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人体感觉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第三章感觉

第三章感觉

• 能数出图形中有几个黑点吗?
侧抑制——这个生理机制能使被白色环绕的区域显得 更黑,相反,能使被黑色环绕的区域显得更白。由于在看 图的过程中,眼睛不停的跳动,使得侧抑制不停的产生, 从而使得上图中出现了闪烁的黑点。
(四)视觉的中枢机制 * 视觉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在受到刺激时,
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次神经细胞的活动, 即处于某一层次的神经细胞只接受来自一定区域的感光细胞 传递的信息,视网膜上的这个感光细胞区域称为相应神经细胞 的感受野。
* 基本观点: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首先是在靠近卵
圆窗处耳蜗底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以行波形式
沿基底膜向耳蜗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
的行波都从基底膜底部开始,但频率不同时,行波传
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振动频率越低
行波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
部,而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不再传播。
合理处: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 不对处:否认感觉的客观性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 递信息的。
模式/块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现在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
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两种编码方式。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概述
1、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 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在 视
觉系统更高级水平上,存在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
加工表现为对立过程。
(三)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1、视觉对比 * 产生: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
* 明暗对比: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 物体明度取决于照明、表面反射系数以及周围环境的明度。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3.2.3 恒常性
人体工程学
人们总是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 前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 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 觉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 的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 事物的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体工程学
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本章大纲
1.感觉及其特征 2.知觉及其特征 3.心理特征
人体工程学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人体工程学
中枢神经
脑:延髓;脑髓;中脑;间脑;
小脑;大脑

脊髓
经 脑神经;脊神经
系 统
按 解 剖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
人体工程学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
种心理现象。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的
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看见机 器运转时发生抖动,作出判断为出了故障,这就是根据感 觉和知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人可以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象,如根据 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出该机械的大致轮 廓,这种认识活动叫做想象过程。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
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 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3.1.1 适宜刺激
人体工程学
感觉器官只对相应的刺激起反应,这种刺激形式被称为 该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体的感觉》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体的感觉》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

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为()A.热觉、味觉、痛觉B.听觉、触觉、冷觉C.视觉、嗅觉、味觉D.触觉、听觉、味觉2.以下预防近视做法正确的是()A.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B.躺在床上看书C.边走路边看书D.看书约1小时后休息一会儿3.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4.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5.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C.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6.左手拿一支削尖的铅笔,笔尖朝上置于眼前一定距离,右手食指去接触笔尖,则()A.闭上右眼容易触到B.闭上左眼容易触到C.两眼均张开时,由于进入眼睛光线多,所以容易触到D.两眼均张开时,笔尖在进入两眼的两束光线的交点上,所以容易触到7.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D.神经冲动的传导8.关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B.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C.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D.只要眼球正常,就不会失明9.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听力的做法,不正确的()A.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B.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C.不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以免戳伤D.连续用眼一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10.揉眼睛、抠鼻孔、掏耳道是某些人的“习惯动作”,评价这些习惯,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B.有的人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一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D.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第11题)11.如图所示,在城市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花纹的盲道,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感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

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

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

每一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一只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刺激物分别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各种感觉信息经神经传人,在人的头脑中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

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气味,感受到冷或热等等。

人的感觉刺激不只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也可来自机体内部,如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与自身的运动、姿势等。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

但对于一个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说,对感觉到的信息都会有所组织,有所划分。

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声音。

人的知识、经验将各种刺激或事物的各种属性联系或整合起来,此时所产生的认识就不是单纯的感觉阶段的认识了。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二、感觉的分类感觉种类可以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来区分。

(1)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

在这里需加以说明的是,人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

例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感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3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感知

3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感知

视野: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 觉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有效视野 范围
水平面内的视野
最佳视野 范围
15 。 。 15
5

90

35

35

90

最大固 定视野
扩大的视野
50 垂 直 面 内 的 视 野

水平视线
0 10 15 最大视区:水平视线以上50度 30 38
。 和水平视线以下70度。 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野范围: 低于水平视线30度的区域内。
把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知觉成为一个 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可使人们在感知自己熟悉的对象 时,只根据其主要特征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 被知觉。
在感知不熟悉的对象时,则倾向于把它感知为具有一 定结构的意义的整体。 这种情况下,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神经系统
Perception and Nervous System
主 要 讲 授 内 容
1、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2、视觉与本体感觉 3、听觉及其特征 4、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性 5、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6、人的心理特征
人 机 环节 操 从人体形态和功能上划分 纵 系 者 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内分泌系统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 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 在一般状态下,站立时自然 视线低于水平视线10度,坐 着时低于水平视线15度,在 很松弛的状态下,站立时低 30度,坐姿时低38度。
70
视距: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距的确定:

第三章 感觉

第三章 感觉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 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 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 叫"黑暗"感觉。
思考题:
• 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
什么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 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 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7.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8.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9.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痛觉
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 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
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它们在
皮肤表面分布并不均匀,因此皮肤不同部位对痛觉的敏感 程度不同。前臂掌面敏感,拇指球不太敏感。
二、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这种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 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钩内,因而产生嗅觉, 嗅觉是唯一不通过丘脑,直接传入大脑的感觉。 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 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它包括半 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半规管是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 器官。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 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前庭是反应直线 加速或减速的器官。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嗅觉的刺激物
嗅觉的刺激物是气味分子,这些分子通过空 气传播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通过 嗅觉感知食物的味道、空气质量等。
味觉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能够 感知食物的味道。
味觉的刺激物
味觉的刺激物是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如甜味、咸味、酸味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汇报人: 2023-12-12
目 录
• 感觉的一般概念 • 视觉 • 听觉 • 其他感觉
01
感觉的一般概念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感觉具有适应性、对 比性、后效性等特点 。
感觉是认知的基础,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 一步。
感觉的分类
味觉的信号传导
味觉信号传导是通过味神经进行的, 味神经将味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通过味觉判断食物的味道、口感等 。
触觉
触觉感受器
触觉的刺激物
触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表面,能够感知触 碰和触摸的感觉。
触觉的刺激物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 等,以及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 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
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本体 觉、内脏觉等。
躯体感觉:来源于躯体各 部位的感觉,如触压觉、
温度觉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根据刺激作用部位的不同 ,感觉可分为躯体感觉和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来源于内脏器 官的感觉,如饥饿、饱胀
等。
感觉的作用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

5
4、感知的产生
6
5、感受器(感觉器官)
传统上将眼、耳、鼻、舌、肤、平衡等有 关的器官称之为感觉器官。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中,故能够 被机体感受的外界变化称之为刺激
7
3.1.2 感觉的基本特性
1、刺激 (1)刺激三要素:
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2)适宜刺激: 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能量形式。
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3.4.1 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 刺激,形成各种感觉。皮肤觉又分为: 1. 触觉 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触及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 器而引起的。通过触觉人可以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 硬度、光滑度及表面机理等机械性质。 对皮肤施以适当的刺激,将引起皮肤表面下的组 织产生位移(小到0.001mm),激发触的感觉。 触觉感受器在体表的各处有所不同,舌尖、唇部 和指尖等处较为敏感,背部、腿和手背等处较差。
3.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 (1)时差:∆t=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 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能力不同, 见图3-12。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改变。 4.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 高的效应。
同时输入两个相等强度的听觉信息,对其中一个 信息的辨别能力将降低50%;不同感觉器官的影响是 不同的,听觉信息对视觉信息的干扰比较大。
相互作用对交通信息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1
5、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的刺 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 对比。
例如,同样是灰色,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显 得颜色深一些,而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颜色浅一 些;左手放入热水,右手放入冰水,然后双手同 时放入温水中,左手感觉凉,而右手感觉热。 6、余觉 刺激消失以后,感觉仍然可以存在较短短的时间, 这种现象叫余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第三章感觉——精选推荐

第三章感觉——精选推荐

专业及班级 心理咨询专业07级 周次 第三周 日期 2007.10.22教学课题 第三章 感觉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能:1、 了解感觉的概念、种类及特征2、 理解感受野及特征侦察3、 应用感觉规律和理论解释感觉现象4、 评价色觉理论5、 评价音高听觉理论教学重点 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 1、感受性及其感觉阈限2、感受野及特征侦察3、感觉理论教学进度 第周 4课时教学设计 1.讲授法2.讨论法课后作业 1、 联系实际讨论感觉规律和感觉现象2、 简述刺激强度与感受大小的关系3、第三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一、 什么是感觉1. 定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 特点:(1)感觉所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全貌。

什么是物体的个别属性呢?例如颜色、声音、滋味、气味、轻重、软硬等,都是物体的个别属性。

当物体的这些个别属性作用于你的感官时,你所产生的最初的心理过程,就是感觉。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装置。

由三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导神经和大脑中枢。

分析器在被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神经过程是各种感觉产生的生理基础。

三、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Sensitivity)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人类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例如我们看不见空气中的尘埃,只有它们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时,我们才能看见它。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能够对一个刺激物感受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即: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可能不同。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31. 人体感知人体的感觉系统是指负责接受外界刺激信息的器官和神经。

1.1 视觉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途径之一,占所有感知细胞数量的70%以上。

眼睛通过接收光线,将光线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到达视皮层并被解码。

1.2 听觉听觉是指接收声波信息的能力。

人耳是感知声音的器官,接收到的声波信息会被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到听觉皮层并被解码。

1.3 嗅觉嗅觉指的是人类感知气味信息的能力。

人类有数百种嗅觉感受器,能够感知到各种气味。

1.4 触觉触觉是指人类感知物体质地、形状、温度和湿度等信息的能力。

皮肤是最主要的触觉感受器,感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感知皮层,并被解码。

1.5 味觉味觉指的是人类感知物体食物的味道的能力。

舌头上有味觉小结,能够感知到甜、咸、酸、苦、麻和辣等味道。

2. 运动特征人体运动特征包括姿势、动作、力量、速度、节奏、精度和协调。

2.1 姿势姿势指的是人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不同的姿势会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和能量消耗。

2.2 动作动作指的是人体在运动中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状态、静止状态和转移状态。

不同的动作会导致不同的力量、速度和协调度。

2.3 力量力量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推动或拉动力。

体力及肌肉力量是影响身体力量的两个主要方面。

2.4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人体在运动中所体现的速度主要与肌肉张力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有关。

2.5 节奏节奏指的是人体在动作中的节律感。

节奏感不仅体现在音乐、舞蹈等活动中,也同样体现在运动过程中。

2.6 精度精度是指人体在执行运动时的准确性。

精度方面的表现可以是命中率、预判准确性、反应速度等。

2.7 协调协调指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肢体、肌肉、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协调性好的人能够更轻松、更快速地完成各种动作。

3. 小结综合来看,人体感知和运动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互相影响的。

理解人体感知和运动特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运动训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工程学课件03人体的感知系统

人体工程学课件03人体的感知系统

图 3-1 知觉的整体性
(2)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 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从知 觉背景中感知出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
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 ( 包括颜色、形态、刺激强度等 ),对象就 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优先突出,给予清晰的反映。如新闻或广告标题往往用彩色套 印或者特殊字体排印,就是为了突出标题。
第一节 感觉及其特征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来自体内外的环境
刺激通过耳、鼻、口、舌、皮肤等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皮质 感觉中枢,从而产生感觉。
例如,一个香蕉,用眼睛去看,知道它是黄色的、长长的、弯弯的;用手去摸,有硬 硬的、滑滑的感觉;用嘴去咬,知道它是甜的、软的;用鼻子去闻,具有香味;放在手上 掂量,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这里的黄、长、弯、甜、软、香、重就是香蕉的个别属性。 大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是一种简单而又最 基本的心理过程,在人的各种活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感觉的特征 感觉具有以下特征: (1)适宜刺激。感觉器官只对相应的刺激起反应。 (2)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
会逐渐变弱以至消退,这种现象称为“适应”。下水游泳时,刚开始感觉有点儿冷,但过 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现象。对于人体而言,不同的感觉器官,其适应 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触觉和压觉的适应最快,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不明显。
(4)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 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 相对恒定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 常性主要有以下几类:

华师大版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感觉》每课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感觉》每课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感觉》每课教学反思1 眼与视觉一、成功之处:根据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课标中本节课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加工和处理,效果较好。

1.整节课以两个探究为线索:(1)探究眼球的结构。

(2)设置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理解瞳孔的作用。

通过两个探究的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讨论交流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我调整了眼球结构和照相机对比的顺序,把它移到视觉的形成来对比,因为教室内有一台照相机,这样使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

3.进一步探究——瞳孔,通过手电筒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瞳孔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采访两位近视眼的同学,让同学们知道近视眼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引出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性教育。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二、不足之处:1.时间分配不太得当,开始时时间有些宽松,后来时间比较紧张,今后教学中应当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2.备学生不足,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思路有时比我预想的要开阔得多。

比如:设计明暗不同环境下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思路再选择实验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比如:视觉的形成,可以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制作出静态的图片。

4.难点突破得不是很好,本课的难点是;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只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教师讲解,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学,我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去突破这个难点。

2 耳与听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体
1.336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力最 强的是:空气-角膜界面 。
∴当不戴潜水镜潜水 时,水中视物模糊的原因 是空气-角膜界面的折射 率↓所致。
2.2 简化眼
将眼球多重的折光系统等效成单一折光折光系统(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 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 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近反射意义: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3.3 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 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称为眼球会 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 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 觉更加清晰和防止复视。
3.4 折光异常
一个视杆细胞外段含近千个视 盘(双分子层围成的囊),每个 视盘含100万个视紫红质,每个 视紫红质的分子量为2700028000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光 视紫红质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醛 + 视蛋白
醇脱氢酶
感受器电位
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色觉三原色学说
19世纪初, Young(1892)和Helmholtz (1824)就提出了视觉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 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 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 ,并且设想当光谱波长介于这三者之间的光 线作用于视网膜时,这些光线可对敏感波长 与之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起不同 程度的刺激作用,于是产生介于三原色之间 的其他颜色的感觉。
全反型视黄醇(VitA)
注: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中的VitA补充,缺乏 VitA→夜盲症。
3、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构视紫红质)
激活盘膜上的 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 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明适应:
概念: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 (约1min)。
机制:视紫红质在暗处大量蓄积,由于其对光的敏感度强,到明亮处被迅速 大量分解,产生和传入大量视觉冲动,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6.3 视觉通路
视野交叉
鼻侧视网膜(接受颞侧视野) 的传入纤维交叉至对侧。颞侧 视网膜(接受鼻侧视野)的传 人纤维不交叉。
二、耳的结构与功能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1.1 耳廓 利于集音; 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
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
2.2 外耳道 传音的通路; 通过共振增加声强: 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
振,从而增加声强。
2、中耳的功能
2.1 鼓膜
结构特点 斗笠状的半透明膜,面积约 50~90mm2, 频响较好,失真度较小。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晶状体 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 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 光能力过弱。因此,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 看近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足
4、视觉信号产生

感光细胞 产生超极化电位
双极细胞 产生去极化电位
神经节细胞 产生动色觉
5.1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与色觉学说
与视杆细胞相似,视锥细胞分别含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感光物质。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
临床上常用分贝(dB)表示声强,以及相关的听觉敏感度丧失程度: 1 bel=10 dB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壳
锤 骨
砧 骨
蹬 半规管 骨
声波传导
声波感受与 生物电产生
耳蜗 前庭
信息传导 听觉形成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觉器官 – 耳
咽鼓管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 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泪器:
上泪小管 泪囊
下泪小管
泪湖
鼻泪管
眼肌:
上斜肌
上直肌
内直肌
外 直 肌 下直肌
下斜肌
2、眼球 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2.1 眼球壁 外膜 中膜 内膜
外膜 角膜 前1/6,透明。 巩膜 后5/6,不透明,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纤 维膜,维持眼球形状。
中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睫状肌
虹膜
睫状突 睫状小带
若需看清近物,就需要眼的调节, 眼的视物调节包括:
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
3.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3.2 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第三章 人体感觉
感觉(sensation)
客观事物刺激人体后在人脑产生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形成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转变成生物信号 感觉信息向高位中枢的传入 中枢的感觉信息整合分析与感知觉的产生
感觉的三大特性 感觉具有特异性(定性) 感觉具有强弱(定量) 感觉通常具有明确的位置感(定位)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6.4 瞳孔对光反射
当眼睛受到光照时, 瞳孔缩小,称为瞳孔 对光反射
当一只眼睛受到光照 时,瞳孔缩小,同时 对侧眼睛瞳孔也缩小 的现象称为互感性对 光反射
强光 视网膜 中脑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核 睫状神经节 虹膜括约肌 瞳孔缩小
6.5 盲点
单眼注视前方时,视野右侧偏上方出现视野缺损,称为生理盲区,主要是因为 该处的光线投射在视神经乳头上,该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生理盲点。
的地方,视觉敏感度 最高。
2.2 眼球内容物
晶状体 主要的屈光结构
房水 眼房内流动的液
体,营养角膜。
玻璃体
填充于眼球内的
胶状物质,维持眼
-
球形状,支持视网

二、眼的折光与成像
1、光学原理
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 能力(F2 )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
第三节 听 觉
一、概 述:
1、人耳的适宜刺激:
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16~20000Hz)
最大可听阈曲线
2、听阈:
某一声频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 3、最大可听阈:
听阈曲线
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4、听域:
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
的面积。
5、声强的表示:
贝尔(bel)=log
E0 E
←为可听到的最小声强,(听阈) ←为实测声波强度



+
6.6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双眼视觉是由于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 线,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中枢整合后只产生一个“物体 ”的感觉;
双眼视觉的视野大部分重叠,互相弥补,故无生理盲点投射区,双眼视觉视野比 单眼视觉大得多;
双眼视觉能增加对物体距离、三维空间的判断准确性,从而形成立体感。
2、人能区分不同强度的刺激因为感受器将刺激的强度变化转变成不同频率的 传入冲动(编码作用)。
3、人为何能精确定位感受的部位?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人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一、眼的结构 眼是由辅助结构和眼球 两部分构成。
1、眼的辅助结构 眼睑 泪器 眼外肌
眼睑:
上眼睑 下眼睑 睑结膜 球结膜
泪腺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和 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2.3 视敏度(视力)
概念 指人眼分辨精细结构的能力。
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视角为1分角的两点,在正常眼视网膜上的物像≥5μm,可 分别刺激不相邻的两个感光细胞(视锥细胞的直径约4.4μm),能清晰地分辨出两 点。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3、眼的折光调节
如前简化眼所述,当看6m以外的物体时, 远物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入眼后,折 射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看清远物。
但当看6m以内的近物时,近物发出的光 线(辐射状)入眼后,折射聚焦、应成像 在视网膜之后,•视物模糊不清。
内膜 (视网膜)
① 视网膜细胞 感光细胞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一个视杆细胞外段 含近千个视盘(双分 子层围成的囊),每 个视盘含100万个视 紫红质,每个视紫红 质的分子量为 27000-28000
② 视神经乳头(视盘) 是视神经穿出眼球壁的
部位,该处没有感光细胞
③ 黄斑 是视锥细胞最密集
5.2 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
●原因: 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极少数是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5.3 视觉二元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