商所存在。 社会各阶层和各社区都应拥有自己的媒介 与垄断型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双向参与型媒介 更符合社会理想。小的然而是美好的。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社会 政治制度决定传播制 度 经济因素:经济控制 远比政府的控制影响 大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 价值体系和文化开放 程度。J.鲁尔《中国 打开了电视》
信息自身的因素:信 息价值 组织自身的因素:要 求、规范、传统 受众因素:社会需要、 受众结构 技术因素:条件 传播者个人因素:世 界观、个性、水平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政治控制
经济控制
受众控制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美、英、法、日、德的比较) 2、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 或实行国家援助(信息高速公路、电 讯法)
2、利益群体或经济势力的控制
3.社会责任的理论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自由与负责的报 刊》 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修正的原因: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社会现状的尖锐 矛盾。 只强调传播者的权利,未涉及受传者的 权利 媒介受到资本与商业的控制,人们对自 由主义产生怀疑。
社会责任论的基本原则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必 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 任与义务。 媒介的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 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媒介应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 不能传播煽动社会犯罪的不健康内容。 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
传播学复习重点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新闻传播规章制度内容是什么
新闻传播规章制度内容是什么一、新闻道德规范1.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真实、公正、客观、平衡的原则报道新闻,不编造、捏造、篡改、歪曲新闻事实。
2.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不得窃取、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中伤他人。
3.新闻报道应当严格遵守事实、法律和道德标准,不得编造虚假新闻,不得传播有害信息,不得违法乱纪。
4.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尊重职业操守,不参与利益交换、私人交易和其他不当行为,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5.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新闻报道准则1.新闻报道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编造虚假信息。
2.新闻报道应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大众,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不得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3.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平衡,避免片面、偏颇和情绪化的报道,不得以传播谣言或挑起民族、宗教、地域矛盾。
4.新闻报道应当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5.新闻报道应当尊重知识产权和版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版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约规定。
三、新闻发布管理1.新闻传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申请办理新闻发布资质,依法经营新闻传播业务。
2.新闻传播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发布规定,不得发布违法、有害、虚假的新闻信息,不得任意删除或篡改新闻内容。
3.新闻发布涉及的新闻稿件和信息应当真实可靠,审核合格后方可发布,不得违法广告或传销,不得恶意攻击他人。
4.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新闻发布审核机制,把关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加强对外传媒机构和记者的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防止泄露和侵权行为。
四、新闻职业操守1.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恪守职业操守,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随意操纵、篡改、伪造新闻信息。
主要媒介理论
(三)传播过程的系统论模式 1、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模式揭示了传播过程的最表象的、静
态的传播要素。 控制论模式指出了传播过程双向流动的特征。
传播过程系统内部探索,揭示的是微观环节及要素。 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研究的提出
主要媒介理论
2、赖利夫妇的传播模式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更大的社会 结构
主要媒介理论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媒介组织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许多相同 的讯息
大量 的受众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
主要媒介理论
对该模式的评价: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 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初步具 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3、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该模式是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 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 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该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 但没有揭示外部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讯息
解码 解释 者 编码
讯息
主要媒介理论
对该模式的评价: (1)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 看成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有重要意义。 (2)该模式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 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实际传播情况不符。 (3)该模式能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 的特点,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但是,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 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主要媒介理论
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角度出发观察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传播学重要资料之二
传播学重要资料之⼆⼀,传播学基本概念传播传播学⼆,传播类型⾃我传播形式核⼼⽶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际传播特点基础动机“镜中⾃我”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组织传播形式⽅向功能怎样改进⼤众传播特点功能(基本,负⾯)“电视⼈”(容器⼈)三,传播学者杜威C*H*库利(镜中⾃我)R*E*帕克(社会进化论案例研究)G*H*⽶德(主我与客我)W*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功能五W模式宣传分析)库尔特*卢因(把关)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卡尔*霍夫兰(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威尔伯*施拉姆麦克卢汉(媒介是⼈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和热媒介)四,传播学研究对象五,传播研究⽅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受众调查六,传播学派经验学派(传统)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差异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七,传播材料信息特征功能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讯息符号基本属性基本功能类型C*E⾹农信息论⾹农—韦佛模式N*维纳控制论反馈前馈系统论符号互动论⼋,传播内容(说什么怎么说)传播⽅式的研究成果⼀⾯与两⾯都说信源的特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防疫论内容分析过程与⽅法作⽤九,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及特征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缺陷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佛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缺陷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梅尔⽂*德弗勒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纽科姆的对称模式⼤众传播系统的⾃组织原理⼗,控制分析(传播者研究)传播制度分类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由主义社会责任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传播者把关⼈把关影响因素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传播媒介⽐较分析不同的⼤众传媒的特点如报纸⼴播电视杂志媒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体的延伸媒介决定论----媒介即信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媒介价值媒介现实(拟态环境媒介环境信息环境)媒介⽂化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冲击多媒体因特⽹代理⼈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万维⽹电视媒介的发展趋势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原则传播途径的⽐较与选择“我们头脑中的世界”社会顺从理论世界⼗⼤通讯社世界⼗⼤电视台⼗⼆,受众研究受众⼤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动机传受关系受众的选择性⾏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受众权利编码译码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个⼈差异论社会分化论(基本群体参考群体)社会关系论⽂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三种主要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三,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说服态度霍夫兰的陆军研究⼀⾯理与两⾯理信息耶鲁传播研究计划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睡眠者效果诉诸恐惧预防接种理论说服技巧采⽤图象诉诸幽默诉诸性感重复的效果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说服理论的新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理论安德森的信息整合理论佩蒂和卡西欧⽪精⼼的可能性模式⼗四,⼀致性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五,宣传分析宣传说服与宣传的区别七种宣传策略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六,群体与传播谢⾥夫的群体规范研究奥许对群体压⼒的研究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动⼒论”社会认同模式⼗七,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效果论议程设置知识沟理论教养理论第三者效果媒介霸权论电视暴⼒的效果社会学习理论沉默的螺旋效果研究的新⽅向(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媒介的构造)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第⼀讲,传播,与传播学I、什么是传播?傳播 Communication▲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医院控制感染传播制度
医院掌控感染传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水平,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部的全部科室、病区、门诊部、手术室及其他相关区域,包含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
第二章感染防备与掌控第三条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制度,做好病例登记和数据统计工作。
及时通报发现的感染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
第四条建立感染病例的筛查与诊断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采取必需的防控措施。
第五条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卫生监测与检测工作,对医疗设施、器械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第六条全面推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需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七条医院要保持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
第八条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确保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第九条对于与感染有关的药品、药剂、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减少不必需的抗菌药物使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第十条医院应自动参加卫生防疫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搭配相关政府部门的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要保持与社区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加强疫情信息的共享和沟通。
第三章感染掌控的具体措施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含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依据不同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掌控记录和评估体系,对医疗行为的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医院要建立事故、事件和投诉的排查和处理机制,对与感染掌控相关的事故和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第十五条医院要建立感染掌控领导小组和感染掌控委员会,负责订立感染掌控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动感染掌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隔离和病房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分类隔离,严格掌控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以及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
禁止谣言传播制度
禁止谣言传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加强内部信息的准确传递,提高员工的沟通和信任水平,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及实习生。
第三条谣言是指无依据或无确凿证据的传闻、消息或言论,具有误导性、不实性或毁损他人名誉和形象的特点。
第二章禁止传播谣言的责任及义务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传播、散布谣言。
第五条员工应敬重事实,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对待和处理信息,避开散布不实消息,不得随便捏造、散播谣言。
第六条管理负责人应当组织开展关于谣言传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谣言的判别力和警惕性。
第七条管理负责人要及时了解公司内外的紧要信息,及时对员工进行说明和沟通,避开信息的滞后和不准确造成谣言的繁殖和扩散。
第八条公司内部传播谣言的员工,一经查实,将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包含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减奖金、降职、辞退等措施。
第九条公司之外的传播谣言的员工,一经查实,除依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纪律处特别,还将追究法律责任,承当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
第三章谣言处理与报告机制第十条任何员工发现谣言或怀疑某一信息为谣言,应当第一时间向其直属上级、人力资源部门或公司管理者报告。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门收到谣言报告后,应当尽快调审核实相关情况,对谣言进行判别、定性,并保护报告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已核实的谣言,并供应处理建议。
第十三条公司管理层收到谣言报告后,应当认真对待,快速组织相关部门打开调查,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公司管理层应当向全体员工及时通报已核实的谣言信息,告知处理结果,以确保员工对相关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第四章嘉奖机制第十五条本公司鼓舞员工乐观自动对抗谣言,保护公司声誉和员工利益。
对于在谣言调查及处理过程中发挥紧要作用的员工,公司将视情况予以表扬和嘉奖。
第十六条公司将定期开展谣言防范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员工的谣言防范意识和技能,并设立相应的培训课程。
医院文化传播制度
医院文化传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形象与员工凝集力,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员工与相关合作机构。
第三条医院文化传播以科学、健康、人文、服务为核心理念,提倡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二章文化传播载体第四条医院文化传播的载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医院官方网站:通过官方网站向广阔群众传递医院最新动态、医疗技术、科研成绩等信息。
2.医院宣传栏:在医院内设立宣传栏,呈现医院文化、医疗实力、患者感谢信等信息。
3.内部通讯:定期发布医院内部通讯,介绍医院最新动态、员工风采、科研成绩等。
4.社交媒体平台:医院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医疗健康知识、患者故事、医生专家共享等内容。
5.外部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传播医院形象和优秀的医疗资源。
第五条医院文化传播载体的设计和内容应当与医院整体形象全都,重视科普、宣传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乐观正面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医疗健康观念。
第三章文化宣传内容第六条医院文化宣传内容应当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知识宣传: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就医安全、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患者关怀宣传:宣传医院关怀患者的理念和行为,推介医院为患者供应的特色服务。
3.医疗技术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介绍医院的领先技术、设备和专家团队,让患者和公众了解医院的医疗实力。
4.科研成绩宣传:宣传医院的科研成绩,提升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
5.患者感谢宣传:向社会呈现患者对医院的感谢和认可,加强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和好感。
第七条医院文化宣传内容应当重视真实性、专业性和正面性,避开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
第四章文化传播责任第八条医院管理层是医院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方,具体责任如下:1.订立医院文化传播策略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和检查文化传播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矫正不足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传播者的传播致效因素
第二节 把关与施控
一、卢因的“门区”理论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 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 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 做把关人(守门人)。 卢因在研究群体传播过程时指出,信息的传播渠道流通 总是有“门区”的。门区就是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在那 里把关人将对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可否继续在 传播渠道中流通作出决断。
四、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传播者对自身主动施加的约束,称之为“自 律”。 自我控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 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 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综上所述,对传播媒介而言,政府控制是一种来自上层 建筑的控制,它是自上而下的;经济控制是一种来自经 济基础的控制,它是自下而上的;受众控制是一种来自 传播对象的控制,它是由内而外的,还有一种更广泛、 更深远的控制——文化控制,所有的控制形态都包容在 文化控制中,一切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 的大背景下。
第三节 受控的现实描述
一、布里德的“潜网”研究
沃伦· 布里德是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位开拓者,他 的《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一文被视为这 个领域的“一项最杰出的研究成果”(德福勒语)。
布里德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 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 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 叫“潜网”。
是集权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的继承延续。
第四节 媒介控制的基本形态
一、政治控制
(一)立法
通过立法对传播实施控制,可以说是各国政府广泛采用 的手段。因为它一方面可使控制显得名正言顺,另一方
面又可使国家机器行之有效地监视、管理、约束传播。
(二)行政
通过行政措施对传播者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压力,从而达 到控制传播的目的,这也是司空见惯的政府控制手段。 这种手段的具体形式有: (1)直接或变相地资助某一传播机构; (2)对倾向政府的传播者给予种种优惠或特权,如优先 提供内幕新闻; (3)在纸张、无线电频道等方面进行特权性配给; (4)压抑持不同政见者的传播媒介; (5)遴选传播从业人员; (6)确定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向。
(三)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论是针对着自由论的主要弊端即只讲绝对自由、 不讲社会责任而提出来的。按照它的主张,传播媒介在 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 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 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自律”, 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 束、自我控制。
三、受众控制
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简而言之,反馈 就是受众对信息传播所作出的反应,就是受众意志的显 示。
它分两种形式:一是受众通过信件、电话、访问等手段, 直接表达自己对传播活动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二是通过受众是否订阅某份报刊,是否收听某个节目, 是否收看某个频道等手段,间接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看 法。
(二)自由主义理论
这一报刊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在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决反对对传播活动实施的任何 形式的限制,希望让传播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不受 任何干预,畅所欲言,自由行事,为社会大众提供尽可 能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从而使他们能够得出尽 可能真切的结论。
作为最早的一项把关研究,怀特的理论难免会有不足之 处,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他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 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制约 把关人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深层控制。 尽管存在不足之处,它却为以后的同类研究打开了门路。 由怀特研究所引发的一系列修正完善的把关学说,既充 实了传播学的学科内容,又深化了人们对把关问题的认 识,使得把关理论成为控制研究方面的一大构成板块。
(三)操纵新闻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操纵新闻的发布、控制消息的来源 是一种常见的政府控制传播的手段。
二、经济控制
如果说政治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形态,那么经济控制就 是最根本的控制形态。 经济控制的关键在于媒介的所有权,说穿了就是谁投资 媒介、谁掌握媒介,谁自然就拥有支配传播的权力,谁 就有权选择传播什么与不传播什么。 在经济控制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二、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
所谓“四种理论”是施拉姆经过分析与综合而确认的四 种控制观念及其所统辖的四种控制体系。这四种观念及 体制在大众传播的不同时期分别起过支配作用或产生重 大影响,至今仍在被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社会所实施 众传播事业早期的受控状态而言 的。 简言之,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无非是说,国家安全高于 一切,为了国家安全,君主有权对信息的流通、新闻的 传播、言论的扩散加以绝对的控制。
(四)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与其说是科学的立论,不如说是意 识形态的利益表达。撰写此文的施拉姆本人,1982年 来我国做学术访问时也承认他所阐述的许多观点均已过 时,不足为训。我们只需明白,这一理论针对的是以原 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而在《报刊的 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看来,这种传播理论与体制不过
第五讲 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第一节 传播者的特点与传播致效因素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 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 出者。可以分为普通传播者和专职传播者 以及一级传播者、二级传播者、三级传播 者等。其中,新闻记者是其典型代表。
一、职业新闻传播者的权利与义务
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 护权 契约性责任、社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国际性 责任
二、怀特对把关的个案研究
怀特的把关研究一向被奉为传播学的经典个案研究之一, 历来为人们所乐道。 它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 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被筛选的,用一个简 单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输入的信息—输出的信息=把关过滤的信息
输入信息—→门区一→输出信息
这里的N代表新闻来源如通讯社,它发出一系列不同的 信息;这些信息到达把关人所在的门区后被选择,有的 被舍弃,有的被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