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化学改性的红酵母菌吸附铀_陈隆玉
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抗氧化活性
3 6~ 5
江苏农业科学
2 1 年第 1 01 期
陈先 晖 , 浩 , 群 妹 , 闫 戈 等.红 缘 拟 层 孔 菌 醇提 物 弱极 性 成 分 分析 及 抗 肿 瘤 、 氧 化活 性 J .江 苏 农 业科 学 ,0 1 1 :5 3 8 抗 ] 2 1 ( ) 36— 5
红缘 拟 层 孔 菌醇 提 物弱 极 性成 分 分 析 及抗 肿 瘤 、 氧 化 活性 抗
红 缘 拟 层 孔菌 [ o ipipn o S at :r )K r . F mt s icl w r . F. as ] o s i a( z t 属 担 子 菌 纲 多 孔 菌 目 , 于 松 、 杉 、 杉 及 落 叶 松立 木 和 腐 生 云 铁 木 上 , 尔 生 阔 叶 树 上 , 木 材 褐 色 腐 朽 菌 , 北 半 球 林 区 是 偶 为 在
3mi, l n 以 0℃/ n的速 度 升 到 2 5℃ 并 保 持 1 i , 以 mi 5 5m n 再
采 用 D P 自由基 清 除 法 。 石 油 醚 提 取 物 用 乙醇 溶 解 PH 稀 释作 为 受测 液 。取 10 的 20I o LD P 乙醇 溶 液和 0 0 ml PH x /
菌多糖组分具有抗 肿瘤及护 肝功能 ~’粗提 物具有抗肿瘤 ,
及抗 氧化 活 性 , 红 缘 拟 层 孔 菌 弱 极性 成 分 分 析 及生 物 活 但
红缘 拟层 孑 菌 子 实体 由徐 州 师 范 大学 江 苏 省 药 用植 物 生 L 物 技 术重 点 实 验 室 提 供 。
1 2 仪 器 和 试 剂 .
小气泡无超声波 1 i 99 6.8 635 2.6 0rn .3 0 1 a 1 .2 28 中气泡无超声波 1 i 1 7 6.7 475 4 .5 0rn 568 86 8 16 a 大气泡无超声波 1 l 52 6.9 44 4.9 0mn .2 95 .7 1 54
产纤维素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在醇化烟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2024 年 第 14 卷 第 2 期 263 ~ 270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研究论文Articles产纤维素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在醇化烟叶中的应用孔蒙蒙1 , 卢鹏1 , 陈千思1 , 乔学义1 , 陈善义2 , 金静静1 , 郑雪坳1 , 曹培健1 , 陶界锰1*1.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 450001;2.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摘 要:烟叶中过高的纤维素含量使烟叶组织容易破碎,影响加工过程中烟叶的可塑性,使烟叶杂气变重等。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实现醇化烟叶纤维素的有效降解,利用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10株纤维素降解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工程菌株。
通过刚果红平板筛选、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滤纸酶活及滤纸崩解率等检测,共筛选出C36、CM 、KF 和GH5 4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重组菌株。
将醇化烟叶作为底物进行纤维素降解,发现重组菌株CM 的产纤维酶效率最高,其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39.55和23.52 U ·mL -1。
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能够利用醇化烟叶中的纤维素产生纤维素酶,可为工业生产中醇化烟叶纤维素降解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工程菌株;醇化烟叶;纤维素降解;枯草芽孢杆菌DOI :10.19586/j.20952341.2023.0159中图分类号:Q814, S572 文献标志码:AConstruction of Cellulase Producing Engineering Strain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Aged Tobacco LeavesKONG Mengmeng 1 , LU Peng 1 , CHEN Qiansi 1 , QIAO Xueyi 1 , CHEN Shanyi 2 , JIN Jingjing 1 ,ZHENG Xueao 1 , CAO Peijian 1 , TAO Jiemeng 1*1.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a National Tobacco Corporation , Zhengzhou 450001, China ;2.Technology Center , China Tobacco Fujian Industrial Co., Ltd., Fujian Xiamen 361021, ChinaAbstract :High cellulose content make the tissue of tobacco leaves broken easily , affect the plasticity of tobacco leaves during processing , and make the heavy impurity of tobacco leaves. In order to obtain excellent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s and achieve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in aged tobacco leaves , ten Bacillus subtilis engineering strains of cellulose -degrading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method. Four recombinant strains C36, CM , KF and GH5 with strong cellu‐lase production capacity were screened by the Congo red plate method ,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enzyme activity assay , filter paper enzyme activity assay and filter paper disintegration rate detection. When aged tobacco leaves were used as substa‐rate , the recombinant strain CM showed the highest cellulase production efficiency , and its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en‐zyme activity was 39.55 U ·mL -1 and filter paper enzyme activity was 23.52 U ·mL -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strains could utilize cellulose in aged tobacco leaves to produce cellulase ,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ellulose degradation of aged tobacco leave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Key words :engineered strains ; aged tobacco leaves ; cellulose degradation ; Bacillus subtilis纤维素是一种具有重复单位的多糖聚合物,可看作是植物聚合网络的刚性支架,广泛存在于收稿日期:2023‐12‐12; 接受日期:2024‐01‐05基金项目:烟草行业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引领计划专项项目(202022AWHZ08);中国烟草总公司重点研发项目(110202102017;110202201004)。
4株海洋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m u d h a i r t a i l s ,o c t o p u s e s a n d s q u i d s i n T e c h e n g d a o ,D o n g h a i d a o a n d a q u a t i c p r o d u c t m a r k e t s i n Z h a n j i a n g ,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G u a n g d o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nj a i a n g ,G u ng a d o n g 5 2 4 0 8 8 ,C h i n a
o f Fo u r Ma r i n e Rh o d o t o r u l a S t r a i n s
Y E We i q i n g ,WU Y u a n y u a n ,G AO S h a n g j i , S HI F u q i o n g ,H U A N G H u a n q i n g ,X U C h u n h o u
广 东海 洋大 学农 学院 .广 东湛江 5 2 4 0 8 8
摘 要 从 湛 江 特 呈 岛 、东 海 岛 及水 产 品 市 场 采 集 海 泥 、红 树 叶 、花 、果 、土 壤 、带 鱼 、章 鱼 、鱿 鱼 等 样 品 ,
用 于 海 洋 红 酵母 分 离 ;通 过 形 态 、培 养 特 性 观 察 及 2 6 S r D N A D1 / D 2区域 序 列 分 析 对 分 离 菌 株 进 行 鉴 定 .并 作 代 谢 产 物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从 样 品分 离 菌 中鉴 定 出 4株海 洋 红 酵 母 。分 别 是 胶 红 酵母 Z J Z 1 、胶 红 酵 母 z J D 2 、粘 红酵母 z J N 5和红 酵 母 Z J H8 ;4株 红 酵母 均 产 生 类 胡 萝 卜 素 、粗 多糖 、蛋 白酶 、淀 粉 酶 、纤 维 素 酶 、维 生 素 B 1 、 维生素 B 2和 维 生 素 B 6 ;胶 红 酵 母 Z J D 2产 生 的 类 胡 萝 卜素含 量 最 高 , 为 1 5 5 . 8 6 t x g / g ;胶 红 酵 母 Z J Z 1 产 生 的 蛋 白酶 和 维 生 素 B 6含 量最 高 ,为 1 8 8 . 9 6 U / m L和 1 . 1 4 t x g / mL ;粘红 酵母 Z J N 5产 生 的维 生 素 B l 和维生素 B 2含 量 最 高 ,为 9 . 8 9 t x g / mL和 6 . 6 5 w g / mL ;红 酵 母 Z J H8产 生 的 粗 多 糖 、淀 粉 酶 和 纤 维 素 酶 含 量 最 高 ,为 1 4 . 6 9 6 p . g / m L 、
天然抗菌物质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天然抗菌物质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黄玲玲;陈蕾蕾;裘纪莹;陈相艳【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果蔬生物防腐保鲜研究越来越重视,天然抗菌物质逐渐成为了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天然抗菌物质安全无毒、抗菌效果比较强,在防腐保鲜方面逐渐被市场应用和认可.描述了部分天然抗菌物质的来源、分类以及作用机制、应用前景等,以期加强人们对天然抗菌物质防腐保鲜作用的了解,加速其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1【总页数】3页(P12439-12441)【关键词】果蔬生物保鲜;天然防腐剂;作用机制;应用前景【作者】黄玲玲;陈蕾蕾;裘纪莹;陈相艳【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09.9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果蔬生产的大国,山东省是我国果蔬的生产大省,2010年山东省的农业生产总产值高达3 670.7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水果和蔬菜总产量分别约为2 793.8万t和9 030.7万 t,分别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和14%,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同时,我国在果蔬防腐保鲜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没有比较系统的保藏方法,在储藏过程中果蔬的腐烂问题一直困扰着果农、菜农。
目前果蔬的贮藏保鲜大部分还是依赖化学保鲜剂,但是化学保鲜剂很容易残留毒性,其潜在危险不容小觑,因此用于果蔬采后处理的越来越多化学杀菌剂在很多国家已被明令禁止使用,因此,利用天然抗菌物质来对果蔬进行防腐保鲜已越来越被大众所接收,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与欢迎。
较之化学防腐保鲜剂,天然抗菌物质的优势也十分突出,它具有安全无污染、绿色无毒、取自自然、用于自然等的特点。
笔者重点介绍部分天然抗菌物质的来源、分类及其在果蔬保鲜方面的作用等,以期能够加强人们对天然抗菌物质在果蔬防腐保鲜方面作用的了解,加速其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199820(02)满江红鱼腥藻吸附低浓度铀的研究
第20卷 第2期核 化 学 与 放 射 化 学V o l.20 N o .2 1998年 5月Jou rnal of N uclear and R adi ochem istryM ay 1998 3核工业科学基金部分资助 收稿日期:1997201206 收到修改稿日期:1997211203 张小枝:女,33岁,有机化学专业,助研满江红鱼腥藻吸附低浓度铀的研究3张小枝 罗上庚 杨 群 张怀礼 李金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施定基(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王文清(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100871) 用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时间、pH 、阳离子、阴离子等对水相中低浓度U ( )的吸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浓度低于515m g L 铀吸附迅速,平衡时间不超过2m in ;富集铀酰离子的最佳pH 范围在510—815,铀酰离子可能以[UO 2OH ]+形式与藻细胞结合;L i +、N a +、K +、N H 4+不与UO 2+2竞争;Cu 2+、Cd 2+、M n 2+、Zn 2+使满江红鱼腥藻的吸附容量下降;C l -、SO 2-4、NO -3不影响藻细胞对铀的吸附;经过简单串级,315‰—415‰鲜藻可将模拟废水中的铀从515m g L 降低至0105m g L 。
关键词 满江红鱼腥藻 生物吸附 U ( ) 模拟废水 中图分类号 O 614.6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富集水系中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已有报道[1],国际上不少学者正试图利用该性质探索更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理金属污染的新技术[2]。
利用藻或真菌处理铀矿废水,可以使铀含量降至510m g L[3-5]。
国内关于过渡族金属离子对微生物毒性有不少研究,并将该结果用于环境监测。
王晓蓉[6]比较详细地研究了稀土元素在水中食物链中的迁移及小球藻对水中稀土元素的摄取。
文献[7]曾研究了斜生栅藻对低浓度铀的富集。
一种微生物活菌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微生物活菌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施跃峰,李孝辉,竺利红,吴吉安,梁建根,陈兵,桑金隆申请号:CN200610052955.7
申请日:20060815
公开号:CN1908155A
公开日:
200702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活菌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制剂的活菌成份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其制备采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发酵混菌培养技术生产,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接种粘红酵母,联合培养时间15-100小时。
该制剂能显著提高畜禽机体抗病力和饲料吸收利用能力,且生产成本较低。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石桥路198号省农科院植微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祯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TAB改性铁柱撑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低浓度铀(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Fe
-BNT 用量 1g/L、反 应 时 间 60 mi
n、温 度
/mi
25 ℃ 、振荡速度 165r
n 最佳条件下,铀平均 吸 附 率 达 94.
2% ,最 大 吸 附 量 为 710.
1 mg/g;
CTAB
-Fe
-BNT
循环使用 5 次后,铀吸附率仍保持在 92% 左右;吸 附 过 程 以 化 学 吸 附 为 主。CTAB
位点,有利于铀的去除,且 CTAB 可以减少膨润土
的团聚性,使得吸附材料的利用效率提高,这种协
同效应导 致 CTAB-Fe
-BNT 对 铀 具 有 更 大 的 吸 附
量。CTAB-Fe
-BNT 吸 附 铀(Ⅵ)后,由 于 铀 (Ⅵ)占
[ ]
据 CTAB-Fe
-BNT 的表面,造成比表面积下降 13 。
意义
。
[
1]
改性存在材料吸 附 量 低、工 艺 繁 琐 及 成 本 较 高 等
缺陷;高温热改性 法 相 对 简 单,但 如 操 作 不 当 (温
度过高)会 对 膨 润 土 造 成 破 坏,使 其 吸 附 性 能 下
新型吸附技术是污水处理中价格低廉且高效
的方式之一 [2],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及成本低等
-Fe
-BNT 有 望 用 于 从 废 水
中去除铀。
关键词:膨润土;铁柱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改性;制备;吸附;铀
中图分类号:
TL212;
TQ424
文章编号:
1009
2617(
2023)
05
0522
1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生物质基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of biomass-based adsorption materials we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otspots of biomass-based adsorption
treatment. Facing the complex marine environment,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adsorbent material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selectivity is essential. It is a 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epare high value-added
王莹 1,2,李倩 3,曹丽霞 1,李艳香 1,2,李望良 1,2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
摘要: 铀资源是国家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安全可持续铀资源供应是核电健康发展的关键。除铀矿资源
外,绿色海水提铀技术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铀资源供应途径。吸附法是海水提铀和含铀废水处理的常见方法,面
Abstract: Uranium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s nuclear
红菇提取液抗衰老作用初探
红菇提取液抗衰老作用初探甘耀坤;刘英姿;梁钧淞;曾诗媛;余锦荣;周志云【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Extraction from the Russula Fruitbodyon on the life- spa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discuss preliminarily the anti-ageing effect of Liquid Extraction from the Russula Fruitbodyon. Methods: With three recessive type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drosophila melanogaster'survival tests to obtain the statistic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ith average life-span, half-time death, the longest life-span,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fou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fluence of Liquid Extraction from the Russula Fruitbodyon: lmg/ml, 5mg/ml, 10mg/ml and 15mg/ml on the Life-spa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Results: With regard to the average life-span group, the life span of male drosophila rnelanogaster and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elay respectively by 6.94 % and 11.14 % (P both 〈0.01 ) when it is lmg/rnl;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elay by 7.14 % ( P 〈0.01 ) when it is 5 mg/ ml. With regard to half-time death group, when it is lmg/ml, the life span of 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elay respectively by 7.51% and 8.45%(P both〈0.01); when it is 5mg/ml,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elay by 7.38% ( P 〈0.01 ) . As for the longest life-span group, when they are 5mg/ml and 10mg/ml,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elay respectively by13.47% and 16.37% ( P both 〈0.01 ) . Conclusion:Liquid extraction from the 1Kussula Fruitbodyon on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s life has certain anti-ageing effect, 1mg/ml of Liquid Extraction from the Russula Fruitbodyon has the best effect.%目的:研究红菇提取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初步探讨红菇提取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以3隐性果蝇为对象,通过果蝇的生存试验主要统计其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寿命,比较1mg/ml、5mg/ml、10mg/ml和15mg/ml四种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结果:从平均寿命看,1mg/ml时雄、雌果蝇分别延长6.94%、11.14%(P均〈0.01);5mg/ml时雌果蝇延长7.14%(P〈0.01).从半数死亡时间看,1mg/ml时雄、雌果蝇分别延长7.51%、8.45%(P均〈0.01);5mg/ml时雌果蝇延长7.38%(P〈0.01).从最高寿命看,5mg/ml和10mg/ml时雌果蝇分别延长13.47%和16.37%(P均〈0.01).结论:红菇提取液对果蝇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中1mg/ml的红菇提取液效果最好.【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红菇提取液;果蝇;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最高寿命【作者】甘耀坤;刘英姿;梁钧淞;曾诗媛;余锦荣;周志云【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41 前言红菇(Rusrada)是一种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红菇属[1].红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菇多糖、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还含有多种脂肪酸、甾醇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功能性成分[2].广西容县野生红菇菇大香浓,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补血健体、抗疲劳、防止癌症、降低胆固醇、消肿去湿等多种药用与保健功能[3].广西容县具有丰富的红菇资源,主要分布在浪水、自良、十里和松山等乡镇的山林地带,其中以浪水乡的红菇资源最为丰富,浪水乡的浪北村、浪水村、长寿村、泗河村为红菇生长的优质产区[4].红菇的生长地还存在着大量的铁椆树和红椎树等乔木,红菇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围绕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这主题,众多研究者从红菇的生态、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和红菇的人工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试验均未成功栽培出红菇子实体.尽管目前对红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入,但是关于食用真菌延缓衰老的研究报道却不多,用果蝇生存试验来研究食药用真菌的报道也较少,而关于用果蝇研究红菇提取液延缓生命衰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果蝇生存试验来探讨红菇提取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为开发新的抗衰老功能食品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红菇:来源于广西容县浪水乡野生红菇;3隐性果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遗传学实验室.2.2 主要仪器50ml三角瓶,250ml锥形瓶,解剖针,玻璃棒,小铁锅,电热炉,天平,移液管,干湿球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滤纸,冰箱,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2.3 主要药品乙醚(分析纯)、酒精、盐酸、氢氧化钠、丙酸(分析纯)、琼脂粉(纯化)、玉米粉(超市购买)、蔗糖、酵母粉(校门口的面包店购买).2.4 实验方法2.4.1 红菇提取液的制备红菇提取液的制备 (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浸提法)[5-8]:粉碎红菇子实体(将红菇子实体于80℃烘干,粉碎,过40目筛[9,10])→超声波处理[按料液比1:20于水浸提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机处理(400w,40S,10S,30次)]→浸提(80℃水浴3小时,共2次)→离心(2000r/min,10min)过滤后得到提取液→上清液浓缩(加热浓缩)→初浓度提取液100mg/ml→pH调为5.5-5.8→置4℃冰箱中保存(不超过2d)备用.2.4.2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参照由杨大翔《遗传学实验》一书的方法配置基础培养基,即对照组成分为蒸馏水150ml、玉米粉15.8g、蔗糖11.3g、琼脂1.2g、丙酸1.00ml和酵母粉3g.新鲜配制好的培养基在25℃培养箱中放置24h,如无菌生长即可将果蝇引入.2.4.3 添加红菇提取液培养基的制备制备过程:当基础培养基煮成糊状物并离火后,待温度降到60℃左右加入100mg/ml的红菇提取液适当体积到锅里,拌匀后加入相应的丙酸和酵母粉搅拌即可分装到三角瓶中,相应浓度的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即可制成.新鲜配制好的培养基在25℃培养箱中放置24h,如无菌生长即可将果蝇引入.菇液Ⅰ组(1mg/ml浓度):红菇提取液1.5ml(约占0.08%);菇液Ⅱ组(5mg/ml浓度):红菇提取液7.5ml(约占0.43%);菇液Ⅲ组(10 mg/ml浓度):红菇提取液15ml(约占0.89%);菇液Ⅳ组(15 mg/ml浓度):红菇提取液22.5ml(约占1.39%).2.4.4 果蝇生存试验的培养过程(1)取成熟3隐性(白眼、小翅、焦刚毛)果蝇培养并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 (2)区分雌雄,分别挑取体型大小相近的雄、雌果蝇(处女蝇)随机分组.(3)红菇提取液每个浓度设6个处理瓶,雄雌各3瓶,每瓶20只果蝇(用于方差分析).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菇液组果蝇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12天后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的培养基中培养直至其全部死亡.(4)实验在(25±3)℃,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内进行.(5)每7天更换新鲜培养基1次,每天定时四次(7:00、12:00、17:00、22:00)记录每瓶果蝇的生长情况、死亡的时间和数量,及时清除死亡果蝇.记录时以观察第一只、第二只果蝇死亡的天数为最短寿命、次最短寿命,全部果蝇存活总天数的均数为平均寿命,达到半数果蝇死亡天数的均数为半数死亡时间,记录倒数第2只果蝇死亡的天数和最后1只死亡果蝇的天数为次最高寿命和最高寿命[11].2.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最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采用LSD法分析[12],显著性水平分别取α=0.05和α=0.01,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对雄果蝇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表1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对雄果蝇平均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剂量(mg/ml)平均寿命(d)平均寿命延长率(%)0 18.02±1.36 ——1 19.27±1.35﹡﹡6.94 5 18.70±2.18 3.77 1018.65±2.85 3.50 15 18.49±1.17 2.6从表1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菇液Ⅰ组培养雄果蝇对提高其平均寿命有极显著性差异,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率为6.94%(P<0.01),而菇液Ⅱ组、菇液Ⅲ组、菇液Ⅳ组的延长率逐步降低,虽有延长效果但并无显著性差异.表2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对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剂量(mg/ml)半数死亡时间(d)半数死亡时间延长率(%)0 17.04±0.81 ——1 18.32±0.69﹡﹡7.515 17.39±0.85 2.0510 17.32±0.95 1.6415 17.85±0.37﹡﹡ 4.75从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菇液Ⅰ组、菇液Ⅳ组培养雄果蝇对提高其半数死亡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的延长率分别为7.51%和4.75%(P均<0.01).菇液Ⅱ组、菇液Ⅲ组虽有延长效果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从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四组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雄果蝇对其最高寿命虽有延长效果,最高时延长率为10.11%,但并无显著性差异.表3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对雄性果蝇最高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组别剂量(mg/ml)最高寿命(d)最高寿命延长率(%)对照组0 19.78±0.67 ——菇液Ⅰ组1 21.11±1.05 6.72菇液Ⅱ组 5 21.22±2.54 7.28菇液Ⅲ组10 21.78±4.27 10.11菇液Ⅳ组15 19.89±1.54 0.56 3.2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对雌果蝇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表4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对雌果蝇平均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组别剂量(mg/ml)平均寿命(d)平均寿命延长率(%)对照组0 17.78±1.58 ——菇液Ⅰ组1 19.76±2.10﹡﹡11.14菇液Ⅱ组5 19.05±2.11﹡﹡ 7.14菇液Ⅲ组10 18.43±1.46 3.66菇液Ⅳ组15 18.64±1.99﹡ 4.84从表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菇液Ⅰ组、菇液Ⅱ组培养雌果蝇对其平均寿命有极显著性差异,其平均寿命延长率分别为11.14%和7.14%(P均<0.01);菇液Ⅲ组对其平均寿命虽有延长效果但并无显著性差异;菇液Ⅳ组培养雌果蝇对其平均寿命有显著性差异,其平均寿命延长率为4.84%(P<0.05).表5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对雌果蝇半数死亡时间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组别剂量(mg/ml)半数死亡时间(d)半数死亡时间延长率(%)对照组0 16.80±1.11 ——菇液Ⅰ组1 18.22±1.31﹡﹡ 8.45菇液Ⅱ组5 18.04±0.77﹡﹡ 7.38菇液Ⅲ组10 17.42±0.77﹡ 3.69菇液Ⅳ组15 17.20±0.89 2.38从表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菇液Ⅰ组、菇液Ⅱ组培养雌果蝇对其半数死亡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半数死亡时间延长率分别为8.45%和7.38%(P均<0.01);菇液Ⅲ组则具有显著性差异,半数死亡时间延长率为3.69%(P<0.05);菇液Ⅳ组对其半数死亡时间虽有延长效果但并无显著性差异.表6 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培养基对雌果蝇最高寿命的影响效果比较注:﹡为P<0.05,﹡﹡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组别剂量(mg/ml)最高寿命(d)最高寿命延长率(%)对照组0 19.00±0.00 ——菇液Ⅰ组1 20.56±1.67 8.21菇液Ⅱ组5 21.56±1.59﹡﹡ 13.47菇液Ⅲ组10 22.11±2.76﹡﹡ 16.37菇液Ⅳ组 15 20.00±1.00 5.26从表6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菇液Ⅰ组、菇液Ⅳ组培养雌果蝇对其最高寿命虽有延长效果但并无显著性差异;菇液Ⅱ组和菇液Ⅲ组则对雌性果蝇的最高寿命有极显著性差异,其最高寿命的延长率分别为13.47%和16.37%(P均<0.01).4 实验讨论本研究寿命试验选择的模式生物为果蝇.果蝇具有寿命短、繁殖力强、易于饲养、对实验条件敏感等优点[13].果蝇的代谢、生理状况和生长发育与哺乳动物基本相似,是研究抗衰老药物的好材料[14].而3隐性基因品系果蝇的寿命短,更适合作衰老生物学的动物模型[15].在果蝇生存试验的几个指标中,平均寿命是最重要的指标,是综合药效的反映;而半数死亡时间则偏向于反映药物对体弱果蝇的延寿效果;最高寿命偏向于反映药物对强壮的果蝇的延寿效果及果蝇对某药物过多摄取的耐受力[12].红菇具有抗疲老、防止癌症、降低胆固醇、消肿去湿等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红菇提取液对果蝇的寿命有延缓衰老功能;但存在性别差异,对雌果蝇作用更明显,这与动物的寿命普遍存在性别差异现象有关[16];不同浓度红菇提取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普遍表现为较低浓度时的延长效果优于高浓度,但是雄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延长效果在15mg/ml时有极显著性差异,雌果蝇的最高寿命在10mg/ml时也有极显著性差异,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尚未清楚.5 展望在本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红菇提取液对果蝇的寿命已经表现出具有不同的延长效果,能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是一种较好的天然食用菌抗衰老药物.但是红菇提取液的抗衰老机理仍需进一步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增长速率地不断增加,超过了总人口年增长速度,延长老年人的寿命并且使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长命百岁,青春永驻,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也是医药界悬而未决而又孜孜探究的一个课题.本实验为开发新的抗衰老功能食品和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同时呼吁广大群众积极保护善待好我们有限的红菇资源,争取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1]陈旭健,甘耀坤,王名光等.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6(5):64-65,77.[2]王青云,石木标. 中国红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食用菌,2004,23(4):10-12.[3]甘耀坤,赵良发,戴卢等.野生红菇研究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3):70-74.[4]甘耀坤,陈旭健,冯槐全等.广西容县的红菇资源及开发与保护[J].食用菌,2005,(6):l1-12.[5]李惠珍,黄德鑫,许旭萍等. 正红菇的化学成分的研究[J].菌物系统,1998,17(1):68-72.[6]甘耀坤,娄小华,李岩等. 红菇子实体抗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J].食用菌,2007,29(1):57-59.[7]邱龙新. 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技术及抗癌活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4,23(6):48-50.[8]李惠珍,许旭萍,谢华玲. 正红菇的麦角固醇及多糖提取法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8,17(4):37-39.[9]刘文杰,胡辉. 食用菌多糖的生产技术[J].农牧产品开发,2000,5:20-21.[10]石红旗,缪锦来,姜伟等.共轭亚油酸对肥胖模型大鼠减肥作用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3,6(总第96期):23-25.[11]叶恩赐,艾裕和. 老年学实验用果蝇寿命指标的选择.老年学杂志,1988,8(2):101-103.[12]刘金庆,张松,杨小兵等. 5种珍稀食药用真菌活性提取物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6,10(2):166-17.[13]王菊凤,李鹄鸣. 蛹虫草多糖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3):38-41,48.[14]李连德,樊美珍,李增智.14种虫草多糖对果蝇成虫寿命影响的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7):427-428.[15]袁朝辉.不同基因型黑腹果蝇的寿命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85-88.[16]夏康博,肖德柄,王厚德等.衰老生物学[M].上海知讽出版社,1981.。
产番茄红素红酵母培养条件研究
基础 培 养 基 为 酵 母 菌 完 全 培 养 基 : 葡 萄 糖 2 % ,蛋白胨 1 % ,酵母浸出汁 0. 5 % ,水 1 000 mL 。 斜面和平板培养基加 20 %的琼脂 。 1. 3 细胞培养
菌株在完全培养斜面上活化后 ,接一环到装有 50 mL 液态完全培养基的 150 mL 三角瓶中 ,28 ℃ 摇床培养 48 h ,以 10 %的接种量 (5 mL) 接入相应的 培养基中 ,摇瓶装量为 50 mL 培养基/ 250 mL 三角 瓶 ,28 ℃,200 r/ min ,培养适当时间 。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不同培养时间对生物量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 1 可以看出 ,培养时间为 96 h时 ,细胞生
物量和色素含量均为最高 ,继续延长培养时间则有 下降的趋势 ,因为色素是一种代谢产物 ,在细胞体 内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继续培养 ,由于营养 条件等不能继续满足 ,细胞生长和色素积累均可能 受到影响而呈下降趋势 。
陈建军 , 杨济龙
(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01 )
摘要 : 对筛选到的 1 株产番茄红素红酵母进行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初步确定了最佳培养周期为 96 h ;培养基中加 入番茄汁有利于细胞生物量和色素产量的提高 ;培养基起始 pH 中性偏碱有利于番茄红素的积累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 红酵母 ; 培养条件 中图分类号 : Q 9323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390X(2005) 03 - 0381 - 03
培养时间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 番茄汁浓度 :将新鲜番茄用匀浆机搅碎后 ,经 8 层纱布过滤 ,滤液即为番茄汁 ,分别按体积比 0 % , 1 % ,2 % ,3 % ,4 % ,5 %的比例加入完全培养基中 。 pH 条件 :加入 Na2CO3分别调节培养基起始 pH 为 610 ,615 ,710 ,715 ,810 进行培养 。 1. 4 细胞生物量测定 4 000 r/ min 离心 20 min 收集菌体 ,自来水冲洗 2 次 ,置于先称重的干燥培养皿中 ,45 ℃烘箱中烘 干至恒重 。 115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称取 新 鲜 番 茄 浆 5 g , 加 20 mL 异 丙 醇 放 置 15 min 后抽滤 ,滤渣用石油醚 - 丙酮 (1∶2) 按 1∶6 的条件 ,在 37 ℃下浸提 70 min 后抽滤 ,滤液于紫 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 190~900 nm 波长下扫描 确定最大吸收峰 。其最大吸收峰在 472 nm 处 。 116 菌体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按 1 g 菌体加 5 mL (3 mol/ L) 盐酸 ,室温振荡浸泡 1 h ,沸水煮 4 min ,迅速冷却 ,4 000 r/ min离心 20 min ,水 洗 2 次 ,按 1 g 菌体加 10 mL 石油醚 - 丙酮(1∶2) ,室温 下振荡浸提 30 min ,然后 4 000 r/ min 离心 20 min ,上清 液即为色素提取液 ,再经浓缩、干燥得色素。 1. 7 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将色素提取液适当稀释 ,在 472 nm 波长处测
4株海洋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4株海洋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叶伟庆;吴园园;高上吉;石馥琼;黄焕庆;徐春厚【摘要】从湛江特呈岛、东海岛及水产品市场采集海泥、红树叶、花、果、土壤、带鱼、章鱼、鱿鱼等样品,用于海洋红酵母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性观察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作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从样品分离菌中鉴定出4株海洋红酵母,分别是胶红酵母ZJZ1、胶红酵母ZJD2、粘红酵母ZJN5和红酵母ZJH8;4株红酵母均产生类胡萝卜素、粗多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胶红酵母ZJD2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55.86 μg/g;胶红酵母ZJZ1产生的蛋白酶和维生素B6含量最高,为188.96 U/mL和1.14 μg/mL;粘红酵母ZJN5产生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最高,为9.89 μg/mL和6.65 μg/mL;红酵母ZJH8产生的粗多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含量最高,为14.696 μg/mL、99.271 U/mL和1.913 U/mL.【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3(034)010【总页数】5页(P2046-2050)【关键词】海洋红酵母;分离鉴定;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作者】叶伟庆;吴园园;高上吉;石馥琼;黄焕庆;徐春厚【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6.3海洋红酵母(Marine Rhodotorula)是海洋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单细胞酵母品系,是海洋酵母菌的优势属之一[1-2]。
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红酵母抗逆性较强,富含蛋白质、肝糖、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激素、消化酶类及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3-5],可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提高其对饲料的利用率。
利用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_乔凤杰_李炯书_欧阳亚旭_李意颖_黄永虹_孙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03 09:05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759.TS.20140103.0905.009.html利用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乔凤杰李炯书欧阳亚旭李意颖黄永虹孙宜君常蓉李博生*(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3;2.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3.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锡林郭勒011200;4.北京林业大学螺旋藻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 粘红酵母是一种良好的产油微生物,其油脂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
本文介绍了粘红酵母生产油脂的情况,包括其常用基本培养基,廉价工农业废弃物培养基,以及促进粘红酵母生长和产油的方法和培养条件,并对粘红酵母工生产微生物油脂方面存在的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粘红酵母,油脂,纤维素水解液,工业废水,分段培养Progress in microbial oils produced by Rhodotorula glutinis QIAO Feng-jie,LI Jiong-shu,OUYANG Ya-xu,LI Yi-ying,HUANG Yong-hong,SUN Yi-jun CHANG Rong,LI Bo-sheng*(1.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2.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in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3.Xilinguole soda ash ltd ,Xilinguole 011200,China;4.R.glutinis research institute in Beijing forestry school,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Rhodotorula glutinis is a kind of oleaginous fungi and its oil can be used to produce biodiesel. In this review, progress in microbial oil produced by R.Glutinis in termsof lab-media, cheap waste media and methods of promoting accumulating more oil weresummarized. And the issues and direc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glutinis inproducing oil were also discussed.作者简介:乔凤杰(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油脂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605)Key words: Rhodotorula glutinis;microbial lipid;cellulosic hydrolysate;industrial wastewater;two-stage culture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的日益消耗,新能源的研究成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m issio ned field of in -situ leaching o f ur anium.T 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is mo del,the results obtained by BP neural netw ork model are com pared w ith the r esults of the composite index evaluation.The r esult show s that the BP neural netw ork m odel can r esolve the com plicated nonlinear relatio n be -tw een evaluation factors and w ater quality grade.The metho d has hig h precision and it br oadene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BP neur al netw ork.
Key words:in -situ leachabl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BP neural netw ork m odel;g roundw ater qua-l ity;quality evaluation
用经化学改性的红酵母菌吸附铀
Bai Jing 等人在5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 activ ity 62010年101卷11期发表文章,介绍用经化学改性的红酵母菌生物吸附铀的研究结果。
为研究细胞壁上各种官能团所起的作用,作者考察了用经化学改性的酵母细胞)))红酵母菌对铀的生物吸附。
用甲醇和甲醛分别对细胞中存在的羟基的酯化和氨基的甲基化进行处理。
在初始铀质量浓度为140mg /L 时,经甲醇处理的生物体,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处理前提高了31%,而经甲醛处理的生物体,对铀的吸附能力提高了11%。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铀吸附量的提高,确定氨基和羟基是结合铀的重要官能团。
在不同铀质量浓度下,研究了铀在未改性和已改性细胞上的生物吸附等温线。
结果表明,Langm uir 和Freundlich 模型均能很好解释吸附平衡数据,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
(陈隆玉 供稿)
TBP 和TAP 萃取硝酸钍时三相生成的比较研究
M.Sw ayan 等人在5So lvent Ex traction and Io n Exchange 62010年28卷4期上撰文,介绍萃取Th(NO 3)4时,生成第三相的比较研究成果。
Th(N O 3)4水溶液(水相)的自由酸度接近零,有机相为1.1mol/L TBP 和T AP -直链烷烃(正辛烷、已癸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和正十六烷)。
作者研究了在萃取T h(NO 3)4时,在二相范围内T h(NO 3)4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以及在三相范围内,Th(N O 3)4在富稀释剂相和第三相之间的分配与平衡水相(在303K 时)中T h(NO 3)4浓度的函数关系。
测量了在二相和三相范围内有机相的密度,发现密度与平衡水相(在303K 时)中Th(NO 3)4浓度相关。
讨论了富稀释剂相与第三相的体积比,该比值是平衡水相(303K)中T h(NO 3)4浓度和稀释剂直链长度的函数。
(陶德宁 供稿)203 第4期李锦鹏,等:用BP 神经网络评价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某退役采区地下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