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科技与产业、生产与生活、政府、企业与农户的有机连接的重要桥梁与渠道,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限制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迫切需要开发建设大系统、大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城乡一体化,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项目面向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技术需求以及当前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和村镇管理的问题,重点攻克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农业现场信息全面感知关键信息技术及现场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低廉高效多元农业信息服务规范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关键信息技术,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共享化、个性化中的整合关键信息技术;研制适合农业产业化生产过程的关键农业信息感知与传输关键技术及低成本终端;构建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综合、专业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探讨适合我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在省域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应用示范,探索我国利用农村农业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项目预期实现的目标为:研制农业信息智能传感设备4类15种,无线终端设备4种,申报专利40项以上,切实解决农业现场信息缺乏、农户缺乏现场即时信息服务的问题;制定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标准和农村信息化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标准各1套,制定1-2项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技术标准,
如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整合技术,研究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开发1套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并在省级范围进行示范;研究优势产业生产过程决策模型10个,生产管理系统10套;农产品供需动态预报与实时配送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各1套,流通示范的农产品品种不低于10种;开发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1套,进行平台应用示范,培训骨干技术人员200名以上;研发农村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1套,选择200个村镇作为示范区,进行系统应用示范,培训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建设典型示范点10个,经济效益增加10%以上;发表论文100-120篇,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30项以上;培养研究生70-80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0-100人。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 项目意义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六大以来,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农业弱质产业的行业特殊性、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经济落后与信息技术更新快、信息化建设成本高的双重风险,在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尤为重要,加快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有利于推进全国
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贯彻‚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农村信息化服务理念,提高面向农村基层的科技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是落实纲要精神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行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明确将‚农业信息化‛列入优先主题,《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重点建设农村重要信息系统,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中共中央十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2008-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强调要‚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三网合一’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探索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的优势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的战略性需求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农村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和协调。
(2)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抓手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针对新世纪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统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常规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
足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农业信息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性技术,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渗透性、集成性和广泛的带动性,大幅度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水平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将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有效地促进各种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业由粗放生产到精细农作、由被动生产经营到主动适应市场、由经验型到科学化等一系列转变;并将加快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项目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3)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统筹城乡发展,就现阶段而言,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实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通过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能够实现信息资源集成、科技信息扩散、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推广服务,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信息化发展差距,促进解决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科技要素和信息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信息化的发展还会带来农民沟通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处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文化发生碰撞而走向整合,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城乡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