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应用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教育的目的是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网方便地访问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

移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短消息的,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实现实时通信)。

2.虚拟教室: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可靠的通信系统进入虚拟教室,开始基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学习。

(1)虚拟教室系统的组成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教室,其系统构成分为使用者部件、控制中心和资源库三部分。

(2)虚拟教室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主要活动:选课、学习、交流等
教师的主要活动:备课、授课、组织资源、答疑等
3.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根据知识的特性,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

4.智能代理: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智能代理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就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将具有信息提取功能的Agent派遣到一台至多台服务器,执行分布式计算,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将这些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URLs的形式供用户访问。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3)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的应用
智能代理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查询表达式,但用户仍需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用户创建智能代理之后、进行首次搜索之前,需要对这些代理进行“训练”,训练包括描述查询主题的简单的文本输入。

之后该代理将独立地对网络进行浏览,根据自身内部的相关性
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级。

智能代理能够解析自然语言,但它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和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信息对于它们的结构是必需的。

5.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和科研,一般由高校和国家的科研部门承担建设任务,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较高,因为要涉及到校间的数据共享以及跨区域共享等问题,它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很高,一般会遵循国际或国家的相关标准。

分布式管理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简答题(40分)
1、什么是随机通达教学?
简答1: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
学习者之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的知识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实际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习者具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接受、记忆和套用这些结构性的知识。

对高级知识学习的研究表明:一开始就将复杂的学科范围简单化会妨碍进一步获得比较复杂的、正确的理解,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

皮罗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通过这一方法对十字交叉形学习提供支持。

由于复杂和非良构领域存在概念的复杂性、实例的不规则性、情景的变化性、多种表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因而对知识的理解会因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达成全面的理解,教学必须不止一次地涵盖内容。

这种反复绝非为了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每次学习的情景中存在着互不重合
的方面,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

对复杂概念和实例所做的任何单一解释都会漏掉复杂性中的很多因素。

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按照以下5个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
①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②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能够适应变化的情景,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③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④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而且使学习者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

⑤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学在非良构领域内过分简化知识和预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认知灵活性理论完全排斥预定学习内容。

2、阐述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概念
简答2: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一、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学习资源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资源。

1.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
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①在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中,媒体就是学习资源。

在这个阶段,媒体辅助教师的教学,只起单向传递教学内容的作用,学习者处于消极的被灌输状态。

②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开始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媒体也因而成为双向交互的中介。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③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媒体观念进一步向媒体环境的观念转变,媒体环境常常是教师控制的,学习者只有很小的自主权。

④建构主义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所有的资源配置以支持学习的学习为中心,媒体环境的观念也因此向学习资源观念转变。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2.学习资源的分类
从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两个方面来划分,网络上的资源主要包括:
(1)人类资源:学习伙伴、有组织的学习小组、非组织性的讨论小组、指导教师、在线专家、网络社团、网友等。

(2)非人类资源:基于网络的课程、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库、基于网络的网络题库、基于网络的网络图书馆、非结构化资源(各种主题站点)基于网络的学习工具等。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二、学习环境
1.学习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意味着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因而也可以把学习环境说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

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
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还包括系统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相对于教学环境提出来的,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而学习环境的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基础。

2.对学习环境的进一步理解
(1)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在教学论中,教学环境往往被定义为“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或“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主要内容是家庭、学校、课堂中的物质因素,而文献中往往又把教学环境称之为学习环境,因此教育技术学理论中的学习环境也往往成为教学环境的代名词,没有涵义上的区别。

美国教育技术学家Knirk(1979)就明确将学习环境定义为“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不论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都绝不仅仅是物质环境,它们都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因素。

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是以“教”为主的环境,而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主的环境。

(2)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
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进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静态的学习环境观。

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进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也才能把握住学习环境的本质。

(3)教学系统与学习系统
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理解。

前者强调以教师的“教”为系统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后者则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为系统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们的要素是相同的,即教师、学习者、内容和手段,二者的区别重心不同。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由于建构主义逐渐深入人心,很多教学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也采纳了以“学”为中心的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开发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4)学习环境与教学系统的关系
学习环境与教学系统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①学习环境是设计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蓝图,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对未来学习进程中种种可能的因素的描绘;而教学系统是开发的结果,是蓝图的实现。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②学习环境是由教学系统创设的。

按照蓝图开发出来的教学系统创设出蓝图描绘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各元素相互作用展开教与学的活动。

③要从两个阶段去理解学习环境和教学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个阶段是在教学系统诞生前,一个阶段是在教学系统诞生后。

3、请论述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
简答3: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一、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
1.乔纳森定义的学习活动
乔纳森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基于问题、项目或案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类:探索(Exploration)、阐明(Articulation)和反思(Reflection)。

(1)探索。

探索活动包括分析案例、查找信息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完成项目。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学习者在探索活动中有意识地管理达到目标的进程。

探索活动还包括关于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的考虑和猜测、学习环境的操纵、观察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2)阐明。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反思。

建构学习环境要求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此进行反思。

要求学习者阐明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并解释他们完成知识建构的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2.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中一般的学习活动
通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可将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个种类:知识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

知识学习是良构领域的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是非良构领域的学习。

(1)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是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包括对概念、规则、定律等内容的学习。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知识学习活动可划分:浏览、搜索、交流、生成、评价等五种。

①浏览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沿着知识节点链,以联想的方式不断深入学习的活动;
②搜索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搜索有关主题信息的活动;
③交流与合作是指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请教、指导活动;
④生成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知识结构并表达出来的学习活动;
⑤评价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并反思学习效果的活动。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2)问题解决
问题的解决划分为四个阶段:问题表征、方案设计、尝试解答、评价结果。

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包含了不同的学习活动。

①问题表征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分析和确定问题,包括分析、归纳等活动;
②方案设计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查找、比较和分析有关案例,模型化问题解决方案;
③尝试解答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④评价结果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评价方案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提出修改方案的建议。

(3)策略学习
策略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因此策略学习也就是学习策略的学习。

学习策略就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为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主动调整和组织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学习者的策略学习往往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要努力使策略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

一般的学习策略,按照迈克卡等人的分类包括三大类10个小类。

学习策略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与学习者的其他学习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随主体学习活动的逐渐深入和丰富而形成、扩展起来的。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还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可以通过形式训练的方式习得。

学习策略形成过程中有关的活动包括六个方面:计划、管理、调节、检验、评价、领悟。

①计划是指学习者为自己设置学习目标、学习进度、预期结果和学习方式等;
②管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管理自己的认知资源和外部学习资源,如集中注意,时间分配,学习环境设置等;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③调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需要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
④检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检查自己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
⑤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⑥领悟是学习者在多次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评价、反思后,总结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即学习策略。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二、网络学习环境中对学习活动的支持方式
一般情况下,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提供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
在不同模式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不同的学习活动所对应的学习支持方式不同。

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多种支持方式。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支持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主要包括五类:
①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及可修改课程材料;
②基于网络的资源库系统及资源;
③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及评价指标;
④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
⑤基于网络的辅助工具系统。

支持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
抛锚(Anchoring)策略;
认知学徒策略(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十字交叉形(Criss-crossing)策略;
建模(Modeling)策略;
教练(Coaching)策略;
支架、渐隐(Scaffolding and Fading)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策略;
小组评价策略;
反思(Reflection)策略。

4、请说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
简答4:模块6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2.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
(1)网络教学支持子系统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中的网络教学子系统,可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提供支持。

主要包括网络教学设计功能模板、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各类教学支持工具等。

(2)网络学习支持子系统
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施。

三、论述题(30分)
1.请论述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论述1:
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

它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属于教育技术学。

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①学科的本体研究;
②对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
③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
④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
⑤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⑥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2从实现方式、工具、主要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的方式来论述如何支持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论述2:
1、学习资源: .
2、学习环境: .
3、网络课程:
4、多媒体教室:
5、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MCU)等组成,具有实时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在远程实时授
课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40分)
1.网络学习环境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1: (1)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特点:
①信息组织的非线性
②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③媒体的多样性
④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①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②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可促进记忆。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④促进积极主动的建构。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中一般的学习活动
通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可将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个种类:知识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

知识学习是良构领域的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是非良构领域的学习。

(1)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是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包括对概念、规则、定律等内容的学习。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知识学习活动可划分:浏览、搜索、交流、生成、评价等五种。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①浏览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沿着知识节点链,以联想的方式不断深入学习的活动;
②搜索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搜索有关主题信息的活动;
③交流与合作是指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请教、指导活动;
④生成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知识结构并表达出来的学习活动;
⑤评价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并反思学习效果的活动。

2.网络学习环境中可用的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简答2:
支持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
抛锚(Anchoring)策略;
认知学徒策略(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十字交叉形(Criss-crossing)策略;
建模(Modeling)策略;
教练(Coaching)策略;
支架、渐隐(Scaffolding and Fading)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策略;
小组评价策略;
反思(Reflection)策略。

3.举例说明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简答3:第六章
多元化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1)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指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实时教与学的环境,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听得着、看得见。

(2)网上协同实验室(Collaboratory,简称Collab):是真实实验环境和虚拟实验平台的集成,可实现基于网络的问题求解过程。

(3)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学习系统:基于智能代理构建起来的网络学习系统,其结构和组织是在人类社会和组织的一些有用的模式上形成的。

4.请介绍网络教育支持工具--虚拟学区。

简答4: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30分)
1、请从技术的特性、它对网络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它未来的发展等三方面介绍一种网络教育应用的技术基础。

论述1:无线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教育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构成了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发展到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三、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正得到日益普及的应用。

常见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有无线局域网技术和蓝牙技术。

1.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灵活的数据通信系统,是固定局域网的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

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54Mb/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

无线局域网系统包括为电脑终端配置的无线局域网卡;进行数据发送和接受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其他一些接入控制设备。

WLAN的应用有两类情况:
(1)独立的WLAN。

指整个网络都使用无线通信的情形。

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使用AP,也可以不使用AP。

(2)非独立的WLAN
无线通信可以作为有线通信的一种补充和扩展,这种情况称为非独立的WLAN。

在这种配置下,多个AP通过线缆连接在有线网络上,以使无线用户能够访问网络的各个部分。

2.蓝牙技术(Bluetooth)
蓝牙技术是一种将多种家庭与办公室中的数据和语音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联网的技术,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小型、经济、短距离的无线链路。

蓝牙标准(IEEE 是由移动通信公司与移动计算公司联合起来开发的传输范围约为10米左右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

2、请论述校园网在教育中的基本应用。

论述2:
校园网
校园网络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校园网络以学校各部门的应用硬件系统为基础,将各个分离的硬件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信息交流硬件平台。

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管理信息的支持下,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平台、校园通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

校园网
一、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硬件环境上说,校园网络就是一种为大中小学校的各种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它构建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之上并能够与Internet相连接。

对于校园网的建设来说,其教育应用是核心,而作为硬件网络环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

校园网
1.大学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校园网工程的一般特点是:
①大学校园网规模较大,网络节点通常有几千个;
②校园主干网覆盖范围大,主干带宽要求高;
③子网分割较多,且各子网的独立性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