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就业
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与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与探索杨叶(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一、解读第二课堂学者们普遍认为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有组织性、有教育性的课外活动,从而达到获取各类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道德情操的教育教学形式。
这些课外活动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知识学习、技能操作训练、校园文体活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社会企业实践等。
第一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教学任务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对于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教学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
第二课堂是只要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都可以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专家。
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可以拓展,而且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学习空间范围大。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一)发现第二潜质并提高学习兴趣在中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电子类专业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职生知识学习能力差异大。
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能升学和想就业并存,能升学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明确,对知识十分渴求,开展第二课堂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
想就业的学生往往对动手操作感兴趣,而对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且缺乏兴趣。
二是电子类专业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本身基础知识弱的学生便会降低学习兴趣,想就业的学生更愿意在实践中去摸索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三是常规课堂教学不能兼顾学生特长和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发现有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困难,但对于实践知识学习起来较快,技能掌握得也快。
因此,笔者认为第二课(二)发展第二潜质并提升综合能力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能力要求,如专业技术类的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仅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通过不断地实践,有目标、有意识地培养、锻炼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大纲(课程标准)
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6分计划学时:102适用专业:应用电子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以电子产品为对象进行教学的,由于电子类专业的各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最终都体现在具体的电子产品之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先修专业课程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技能培训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传授电路的设计方法、工程计算、元器件的选择原则等内容,进而使学生尝试较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应用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因此扎实学好本门课程对于学生温故知新,做好走出校门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 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之初,经过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归宿在于两个“系统”——“系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
前者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后者则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大学生,既关注眼前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同时也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机会。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1)典型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所包含的技能点;(2)电子产品生产岗位所包括的技能点;(3)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所包括的技能点;(4)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等工种的国家标准.四、项目编排的思路和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所(模块),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发挥各自的优势。
电工专业课实施课题负责制教学模式论文
电工专业课实施课题负责制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技工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没有深入探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没有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没有研究教学对象素质的多层次性,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急需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一整套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
本文就具体实际的做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工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效果提高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26-001现在的技工学校教育,采用的是一种比较陈旧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现有技工学校的学生。
因为从学生素质层次看,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被动,深入学习和钻研有较大难度,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技术人才。
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新调整我们教学思路,更改教学方向,在教学模式上采取“课题负责制教学模式”。
一、课题负责制教学及特点课题负责制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为每一个专业设计一定数量的合理的教学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担课题,以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一种责任制教学方式。
理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专业实践活动需依托的多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知识分解融入技能课中去,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的难度,避免重复教学和无效教学。
课题负责制教学强调了“课题”和“责任”,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最强。
课题负责制教学有利于培养专业带头人。
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自己的主攻专业和教学课题,有利于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特长的发挥。
具有主专业、多方向、厚基础、多模块的特点。
通过职业培训的学生,只有具备了多种职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课题,另一方面为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决定培训课题。
中职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四、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摘要】本文围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展开探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分享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展望了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现状分析、教学模式、案例分享、效果评估、未来展望、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为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人才支持。
由于技术更新迭代快、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等原因,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专业的发展,探究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案例分享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探究,分析现状、探讨模式、分享案例、评估效果并展望未来,以期为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改进方向,为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持续提升提供参考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为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效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旨在为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质量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技能提升。
专业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专业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目录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国家改革发展现范学校的要求,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尽快形成课程完整的教材系列。
在合理选用教育部举荐的优秀中职教材和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发反映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体现“任务引领”理念的特色教材,力求做到统筹打算、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晋升教育教学实效,推进学校发展。
综合上述情形,开发学电子商务专业校本教材,使学生能举行有用进修,技能培养有用推进,切合实训条件,便于教师二次开发,校企共建、工学结合,成为专业教学发展、技能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媒介和催化剂,已成为火烧眉毛的任务,这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一定结果。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本教材开发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四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以职业资格的获得为保障;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目标。
9 -三、开发目标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研究,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研究、再研究、再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教师不断进取,维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
这样校本研究解决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教学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使教师通过时刻进行的具体教学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四、组织机构一)设立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XXX、XXX、XXX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卖力本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管理与领导,制定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作出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和谐各方面关系,使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打好学生的基础,让他们熟悉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专业课程:根据行业的需求,设置了各种专业课程,如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电子技术解决问题。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实践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
二、模块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模块,并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
1.模块内容:每个模块包括一个具体的主题,如电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
每个模块在内容上是独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模块进行学习。
2.模块安排:每个模块有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个人喜好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顺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模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模块。
3.模块考核:每个模块有相应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
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验,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对该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一体化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技能,我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一体化教学。
1.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
3.跨学科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将电子技术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习与就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提高就业能力,我们设置了实习和就业指导课程。
《电商运营》课程标准
《电商运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 ] 学时[ ]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商运营》是电子商务专业一门必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网店开设、发布产品、店铺设置与装修、淘宝工具使用、无线运营和数据分析、付费推广、活动策划推广与入驻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的基础操作,重点讲述活动策划推广和多平台电商运营的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活动相关的各种报名渠道及其它推广引流方式,掌握电商推广引流相关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电商平台活动和付费引流等方面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电商运营推广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商推广引流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商运营推广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1.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商务及平台。
(2)了解电商就业前景。
(3)掌握淘宝规则及开店技巧。
(4)能够熟悉店铺后台各模块的功能(5)掌握店铺发布产品的方法。
(6)了解付费推广(7)掌握付费推广的推广计划搭建与付费推广的ROI优化;(8)掌握淘宝站内活动的报名与活动流程的把控;(9)掌握通过站外活动引流技巧;(10)了解淘宝达人和淘宝直播,掌握查找直播达人,并进行传播的合作方式;(11)掌握无线端运营的技巧。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概述了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
在通过探讨实践教学模式、案例分析、难点与挑战、改进策略以及成效评估,全面分析了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未来发展展望。
本文旨在为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思路和指导,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案例分析、难点与挑战、改进策略、成效评估、重要性、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概述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教学在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或参与实际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一、实用性强。
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直接接触到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综合性强。
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更新快。
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项目教学论文
论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项目教学摘要:“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关键词:项目教学就业导向模块教学主动学习摘要:“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关键词:项目教学就业导向模块教学主动学习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型人才的使命。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尽管目前各职业学校都在积极加大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但仍据“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甚远。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即所谓“三中心”的教育模式,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而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这种被动教与学的结果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因此,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中职电子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研究
中职电子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研究摘要:“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2022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之一,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岗课赛证创”的内容逻辑与融合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链接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进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要素相互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库。
构建了层次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融合模式,加快推进三教改革。
把推进数字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合理设计“岗课赛证创”学习成果的相互转化,同时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字:岗课赛证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电子专业2021年10月,两办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第15节“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提到: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岗课赛证创”是指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技能大赛、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和创新创业,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索构建“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
一、研究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最终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实践性教学,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
(一)实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市场、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呼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当前我国的劳动人口整体上素质和能力还难以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就业中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显得更为迫切。
(二)实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推动中职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有效手段。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与就业融合的路径探析--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1212021年4月总第359期ISSN1672-1438CN11-4994/T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与就业融合的路径探析—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例陈爱君 徐照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通过顶层设计“双创”教育与就业融合的理论体系,提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践上融合的典型事例所产生的新成果,分析跨专业师资建设“双创”教育新平台,以赛创联动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双创”教育与就业融合的新路径,为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促就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就业作者简介:陈爱君,教育硕士,副教授;徐照明,工学学士,讲师。
基金项目: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区域就业能力的研究—以甘肃省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为例》(LZ 〔2019〕GH992)。
“双创”教育以培养具备开放性人格以及“双创”素质人才为中心,教育内容不仅围绕培养学生的“双创”技能和管理理念,更多的是要使学生获得敢于实践、勇于挑战的“双创”意识、精神和行动决策力,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心理素养和就业观念,因此,“双创”教育是一种实用性教育。
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来看,两者发展看似平行,但对于学生发展而言,目标相同,即职业生涯及就业规划。
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专业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双创”教育贯穿始终,而绝非仅在某个阶段进行“双创”教育。
与此同时,在校期间职业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梳理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坚定未来创业的顽强信念和正确的就业观念,摆脱就业目标缺失或者毕业后被动就业的局面[1]。
基于以上情形,笔者认为构建“双创”教育与就业相融合体系是现阶段优化“双创”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保障职业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转型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顶层设计“双创”教育体系,营造开放的创业就业教学环境;将“双创”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进行实践融合,激发师生创新思维,培养师生创新理念;提供跨学科的“双创”实践平台,探索“双创”教育与创新大赛促进就业的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与就业融合路径探析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实施——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职业院校模块化教学涉及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重构、模块化教学及评价等内容,对职业院校模块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60-05【作者简介】贾清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副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实施——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贾清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热点问题。
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进行再梳理,为职业院校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对提升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特色、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区域、产业、院校特点,开发具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
(一)针对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设计为了支持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就业,学校通常在一个专业内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不同专门化方向面向同一技术领域的不同岗位或岗位群,把针对某个方向的一组课程设置为模块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支持学生按模块(方向)选修,形成同一专业按不同职业方向分流培养。
比如软件技术专业,一类是根据主修技术平台设置Java 软件开发、NET 软件开发、WEB 前端开发等模块(方向),另一类是根据面向的职业领域设置信息系统开发、嵌入式开发、软件测试等模块(方向)。
中专《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等技术。
学时:130适用专业:电子电工类专业学分:100分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 坚持中职性,体现中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中职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 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基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04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与 特色
基于岗位能力的跨专业培养模式
01
跨学科知识融合
02
岗位能力为导向
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不同专 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 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 能力。
以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 实际工作场景引入课程中,使学生能 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 力。
岗位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的综合表现。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组成的集合,具有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岗 位群集中、职业素质共通等特点。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促进就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实证案例介绍
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该课程体系有效提 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就业率
与薪资待遇均有明显提升。
案例二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 施
背景介绍
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 旨在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电子
商务人才。
实证案例介绍
开发过程
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意义
通过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 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符合 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02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 群课程体系开发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明确专业群定位
对相关岗位进行详细调研,明确专业群的培 养目标和定位,以便确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 能和职业素养。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学校介绍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学校介绍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创建于1998年,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级职业学校。
一、学校概况1. 学校地理位置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工贸路,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
2. 学校规模学校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学校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等教学和生活设施。
3. 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秉承“质量为本、服务为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
二、学校教学资源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正高级职称教师、副高级职称教师和中级职称教师。
教师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2. 实训设备学校配备了一流的实训设备,包括机械加工、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等专业实训设备。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各自专业的技能。
3. 校企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学校专业设置学校开设了多个专业,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1. 机械制造类专业- 数控技术与应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2. 电子信息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3. 汽车维修类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4. 建筑工程类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四、学校师生生活1. 学生宿舍学校提供舒适的学生宿舍,宿舍设施齐全,提供24小时热水、空调、网络等基本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学生活动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专业代码:121100一、电商专业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既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包括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销售、资金支付、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等等,这就形成了营销、贸易、客服、技术、商务、管理、财务等多种要素交叉的人才需求格局。
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速度及招生规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逐步扩大,截止目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达上千所,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电子商务类人才也连续几年居热门需求岗位排行榜前列。
调研数据显示,电子商务岗位群基本包括网络营销推广类岗位群、客服类岗位群、美工设计类岗位群、网络编辑类岗位群、网站建设与维护类岗位群、网站/网店运营类岗位群。
随着电商产业逐步发展,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第一,需求量大。
随着这几年各行业竞争的加剧,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电子商务人员的需求则与日俱增,需求量巨大。
第二,行业需求面广。
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到房地产、汽车、保险、金融、快速消费品、农业、贸易等行业,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第三,专业需求岗位多。
包括:设计类、开发类、运营类、营销类、商务类、外贸类、策划编辑类等。
第四,普遍要求有相关岗位的从业经验。
掌握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院校学生尤其受到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对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快速的适应岗位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2.1就业导向、分类实施,综合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深造环境电子商务专业遵循“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从学校专业一体化建设着手,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专业建设;强化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构建“理实融通”的模块化渗透型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分别从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师资培养、课程教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等方面,分类实施,综合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深造环境,建设甘肃省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学校。
基于OBE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36卷第1期2022年1月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6N o .1J a n .2022收稿日期:2021G10G20基金项目:2021年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067)作者简介:刘悦婷(1979G),女,陕西临潼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㊁电子电路设计.E Gm a i l :l i u y u e t i n g996@q q.c o m.㊀㊀文章编号:2095G6991(2022)01G0116G05基于O B E 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悦婷(兰州文理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10)摘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关键是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本文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㊁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包括创新㊁创业㊁敬业㊁诚信㊁纪律和协作等,即将课程思政㊁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引入教学中.从培养目标㊁课程体系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式及学生评价体系等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关键词:人才培养;O B E 理念;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图分类号:G 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R e s e a r c ho n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t y B a s e do nO B EC o n c e pt L I UY u e Gt i n g(S c h o o l 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L a n z h o u73001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u t c o m e so r i e n t e dE d u c a t i o n (O B E )i sr e s u l t s Go r i e n t e da n ds t u d e n t Gc e n t e r e d .O f t h e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t a r g e t i no u r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a r en o t o n l y r e q u i r e dt o m a s t e r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s k i l l s ,b u t a l s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q u a l i t y,t e c h n i c a l l e v e l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t h i c s ,i n c l u d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d e d i c a t i o n ,i n t e g r i t y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e t c .,t h a t i s ,t o i n t r o d u c e c u r r i c u l u mi d e o l o g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i n n o Gv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i n t o t e a c h i n g .T h e t e a c h i n g re f o r ma n d p r a c t i c e a r e c a r Gr i e do u t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t r a i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t e a c h G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 s t u d 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P r a c t i c e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i s e f f e c Gt i v e .K e y wo r d s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O B Ec o n c e p t ;r e f o r m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m a j o r 0㊀引言O B E (O u t c o m e s Gb a s e d E d u c a t i o n ,O B E )教育又称成果导向教育,是基于学习产出的反向教育模式,它以教育结果为导向目标,代表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1G2].O B E 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重点关注4个问题: 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 怎样去学 和 怎么评价学 ,即 学生获得的预期学习成果是什么 为什么要让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成果 怎么做才能使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成果 以及 怎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 [3G4].O B E 教育理念具有如下特点:①根据人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②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③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④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文献[5G6]以O B E理念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对象,创新教学过程㊁革新教学方式㊁推进培养目标,构建了 四维一核 的教学体系,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文献[7G8]引入O B E教育理念,构建了层次化㊁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献[9]以O B E 为指导,从教学体系㊁培养方式㊁实践基地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献[10]引入O B E理念,从实验㊁实习实践㊁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角度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㊁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养㊁技术水平㊁职业道德的提高,本文对O B E理念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培养目标确立㊁课程体系重构㊁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1㊀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我校的办学思路是 育人为本㊁德育为先;坚持应用为主㊁服务地方;坚持需求导向㊁走内涵式㊁差异化㊁特色化发展道路 .作为地方院校的工科专业,我们必须明确自身的工程教育定位,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以O B E成果导向为内部需求,将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作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准确把握行业需求,积极采纳企业和校友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与预期学习结果一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涵盖知识㊁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列,其中人才培养标准,代表预期学习结果.表1㊀O B E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㊁物理等相关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发展简史和人文简史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㊁网络技术㊁编程技术㊁软件仿真技术解决工程问题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㊁实践知识和工程知识能力终身学习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及现代技术工具完成工程实践综合运用具有开阔的视野,能综合交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问题分析综合运用数学㊁艺术㊁工程等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工作分工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语言沟通掌握英语,运用语言清晰㊁明确地与人有效沟通,合理表达意见创新思维从多角度㊁多层次㊁多结构去思考问题,面对困难能提出新的有效解决方案;质疑常规㊁推动创新,直到问题的解决素质家国情怀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㊁政治信仰,遵守社会公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㊁优良的工程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生态意识掌握生态基本知识,在解决专业问题时考虑生态要求,积极保护生态环境2㊀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1)提高实践学分比例,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实践课程学分所占的比重较小,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偏差,因此提出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形成由通识教育类㊁专业教育类㊁专业实践类和能力拓展类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总学分为168分,其中实践类课程总学分所占百分比为35.71%,如表2所列.通过多种实践教学,如师生共同实践㊁团队合作实践和网络自主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优化课程组织形式,丰富综合课程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也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打破原有单一课程的讲授形式,重视课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融合相关课程,减少重复的内容.例如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与«电路分析»课程融合,在«电路分析»课程中电路与711第1期刘悦婷:基于O B E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路分析知识模块讲解«模拟电子技术»中半导体二极管的模型及特性;在«电路分析»中讲授戴维南定理等效电阻求解内容时,可以讲解«模拟电子技术»中单管放大电路输入电阻㊁输出电阻的求解.图1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表2㊀实践类课程总学分统计表类别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课内实践教学137.74独立设置实验(实践)课程1710.12基础实践84.76专业实践综合实践95.36认知实习㊁专业见习10.60毕业实习63.57毕业论文(设计)42.38创新实践21.18合计6035.71此外,为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我们借鉴国内优秀高校的大学生慕课平台,例如将浙江大学«电路分析»慕课和大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慕课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聆听专家的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工程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丰富综合课程内容.首先,选择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需的管理类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电路系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在完成电路板的焊接中引入6S管理法,如图2所示,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㊁经济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高尚品质,职业素养的考核指标如图3所示.完成焊接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锻造工匠精神.3㊀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1)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开展(如图4),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 探究式 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重拾信心,强调合作,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受益终生的自我学习技能和方法.图2㊀6S管理法8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6卷图3㊀职业素养的考核指标图4㊀ 探究式 教学方式㊀㊀(2)基于项目和学科竞赛的参与式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以教师为主导㊁学生为主体㊁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工程项目,例如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完成智能小车㊁智能交通灯等项目设计,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㊁发表科研论文㊁申请专利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等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3)产教融合式教学,鼓励实践㊁引导就业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探索产教融合式教学㊁校企人才共享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开拓毕业生就业基地(如表3).目前在广东㊁上海㊁江苏㊁甘肃等地为本专业建立了8个实习实训基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组织学生完成3次企业实习或实践,即企业见习㊁企业轮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或实践过程中,利用工程实践环境,鼓励学生 做中学 ,先由指导教师介绍实践操作流程,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最后针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实现企业与学生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㊁促进就业,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表3㊀实习就业基地表序号实习基地企业类型签订时间1昌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省外企业2016年11月2广东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省外企业2017年10月3名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省外企业2019年5月4甘肃工大舞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省内企业2019年4月5甘肃华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省内企业2018年11月6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省内企业2019年5月7甘肃华悦信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省内企业2019年5月8甘肃中通申信科技有限公司省内企业2019年5月4㊀持续改进,健全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㊁以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构建多元过程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侧重学生完成实践的过程性评价,整个评价体系采用校内㊁校外和工程专业认证综合评价.校内评价主要考虑学生的科研产出和职业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㊁发表的科研论文㊁授权专利及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等,近6年学生的科研产出情况如图5所示.图5㊀近6年学生的科研产出率企业实习评价和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及在以上过程中职业素养表现等方面评价,在此评价过911第1期刘悦婷:基于O B E 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程中,每个评价项目有评分要求和细则,体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如图6),毕业生所在单位的反馈㊁毕业生工作业绩㊁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㊁社会问卷及企业走访等途径评价学生校外表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㊁以目标为导向㊁不断持续改进.针对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㊁人文社科基础知识㊁现代信息技术知识㊁专业知识㊁终身学习㊁工程实践能力㊁综合运用㊁问题分析㊁团队协作㊁语言沟通㊁创新思维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12条通用标准.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给出学生评价成绩.图6㊀近6年就业率统计㊀㊀通过校内㊁校外和工程专业认证综合评价,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修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校内质量监控㊁校外评价机制的闭环运行体系,从而有效保障教学过程的实施.5㊀结论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O B E 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培养目标㊁课程体系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式及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㊁工程实践应用能力㊁职业素养和学生的科研产出率㊁就业率.近三年来,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在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参考文献:[1]成卓韦,吴石金,陈建孟.O B E 理念下 3-3-3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452G458.[2]梁彦清,高莹,王晓燕.基于O B E 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2017(18):59G61.[3]金利群,胡忠策,汤晓玲,等.基于O B E 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227G231.[4]刘恋,郭立强.O B E 理论视角下高校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72G74.[5]常建华,张秀再.基于O B E 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21,43(2):87G92.[6]周春月,刘颖,张洪婷,等.基于产出导向O B E 的阶梯式实践教学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06G208,220.[7]郑大锋,陈砺,王秀军.O B E 工程教育理念与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154G157.[8]巫肇彬,李政林,麦雪凤,等. 双创 视域下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改革与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20,7(9):43G45.[9]肖志涛,吴骏,耿磊,等.基于O B E 理念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6(6):117G118.[10]武一,闫梦,周亚同,等.成果导向理念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现[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5):144G150.[责任编辑:李㊀岚]0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6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类专业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就业
作者:陈霖霖
摘要: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在就业导向下的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职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愿望去选择合适模块。
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电子类专业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课程设置过死,不符合各层次学生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时对口率低。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中职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走出校门就能进厂。
这就势必要求重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于2005年被确定为中职学校省级示范性专业后,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有了大幅改善,学生规模也逐年增大。
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新课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我校于2006年开始,在专业课中构建就业导向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因需教学、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学校电子类专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1专业定位不准确.职业方向不明确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劳动者。
但由于其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等许多方面参照了普通高校的模式.没有太多地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素质、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往往造成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偏高,专业目标定位过高。
另一方面,在开设专业前没有经过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调研。
开设诸如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等专业在职业方向上比较相近,在课程设置上区别也不明显,这就造成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相对模糊。
毕业后所能从事工作的定位不明确,给学生带来就业困难。
1.2不符合学生个体的发展
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按照过去的方式,用同一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将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学不懂,对学不懂的学生影响最大,久而久之将使他们失去信心和兴趣而放弃学习.结果会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
这样,既不符合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
1.3就业时专业对口率偏低
虽然每个学校都在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就业对口率偏低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学生就业对口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校期间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无法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存在着差异。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就业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就业对口率。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类专业的发展。
造成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接收的毕业生也不能做到“即聘即用”。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就业导向下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专业课程,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2、模块化专业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2.1基本思路
中职学校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捕捉、分析企业和市场信息,以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
实现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2.2模块化专业课程的构建
首先,通过调研本地相关的行业、企业,了解市场对电子类中职生的需求及用工情况,分析得出学生就业集中的三类主要职业岗位,依次是A: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营销类;B: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类;C: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类。
接着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这三类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设计为专业通用课程模块。
再将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要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由专业通用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模块组合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课程体系。
最后根据确定的模块化专业课程编写符合学生需求的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
具体情形见下图。
对于A职业方向模块,侧重于对各种家用电器(如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视盘机、摄像机等)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方法、相关营销知识等技能,最后参加电子产品营销员职业资格鉴定;B职业方向模块,侧重于对电子元件的认别、测量、焊接技术及对常规仪表仪器使用等技能,最后参加电子装配调试工职业资格鉴定;C职业方向模块,它在B类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对家用电子产品的故障分析、电路分析方法、检修方法等技能,最后参加家电维修工职业资格鉴定。
2.3实施的方法
要实施在就业导向下的模块化课程因需教学.就必须从操作层面制定可行的办法。
根据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电子类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该课程体系的有效执行。
①新生进校后按电子大类专业组织教学,不再细分具体的专业,第一学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大类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②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具体的专业特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可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愿望,选择合适层次的职业方向模块,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其所学的专业。
力争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有效促进个体的发展。
③学生在学习完成职业方向模块课程后,在第三学年参加相应技能模块的实习实训,参加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取得就业资格。
3、实施模块化课程的意义
3.1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及对口率。
该课程体系的模块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得到清晰体现。
课程设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提高了就业率及对口率。
同时,在职业方向课程满足了学生即时就业需要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3.2适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各层次的模块化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生进校后,通过一年通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
可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
避免盲目性。
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3增强了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联系的紧密性。
该体系的实施.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主动地参与到行业实践中,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去充分了解、分析企业对各职业群的需求动向,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在就业导向下,既保持专业通用模块的相对稳定,同时可以灵活调整职业方向模块以适应本地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
构建在就业导向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我校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课改思想,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模块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教学效果良好。
当然,该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只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归纳和完善,就一定能探索出建设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体系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年18期
[2]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陈百良;模块教学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4]徐宗敏;工学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45~46
[5]周红;高长梅;《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