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二月二_风俗谈
二月二来历习俗细数那些老讲究_
二月二来历习俗细数那些老讲究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胶东那些老讲究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
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
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
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
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
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
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
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
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
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
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
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
龙抬头习俗
龙抬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俗称“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天庆祝“龙抬头”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龙抬头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庆祝形式。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吧。
1.引钱龙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
一就是恳请龙回去兴云布雨,保佑大丰收;二就是龙为百虫之神,龙去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身心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②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③除了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放入水缸。
谁最先放回家就最先拉到钱龙,这年财运就可以非常不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2.敲龙头敲打龙头唤龙醒过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短竿敲打房梁,谓之“敲打龙头”。
把龙唤起,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读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八十,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利沙一个个小圆圈,将五谷杂粮摆于中间,称为“踢高价”或“填仓”,祝愿当年五谷丰登,仓高价眼底。
3.剃龙头农历二月二就是唐延杰降生的日子,民间指出在这一天剃头,可以并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打扫卫生,叫做剪“喜头”,筹钱龙抬头之吉时,祈求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打扫卫生,则寓意辞旧迎新,期望增添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道“二月二剪龙头,一年都存有精神头”。
适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去舅舅”的观点,很多人腊月都不来来往往理发店,直至“二月二”才限售股解禁。
4.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存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坚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名义。
喝春饼名称“喝龙鳞”,吃面条谓之“牵龙须”,喝米饭就是“喝龙子”,喝馄饨为“喝龙眼”,过节则叫做“喝龙耳”,吃面条叫做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煎叫作“龙拿珠”,喝猪头称为“甲壳类龙头”,吃葱饼叫作“戳龙皮”。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简介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简介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
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民间又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1、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2、忌刀切,怕砍了龙头;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
“回头”和寡妇。
4、从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6、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7、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8、停止一切民间认为,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目”;还要停止洗衣,恐怕“伤了龙皮”等等。
9、忌讳“磨面”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对于或蛇的人来说这个日子是要特别在意,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10、引龙钱—山西特有习俗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2月2龙抬头吃什么饭一、【韭菜猪肉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及寓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及寓意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这让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
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
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
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
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农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准备播种,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差不多都被炒干了,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
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
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
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
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初二有哪些习俗
二月初二有哪些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日,名曰“龙头节”,俗称青龙节,也叫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悄世念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扩展资料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启困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返尺。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采龙气早上卯时,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3、摆围仓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4、吃龙食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
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
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5、放龙灯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二的禁忌有哪些1、出嫁女儿,忌在娘家过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为小媳妇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
演变到后来,若是小媳妇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则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希望大家喜欢!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
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
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满族节日: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
满族节日: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
这个民间节日,在我们满乡新宾居住的所有满族,十分重视,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
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
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
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
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
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
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
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
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
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
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个个平平安安。
满族人正月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
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
在满族,还有个“妈妈令”是说“正月剃头妨舅舅”。
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馅,到二月二,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
头年腊月宰的猪,先留给祖先,在年三十上供,过了初六,就把猪头放到仓房,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此举为“龙抬头”,全家人吃了猪头就象征着今年定会交好运,如龙抬头步步登高。
“萨满教”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依照“萨满教”的说法,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都活跃起来了。
老满族人崇拜各种龙,认为全家吃猪是为苍龙祈祷,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使这条神龙早抬头,特别是孩子们都戴着龙头龙身龙尾嬉乐游戏,把龙的全身都摆动起来,这是祈祷苍龙一跃千里,龙腾高空。
二月二印脾二月二这天“妈妈令”很多。
这天天刚亮妇女们就起来,她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画上各种不同的圆圈,圈内画个十字,在八点来钟,她们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开,让孩子们趴在十字中间,肚子帖地印脾,孩子妈妈则在圆圈旁边祷告着:“印脾十字中,龙盘圈里形,带走腹中病,肚子永不疼”。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龙抬头的来历简介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以下内容是龙抬头的来历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吃春饼、吃焖子、吃蝎豆、吃糖豆等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1、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娘家人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
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
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
(知识积累)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二月二龙抬头历史沿革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收。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说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根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返回目录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二月二,龙抬头,全国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全国有什么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对于中国人来说,二月初二有着特别的意义,各朝各代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全国各地习俗山东撒灰引龙、打灰囤我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
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
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
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
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京津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
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
”东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的传说故事您知道二月二吧?这里面可有不少有趣的传说呢!一、龙抬头的由来传说啊,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条玉龙。
这条玉龙可不得了,它掌管着行云布雨呢。
有一年,天下大旱,土地都干得裂口子了,庄稼那是颗粒无收啊,老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这玉龙看着心里着急啊,它就没管天庭那不许私自降雨的规矩,私自给人间下了一场大雨。
这场雨一下,可就救了老百姓的命啊。
但是呢,玉龙这可是违反了天条啊。
玉皇大帝知道了以后,那是大发雷霆,就把玉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面,还说要等金豆开花的时候才放它出来。
老百姓们可都记着玉龙的好呢,就想办法要救玉龙。
可是这金豆开花,哪有那么容易啊?突然有一天,有个聪明的老头想出了个主意。
他发现玉米粒就像金豆子一样,要是把玉米粒炒开花,那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嘛。
于是啊,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玉米粒拿出来炒,炒得那玉米粒噼里啪啦地开花。
玉皇大帝在天上一看,哟,这金豆真开花了。
没办法,只能遵守诺言,就把玉龙给放了。
玉龙一抬头,腾云驾雾就飞上了天,又开始给人间行云布雨了。
从那以后啊,每年的二月二就被叫做“龙抬头”了。
二、武则天与二月二还有一个说法和武则天有关呢。
武则天啊,您知道,她可是当上了皇帝。
但是呢,这在古代啊,女人当皇帝那可是违背天理的事儿。
据说啊,玉帝知道这事儿以后,就特别生气,下令龙王三年内不许给人间降雨。
这龙王一听,这可不行啊,人间的老百姓得多受苦啊。
可是玉帝的命令又不能违抗,龙王就偷偷地降了一点雨。
这事儿被玉帝发现了,就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底下,还在山上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这老百姓们啊,就像前面那个传说一样,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把玉米豆炒开花。
玉帝一看金豆开花了,只好让龙王回到天上去了。
所以啊,二月二这一天也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
(小学六年级作文)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0篇
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0篇民间认为,龙是桔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二月二龙抬头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旳节日〞。
这是为什么呢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
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
“二月二,龙抬头。
〞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
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那么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旳倒霉,迎接来年旳希望!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
〞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
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
清徐有旳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
也有旳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
人家门前那么围以石灰。
有旳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
也有旳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有旳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总之,各种各样旳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旳愿望!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旳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旳节日!是辞旧迎新旳节日!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作文2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
〞之说。
明天是3月16日,农历就是二月二。
二月二苍龙登天之日,故为龙抬头之日。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龙不抬头天不下雨〞,这一天的活动都与龙有关。
撒灰描龙头引龙出洞。
剃龙头。
我们家乡的习俗,舅舅健在的人们正月不能理发。
正月理发会死舅。
长了一个月的头发,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理发,叫剃龙头,最桔祥。
二月二的作文怎么写250字
二月二的作文怎么写250字二月二的作文怎么写250字篇1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
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惊蛰这一天就会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冬眠的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多起来。
全国很多地方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
“二月二”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大家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二月二”这一天还要吃猪头。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
一般农户人家到腊月才杀猪宰羊,等到正月一过都吃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只能留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才能吃。
为祈求这一年能风调雨顺,人们要把最好的祭品供给龙王吃,所以“二月二”吃猪头肉是吉祥的象征。
“二月二”这天吃煎饼和炒豆的人也很多。
民间认为“二月二”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
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觉得,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
胶东地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胶东地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胶东那些老讲究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
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
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
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
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
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
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
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
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
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
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
关于二月二的作文(精选12篇)
二月二的作文关于二月二的作文(精选12篇)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二月二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
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人们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在新年,但我真正的成长是在二月二,不是因为我遇到了难事,而是父亲的一段话改变了我,它像一把重锤打破我昏昏噩噩的生活,让我感到这是我十四年里第一次成长。
我在上初一的时候期中考试我考得不错,在于别人交谈的时候,我都说不会骄傲,但那只是一个对付别人的借口罢了,其实我早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我的小学同学任希彤的成绩比我高了很多但我却以她补课为理由,说他成绩是由补课才提升的,但是我的心当然知道她在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我的父母一说到任希彤我就以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来反驳现在想起来心中都充满了愧疚和深深的歉意,成绩是由汗水与努力换来的,每当考试我都贪黑起早,可是用在休息的时间和认真学习的时间根本不成比例,我在学校知识测验我因为老师开始没先选我,我就撒个谎说我已经背完了,而考试突然让我去我却考了个全校倒数第二,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我哭了但我不是因为班级的荣誉。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活动一览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活动一览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活动(一览)龙抬头”,又名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活动(一览),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活动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
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采龙气早上卯时,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使耕牛“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
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农时春雨贵如油。
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写字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时期:踏青、挑菜、迎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盛唐时期。
如唐李林甫《唐六典》(撰成于739年)卷二十二提到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向皇上提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因为皇上要在节日期间向身边的大臣赏赐这些尺子。
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有《谢赐尺诗状》文,这应该是节日期间的赏赐活动。
唐代的镂牙尺现今存世的不少,后人多称为“拨镂牙尺”,制作方法是把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镌刻上各种花纹并涂上色彩,十分精美。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唐代红牙拨镂尺六把、绿牙拨镂尺和白牙尺各二把,是当时日本遣唐使或唐朝使者从中国带去的。
二月二为什么要赏赐尺子呢?仲春二月是日夜平分的月份,古人顺应天时,选择在二月份校正度量衡器具,认为这样可使度量衡器公平准确。
皇帝给臣下赏赐尺子,是希望臣子们办事公正,权衡协调好各种关系。
二月二在唐代诗人笔下也有记述。
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这些记载表明,当时二月二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节日,主要习俗是寻花觅草,踏青游乐,所以又叫踏青节。
一般在郊外踏青的同时,顺带挑一些野菜回家。
唐・李淖《秦“二月二”风俗谈□杨 琳日本正仓院藏绿牙拨镂尺中岁时记》:“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
”所以二月二又称“挑菜节”。
唐代在二月二还举行“迎富”活动。
五代韩鄂《岁华纪丽》卷一“巢人乞子以得富”注:“昔巢氏时,二月二乞得人子归养之,家便大富,后以此日出野田采蓬叶,向门前以祭之,云迎富。
”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迎富贵果子”。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二月二日则有迎富贵果子。
”“果子”后世写作“出知益州,鼓励官民同乐,将蜀地二月二的节日气氛推向鼎盛。
宫廷也很重视二月二,这一天要举办挑菜御宴。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介绍说:“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
先是内苑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
后妃、皇子、贵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赏无罚。
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
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杯、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官窑定器之类,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
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原来宫中的挑菜不是真正去挑采野菜,而是将民间的挑野菜习俗艺术化、游戏化,对挑中红色书写的野菜名的人给予奖赏,挑中黑色书写的野菜名的人给予惩罚。
贵族之家二月二也玩这种游戏。
元代以后:引龙祭龙元代以降,唐宋时期的一些习俗仍沿袭不废。
如明・曹学“春龙节”。
把二月二跟龙联系到一起的观念兴起于宋元之际。
元・释万松行秀《从容庵录》卷二第二十四则《雪峰看蛇》:“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
”元・佚名《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杂剧第三折:“元来那相公宽洪大量,他着我抬起头来,我道:‘老汉不敢抬头。
’他道:‘你为甚么不抬头?’我道:‘我直到二月二,那时可是龙抬头,我也不敢抬头。
’”这些说法表明宋元之时民间认为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
那么“龙抬头”是什么意思呢?有一则民间传说中解释说:东海龙王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生于二月初二。
有一天,小龙女悄悄溜出龙宫来到人间,正赶上人间大旱,草木都干枯了。
龙女见此情景,顿生怜悯之心。
于是她从随身带的锦囊里取出一把红豆,向田里一撒,天空中立刻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雨后,方圆几百里的庄稼全都长得绿油油的。
龙王得知此事后非常恼怒,认为龙女私自降雨,大逆不道,便将龙女逐出龙宫,永不相认。
龙母非常思念她的女儿,每到小龙女生日二月初二这一天,她总要浮出水面,抬头眺望,痛哭一场。
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变成了大雨,春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于是就有了庆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人间万物复苏,大地返青,春耕生产全面展开。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古代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皇帝在这一天要率百官出宫,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皇帝亲自扶一下犁,耕地松土,以示重视农业。
过去有一幅年画,叫《天子耕田》,画中一位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有一位宫女为他举着屏扇,耕牛的旁边有三位身穿长袍的官员在赶牛,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上面还题诗一首: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国母来送饭,五谷丰登太平秋。
民间流传的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些乡村这一天要天子耕田 清代年画东方苍龙举行“画仓”仪式,由家里年长的人手端一簸箕灶灰在谷场和庭院撒出谷仓,先撒仓顶,再撒仓肚,随后撒仓门;撒完后,让儿孙们抓些五谷杂粮放在仓里,上面盖上纸,再用砖块或石板压严,表示仓粮完好,不会损坏。
这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可以说二月二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的,唐代出现的迎富习俗其实就已经蕴涵了乞求农业丰收的因素。
我国的邻邦柬埔寨至今仍有御耕节,时间在每年佛历六月下弦初四(一般在公历5月)。
从前,在国王举行御耕节仪式之前,农民是不得开犁耕种的。
现在则没有这样的禁忌,而且一般由王室成员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扶犁进行象征性的耕田和播种等活动。
这跟我国的“御耕”仪式是一模一样的。
春耕时节最需要的是雨水,所以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雨水是由龙王掌管着的,要老天下雨,就得在龙身上做文章。
为了让龙降雨,古人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想了不少招数。
古人认为龙在每年秋分以后就沉潜到水中不出来。
清・孙奇逢《孙征君日谱录存》卷十九:“龙抬头口号:俗传此日龙抬头,犹恐龙眠尚未休。
欲乘风云难得便,澄潭深处且藏修。
”想要龙降雨,就得设法让它回到天空中去,使用最普遍的招数是引龙出水。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二月引龙”条:“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这是用撒白灰的方法引龙。
清・彭兆荪《小谟觞馆诗文集・诗集》卷一《楼烦风土词六首》自注:“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自外汲水由大门引洒,谓之引龙。
”这是用洒水的办法引龙。
不少地方二月二早晨起来以后,家人要拿起长竿敲击房梁,目的是把“龙”唤醒,再用谷糠或黄土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意味着龙降雨后就会有一个金灿灿的丰收年。
有些地方则通过舞龙表演让龙清醒,让龙兴奋,以达到行云降雨的目的。
舞龙祈雨的做法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记载。
如《甲骨文合集》29990:“其乍(作)龙于凡田,又(有)雨,吉。
”后世主要在正月和二月舞龙,因为春耕最需要雨水。
撒灰囤龙抬头为了让龙高高兴兴地降雨,人们对龙小心翼翼,生怕有所触犯。
如二月二人们不能从井里打水,要在此前就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否则就会触犯了“龙头”。
妇女在这一天忌做针线活,以防针扎坏龙眼、扎伤龙身,所以已婚女子这一天纷纷回娘家探亲,民间有“二月二,家家接女儿”的谚语。
按照规矩,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的,民间有“正月剃头妨舅舅”的说法。
到了二月二,人们则争先理发,这叫“剃龙头”。
目前许多地方对这一习俗仍然很重视,因为谁都想沾上龙的光,一年里走好运,所以二月二的发廊人满为患,生意异常火爆。
一些社区为满足大家在这一天“剃龙头”的心愿,还组织志愿者义务为人们理发。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离不开吃,但吃什么是根据节日的动机来确定的。
二月二的主要动机是让龙升天降雨,节日食品大都跟这一动机有关。
二月二的食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爆响类,二是煎煮类,三是发芽类。
爆响类的食品如爆米花、炒黄豆、炒蚕豆等,目的是用爆裂的声响把龙惊醒。
煎煮类的食品如烙饼、炒鸡蛋、煮面条等,烙饼称为“龙鳞饼”,面条叫做“龙须面”。
天津的食俗是“煎焖子”,这在全国是比较独特的。
焖子就是绿豆凉粉,切成小块用油煎热,加上麻酱、醋、虾油、蒜、香油等作料食用。
因为焖子是银白色的,很像龙的鳞片,所以“煎焖子”也叫“煎龙鳞”。
煎煮类的食品目的是用煎煮的火热让龙苏醒。
龙经受不住人间的惊吓煎熬的折腾,只好回到天上去。
发芽类的食品如豆芽菜、韭菜、大葱等,这些蔬菜冬天也能生长,吃这些蔬菜目的在于催生,促使大地早日返青。
北京等地还流行吃用江米制成的“太阳糕”,以此来祭拜太阳,加速春天的回暖。
元代以来的二月二主要是个闹龙的节日,人们使用各种办法让龙清醒过来,促使它赶快升天降雨,为农业生产服务。
民以食为天。
闹龙祭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吃饭。
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说穿了就是给我们饭吃的人就是我们的祖宗。
我国古代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从二月二的节日习俗我们能具体感悟到什么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自觉地去顺应上天的旨意,积极配合苍天。
天象昼夜平分,人间校正度量衡器具;天上露出了龙头,人间就赶紧行动起来为龙的苏醒和升空努力。
古人是不敢逆天而动的,从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可见“天人合一”观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二月二“剃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