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书法欣赏

合集下载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历代中国书法资料汇总(按朝代整理)

历代中国书法资料汇总(按朝代整理)

历代中国书法图片资料汇总下载1.(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夏朝下载地址:/d/a88cddf2b66ce2001e1a7d47f5de507f2c32.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商代1)张廷济手拓《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全十册2)戍嗣子鼎3)四祀[]其卣4)宰甫卣下载地址:/d/75d22aceebb5fb62a6e44c74987bddb31e43. (约前11世纪-前256)周代西周1)大克鼎2)大盂鼎3)虢季子白盘铭4)逨盘5)齐陈曼簠6)逑盤7)散氏盘铭8)籀文夏小正9)不其敦10)虢叔大林钟11)何尊铭12)静簋13)颂鼎14)朕簋铭东周春秋1)子仲姜盘铭战国1)楚帛书2)郭店楚墓竹简3)马王堆帛书4)秦公簋5)公乘得守丘刻石下载地址:/d/c0eac8c862b7152822368d226068a7a45a79ad8794dfa6014. (前221-前206)秦代1)会稽刻石2)琅琊台刻石3)泰山刻石4)詔版銘文5)瓦量下载地址:/d/ce3d58a48cbc4bf1077df5b2e15e25dd27a030fad14908025. (前206-220)汉代西汉1)帛书周易2)阴阳五行甲篇、战国纵横家3)临沂汉简孙膑兵法4)麃孝禹刻石5)竟宁元年雁足灯铭文6)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新莽1)嘉量铭文东汉1)0143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2)苍山画像石题记3)曹全碑4)封龙山颂5)汉孔彪碑(国图藏明拓)6)开通褒斜道刻石7)孔宙碑8)刘胜墓出土文物9)刘元台买地券10)娄寿碑11)孟孝琚碑12)明拓汉《杨淮表纪》13)三老讳忌日碑汉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14)史晨前后碑15)孙仲隐墓志16)陶洛残碑17)武梁祠堂画像题字18)西岳华山庙碑19)熹平石经20)夏承碑21) 鲜于璜碑22) 杨淮表纪23) 乙瑛碑24)张景碑25)张迁碑26)汉茂陵铜铭27)绛邑长遗爱碑28)君子残石29)缪宇墓志崔瑗(78-143)1) 贤女帖简书1) 永元器物薄张芝(?-约公元192年)1) 二月八日帖2) 秋凉平善帖下载地址:/d/c293acf61a84752193e4cb838e44fcf2aec6. (220-280)三国蜀(221-263)无魏(220-265)钟繇1)贺捷表2)荐季直表3)墓田丙舍帖4)宣示表5)吴(222-280)天发神谶碑皇象生卒年月不详1)文武帖下载地址:/d/0b891eb01b9b99f9b4f63298134508cc3f5f64abbc7d31027. (265-420)晋代西晋陆机(261—303)1)平复帖张华(232-300)1)得书帖东晋曹娥诔辞卷顾恺之1)楷书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1)0348年乐毅论2)0354年洛神赋疑赵孟頫3)0356年东方朔画赞4)0356年佛遗教经5)0356年黄庭经6)长风帖7)初月帖8)此事帖9)大道帖敦煌契帖11)怀仁集金刚经(宋拓)12)懷仁集聖教序13)换鹅帖14)讲堂帖(唐人临,趙孟頫补)15)兰亭序16)临钟繇千字文17)妹至帖18)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一卷19)七月都下帖20)十七帖21)十四日帖22)王谢雨后中郎二帖册23)兴福寺半截碑24)行穰贴25)游目帖26)袁生帖27)远宦帖28)得示帖29)二谢帖30)奉橘帖31)干呕帖页寒切帖33)何如帖34)快雪时晴帖35)龙保帖36)频有哀祸帖37)平安帖38)丧乱帖39)上虞帖40)旃罽胡桃帖41)雨后帖42)瞻近帖王献之(344-386) 1)飞鸟帖2)洛神赋十三行3)明肃府本阁帖第十卷4)新妇地黄汤帖5)中秋帖6)东山帖7)忽动贴8)舍内帖9)十二月帖10)送梨贴11)12)鸭头丸帖王珣(350-401年)1)伯远帖谢安(320-385)1)中郎帖碑刻1)好大王碑2)李缉墓志3)李纂墓志4)李纂妻何氏墓志5)李纂妻武氏墓志6)王建之墓志7)王屳之墓志8)砖文魏晋残纸下载地址:/d/7a97240680c38bc242f681e9f837c32ada316bcdee1071148. (420-589)南北朝北朝1)東魏天平三年造像殘石2)0508年李瞻墓志3)0552年牛景悦造石浮图记4)北魏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5)北魏济州刺史王翊墓志北魏金城郡君无华墓志7)北魏郡中正寇侣墓志8)北魏康王九寿妃墓志9)北魏司马景和墓志10)北魏孙叔协墓志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2)犯允造像记13)北凉文书及高昌墓砖14)高昌麴孝嵩墓表南朝南朝梁武帝(萧衍)464年一549年1)异趣帖(台湾王雪艇藏)尚书王筠至节帖沈约1)今年帖其他1)铁山石颂下载地址:/d/c0e9597bf7843e16b1534bc814db54a278bb3585d4f3e1059. (581-618)隋代碑刻1)邓昞墓志2)董美人墓志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3)董穆墓志大业六年(610年)4)苏慈墓志5)尉富娘墓大业十一年(615年)元公墓志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智永生卒年不详1)真草千字文2)兰亭记其他1)出师颂2)妙法莲华经卷下载地址:/d/d3f3685097446a0f3c20be16fabfb431ab0c16d33a81b70610.(618-907)唐代褚遂良(公元596-658)1) 0642年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2)大字阴苻经3)孔子庙堂记4)临王献之飞鸟帖5)雁塔圣教序6)阴符经杜甫1)0759年严公九日南山诗杜牧(803-852)1)张好好诗高闲1)草书千字文国诠1)善见律贺知章(659-744)1)《草书·孝经·卷》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怀素(624—697)1)藏真律公贫道三帖一卷(玉烟堂)2)大草千字文(安思远藏宋拓群玉堂帖)3)绛帖(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十二卷本)4)律公帖5)论书帖千字文7)秋兴八首8)自叙帖9)自叙帖(蜀本)10)醉僧贴11)醉僧帖(星凤楼)12)冬熟帖(戏鸿堂)13)高坐帖(快雪堂)14)过钟帖(淳化阁)15)敬空16)客舍贴17)苦笋帖18)律公帖(墨本)19)桑林贴20)食鱼帖李白(701—762)1)爱酒帖2)上阳台帖3)其他李怀琳1)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李隆基1)鹡鸰颂李阳冰1)0759年缙云县城隍庙碑2)0772年般若台铭李邕1)0730年麓山寺碑2)出师表3)久别帖林藻1)深慰帖(秋碧堂帖初拓本)柳公权(778-865)1)0821年蒙诏帖2)0841年玄秘塔碑3)兰亭诗4)神策军碑5)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6)王献之送梨帖之后跋帖陆柬之(1045-1105)1)兰亭诗2)文赋欧阳通1)泉南生墓志欧阳询(557~441)1)《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四欧堂本2)0628年兰亭记3)0631年化度寺碑》(敦煌石室翻刻本) 4)0632年黄帝阴符经疑5)0637年虞恭公温彦博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6)草书千字文(戲鴻堂法書,残本)7)脚气帖8)楷书千字文9)千字文10)张翰帖11)心经12)手札10通13)唐书家资料汇编裴休1)圭峰禅师碑孙过庭(约648—703)1)书谱2)0687年孙过庭千字文墨第五本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8)1)屏风帖2)温泉铭吴彩鸾1)唐韵徐浩(703-782)1)李岘墓志2)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铭3)朱巨川告身薛稷颜真卿(709--785)1)《蔡明远》诸帖2)0746年千字文3)0746年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4)749年郭虚已墓志(41岁)5)0754年东方朔画赞碑6)0757年让宪部尚书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三,济南图书馆藏本)7)0757年谢兼御史大夫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二,济南图书馆藏本)8)0758年祭伯父文稿9)0758年谢赠祖官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一, 济南图书馆藏本)10)0764年争座位帖11)0771年麻姑仙坛记(上海博物馆藏清戴熙跋本)12)0771年小字麻姑仙坛记13)0772后颜真卿湖州帖14)0777年钱塘县丞殷君夫人颜君碑15)东方朔画赞16)多宝塔碑17)郭家庙碑18)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19)清远道士诗20)21)王琳墓志22)叙本帖23)谒金天王祠题记24)竹山堂连名诗帖25)自书告身26)祭侄文稿虞世南(558—638)1)破邪论序2)汝南公主墓志铭张旭(约675-750)1)残秋帖(或以为五代僧彦修《诗牍》)肚痛贴(《绛帖》) 2)断碑千字文3)古诗四帖4)冠军帖5)疾痛贴6)郎官石记开元二十九年十月7)李清莲序(大槟堂法帖一册)8)十五日帖9)心经10)严仁墓志11)肚痛帖其他下载地址:(分两段上传)/d/40391a42d9665bb24f361435c7bde7fa104deb1ecf86501c11. (907-960)五代.李煜1)江行初雪图2)韩干照夜白3)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杨凝式1)0936年新步虚词(国图藏本明拓戏鸿堂帖)2)韭花帖3)云驶月晕帖4)卢鸿草堂十志图跋5)神仙起居法6)夏热帖下载地址:/d/48e2660374aaf9f75c64ad522c858c559e8151827dcac10012. (960-1279)宋代北宋蔡卞1)手札一通蔡京1)节夫帖2)十八学士图跋3)唐玄宗鹡鸰颂题跋4)题听琴图诗5)手札6)其他手札蔡襄(1012-1067)1)各种书迹14种范仲淹1)1043年边事帖(二札帖之一)2)1041前远行帖(二札帖之二)富弼韩绎1)手札黄庭坚(1045—1105) 1)跋苏轼菊说帖(西楼苏帖册二)2)发愿文3)寒山子庞居士诗4)花气袭人帖5)金刚般若波罗密经6)荆州帖7)廉颇蔺相如列传8)辱教蕃侍奉帐9)送四十九侄诗10)题苏轼寒食帖跋11)天民知命帖12)惟清道人帖13)糟姜银杏帖14)致景道十七使君书15)致明叔书16)山预帖17)松风阁诗18)致无咎帖姜夔1)跋王献之保母帖蒋之奇1)北客帖刻石1)山河堰落成记李公麟1)小楷李建中(945-1013)1)1004~8约同年帖2)1008年贵宅帖(原李建中六帖卷之三)3)土母帖李之仪1)手札李宗谔1)手札吕公弼米芾(1051—1107)1)(传)米临《十七帖》2)《捕蝗帖》(疑为摹本)3)1080年阎立本步辇图观跋4)1081约扁舟诗帖(或并入合称砂步诗帖) 5)1081约三吴帖6)1081约砂步诗帖7)1082约寒光帖(乱道帖)8)1087年李太师帖9)1087约论草书帖(张颠帖)10)1088年苕溪诗11)1088年蜀素帖12)1088约叔晦帖13)1092约竹前槐后诗帖14)1094年淡墨秋山诗帖15)1094年粮院帖16)1096年乐兄帖17)1098约春和帖(政事帖)18)1099约元日帖19)1099约参政帖(苏太简帖)20)1100年衰老帖21)1101年向太后挽詞22)1101约长至帖23)1102年弊居帖(甘露帖) 24)1102年褚临黄绢本兰亭跋赞25)1102年来戏帖26)1102年研山铭27)1102年致伯修老兄尺牍28)1102年新恩帖29)1103年韩马帖30)1103年贺铸帖31)1103年晋纸帖32)1103年适意帖33)1103约丹阳帖34)1103约彦和帖35)1104年复官帖36)1106约惠柑帖37)1106约戏成诗帖38)拜中岳命作39)辨法40)捕蝗帖41)参政帖42)陈揽帖(昨日帖)43)褚摹兰亭跋赞44)春和帖45)道林诗帖46)德忱帖47)多景楼册48)恶札帖49)方圆庵记50)离骚经51)临兰亭52) 临沂使君帖53) 書論書54) 蜀素帖55) 岁丰帖56) 逃暑帖57) 吴江舟中诗58) 武帝书帖59) 小楷千字文60)值雨帖61)1101年紫金帖62)1103约致伯充尺牍63)1105年真酥帖64)德忱帖65)葛白帖66)临沂使君帖67) 留简帖68) 珊瑚帖69) 下净名(疑)70) 张季明帖名僧册页欧阳修1)手札2)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3)灼艾帖钱勰1)手札秦观1)手札宋璲1)鄙书帖宋庠1)手札苏过1)手札苏迈1)手札苏轼(1037-1101)1)1069年忽又岁尽帖(西楼苏帖册一)2)1069年十六侄帖(西楼苏帖册一)3)1069年媳妇上问帖(西楼苏帖册一)4)1069年自离乡帖(西楼苏帖册一)5)1070年临政精敏帖(西楼苏帖册一)6)1070年司马亲情帖(西楼苏帖册一)7)1070年走马处书帖(西楼苏帖册一)8)1071年致运句太博帖9)1072年盗贼纵横帖(西楼苏帖册一)10)1072年钱瑭帖(西楼苏帖册一)11)1078年奠文帖(西楼苏帖册一)12)1078年元神帖(西楼苏帖册一)13)1079年祭文与可文(西楼苏帖册二)14)1079年祭文与可文(西楼苏帖册二)15)1080年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16)1080约与可画竹赞帖(西楼苏帖册二)17)1086~93约枳枸汤帖(西楼苏帖册二)18)1087解职补外帖(西楼苏帖册一)19)1087年司马光安葬祭文(西楼苏帖册二)20)1087年昨日先纳帖(西楼苏帖册一)21)1088年烟江叠嶂图诗跋22)1089年斗寒帖(西楼苏帖册一)23)1090年送秦少章秀才帖(西楼苏帖册二)24)1091约菊说帖(西楼苏帖册二)25)1092约春中帖26)1095年节哀帖(西楼苏帖册一)27)洞庭、中山二赋28)黄州寒食诗帖29)桤木卷帖30)前赤壁赋31)天际乌云帖32)1080年啜茶帖33)1083年满庭芳词34)1085年屏事帖35)1085年阳羡帖(廓填本)36)1089~91年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37)1091年跋王齐翰勘书图38)1093年尊丈帖39)1094年令子帖40)1096年致南圭使君帖41)1101年江上帖42)蘇軾-買田陽羨帖苏洵1)手札苏辙1)手札王觌1)手札文彦博1)手札薛绍彭生卒不祥1)上清连年帖2)杂书卷帖曾肇张方平1)手札张即之1)度人经张浚1)1133年谈笑措置帖赵佶(1082-1135)1)1122年《千字文卷》2)草书纨扇3)徽宗蠟梅山禽4)牡丹诗帖5)穠芳詩帖6)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帖7)升元观敕书碑8)夏日诗帖9)祥龙石图10)宣和御书11)赵洁题李太白上阳台12)徽宗文會圖13)闰中秋月帖册14)题郭忠恕雪霽江行圖15)夏日诗帖16)欲借、风霜二诗帖17)张翰帖跋朱熹1)尺牍白玉蟾(葛长庚)1)1226年足轩铭卷陆游1)自书诗卷2)苦寒帖吕祖谦(1137-1181)1)文潜帖秦桧1)1142年偈语文天祥1)1273年木鸡集序2)1273年谢昌元座右辞吴琚1)五段帖2)1189前寿父帖3)急足帖吴说1)尺牍集岳珂(1183-1234)1)郡符帖赵构(1107一1180)1)洛神赋2)1141年赐岳飞批札3)后赤壁赋4)白居易诗卷赵孟坚(1199-1264)1)自书诗下载地址:/d/8734965628e34ca07b661df047f4210fb09284f528a8082613. (1206-1368)元代邓文原1)1299年跋宋人绘会昌九老图冯子振1)冯子振跋赵昌写生蛱蝶图管道升(1262~1319)1)深秋帖(赵孟頫代笔)揭傒斯1)1267年跋陆柬之文赋康里夔1)1331年柳宗元梓人传2)1344年秋夜感怀诗3)奉记帖4)李白古风诗5)手札6)述张旭笔法记7)跋赵文敏道德经8)跋周朗杜秋图9)谪龙说卷吴镇1) 墨竹譜鲜于枢1) 1295年张彦享行状稿2) 1296年韩愈石鼓歌(紐約大都会博物館藏)3) 1299年御史箴4) 1300年归去来辞5) 1301年赠笔工范君用6) 临王献之鹅群帖7) 秋兴诗8) 题汉上衿9) 先茔帖(致白珽)10) 1301年跋杨凝式夏热帖11) 跋蔡襄谢赐御书诗12) 跋神龙本兰亭序13) 七律诗帖杨桓1) 1299年无逸篇杨维桢(1296——1370年)1) 1359年周上卿墓志铭2) 1365年张氏通波阡表3) 城南唱和诗4) 真镜庵募缘疏卷5) 张氏通波阡表巻耶律楚材1) 1240年送刘满将行诗俞和1) 1360年临定武本兰亭2) 1360年临王羲之乐毅论张渊1) 五言古诗帖赵孟頫(1254—1322)1) 《行楷·自题人骑图·卷》墨(重题)2) 1301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大德五年)3) 1303年赵孟頫《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4) 1304~5年赵孟頫《行书宗阳宫帖册页》5) 1305年{元}'赵孟頫'《小楷·高上大洞玉经·卷》墨6) 1308年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7) 1314年赵孟頫《行书万寿曲卷》8) 1318年归去来辞9) 1321年赵孟頫《行书为隆教禅师寺石室长老疏卷》墨(方外交疏)10) 跋李衎墨竹图11) 跋五牛图(重题,又题)12) 趵突泉诗13) 敕藏御服碑14) 道场诗帖15) 杜甫秋兴八首16) 二赞二诗·卷17) 奉答帖18) 惠书帖19) 汲黯传20) 近来吴门帖21) 酒德颂(1316年63岁)22) 李翱七绝诗23) 李长帖24)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25) 洛神赋26)秋声赋27)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28)陶渊明五言诗29)纨扇赋(三希堂法帖)30)王献之保姆砖跋31)为叔亮内翰跋兰亭序32)無逸帖33)昔寻李愿诗卷34)闲居赋35)褉帖源流考36)佑圣观捐施题名记37)致季统山长秘书札38)致晋之札39)致民瞻十札卷40)致鲜于枢尺牍41)致野翁教授尺牍42)致中峰和尙十一札-吴门帖43)朱子感兴诗44)自题双松平远图45)跋钱选《来禽栀子图卷》行书46)1296年赵孟頫《行楷自题人骑图卷47)1298年赵孟頫《行书题陆柬之文赋卷》48)1321年赵孟頫《行书自题墨竹图卷》49)跋《五牛图》50)跋快雪时晴帖51) 跋墨迹本孝女曹娥碑52) 跋王羲之大道帖53) 定武兰亭卷(57岁)54) 二赞二诗卷55) 浮与裹鲊帖56) 惠书帖57) 陋室铭58) 题保母砖帖59) 题陈琳浮凫图60) 题高克恭墨竹坡石图61) 题欧阳询梦奠帖62) 题张僧繇紫茄图轴63) 天下第二泉榜书64) 违远帖65) 昔寻李愿诗卷66) 先可望帖67) 远寄鹿肉帖68) 自题人马图赵岩1)题画诗惟则禅师1)1341年{元}'惟则禅师'《行书·普说卷·卷》班惟志1)草書七絕詩斗方李倜1)跋陆柬之文赋张雨1)行书诗卷下载地址:/d/0dac957f3c4b73537184091171b5585d8b7c0158a0fc900614. (1368-1644)明代董其昌1)1604约方旸谷传2)董其昌《中兴颂》3)濬路马湖记4)千字文5)1617年家训解缙1)自书诗卷宋克(1327—1387)1)行路难王铎1)草书长卷文征明1)山静日长行书卷徐渭1)秋兴八首朱元璋(1328-1398)1)大军帖宋广1)太白酒歌下载地址:/d/634a7fb66d0d002d18b514184dc48b5e91bef5a4afc8b10315. (1616-1911)清代下载地址:/d/4cff5365542b3414719c450c1afa8a75c60f62cf6100000016. (1912-1949)近代下载地址:/d/21dd96272cdb000f396a9447f4d15909794aa4856100000018. 敦煌1)《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经》2)北魏大方广华严经3)北魏写经残卷4)北魏人佛说佛藏经卷5)北魏人佛说生经残卷6)北魏人贤愚经卷第二7)本草残卷8)辯中邊論9)大般涅槃經(27X775CM)公元600-699年代10)大乘入楞伽經(兩個版本)11)大方便佛報恩經12)道教經典13)道行經14)佛頂尊勝陀羅尼經15)佛說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經16)妙法蓮華經17)沙洲敦煌二十咏并序18)攝大乘論釋論注疏19)受菩萨戒文20)索紞隶书道德经三国吴纸本30.8 X 20821)唐恪法师草书卷22)唐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23)因明入正理论后疏24)唐古文尚書巻第六25)唐劉子残巻26)唐西州柳中県高寧郷籍残紙27)英藏敦煌文献下载地址:/d/8cca55b94b90bf73b348a4eb2c3e8396143b111fed46d90b19. 楼兰残纸1)李柏文书2)济白贴3)十六国某人启4)思想帖5)吐峪溝残片6)其他残片下载地址:/d/4e5127863fb3f1ab2c5451b60a350ba131216d54fe52bd0020. 刻帖1){宋}'张斛集'《·鼎帖·》(宋拓,残,又名武陵帖)2)淳化阁帖3)大观帖4)故宫藏邢侗旧藏本宋拓澄清堂帖卷二5)旧拓主本急就章(松江本)6)眉寿堂二王法帖7)明拓快雪堂法帖8)明拓真赏斋帖9)清拓拟山园帖10)山西新绛县图书馆珍藏十二卷本11)宋拓安思远藏晋唐小楷数种12)宋拓武陵帖残本(故宫藏)13)宋拓宝晋斋法帖全十卷14)宋拓群玉堂米帖全15)宋拓郁孤台法帖(上博藏本)下载地址:(分两段上传)/d/ea20f9a14de2c9837664fda81b68e4d484689ae3c4000922 /d/30cc42dae59382164827bea3cdf1aaefd479dec102b3e119。

中國茶畫清(二)

中國茶畫清(二)

中國茶畫清(⼆)清⾼翔扬州即景图之⼀册页纸本设⾊纵23.8厘⽶横25.5厘⽶故宫博物院藏⾼翔(1688—1753),字凤冈,号西唐,⼜作犀堂、西堂等,扬州⼈。

擅⼭⽔、花卉,间作佛像⼈物。

篆刻与汪⼠慎、丁敬齐名。

⼜与⾼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此图右上题诗点出画⾯主题:“乍暖轻凉正及晨,笔床茶灶总随⾝。

冶春漫道风流歇,剩有渔洋⼀辈⼈。

”描绘了⼀群⽼少,不负春光,在⼭⽔中品茗赋诗的闲情逸致。

清⾼翔扬州即景图之⼆册页纸本设⾊纵23.8厘⽶横25.5厘⽶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左上题诗点出画⾯主题:“窗櫺不设敞空庭,翠⽵青梧似列屏。

掘⼟得泉称第五,不知谁更补《茶经》。

”表现了扬州平⼭堂“天下第五泉”的景致,感叹陆⽻《茶经》未记此泉,⼜有谁再来补写呢?清⾼翔扬州即景图之⼀册页纸本设⾊纵23.8厘⽶横25.5厘⽶故宫博物院藏⾼翔(1688—1753),字凤冈,号西唐,⼜作犀堂、西堂等,扬州⼈。

擅⼭⽔、花卉,间作佛像⼈物。

篆刻与汪⼠慎、丁敬齐名。

⼜与⾼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此图右上题诗点出画⾯主题:“乍暖轻凉正及晨,笔床茶灶总随⾝。

冶春漫道风流歇,剩有渔洋⼀辈⼈。

”描绘了⼀群⽼少,不负春光,在⼭⽔中品茗赋诗的闲情逸致。

清⾼翔扬州即景图之⼆册页纸本设⾊纵23.8厘⽶横25.5厘⽶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左上题诗点出画⾯主题:“窗櫺不设敞空庭,翠⽵青梧似列屏。

掘⼟得泉称第五,不知谁更补《茶经》。

”表现了扬州平⼭堂“天下第五泉”的景致,感叹陆⽻《茶经》未记此泉,⼜有谁再来补写呢?清李鱓壶梅图册页花卉册之⼗⼀纸本墨笔纵36.8厘⽶横33厘⽶天津博物馆藏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等,江苏兴化⼈,“扬州⼋怪”之⼀。

清康熙五⼗年(1711年)中举⼈,康熙五⼗三年(1714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从蒋廷锡、⾼其佩学画,画风⼯细。

后居扬州,以卖画为⽣。

受⽯涛等影响,转⽽放笔写意,⼤胆泼辣,挥洒⾃如,感情充沛,富有⽓势。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茶_行书70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茶_行书70种写法
7.文徵明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8.阎锐敏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9.郑板桥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0.荆霄鹏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1.李放鸣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2.佚名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3.日本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4.王羲之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3.王壮为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4.王伟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5.王羲之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6.陈天俊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7.王铎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8.顾仲安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9.向佳红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汉字书法 茶
行书70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1.司马彦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2.丁永康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3.佚名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4.赵孟頫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罗扬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6.启笛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3.郑板桥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4.朱涛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刘梦吟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6.王壮为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57.王羲之
汉字书法:茶_行书70种写法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也是一种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中,善小楷的大家很多,下面是从各朝代中选出了一些书法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 —361 ),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 —386 ),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欧阳询《心经》欧阳询(557 —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初学二王,又远承魏、晋、六朝隶书、楷书的特点,用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一格,被誉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历代茶画集锦,以茶入画,以画释茶!

历代茶画集锦,以茶入画,以画释茶!

历代茶画集锦,以茶入画,以画释茶!明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所谓“宾主设礼,非茶不交”。

以茶待客,是历代中国人社交的首选。

《撵茶图》局部喝着茶的中国人,进一步是繁器重礼的大唐权贵,退一步则是隐遁散叶间的明清道僧。

在此之间,便是《撵茶图》中那同坐松月下、对饮花鸟间的群贤雅士,又或是《清明上河图》中那一肆一馆里斗茶寻欢的一介黎民。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茶画的兴起,既是经济繁荣的物质表征,亦体现了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格物情怀。

它将水墨与茶情茶意完美结合,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更以此记录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观茶画,仿佛能听到那茶水涓涓作响,嗅到那沸腾的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唐】史上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中国画史上第一幅茶画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萧翼赚兰亭图》,其描绘的是一场关于茶的“鸿门宴”。

仇英(款) 兰亭雅集图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画名里的“赚”字,就猜得半分了。

东晋永和九年,微醉的王羲之在山阴兰亭一气呵成《兰亭集序》。

作为传世之宝,被王羲之第七代孙、僧人智永所藏,智永年近百岁之际又传给了弟子辩才。

细心而谨慎的辩才在自己卧室的大梁上镂凿了一个暗格,将《兰亭集序》藏于其中,绝不轻易示人。

唐冯承素摹《冯摹兰亭序》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偏偏,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墨迹,花了大把的银两,誓要收尽天下王羲之的墨宝,可《兰亭集序》一直没有出现,几经打听方知藏于辩才手中。

唐太宗派御史萧翼去访辩才和尚,乔装打扮的萧翼带着王羲之父子的杂帖去见辩才和尚,两人一见如故。

萧翼故意激将,夸称自己随身所带的帖子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辩才则不以为然地说:贫僧藏一绝品《兰亭序》。

最终,萧翼用三寸不烂之舌取得辩才信任,骗走了这一作品。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阎立本是一位有着“丹青神手”之誉的旷世奇才,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及人物故事绘画。

《萧翼赚兰亭图》中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CHAPTER定义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内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最初,茶被用作药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

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儒、释、道等思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

传承与创新当代茶文化在传承古代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浙江的龙井茶等。

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CHAPTER乌龙茶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绿茶不经过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如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全发酵茶,茶色乌黑油润,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如普洱、六堡茶等。

白茶轻微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茶叶的主要品种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霉变,提高茶叶香气。

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特定品质。

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采摘选择适当的采摘时间和部位,保证茶叶原料的品质。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停止发酵过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质鉴别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等外观特征。

品尝茶汤的滋味、香气、汤色、叶底等内在品质。

通过感官审评、理化分析等方法对茶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注意茶叶的贮存环境和方法,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款识年代表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制壶人在壶上镌刻或钤印的文字、符号、图案,我们称之为紫砂壶的印鉴款识,它便于鉴赏识别名人名作。

整理了一些历代款识(比较全),含姓名款、字号款、堂名款、商号款、闲文款等五大类,仅供壶友们参考明中期01.龚春又作供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2.供春又作龚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3.金沙寺僧名逸。

明晚期01.时朋一作“时鹏”,大彬之父。

02.时鹏即时朋,大彬之父。

晚明紫砂“四大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之一。

03.董翰字后溪。

04.赵梁亦作赵良。

05.赵良亦作赵梁。

06.元畅又作元锡、袁锡。

07.元锡即元畅。

08.袁锡即元畅。

09.陈信卿善仿时大彬、李茂林之传器,有优孟叔敖之肖。

10.邵盖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章相类,世有“邵家壶”之称。

11.李茂林字养心,号茂林。

12.周后溪13.邵二孙工治壶,为明代名手。

14.天香阁南京博物馆藏明代大彬款梨皮提梁壶印款(阴文篆书小古印)。

明末清初01.时大彬时朋之子,号少山。

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2.李仲芳茂林子,行大。

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大彬署款者。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3.邵亨祥即邵文金。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4.邵文金又名亨祥。

05.邵亨裕即邵文银。

06.邵文银又名亨裕。

07.陈俊卿 08.蒋伯荂初名伯敷,又名时英,字伯荂。

伯荂制壶,眉公(陈继儒)书铭,世称“双绝壶”。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9.蒋时英即蒋伯荂。

10.欧正春 11.徐友泉名士衡。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关于茶与书法的诗词

关于茶与书法的诗词

关于茶与书法的诗词关于茶和书法的诗句1、《琴茶》宋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2、《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宋白居易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3、《蒙山白云岩茶》明黎阳王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4、《蜀茗诗》明施肩吾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5、明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2. 求有关茶,棋,书法的诗句★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入木三分★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

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司空图【句】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可朋【句】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可隆【句】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观棋》)李远【句】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

(《北梦琐言》)。

白居易【池上二绝】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李远【句】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唐语林》)。

李商隐【柳枝五首】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自题山亭三首】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欧阳炯【句】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

(《赋棋》,见《韵语阳秋》)杜甫【存殁口号二首】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收藏版)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收藏版)

古代经典书法⼩楷合集(收藏版)在中国古代,⼩楷是⽂⼈⼠⼤夫科举从政、治学为⽂的基本⼿段,也是⼀种最为常⽤和实⽤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中,善⼩楷的⼤家很多,下⾯是从各朝代中选出了⼀些书法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供⼤家欣赏。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出⽣于汉末名⼠之家,官⾄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向楷书的转变,创⽴了楷书这⼀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表》最能体现其⼩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势开阔,每⾏字的⼤⼩、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然之趣,体现出⼀种雄浑厚朴、沉着⾼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楷主要取法钟繇,⽽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像赞》《孝⼥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三⾏》王献之(344—386),字⼦敬,王羲之第七⼦,善书⼜与其⽗⼀脉相承,并称“⼆王”,有⼩楷作品《洛神赋⼗三⾏》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个新⾼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楷第⼀”“⼩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法要诀,但⼜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欧阳询《⼼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初学⼆王,⼜远承魏、晋、六朝⾪书、楷书的特点,⽤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格,被誉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历代吟咏蒙顶山茶诗词佳句篆刻

历代吟咏蒙顶山茶诗词佳句篆刻

69宋韵PAGE 香谁贮月中花”。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钱选绘《桂花小品》,画面吊篮式插花是单纯以桂花为题材的作品。

吊篮上放两个瓷罐,分别装有金桂和银桂,两罐之间放如意状的三折桂花枝,造型简洁,轻盈欢快,意味隽永。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

”桂花是中国科举时代读书人的吉祥物,既是对金榜题名者的赞赏,也是荣誉的象征。

那时乡试、会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正值桂花盛开,所以八月又被称为“桂月”。

而考生金榜题名则被称为“折桂”,科举考场也有了“桂苑”的雅号。

对获得殊荣者则被誉为拥有“桂冠”。

桂花也是科举高中前三名的代称,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

宋徽宗《花枝鸟来》图页,绘一枝金桂,花繁叶茂,一鸟立于枝上,目光炯炯,画面桂香浓郁,寄予了美好的愿景。

宋徽宗《闰中秋月帖》册页书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帖文为七言律诗一首,乃中秋赏月的即兴之作:“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中秋桂轮普照,万象清质澄辉,徽宗不能不诗以兴怀,一吐为快。

所写瘦金体清癯而腴润,笔画舒展飘逸,挺拔有力。

宋徽宗高格雅淡的品味,令人感叹中国书画历史“收藏莫盛宣和时”。

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百花图卷中的桂花 ,绘向上的桂花丛中有一画眉立于枝上,正举头引颈高歌。

墨色清雅,用笔细腻传神,展现了桂花吉祥美好的意蕴。

宋 佚名 松阴庭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 百花图卷 桂花部分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70宋韵PAGE天香玩兔盏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并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大部分省份。

桂花终年常绿,有香胜、色雅、冬荣的美学价值,园林应用十分广泛,中国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逐渐形成“苏州、杭州、成都、桂林、咸宁”等五大桂花产区。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众多的桂花品种。

中国茶道字体

中国茶道字体

中国茶道字体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生活和内心的追求。

而在茶道的实践中,字体的运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字体在茶道中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字体风格,传达出茶道的氛围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中常见的几种经典字体,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美学特点。

楷书字体楷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也被广泛应用于茶道的文字表达中。

楷书字体的特点是结构规整、笔画精细,行间字距均匀,给人以庄重、正统的感觉。

在茶道中,楷书字体常用于书写茶席布置的宣传海报、茶道活动的邀请函以及茶道师资的介绍等场合。

楷书字体的运用能够让文字更加具有仪式感和庄重感,增强了茶道活动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行书字体行书字体是楷书字体的一种简化形式,在茶道的文字表达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行书字体的特点是笔画流畅、形态大胆,行间字距较大,给人以自由、豪放的感觉。

在茶道中,行书字体常用于书写茶道名句、茶席标语以及茶具介绍等场合。

行书字体的运用能够使文字显得生动活泼,增添了茶道活动的情趣和艺术感。

隶书字体隶书字体又称为秦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其笔画简洁工整,给人以古朴、严肃的感觉。

在茶道的文字表达中,隶书字体常用于书写茶席顺序、茶道礼仪等重要信息的传达。

隶书字体的运用能够彰显出茶道的庄重性和仪式感,让参与者更加专注于茶道的精神内涵。

草书字体草书字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笔画极为潇洒、书写迅速的字体,在茶道的文字表达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草书字体的特点是笔画简洁连续,形态随意流畅,在茶道中常用于书写茶道感悟、茶艺师个人简介等个性化的文字表达。

草书字体的运用能够使文字更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感,体现出茶道的自由、宽容的氛围。

总结字体作为茶道文字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道的传达和展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的字体风格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美学价值,增添了茶道活动的魅力和艺术性。

楷书、行书、隶书和草书等字体应用广泛,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能够为茶道的文字表达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历代咏茶的古诗

历代咏茶的古诗

历代咏茶的古诗历代咏茶的古诗1、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2、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

——当代·潘主兰3、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4、武夷黄山一片绿,采茶农夫如蝴蝶。

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6、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7、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山家》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9、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10、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1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12、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唐·徐夤13、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14、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储光羲《吃茗粥作》15、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16、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17、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18、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19、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20、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21、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22、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23、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黄庭坚《送王郎》24、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清·陆廷灿25、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26、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2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28、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29、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30、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31、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近三百年书法名家楹联作品展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扇面精品展歷代名人書冊展扇面书法120幅书谱集联碑帖集联谢鸿轩先生书回文联谢鸿轩藏名人楹联墨迹选先秦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拓片钟鼎器皿散氏盘戍嗣子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攻吴王夫差鉴战国越王剑铭栾书缶宰甫卣兮甲盘四祀邲其卣秦公簋牆盘曶鼎天亡簋王孙遗者钟虢季子白盘陈曼簠鄂君启铜节中山王鼎墨迹侯马盟书郭店楚墓竹简青川木牍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刻石公乘得守丘刻石石鼓文秦汉秦泰山刻石阳陵虎符秦诏量铭文秦“苏解为”陶盖文秦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汉金石曹全碑全本张景碑全本张表碑子游残碑白石神君碑广陵中殿石题记安国墓祠题记王舍人碑衡方碑全本张迁碑全本史晨碑延光残碑莱子侯刻石居摄两坟坛刻石大吉买山地记黄初残石韩仁铭全本乙瑛碑全本袁安碑阳嘉残碑刘平国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开母庙石阙铭鲍捐神坐孔宙碑全本夏承碑全本郑固碑杨淮表记祀三公山碑嵩岳少室石阙铭莽新嘉量铭文阳泉使者舍熏炉铭礼器碑全本封龙山颂全本耿勋表熹平石经孙仲隐墓志上林共府铜升铭群臣上寿刻石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陠阁颂全本鲜于璜碑全本西狭颂五凤刻石尚府君残碑武氏祠画像题记贤良方正残石张山子熹平三年残碑石门颂全本西岳华山庙碑全本袁敞碑公羊传砖三老赵宽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刑徒墓葬砖铭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尹宙碑全本三老讳字忌日碑全本肥致碑刘君残碑裴岑纪功碑瓦当袁博碑天发神谶碑全本朝侯小子残石全本汉墨迹河西简牍墨迹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张掖都尉启信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威张伯升柩铭阜阳汉简甘谷汉简江陵凤凰山木牍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名家李斯 (泰山刻石-全本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张芝(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 皇象(急就章) 蔡邕(熹平石经)魏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还示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力命表索靖出师颂月仪帖卫夫人淳化阁帖游相本载卫夫人作品王羲之墨迹快雪时晴帖初月帖大道帖得示帖都下帖二谢帖奉橘帖寒切帖何如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平安帖七月帖其书帖日月如驰丧乱帖上虞帖夏热帖行穰帖姨母帖憂懸帖游目帖雨后帖袁生帖远宦帖旃罽胡桃帖长风帖妹至帖七月都下帖千文尺牍墨宝刻贴十七帖適太常帖月半帖袁生帖一日一起帖司州帖衰老帖侍中帖散勢帖求屏風帖清和帖快雪帖敬豫帖近得书帖奉對帖丹杨帖guanjun帖大观帖淳化阁帖 1.肃府本 2.美国安思远藏宋拓本王羲之草歌诀(传) 孝女曹娥碑(传) 怀仁集王字三藏圣教序心经金刚经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佛遗教经褚遂良摹兰亭序欧阳询摹兰亭序虞世南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王献之廿九日帖舍内帖鹅群帖东山松帖新妇地黄汤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十二月割帖兰草帖消息帖夏日帖集会帖企迟帖阿姑帖阿姨帖告仲宗帖前告帖益部帖阮新妇帖承服帖薄冷帖月终帖先夜帖奉对帖吴兴帖天宝帖瞻近帖不谓帖姊性缠绵帖静息帖思恋帖卫军帖岁尽帖夏节帖愿余帖节过帖余杭帖承姑帖想彼帖奉别帖授衣帖永嘉帖诸女帖诸舍帖相迎帖委屈帖庆不退帖外甥帖冠军帖忽动帖服油帖桓江州帖 qingdeng帖 saoqing帖 xuandu帖王珣伯远帖王荟疖肿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僧虔王琰帖王徽之新月帖谢安谢万帖谢安中郎帖萧衍异趣帖萧思话尺牍陆机平复帖李柏文稿薄绍之尺牍安弘嵩写经残卷曹娥诔辞卷万岁通天帖北朝碑刻元怀墓志全本郑文公碑刁遵墓志张黑女墓志全本泰山经石峪全本元晖墓志全本晖福寺碑元景造像记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司马元兴墓志铭石门铭元桢墓志全本元瑛墓志崔敬邕墓志云峰山刻石—论经书诗元略墓志全本吊比干碑文殊般若经碑龙门二十品选始平公造像记郑长猷造像记元详造像记张猛龙碑全本马鸣寺碑中岳嵩灵庙碑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牛橛造像记北魏墨迹大方广华严经卷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北魏东阳王元荣造经与敦煌的抄经南朝碑刻爨宝子碑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爨龙颜碑梁萧憺碑瘗鹤铭写经敦煌写经楼兰文书残纸隋唐五代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李世民温泉铭晋祠铭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裴休圭峰禅师碑李白上阳台帖敬客王公砖塔铭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冯承素冯摹兰亭序陆柬之陆机文赋高闲草书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梦奠帖化度寺碑虞恭公碑小楷心经卜商读书帖张翰帖黄叶和尚墓志铭楷书兰亭记摹王羲之兰亭序行书千字文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郭虚已墓志麻姑仙坛记竹山堂连句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刘中使帖大唐中兴颂颜氏家庙碑裴将军诗自书告身帖湖州帖鲜于氏离堆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大字阴符经行书枯树赋房玄龄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摹兰亭序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摹兰亭序汝南公主墓志小楷破邪论序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终年帖楷书郎官石柱记断千字文《心经》孙过庭书谱钟绍京灵飞经贺知章草书孝经杜牧张好好诗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集王羲之《心经》集王羲之《金刚经》杨凝式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徐浩不空和尚碑陈尚仙墓志朱巨川告身嵩阳观记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邕麓山寺碑(全) 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怀素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藏真律公帖苦笋帖论书帖圣母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智永墨本真草千字文董美人墓志兜沙经董秀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罕见珍品《唐人月仪帖》唐代墓志朱元轸墓志苟府君夫人房氏墓志杨雩本墓志赵通达墓志意幼墓志李琬墓志杨德深墓志张从之墓志张测清墓志杨处济墓志沈珣妻柳氏墓志庞贤墓志郭崇先墓志李晊墓志吕氏墓志禄生墓志薛庭墓志李素本墓志郭山松墓志王之操墓志苟寰墓志冯晟墓志陈俭墓志裴暠墓志楷书王敬同夫人韦氏墓志杨氏夫人墓志铭宋辽金书法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归去来兮辞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卷赤壁赋宝月帖北游帖春中帖秦太虚见戏耳聋诗三舍人省上诗洞庭春色赋郭君帖祭黄几道文令子帖罗池庙碑书林逋诗后苏过手札跋吏部陈公诗帖辩才帖东武帖渡海帖覆盆帖归安丘园帖获见帖苏轼一夜帖邂逅帖天际乌云帖王晋卿帖新岁展庆帖治平帖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尊丈帖啜茶帖手扎桤木卷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庞居士寒山子诗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草书卷经伏波神祠花气蕉人诗帖公以道安帖李白忆旧游诗诗送四十九姪帖书杜甫寄贺兰铦诗题苏轼寒食帖跋行书华严经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行书赠张大同书制婴香方自书松风阁诗手札牛口庄题名王长者墓志铭米芾多景楼诗册方圆庵记蜀素帖虹县诗卷研山铭苕溪诗卷褚摹兰亭序卷拜中岳命作大道帖淡墨秋山诗帖德忱帖东山松帖法华台诗帖焚香帖甘露帖公议帖韩马帖湖州帖黄绢本兰亭序跋赞寄魏泰诗帖晋纸帖来戏帖乐兄帖李太师帖粮院帖留简帖伯充帖丹阳帖临沂使君帖论草书帖清和帖三吴诗帖岁丰帖彦和帖张都大帖值雨帖竹前槐后诗卷紫金帖箧中帖臈白帖三帖卷砂步诗帖珊瑚复官二帖盛制帖适意帖叔晦帖苏太简参政帖逃暑帖殿院帖王略帖赞吾友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新恩帖行穰帖元日帖张季明帖真su帖政事帖致伯修老兄尺牍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帖紫金研帖穰侯出关诗帖蔡襄茶录澄心堂纸帖尺牍楷书告身帖跋万安桥石碑行楷书持书帖页致公谨尺牍致公谨尺牍致彦猷尺牍自书诗卷扈从帖其它名家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赐岳飞批剳卷徽宗文集序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赵佶草书千字文小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草书纨扇闰中秋月诗帖题李白上阳台帖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题唐十八学士五色鹦鹉图题字夏日诗祥龙石图欲借风霜二诗帖岳飞还我河山前出师表手迹石刻还我河山尽忠报国书谢眺诗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蔡卞曹娥碑雪意帖蔡京节夫帖十八学士图跋手札唐玄宗脊令颂题跋元祐党籍碑蔡松年跋苏轼李白仙诗卷范成大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中流一壶帖范仲淹边事帖远行帖道服赞韩绛陛见帖道服赞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李之仪汴堤帖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潇湘奇观图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谱图序稿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灼艾帖任询杜甫古柏行沈辽动止帖宁州帖天圣帖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二月十一日帖书翰文稿书易系辞致教授学士尺牍李建中宠书聿至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同年帖土母帖许昌帖与齐古同年帖与司封诗翰林逋三君帖松扇五诗卷尹君处士帖苏辙怀素自叙帖题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升首夏帖王庭筠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王诜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颍昌湖上诗词烟江叠嶂图魏了翁文向帖卷文彦博内翰帖三札卷王拱辰墓志题诗辛弃疾去国帖徐铉行书尺牍篆书千字文残卷薛绍彭草书手札晴和帖云顶山诗卷杨妹子七言诗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尊眷帖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上宏斋帖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吴说尺牍简谅帖门内帖识语并焦山题名吴琚寿父帖行书五段卷杂诗帖吴琚其它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张即之日本禅院题字书杜诗卷台慈帖小楷佛遗教经行书待漏院记致殿元学士尺牍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赵孟坚行书自书诗致严坚中太丞尺牍周越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元代书法赵孟頫胆巴碑仇锷墓志铭汲黯传道德经与山巨源绝交书朱子感兴诗洛神赋杜甫秋兴真草千字文酒德颂吴兴赋致德辅教谕尺牍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种松帖致中峰和尚札致景亮书册与中峰明本札与中峰和尚书雪晴云散帖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续千字文卷行书杂书三帖卷行书十札卷行书诗翰闲居赋王羲之轶事帖题烟江叠嶂图书简手札秋兴赋七绝诗册国宾山长帖卷昔寻李愿诗卷题烟江叠障图寿春堂记三门记归去来辞管道曻秋深帖赤壁赋鲜于枢《尺牍》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进学解韩愈石鼓歌草书秋怀二章草书苏轼海棠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诗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论草书帖麻征君透光古镜歌诗赞卷晚秋杂兴诗王安石杂诗卷醉时歌御史箴卷张彦享行状稿卷邓文原致景良郎中尺牍瞻近汉时二帖跋五言律诗题松风阁卷清居院记临急就章家书帖芳草帖跋褚遂良倪宽赞跋王羲之雨后帖桐川帖康里巎巎跋赵孟頫道德经草书张旭笔法奉记帖李白古风诗李白诗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述笔法唐诗六首致彦中尺牍谪龙说冯子振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题展子虔游春图跋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厚爱帖梦梅花诗卷夏山隐居图轴王冕行草诗笺吴叡隶书离骚卷篆隶书卷篆书千字文卷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轴台仙阁记行书卷题画二诗卷万岁通天帖小楷题跋小楷诗札行草手札自书杂诗卷龚璛跋黄庭坚帖教授帖静春堂诗集序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淡室诗小楷江南春三首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张中桃花幽鸟题跋真镜菴募缘疏卷周上卿墓志铭俞和临定武兰亭临乐毅论千字文篆隶册行书诗卷左氏传小楷册白珽陈君诗帖墨竹诗册曹善书山海经序册陈基手札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段天祐安和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金声钱谱赋柯九思老人星赋上官宫词《陆浚之皇极赋跋》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陆居跋鲜于诗赞仁苕之水诗饶介兰亭帖沈右《风过帖》陶宗仪篆书册王逢五言古诗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吴镇心经卷一山一宁雪夜作虞集跋饮中八仙图跋赵孟頫书陶诗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致白云法师札张渊五言古诗帖郑思肖行草题跋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孛术鲁翀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陈绎曾耶律楚材袁桷陆广迺贤欧阳玄钱良佑仇远萨都剌盛熙明邵亨贞泰不华王礼寔王立中周伯琦赵雍余阙雅琥虞堪朱德润赵世延明代书法董其昌濬路马湖记百羽扇赋别赋草书册页草书横幅草书七绝诗轴草书手札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琵琶行临颜真卿书题跋行书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临米芾行书长卷临圣教序临苏东坡临王右军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临颜蔡明远帖题张旭杜甫醉歌行酒德颂楷书乐毅论临兰亭叙临颜真卿裴将军诗罗汉赞行草册页麦饼宴诗轴女萝绣石壁五言诗其它扇面书画合册蜀素帖后跋苏轼和子由论书唐诗联句行书行书立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行书五绝行书轴岳阳楼记张旭古诗四帖后跋方旸谷小传王铎报寇葵衷书草书诗卷枯兰复花赋隶书三潭诗卷立轴临古帖轴临来迟帖临柳公权辱问帖临鹿脯帖临王凝之书临王昙帖临王筠帖临王羲之帖临虞世南书临张芝帖临褚遂良帖书唐人诗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扇面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行书诗帖行草诗稿行草自书诗行楷王维诗行书手卷行书题跋赠单大年家丈轴赠汤若望诗翰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书石湖等五首祝允明致元和手札蜀道难摸鱼儿词行书秋轩赋轴祖允晖庆诞记访友诗小楷出师表小楷关公庙碑草书轴杜甫秋兴诗草书唐寅落花诗祝枝山草书卷自书诗罗浮诗卷草书江洲书屋辞卷闲居秋日草书七律诗轴行草书诗词卷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燕喜亭记其它25幅前后赤壁赋琴赋卷祝枝山草书草书赤壁赋草书唐诗二首小楷千字文云江记行草归田赋草书曹植诗手卷草书嵇康酒会诗草书卷洛神赋文徵明虎丘即事山静日长文徵明墨迹选西苑诗前赤壁赋朱懋功五十寿颂卷滕王阁记朱懋功五十寿颂卷滕王阁记陶淵明飲酒詩苦疡帖致石门函并感事诗湘君湘夫人图行书册阿房宫赋兰亭序草书诗卷行书手卷立轴其它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送李愿歸盤古序庄子内篇小楷离骚经小楷前赤壁赋小楷后赤壁赋小楷书札醉翁亭记莲社图跋小楷归去来兮辞徐渭白燕诗轴草书立轴草书千字文花卉图卷题诗榴实图题诗墓表赋女芙馆十咏七律诗轴七言联其它秋兴八首题画诗行草书诗词行书横幅行书轴题墨葡萄诗野秋千诗十一首应制咏剑轴应制咏墨轴王宠五言诗扇面行草书扇面草书册页送陈子龄会试草书五言律诗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草书西苑诗游包山诗自书五忆歌黄道周隶书册页小楷死后吟自作诗自书诗轴元正五日即事五言律诗湘芷诸友别苕水行书轴梅仲戴蓬莱赠抑庵将入会稽诗轴喜雨诗轴五律条幅舟次吴江诗册行书册页草书雨滞诗蔡羽临解缙诗论书法语卷行草手札游金陵诗陈淳草書詩白阳山诗草书七言诗轴草书诗草书岑参七律立轴五绝扇面五绝扇面自题画诗陈洪绶画赞斗方五言绝句五言绝句诗轴行草诗卷致绮老道长尺牍自书诗轴隱居十六观自题陈继儒书薛文清语轴行书诗卷行书轴张子房留侯赞陈盟自书文轴陈谦书杂诗陈献章梅花病中作诗种蓖麻诗自书诗卷陈永年五律诗轴陈璧唐张旭秋深帖程南云題趙孟頫重江疊嶂程邃草书中堂丰坊逍遥游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冯梦龙归昌世行草书扇面行书七律诗轴海瑞奉别帖憨山六言偈语条幅住山法语何吾驺冬日署中梅花诗行草诗翰轴胡俨题洪崖山房图黄姬水黄宗羲致道济手札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游七星岩诗自书诗卷金琮诞辰帖山中写怀诗题杜堇图李东阳跋欧阳修灼艾帖草书诗轴秋兴八首自叙帖跋尾自叙帖引首李流芳行书立轴刘基春兴八首娄坚行楷书轴米万钟草书扇面草书诗轴草书轴七律诗轴七言诗轴行草诗轴游焦山遗诗湛园花径诗莫如忠答友人七言律诗莫是龙书法五言律诗倪元璐尺牍扇面诗轴破山明草书七言联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其它阮大铖书法扇面沈度敬斋箴册沈藻橘颂沈周题赵雍图跋题赵雍图跋沈粲草书古诗草书千字文梁武帝草书状书应制诗宋璲敬覆帖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宋克韩偓七绝刘桢古诗孙过庭书谱唐宋人诗卷章草急就章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行书中堂汤显祖行书自诗唐寅落花诗册秋风纨扇图诗笺书札岁寒三友图轴自书联句诗自书诗词屠隆草书律诗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文嘉行草扇面行书扇面行书诗轴文震孟初入侍班诗吴承恩扇面吴宽五律诗轴行书扇面邢慈静临王羲之书邢侗饯汪元启诗临逸民帖临阁帖临王羲之书信札册页岑参七言绝句徐霖行书五言律诗姚绶行书洛神赋夜行诗云蕉篇叶向高五言条幅于谦题公中塔图赞湛若水行草轴张凤翼五言诗行草自书诗张骏书杜甫贫交行手札张弼草书蝶恋花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杂书赵宧光草篆綦母潜诗句周天球陋室铭五言律诗轴朱元璋大军帖祝世禄七绝诗条幅眭明永柳永词释担当不可横额草书立轴草书扇面草书诗册春来草书轴焚香吟草书诗轴佛家偈语草书立轴佛容疏散五言联古雪古僧横幅七言诗句立轴七言诗轴山居草书立轴草书诗轴大痴画诀手卷竹诗草书轴题思明老师像赞横卷五言诗轴暂寄横披赠大鉴草书立轴王穉登义兴杂诗册行书丁亥初度条幅文彭草书扇面草书雪赋草书闲居即事诗七律诗轴五律诗轴滕王阁序墨迹张瑞图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草书千字文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卢照鄰长安古意诗行草扇面行书册页杜甫秋兴八首行草立轴自书诗册韩道亨侯峒曾黄淳耀黄辉姜立纲姜逢元李梦阳李应祯陆深罗洪先刘钰李待问刘重庆李渔马愈茅坤钱溥乔宇商辂沈仕邵弥史可法唐顺之王绂魏骥王鏊王毂祥王逢年王问王思任吴应卯徐兰徐有贞夏言许初等许光祚俞贞木杨继盛杨慎俞允文严衍詹僖詹景凤张电朱瞻基朱之藩邹元标清代书法邓石如篆书字帖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篆书朱熹四斋铭篆书唐诗联句四体书之隶书六朝镜铭轴楷书警语轴敬之诗函四箴四条屏隶书语摘八条屏隶书四条屏隶书册立轴对联沧海日长联吴昌硕扇面对联横披立轴元盖寓庐诗稿15 临石鼓文42吴熙载对联立轴扇面手扎四条屏武帝与臧焘敕14 篆书三乐三忧帖伊秉绶对联横幅立轴临张迁碑手札四条屏题钱杜梅花册光孝寺虞仲翔祠碑27赵之谦抱朴子内篇佚文册页横批立轴扇面史游急就章为觉轩临郑僖伯白驹谷题字轴对联手扎四条屏篆书许氏说文叙册8 篆书铙歌册12何绍基橫幅草书中堂对联手扎立轴临张迁碑小楷枕湖草堂隶书匾篆书中堂隸書大字种竹日记12罗振玉集甲骨文七言联甲骨文八言联临秦诏版篆书为湖帆书甲骨文七言联为品珊书甲骨文七言联为作民小篆六言联集殷墟文字联19郑燮斗方对联立轴难得糊涂扇面手扎条幅朱耷草书横幅册页斗方对联立轴临兴福寺半截碑12 录禹王碑文扇面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手扎书李白新莺百啭歌四条屏题跋题画轴西园雅集卷中堂自题画像傅山草书千字文墨子诗经诗卷立轴杂诗稿册6 各体诗册隶书四条屏临各家法书卷临王右军草书孟浩然诗卷七言诗册页行草四条屏康熙扇面诗轴行书柳条边望月周乾隆行书凤凰清听轴行书五言律诗顺治行书论桐文行书唐人诗雍正草书王维五言律诗扇面行书夏日泛舟轴刘墉草书扇面家书选页楷书诗笺临书七言联手札题东井澄池砚小楷小楷诗翰小真书大学册行书帖10 元人绝句金农横幅节临华山庙碑金牛岩对联立轴隶书牛戬传记隶书四条屏隶书杂记 \隶书周礼职梁楷论六条屏扇面手札题何礼康王彪之井赋康有为对联立轴扇面书札行书八条屏致乙公书札梁启超对联道义湖山联临汉碑碑额手札题跋为永轩集宋词录李商隐无题诗行书立轴行书诗页半山绝句赠海粟行书轴章草立轴林则徐对联横批警语轴楷书手札临米芾箧中帖论书轴中堂巴慰祖节临西狭颂隶书诗轴包世臣立轴立轴对联临张旭秋深帖录书谱四条屏查昇册页对联立轴行书卷查士标草亭竹树图轴对联立轴手扎行草诗册10 陈鸿寿对联立轴陈廷敬静明子寿序陈撰册页陈奕禧草书立轴行书立轴戴本孝山水册页跋题画跋丁敬临王献之行书诗轴丁启相唐诗五律轴段玉裁论书一则法若真五律诗轴法式善题江乡送别图行书录近作樊增祥行书立轴行书七言联行书四条屏方苞临孙过庭书谱方以智草书扇面冯桂芬六言联高凤翰诗轴手札题画诗卷高翔隶书斗方隶书轴龚晴皋对联立轴扇面条屏龚贤画论册画轴扇面题山水册行书立轴龚自珍手札顾炎武行书手札归庄草书轴七绝诗轴题画小品桂馥穀人书札隶书横幅隶书语摘立轴郭尚先楷书六条屏扇面温公墓志铭行书联韩炎七绝立轴何焯诗轴洪亮吉警句轴七言联送巨超僧序弘仁梅花册题跋扇面黄自元杨君墓志拓片黄慎书轴送汪瞻侯归姑苏诗黄士陵篆书联黄易朱子家训(70页拓本) 隶书警语隶书轴临石鼓文手扎行草轴对联姜宸英立轴临帖册页小楷镜心小楷洛神赋蒋仁录董其昌语黎简立轴五言联李文田对联楷书扇面语摘轴李兆洛七绝李鱓绝句轴五松歌立轴五言联行书五言联梁巘楷书横幅临李邕大照禅师碑行草轴梁同书董其昌语对联六言诗论兰亭诗轴文摘轴行书轴罗聘横幅毛奇龄草书诗页条幅冒襄立轴条幅. 中堂莫友芝书札篆书联篆书屏蒲华对联横。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茶_楷书67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茶_楷书67种写法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3.赵之谦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4.颜真卿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5.卢中南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6.柳公权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7.杜慧田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8.微软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9.褚遂良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汉字书法 茶
楷书67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1.罗扬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2.颜真卿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陈天俊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4.杨子实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5.袁强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魏碑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0.司马彦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1.郑孝胥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2.智永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3.于佩安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4.田英章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5.杜慧田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6.日本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67.李放鸣
30.柳公权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1.虞世南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2.启功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3.魏碑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4.文徵明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35.田英章
汉字书法:茶_楷书67种写法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欣赏(五)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欣赏(五)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欣赏(五)近日,“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集陆续寄至各位入展书家,标志着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巡回展圆满落幕。

一年来,正山堂书画院在黑龙江佳木斯、河南信阳、山西太原、山东临沂、辽宁大连、重庆等全国10个城市举办了巡回展。

正山堂书画院特将所有入展作品分5期整理发布,本期为第5期,再次与书家和朋友们共飨。

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线上展览,听取更多朋友的批评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完善。

(所展作品,如需高清电子原图,欢迎微信后台留言,小编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您哦~)- 1 -作者:***作者简介:孙春普,男,河南信阳人,1980年生,1999年毕业于师范学校美术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2015年初开始学习书法。

自幼家境贫寒,然酷爱书画。

此后,考入师范学校美术系,开启了书画之路。

- 2 -作者:赵春利作者简介:赵春利,1972年生于天津宝坻,本科学历,现跟随刘洪洋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认证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学员,宝坻书法家协会会员,京东印社社员,宝坻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宝坻区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信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集体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 3 -作者:余红霞作者简介:余红霞,女,1965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息县,号聚馨阁主。

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息县书法家协会理事。

- 4 -作者:胡廷省作者简介:胡廷省,男,苗族,出生于1994 年10 月,贵州松桃县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在校本科四年级学生。

- 5 -作者:李忠梅作者简介:李忠梅,女,河南潢川人,1971年出生,中南大学本科毕业。

- 6 -作者:王统作者简介:王统,河南焦作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7 -作者:陈烨作者简介:陈烨,女,福建福州人,毕业于武夷学院茶学专业,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

历代书法大全

历代书法大全

舍内帖 送梨帖 鸭头丸帖 鹅群帖 王羲之 七月都下帖 三藏圣教序 上虞帖 丧乱得示二谢帖 乐毅论 佛遗教经 兰亭序 兴福寺半截碑 其书帖 初月帖 十七帖 大道帖 妹至帖 姨母帖 孔侍中帖 寒切帖 干呕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快雪时晴帖 旃罽胡桃帖 曹娥碑 汉时帖 淳化阁帖选 游目帖 瞻近龙保帖 行穰帖 远宦帖 金刚经碑 长风帖 雨后帖 黄庭经 王荟 疖踵帖 翁尊体 瘗鹤铭 石门铭 索紞 道德经 索靖 七月帖 出师颂 月仪帖 皋陶帖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萧思话
曹全碑 朝侯小子残石 李斯 峄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秦泰山刻石 杨淮表记 武威张伯升柩铭 武威汉简 武威王杖诏令册 武氏祠画像题记 汉瓦当 汉简 汉莽新嘉量铭文 河西简牍遗墨 洛阳刑徒墓葬砖铭 熹平石经 王基碑 甘谷汉简 白石神君碑 皇象 天发神谶碑 急就章 石门颂 礼器碑 祀三公山碑 秦古隶 秦诏量铭文 群臣上寿刻石 范式碑 莱子侯刻石 蔡邕 篆势、笔论、九势 衡方碑 袁安碑 袁敞碑 裴岑纪功碑 西狭颂 许慎 说文解字序 贤良方正残石 赵壹 非草书 郑固碑 钟繇 力命表 墓田丙舍帖 宣示表 荐季直表 贺捷表 还示表
文彦博 三札卷 内翰帖 王拱辰墓志(篆盖) 题诗 无准师范 尺牍 曾肇 行复岁暮帖 朱熹 七月六日帖 书易系辞 二月十一日帖 城南唱和诗卷 致教授学士尺牍 跋欧阳修集古录 朱胜非 向过帖 李之仪 汴堤帖 李宗谔 送士龙诗 李建中 与司封诗翰 与齐古同年帖 同年帖 土母帖 宠书聿至帖 许昌帖 贵宅帖 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 杜衍 仲冬严寒帖 杨妹子 七言诗一首 林逋 三君帖 尹君处士帖 松扇五诗卷 欧阳修 灼艾帖 致端明侍读尺牍 谱图序稿 集古录跋 沈辽 行书动止帖 洪迈 跋欧阳修《集古录跋》 王升 衰老帖 首夏帖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王岩叟 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 与给事淳夫侍讲札 秋暑帖 王庭筠 幽竹枯槎图 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 跋米芾《研山铭》 王觌 平江酒毛帖 王诜 烟江叠嶂图卷 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 跋孙过庭千字文 跋欧阳询千字文 跋王齐翰画 白玉蟾 四言诗帖 行书仙庐峰六咏卷 足轩铭卷 秦观 摩诘辋川图跋 程元凤 识语 章友直 跋阎立本《步辇图》 米友仁 动止持福帖 文字帖 潇湘奇观图题跋 跋研山铭 跋米芾苕溪诗卷 跋隋人出师颂 米芾 三吴诗帖 三帖卷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临沂使君帖 丹阳帖 乐兄帖 乡石帖 伯充帖 值雨帖 元日帖 公议帖 向乱帖 向太后挽词帖 吴江舟中诗卷 吾友帖

茶道书法作品欣赏

茶道书法作品欣赏

茶道书法作品欣赏汉字产生初期只是作为一种记事手段,东汉崔瑗《草书势》云:“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古代许多信札、碑文、书稿等,现在看来大都是很好的书法作品。

汉字由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并由实用逐步发展为一门能够抒情写意、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种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与此同时,它还可作为其他学科资料的一种补充。

茶的产生也是缘于实用。

茶叶最早以药用为主,到三国、两晋时期,饮茶之风渐盛,尤其是文人雅士品茶、论茶,逐渐将饮茶融入他们的艺术活动,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到唐以后,出现了茶宴、茶会等文化形式。

文人雅士在品茶之余,或把卷清谈,说古论今,或吟诗作赋,欣然命笔,或挥毫泼墨,寄情书画。

茶的功能也由实用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需要。

茶与中国传统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被世人誉为“国饮”,书法被视为“国粹”。

在茶和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台,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茶和书法珠联璧合,可以追溯到汉代之前,《汉印分合韵编》中有多种写法的荼字。

又据报载,曾在湖南长沙魏家大堆4号汉墓出土有古文物石质“荼陵”即今湖南的茶陵官印一枚。

说明茶作为艺术的表现内容至少在两千年前就登上了书法的大雅之堂了。

茶助文思,文人爱茶,其中书法家更是数不胜数,从颜真卿、怀素、苏东坡、黄庭坚到倪云林、徐文长、郑板桥、吴昌硕,他们都以优美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写茶、赞美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

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

唐代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一幅著名的信札《苦笋贴》中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全帖虽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章法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

与怀素的身世和性格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另一位书法大家也是酷爱书法,崇茶爱茶,此人便是《僧怀素传》以及《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茶书法欣赏「荼」出于「尔雅」,从木旁的是「梌」字,出于「本草」,「茶」从草旁,出于「开元文字音义」,这三个字都是现在所谓的茶。

茶还有几个别名,「槚」也就是茶树,「尔雅.释木篇」称之为苦茶。

「蔎」是茶的别名。

「茗」;晚采的茶为茗,也就是较老的茶,初采的茶才是茶。

「荈」;是指最晚采的茶。

陆羽着「茶经」才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直通用到现在。

元赵孟俯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还「荼」。

茶字欣赏《苦笋帖》[唐] 怀素“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苦笋帖》,绢本,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约3.3厘米左右,清时曾珍藏于内府,现藏上海博物馆。

怀素(725—785),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他的俗家姓钱,幼年出家做了和尚。

怀素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茶录》[北宋]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

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

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

《茶录》问世后,抄本,拓本很多。

见诸记载的有:“宋蔡襄书《茶录》帖并序……小楷。

在沪见孙伯渊藏本,后有吴荣光跋,宋拓本,摹勒甚精,拓墨稍淡。

此拓本现或藏上海博物馆”。

(《善本碑帖录》)“宋蔡襄《茶录》一卷。

素笺乌丝栏本,楷书,今上下篇,前后俱有自序,款识云: 治平元年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引首有李东阳篆书‘君谟茶录’四大字,……后附文征明隶书《龙茶录考》,有文彭、久震孟二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也藏有一卷《楷书蔡襄茶录》,规格为高34.5厘米,长128厘米纸本,无款。

其他还有《绢本茶录》。

《绢本茶录》原件已轶。

在明代宋珏《古香斋宝藏蔡帖》的《茶录》刻本,就是按绢本茶录刻的,其中或见其端倪。

《精茶帖》[北宋] 蔡襄《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

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

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

公谨左右……”。

《啜茶帖》[北宋] 苏轼《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

《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苕溪诗帖》[北宋] 米芾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

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

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诗曰: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道林帖》[北宋] 米芾米芾自书诗帖,诗曰:“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

“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

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

“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

“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蔡襄的《茶录》中曾有“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的论述。

米芾的诗,正可谓是这个论述的注脚。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 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

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其诗曰: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

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

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 “《茶经》一卷,《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

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

”可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与《茶经》同列于茶书目录的尚有《煎茶七类》。

徐渭曾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过该文的内容,此处主要介绍一下徐渭该文该书的有关情况。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狂放不羁,孤傲淡泊。

他的艺术创作也反映子这一性格特征。

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关茶的并不多,而行书《煎茶七类》则是艺、文合璧,对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研究均属一份宝贵的资料。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如此的评价,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相当自信的。

后来的人也称其“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评价也不可谓不高。

徐渭的书法多作行、草书,除了师法晋唐名家外,主要是汲取了宋代米芾、黄庭坚及元代倪瓒之神韵,由此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性格来,他的传世作品多为56岁以后所作。

行书《煎茶七类》刻帖的原石,现藏浙江上虞文化馆。

此后为《天香楼藏帖》的一部分,共分五帧,每帧31×76厘米,横式。

前有隶书题额“天香楼藏帖”五字,其下有白文“王望霖印”和朱文“济苍”两印。

书迹最后有王望霖小楷尾跋: 此文长先生真迹。

曾祖益公所藏书法,奇逸超迈,纵横流利,无一点沉浊气,非凡笔也。

望霖敬跋。

《天香楼藏贴》是清喜庆元年至九年(1796-1804)上虞王望霖撰集,仁和范圣传镌刻,共八卷,前五卷为明代人书作,后三卷为清代人书作,共计刻书130余种。

人评“此帖选择精审,俱以真迹上石,摹勒亦能逼真,是汇帖中之可观者。

”《煎茶七类》带有较明显的米芾笔意,笔画挺劲而腴润,布局潇洒而不失严谨,与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相对照此书多存雅致之气。

徐渭行书《煎茶七类》全文如下煎茶七类。

一、人品。

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

二、品泉。

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

并贵汲多,又贵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冽。

三、烹点。

烹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候汤茗相浃却复满注。

顷间,云脚渐开,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

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过熟则味昏底滞。

四、尝茶。

先涤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萦,设杂以他果,香、味俱夺。

五、茶宜。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呤,清谭把卷。

六、茶侣。

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七、茶勋。

除烦雪滞,涤醒破疾,谭渴书倦,此际策勋,不减凌烟。

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

时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

《角茶轩》[清] 吴昌硕“角茶轩”,篆书横披,1905年书,大概是应友人之请所书的。

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

其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其中对“角茶”的典故、“茶”字的字形作了记述:“礼堂孝谦藏金石甚富,用宋赵德父夫妇角茶趣事以名山居。

……茶字不见许书,唐人于 茶山诗刻石,茶字五见皆作荼。

……”所谓“角茶趣事”,是指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字德父、德甫)和他的妻子,婉约派词李清照以茶作酬,切磋学问,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相濡以沫,精研学术的故事: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赵、李族寒素贫俭。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礼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后来,“角茶”典故,便成为了夫妇有相同志趣,相互激励,促进学术进步的佳话。

清袁于令清刘墉书札近人集体创作百茶字图图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